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蜡染是哪个民族特有的的

近现代林则徐、曾国藩、叶剑英、蒋经国、江青、俞正声等家族历史关系再现
今晨,刘朵朵于“我爱微信我爱咧”微信群转发了自号为“
“Jreey中国近代史”伪称左宗棠、曾国藩是为林则徐女婿,二人属连襟,真乃大谬!其实,林则徐之婿为福建闽侯(今福州)沈葆桢,曾国藩总督两江之时保荐其为治下之江西巡抚,以曾氏之为官之道及常规,怎可保荐连襟之沈氏?!另有史实记载,曾国藩为筹军饷,历来自江西官道设卡抽取厘金,沈葆桢自视高门之婿,学岳丈之清峻,严拒本省厘金解往正猛攻洪酋天京而亟待军饷提振军心之曾九帅之“荃字营”,致督抚几为反目,如若曾、沈二人真为“连襟”,有此官脉姻连而又人情不近之事?
曾氏为湖南湘乡荷叶塘之普通殷实之家,光大门楣实自时名曾子诚之中同进士,后为座师穆彰阿赏识,为其改名曾国藩始,其时,曾子诚已于家乡成婚多年,林则徐时任湖广总督,何能择婿一年已二十八岁之老龄已婚青年曾子诚?左宗棠女婿之说亦不值一驳,如说曾左二人亦有姻亲?实因郭嵩焘,二人皆为郭氏之今世所称之“亲家”。
Jerry真是英文名字之2.13,“胡”谈中国近代史,“黄敬和梁启超的孙女结婚生了个娃叫俞正声”?!他真能把新任政协主席气个半死!梁任公是广东新会人,黄敬是俞正声父亲俞启威参加革命之后的名字,他的夫人是范文澜的妹妹、原北京副市长范瑾,人家老范家祖辈世居绍兴,与老俞家是同乡,经咧咧我考据老范家与广东老梁家绝无血缘!
三十年代,为营救青岛大学学生运动领袖、时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的弟弟俞启威,俞珊嫁给了青岛大学校长赵太侔,建国后离婚,那时俞珊已四十几许,不知jerry之惊人之说“黄敬有个外甥叫姚依林”从何而扯?!......俞启威被救之后离开青岛,后于北京参加组织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另一组织领导者即为姚依林,此为二人胜似亲情之革命情吧。
至于老俞家与江青的关系,请参阅咧咧我于2013年3月14日于厦门写就的短文吧(附文2.)。
还有,jerry说对了一条,姚依林的女婿是王岐山。
不咧了,再咧就要咧到前任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了,有人非说分管中纪委的王岐山正在找他谈些事情…….嘘!
停!咧累了…….党国如果对我咧的有满意,我就向党国汇报我刚才酒兴正浓,思如泉涌;党国如果对我咧的有意见,我就向党国汇报不让我咧咧,就如喝酒,闪着了往往比喝大了还难受;党国如果对我咧的有恼火,我就向党国汇报我刚才喝高了,是醉后梦言……
决定了,本文入选《咧咧集-醉后梦言》。
诸位,改天再会。
三八节了,念起筱神女的日常辛劳,心头一热,都觉着不大好意思了,……今天以实际行动给领导过节吧!:一,今天绝对不惹领导生气。二,今晚请领导吃大餐,为以示诚意,俺今晚多喝点……三,今晚的餐桌,一定纤纤举杯,媚眼向领导,深情款款滴承诺:今后!俺也绝不惹领导生气!……(如万一有,须设法请领导相信,那不是俺的本意……)。……心意已决,就这么定了!哼,说到咱做到……
说完了,觉着耳根子发热……
感受了一下室外,查看了天气预报:耳根子发热真不是俺害羞了……今天居然20度,明天也是。唉,这天,刚到货的春装还没开卖呢,这就要夏天了?这世道!记得去年四月才是这个温度……
嗯,想点高兴的,希望这年月这些装逼扯蛋的会、房事与税事、粪水做的臭豆腐……还有这天这温度都不是反常即妖。
仿佛四月里,……想起黄磊主演的《人间四月天》,伊能静的陆小曼已有神似了,那个有独立灵魂,敢言,人性的四十几许台湾女子依然好美……周迅的林徽因可惜了.
若许年民国,能称风华绝代的,也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了.
林徽因,嫣然笑貌,一代才女,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慕者如云,徐志摩为其痴狂,金岳霖为其终生不娶,她最后与梁思成在了一起,梁问她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自己,答曰:这个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回答你……。
梁思成是近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他主持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及人民英雄纪念碑,他是梁启超的长子,卓如先生为其子写下名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建国初,林徽因与梁思成极力反对中共为扩都而大范围大规模拆除北京城墙、城楼、牌楼,林梁二人面对中共高官为护北京屡次激愤而辩,以至梁思成失声痛哭,诘问:”是这样的北京城门,是这样的北京城墙,为什么要拆?!”……可惜,他为之捍卫的、痛哭的,还是让农民起义家毛泽东下令扒除了。
林徽因文采辞婉转如人,写过“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说到陆小曼,嘿嘿笑吧,这女子深爱徐志摩,一直担心徐与林徽因旧情未了,曾有绝世妙喻语之夫君:志摩,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
天下的男人仿佛有很多都想是茶壶,因为一套精美的茶具,有好几个茶杯……而牙刷只有自己用啊。
过节了!号召所有的男人向自己的领导表态:我愿做您的牙刷!
在霞红重庆、沙逼北京、猪浮上海的日子里,咧咧我来到了陈亚星姐姐慷慨陈词骂走四车城管的厦门,行走在三月春意趣然的鹭岛街头,那绝世妙语依然回荡耳边:……共产党才九十岁,我家房子一百多年……你们跟我要房产证?!……四车公安的、法院的、城管的,这么大的阵容对付我们一家?!到钓鱼岛去,中国的钓鱼岛需要你们……到钓鱼岛去!......&
霞红重庆、沙逼北京、猪浮上海……然后,铁道部死了。安排完毕史无前例的火车票大尺度降价0.5-1.5元之后,最后一任部长盛光祖先生结束了他的老大之旅。历史如此巧合,盛家与铁路历世结缘,晚清主管铁路之最后一任邮传部尚书即为盛先生的曾祖盛宣怀。
盛宣怀击败紅顶商人胡雪岩成为晚清首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1911年,盛宣怀拟将各省铁路收归国有,保路运动由此引发,进而掀开辛亥的序幕,盛宣怀于群情汹汹中被迫下台,避难青岛,由德国人保护居住于亨利王子饭店,即今之青岛栈桥王子饭店。
……与盛宣怀同时代的有一位绍兴文人俞明震,周树人是其高足,孙女俞珊是民国著名话剧演员,风靡一时,徐志摩追随其后,闻一多为其倾倒……为救参加学生运动的弟弟,嫁给了时为青岛大学校长的赵太侔,那个弟弟,就是多少年后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的俞正声的父亲俞启威。
俞启威于青岛大学读书期间,通过俞珊,认识了来自于小城诸城的话剧青年李云鹤,成为她的恋人,由此,李云鹤得以在青岛大学谋职为图书馆临时管理员。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他将受制于李图书管理员的第N任丈夫、另一位曾工作于北大的图书馆临时管理员……
民国时期,文化人倍受推崇,从教者待遇甚高,小学教员月薪可达40大洋,大学教授级如李大钊、鲁迅等可达一二百大洋,胡适先生曾高达400-600大洋,而那时,一大家子人包车出行,看戏、酒楼全套下来不过几个大洋,一套北京像样的四合院,亦不过几百大洋……唉,这辈子是来不及了,下辈子早用功,说什么也要穿越回民国,做一历史学教授,享用高薪带来的幸福日子,同时顺便蔑视一下只拿8块大洋,正用充满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我,心想日后造反当袖子的临时工……
&&&&想到穿越,哼哼,顶瞧不上美国人,他们的片子都是穿越到未来……因为他们就没有多少年历史。噫?中国人的片子都是穿越回从前……难道是真的可怜的看不到以后?他娘的!又想多了……快到高崎机场了,雾来了!喷嚏、喷嚏……咳……咳……我靠!中国都一样一样滴,厦门也有下午两点半(PM2.5)?这世道,马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微博短链看新浪博客原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0年代奔赴延安之前,江青曾经是上海滩颇有名气的影剧明星,艺名蓝苹,演出过许多电影和话剧。这组江青早年照片还是比较少见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三十年代的蓝苹
   1935年的蓝苹
  延安时代的江青,在毛泽东网站发现的,但是我觉得不像
  顶啊!
  据说她挺喜欢骑马
  LZ发些什么意思?不过也有道理啊,JQ好歹曾经也是明星
  象江珊
  这谁看过?
  老毛象发福的王志文
  这张有点像刘+0    以前听人说江长的很漂亮的,今日一 见不过如此
  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日在延安机场送别马歇尔将军  
  这张更象江珊
  比一比
  应该让她去演江青
  有点意思
  有意思  
  第四张不是江青,是一个演员,在《破天荒》有演出。
  注意右下角的注解
  个子好象还不矮
  有点像张爱玲  龅牙版的
  有点像张爱玲    龅牙版的    
  作者:掘金者 回复日期: 21:02:51 
    注意右下角的注解    天啦,好象张!
  这个样子好看,很挺拔,应该有一米七的
  唐纳好像张~~~~~
  这个女人~~~  唉!!
  有点龅牙
  我在此申明,江青因为在上海拍戏,因此被很多人认为她是上海女人。我严重申明,她不是;从来都不是。这种女人的形象根本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女明星,更不能代表上海。      PS:不是性格,不是作风,不是。。。。。。仅仅只是气质太烂,非常烂。
  嘴长得很难看~~~江青去上海没多久就学会了上海话,人很聪明,对男人也有手腕,别看长得也就这样,不少当红小生还为了她死去活来呢(偶当然没说偶们敬爱的毛爷爷)!    所以文革期间,演员,特别是和她同时代的演员都被批斗得很惨。总体来讲,她的心胸还停留在戏子阶段(别误读,就是说不是真正的演员),甚至更低。
  她为刘海粟当过人体模特。刘说她长得不漂亮,但那个身材真的很好的。
  真的啊,江珊很适合扮演她!!!
  莜致,你说地是不是真地哟!就冲这个,海粟老人作为人体艺术的泰斗已然无愧矣!
    谁说江青好看来着?从来不觉得她不好看
  呼唤天涯里自称懂面相的几个牛人现身!为什么这样的脸可以这样的有官运?是哪里长得好,我要听一听,八一八,长点知识!  
  这张一看就知道是现在照的啦!是剧照吧?原来不觉得,听楼上某位一提点,还真发现江珊和江青真像!
  江青以前好象是学京剧的!
  不是上海的啦,是偶们山东的.
  有点丑,
  好像听说江青是个挺聪明的人,经常自己改制各种服装,楼上的楼上里那张照片中的套裙就是她自己做的。照片里是李敏和李讷吧?
  江青是山东诸城人。
    我一直记得她不大好看的。她好像从以前就是比较暴力泼辣的人,好像和家庭出生有关,似乎爸爸不好。而且家里穷,到了上海以后,心理就更加扭曲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介绍,具体不记得了。    老上海明星里面上海人应该也不是很多吧(我猜的),因为那个时候上海人本来就不多,都是外地人过来的。我和同学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从浙江啊江苏啊什么的过来的。在那个时候都还不算上海人的吧。
  长得不咋地,怎么让老毛看上了呢
  当时的交际花?
  大龅牙
  为啥我觉得老毛照得比她漂亮多了
  这张是剧照啦  演员叫庄庆宁,前几个月8套电视剧《破天荒》里演魏小兰的,她在《延安颂》里演江青,乍一看倒挺像的,当然比江青好看多了
  老上海的明星中!秦怡是上海人!  其他的明星!40年代成名的明星都是些北京人,江苏人,天津人!!  30年代广东人比较多!
    没想到唐纳这么帅,很像张国荣的      
  在那个时代长得还差不多
  这个JQ真的不好看,土啊,俗啊,一看就是不厚道的人。
  所以文革期间,演员,特别是和她同时代的演员都被批斗得很惨。总体来讲,她的心胸还停留在戏子阶段(别误读,就是说不是真正的演员),甚至更低。  ----------------------------------------------------  文革中有烂帐的人谁过得舒服?文革中康生也保不住自己小姨子,风声一来吓得自杀了。那些演员导演,文艺圈的人谁都一堆烂帐,一抓一大把(就是现在文艺圈那些星星们也一样),都是江青弄的?身为中央文革组长哪有那工夫去管他们。江青虽不是好的政治家,但政治嗅觉在那些夫人中还算好的。文革中革命形势风起云涌,扯上一杆旗就可以上街,好像北京几派革命小将联合起来准备去揪斗总理,就是被江青派人制止了。可是到了现在变成所有污水都倒在她身上,好事她都不沾边。
  不能把错都怪在她的头上!  跟她同时代的演员是很惨!应该说自从解放起他们就没有过过好日子!
  真的不好看!
  作者:西湖青衣 回复日期: 18:00:26 
        没想到唐纳这么帅,很像张国荣的  ~~~~  同意,刚才都呆了一下
  据说脚上有六个指头???
  大龅牙
  长得不咋地,不过穿白色泡泡袖那张,真是时髦呀    
据说这女人在延安一开始是准备勾引另外一位,好像是从苏联回来的王稼祥的。。。  
老毛要和他结婚时遭到了党内几乎所有领导的反对。按当时的标准,她的历史也不够清白:参加过共产党,被抓后写过悔过书。康生以前就认识她,那时就是做政审工作,帮她隐瞒了这段历史
  一龅牙,汗
  可是到了现在变成所有污水都倒在她身上,好事她都不沾边  -----------------------------------------------------  她做过什么好事啊,八个样板戏?毛的打手而已。。。
  不能把错都怪在她的头上!    跟她同时代的演员是很惨!应该说自从解放起他们就没有过过好日子!  -----------------------------------------  确实不能全怪在她头上,就像文革肯定不只是四人帮的错。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不过她公报私仇起来也一点都不手软      
  想看秦怡,谁发发她的照片啦!
  作者:段天能 回复日期: 20:40:57 
    延安时代的江青,在毛泽东网站发现的,但是我觉得不像  ------------------------------------------------------------  晕,俺看成鸟:延安时代的江青,毛泽东在网站发现的。。。。。。。。。。
  跟她同时代的演员是很惨!应该说自从解放起他们就没有过过好日子!  ---------------------------------------------  转贴一则文章,也算是开阔视野吧,不要只看见某些人诉苦掉泪哭天呛地的。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他们生来就如此“与众不同”,只能受他愿意的苦受他愿意的罪。    ----听评书大家单田芳谈文革“下放”的苦难---
    单田芳先生得到大名在中国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众多寝室一到中午就响起了单先生有些嘶哑的抑扬顿挫的说书声,前几天又有幸在中央电视台重播的《人物》节目中见到了单先生,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有一段关于文革期间吃苦受冲击的讲述,恰好这几天论坛里有人似乎因为凤凰电视台播送了知青的专题又开始悲叹不已,甚至大骂不已,都是因为下乡吃了苦。关于吃苦,不妨听听单先生怎么说。   文革前,单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起码在钢都鞍山是如此,盖因为其独到的说书艺术,据回忆,鞍山的倒班工人们甚至痴迷到中午抱着饭盒等着听其讲书,挤得水泄不通,恰好听完一场,上中班时间到,赶紧潮水般蜂拥去上班。场场如此,火爆的行情,给单先生带来了优越的生活,单先生告诉主持人,他在5、60年代的月收入达到一千多元,单先生加重语气说,那可真是钱呐,单先生特意指出当时“鸡蛋三分钱一个,猪肉四毛钱一斤”(有字幕)。当年的一千多元是什么概念,鞍钢的学徒工据说是十八元一个月,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工资是四十六元,所以单先生举例说当时做了件水獭皮的大衣。   其实,在5、60年代,许多文艺界名家、著名作家、文化界名人的生活都是挺优越的,记得有人说过,当时一个经常写作发稿的作家,半年可以买得起一座四合院。这可能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些文人名角总是与底层民众有所隔膜的因素之一,经济是基础。当然,这批人文革几乎都受到了冲击,单田芳先生也不例外,单田芳先生也很惨。单田芳先生因为家庭问题的牵涉,被揪斗,单先生说有次批斗,被打掉了几颗门牙。单先生还回忆有一次准备开他的批斗会,因为进来一个造反派头目,当年是其书迷,会就没有再开下去。  尔后,搞遣送下乡,单先生家也被下到农村。单先生告诉主持人,农村什么样的农活他都学会了,也都干的不差,生产队最脏、最累的活,往往分配给他干。比如沤麻,沤麻就是把收割的麻秆拿到水里沤,使皮和秆心分离,麻皮卖钱,秆心做燃料。沤麻需要肮脏的水越脏越臭的水效果越好,人要光身子下到水里干活,恶臭扑鼻。单先生回忆说,有一次他和一个社员一起去沤麻,社员在前,他在后,他发现社员的身上爬满了蚂蟥,就提醒对方,没成想对方也笑曰,你看看你自己,单先生吓得三脚两步跳上岸来,拼命扑打,不同的是,那社员比较地不那么惊慌,经历多了吧。   到此,农村苦不苦,已经昭然了,主持人借机把问题推向高潮,问单先生,你在乡下吃了那么多苦,你怎么看?草民以为应该是感叹、泣诉。只见单先生满脸的严肃,抑扬顿挫道:该!该!草民愕然,单先生进一步发挥道:谁让你原先那么得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有啥,活的太顺当了,不知道什么叫苦,吃苦算什么,没有人吃不了的苦!(大意如此),听完,草民无语,居然有如此看待当年的吃苦的。   想必,单先生是从一个另类的角度去理解当年的吃苦,就是农村苦,农活苦,农民不是在干着么,农民能干,别人干了也不是存在什么需要呼天抢地、叫苦连天的理由,到臭水里沤麻,农民不是一辈子都在干么,城里人干了叫苦,农民找谁叫苦。   由此,草民还想起另外一种追忆的声音,比如最近两年以嚎哭之笔轰动文坛的“头号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章怡和小姐,在其《往事并不如烟》的回忆录中、在《戏里戏外马连良》中凄婉的哭嚎,无不透出对“无产阶级及其领袖”的哀怨与不屑,对其往昔贵族生活方式的流连把玩,斯哭斯嚎,打动了无数小资老资,但还是与一个靠民间说书艺术而闻名于世的单田芳相去甚远。   
  不过她公报私仇起来也一点都不手软   ------------------------------------------  哈哈,政治家没有私事的,媒体一支笔拼凑截取掐头去尾,只给你看他想让你看的东西,只引导你去他想让你去的方向!而且想做政治家,谁也别说谁,心软手软最好改行。
  江青年轻时也长得不咋地嘛,我还以为是个美女呢  ==============================================  这张照片的黑白色彩明显是现代的,看来想拍原来那种老照片也不容易了
  J的妈妈在康生家做过女佣,她和康是青梅竹马的感情,是&穷不帮穷&的阶级感情!
  女人的长相跟魅力不是成绝对的正比的.
  真的.......  太丑了
  作者:熊猫很生气 回复日期: 0:26:08 
    作者:段天能 回复日期: 20:40:57        延安时代的江青,在毛泽东网站发现的,但是我觉得不像    ------------------------------------------------------------    晕,俺看成鸟:延安时代的江青,毛泽东在网站发现的。。。。。。。。。。    哈哈哈,如果是毛爷爷还活着,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网这个东西.至少中国大部分人没听说过......    多数人对江青妖魔化了,其实这个人应该还是有点水平的.
  龅牙哦~~~~~~~~  难看!!
  作者:筱致 回复日期: 22:08:55 
    她为刘海粟当过人体模特。刘说她长得不漂亮,但那个身材真的很好的。  ..........................    刘这句评价,估计也是私下里偷偷小声说的吧.
  章立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个世纪的一场民营电影梦(转载)  
1979年春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我陪女作家胡兰畦先生到协和医院去看望阳翰笙先生。   
阳翰老在“文革”中遭到江青的残酷迫害,此刻虽已获得自由,并住进了高干病房,但由于两个“凡是”威风仍在,这位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老战士的政治结论(即所谓“四条汉子”及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等罪名)迟迟没有作出。他一提起此事就十分激愤:“我的问题早就查清楚了,他们还想压住老子永世不得翻身!”   
胡兰畦是大革命年代十分知名的革命女杰,茅盾的小说《虹》里的女主人公梅女士,就是以她为原型的。1949年以后一直被冷落,1957年又成了五十五万“右派”中的一员,此时也尚未成为“出土文物”。   
这两老是四川老乡,又都是父亲的故交,有我同去,话题自然会转到父亲身上。阳翰老说:“乃器先生同我是老熟人了,四十年代他投资拍进步电影,我还是牵线人咧!”胡兰畦说:“翰笙,我真搞不明白,把乃器这样一个好人,整得恁样惨!为啥子我们的革命成功以后,要把好人、正派的人,一批批整倒、整死?!”   
阳翰老没有回答她这个有关“精英淘汰”的问题,只是关切地问我:“你爸爸的问题怎样了?”“‘右派’帽子在1975年就摘掉了,现在恐怕人走茶凉,没有人为他说话。”“要争取嘛!你发出声音,人家就不好假装没听见啦!”   
当时已有中共中央要对“右派”重新甄别的消息,这番话提醒了我——消极等待是不行的。我开始查阅父亲在1957年的言论,在认真地研究了民建、工商联“反右”时编印的批判材料之后,认为他的言论没有违背毛泽东所谓的“六条标准”,于是开始写申诉信。我对“反右”历史的一点研究也肇端于此。   
父亲的错案一年后获得改正,我也始终铭感阳翰老在关键时刻的提醒。那次的交谈,还触发了我对父亲与电影业历史渊源的关注。记得“文革”中有外调人员来调查父亲与电影界友人的关系,他坚持按历史事实写材料,并与来人发生了争执。   
事情还得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谈起……   再造“联华”,三人投资两个外行   
电影事业素有“梦工厂”之称,父亲则是近代史上一位有名的“逐梦人”。   
三十年代胡愈之主持《东方杂志》时曾有一项壮举——一百多位知识分子在该杂志1933年新年号上,同时发表“新年的梦想”,父亲也是撰稿人之一,并预言中国将要发生一场“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1946年他又发表《我想写一篇小说——二十年一梦》,抒发自己的未来中国之梦。在这个梦中:“杀人的刽子手改行作了国营大屠宰场的屠夫,官僚们一部分变为善于伺候人民的公仆,另一部分成为医院的看护。拿着剪刀检查文字的人们,被分配到大型的国营服装厂做裁剪师;检查信件的官员则成了机关、企业中处理日常来信的助理秘书。”但是一觉醒来,“如象天堂掉到地狱里去一般”。文章最后写道:“如果梦境是理想的,现实是不是愚蠢的呢?理想固然未必完全能实现,但是,智慧至少可以使它大部分得着实现。” 他的文化建设理念,在抗战结束后的上海,得到了一次施展的机会。   
影音声光的特殊魅力和大众传媒效应,使电影艺术成为二十世纪最有效的传播手段之一。国民党政府竭力将电影事业垄断在自己手中,抗战胜利后又接管了敌伪电影产业。为与国民党争夺电影文艺阵地,在周恩来的推动下,阳翰笙、史东山、蔡楚生等以战前联华影业公司同人的名义,酝酿筹组一个民营制片机构——联华影艺社。当时担任上川企业公司总经理的父亲,由是开始了经济上的“触电”, 投资联华,拍摄巨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父亲与左翼影剧人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抗战爆发前的救国会时代,当时各界纷纷组织救国会,电影界人士也组织了电影界救国会,他与夏衍、阳翰笙等的交往即始于此。1936年5月,他与田汉、欧阳予倩、洪深、余上沅、袁牧之、蔡楚生、史东山、阳翰笙、冼星海、任光、沙千里、赵丹、白杨、金山、章泯、陈白尘、郑君里、钱俊瑞、陈荒煤、于伶、阿英、钟敬文等176人在上海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为争取演剧自由宣言》。   1936年救国会“七君子”被捕,翌年国民党当局违背民意,在苏州对他们进行审判 ,宋庆龄、何香凝等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应云卫、袁牧之、赵丹、郑君里、赵慧深、瞿白音、辛汉文、金山、王莹、贺孟斧、徐韬、吕班、白杨、蓝苹、白露、丁里等积极响应,具状法院要求与“七君子”一起坐牢。抗战期间在大后方的民主运动中,他与影剧界的朋友也常有过从。     
据参与筹划发起联华影艺社的任宗德先生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周恩来曾指示阳翰笙“在上海建立一家电影制片厂,作为党在上海在国统区的文艺阵地”。第二年各路人马纷纷回到光复后的上海,3、4月间,在爱棠新村任宗德家中,由阳翰笙主持,袁庶华、史东山、蔡楚生、蔡叔厚、任宗德等一起商议筹组联华影艺社。袁庶华(中共地下党员,父亲在上川公司的老部下)提议章乃器参加,蔡楚生提出请夏云瑚参加,得到大家的赞同。任宗德说:     
章乃器先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工商实业家,他主持的上川公司颇有实力,在上海滩以至长江流域都很有影响。请他出面,可以使即将成立的制片机构带有浓厚的民营商家色彩,在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下便于运作。夏云瑚与国民党方面人士的交往更深更广,他的朋友何龙庆抗战后由重庆稽察处处长调任上海稽察处处长,这些关系可供利用,可作掩护。夏云瑚与阳翰笙、蔡楚生等进步文化界人士有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上演《屈原》、《清明前后》等进步话剧时都出过力,加上他精通电影的经营发行,所以,大家都欢迎他参加进来。经过工作,章乃器和夏云瑚表示同意,参加了筹备会议。后来,为了交涉使用战前联华电影公司摄影场地等事,郑君里、孟君谋等人也参与了筹备商议。     
成立制片机构的方案确定之后,原联华公司同人通过合法斗争,迫使国民党当局发还了当作“敌伪财产”接收的徐家汇摄影场,联华影艺社成立后,取得该场部分摄影棚的租赁使用权。     
联华影艺社于1946年6月成立,父亲被推为总召集人,议决分别由史东山、蔡楚生负责,准备拍摄故事片《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笔制作经费十万美元,由章乃器、任宗德和夏云瑚三人分担。任宗德回忆说:“其中,章先生出资最多,我次之,夏云瑚最少。” “凡有重大事务,由章乃器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决定。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是阳翰笙。袁庶华和蔡叔厚。而在艺术创作方面,则由阳翰笙、史东山、蔡楚生。郑君里、陈鲤庭、徐韬、王为一等人负责。那时,章乃器和我对经营电影业都完全是外行,阳翰笙、孟君谋、夏云瑚等内行权威人物说怎么办我们就怎样办……”    
父亲晚年对我谈起这件事时说,联华的三个投资人中间,任宗德和我算是同行,都是搞酒精的。抗战期间汽油匮乏,便用无水酒精代替,利润很高。他投资创办了国防酒精厂,我在上川也办了个酒精厂,都是同业公会的成员,彼此早就熟识。夏云瑚是四川袍哥中辈分不低的人物,当过重庆国泰戏院的老板,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对电影制作发行也比较内行。我那时对电影制作是外行,完全是凭着一股热情而投入,这里面水有多深是不清楚的。后来不得不中途退出了……   
一人退出, “联华” 改组成立“昆仑”   
联华影艺社成立时的誓言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同人们热情高涨。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由史东山编导、王为一为副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于日在徐家汇摄影场开机。不久,由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投入了拍摄。   
战后的中国电影界,出现了两种恶劣倾向,一是官办的电影机构不惜投入重金,为国民党政权歌功颂德;二是民营电影公司为追求利润,低成本粗制滥造各种媚俗下流产品。联华影艺社以大资金投拍严肃题材的巨片,在当时的电影业中可谓独树一帜。   
也许正是父亲在《二十年一梦》中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使他不但想写小说,还产生了制作电影的冲动。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憧憬着一个和平、民主的新国家出现。但这个战后建设之梦,很快就被独裁政治所导致的体制性腐败所打破,促使人们从胜利的喜悦转向了冷静的反思,这两部史诗式的巨片,就是这种历史反思的产物。     
《八千里路云和月》取材于随军抗敌演剧队队员的艰苦生活,影片中江玲玉、高礼彬等爱国青年千里转战,抗战胜利时竟无处容身;而江的表兄周家荣战时大发国难财,胜利后又成为巧取豪夺的“劫收大员”。作品以生动的电影语言,描绘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卷,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   
影片的内容也正是史东山等进步电影人所亲历的生活,两位主要演员中,白杨曾是影人剧团和中华剧艺社的演员,陶金曾是抗日救亡演剧队第四队和“中制”的演员,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就如同他们的亲身经历。
在大师史东山的导演下,这部影片的故事、场景和人物,都十分贴切到位。抗战胜利、腐败加速的冷酷社会现实,使影片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史东山借女主人公江玲玉之口,发出了至今仍振聋发聩的谴责:   
这个世界,都象你们这样搞下去,还成世界?明敲暗诈,强夺民产,人人都在切齿痛恨你们,个个敢怒不敢言……   
这是人的世界,永远这么不拿别人当人,这个世界是永远不得太平的!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上海纱厂女工素芬与教师张忠良一家人在八年抗战中的沉浮,揭示了中国女性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对于张忠良在大后方纸醉金迷中的堕落,实施了灵魂的拷问。这是广大观众至今仍十分熟悉的故事,本文就不赘述了。据说男主人公张忠良一角,原拟请“第一红小生”陈天国扮演。但陈拿了定金和预付的大笔片酬之后,到处吃喝玩乐,不知去向。蔡楚生、史东生都不主张用他。于是仍请一向敬业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男主角陶金扮演。 (  
父亲晚年曾谈到,当时制片耗资巨大,几乎吃光了他手头所有的流动资金,不得不四处调集头寸,以保障拍摄的正常进行。据说他解决燃眉之急的方法之一,是找老朋友吴蕴初帮忙,这位“味精大王”照例会给他一张产品提货单,倒手就可变出现金来办事。     
由于资金紧张,两片的制作十分艰苦。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用的是一台老式法国“拜尔豪”单眼摄影机,每换一个镜头,就得拆下来调试一次;而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结尾的暴风雨场景时,不得不抽用污水喷洒,搞得演员苦不堪言。为应付国民党当局的电影审查老爷,长袖善舞的夏云瑚不得不到处送红包。     
父亲虽号称“战时理财专家”,毕竟在电影投资上是新手;而导演为追求艺术效果造成的制作期延宕和成本加大,也不是事先可以预料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公映后,理论上虽可回收部分投资,但在结算周期上却缓不济急。   
《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7年2月公映时,《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拍摄过半。随后,联华影艺社改组为昆仑影业公司。     
“文革”前三年出版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说:“昆仑公司是夏云瑚、任宗德在战后合作经营的,也使用徐家汇摄影场,但由于没有创作人员,除与大业公司合拍过《迎春曲》外,一直没有出品。夏云瑚经营影院业多年,是一个比较开明达到民族资本家,在政治上有可以争取的一面;同时,由于《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深受群众欢迎,也使他们感到与革命的和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合作,有利可图,因而更促成了合并的实现。” 这种表述带有明显的偏见,且任宗德和父亲都没有谈到与大业公司合作事,昆仑公司系由联华影艺社改组而成,应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任宗德晚年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作为总召集人的章乃器先生日渐感到自己在创作。管理尤其是在经济上都作不了主,也不及时向他通报有关情况,愈来愈对联华影艺社的状况不满意。1947年2月,《八千里路云和月》完成上映,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拍摄了一半,但所投入的十万美元资金已全部用完,联华影艺社面临着拍摄经费的巨大缺口。此时,虽然《八千里路云和月》一炮打响,受到好评,但是章乃器先生还是坚决地表示了退出联华影艺社的态度。章先生退出的理由有二:一是影片的摄制预算、成本、开支控制不住,随意开销,难以经营;二是夏云瑚不好相处,难以共事……   
由于章乃器先生执意退出,阳翰笙与我们反复研究,最后决定接受章先生退出的意见,并将联华影艺社改组为影业公司。当时与章先生约定,待影片上映获利后,包括《一江春水向东流》半部,也就是日后剪成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八年离乱》,按当初投资比例加适当利息归还。”   
其实对民营电影制片机构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蓝图,当时也存在不同见解。   
作为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父亲显然不喜欢电影界“草台班”式的习气,希望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他对中国战后电影业的发展颇具雄心,据说第一步计划筹集美金十二万元,完成一两部大制作后,再吸引外资扩大到六十万美金的股本,参照好莱坞的制作运营模式,组成一个民营影业托拉斯,与官办电影公司分庭抗礼,打破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为中国的民族电影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虽然他认同左翼电影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向,但这套发展蓝图,显然与中共的领导方针不大合拍,后者一向是以俄为师,更重视电影的政治宣传效应。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就明确主张:“阶级社会中的电影宣传,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由于在发展方向和人事上的分歧,父亲所代表的上川企业公司资金,没有转成昆仑影业公司的股本,仅作为对《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的投资。根据昆仑公司在1950年给父亲的信件,在分红比例上为两片三集发行收入的四分之一。任宗德的回忆录说为《八千里路云和月》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恐怕是记忆有误。   
1957年“反右”时,父亲的民营电影发展方案被翻出来批判,作为他“投靠美帝”的罪证。虽然两巨片皆在他主持联华影艺社时期开始制作,但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完全没有提及,成了银幕背后的历史隐身人。在当时电影已被充分政治化的时代背景下,电影史的写作也不会尊重历史。   
巨片公映,民族电影压倒西片   
《一江春水向东流》下集《天亮前后》于1947年9月完成,与原联华影艺社摄制的上集《八年离乱》以及《八千里路云和月》一道,统一由昆仑公司发行。《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昆仑推出的第一部影片,但它是以联华影艺社的名义出品的。任宗德回忆说:   
电影海报上的制片人标明的是陶伯逊、周伯勋,这是为了应付国民党审查机构,因为陶、周二位与国民党方面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实际上的制片人应该是章乃器、夏云瑚、陶伯逊和我四人。陶伯逊是老联华徐家汇摄影场的代表,周伯勋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演员。 (    
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初,并未考虑将该片分为两集。拍到一半时,经费告磬,父亲退出,摄制工作只得暂停;联华影艺社改组为昆仑公司后,筹得新的资金,又继续拍摄。因素材内容丰富,又考虑到投资的阶段性,才分为上、下两集。故电影海报上,《八年离乱》标明联华影艺社出品,而《天亮前后》标为昆仑影业公司出品。   
《八千里路云和月》公映引起了轰动,被西方影评家称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半纪录影片”。田汉曾评价该片说:“这戏据说以一万八千万的预算而用到五万万,超过一般国片的成本,曾使某些短视的投资者摇头却步,但这钱证明没有浪费,它十足替战后中国电影奠下了一个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 。夏衍在致史东山等人的信中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联华再创之夕的誓词,现在第一战的战果发表,你们是光辉地全胜了。”
在票房价值上,《一江春水向东流》更胜一筹。该片于同年10月在上海首映,连映三个多月,场场爆满。据当时报刊统计,首轮观众人数为712874人,占全市500万人口的14%以上,平均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看过此片,创造了1949年以前国产片的最高上座纪录,票房超过好莱坞进口片。战后美国片商大量向中国倾销其战时制作的影片,排挤民族电影,上海的大光明、美琪等头轮影院,历来专映西片,此时撤下了美国影片上映《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也是毫不夸张的。记得我幼年观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此片,是上、下集分开放映的,上、下午各看一集,觉得时间甚长;上小学后再次观看,则是上下集连映,反而短了许多。后来才知道原片全长七个多小时,1956年方剪裁为三个多小时。   
两大史诗巨片的诞生,使昆仑公司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主角白杨、陶金成为如日中天的“影后”和“影帝”,主要配角吴茵、舒绣文、上官云珠等也拥有上好的口碑,吴还获得了“东方第一老太”的美誉。   
两片是中国影坛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的扛鼎之作,也永远奠定了史东山、蔡楚生在中国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前者的成名略早于后者,且素有“伯乐”之誉。史东山三十年代初在老联华公司当导演时,发现明星公司副导演蔡楚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与几位导演联名推荐蔡进入联华当导演。这次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又着意提携副手王为一,将王的名字在片头与自己并列。蔡楚生悼念史东山时说,“你应该算是我在电影艺术工作上的启蒙老师之一了”,王为一则说东老是“影响我一生生活和事业最大的老师”。     
史东山的早期作品被认为有“唯美”倾向,他历来关注女性的命运,《女人》、《新闺怨》等皆这类主题的代表作;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更使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互动,他自承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为了使大家“都能够振作起来纠正这社会的病态,特别要追根究底,去探索所以造成这种种罪恶的根源而制服它,消灭它。” 。   
蔡楚生也主张电影为“时代的武器”,早年的《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作品皆关注社会问题。他注重观众的感受而又不刻意迎合,《一江春水向东流》从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切入,更象是一部传统苦情戏的现代版,紧紧攫住了观众的心,因而创造了骄人的票房价值。但在夏衍、邵牧君等影评家的眼中,《八千里路云和月》似乎更胜一筹。   
电影是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艺术形式,虽然两人都属于“水磨功夫”的电影大师,但风格却有所不同:史东山怜香惜玉而有豪侠气,作品大气磅礴,长镜头、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常念及“胶片来之不易”,临场惜墨如金,镜头处理干净利落。他能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以三个多月的时间制作出《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巨片,其技术水平可见一斑。而蔡楚生则是柔情似水的才子型,细磨剧本且着意煽情。而于镜头技术运用则不甚自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临场拍摄,实由郑君里完成。蔡楚生自称:“我是艺术第一,找钱是公司老板的事”,故其影片制作成本甚高。1949年后史担任电影局技术委员会主任,蔡则任艺术委员会主任,虽各得其所,亦不谓无由。   
今天的观众在观赏中国老片时,常为片中演员的“话剧腔”所苦,这是那个表演艺术由舞台向银幕转型年代特有的痕迹。邵牧君在评论史东山的艺术成就时,谈到了白杨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表演:“从少女时代的天真热情到中年时期的沉静抑郁,无不神情并茂,曲尽其趣,连台词也一洗拿腔拿调之病。同一位白杨,在相去不远的时间里,又主演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之下,表演成绩便有明显差距,惟一的解释只能是导演的功夫了。”   
分道扬镳,三人行终成独角戏   
联华影艺社于1947年5月改组为昆仑影业公司,名称是任宗德起的,寓意“攀登电影艺术高峰”,得到大家的赞成。昆仑影业公司的投资人为夏云瑚、任宗德和蔡叔厚,按股本比例计算,夏占六成,任占三成,蔡占一成。蔡叔厚这一成,实际上是代表中共地下党组织出资。夏云瑚任董事长,负责行政、发行;任宗德任厂长,管制片、生产;蔡叔厚任总稽核,统管财务。关于夏云瑚的投资,任宗德说:     
夏云瑚本来没有多少钱,他突然出资六成股份,当时我们都颇惊奇,还认为他交际广,有办法,搞到了这么多拍摄资金。到现在才知道,他当时投资的五万美元,是唐瑜寄给昆仑拍片的。唐瑜也是一位进步的文化人士,与夏云瑚、蔡楚生交谊海厚,他当时在新加坡,听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缺乏拍摄资金的消息,以预付片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给昆仑公司寄了五万美元。夏云瑚收到这笔资金后作为自己的股本投资昆仑,把我们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后来《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新加坡上映获利甚巨,夏云瑚将五万美元归还了唐瑜,实际上他自己并没有向昆仑投入多少资金。   
昆仑公司继续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下集,即将完竣之际,夏云瑚提出要撤资出国,另谋发展,同时力主将昆仑归并到文华影业公司老板吴性裁的麾下。   
父亲和任宗德来自酒精制造业、吴性裁则是颜料巨商。民营电影资本来自化工行业,是当年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由于国民党政府严格管制外汇,民营电影业进口胶片、器材和设备十分困难;加之金融混乱,法币贬值,故电影投资只能以美金结算。化工行业利润丰厚,又多涉足进出口业务,易于调动外汇   
吴在战前就是老联华公司的三巨头之一,战后在上海独资组建了文华影业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同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人员多有渊源,与蔡楚生、夏云瑚私交甚密。吴性裁早就有意兼并昆仑,夏、吴把阳翰笙、史东山、蔡楚生请到吴家赴宴,谈了三天三夜,后来任宗德也参加了商议。由于阳翰笙、史东山和任宗德都反对兼并,协商未成。夏云瑚甚为不悦,坚持要撤资退股。   
阳翰笙认为不能丢掉这块左翼电影阵地,便找到任宗德说:“夏云瑚闹着要走,我很不满意;吴性栽要接管昆仑,我更不愿意。夏云瑚要走就让他走吧。昆仑的事,就由你顶起来!今后,就由你来掌管经营昆仑公司吧。”   
《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国内上映获得成功,夏云瑚携拷贝远走香港、新加坡、印尼,行前提走了约五百两黄金的股本,从此在资本上脱离昆仑。根据阳翰笙的意见,保留了他的董事长名义。但任宗德对夏颇有微言:   
夏云瑚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拷贝带到香港,连映两、三个月,盛况空前,盈利颇巨。后来又到新加坡上映两个月,据说赚了十几万美元(还了唐瑜五万美元,还余许多)。但是,这些发行放映收入,夏云瑚一分钱都没有交回昆仑公司。后来,我到香港要他交帐,他说赚的钱全用光了,现在还欠人家的帐哩。有些用度,也不能告诉你,你也不必再问了!事实上,他手上还掌握着销售发行《一江春水向东流》获得的巨额资金。   
为此,阳翰笙逝世前曾在医院劝任宗德说:“算啦,昆仑的事,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不过,夏云瑚在昆仑,可真是名利双收啊!”   
回收投资难是电影投资人永远的困扰。近年我查到上川公司协理黄玠然等给父亲的数十封商业信函,多处谈及与昆仑公司往返交涉、仍拖付欠款的经过,上川董事会“对于电影款项,对方历次失信,甚为不快” 。     
父亲当时由于国民党当局的迫害,流亡到香港,继续从事民主运动。他偶然读到报上刊登的电影上映广告,发现两片在海外发行,却没有将收入返还给投资人,于是向夏云瑚等提出交涉,收回了一部分投资。   
父亲为了自己和同人的生活,创办了港九地产公司,用这笔钱加上其他资金,建筑豪华公寓并从事房地产买卖,经营得十分成功。这一时期内地白色恐怖严重,阳翰笙、史东山、蔡楚生等皆已转移到香港,任宗德也经常往返于沪港之间,并设立了昆仑香港分公司,与父亲也有来往。任先生回忆说:   
当时许多从上海甚至从广州到香港去的人,还看不上香港。后来,在香港做房地产生意的章乃器先生劝我在港购置房屋,我也没有答应。我当时在章先生处存有二十万港币,他说可以由他出面为我购置几幢六层大楼,我考虑到我在香港人事关系不算深广,不如在上海容易发展事业,更想到民主、光明的新中国即将来临,所以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父亲对香港的发展则看得比较远,香港《文汇报》主笔徐铸成先生回忆说:“他曾经和我谈过,香港的市面必定日趋繁荣,地产的总趋势,必定日益看涨。当时,由于国内局势的急转直下,香港很多人对前途是消极观望的,而今天拥有大量地产的企业家,当时还远未露出头角。”   
1948年底,父亲接到中共中央的电邀,便毅然舍弃产业秘密北上,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和新国家的建设。   
致命一击,拍《武训传》血本无归   
自1947年冬起,任宗德以昆仑影业公司总经理身份,成为事实上的掌门人,昆仑公司进入了“宗记合作制片”时期。此后昆仑公司出品的影片《新闺怨》(史东山编导)、《万家灯火》(阳翰笙、沈浮编剧,沈浮导演)、《关不住的春光》(欧阳予倩编剧,王为一、徐韬导演)、《丽人行》(田汉、陈鲤庭编剧,陈鲤庭导演)、《希望在人间》(沈浮编导)、《三毛流浪记》(阳翰笙编剧,赵明、严恭导演)、《乌鸦与麻雀》(沈浮、陈白尘等编剧,郑君里导演)等,都是任先生运作资金拍摄的。   
这些影片都是民营电影的优秀代表作,但由于社会动荡、物价飞涨,人民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精神消费成为奢侈,票房效果不佳。在政治、经济的形格势制之下,昆仑公司巅峰已过,再也没有出品象《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大制作。   
任宗德对昆仑公司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健全了制度。但他的经营仍十分艰苦,不但卖掉了洋房来拍电影,还经常向朋友轧头寸。他从一位利润丰厚的企业家,变成了 “烧钱”的电影事业家。我曾查到任宗德1949年元月向上川公司借款的字据,是以“宗记制片”的《新闺怨》、《万家灯火》在新加坡的部分发行收入作为抵押的。   
日,任宗德曾约黄玠然在香港会晤,谈及夏云瑚迟迟不交出国外发行账目,对其作风深致不满,但“以多年交情与业务合作关系,未便破脸”;任先生提议与上川公司再度合作制片,但黄对合作早已失去信心,以“资金不宜过于分散”为由婉拒 。不过,我并未发现父亲对夏、任两先生有任何的指摘。   
任宗德晚年还谈到夏云瑚1949年以后的一些情况:   
后来,他到了美国,“出资”与司徒慧敏合办了一家公司,用了几万美元将《一江春水向东流》打上英文字幕,准备在美国上映,打算“挖一个金娃娃”、“发笔洋财”,结果未获成功,还损失了几万美元。《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发行收入,确有一部份提供给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作为活动经费;但是公司分文未得收回,确实也给昆仑的拍摄经费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后来,解放前后,著名爱国实业家古耕虞老先生资助昆仑拍摄《武训传》投资三万美元,交给夏云瑚,也是不知下落。   
就是这部《武训传》,把昆仑公司推上了绝路。该剧的电影剧本,是导演孙瑜在陶行知先生推动下,根据清末奇人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创作的。《武训传》于1948年在国民党官方的“中制”开始制作,仅拍摄了三分之一,即因时局变化中止。昆仑公司购得版权,并延请孙瑜加盟昆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夏衍等人的推动下,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在北京通过了中宣部、文化部、电影局的审查之后,又经上海市宣传、文化、电影部门的再度审查,于1950年2月开始续拍,主要演员赵丹对武训角色的把握十分到位。导演孙瑜对这部巨片期许甚高,希望会有《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成就。为此任宗德筹集了约相当于七、八十万银元的制作经费,最终增补为上、下两集。   
1951年初,《武训传》拷贝送到北京,请中宣部、文化部、电影局审查,同时在中南海请周恩来、朱德、胡乔木等中央首长“审映”,获得肯定;其后毛泽东也调看过此片。   
《武训传》最终被正式通知通过了审查,于同年2月在全国公映,一时好评如潮,昆仑同人欢欣鼓舞。但4月25日报刊就开始了对武训其人的批判,并扩大到批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指责武训“对反动统治者竭尽奴颜卑膝的能事”,该片犯了“投降主义”错误后,形势急转直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武训传》的全面围剿。   
身为中宣部文艺局电影处长的江青,此时已成为毛泽东在电影领域的“哨兵”。   
当她还是三十年代上海滩的电影演员蓝苹时,曾与夫君唐纳发生婚变,重回旧情人俞启威的怀抱,唐纳因失恋而两次自杀,皆获救。陶行知先生曾作《送给唐纳先生》一诗劝谕说:   
夜莺不比燕子,/她不会再找您的门庭。/如果拖泥带水,/不如死了您的心。/如果她不爱您,而您还爱她,/那么您得体贴她的心灵。/把一颗爱她的心,/   
移到她所爱的幸运。   
明朱元璋因早年当过和尚及乞丐,登基后忌讳臣下说“僧、光、化、电”一类字眼,触讳者必遭奇祸。“夜莺”蓝苹因此恨上了恩师陶先生,获得“她所爱的幸运”后,借批《武训传》批判陶行知,也就不足为怪了。   
青年时代就富于革命造反精神的毛泽东,曾与同窗萧瑜以乞丐身分旅行,浪漫地体验自虐的快乐,此片也会唤起他对这段社会底层生活的回忆。伟大领袖认为影片是“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指责一些共产党员“丧失了批判的能力”,“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说明“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 。慑于威势,党内赞扬过此片的人物(包括周恩来在内)纷纷检讨,郭沫若、夏衍等文化界知名人士,也都被迫在报刊和座谈会上进行公开的自我批判。   
早在1948年,中宣部《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中,就已正式提出要建立电影审查制度,并对审查标准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获得政权之后,这一指示走向制度化。1951年文化部公布了有关领发新片上演执照、影片进出口、电影旧片清理的管理办法,建立起比前政权更为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电影艺术首当其冲,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也紧随其后,开始了由缪司向婢女演变的进程。   
雨暴风狂,影坛精英凋零殆尽   
中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是以民营电影为载体的。经历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辉煌之后,民营电影在政治大变局中走向没落。苦力支撑中的昆仑公司,经济上早已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五十年代初任宗德及昆仑公司写给父亲的书信中,已多次提到无力偿付欠款。那时投资大片与今天的“电影洗钱”不同,投资人是要自己承担经济风险的。《武训传》禁演后,任宗德欠下巨额债务,陷于破产境地,昆仑公司就此一蹶不振。   
国民党时代留下七家民营电影公司,在1949年至1952年间陆续拍摄了五十八部电影,除《武训传》外,昆仑公司的《我们夫妇之间》、文华公司的《我这一辈子》、《关连长》及长江公司的《两家春》等,皆为影响甚大的作品。
民营电影以《武训传》遭批判为开端,迅速走向灭亡。连年的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使电影艺术日益工具化,国家话语占据了影坛。江青则成为电影事业幕后最大的权势人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史东山首当其冲。三十年代江青为进入电影界,曾托魏鹤龄向他引荐,但东老认为此人顶多是个二流演员,未予重视;于是她又通过司徒慧敏结识蔡楚生,才获得了电影《王老五》中的角色,后来又拍过《狼山喋血记》。抗战期间她去了延安。   
1949年东老推掉了海外片商十二万美元的片约,毅然北上参加新政协。五十年代初,他和江青同列为“电影五人领导小组”成员,江曾两次挟嫌报复未成。1955年批判胡风时,江青两次带卫士深夜登门,逼迫他就胡风案件做检讨(江无端怀疑他是胡风《三十万言书》中电影部分的执笔者)。一周后,重病中的史东山自杀身亡。他在陷入昏迷前曾自行用灰锰氧洗胃,如及时抢救,尚有生还希望,但被某电影界负责人以须“请示中央领导”为由阻止。   
东老在遗书中说“整风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这份遗书被上交中央领导。当时周恩来正在接见班禅,临时中断接见听取紧急汇报,当场落泪。而周公所能做的事,是调动专列将一具玻璃棺材从上海运到北京,为这位老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并由文化部长沈雁冰签发了一纸《革命干部死亡证明书》。一桩文化名人自杀的公案,就在这刻意的哀荣中沉入海底,直到“文革”中才被江青重新翻出,扬言“史东山是对党不满自杀的。”   
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同人也连遭厄运。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吴茵及其夫君孟君谋双双被打成 “右派”。到了“文革”这个“无法无天”的年代,扯起“虎皮”的“旗手”更是丧心病狂,欲将知其底细的电影界同事们统统置之死地而后快。蔡楚生是早年识拔她的“伯乐”,1949年后改走政治路线,为了革命宣传的需要,还把《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女主人公素芬的投江自尽的结局,改为到解放区投奔革命。“文革”中蔡被残酷斗争,迫害致死。其他电影人中,郑君里、孙师毅、徐韬、孟君谋、上官云珠、舒绣文等也未能幸免。阳翰笙、孙瑜、白杨、陶金、赵丹、吴茵等虽劫后余生,但艺术生命早已被提前扼杀。“文革”结束后,批判现实主义电影有过以谢晋为代表的短暂回潮,如今几成绝响。赵丹临终前说:“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夏云瑚1957年从海外归来后,翌年被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聘为顾问,曾以“椅子质量”、“椅子成本”为题,发表关于影院经营管理的文章,为计划经济下的电影发行献计献策;“文革”初期他身陷囹圄,1968年含冤辞世。蔡叔厚五十年代受“潘汉年、杨帆案”的牵连,一直不被信任;“文革”中被捕,1971年也成为秦城监狱中的冤魂。倾家荡产支撑左翼电影的任宗德,1954年被安排到电影局基建处当一名副处长,后调至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工作,“文革”中又备受磨难;晚年定居香港,写下《我与昆仑——一个中国早期电影制片人的自述》存世。   
十年浩劫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物质生活,也加速了社会分化,体制性的腐败重新成为社会顽症。而对于那段文化专制主义历史的反思,至今仍被层层设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现实依然愚蠢。当今文化圈充斥着浮躁与铜臭,商业化的所谓国产“大片”,媚俗地迎合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最近传来了沪港两地电视版《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时开机的消息,是否又是一次对电影经典的豪华亵渎,姑且拭目以待。   
曲终人散,云月水流皆成绝响   
昆仑公司于1951年9月与长江电影制片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的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1952年1月又并入准国营性质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简称“联影”),1953年民营电影业全部转为国营垄断体制。国营体制没有生存压力,却有《武训传》的前车之鉴,电影从业人员的企业心和事业心日益消沉。   
至此,自1905年发轫的中国民营电影业,经历了四十八年的凄风苦雨,最终在中国大陆成为历史。电影制作本来就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在艺术被过分政治化、工具化的社会背景下,电影投资失败的几率更高。综观联华影艺社及昆仑公司从辉煌走向幻灭的全过程,企业家和事业家都不可能成功,只有投机家才能左右逢源。父亲的民营电影之梦早在国民党时代就已彻底结束,他作为企业家对两片投资的利润,至此也没有了下文。任宗德在抗战胜利时,也是一位拥有巨资的民族企业家,转变角色成为电影事业家后,最终在五十年代初以破产告终。返观父亲在到达巅峰前的急流勇退,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的抉择。   
夏云瑚在海外活动十几年后回国,任宗德说:“他见到我时倒是很客气,但只字不提昆仑公司财务资金之事。我当时也不便追究,彼此间维持着一般的关系。” 不久,夏独自与电影局、中影公司就最后处置昆仑公司影片版权及财务等事,签署了协议,将昆仑公司应该保留和享有的权益一概交出。事后任宗德得知此情,很有意见,曾向电影局有关领导反映过。父亲当时已钦定为“右派头子”,更完全被排除在外。   
阳翰笙1992年曾在一封信中说:“最后在对昆仑公司的处理上,乘任宗德先生不在之际,由电影局、中国影片发行公司与夏云瑚签署协议也是极为不妥的;在国外多年,1957 年刚刚返国的夏云瑚仅是名义上的董事长,他无权代表昆仑真正投资人任宗德先生签署协议,况且如此重大问题按理必须得到投资人同意方能解决,特别是‘宗记’合作制片名义拍摄的影片夏云瑚更无权代表。”   
中国电影界历来是史、蔡并重,1949年以后,《一江春水向东流》曾备受褒扬,《八千里路云和月》则被长期冷落。翻开1963年成书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明显感到一种“抑史扬蔡”的意味,对已经逝世的史东山早年的“唯美倾向”乃至《八千里路云和月》、《新闺怨》皆有苛评,而对当时仍在当权的蔡楚生等人物。评论的尺度则有所不同。   
史东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三个“第一”:“七.七事变”后第一部反映全面抗战的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抗战胜利后第一部揭露社会现实的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建国后第一部反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   
在五十年代初完成的《新儿女英雄传》中,我们已找不到史东山电影所特有的个人印记,但这种印记在其电影学术观点中仍然凸显。月间,他曾发表过三篇文章,对未来中国的电影方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其中说: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应该不止是写工农兵,而也应该站在工农兵的立场上,为工农兵的利益选择一切题材来写……   
终究是形势比人强,他因此挨过江青的整,被指为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唱反调。后来电影五人领导小组讨论长影厂的出品《荣誉属于谁》时,他又当场对江青的专横提出异议,成为这个女霸王的眼中钉。到1955年批判他的老朋友胡风时,江青再度登门施压。他在便笺上写过“对胡风是人身攻击”的字句,又揉成一团扔进纸篓。苦闷中东老曾对夫人透露:“她说主席要她来关心一下电影方面的事……我怎么能受一个女人的摆布?”数日后即辞别人世 。   
九十年代初,我曾拜谒史东山先生的夫人华旦妮女士,她在三十年代曾怠慢过江青,“文革”中也横遭报复,被诬为“军统特务”投入秦城监狱关押多年,五个子女全遭株连。老夫人十分健谈,见到故人之子,兴奋地讲起当年的一些往事。我本有意询问东老辞世的经过,但恐怕触动老人的伤心事,欲言又止。   
东老的女儿史大里曾谈及,虽然父亲的遗书被收走,她却从现场收存了三张字条,其中两张写着“漫不在乎个人的成败,但求得为人民服务”、“莫使烦恼和忧虑扰乱了我的神经,需要的是彻底的睡眠和休息”, 还有一张为“患得患失是最下等的品格”。她透露:“父亲辞世之前,曾与母亲有长谈,但母亲对谈话内容至今守口如瓶。”如今老夫人已重病在床,这件事可能将成为永远的秘密。   
不久前,我与东老的长孙史晨原,对坐于北京郊外的茶室中,谈起他祖父的悲剧。他不认同某电影史学者关于史东山作品反映出自杀倾向的观点:“我祖父不是那种政治意义上的革命艺术家,他是个温和、细腻、有良知的的人,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处境和爱情;以浪漫的、理想化的视角来看待现实,期盼并热爱新中国;但在新中国里,他做不了违背艺术良心的事情,被逼到墙角之后,唯一的解脱只能是弃世……白杨认为,他是以死抗争的英雄式人物。”   
告辞出来时暮色已深,月光下浮云流动,银汉依稀。我恍觉有无数之目光,透过云层注视着万家灯火中的尘世;那些电影人的亡灵,或许正在时空中游荡;他们曾用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呼唤一个新时代的降临,却又被这时代所吞噬;这诡异莫测的夜空,便是他们永远的银幕……   
人生无不散之筵席,时代留旷世之悲怆。文化专制是理想主义者的坟墓。对真正的知识分子而言,思想一旦被屠杀,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史东山在五十年代“玉碎”,蔡楚生活到六十年代也未能“瓦全”,两部巨片是他们艺术生涯的最后辉煌。两位大师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和章乃器、任宗德、夏云瑚三人的民营电影之梦,也正如两片的片名一样,历经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后,最终“一江春水向东流”……   
  (转载)  
对于历史的真实,新中国以后出生的人是无法知道的。但是政治扼杀人的思想、扼杀创造力我们多少还是经历过。没有自由的思想,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只是行尸走肉。所以大家才都钻到铜臭中,钻到色情中,只要掩盖自己的思想,不评论政治,大家就想安无事。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中,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作者:掘金者 回复日期: 20:44:25 
    据说她挺喜欢骑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是周恩来关照她,为了教会江青骑马,把自己的胳膊摔坏一只。
  想必,单先生是从一个另类的角度去理解当年的吃苦,就是农村苦,农活苦,农民不是在干着么,农民能干,别人干了也不是存在什么需要呼天抢地、叫苦连天的理由,到臭水里沤麻,农民不是一辈子都在干么,城里人干了叫苦,农民找谁叫苦。   ========================================================  知识分子有他们该干的事业  有些人终究是要在庙堂之上的  有些只配到臭水里沤麻
  ms  有点暴牙
  楼上的说了我的心里话
  这张一看就不是  这么时髦
  她很会织毛衣的!
  她长的很一般啦,主席怎么喜欢上她呢~~
  我吊, 长得象只乌鸦
  龅牙。。。
  她为刘海粟当过人体模特。刘说她长得不漂亮,但那个身材真的很好的。  ___看过这个说法
  俞启威又名黄敬,天津政要,黄帅的爷爷。
  龅牙女
  江青的龅牙就是她最大的标志    记得我爸爸单位有一女的,长得特像江青!    他们那个时候都叫她江青!    哈哈哈......
  牙齿不好。。其他到OK。。算不得特别好看。。。
    哈哈哈,如果是毛爷爷还活着,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网这个东西.至少中国大部分人没听说过......        多数人对江青妖魔化了,其实这个人应该还是有点水平的.  ===========  主要看和哪个比,如果她的对手尽是刘少奇周恩来林彪这种人,江青的水平就不行嘛  如果和王洪文他们比,江青还是可以的
  作者:mcdullkk 回复日期: 9:58:59 
    作者:筱致 回复日期: 22:08:55        她为刘海粟当过人体模特。刘说她长得不漂亮,但那个身材真的很好的。    ..........................        刘这句评价,估计也是私下里偷偷小声说的吧.  ==========  公开说过。当然不是在江青能够呼风唤雨的时候
  毛爷爷眼光不行
  弄点旧照的感觉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超是哪个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