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王定国逝世战士王定国的丈夫是谁

王定国 简历 - 名人简历
王定国 简历
王定国(1913年――)女,四川省营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员,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定国,女,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谢觉哉夫人。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中共营山妇女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参加了长征,后参加西路军前进剧团。1937年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管理科科长。1946年后,任延安市妇联主任、中央法制委员会党支部书记。
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定国15岁被卖作童养媳,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1935年调到省委领导的新剧团(后改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工作,随剧团三过雪山草地。1936年底随红西路军西征,在甘肃永昌地区被马步芳部队俘虏。在狱中展开对敌斗争和营救红军战俘工作,曾成功掩护红军女将领张琴秋。1937年秋逃离虎口,到达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同年9月与时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谢觉哉结婚。
解放后,任谢觉哉秘书等职。
1913年冬天,王定国出生在四川营山县安化乡一间四面透风的房子里。
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定国家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一个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茅棚。妹妹活活饿死了,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
王定国不得不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还在六七岁的时候,她就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说是推磨,实际上是把磨上的横棍捆在肚子上,用整个身子推着磨盘转,同时也防止困倦了摔倒。因为推磨一般是在晚上,从天黑推到月照东墙。
父亲死后,15岁的王定国被送到一户姓李的人家当媳妇。嫁人、生子,这是绝大多数山里妹子的命运轨迹。而王定国不同,她幸运地认识了杨克明、张静波等一批地下党。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王定国的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王定国家里开会。那个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而负责放哨的王定国和母亲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好人。
舅舅的朋友中,“杨布客”是王定国最熟悉的一位。以卖布做掩护的地下党员杨克明给王定国讲了不少外面的新鲜事儿:山那边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儿不包脚等等。这些事让王定国听起来心里发痒,恨不得跑出去看看。在杨克明的鼓励下,王定国剪了长发,放开了刚裹不久的双足,就这样王定国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后来,舅舅和朋友们凑了40多块银元,终于结束了王定国和李家的婚姻关系。
参加红四军
获得自由的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西路军战斗中,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的杨克明,同军长董振堂和3000将士一起,战死于高台一役。杨、董二人的头颅,被敌人砍下邀功。1983年,到高台烈士陵园凭吊良师益友的王定国挥毫写下:“烈士陵园物候新,巍峨遗像见成仁。将军虽死山河在,留取丹心照后人。”
1935年,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合,部队决定扩大宣传队伍,爱唱爱跳的王定国被调到新剧团,主要负责服装、化妆等工作。歌剧、话剧、歌舞、双簧,剧团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成了鼓舞军心的武器。而王定国和她的战友们则比别人多走了一倍的长征路--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向前赶路;休息时,演员们又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
仓德山是他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那里山势高,空气稀薄,气候变幻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灿烂;爬到半山就云涌雾罩,冷风袭人,细雨绵绵;爬到山顶时,浑身大汗被冷风一吹,双手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痛得如同刀割。即使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不忘自己的职责。他们站在冰天雪地中当拉拉队,在行军的队伍中前后奔跑,唱红军战歌,鼓励战士们奋勇登山。
草地行军同样永生难忘。那已经是王定国第三次穿越草地了。第一次过草地时,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红四方面军执意南下,南下作战失利后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一起再度北上。王定国并不明白如此艰苦的行军为什么会一次次重复。她知道的仅仅是不停地赶路,因为停下就可能意味着死亡。
与谢觉哉结姻缘
兰州重逢谢觉哉结为伴侣;整理谢老遗著500万字。同谢老结婚时,王定国还是文盲;几十年刻苦自学终于大器晚成。获救的王定国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也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谢觉哉。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第一次见面。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在卓克基,两个方面军都在为过雪山做准备。一天,王定国和几个战友正在山坡下聊天,一位老同志走来说:“小同志,请你帮帮忙,要过雪山了,请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王定国答应缝好明天给他送去。老同志叫谢觉哉,就住这山坡上,是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的。第二天王定国去送衣服的时候,谢老远远地招呼她,接过羊毛衣说:“谢谢你,缝得很好。”告别时他还特地嘱咐他们要多准备一些辣椒,可以御寒。再次相逢,时任兰州“八办”党代表的谢老只想得起这个姑娘姓王,王定国对于这位长征中的最年长者倒是记得清清楚楚。
在兰州“八办”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朝夕相处中,王定国和谢觉哉结成了革命伴侣。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老身边工作。比她年长30多岁的谢老,是爱人更是导师。与谢老的结合,王定国只说“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没有更多的细腻语言。
日,谢老与世长辞。按照胡耀邦“你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谢老的遗著收集整理发表,这将是对党的重大贡献”的要求,王定国开始清理谢老留下的手稿、日记。
王定国深知那些资料的重要。谢老从14岁开始记日记,一直到晚年卧床不起,70多年很少间断。早期的日记大多遗失了,1919年以来所写的日记谢老精心保存着,有大革命时期的黄竹纸,也有延安时期自造的马兰纸。“文革”中,担心日记被抄,谢老和王定国思来想去,最后把日记严严实实地藏在了沙发里。1969年的一天,被诬为“叛徒”的王定国结束40多天的囚禁生活回到家里,推开门,看到的是已经瘫痪几年的谢老躺在沙发上,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几十本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日记。
1978年开始的6年里,王定国先后整理、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诗集》、《谢觉哉文集》等近500万字。
这个红色家庭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孩子们都很争气,有的还得了国际大奖。小儿子亚旭是母亲的贴身秘书。翻开一本老照片集,一张四个孩子一溜排开的照片,中间的就是著名导演谢飞。
王定国酷爱书画。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她最爱画的是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则是用嘴巴吹出来的,“吹画”梅花栩栩如生。她最爱写的字是“红军万岁”。
实际上,王定国一天也没有正规上过学。第一次走进学校大门,是在70年前。1934年1月,王定国和区苏维埃政府的16名女同志被送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要求学员能记住、能讲,最后要进行实习演讲才算通过考试。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只能用脑子硬记下来。考试的时候她向全班宣讲土地法,还得了第二名!
真正用“学文化”触动王定国的,是谢老。谢老就每天挤出时间教她识字、学文化。从无数平仄有致的诗句到自传《后乐先忧斯世事》的出版,从别有韵味的“王体”书法到一树一木皆可入景的水墨画,王定国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学,让人看到坚持的力量。
夕阳未必逊晨曦。晚年的王定国是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她参与发起的“中国老年文物学会”,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倡导成立的“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组织有关电视台拍摄了许多专题电视片,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她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95岁的王定国老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艰苦的长征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但是,长征却深深地留在了她的心里。一幅叫做《强渡嘉陵江》的画,是王定国在十年前所作,画的是1935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战役。王定国的长征路就是从这场战役开始的。
1935年3月,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于塔山湾主渡口打响了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几万名红军分批乘船开始渡江。当时,王定国就在其中的一条船上。在国民党部队的层层拦截和48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下,王定国眼看着身边的很多战士还没有战斗就已经牺牲在江中。
强渡成功的红军在登岸后,歼敌1万余人,迅速推毁了国民党200余里的钢铁防线,吸引了几十万的国民党部队,为中央红军的胜利北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嘉陵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的第一场战役,也是他们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经历的最大、最艰苦的一场战役。强渡嘉陵江后,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王定国没有想到一次战斗刚刚过去,接连不断的危险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那时的王定国只有24岁,她曾亲眼看着很多战友倒在自己的面前。绵延两万多里的路程上,危机重重,王定国感到比敌人的枪炮更可怕的是饥饿。很多红军战士被饿死在路上,饥饿也使王定国骨瘦如柴,当时她的体重还不到50斤,随时可能倒下。虽然这些危险和苦难让王定国记了一辈子,但是长征中也有很多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长征开始后不久,王定国被调入红四方面军的前进剧社,负责剧社演出的道具和化妆。当时,剧社条件非常简陋,王定国想了很多办法应对。没有道具,她就到当地的老乡家去借些衣服和桌椅;没有化妆品,她就用墨汁做给文工团的同志画眉毛。就这样,剧社走到哪里,笑声和歌声就跟到哪里。
长征的队伍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你走在队伍中,可以看到走在前面不少战士的背上都写着字,而且每个人的字都不一样。在参加长征的战士中,不少人出身贫穷,没有机会读书。于是,在漫长的行军途中,聪明的红军战士才想出这种怪招。王定国也不识字,于是,她一边行军,一边学文化。在长达一年多的行军途中,王定国竟然认了不少的字,这个收获非常出乎她的意料。一路上,同样出乎王定国意料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她遇到了毛主席,而且还帮了毛主席一个小忙。
毛主席也和大家一样,不骑马,徒步走路,一路上抽着战士们为他卷的树叶香烟,和战士们说笑着,毛主席的乐观也同样感染了王定国,让她更加坚信脚下的征途。
长征路上,王定国一直非常幸运,她挨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过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但是就在1936年,红四方面军翻越雪山的时候,王定国的身上被留下了永久性的创伤。他们要翻越的雪山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在雪山顶上,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那里。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红军,王定国却没有为自己的这根脚趾掉一滴眼泪。乐观和坚强让王定国在艰苦的长征中坚持了下来。1936年10月王定国跟随队伍到达甘肃会宁,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她走完了长征,也走完了自己人生中最艰难、最难忘的一段路。
长征给了王定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力量。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王定国还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25岁,敌人的弹片击断了她的腿骨;72岁,一起意外车祸使她脊椎受伤;75岁,癌症切除手术在她身上留下30多厘米的疤痕,但是,老人依然乐观、坚强。也就是从70多岁开始,王定国开始练习书法和绘画。现在,她的家里随处可见她的书画作品,而其中大部分都和长征有关。
掩护女将领
1936年10月,三支红军队伍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大会师。王定国没有想到的是,艰苦的征途并未结束。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王定国随部队西征,向河西走廊挺进。
12月5日,剧团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9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剧团战士们抢占了一个3层楼高的土围子,苦战一天后弹尽粮绝,剧团负责人大部分牺牲,余下30多人被俘。误以为占领红9军军部的敌人发现抓住的多是孩子和妇女后,大骂上当。幸运的是,疯狂屠杀、活埋红军战俘的马步芳认为“剧团有用,留着不杀”,强迫红军战士为他们唱歌跳舞,并且提出扩大剧团。王定国和战友们便趁机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红军女干部掩护进剧团。张琴秋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张琴秋颇有传奇色彩,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5年回国后,先后成为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师长,解放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
王定国第一次见到张琴秋,是在营山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时候。那时,被张国焘撤掉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职务的张琴秋,被派到红江县担任县委书记。她平日穿件双排扣的列宁装,齐耳短发,扎着皮带,看上去很苗条。听人说,她文武双全,留过学,会几门外语,会唱《马赛曲》,简直就是大家心中的偶像。
西征中,张琴秋任西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是敌人悬赏1000大洋捉拿的红军将领。被俘后,她化名苟秀英,装成烧火做饭的炊事员。得知这个情况后,王定国同战友们商量,以剧团都是小孩不会做饭为名,提出让“苟秀英”来剧团当炊事员。敌人没有发现破绽,张琴秋顺利来到剧团掩护了身份,躲过一劫。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张琴秋被押送到南京,在周恩来营救下才返回延安。王定国把张琴秋称为“没有授衔的将军”。
西安事变后,王定国在地下党的营救下重回部队,随即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参加营救失散战友的工作,共救出2000多人。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喜迎北京奥运会的大喜日子里,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百岁革命老人,八十年革命历程,翰墨丹青抒豪情,皴染人生放异彩――老红军王定国书画展新闻发布会暨《王定国书画集》首发式”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千人厅)五月三日隆重举行。
70岁时,她开始练书法、写诗歌、习绘画,已创作诗歌478首,书法绘画作品530余幅。王老的这些作品,既是对她革命足迹的记录,又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是对新时代的歌唱。《记腊子口》、《八年抗战忆延安》、《红军西进歌》等书法作品,用老人家独创的“王体”笔墨,展示了她壮怀激烈的革命情怀。绘画作品《强渡嘉陵江》中,江水滔滔,硝烟弥漫,渡船之上,红军勇猛直前。
在《雄鸡一唱天下白》、《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作品中,老人家情注笔端,那种对红军、对长征的深情礼赞,一览无遗地展现在偌大的宣纸上,令观者禁不住迸发出感情共鸣的火花。老人家对书画的悟性极高,加之她亲历长征,因此,她的长征情结,能淋漓尽致地宣泄于她的作品之中,感动着她自己,也感染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长城颂》可谓是老人家把追忆红军和赞美山河完美结合的一次感情升华下的好作品。整幅画面壮观大气,长城雄姿描绘生动,笔墨恰到好处,情感真挚朴实。《巴山蜀水》则形象的再现了老人家童年的记忆,青山下绿树旺,溪流中蛙声鸣,巴山蜀水好美景,祖国处处欣向荣。
少举红缨投红军,老学丹青写丹心。王老的书画作品,在给大家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使大家在赏画中自觉接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教育。举办王定国书画展和《王定国书画集》的出版发行,能更好的启迪后人,爱党爱国爱事业,争做红军传人,为建设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上一人物: 下一人物:
::相关人物简历::绚丽的红色生命:谢觉哉夫人&百岁老红军王定国【2】
日08:25&&&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看到这些情况,伍修权焦急地说:“世界上哪有只打胜仗的军队。西路军的失败,这些同志有什么责任?不解决好这批同志的问题,对党和军队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他们向中央写了调查报告,提出了建议。胡耀邦同志过问了此事,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件,改变称谓:不再叫红军流落人员,而称为红军西路军老战士;改变政治、生活待遇:发放生活费,实行公费医疗,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妥善安置他们的家属和子女就业、就学。至此,这个几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1985年,一位广西妇女找王定国,希望证明自己当年的红军身份。来人诉说着长征中的件件往事,王定国记忆的屏幕打开了:翻过雪山后,在行军的途中,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小红军,背一个脸盆和一个破洋瓷碗,穿的军装长过膝盖,又破又烂,一双光脚冻得裂了道道血口。每到宿营地,她就拾柴打水,特别勤快,似乎从不知道什么是累。因为年龄小,人们从不叫她的大名李登玉,开玩笑取的绰号反而出了名。新中国成立后,她所在单位认为她当红军时年龄小,没执行过什么战斗任务,不承认她的红军身份。“拾柴、打水、烧水不是任务?长征走过来容易吗?何况她的年龄那么小!”王定国生气了。在王定国等人的证明下,李登玉的红军身份得到了确认。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天当房,地当床,星星月亮指方向”的艰苦日子,不仅磨炼了王定国的革命意志,还练就了一双铁脚板,养成了走路的习惯。重走长征路过泸定桥时,随行人员要扶她,她坚决不让。顺着桥的晃动,她径直走了过去,大家担心地追随着,过完桥她还得意地回头一望。毕竟是90多岁的人啊!后来她到武汉,我们陪她登黄鹤楼、游东湖,基本靠走。有一次我去看王老,正逢她外出吃饭回来。因刚下过雪,地上有水的地方还结着冰,怕老人滑倒了,我们想去扶她,她不让,坚持自己走。这时她已年过百岁!
百岁红军王定国,生命火花斑斓绚丽。
(责任编辑:孙琳、常雪梅)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当前位置:>>>>>>正文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的传奇故事(组图)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E-mail推荐:
王定国(左4)1937年在兰州“八办”时的照片。(中红网红色图库)
1945年,谢觉哉和王定国夫妇在延安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1949年,谢觉哉、王定国夫妇的全家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觉哉、王定国夫妇全家福(前排)。后排从左至右:谢媛、谢亚旭、谢飘、谢飞、谢列、谢宏、谢云、谢亚霞。(中红网红色图库)
1958年,在第四届全国民政会议上,王定国(二排左四)及与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前排自左至右为:陈云、朱德、毛泽东、刘少奇、谢觉哉、周恩来。(中红网红色图库)
1961年庆祝建党四十周年,在董老家作客。自左至右:王定国、何莲芝、董必武、谢觉哉、吴玉章、徐特立。(中红网红色图库)
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日记?1921年手稿》首发式暨祝贺老红军王定国百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百岁寿星王定国点燃了生日蜡烛。(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定国与习仲勋在一起看谢老的著作《一得书》。(中红网红色图库)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精神依然矍铄。(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定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一直关注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红网红色图库)
九十岁后的王定国,关注国家的林业生态建设,开始了一段新的绿色长征。这是2010年10月,王定国在四川蓬溪植树。(中红网红色图库)
&&& 她来了,在热烈的掌声中,身着红色毛衣,精神矍铄,鼓着掌,微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听到演员在唱《十送红军》,还情不自禁地双手打起了节拍。她,就是百岁女红军王定国。
&&& 那是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日记&#年手稿》首发式暨祝贺谢觉哉夫人、老红军王定国百岁寿辰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贺信。她特别谈到,希望王老妈妈能够创造红军长寿的记录。
&&& 参加活动的有三位老红军。除了百岁高龄、79年党龄的王定国外,另一位是解放军空军原副司令员、94岁高龄、76年党龄的老红军王定烈将军,还有一位是成都军区原政委、92岁高龄、75年党龄的万海峰上将。
&&& 在此次活动中,中红网的同志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多家红色网站联名写给王定国百岁寿辰的贺信、王定国荣获的《中国红博》红色书法荣誉奖证书及纪念品,交给了王定国和他的儿子谢飘,他们一再表示对大家的深深谢意。
&&& 在随后的日子里,中红网记者多次来到王老家中采访。发现她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经历艰辛长征路;她是著名导演谢飞的母亲,养育了七位优秀的儿女。她的故事传奇而多彩,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感动。
&&& “入党令我心绪万千,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
&&& 日,王定国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定国也难逃厄运:妹妹活活饿死;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六七岁便要通宵为面食馆推磨挣钱;15岁,被卖去邻村李家做童养媳,洗衣、做饭、砍柴都要做,做不好就挨打……
&&& 那个时代,嫁人、生子是绝大多数山里妹子的命运轨迹,而王定国却对命运说了――不!王定国做了两件事――放脚、剪辫子。她说:“脚小走不动,大人拽着辫子我们跑不了。”
&&& 王定国可谓中国革命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她接受寻求民族复兴的感召,毅然走上革命之路,成为一名红军女战士。
&&& “请你先谈谈怎么参加红军的吧!”面对我们的提问,王老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难以忘怀的童年与少年岁月,“十几岁的时候,我被卖做童养媳,不到三个月,我就从那家跑出来了。跑出来以后我就回家了,家里有当地下党的,叫杨克明,他以卖布为名,从事地下活动,人们叫他国‘杨布客’。当时,我把裹脚布拆了,辫子剪了,因为留着辫子被人抓住就跑不掉了。”
&&& 王老呷了一口水,又接着说:“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 “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给红军做鞋。不久县党委组织成立了妇女独立营,主要任务是抬担架、送弹药,也要抓紧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打仗,我担任了营长。1934年1月,我们独立营在五块石打了一仗之后,剩下的100多人有一部分编入了川陕妇女独立团,一部份分到了红九军、红四军、红三十一军。我和营山县区乡苏维埃的16名妇女干部被送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
&&& 说到这儿,王老提高了嗓门儿,大声地说:“由于我的成绩优秀,后来到巴中保卫局工作,到妇女连当二排长。妇女连主要任务是看押犯人、配合主力红军打仗、保卫机关。女战士参加早晚巡逻,活跃在山间峡谷,清剿土匪。我们还女扮男装,随同正规部队作战,打起仗来,不准说话、喊叫,怕敌人发现我们是女的。”
&&&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晚年的王定国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 “越艰苦,越需要文艺战士用歌、舞、戏剧等鼓舞人们克敌制胜”
&&& 王定国是参加过长征和红西路军西征的唯一健在的女红军。她三过雪山草地,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股长、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她不仅是长征的亲历者更是长征的见证者,是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代言人。
&&& “在长征中,你主要做什么工作?”我们问。
&&& “因为我平时爱唱爱跳,组织上就将我调到剧团工作。初到剧团感到什么都很新鲜,但真正上台参加文艺演出,还是没有经历过的。当时剧团大部分同志都和我一样,是从农村出来的,谁也没有接触过文艺,都是凭一股子革命热情。”王定国回答说,“当时我负责化妆、道具之类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我记得是用墨汁画眉毛,用买的红纸等当作口红。服装更简单,穿什么就是什么。很多衣服是从地主家里拿来的,演地主的时候,就穿上他们的衣服。演老百姓的时候就穿老百姓的衣服。当时很困难,没有什么东西,用来化妆的东西非常少。”
&&& 王老接着说:“我们当时的演出主要是啦啦队的形式,我们唱歌、跳舞,为部队鼓劲、加油。我们剧团总是走在前面。大家都想看唱歌、跳舞,所以他们也就走得快了。我们直到后面的人跟上了,才能继续前进。我们来回跑,所以就多走了一些路。也多不了一半,多走三分之一吧。在长征路上,我们唱的歌、跳的舞,现在还记得不少,比如《渡金沙江胜利歌》,庆祝苏维埃发展的歌,还有《骂卖国贼》京剧二簧调,等等。李伯钊还教我们跳《八月桂花舞》。”
&&& 王老还谈到,长征中有时仗打得很厉害,比如说他们南下时打的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部都堵住了,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但是,对于战士来说,剧团给他们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文艺演出,而是送来了一颗颗火热的心。在面对生死相接的紧要关头,战士们需要沉着的思考,也需要欢快的歌声。她说:“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越艰苦,越需要文艺战士用歌、用舞、用戏剧等等形式鼓舞人们克敌制胜的勇气。”
&&&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的中央机关和四方面军总部在懋功会合,在庆祝红一、红四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联欢大会上,王老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
&&& 王老回忆道:“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温暖了每个战士的心。
&&& “演员登场前,冻得浑身发抖,可一上场就什么都忘记了,那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的表演,拨动着每个战士的心弦。演出结束,剧团战士向指战员们告别时,好多战士激动得哭了。”
&&& 过草地时,王定国瘦到只有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踩到泥潭就要陷下去。”1936年,红四方面军翻越雪山时,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雪山顶上。“晚上睡着了,人多被子少,盖不着,脚冻僵了。一摸,就断了……没什么伤心的,死活都说不准了,伤心?又不是我一个人,那么多的人,伤心什么?我们是穿着单衣,一边走一边嘴里嚼着辣椒翻过雪山的。”
&& “你后来是在西路军,到河西走廊的二十里铺被俘了,是吗?”我们问。
&&& “我们当时去慰问红九军,结果红九军撤到其他地方去了,我们不知道。马家军是来打红九军的,结果把我们俘虏了。我们的剧团没有那么多枪,打不过他们,牺牲了很多同志,剩下的都被俘了。”王老回忆道,“马家军对剧团里会唱歌、能跳舞的女同志没有杀,说搞文艺的留着,不能杀,就留下一些,后来被送到青海,组成剧团,给国民党演出。国民党团长是四川人,对我们不错。剧团有一个叫杨万才的小战士,给团长当勤务员,他能给我们传递消息。有一天晚上,白崇禧来青海视察,国民党组织了一个欢迎晚会,我们演节目。我们剧团的党文秀跳舞时把鞋子甩到桌子上,把茶杯打掉了,敌人以为是手榴弹,白崇禧吓跑了,那个女同志后来也被敌人枪毙了。后来又来了一个当官的管我们,也很同情我们,帮助我们改善生活条件,让我们住在一个小院里自己做饭。”
&&& 当时王定国他们还设法营救了西路军领导人之一张琴秋。说到这儿,她说:“张琴秋被俘的时候化名苟秀英,敌人没有把她认出来。但是敌人都知道张琴秋被抓了,所以在被俘人员里找她。我们知道以后,向敌人要求说剧团缺一个炊事员,就把苟秀英要来当炊事员了。她一直跟我们待在一起,直到获救。”
&&& “这是党让我这么做的,应该感谢党”
&&& 王定国等西路军女红军获救后,来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在这里,她见到了时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谢觉哉。谢老对王定国说:“你先不要回延安了,帮着做些营救工作吧。”因为失散人员见了八路军办事处也不敢进门,怕上敌人的当,有王定国在这儿,大家看到她在这儿,就敢进来联系了。当时不管是谁敲八路军办事处的门,警卫都让他进来,进来以后问明情况,情况属实的就留下来。他们只要想回来,什么时候回来都行。
&&& 在“八办”,王定国还与谢觉哉定下了终身大事。说起他们俩人的故事,还得从长征中的1935年6月说起。那时,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过雪山做准备。一天,王定国正和剧团的几位战友在小河边洗衣服,一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拿着一包衣服向她走来。“胡子”微笑着对王定国说:“小同志,请你帮帮忙,要过雪山了,请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毛主席和党中央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第二天,王定国送去缝好的衣服时,“胡子”远远地招呼她,还特地嘱咐她要多准备一些辣椒,过雪山时可以御寒。
&&& 比王定国大29岁的谢觉哉,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被俘人员中,有张掖地下党的,有个女支部委员叫王定国。等见了面才知道,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时任“八办”处长的彭加伦尽力撮合,以谢觉哉日夜奔波操劳,身边也需要一位好帮手为由,让王定国留在谢老身边。回忆起和谢觉哉的结合,王定国说,这是“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
&&& 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一个革命家庭。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 也正是在“八办”,王定国开始学习文化。一天晚上,谢觉哉赶写一篇文章让王定国去找《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等报纸。几份报纸,王定国来回拿了四次都不对,最后还是谢觉哉自己去拿的报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谢觉哉自那以后,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教王定国识字、学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后来王定国才成为谢觉哉工作上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 如今,王定国打得一手好麻将,也是从“八办”开始的,她师父还是周恩来。当时周恩来从苏联到兰州小住,当他看到年轻的王定国时说,“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是谢老夫人,需要接触国民党高层的太太,所以要学会一种社交手段。”于是,周恩来亲自教王定国打麻将。王定国天资聪颖,一学就会,甚至通过打麻将把国民党兰州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夫人发展成共产党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成为“八办”的一段佳话。
&&& 1983年,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想起当年很多被俘的红西路军战友还滞留在甘肃一带,她便自费跑遍河西走廊寻访。当王定国看到这些曾经的战友因为历史原因红军身份得不到认可,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痛心不已。据王定国的儿女回忆,她回京时,身上只剩下了一套衣服,其他的行李全都送给了这些曾经的战友。于是,她与伍修权一起开始为这些人奔走,最终得到了中央的重视,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恢复他们的红军待遇。为了感谢王定国,当时还健在的红西路军老战士,男男女女几十人来到北京,挤在王定国家中不大的厅房里,向其表示谢意。而王定国只是淡淡地说:“这是党让我这么做的,应该感谢党。”
&&& 2004年,91岁的王定国重走长征路。在四川省天全县红军烈士陵园,儿女雇了顶滑竿要抬她上山,她坚定地大声说:“我是红军,我自己能上去!”在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王定国推开上前搀扶的人,只身在一百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
&&& 途中,王定国还找到了长征时借住房子的房东女儿。当年16岁的小姑娘也成老太太了,她依稀记得好多女红军曾经住在她家,教她唱歌跳舞。当她俩共同哼唱《八月桂花》时,不禁都潸然泪下……
&&& “长城代表中华民族,要保存下来”
&&& “多年来,我一直照顾你们和你们的父亲,从现在开始,我要去做我的事了。”1978年,王定国在整理、出版完谢觉哉的日记、传记等之后,这样在儿女面前宣布。
&&& 日,谢觉哉与世长辞。在谢老走后的七年里,王定国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谢觉哉评传》、《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画册》、《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诗集》等多部历史文献共五百多万字。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正在寻求民族再度复兴之际。王定国所说的“我应该做的事”便是关注这个国家的未来。
&&& 在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再度复兴之际,离休的王定国积极参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发起组建中国长城学会、中国文物学会,进而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老年法》和《国家文物保护法》的出台……十八大后,在中国稳步行进于民族复兴之路时,这位百岁老人早已开始了她的“绿色之路”:近十年来,她每到国内的一个地方,都会亲自种下一棵树苗。2012年年初,她又以发起人的身份,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
&&& “那时,很多长城周边的居民都拆长城砖盖房子、盖猪圈。”王定国看了痛心不已,便组织人烧砖,然后用这些砖换回长城砖。她还积极各方奔走,呼吁保护长城:1984年,王定国到邓小平家中,请他发一个号召借以推动长城的保护工作,第二天邓小平即题写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条幅;日中国长城学会成立,王定国考虑长城要面向世界,请出曾任外交部长的黄华出任会长,自己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长城,她连续三年组织了群众性的慕田峪长城越野赛,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长城,她组织长城沿线十一家电视台,拍摄了三十八集专题电视片《万里长城》发行到世界各国……“长城代表中华民族,我就觉得这些是文物,自家的好东西,要保存下来。”同年,她还参加筹备与成立了中国文物学会,并担任副会长,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
&&& 此外,在中国致力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王定国还看到了老年社会和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和陈云的夫人于若木一起积极投身于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loading...评论加载中...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红军王定国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