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开讲故乡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伉俪回揭省亲:我是揭阳玉湖新寮人,一直以我的家乡为荣!
我的图书馆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伉俪回揭省亲:我是揭阳玉湖新寮人,一直以我的家乡为荣!
&&号,“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回家乡省亲,严植婵、方赛妹等市领导热情会见。& & & 黄老60年间回乡3次,一生默默无闻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值得敬佩!黄老受到市、区、镇党政领导的热烈欢迎。& & & 揭阳市委书记严植婵高度赞扬黄院士为国家和家乡人民做出的贡献,是揭阳人民的荣誉,号召大家向黄院士学习。 & & &虽然少回家乡,但是黄老对家乡的情从来没忘:“我是广东揭阳玉湖镇新寮村人,我一直以我的家乡为荣,没有忘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回家乡省亲视屏&黄旭华院士介绍: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先后出任第一代核潜艇副总设计师、第二任总设计师,历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1月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为核潜艇事业可以牺牲一切& & & & & & & & & & & &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一直无法向家人解释自己的工作。30年来,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兄弟姐妹们责备他不孝,家人的关系逐渐淡化。最终母亲还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上间接了解到,他们眼中的这个“不孝子”实际上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幕后英雄。有人问起他对“忠孝不能双全”的理解时,黄老噙着泪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节目现场,黄老的夫人“控诉”黄老“不管家”,但事实上她给予丈夫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黄老回忆到:那个时候,当夫人得知自己即将要进行危险系数极高的核潜艇深潜试验时,她表现得很冷静,并表示作为总师的丈夫必须随艇下潜。当得知深潜试验成功的那一刻,她泪流满面。作为妻子,她希望家庭完整,爱人平安无恙,但她深知丈夫身肩国家使命,她必须支持。在现场,黄老也深情告白:“我非常爱我的夫人,爱我的女儿,爱我的父母。” 随后,他又补充道“但是,我更爱国家、更爱事业、更爱核潜艇,在核潜艇这个事业上,我可以牺牲一切!”骑驴找马,绝不等待& & & & & & & & & & & & &&&核潜艇研制初期最大的困难不是物质匮乏,而是人才与知识的匮乏。“我们手上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技术资料。”黄老回忆自己和同事们都对从报刊杂志中整理出的相关资料感到心中没底,最终竟是通过多次拆装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导弹核潜艇的玩具模型,才计算和推理出核潜艇的形状与布局。但确定核潜艇的艇型仅仅是核潜艇研制的第一步。在当时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黄老和他的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确认潜艇重心则是将拿进与拿出船台的设备一一过秤,这被他们笑称为“斤斤计较”的工作方式背后,隐藏着核潜艇人毫无怨言的坚持。“没有条件,或者条件不具备,我们的办法叫作‘骑驴找马’。”黄老生动地将创造核潜艇的条件比喻为驴和马,“如果没有马只有驴,那就骑上驴边走边找,边走边创造条件。如果连驴也没有,那就迈开双腿也得上路,绝不等待!”才艺痴翁 养生秘方大公开& & & & & & & & & & & & &&&92岁高龄的黄老登上《开讲啦》讲台,精神矍铄、步履矫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节目中,黄老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养生秘方——持之以恒打太极,他的“黄氏太极”一打就是40多年,从未间断;健康早餐,食谱40多年未改变。主持人小撒感叹道:“节目播出后,马上您的食谱将会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不仅如此,黄老还特别喜欢艺术,特别擅长扬琴、口琴演奏,偶尔也能拉上几曲优雅的小提琴。黄老的女儿爆料,小时候只要父亲在家,每周都会开一次音乐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夫人和女儿们深深的爱。交大92岁黄旭华院士演讲,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  “在惊涛骇浪的孤岛,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在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校友代表、上海交通大学1949届造船系校友、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92岁高龄的黄旭华学长轻轻地推开了学校为他演讲准备的座椅,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通过视频,再现这一感人画面,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旭华学长的大师风范与人格魅力。&&(黄老2013年获得感动中国奖)延伸介绍 & & & &黄院士故居介绍▌新寮村,位于揭东区西北部,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据说,当新寮村创始祖心境黄公带家父鸣鹿公灵灰寻境来到此地时,见这一境群山环抱,两条山溪相交汇,真可谓山清水秀,聚气藏风,便决心在此建厅筑堂,开山造田,繁衍生息。新寮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206国道和广梅汕铁路贯穿全境,玉湖高速路出入口位于村口。新寮村主要建筑呈现“三厅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的建筑风格,是揭阳客属代表,其古貌至今保存完好。村道皆为石路,历400多年而不败。新寮村历史底蕴深厚,民俗典故也多。2012年,新寮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清末时期“一门三中举”的黄国祥兄弟让新寮村熠熠闪光。三举人公厅、练功房、旗杆夹所承载的,是新寮人知耻后勇、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人文新寮从市中心沿206国道往梅州丰顺方向驰行约半小时,至汕梅高速玉湖出入口附近,有一水泥乡道,经此复行十余分钟即可抵达广东省古村落——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新寮村依山而建,数百年来村民世代经营,山脚涧旁屋宇相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民居建筑群。从村口的参天大树、分柑桥,到村中东门埕的古井、三举人公厅、旗杆夹,再到半山腰上的汾水战役临时医院旧址、黄旭华故居,历经400多年风雨的古旧青石村道,把新寮村无数蕴含浑厚历史与人文气息的片段串联在一起。不同历史时期遗落的烙印,却在同一空间得到平行展示,从而铸就了属于新寮村特有的辉煌人文印记。在村民们的努力下,新寮村已成为我市一处山色秀丽的新兴旅游佳境。 漫步新寮村,随处可见历史遗存下来的痕迹。作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故乡,近年来新寮村日渐引起人们关注,有关新寮致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等话题也不时成为大小媒体着墨的内容,口口相传之间,新寮村俨然成为一处山色秀丽的新兴旅游佳境。图为黄旭华故居。30年如一日,为国家为人民,无怨无悔!一个小镇能出一个为国家做出特别大贡献的院士,是玉湖人民的荣誉和骄傲。 &来源:玉湖青联 & 罗天喜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img STYLE="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simsun,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 Line-HeiGHT: 1.5"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27ZH00SIGG.gif" TYPE="face"
ALT="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TITLE="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点评: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更精彩!
<img STYLE="LisT-sTYLe-TYpe: CUrsor: url(/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MAx-WiDTH: 588 pADDinG-BoTToM: 0 pADDinG-Top: 0 pADDinG-LeFT: 0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riGHT: 0px"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00/001rARJnzy77g4rbVMde9&690" HELGHT="650" WLDTH="608"
ALT="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TITLE="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
撒贝宁说:做这个节目四年,今天这场开讲,也许是我听到过的最震撼人心,最让人心情无法平复的一场演讲。&&
这场演讲的主角,是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很早以前,看过一则段子,说的是在我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上,有两艘美国华盛顿级核潜艇的玩具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觉得,哇奥,蛮新鲜。
看了黄老的演讲,才更了解当初的来龙去脉。
&&对一个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国家来说,造车子都费劲,更别提核潜艇了。当年一口回绝中国核潜艇技术援助请求的苏联元首赫鲁晓夫,对中国人仅仅“妄图”拥有自己的核潜艇这个念头就感到震惊不已,在回忆录里写下了“异想天开”这样的词语。&&
&放在中国当时那个条件里,也确实有点。
&&别说技术储备一片空白,连个这方面的人才也……一,个,都,没,有。&&
&&当时全国扒来扒去,也只找到29个跟造船有点关系的人,黄老也只是其中一个。当时这29个担负从零开始研究核潜艇任务的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小编看了,汗流浃背啊)。&&&&
&&黄老小时候的梦想本是学医,治病救人,可七七事变之后,中华大地一片硝烟,难民被日本人撵的在自己的国土上四散逃亡。&&
&&黄旭华就是其中一个,当时才刚刚小学毕业,和一起逃难的同学日夜不停的走,翻山越岭走到脚上血泡淋漓,空袭警报一响,他们就得躲在防空洞里,有时一天都吃不到一口饭。
&&残酷的现实引发了年幼学子的思考,也促使他修正了自己的理想:为什么日本人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因为中国太弱了,中国的国防工业太弱了!我要为祖国造出好船,抵御外敌的海上入侵!
就这样,黄老成了后来千千万万上海交大造船系学子们的学长。&&
&也因此,机缘巧合的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打造镇国之器的事业。
&&核潜艇,在任何国家都是密级最高的领域,特别是在当时的冷战环境下,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对一切相关资料都控制的很严。中国的研究团队,搜集了全球范围内能够找到的一切资料,通过分析推理,提出了初步的模型方案。&&
&&可是,现实中的核潜艇究竟是不是这样,谁的心里也没底。&&
&&这时,两条美国华盛顿级导弹核潜艇的玩具被送了过来。研究团队将其拆了装,装了拆,终于印证了之前通过公开资料推断的结论是正确的,研究团队的信心因而得到极大鼓舞。&&&&&
&不晓得美国人后来听到这个故事,听到这个中国人参考他们玩具把核潜艇研制成功的天方夜谭一般的故事,心里会有多少只羊驼奔腾而过。&&
&&而这故事后续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中国的核潜艇,不是用计算机和机床研制实验出来的,而是用算盘、计算尺、磅秤这些土的不能再土的工具搞出来的!
&&说实话,听到这一幕,真的是震惊了。周围有多少人整日里抱怨这不好弄,那没条件,他们知道这个国家曾有人靠打算盘把核潜艇搞出来吗?&&
&&于是我很好奇,在打造国之重器的征程上,还有多少人诠释着牺牲与奉献的灵魂?
<img STYLE="LisT-sTYLe-TYpe: CUrsor: url(/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MAx-WiDTH: 588 pADDinG-BoTToM: 0 pADDinG-Top: 0 pADDinG-LeFT: 0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riGHT: 0px"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00/001rARJnzy6POokBVRW0c&690" HELGHT="434" WLDTH="600"
ALT="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TITLE="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
&&在歼十飞上蓝天的18年后,在2016年她十八岁生日的前一天,歼十总设计师宋文骢离世。多少年默默无闻的岁月里,家里人一直以为他是一个牙医,却不知他在中国空军从二代机向三代机跨越的里程碑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更不知宋老为了这个孩子倾注了多少心血,他甚至将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歼十首飞的那一天;&&&&
<img STYLE="LisT-sTYLe-TYpe: CUrsor: url(/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MAx-WiDTH: 588 pADDinG-BoTToM: 0 pADDinG-Top: 0 pADDinG-LeFT: 0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riGHT: 0px"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00/001rARJnzy771cZZHUm7a&690" HELGHT="1050" WLDTH="690"
ALT="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TITLE="中国的脊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
在珠海航展上,歼二十划破长空那短暂而震撼的十几秒,让所有观展国人掌声雷动!在这背后,是多少人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是多少人春节只能通过一个电话与家人相聚,是多少人在结婚的第二天就赶回岗位连度个蜜月都来不及,是多少人一整年都未曾给年幼的孩子讲过一个睡前故事……在交付总装的那一天,有多少自豪的欢声笑语,就有多少角落里默默擦拭的泪水;
中国的超远程相控阵雷达、空间监视雷达、远望测控雷达、中华神盾主战雷达、歼10歼11机载雷达、预警机雷达、陆基3座标相控阵远程雷达、太空雷达……乃至利用偏振光子的量子特性让那些通过减少和吸收雷达波来隐匿行迹的隐形战机无所遁形的划时代的量子雷达!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背后,很多人却连其背后的机构——第14研究所,都闻所未闻,更不知道14所是亚洲第一,世界顶尖的雷达电子科研单位。在这个教授级高工都随处可见的地方,不要说加班,24小时倒班都属正常。和很多人想象的钻在实验室搞科研不同,很多人都要在野外斗严寒战酷暑,却干劲十足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手中工作的分量,知道国之重器这四个字的含义。
我不禁又想到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人。&&
&&因为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必须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黄旭华一被选中,就同家人天各一方。父母多次去信询问,却只能闭口不答,这一晃,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多年没有回家,家中兄弟姐妹早已认定是黄旭华不孝顺忘了家乡与亲人。
后来,上海文汇月刊刊登了一则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面没有提黄总设计师的名字,却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
&&黄老将它寄回了老家。他的老母亲从头到尾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读着那篇文章,颤抖的双手,已忘记抚去,那早已满面的泪水。&&&&
我想,中华文明能够传承至今,正是因为一直有着这样一群“国之脊梁”:他们呕心沥血,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奉献终生。&&
&&他们没有风风光光的秀场,没有尖叫围堵的粉丝,走在路上,你不知道他们是谁,只看得到他们伴随中国进步熬出的满头银发。
&然而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名字早已融入这个国家的白山黑水,在国旗那每一个迎风飘扬的褶子里熠熠生辉,并永远与伟大和荣誉融为一体,永不分割!
已投稿到: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日 00:3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开讲啦四年里迎来最年长的一位开讲嘉宾,他说,这将是他人生的闭关演讲。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要抵御外国从海上进来的侵略。本期开讲啦他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核潜艇,核潜艇的作用;面对国外核潜艇技术封锁,我国是如何突出重围?这位92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跟我们分享了他的传奇人生。(《开讲啦》
本期演讲者:黄旭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