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直播行业经济繁荣评价指标的现象

超过一成直播平台倒闭,直播创业何去何从?--百度百家
超过一成直播平台倒闭,直播创业何去何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再做一个直播平台复制映客、花椒什么的是没戏了,更别说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
国庆长假期间,直播平台鼻祖Meerkat正式宣告下线,这个平台在2015年声名鹊起,然而随着Facebook Live和Twitter Periscope的推出,Meerkat开始走下坡路,最终下线,令人唏嘘。创业者被后来居上的巨头挤出市场在互联网圈从来不是新鲜事,事实上,中国直播行业同样在上演类似的故事。
创业型直播平台倒闭潮已现
关注直播行业都会记得下面这张包含有数百家直播平台的图片,它生动地反映了直播创业的盛况,在春节前还是“百播大战”,最近已有“千播大战”的说法,直播市场之繁荣可见一斑。然而,这种“繁荣”还没持续多久,泡沫就要破灭了。
尽管在AppStore能检索到数百家直播App,但能在媒体或百度检索到相关消息的只有100来家,其余200多家本身就没什么用户和内容,就是说直播App虽然很多,实际上真正“存活”的只有100家,说“千播大战”还是太夸张了,“百播大战”更贴合实际。
且之前有一定知名度的100来家直播平台中,至少已有8家无法登陆或宣布关闭:爱闹直播、网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猫耳直播;有2家几乎没有活跃,即meelive和逗播;还有2家已经下架,即咖喱直播、熊抓直播。
100来家真正存在过的直播平台,已经有10几家事实上倒闭,这显然不是个例,倒闭占比超过10%,说是倒闭潮也不为过。正如外卖App、打车App和团购大战的过程,泡沫破裂不会轰然倒塌,直播市场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
直播创业遭遇三道拦路虎
直播是2015年-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惊喜。在O2O和智能硬件大潮之中,内容创业接棒领跑互联网创业,而内容创业中最璀璨的明珠非直播莫属。
首先,直播诞生了映客、花椒和斗鱼等明星直播平台,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现象级公司;其次,微博、陌陌等公司扮演收割者角色,借助于直播概念赚的钵满盆满,微博和陌陌市值2016年翻了好几倍,分别进入百亿美元和五十亿美元俱乐部,前者直逼Twitter,后者直逼优酷。即将上市的美图秀秀估值50亿美元同样仰仗美拍直播;最后,腾讯、网易、淘宝等平台都在引入直播来升级其业务,比如资讯直播、电商直播。
我甚至认为直播是中国互联网领先全球的标志性业务,不论是秀场还是别的直播,中国都走得更快,产品创新更多,商业模式更成熟。猎豹、百度等公司已在海外开展直播业务就表明这一点。
然而,繁荣的直播创业在维持不到一年之后就已出现倒闭潮,体现出直播创业已进入寒冬的事实。为什么入冬这么快?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些原因:
1、群狼环伺的巨头入场。
跟Meerkat的遭遇一样,微博、腾讯、百度、阿里、网易、陌陌和YY等巨头入场是创业型直播平台最大威胁。YY称自己是中国直播鼻祖,在娱乐、教育、综合、游戏等直播领域均有不同产品;陌陌凭借着天然的寂寞派遣需求快速成为直播的收入之王,Q2直播在其收入中占比已高达58%;微博上线一直播之后基于明星优势和海量用户基础直接卡死了创业者做“直播版微博”的可能性;BAT和网易则从资讯、电商等不同垂直内容角度来切直播这块蛋糕。中国创业直播平台的威胁比Meerkat在美国的遭遇更惨,中国直播市场堪称群狼环伺,巨头们已在围追堵截。
2、悬而未决的监管政策。
与团购等行业不同,直播市场面临的监管不确定性大得多,甚至比出行市场还要更大。直播是视频形态的新媒体,实时性意味着更大的传播风险,相关部门监管更严苛。
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并对机构和个人主播设置了准入门槛,一方面是证书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内容规范。眼下只有映客、YY等平台有“视听证”,大部分处于无证状态,它们正在想办法拿证,或者通过收购、被收购等方式来获得牌照。没有能力拿证的或将倒闭,一个可资参考的例子是,智能电视盒子在监管政策确定之后就倒下了一大批。现在直播政策还在吹风阶段,然而其已是直播创业的悬顶之剑。
3、始料未及的资本遇冷。
这是中国直播创业者面临的特殊待遇,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是大环境,这个除了时间谁都改变不了。几年前,巨头不一定会自己做新业务,而是会收购投资,会花血本打补贴大战。在直播行业,这些现象没有出现,巨头们都挽着袖子亲自干了,为什么?在今天的大环境下,巨头们在休养生息,补贴烧钱是不大可能继续了,就算投资收购也会比过往谨慎得多。除了巨头,其余资本对于直播同样开始谨慎。当然,资本冷处理直播市场,与巨头入场和监管政策也有联系。
除了上述三点外,直播平台还存在着“带宽、内容和营销”三大成本高企不下,货币化手段以秀场为主太单一,以及刷数据恶性竞争等问题。不过,长期来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直播创业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来自于政策风险、巨头入场和资本环境。我倒是乐观地认为,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形态,直播行业不会死,且会更加繁盛,但能活下来的一定会是少数,直播市场终会进入BAT势力范围。
直播创业依然还有不少机会
对于创业者来说,入局直播市场还有没有机会?我认为是有的。
具体来说,我现在更看好这些方向的直播:
1、企业级直播。
不论是智能硬件还是O2O还是App,C端艰难之后去B端找出路已是条件反射了,直播行业同样如此,直播在C端积累了用户、养成了习惯、催熟了技术,这意味着更多行业、更多企业会借助于直播去开展业务,所谓直播+,譬如旅游行业用直播宣传景区,本地商家用直播营销推广,教育行业用直播去做教育。这些行业的企业要做直播,就需要直播解决方案,需要视频直播技术服务,需要个性化定制如边看边买功能……
现在企业级直播领域比较有名的是微吼,2010年开始做商务直播,企业要召开发布会这类活动,就可使用其服务,听说现金流不错,已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元。除了微吼,还有易直播、趣直播、视秀等平台。不过,这些玩家只是刚开了一个头,就跟互联网+一样,能与直播结合的行业太多,不同行业、不同客户需求不同,直播创业者可以通过给他们提供技术、营销、服务、内容、平台诸多直播服务盈利。
2、直播营销服务。
App方兴未艾时,诞生了一大波类似于多盟这样的广告平台,帮助App更好地通过广告变现。自媒体大潮中则兴起了类似于微播易这样的平台。直播凝聚了大量注意力,是天生的营销平台,可以切到大量的广告营销预算,比电视广告的蛋糕还要大,那么,这个市场是否需要连接广告主与直播平台,连接广告主与主播的平台呢?当然需要。
除了广告平台之外,帮助广告主更好地投放直播广告的资讯服务,也是需要的。比如直播网红大赛、网红资源平台、网红排行榜,直播数据监测(类似于收视率监测之于电视)、直播行业报告,这些估计已经有人在做了。还有就是关于直播营销的技术服务,比如自动化地进行直播广告植入的技术,相信是许多直播平台需要的。
3、直播内容创业。
这个很简单,做不了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运营公众账号;做不了今日头条可以做头条号。直播平台有了,用户和注意力有了,缺的是优质内容。别看现在主播一抓一大把,但内容同质化实在太严重,UGC模式为主的内容不专业甚至很low,优质内容一定要专业团队策划和生产,围绕直播内容端的经纪公司、制作包装策划服务、综艺节目创作,都充满着机会。
4、直播专业硬件。
直播不专业,不只是生产内容的人不专业,设备基于手机也不专业。如何解决一个主播多平台直播的需求,如何解决在运动状态下的画面稳定性,如何实现空中视角的直播画面?这些都需要专业硬件,大疆已与微博合作搞无人机直播了,但我想未来还会有更多面向直播的硬件,比如手持云台、直播手机、直播无人机、VR直播录制设备等等。然而,做硬件是一个巨大的坑,没有硬件基础的没戏,至少我了解到现在折腾直播硬件的玩家之前也是在做硬件的。
总的来说,再做一个直播平台复制映客、花椒什么的是没戏了,更别说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直播创业者在牌照、巨头和资本寒冬的压力下已经如履薄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直播行业会衰退,直播行业前途光明,创业者依然还有许多机会。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 罗超(luochaotmt)
阅读:1349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7785
热门文章HOT NEWS
“放下身段”还是“傲气前行”,这也许是摆在苹果公司“心头”的一...
阿尔法工场
投资中国网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直播繁荣背后的泡沫:色情、僵尸粉与刷榜为何依然猖獗?|直播行业大变局
编者按:2017年,哪些直播平台能活下来?如何才能活下来?在行业转变关键节点,腾讯科技推出移动直播系列报道,深度还原过去一年直播行业的兴起历程、格局变化、泡沫、蜕变和出路,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分析和思考。文 /《深网》报道组 相欣移动直播成为2016年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新宠,直播市场日趋火爆的背后,却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泡沫和阴影。色情、僵尸粉、刷榜等现象接踵而来,屡禁不止。从直播平台角度而言,面对愈发残酷的行业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更高的用户活跃度、更多的收入和融资,都曾经或正在默许上述违规行为;而对于很多主播而言,对粉丝和金钱的渴求,则往往刺激他们不断铤而走险,游走在色情等灰色服务边缘。这种趋势下,网络直播的监管开始变得更加严格,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只有真正解决了色情、僵尸粉、刷榜等难题,2017年的移动直播市场才能走向成熟,但据腾讯科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往期回顾】色情服务顽疾难除据腾讯科技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初到现在,便有易直播、趣播、花椒、KK开播、映客、蓝鲸直播等数百家主打手机移动直播的产品陆续上线,陌陌、美拍等也上线了直播业务,定为在生活类全民直播和电竞游戏直播等不同领域。尽管各大平台凭借请来明星助阵提升自己的名气,但无可否认的是,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不清晰成为困扰网络直播平台的最大问题之一。早期,这些平台不得不思考如何在众多相似的平台中寻找差异化吸引更高关注度、留住核心用户,并以此提高自己在直播榜单中的排名以便寻求到资本支持。于是,个别网络直播平台铤而走险对播主打法律擦边球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一些主播为了增加人气,尝试用色情表演吸引粉丝谋取利益,这让直播平台难以摆脱打色情擦边球的嫌疑。“涉及情色等大尺度的内容在直播平台上出现不可避免,观众想看,主播能就此获得赠礼,只不过每个平台把握的程度不同罢了。”一家移动直播公司的创始人对腾讯科技直言。今年11月,绵阳当地检察院公开宣判,女主播“雪梨枪”因制造、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3月,雪梨枪录制的淫秽视频曾在网上疯传。这是移动直播爆发历程中,对色情传播行为最严厉的一次惩罚。但据腾讯科技了解,淫秽直播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诸多新上线的直播APP中。近日,有用户向腾讯科技举报称,一款名为Miss直播的软件,深夜12点后便存在大量裸露、淫秽表演。Miss直播平台相关主播色情表演(腾讯科技配图)腾讯科技发现,用户在该平台需要花20元购买会员后才可以观看直播视频,此外还提供有价值1元&#元不等的虚拟礼物用于打赏女主播。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除了直接的淫秽表演,还有主播通过提供其他社交平台的联系方式,把用户转移到私密群组进行付费淫秽表演。对美女的感官需求,和对隐私天然的窥视欲望激发了屏幕另一头观众们的荷尔蒙,这让他们能在一个固定的直播间里停留一晚。更不乏有“土豪”不断送花、棒棒糖、豪车等虚拟礼物,为的就是能和心怡的主播互动一句,以此得到内心的满足。不过在监管趋严和寻求长远发展的压力下,直播平台也在尝试打破色情枷锁。这从一些直播平台去公会化所做的努力上便能看出一二。在他们眼中,色情内容的产生和经纪人的趋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会制度下,主播会背负流量、排名、引导用户送礼这样的任务,公会经纪人还会做岗前和定期培训,这就导致个别平台会出现违规事件,轻则穿着暴露、重则涉黄。而这是在线直播平台不愿见到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知名移动直播创始人说。在经过整治后,直接的色情直播或者其他服务已经很难在平台看到,现在联络变得更加隐晦,相关的关键字有“开车”、“品茶”、“豪车”等,以此在各种群里传达信息。有业内人士向腾讯科技描述了一个典型色情直播群的构建方式:一般都是要建立两个群,一个是体验群,一个是总群。体验群是免费进入,会安排一些女孩进行引诱性的表演,以此来吸引网友加入,而总群收费,会员需交费才能加入,会安排一些“秀女”定时进行淫秽表演,主要有单女表演、夫妻表演等。该人士对腾讯科技进一步表示,这些所谓的“秀女”很多都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招募的,一些相对来说收入较少的主播在受到诱惑后加入总群,在现实中组织者和“秀女”往往不认识,而收入则会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多种方式支付以此规避风险。在越来越严厉的监管政策下,目前各大直播平台当然意识到打击色情的重要性,对各类低俗现象进行了有效整顿,从大的趋势而言,色情服务涉嫌违法,也无法长久,并非直播行业最终无法克服的顽疾。虚假繁荣:泛滥的僵尸粉和“机器人”直播的本质在于通过实时视频这种介质使得主播与观众产生交流和互动,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当然,对于主播来说观众和粉丝越多,直播的积极性也会越高,同时自己的人气和收入也会得以提升。然而,在一些直播平台上,看似热闹的直播间里却充斥着大量虚假观众。从现状来看,直播平台上的虚假观众一般来自两种渠道,一种是由主播主动实施的刷粉行为,一种则是由直播平台引入的“机器人”观众。刷粉曾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流行之时大行其道,比如花20元就能让上千个粉丝关注自己,不高的价格却能换来粉丝数的瞬间暴增,看起来的确是个不错的交易。随着直播行业迅速崛起,僵尸粉又有了新“舞台”。在淘宝和多个直播QQ群中,腾讯科技发现了多个以“涨粉”、“包热门”为关键词的卖家。其中某家淘宝店铺里对映客、YY、一直播等平台的涨粉价格明码标价,1元可以换取1000粉丝,50元可以上全国热门。目前该店铺的成交量已经超过5万单。某卖家提供的刷粉套餐该卖家告诉腾讯科技,要在购买后在订单留言处备注平台账号,付款后把账号发给店主。卖家提到,这样购买的人气都是机器人数,只是挂机,但无法互动和评论,只是增加直播人数,而人气的作用就是增加上热门的机率。也有一些卖家提供真人粉丝,但价格比僵尸粉贵10倍左右。买粉刷热门似乎已经成为直播圈公开的“秘密”,这种操作正在变得批量化和规模化。据腾讯科技了解一些直播平台的热门主播都会有专门团队或者经济公司帮忙运作,包括对主播进行包装和推广,还会帮助主播买粉丝、买道具。其实这种做法早在直播秀场的公会时代就已经成为常态,公会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主播上热门。这种做法正在移动直播时代延续。有报道称,一些网红经济公司会向直播平台大量充值获得五折优惠,然后把这些虚拟货币用在旗下运作的网红身上。“其实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正常,谁不想自己带的主播人气高一些?”某经纪人如此表示。一位直播行业的投资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个别平台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有时会纵容主播的刷粉丝、刷热门,甚至会出现刷榜行为。除此之外,机器人观众在各大直播平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前有媒体报道,某用户曾尝试在映客黑屏直播,依然会有数十个“观众”进入直播间。而这些观众的ID均以固定号码4000开头,后面5个数字则从02865排到18850,映票和送出基本都为0。在其他直播平台上,类似的现象也都有发生。昨日,便有媒体体验调查后,声称来疯直播的机器人比例高达400:1。腾讯科技在花椒直播上以“黑屏测试”为标题开了一个直播间,直播期间将手机摄像头遮挡住,屏幕中并未出现主播的任何画面。即便如此,在开播的30分钟时间里,仍然有76粉丝进入直播间。而当腾讯科技点开前50名进入直播间的观众时发现,其直播账号均以为开头,而腾讯科技测试的主播账号为3710开头,此外这些观众的等级通常在LV1~LV4级,关注的人和粉丝数都较少,且送礼和收礼数量几乎为零。腾讯科技通过梳理这前50位进入直播间的观众,还发现这些账号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即账号前四位和账号等级呈递增状态。也许是为了让直播间里的“机器人”显得更加逼近于真人观众,此次黑屏测试过程中腾讯科技发现一些“机器人”甚至在主动与主播互动,“这个发型挺好看啊”、“就喜欢你这种风格”、“太好看了,很养眼”,然而这些评论却与黑屏直播的内容完全不相及。腾讯科技在黑屏直播时的评论截图刷粉和机器人观众也许确实能带来短期的“热捧”假象,但长期来看,无论对于主播还是平台本身,都有极大伤害——虚假人气必然带来不公平的竞争,更多的优质直播内容被虚假人气所埋没,用户看不到优质内容,会逐渐从平台流失,而且这样的流失是不可逆的,对品牌来说是致命伤。行业监管趋严 泡沫终将消散随着移动直播平台上问题频出,行业监管也正在趋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曾与11月4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定》明确,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此次新规明确要求了互联网直播服务从业机构需要有服务资质,一个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另一个是视听类资质。早在今年9月,广电总局要求直播平台需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申请单位则需要满足“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而截至目前,行业内拿到此证的平台仅有YY、虎牙、一直播、战旗、映客等少数几家。此外,《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监管的效果很明显。本月6日北京市网信办曾通报称,自《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快手、花椒、六间房等北京属地直播网站已封停数千个违规账号并下线或关闭数千个违规节目。而针对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从事此类业务的账号,快手直播封停了103个,花椒直播封停了70个。同时,一直播清理下线各类违规节目2458个,封停违规账号3124个;六间房封停违规账号1228个;360水滴直播关闭了存在泄露隐私隐患的直播节目662个。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和行业发展回归理性、泡沫逐渐消散,未来一定会有少数几家大体量型的移动直播平台胜出。而在这之前,一场不可避免的行业洗牌正在悄然到来。精彩视频推荐
正在加载...
推荐:12月26日,企鹅智酷年度白皮书将正式发售,余承东等63位科技圈顶级大咖将携手企鹅智酷和罗辑思维一起预测2017。微信搜索关注zhikulive,第一时间抢购白皮书。
[责任编辑:sonicluo]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2016年盘点之直播:七大现象揭示直播产业多样生态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6年,“直播”无疑是互联网行业里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关键词,而视频直播平台的大量兴起与激烈竞争,甚至对整个互联网乃至科技行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而围绕着“直播”的崛起,从资本争夺到内容提供,从平台运营再到技术支撑,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已经逐渐浮出水面。今天就来全面解读盘点一下,直播生态在2016年的一些发展情况及典型现象。
现象一:资本鱼贯而入,直播行业陷入红海竞争
视频直播平台自从在2015年开始兴起之后,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资本进入之后,一个新的垂直行业被快速催熟。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合计已经超过300家,并且其中一多半平台都获得了融资。
而在2016年里,视频直播平台的融资案例属数不胜数,融资规模屡屡创出新高,仅在2016年下半年,就有包括熊猫直播、触手TV、斗鱼直播等视频直播平台宣布获得过亿元融资,估值更是纷纷达到数十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包括优酷、爱奇艺等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微博、陌陌等社交平台也都纷纷推出直播功能,加入了直播大军。这使得整个直播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饱和,并陷入了红海竞争,烧钱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并且,在2016年里,直播行业的发展还开始呈现专业化、垂直化的趋势,不同的直播平台开始侧重于自己更加专业的领域,并且在不同的直播领域出现了行业小独角兽。
比如在游戏直播领域,熊猫TV、斗鱼直播、战旗TV、触手TV等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而在泛娱乐直播平台当中,有更多用户基数具有互联网上市公司背景的直播平台开始脱颖而出,如陌陌直播、映客、花椒等。
而在线教育直播领域,也出现了VIPKID这样的融资1亿美金的直播新贵。此外,VR直播、户外全景直播、赛事发布会直播等不同细分场景的直播平台也开始逐渐出现,行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现象二:直播平台繁荣使得网红经济再度兴起
另一方面,大量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内容的稀缺,因此各大平台率先展开的是高薪“抢人”和“挖人”大战,这使得一些人气美女网红的身价飙升。
与此同时,直播平台的热闹景象也吸引很多在校大学生、模特以及一些三四线的明星艺人纷纷到直播平台上开通直播,与网友互动,并收获打赏,网红经济出现爆发的迹象。
而在2016年里,由于大量用户涌入各大平台成为直播主,使得直播主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在平台停留活跃,在内容方面也开始寻求更加优质的合作方,而这直接催生了更多的网红经纪公司、直播公会以及专业内容制作公司的成批出现,他们与个人直播主一起,构成了直播平台的内容生态环境。
现象三:烧钱的直播行业却成传统CDN厂商“赚钱盛宴”
在直播平台兴起之后,除了成为资本盛宴之外,还使得整个CDN行业进入赚钱的狂欢。众所周知,CDN的中文意思内容分发网络,主要实现让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 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因此成为视频直播平台所必须使用的一种网络基础设施,并且还是每个直播平台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必须持续的进行大量投入。所以,在直播平台的兴起的过程中,也带来了CDN的大量需求,而这直接使得传统CDN厂商赚的盆满钵满。
以主要提供CDN服务的网宿科技为例,根据其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网宿科技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66.24%;其中CDN业务收入1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04%,而营业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63.65%。而其财报当中也明确指出,收入和利润的暴增正是因为直播平台的采购需求日增所致。
不过,一边是传统CDN厂商的疯狂赚钱,另一边则是直播创业平台在2016年开始出现倒闭潮。如爱闹直播、网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猫耳直播等曾经有一定知名度的直播创业平台已经在2016年倒闭。
实际上,直播平台的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导致直播平台必须投入高昂成本采购带宽及CDN资源,以保证用户的基础体验,这就是使得直播创业平台大多处于烧钱的困境当中,必须进行大量的融资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钱支付这随着用户增长越来越大的带宽及CDN开支。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直播平台仅仅在2016年里就进行了多轮融资,而且融资额度动辄以亿计算,其实就是因为运营成本太高所致,而很多直播创业平台正是在这样的烧钱竞争当中,由于未能及时获得融资,不得不选择关门大吉。
现象四:新兴CDN平台出现,缓解直播创业平台烧钱困境
在带宽及CDN成本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直播创业平台为了保证平台良好的运营情况,开始寻求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而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带宽及CDN成本就成为了这些平台的潜在需求。
这使得诸如如星域CDN这样新兴的CDN平台的出现,通过技术创新,不仅低成本的提供给直播创业平台以CDN服务,还以更优质的服务来与网宿科技这样的传统CDN厂商进行竞争,并成功从这些厂商口中抢下不少市场。
以星域CDN为例,作为成立于2015年6月的新兴CDN厂商,其在今年年中推出价格只为传统CDN价格1/4,同时还节省50%以上的流量的直播CDN产品。因此,一经推出便吸引包括爱奇艺、小米直播等在内的众多直播平台抢鲜使用,而目前其已经成功与上百家直播平台达成合作,而这些平台当中不乏爱奇艺、小米直播、熊猫直播、触手TV、陌陌直播、战旗TV等众多行业当中的领先者。
而众多更低成本和更优服务的新兴CDN平厂商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CDN厂商的制衡,最终促成整个CDN产品的价格的下降,而这无疑对直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大利好。
现象五:直播平台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进入到技术竞争
另一方面,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直播平台从原来的粗放式竞争逐步过渡到精细化竞争阶段,用户的体验成为各大平台的竞争焦点,直播画面的流畅度、首页开屏速度、延迟率、卡顿率等成为各大直播平台的CTO 们最为关注的运营KPI(关键绩效指标)。
而这显然对为直播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CDN厂商和云服务厂商在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这些厂商不断在技术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升级。
在2016年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个CDN技术莫过于星域CDN业内首创的“无限节点”技术,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星域CDN充分利用无限量的末梢带宽,实现从住宅小区内拉取内容数据,成功将直播延迟成功控制在2s以内,这使得使用了星域CDN服务的直播平台上的用户在体验上的实现了无感切换。
还有的云服务厂商从直播平台遭遇的内容侵权和内容审核难题入手,通过在内容版权保护和内容审核方面的技术创新,同样获得了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金山云就通过强化自己在直播版权保护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具有防盗链(签名,过期时间),DRM加密等技术,以身安全可靠为卖点,从而撬动直播市场。
现象六: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成为直播服务商的决胜法宝
与此同时,视频直播的流行,还促使不同行业都产生了视频直播的需求,这使得云服务厂商开始根据不同直播平台的场景需求,输出不同的直播解决方案,甚至还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实际上,不同的平台对于个性化的定制的需求,催生了的大量能够提供专业化视频直播解决方案的服务厂商的出现。这些解决方案厂商当中,有的专注在泛娱乐直播,有的专注在线教育领域,有的则专攻VR直播,而有的技术能力强的云服务厂商则能够提供不同场景下的众多视频直播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在帮助直播平台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云服务厂商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为直播平台提供快速响应服务。因为对于直播平台来说,一旦平台遭遇攻击出现服务器宕机,或者发生不可预知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服务厂商及时响应和解决,那将会面临灾难般的后果,轻者流失用户,重者直接导致公司消失。因此对于很多直播平台来说,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越来越看重。
现象七:监管政策连续出台,直播生态集体经受考验
前面通过对直播生态的资本、内容、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盘点,但最不能忽视的是国家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对直播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就在今年下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分别下发通知和规定办法,对网络直播进行管理和规范,而这无疑对正在野蛮发展的网络直播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今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这使得一些未能获得许可证的直播创业平台直接选择了退出了市场。
又比如今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做新闻类直播的直播平台,需要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而这同样使得一些未拿到服务资质的平台处于非法运营状态之中。
而在12月13日,文化部又发布关于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的通知,要求从事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当明确包括网络表演,并将在日正式实施,这对于网络直播平台或网络艺人经纪公司都是一个大考验。
而在这些新规办法陆续出台之后,直播生态上的企业开始应变。比如不久前,映客、陌陌、一直播、唱吧等几十家直播平台就联合发起了绿色直播自律联盟,倡导视频直播平台高度自律。
以上通过资本、平台、内容、技术、服务和政策等多个维度对2016年的直播产业生态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盘点,不难看出直播市场如今呈现的繁荣景象。而在2017年,直播行业的竞争很可能将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或将收紧对行业的投资,而由此导致其生态链上的网红、CDN厂商乃至直播服务商同样将陷入到红海竞争,而很可能整个产业生态都有一次大洗牌。
随时随地浏览微电影行业新闻,请关注唯象网官方微博或者微信.
唯象网官方微信账号:WiXiangWang
唯象网为你提供微电影行业最新最专业的行业资讯。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新闻:
请先后发表评论。
推荐的微电影
影视圈精选
日前,财政部新设立“文化司”,原来的“教科文司”更名为“科教司”。也就是说,将原来财政部教科文司的”文化处”与”中央文化...
日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重磅发布。白皮书全文近2万字,全面介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一种现象 并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