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故事和地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良知吗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良知吗
我的图书馆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良知吗
故事发生在一位日本禅师和一位日本武士之间。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隐的禅师请教说:“真有地狱和天堂吗?你能带我去参观参观吗?”“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答曰:“我是一名武士。”“你是一名武士?”禅师大声说:“哪个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这张脸简直象个讨饭的乞丐!”“你说什么?”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禅师照样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武士勃然大怒,拔出宝剑,对准禅师。此时,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武士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一瞬间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了自己的冒失和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躬、道歉。禅师面带微笑,温和的告诉武士:“天堂之门由此敞开。”人的心灵是很复杂的东西,一念之间人是天使,一念之间人是魔鬼。善与恶在很多时候只在于我们良知一念发动时。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途之人皆可以为尧舜”,连路上走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关键在于能不能觉悟到自己的良知。禅宗一个很著名得故事说:五祖弘忍要考察弟子的成就,以便付法传衣。弘忍要求每个人都作一偈。神秀写了一首是: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不会写字的六祖惠能也请人写了一首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两首偈子一比较,弘忍觉得惠能境界要高,于是把佛法传授给惠能,以袈裟为信物,让他到南方去弘法。为什么弘忍认为惠能悟道的境界要高,研究的人很多,不大容易讲清楚。神秀用的渐修的办法,小心翼翼地修行,唯恐自己犯错误。惠能用的顿悟的方法,一下子就觉悟到佛性的我,没有丝毫的犹疑,所以达到了一种很自由、很开阔的境界,而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禅宗很讲究对于道德行为的自觉,《水浒传》里面的鲁智深,杀人放火,但最终立地成佛。就是鲁智深在月园之夜,听到潮音而觉悟到自己的佛性。中国哲学强调良知的自觉,儒家认为良知的自觉关系到人尊严,是不学而知的。心学家陆九渊曾经说:我即使不识一个字,也不妨碍我堂堂正正地做个人。陆九渊有一个弟子杨简,当时在富阳县任主簿。陆九渊过富阳,杨简问:“如何是本心?”陆九渊回答,孟子说的四端就是本心。杨简又问,四端是本心,我从小就晓得,究竟什么是本心?正好有一个卖扇子的纠纷告到县衙,杨简随即当庭断其曲直。陆九渊便说刚才你断案,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这就是你的本心。杨简一下子就觉悟了。从陆九渊对杨简的指点来看,良知不是空洞的想法或念头,还要通过切实的行动表现出来。后来的王阳明说“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认为只有行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行合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据说有个和尚法号鸟巢大师,住在树上,精通佛典,能为人指点迷津。苏轼闻大师之名前去问做人之道。大师说:“恶事不做,众善多行”。苏轼很是失望,说这个道理三岁小孩都知道。法师答道:“三岁小孩懂得,八十老儿行不得。”这句话说明,许多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平凡,难的是终身恪守、始终不渝。《尚书》里面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子说:“力行近于仁。”《中国改革报》刊登邵述尧、李余东的文章说:据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有一天独自外出,见一群士兵正大汗淋漓的搬动一块石头,由于石头太大太重,始终放不到他应放的位置,眼看就要下滑,而领头的下士却在一旁大喊加油,就是不动手。华盛顿见状疾步向前。当华盛顿质问那位下士为何只动口不动手时,那下士傲慢的以自己的身份回答了它的提问。华盛顿解开大衣纽扣露出他的军装,并对那下士说:“按衣着我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物时,你就叫上我。”那个下士羞愧地低下了头。这个故事说明:言传不如身教。善的道德意识要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才是善的,才具有感染力。
发表评论:
馆藏&51884
TA的最新馆藏天堂与地狱_哲理故事_文章吧
当前的位置: >
  引导语: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收获到。
  地关心和帮助别人,于对别人行善,你就身处天堂;不懂得首先别人的利益,只是顾着,甚至以别人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你就身处地狱!
  有一天,菩萨对凡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了一个房间,屋里有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的肉汤。然而,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脸上写着饥饿与。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很长很长的可以够到锅里的筷子,但筷子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食物送进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悲苦。( )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菩萨把凡人领入到了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锅肉汤、一群人、一样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大家都快乐地歌唱着。
  &我真搞不懂,&凡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和条件,这个屋的人如此快乐,而另一个房间里的人却那么悲惨?&
  菩萨说:&很,在这儿,他们会先喂别人。&
  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别人,习惯于对别人行善,你就身处天堂;不懂得首先满足别人的利益,只是顾着自己,甚至以伤害别人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你就身处地狱!
  无论身处天堂还是地狱,都由你自己来决定。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深度阅读:上天堂与下地狱 | 小故事 | 阅读时间
当前位置: >
> 上天堂与下地狱
上天堂与下地狱
| 日期:&&来源:阅读时间
周日,有一位中年人常到教堂做礼拜,他通常会坐在第一排,但是不久便会开始打瞌睡。这样的情况让牧师有些不高兴,于是他想要整整那位中年人。讲道的中途,牧师突然问道:“在座的各位,有谁在死后想要上天堂呢?想到天堂的,请站起来,让我知道有多少人有如此的决心。”大家听见此话,几乎同一时间都站了起来,只剩下那位中年人,坐在椅子上沉睡不醒。牧师请大家坐下后,继续接着讲道。没多久,他故意往中年人的方向提高嗓音:“想要下地狱的人,请站起来。”中年人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醒,意识模糊地站起来。中年人一脸茫然,左右张望,看见所有的人都坐着,只有他一个人站着,于是他问道:“我不知道你问大家什么,只是为什么只有你和我是站着的?”牧师一脸尴尬,不知怎么说下去。小故事大道理:戏弄别人只会筑起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幽默轻松的对话,可以除去人际关系中复杂的冰墙。人与人间互相爱护,你让他一步好走,来日你的路也会比较宽阔些。
继续阅读:、、、、
阅读时间通过文摘、翻译和原创的方式分享有益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精品内容
鄂ICP备号&&&鄂公网安备43号天堂和地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良知吗故事发生在一位日本禅师和一位日本武士之间。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隐的禅师请教说:“真有地狱和天堂吗?你能带我去参观参观吗?”“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答曰:“我是一名武士。”“你是一名武士?”禅师大声说:“哪个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这张脸简直象个讨饭的乞丐!”“你说什么?”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禅师照样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武士勃然大怒,拔出宝剑,对准禅师。此时,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武士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一瞬间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了自己的冒失和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躬、道歉。禅师面带微笑,温和的告诉武士:“天堂之门由此敞开。”人的心灵是很复杂的东西,一念之间人是天使,一念之间人是魔鬼。善与恶在很多时候只在于我们良知一念发动时。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途之人皆可以为尧舜”,连路上走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关键在于能不能觉悟到自己的良知。禅宗一个很著名得故事说:五祖弘忍要考察弟子的成就,以便付法传衣。弘忍要求每个人都作一偈。神秀写了一首是: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不会写字的六祖惠能也请人写了一首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两首偈子一比较,弘忍觉得惠能境界要高,于是把佛法传授给惠能,以袈裟为信物,让他到南方去弘法。为什么弘忍认为惠能悟道的境界要高,研究的人很多,不大容易讲清楚。神秀用的渐修的办法,小心翼翼地修行,唯恐自己犯错误。惠能用的顿悟的方法,一下子就觉悟到佛性的我,没有丝毫的犹疑,所以达到了一种很自由、很开阔的境界,而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禅宗很讲究对于道德行为的自觉,《水浒传》里面的鲁智深,杀人放火,但最终立地成佛。就是鲁智深在月园之夜,听到潮音而觉悟到自己的佛性。中国哲学强调良知的自觉,儒家认为良知的自觉关系到人尊严,是不学而知的。心学家陆九渊曾经说:我即使不识一个字,也不妨碍我堂堂正正地做个人。陆九渊有一个弟子杨简,当时在富阳县任主簿。陆九渊过富阳,杨简问:“如何是本心?”陆九渊回答,孟子说的四端就是本心。杨简又问,四端是本心,我从小就晓得,究竟什么是本心?正好有一个卖扇子的纠纷告到县衙,杨简随即当庭断其曲直。陆九渊便说刚才你断案,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这就是你的本心。杨简一下子就觉悟了。从陆九渊对杨简的指点来看,良知不是空洞的想法或念头,还要通过切实的行动表现出来。后来的王阳明说“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认为只有行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行合一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据说有个和尚法号鸟巢大师,住在树上,精通佛典,能为人指点迷津。苏轼闻大师之名前去问做人之道。大师说:“恶事不做,众善多行”。苏轼很是失望,说这个道理三岁小孩都知道。法师答道:“三岁小孩懂得,八十老儿行不得。”这句话说明,许多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平凡,难的是终身恪守、始终不渝。《尚书》里面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子说:“力行近于仁。”《中国改革报》刊登邵述尧、李余东的文章说:据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有一天独自外出,见一群士兵正大汗淋漓的搬动一块石头,由于石头太大太重,始终放不到他应放的位置,眼看就要下滑,而领头的下士却在一旁大喊加油,就是不动手。华盛顿见状疾步向前。当华盛顿质问那位下士为何只动口不动手时,那下士傲慢的以自己的身份回答了它的提问。华盛顿解开大衣纽扣露出他的军装,并对那下士说:“按衣着我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物时,你就叫上我。”那个下士羞愧地低下了头。这个故事说明:言传不如身教。善的道德意识要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才是善的,才具有感染力。
欢迎转载:
推荐: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