顾客是上帝到底是不是上帝

论“顾客就是上帝”
众所周知,顾客就是上帝。不防想象你自己就是一个顾客,那么你肯定希望自己在商店里得到优质的服务。你希望售货员是一个和蔼可亲且诚实的人,对每个人都善意有加,无论男女还是老少。当你进驻旅馆时希望侍者给你提供微笑服务,希望乘务员给你一个明媚的微笑。因为笑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离开它,世界将变的冰冷与残酷。
你再想象自己是个经营者。你希望为自己和老板赢得一个好的利润,这样你所做的一切就是吸引更多的顾客到你的商店旅馆或者其他类似的赢利场所。你应该要求你的职员全心全意热心的为顾客服务,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但你还是会思考顾客是否会再来呢?怎么做他们还会再来?你所有的最好的服务!
&& 但是服务的理念也应该有所变化!
&&&&&&&&&&&&&&&&&&&&&&&&&&&&&&&&&&&&&&&&&&&&&&&&&&&&&
————《大众日报》
& It is said that customer is
god.& Imagine yourself is a customer, then you
must hope you& can get good service in the shop.
You hope the shop-assitant is a kind and honest person, who will be
good to everyone, young or old, male or female. You hope the waiter
to receive you with a smile when you enter a restaurant and also
the air-hostess serves you with a pretty smile. Because smile is
the best language in the world. Without it, the world would be cold
and cruel.
Second, imagine you are the manager. You wish to get a good profit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to both yourself and your emplorees. Then
all you have to do is try to attract more and more customers to
come your shop or hotel or somewhere like that. You should ask your
workers to serve the customers well and warm-heartedly, that is,
with heart and soul, just like treating your own family. Then will
still be worried that the customers wouldn't come for a second
time? Why not? You have best sevice.
But& the& key&
of& sevice&
be&& changed, I&
& 关键词:
起源与发展&&&
理解误区&&
口号的盲目性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市场经济”有关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的含义,而且也对我们的实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的《市场营销学》中,我们又逐渐对其产生新的认识。无需考证,“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已经在人们中间流行了很多年,连我文化程度很低的爷爷奶奶都知道这句话,在这句话的熏陶下,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渐渐形成了一批懂得消费者角色地位,有维护消费者权利意识的消费群体。这与计划经济下商品供应短缺时代消费者的权利地位缺失状态相比较,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社会观念、管理观念的不断现代化,我们的生活观念也需要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而不断更新,对“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的理解也需要做一些更新。马克思注意认识论认为我们的认识应该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所以我认为,对“顾客就是上帝”也应该有一些新的认识,应该有所纠正!
&& (一)“顾客就是上帝”的起源与发展:
对于这句话的起源,有关资料上显示:“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起源于不讲究服务质量的计划经济时代。仅我个人分析,这可能是因为那时一切商品都按计划供应,在这里我们可以联系一下我们高中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这种状况应该就像建国初期时我国的就开始实行的计划经济,它并不是依靠市场调节,商品往往供小于求,商品在流通中成为第一要素,而服务可有可无了,从供应者到购买者都忽视了服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商品流通忽略了消费者概念,导致消费行为价值不完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品制造也飞速发展,供大于求的市场供应状况促进商品流通进入市场化状态。消费者角色定位越来越清晰,服务随之成为主导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服务层面的竞争开始白热化,“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就是这一层面上展开竞争的产物。消费者的角色基本得到定位。消费者的权益、隐形价值开始受到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关注,这也是销费者地位上升的重要因素。&
不少商家为了赢得更高的利润,便借此展开服务大战。滨州学院的几个超市便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优质的服务的确换来了销量的增加,但怎样把服务进行到底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学之岛”做的就很好,不仅换来了自身利益,消费者愿意光顾
,而销费者自己也很乐意!这就是服务的问题了。
我们在高中时都学过唯物辨证法,矛盾论中所谓“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都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现象,这是不可避免也是客观存在的。商业领域对“服务意识”的不断深化,也导致另一个极端的出现,那就是部分消费者对自身利益的绝对“崇高化”。因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消费者既然被销售商塑造成上帝的角色,就难免会产生对服务质量要求最大化的愿望驱动,这种驱动就让一些消费者从服务者身上要求实现自己的绝对意志,产生对服务的无限制要求心理。一些发生在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起源正在于此。在一些媒体的宣传导向上,也助长了这种心理的滋生。有些媒体为了宣传无私奉献精神,曾经把服务行业的优秀标兵塑造成无条件为消费者服务的典范,这种宣传无形中也助长了消费者对服务者的无限制索取心理的滋生。
从现代经济管理学中我们了解到,最好的服务并不是无边际的服务,而是标准化服务。因为超出标准的服务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不具有普遍性,也就不能形成一股社会整体力量。而标准化服务是按照大多数人的劳动行为边际量化而成的标准,只要达到标准就是合格的,超出标准就是优秀的。这样,服务也随之成为一种商品,可以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这也促使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标准化的推崇,维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成为现代管理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方法。它通过把服务的产品化对服务做了一个边际界定,使服务具有一个标准,把服务这个原本非常感性无法界定的行为做了一个量化,从而提高了服务团队的整体水平。服务的边际化界定,是让服务的社会整体水平上升的一个关键要素。它起到的作用,不再是优质服务依靠人的动力的偶发性,而是通过量化标准将服务的整体水平加以提升的普泛化作用。
&& (二)关于对顾客“上帝服务”的认识:
现代管理学推崇标准化服务,也就是推崇服务是有边际的这一概念。那些把“顾客就是上帝”理解为消费者可以向服务者索要无边际、无限制的服务,可以向服务者寻求任何个人意志满足的消费者,现在需要了解这个新的理念:“服务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它有边际,而并非无所限制。”这一新的理念将推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上升,让社会成员享受到更加细致、更加广泛的服务内容。这种理念一定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现代意义的“以顾客中心”也早已从“满足顾客需求”发展到了涵盖品牌、服务、广告、公关、企业文化以
及业务流程重组等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神经。
无庸置疑,“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不能真正把握甚至是误解“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相反对于企业却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做为文科生,在高中经济常识与大学市场营销与管理学的学习中,这样的例子我们应该见的很多!有些情况下,实行“上帝服务”的确换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前提下,这种意识还在蔓延,企业经济利益与精神利益结合的还不够紧(“精神利益”是我自己造的,相对与“经济利益”)!
1.上帝不会无礼
如果以“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以顾客为上,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当然无可厚非。
“上帝”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与礼待,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要“顾德”,不能违背起码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才好。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以“顾客是上帝”为由要求企业员工迎合甚至满足顾客所有的要求则未必妥当。因为“上帝不会无礼”,而顾客却经常发生“无礼”的错误。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例子,可供参考:
《扬子晚报》就曾转载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酒店服务生在推门送客时,不慎碰到一位顾客的胳膊,服务生忙不迭赔礼道歉,但这位顾客却得理不饶人,破口大骂;上海某餐厅在晚间营业时,由于突然跳闸停电,食客竟趁黑逃单;武汉某商场为顾客备了几百把“雷锋伞”,结果借出去的伞除了一小学生归还外,其余的竟有借无还……面对这样的“上帝”,我们如何能够坚持“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原则?面对这样的顾客,我们又如
何能够“参照第一条”
?(服务理念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第二:如果顾客有错,请参照第一条)另一个更为可笑的例子是,在“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指导下,湖南某酒店餐饮部的女经理竟然总结出一套“发嗲服务法”并授之于麾下的服务小姐。该女经理训示服务小姐要尽量用眉目和身体语言来招徕挽留顾客,要“零距离”接近顾客,甚至发生身体接触,并要求做事、说话都要肉麻,用“发嗲”招呼顾客,越肉麻客人会越喜欢。试想一下,如果这也算是“顾客是上帝”的话,是不是中国所有的酒店都应该再“改进改进”,以满足
“上帝” 更多需求,招揽更多顾客(最好别收费)。
2.上帝不能被抢夺
“顾客是上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统治着世界营销史,但如今这看似至高无上的营销理念似乎将要崩溃了。高中时我们就已经知道企业本身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每一个企业都不能回避其获得利润的本质,每一个企业都在试图“抢夺上帝”和“征服上帝”。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Micheal
E.Porter)针对企业的竞争环境,提出了著名的“波特模型”,波特模型认为,企业最关心是它所在产业的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又取决于“潜在的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者”、
“替代品的生产”、“供应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及“购买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显然,在这五种竞争力量当中,“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和“
替代品的生产”与企业竞争的直接结果显然就是“抢夺企业顾客(上帝)”;而“购买者讨价还价”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竞争者”或“替代品”能够提供更高质量和更低价格的同类
产品。因此“顾客压价”实际上间接地转化成了企业与“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企业一旦面临顾客的压价要不屈服于这种压价,要不将顾客拱手送给自己的竞争
者,从而“失去顾客”,效益也随之下降。
(三)"顾客就是上帝”的可信度
理解、信任、默契和习惯是需要在重复的交易中才能建立和维护的。Z界论坛 --
我们&&&&&&&&&
商界经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顾客就是上帝”。我个人认为这种口号的可信度有点低。这种结论成立的唯一前提就是“商家都是活雷锋”。商家逐利,天经地义;顾客“上帝”,欺人自欺。试想,谁敢跟上帝要钱?你敢跟人家要钱的人怎么可能是你的上帝?你给上帝捐钱可能还来不及呢。tJ&
越是号称把顾客当作上帝的商家,越是有欺诈的嫌疑。任何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平等的。维持长期不平等的关系需要某种信仰,某种牺牲自我,自律自省,敬奉神圣和助益他人的信仰。而商家的信仰就是钱。根据本性,商家们是不可能长期屈居于这种不平等关系中的弱势地位的。因此,根据定义,商家不可能移情别恋不爱钱;买主和顾客不可能是上帝。B&j$
&食但是,这并排除“一次性上帝”的可能性。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家与买主间交易的可重复性。如果某种产品和服务对于买主来说是一次性的,商家花言巧语,口蜜腹剑的可能性就会增强,会把买主哄得像上帝一样,殷勤备至,满园春光,而实际上磨刀霍霍,痛宰猪羊。旅游区的摊贩便是明证。这种“一次性上帝”通常是过客,而不是回头客。'jPp
&食一次性上帝的现象也可以发生在家门口,尤其是在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与实际消费享用之间有时间滞后的情况下。比如,某些需要亲身体验和感受的产品,在没有购买之前不可能实际了解,只能靠销售人员的“介绍”和“说明”来判断。这时候,商家可能会将买主哄得像上帝—样,倍施尊崇,无微不至。而一旦交易完成以后,可能上帝再也看不见或者召唤不动他付钱时碰到的那些“虔诚的信奉者”了。$$opr
“一次性上帝”还可以是没有任何充足的理由和预期就当上的上帝。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曾经说,政治家最爱取悦大众,即使在没有河流的情况下也会忍不住许诺要给大家建一座桥。其实,商家也差不多。那些把你哄成上帝的商家可以卖给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代价就是你自己被哄得觉得像上帝。fK
随着交易的重复,以及与商家长期关系的确立,买主会逐渐演化成顾客。对于很多重复性交易的市场而言,比如食品和饮料,顾客才真正成为顾客,而不只是买主,过客,或者一次性上帝。在这种长期关系中,顾客认可商家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价格和其他条款;商家也没必要作出“超常”的努力刻意讨好顾客。这种平等自愿的关系比较容易长久持续。49a/RY
&食首先,在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的过程中,虽然商家不一定非要上赶着让买主当“上帝”,但也必须给他们以足够的理由从而使其成为回头客,真正的顾客。赫鲁晓夫在讽刺资本家的劣行时还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当你扒顾客的皮的时候,不要一次扒净,要留一点从而让皮迅速地长好,以便再扒。消费者也应该心态平和,只当顾客,不做上帝。J
&食其次,刻意讨好(比如大幅降价)拉来的“上帝”,往往是最容易叛逃到别的商家那里去的买主,尤其是在别的商家的新花招让他们一时间感到更上帝的时候。大多数顾客,很多高端客户,按时照数付款,想都不想,眼都不眨。而少数买主,没花多少钱,没买多少东西,却对商家吆三喝四,不依不饶,还真把自己当成上帝了。所以,商家在耍噱头卖乖的同时,自己也要想清楚了,有些买主,最好让他们到别的商家那里去当上帝。
(四)顾客不是上帝而是朋友
我认为我们的口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亲和力,应该得到一些纠正!&&&&&&&&&&&&&&&&&&&&&&
经济不断的发展就体现在企业对顾客的态度。商品匮乏时代,企业是上帝,顾客是祈祷者;商品丰富时代,经济繁荣,顾客变成了上帝,企业成为祈祷者。任何理念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把顾客理解为上帝,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竞争让企业不得不做出的抉择。其实把顾客比喻成为上帝的核心观点就是:上帝永远是对的,所以顾客也永远是对的!一些企业在这条原则的指引下,一味迁就顾客,把顾客高高捧起,一旦员工与顾客发生矛盾,错的永远在员工。通过更深入的思考我们还发现,把顾客喻为上帝还有一层意义:上帝是万能的,有问题他自己会解决。这就怪不得一些企业喊着顾客是上帝,但对顾客的服务却怠慢,商场的售货员一听到顾客来退换货就躲避推卸,顾客真是上帝吗?不,不是,上帝是万能的,所以顾客不是上帝。顾客是什么呢?我认为顾客不是上帝,而是经营者的亲人、朋友,他没有高高在上,他就在经营者的身边,和经营者在一起,他需要经营者的帮助,时时刻刻需要经营者亲情式的服务。朋友和亲人是双向的,同样顾客也把企业当作亲人和朋友,才会记着想着企业,会为经营者的得失而忧心,会关心企业的长
&&&&&&&&&&&&&
:&&&&&&&&&&&&&&&&&&&&&&&&&&&&&&&&&&&&&&&&&&&&&&&&&&&&&&&&&&&&&&&&&&&&&&&&&&&&&&&&&&&&&&
“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应该有所改变,服务的内容也应该扩大,不能只局限于“顾客至上”,也要兼顾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所以我们在高喊“顾客就是上帝”的同时,也要思考一些营销的新策略,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放松对顾客的吸引,也不放松对最大效益的追求。(以上只代表我个人观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顾客到底是什么 - Powered by phpwind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营理念,在中国市场经济初期时被传入,“顾客至上”被我们理解为“顾客就是上帝”,这也昭示着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深入,一般性服务已经普及,在微笑待客、质量担保、售后服务等原来算是“奢求”的服务,已经变成今天企业市场准入的门槛之后,顾客的“上帝”身份,似乎就不那么恰当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与顾客不存在仰视或是俯视的关系。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用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谈不到人与上帝的关系。而且顾客也不需要一个虔诚的信徒,想要的只是一个能为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人。
  如果你是这个人或组织,那么不用把顾客视为上帝,顾客也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反之,如果你所提供的产品不是顾客需要的,即使你烧香磕头,消费者也不会对你这个虔诚的信徒多看一眼。现在,有这样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即使把顾客当成上帝,企业也不会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甚至被宠坏了的顾客会反复无常,经常发脾气,让企业难堪,使企业忙前忙后,焦头烂额,却还讨不到顾客的好。
  顾客付出金钱、时间、购买风险等各种成本,目的是要换取自己期待的利益,顾客并不想做上帝,只想合理地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能提供,顾客自然忠诚于你,你的对手能提供其更想要的价值,顾客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你,即使你平时奉顾客如神明。所谓的满意与忠诚,是建立在满足了顾客利益需求基础之上的。
  在市场交易中,顾客对企业或品牌忠诚的前提是,你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顾客的满意与忠诚是在动态变化着的。利益交换是市场经济构成的基础,企业讲求利益的最大化,那有什么理由不让消费者选择利益最优化呢?消费者是一群“惟利是图”者。
  企业与客户产生友谊,主要建立在双方利益交换的基础之上,这是一种比较合理也相对稳定的关系。让顾客得到实惠,继而对你形成依赖。对顾客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他们慢慢懒得思考,只知道出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个朋友。此时只要你能真诚的善待他,稳固的供求关系与消费者的满意和忠诚是唾手可得的。
  “上帝”这个尊贵的称呼,对于顾客已经没有什么吸引了。顾客非常愿意结交一个强大又体贴、愿意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的朋友,你的企业做到了,顾客的忠诚自然就产生了。
  顾客虽然个个聪明,不会轻易相信商家的话,但是他们其实很相信专家给出的购买意见,或更相信专家的企业,而不是“信徒”眼巴巴期待“上帝”施舍的目光。企业抓住顾客的这种心理,以一个权威的形象向顾客销售产品,交易会很容易达成。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调查: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超过对父母的信任;年纪越小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越高;老师说的话,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地相信,而父母所说的话,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证实。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行业,顾客就等于是一个无知的小学生,企业这时正应该发挥师长的特殊身份与作用,来引导顾客,而不是只用周到的服务来等顾客做出购买决策。
  我们大多数的企业每天追着顾客跑,疲惫不堪却业绩不佳,但有很多企业却高高在上,等着顾客挤破门槛进来消费,比如Google曾经就采用过这种方式,推出一批Google账号,但是该账号不公开发行,只有接到Google公司邀请函的人才有资格拥有,或是老用户进行推荐,审核通过了才可以获得,这么高的门槛造成了一种稀缺效应,引得大家纷纷想拥有这个账号,有一段时间在美国非常流行这样的话:“你有Google的邀请函吗?”“你有Google的账号吗?”
  劳斯莱斯汽车也是采用这种策略,使顾客趋之若骛。高昂的价格使这款车高高在上,让绝大多数消费者望车兴叹。但销售公司反其道行之,不但不去促销产品,反倒严格控制产量,早期还对购买者的身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你不符合其要求的标准,即使出双倍的价格厂家也不会把车卖给你,而越是这样,顾客越是绞尽脑汁地想各种办法来得到这款并非谁都可以拥有的轿车。
  这里说的是以一种带有娱乐性色彩的方式来取悦顾客。比如,制造一些独特并具有稀缺性的新闻及事件来吸引顾客猎奇的目光,也可以使用一些愚弄的手段来开一些善意的玩笑,用巧妙的点子,把顾客拉进来一起娱乐,让观众即使知道了自己被利用,也心甘情愿或乐在其中。
  今天的顾客是一群满足了温饱需要后,继而追求更高精神需求的人们,他们喜欢新奇、刺激,甚至是一些意外,一些追求流行时尚的年轻人更是如此。恰当地把顾客当成娱乐的对象,他们会在被娱乐的同时,乐颠颠地把商品买回家。
  有一对兄弟在森林中发现了宝藏,他们先看见的是满地的铜币,两个人一边捡一边向前走,地上又出现了无数银币,哥哥继续捡地上的银币,弟弟则把身上的铜币全部扔掉,再捡银币,又走了一会儿,地上竟然全是金币,哥哥继续向已经快满了的口袋里塞金币,弟弟则把口袋中的银币全部扔掉,装满了一袋金币。兄弟俩走出森林后,把捡到的财宝全部卖掉,弟弟卖的钱是哥哥的20倍。
  我们都说做生意要一视同仁,事实却是,如果真的一视同仁,哪么企业将无利可赚。依据“二八法则”,80%的顾客只能带来一个企业20%的业绩,80%的业绩却是由另外20%优质顾客带来的。很多低端顾客甚至会创造负价值,即所谓的魔鬼顾客,我们应该向这些顾客说“不”。
  本专题版权属于中国兽药策划网()和/或相关权利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中国兽药策划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整理:
  本专题观点来自《颠覆——中国市场营销与管理规则》  
视觉:刘建国  编辑:张飞
客服热线:0  传真:0  邮箱:          
Copyright (C)2009-  冀ICP备号  
专栏作者QQ群:  特约撰稿人QQ群: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顾客是否是上帝,辩论会,我代表正方该怎么辩论,最重要是怎么给对放设陷阱
你是哪位啊?正好我们也要参加一个辩论会,辩题和你一样,也是正方,出来讨教讨教,一起磋商磋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这里的“上帝”指..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这里的“上帝”指的是
A.经营者B.消费者C.销售者D.生产者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这里的“上帝”指..”主要考查你对&&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权途径&&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权途径
消费者,英文为Consumer。科学上的定义为,为食物链的中的一个环节,代表着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指的的是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的九项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消费者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消费者维权日是3月15日。消费者的权利:(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2)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3)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5)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6)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7)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8)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消费者负有的义务主要有:(1)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的劳动和合法权益;(2)按商品使用说明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商品、遵守规定或约定的服务制度;(3)投诉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等问题时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据。消费者权利维护中常见误区:1、消费者是上帝,所以在消费过程中不需要履行义务。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无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3、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仅仅是违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行为。4、顾客问来问去的,实在是太挑剔了,确实挺烦人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项法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我们在消费活动中应怎样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怎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在消费时,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①要注意避免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购买商品时,要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②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视具体情形,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消费活动中的参与者(即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怎样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①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更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等 ②销售者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③消费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消费者权益日的历史由来: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及生产技术的革新运动,促使消费品日渐增多,消费结构日趋复杂。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消费事故和难题,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的侵害。为了应对这种问题,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在此基础上,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之后,消费者运动更加活跃,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消费者组织,使消费者运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目前,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 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
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4项权利,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随着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肯尼迪提出的4项权利和国际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另外4项权利,即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权利,一并成为全世界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8条准则。
日期确定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后,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进一步发展。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加入国际消费者协会。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之后每年都会在3月15日推出315晚会。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开办315晚会新浪官方微博。
发现相似题
与“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这里的“上帝”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0426700614980990211253564679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顾客就是上帝小品剧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