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申报营养学会奖励还能报省部级规划教材申报奖励吗

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历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员情况
“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简介1989年省科协四届常委会决定设立并颁发中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1993年将“中青年科技奖”更名为“青年科技奖”。1994年省科协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决定将省科协设立的“青年科技奖”更名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年龄40周岁以内。2008年,“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更名为“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为与以往的届别相衔接,也叫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名。2010年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授奖人数为20人,从中评选出10名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其余10名授予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近30年来,江苏省青年科技奖选拔培养了308名在我省各个学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一届 江苏省“中、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30人陈 宽 吕美琪 朱永新 薛奇 戴逸云 程立国 屠镇南 章 德 徐根兴 徐福松 夏 权 高永茂 姜念涛 郑垂勇 郑 正 张丽珊 张洪祖 周志毅 罗哲贤 周维纯 何立权 吴友良 陆荣昌 李 钊 陈坤基 朱兆华 朱月林 朱剑虹 汤曰圣 孙小鹏&第二届江苏省“中、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39人中年组:24人王尔华 王忠 吕春绪 刘超 张学光 陈凌孚 范谨 国毓智 杨达源赵宗贵 姚鸿熙 金琇珏(女) 徐祥龙 高崇义 宰金珉 唐家琪夏良正 倪允琪 曾昭景 黄思训 谢和平 曹志洪 潘德洪 薛禹胜青年组:15人孙晓明 华歆厚 朱力忠 刘志红(女) 戎敖生 张荣 张天真 杨群陈卫平 徐南平 屠平亮 梁德旺 黄俭 焦新安 薛建辉&第二届江苏省“中、青年科技奖”提名奖获奖名单:丁仁杰 徐柏龄 肖振民 朱铉 潘森森 隋建安 李嘉曾 韩向前卢廷浩 施建军 韩之俊 钱竞光 陈里红 王力波 郑宝玉 盛小元王德钊 梅继思 许瑞林 胡维礼 顾益建 龚俭 乔兴军 辛川吴洲洋 薛频 姚远 董尧清 朱锡 武可贵 裘伟 顾钰良 俞承忠庄舒 王珉 储宁启 周克成 黄永基 吴迎发 刘式如 陈钧 邵牧非金浚 杨文光 陶敖生 蒋亦清 朱鹏 杨建明 顾勤 杜强 王永 毛罕平王绍勤 杨伟 张荣成 潘明建 张黎玉(女) 纪凤高 施国新 朱清顺吴进方 王广志 尹金来 杜福良 马德华 王旭东 张安林 孟庆华薛龙增 张宝初 顾晓松 马健 姚石安 罗世能&第三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19人王勇 孔繁蕾 冯成玉 刘卫明 刘建湖 许文元 许仲梓 乔兴军汤锦波 何纪彪 郑茫 胡征 顾洪如 谈哲敏 侯喜林 程建春曹福亮 蔡祖聪 鞠平&第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人丁南庆 史建荣 吕建 朱日宏 李萍(女) 李晓军(女) 杜双兴杨荣昌 何富连 郑玉平 罗军舟 金保升 周晓农 胡凯 胡效亚陶云刚 郭文善 钱向东 徐建军 潘仁明&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人马余强 成国祥 孙敬方 孙智伟 余文贵 何亚维 何松 陈怀青 钟秦李爱群 李满春 陈磊 武金岗 周建忠 倪万潮 袁寿其 钱坤才袁锦富 臧朝平 戴其根&第六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人韦大明 王龙俊 尤建功 刘宁 刘礼华 朱炳元 张红(女) 张永康陈钱 吴兴龙 吴启南 吴益东 李建勇 杨修群 金丰年 徐九华徐大勇 钱汉明 夏国星 魏春阳&第七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人王汝成 王明洋 叶锋 吕川根 刘贤金 刘俊明 李冲 陈生水 陈坚陆建 &芮永军 沈振国 应汉杰 赵玉洁 徐国华 顾冲时 鲁士仿傅行军 彭国平 谭树华&第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人王勇 方继朝 刘加平 闫丽娟 朱真才 吕锋 吴小山 张小兵 张跃时龙兴 何震天 周国华 胡亚安 恽时锋 徐石明 徐虹 袁训来梁国华 廖文和 戴子高&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人丁建宁 丁艳锋 卢春 刑文革 李霞(女) &李朝军 汪俊军 张农宋爱国 杨荣明 邱海波 范益群 周传明 周志华 高俊峰 唐洪武郭锡熔 程兆榜 潘爱华 戴晓兵(女)&第十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08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0人王恩元 冉千平 叶永红 李向东 李爱宏陈发棣 陈翔 陆宏国 徐胜元 谭耀龙&第十一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2009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0人王永田 孙立涛 朱泽章 李传峰 邹小波陆延青 陈强 侯书贵 胡志斌 郝海平&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2010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名单:20人尹佟明 田倩(女) 刘澎 肖睿 周明柳锦春& 浦海 黄迪颖 管晓翔 蔡阳健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马斌 冯旭松 &包卫红(女) 刘元法 孙长银张正光 陈志辉 &周芳(女) 郑金海 高裕弟&第十三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名单:王冉 刘畅 吕笑梅 吴刚 杨敏胡永红 赵启林 赵晨 &谢旅荣(女) 潘丙才第十三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刘建忠 陈永平 陈红 范曲立 罗春霞金磊 柳李旺& 顾菊平 袁彩勇 薛谊&第十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名单:张运林 陆海 施晓雷 赵霞(女) 徐正扬殷永梅(女) 郭彤 顾学红& 赖文勇 熊正琴(女)第十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名单王纯(女) 朱岱寅 严伟 张勇 洪锦祥徐立章 徐赵东& 袁晓冬 郭志刚 崔仑标&第十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名单:于敦德 王浩 王立峰 邓成 朱俊武刘茂军 刘裕强 杨烨& 张龙江 郑璐(女)第十五届“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王伟 王先彦 刘立明 苏雄 李占江邱小龙 汪勇& 尚武林 赵文祥 翟成&&第一届青年科技奖简介(按姓名笔画为序)陈 宽 吕美琪 朱永新 薛奇 戴逸云 程立国 屠镇南 章 德 徐根兴 徐福松 夏 权 高永茂 姜念涛 郑垂勇 郑 正 张丽珊 张洪祖 周志毅 罗哲贤 周维纯 何立权 吴友良 陆荣昌 李 钊 陈坤基 朱兆华 朱月林 朱剑虹 汤曰圣 孙小鹏&人员信息:陈宽,男,高工,泰州绝缘材料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他是泰州绝缘材料厂的创始人之一,多年来他负责工厂和所内的科研技术领导工作,先后完成了B级绝缘玻璃纤维纸,聚脂纤维纸——聚脂薄膜复合材料,垫压纸板、变压器用成型绝缘件及菱形点胶纸等科研任务。在理论上,他敢于打破老框框,不断改革、勇于创新。生产上他善于结合实际设计和研制绝缘工艺流程及专用设备,不少已被推广采用。&&吕美琪,男,工程师,江苏省农机研究所渔业机械研究室主任。他是一位小发明迷,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加了绞盘式喷灌机关键设备“PE”管的研制;主持设计交流无级调速电机,他独立创造设计的登杆工程车”及“灭虫驱蚊香灯罩”均获得部、全国青年“爱迪生发明奖”一等奖和“世界奇特发明”三等奖,其中登杆工程车设计新颖、实用,推广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使用价值,此项成果已获国家专利。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民主党派,苏州市副市长,他先后出版《心理学人物辞典》、《心理学著作辞典》、《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心理世界窥探》、《才性之谜—刘勋〈人物志〉注译与研究》、《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等十余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专著。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权威燕国材教授的评价:“朱永新的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他研究填补了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已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他屡次获教书育人和优秀教学质量奖。&薛奇,男,1945年1月生,博士,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84年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断然拒绝国外的换留如期回国。薛奇同志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和性能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近几年来,他主要研究的成果有:1.发现了咪唑类化合物在金属表面的配位聚合反应,提出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镀金属表面的配位活化理论;2.提出高分子—金属界面的化学键分子设计理论;3.开发FT—2R漫反射研究单轴样品的新技术。戴逸云,男,1941年生,研究生,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二十多年来,他先后承担十几项目,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为引进的一套柴油临氢降凝生产装置研制开发柴油临氢降凝催化剂,投入生产后为国家节省外汇126万美元。他的另几个研制项目《国产临凝工业装置及N D Z—Ⅱ 型催化剂工业应用》应用企业生产后,年效益达1500万元。他的《水蒸汽脱附的分子筛脱腊》、《乙二胺为原料合成Z S M —5沸石》、《水玻璃为原料合成丝光沸石》、《沸石分子筛在精细石油化工开发应用的新进展》等均获得市、国家级科技奖。程立国,男,讲师,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教研室他完成的“城市人防工程防护标准”的成果,为解决全国人防工程建设的重大技术政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七·五期间可节约工程投资三亿多元,该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地位,1987年获国家人防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系统的编写了“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原理”一书,最早形成了城市毁伤分析与人防规划技术,在国内外处领先水平,并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广泛应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屠镇南,男,工程师,常州化工机械厂计量质监科科长 。刮料机和门式耙料机是52万吨尿素装置机械设备中的大设备,屠镇南承担了这二设备的全部设计工作,其设计能力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和超过当时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为我国大型化肥生产装置国产化作出了贡献,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外汇。章 德,男,1942年4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德同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测量和器件制作方面均有颇高的学术水平,对国际上热门的研究课题低损耗滤波器,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这一成果获电子工业部一等奖,并获得专利。他在表面波电视中频滤波器的研制和应用开发工作中扶植了一批元器件厂开拓性的工业化生产,取得年产值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测量表面声波速度变化的相位干涉法已被国家标准所采用。徐根兴,男,硕士,南京海军军医专科学校组胚室。1984年他以优异成绩提前半年拿到南京大学动物系硕士学位,他的主要成果是:1?对鱼类尾垂体功能的研究。一般学说认为鱼尾垂体功能与渗透压调节和生殖有关,他为尾垂体的激素与生殖功能有关的假说提供了新的论据,并创造性地建立了尾垂体紧张素Ⅱ的生物测定方法。2?高压氧与潜水医学有重要关系,是海军的重要研究项目。他提出用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研究高压氧对机体组织酶活性的影响,他发现在轻度氧中毒情况下,高压氧将增强AKP,G?6?P,LDH和胆碱脂酶活性而MAO和过氧化物酶不变或下降。他这项研究工作,提高了对高压氧中毒机制的认识。3?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及应用,用铝染和铈染方法研究了细胞内18种酶的分布,其方法稳定可用于高压氧中毒及脑膜瘤等的研究。徐福松,男,1940年11月生,教授,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他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年诊治病人万人次以上,深受病人爱戴。在继承许履和教授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开创中医男性病专科,对229例男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的统计,有效率达96%以上,全愈占51?09%,临床治愈38?43%,33例男子免疫性不育症,经治复查,抗精子抗体转阴率76%,其中受孕为50%,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医男性病学的专科研究,填补了空白。先后编著、整理、校注出版专著7本,参编参审其它专著9本,其中《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一书,初步形成系统中医男性病学理论,内容丰富,见解新颖,深受同行专家好评。他负责的“许履和乳房病计算机诊疗系统软件”1988年已通过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夏 权,男,高工,江苏电分析仪器厂厂长。多年来,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四处奔波,由他设计和研制的PD-2、PXD-2、PXJ-1、WK-2等分析仪器,均为全国一些院校、工厂、研究所使用。据统计,他设计的产品已投产5000多台,直接创产值3500多万元,为国家节约外汇1000万美元。其中一些仪器分别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高永茂,男,48岁,高级工艺师,扬州漆器二厂科研室主任。我国几千年来的漆器生产均以木料、金属等为内坯。他敢于创新,多年来研制成功了“柔性漆器卷轴画”,把传统点螺漆器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为传统漆器工艺史上的一大突破。他的代表作《烟花三月》既保持了传统漆器的明亮、光洁、坚固和耐腐又有刚柔相济,可舒可卷、轻巧,便于收藏的特点,被港外人士誉为巧夺天工之作。姜念涛,男,副编审,《群众》杂志社第四编辑室副主任。多年来他综合研究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及三者的沟通与渗透,出版专著《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他善于运用现代化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论论的方法和观念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初步论证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中的普遍哲理,他的又一篇文章《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被《求是》刊编者认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新的思想和见解,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提供了新的思维材料,他先后在《求是》、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近200篇科普文章和50余篇论文,多次获得省、全国社会科学奖。郑垂勇,男,1958年4月生,硕士 河海大学水电系,郑垂勇同志3年来先后承担13项科研项目,他担任的“江苏省工业企业科技抽样方案设计与参据调查结果初步分析”取得国家科委的充分肯定。据省计经委测算,这项抽样方案与一般简单随机抽样方案相比,可保证在同样精度下,节省调查经费近70万元。郑 正,男,研究员,辐射吸收剂量的确定是生物、医学、农业和有关产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标准。郑正同志较系统地研究了吸收剂量和质能吸收系数以及此系数和有机物中含氢量之间的关系,找到了有机辐射物吸收剂量与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为辐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他研制的JL-1型玻璃剂量计获1988年农业部三等奖,并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丽珊,女,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教研室副主任,她承担参加的九项科研项目中多次获得部、省、国家级奖,她完成的《五株分泌抗日本血吸虫卵主要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NJ85》项目为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她的《聚丙烯酰胺的毒性研究》、《细胞杂交及应用—抗人C?4补体单克隆体细胞系的建立》、《原发性肝癌转化基因的RFLPs研究I中国汉族人癌基因N-ras对限制酶CORI的RFLPs》等研究课题均具有八十年代水平。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张洪祖,男,研究员,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他从事蛋白及酶结构与功能研究,在C-反应性蛋白(CRP)及其检测板的研制中,成功解决了纯化(CRP)及其抗体的技术难关,研制出可供出口纯度100%的CRP以及保证没有假阳性反应的CRP检测板,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了一种较灵敏、简便、定量、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自1986年投产以来,创汇22万美元,加内销创经济效益达110万以上,此项成果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国家级刊物上曾多次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周志毅,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他是《我国西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及下奥陶统笔石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这篇专著系统论述华北及东南部地区奥陶纪三叶虫动物群及生物地层,内容丰富,论述有据,对比可靠,动物群性质及关系分析详细,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在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生物地理学及大地构造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该项目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罗哲贤,男,1944年生,研究员,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近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均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他首先提出的观点有:将守恒KDV动力学扩展为强迫耗散KDV动力学;提出纬向非对称强迫非线性平流和线性频散是阻塞形势形成的三类本质性因素。他提出非线性热源和非线性平流共同激发的多平衡态;首先提出大尺度斜压大气运动的浑浊性质;他提出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的非线性机制,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评审,他的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周维纯,男,研究员,江苏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由他主持的“松叶嫩叶枝叶加工利用”研究成果,已在我国160多个厂家投入生产,年产量约6万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社会效益估计超过1亿元。他长期从事林化科研工作,自1984年以来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是我省林化科研战线上的一名尖兵。何立权,男,1939年3月生,博士,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在我所认识的众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何立权同志属拔尖人才”,这是电子专家吴培享教授对他的评价,近几年来,先后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符显示设备”。是一种简便、价格便宜的汉字符显示设备,已为上海等地电厂使用,并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IGHZ集成化积木化微波转发系统”、“1?5GHZ直接调制解调微波通信系统”均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获国家级科技奖。平时他善于把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吴友良,男,教授,苏州蚕桑专科学副校长。八十年代初他从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进修回国后任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副校长,在蚕病防治研究方面作出显著成绩,他主持的家蚕CPV、NPV、DNV三种病毒的研究,对生产防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学术上对家蚕病的研究有独到见解陆荣昌,男,高级工程师,南京无线电厂副总工程师。在日本短短的三个月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国际卫星通讯培训班上唯一的荣誉奖牌,他是DS-a型SCPC/PSK/CVSD数字卫星通讯地球站项目负责人,这项成果于1988年获国家金质奖,他在消化吸收国外引进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产化,为国家节省外汇1817万美元。李 钊,男,1940年2月生,高工,总参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近代反坦克地雷主要研制者之一,参加并完成二项重大的装备研制项目,并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为我军工程装备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陈坤基,男,1941年5月生,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在a-Si:H薄膜研究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项成果标志着非晶体半导态超晶格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不仅首先观察到a-Si:H/a-SiNx:H超晶格中的PPC效应,而且首次揭示了准周期超晶格电子衍射谱的自相似结构特征及幂指数规律,这对深入研究准周期势场中电子输远现象及异质结界面物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这项成果在国际上受到好评,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朱兆华,男,工程师,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机械厂安技环保科科长。他推行的“全面安全管理法”由传统的被动管理法改变成防役型的积极管理法。使企业工伤事故逐年下降。他根据美国格莱姆提出的作业危险性(Q值)评价公式,建立了一套适合工厂典型作业岗位的危险系数,确定了危控点及安全对策。他是全国化机行业第一个把典型作业、岗位危险性进行量化及实施的人,他撰写的《强化安全管理》开展跟踪监护》QC成果,获化工部QC成果银牌奖,《三型转轨科学管理》又获部、全国QC成果奖。他研制的生物节奏多功能计算尺已被市劳动局列为安技干部培训专用安全工具。89年他设计的新式复合型起重绳,刚柔相济,软硬兼施,现已少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朱月林,男,1963年4月生,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他在曹寿椿教授的指导下,在不结球白菜的抗冻性研究中,首先提出了计算低温处理后细胞膜伤害率的公式,从而改进了国际上沿用的低温致死温度的确定方法,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为白菜抗病育种理论提供依据和基础材料。他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青年科技人员中是一位难得的后起之秀。朱剑虹,男,1955年11月生,博士,苏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师。获得世界联合会授于的优秀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大奖。他在导师杜子威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单克隆抗体携带阿霉素导向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证明以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的阿霉素为导弹,特异地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他这一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衣据,并为治疗人类脑胶质瘤带来希望。汤曰圣,男,助研,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物研究所。他立志献身于我国的农业科技事业。他从事研究的《多效唑调节水稻生长的机理及应用技术》系统地阐明了多效唑对水稻形态、解剖和生理效应、作用、方式、吸收运转、水稻残留公布等,在作用机理方面肯定了多效唑通过调节作物体内多种激素的相互关系从而表现出的各种生物系效应,发展了国外报道的只需氯霉素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水稻各生育阶段应用多效唑的效应及作用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配套技术,为建立水稻生长发育化学调控技术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孙小鹏,男,高工,河海大学水利所,曾多次获部、省、校奖。特别是《水工建筑物泄流振动的弹性模型过水试验法及模态参数识别的数字处理方法》一项,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泄流振动问题的模型试验新方法并研制了乳胶水泥模型新材料。他还提出通过现代数字处理技术实现的行之有效的模态识别新方法。此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三峡、葛洲坝、刘家峡等30个重大工程的各类模型试验及近20个原型工程的抗震、加固试验分析,解决了试验中的许多主题,填补了长期缺乏耐水大容量低弹模型材料的空缺。此项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达到国际水平,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经济价值,此成果获水电部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孙小鹏同志先后负责10项国家重点专题研究和生产任务。年度青年科技奖简介(第二届)(按姓名笔画为序)中年组24名:王尔华 王忠 吕春绪 刘超 张学光 陈凌孚 范瑾 国毓智 刘达源 赵宗贵药洪熙 金琇珏(女) 徐祥龙 高崇义 宰金珉 唐家琪 夏良正 倪允琪曾昭景 黄思训 谢和平 曹志洪 潘德洪 薛禹胜青年组15名&&& 孙晓明 华歆厚 朱力忠 刘志红(女) 戎敖生 张荣 张天真 杨群 陈卫平& 徐南平 屠平亮 梁德旺 黄俭 焦新安 薛建辉&提名奖获得者名单:&&& 丁仁杰 徐柏龄 肖振民 朱铉 潘森森 隋建安 李嘉曾 韩向前 卢廷浩&&& 施建军 韩之俊 钱竞光 陈里红 王力波 郑宝玉 盛小元 王德钊 梅继思& 许瑞林 胡维礼 顾益建 龚俭 乔兴军 辛川 吴洲洋 薛频 姚远 董尧清&& 朱锡 武可贵 裘伟 顾钰良 俞承忠 庄舒 王珉 褚宁启 周克成 黄永基&& 吴迎发 刘式如 陈均 邵牧非 金浚 杨文光 陶敖生 蒋亦涛 朱鹏 杨建明 顾勤 杜强 王永 毛罕平 王绍勤 杨伟 张荣成 潘建明 张黎玉(女) 季凤高 施国新 朱清顺 吴进方 王广志 尹金来 杜福良 马德华 王旭东 张安林 孟庆华 薛龙增 张宝初 顾晓松 马健 姚石安 罗世能&年度青年科技奖简介(第三届)(按姓名笔画为序)王勇 孔繁蕾 冯成玉 刘卫明 刘建湖 许文元 许仲梓 乔兴军 汤锦波&&& 何纪彪 郑茳 胡征 顾洪如 谈哲敏 侯喜林 程建春 曹福亮 蔡祖聪 鞠平&王勇,1968年7月出生,现任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江苏省药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药学会副秘书长。王勇创立了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新药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在新药研制开发中,主持制定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王勇先后主持或参与开发的新药达40多种。在这些新药中,由他负责开发研制的加替沙星、奥硝唑、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双分伪麻、健胃愈疡片等新药经专家鉴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曾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2年企业被评为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王勇同志2003年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度青年科技奖简介(第四届)(按姓名笔画为序)丁南庆 史建荣 吕建 朱日宏 李萍(女) 李晓军(女) 杜双兴 杨荣昌& 何富连 郑玉平 罗军舟 金保升 周晓农 胡凯 胡效亚 陶云刚 郭文善 钱向东 徐建军 潘仁明人员信息:丁南庆,男,1963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他在同调维数的研究中,定义了一些新维数,用此刻划弱维数有限的凝聚环,改进了著名数学家H?Bass的一个有名的结果,同时解决了七十年代BStanstrom的一个著名问题,扩展了Stenstrome有的关结果。他还得到只用单模即可计算弱整体维数的公式。在挠理论方面,他引进了τ-平坦性,并得到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而相应的经典结论仅是他的结果吕τ-平凡的特例。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单独或合作发表了16篇论文,其中属SCI(国际学术榜)5篇。他是国内代数界拔尖的青年骨干之一。&&&& 史建荣,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研究员。史建荣同志参加工作10余年来,从事小麦病害的防治研究。他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药剂种子处理的防病技术,明确了其控病机理,研制成功复配杀菌剂纹霉净,为防治小麦纹枯病作出了贡献。该项成果获199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他作为主要完成者的“小麦赤霉病毒的研究及其应用技术”,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其他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1991年、1993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他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并多次被国际权威性杂志摘录。他还被评为南京市岗位能手,是省农科院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吕 建,男,1960年3月生,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教授。他先后承换的模型和正确性构架,在算法设计自动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得出了HOS方法学的语义构结规则,为解决HOS软件规约的语义正确性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他人一起提出了软件自动化的智能化途径,并创造性地将归纳方法用于基本算法的学习,较好地解决了正确性验证问题,较好地扩充了VDM。他完成论文30余篇,发表在《中国科学》等核心刊物和《12th World Computer Congress》等论文集上,两次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第二和第三获奖者),一次获江苏省二等奖(第一获奖者),并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被英国Manchester大学聘为“名誉研究员”。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被国家教委评为“跨世纪优秀人才”。&朱日宏,男,1964年1月生,博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副研究员。他先后发表论文15篇,其中9篇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他研究并已应用的“高精度大孔径平面波象差标准——移相式数学平面干涉仪”,该项目获1994年度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并已被国防光学计量一级站作为国防系统平面波象差量值统一和传递的标准仪器。他研究的“压电陶瓷堆及微位移装置”获199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此项成果已在天文恒星干涉仪的微旋装置中应用。他曾多次为美国光学学会主协的《应用光学》杂志审稿。李 萍,女,1960年3月生,博士,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药教研究主任,教授。她完成 的“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贝母类、金银花类、大黄类、石斛类”课题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她研制了三类保肾新药“覆盆子胶囊”,现已完成临床前的全部工作。她在国内外学校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5篇,被SCI引证3篇,在国际学校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5篇,担任大型工具书《中药辞海》常务编委。李晓军,女,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医学检查中心主任医师。989、1991年以她为第一作者的“三种Ig类别RF的检测及临床应用”、“Apoal、ApoB100自身免疫反应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的“抗钙调素自身抗体对淋巴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3篇,她参与编写《实用医学检验学》、《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基因治疗学与基因诊断学》,翻译《临床肿瘤学》“癌症的检了”、“AIDS相关性癌”计7万余字。1993年,她被南京军区表彰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杜双兴,男,1962年11月生,硕士,现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七○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他完成边界积分方程中格林函数快速数值方法的研究,使三维船体在波浪中的水弹性响应分析计算可在微机中完成;完成分析局部结构水弹性响应的细化技术,增强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广义RMFC(刚性模块柔性连结件)分析方法和双重复合速度度的新用法;发展了船体在波浪中砰击动响应的三维水弹性时域水弹性分析方法和随机分析方法;完成了稳态流场速度势高阶偏微分数值计算方法,可用于高速船在波浪中动强度分析;完成流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和SAP5结构有限元程序的改进。1993年,他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会议、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国内学术刊物、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杨荣昌,男,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他作为核心完成人,与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合作进行了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CMV)基因工程研究,在国内率先获得转基因抗CMV番茄新品系。该研究项目获得1993年度北京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该成果被国家科委列为1995年度“星火计划”和“重点推广项目”。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番茄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他主持选育了“早抗”、“露丰”黄瓜新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了“中国番茄病毒病种群及株系分化研究”的课题;他还选育成功耐贮番茄新品种——“长龄”。他发表论文16篇,有两篇被国外权威刊物转载。他独立编著了《黄瓜、冬瓜、苦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一书,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多次被评为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先进工作者。何富连,男,1966年5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矿业大学矿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他全面开发了集“矿山压力预测、控制和监测”为一体的实用工程技术,提出了采场老顶来压计算和直接顶岩体稳定性分析的新理论,并在徐州、大屯矿区及全国其它矿区成功应用推广。他获8项省(部)级和校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8篇,论文曾被ISTP检索收录和推荐为国际采矿会议首篇宣读论文。郑玉平,男,1964年9月生,硕士,现任电力工业癌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继电保护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1988~ 1989年他主持开发的RT-1微型继电保护测试仪于1990年以国内领先水平通过部级鉴定;年他主持开发的ISA-1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于1993年通过部级鉴定,同年获全国高新技术博览会金奖,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他参与研制部控项目LFP-901A、LFP-902A成套微机高压线路保护装置,该装置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通过部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LFP-900系列保护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高压线路微机保护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与国外最先进的微机保护相抗衡。罗军舟,男,1960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东南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在计算机网络协议工程方面,他运用petri网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独特的协议形式描述技术FDT,开发petri网工具,形成了新一代的网络协议研究和协议开发方法,奠定了OSI网络理论基础,他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荣获“OSI计算机网络”项目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金融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EDI)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荣获东南大学“联想奖励金”奖。他在《计算机学报》、《电信科学》、《东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金保升,男,1961年3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教授。他作为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与装备”的专题负责人,负责开发出颗粒氧化铅移动床深度氧化燃烧和快速冷却新技术,是氧化铅生产工艺的一次重大突破,被同行专家评议为国际首创。他参加增压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开发,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第五位,在1988年和1991年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加人员)。他负责建立的流化床燃烧数学模型,是最先奖流化床颗粒随机运动理论张燃烧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他发明底饲喷嘴疏堵装置,可以多发电或节省标准煤。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刊登在国内外权威性刊物上22篇。胡 凯,男,196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近年来,胡凯同志主要从事有机质热演化与金属矿床成因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古地温和金属矿床有机地球化学上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主要有:一是首创了激光拉曼光谱碳质地温计;二是应用新理论、新方法重点对我国华南一些典型的金、铀矿床和重要地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模拟成矿实验。三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质的热演化产物——干酪根,这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他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核心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1993年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1994年与他人合作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胡效亚,男,1960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扬州大学副院长、教授。他1987年开始从事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五项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及一项省政府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在离子选择性电极、修饰电极、示波滴定、吸附电位法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中,共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国际核心期刊3篇,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26篇,有20多篇已为国际性文摘CA,AA摘录,被国内外有关综述及书籍多次摘引,并参与国际分析化学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杂志之“Anal.Chim.Acta”的审稿工作。1991年度荣获中国化学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授予的“青年化学奖”,还荣获1992年中国化学学会授予的“全国优秀青年化学奖”,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多次获得扬州市和扬州大学的科研奖和优秀论文奖。郭文善,男,196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在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十年来他主持或参加农业部、江苏省科委、教委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农业基金等18项研究课题,在《作物学报》、《核农学报》、《江苏农学院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编专著、高校教材5部,在编著《稻表研究新进展》一书中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郭文善同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江苏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四等奖各一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小麦产量生理调节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一文,省专家鉴定组认为居国内先进水平,郭文善是第二完成人。他曾先后获“江苏农学院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钱向东,男,1963年12月生,博士,现任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级高工。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20多项科研和生产任务,发表了10多篇论文,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他的《有限单元法在拱坝设计中的应用》论文,首次提出了等效应力和薄层单元相结合的方法,此成果已在二滩拱坝设计中采用。他的《拱坝极限承载能力的研究》论文,采用基于混凝土材料的最大正应力模型和脆性损伤模型,提出了以整体位移与水压力超载系数为判据的拱缺席极限荷载的分析方法。论文为拱坝设计采用新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拱坝与复杂岩基的有限元前处理技术》论文,提供了拱坝有限元分析中结构与复杂岩基的网格自动划分方法。成果已成功地用于二摊拱坝和李家峡拱坝的有限元分析。徐建军,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气象学院教授。近五年来,他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六项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了论文40篇。论文对短期气候变化的若干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对于低频振荡演变规律、结构的正压和斜压定量分析、正压能转换机制、波射线分布规律、季风结构对时间尺度的依赖关系、跨赤道气流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冰雪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新见解,取得了若干突破性成果。《天气季节变化与季节内振荡若干 研究》一文获中国气象学会青年科技奖最高奖——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潘仁明,男,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作为课题的第二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他先后承担15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有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一项,省、部级重点项目二项。在进行科学试验中,现已完成部级鉴定4项,完成验收5项,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获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获光华科技基金奖二等奖一项(个人奖),获江苏省专利实施奖“仁利”金奖一项,被批准发明专利两项,撰写著作和技术报告6部。特别在含能材料资源化综合处理领域内,研制了一套居国际领先水平由10项技术、20多个产品组成的废含能材料资源化合处理体系。年度青年科技奖简介(第五届)(按姓名笔画为序)马余强 成国祥 孙敬方 孙智伟 余文贵 何亚维 何松 陈怀青 钟秦 李爱群 李满春 陈磊 武金岗 周建忠 倪万潮 袁寿其 乾坤才 袁锦福 臧朝平 戴其根&马余强,男,1964年11月生,博士,现在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该同志在磁性理论特别在低维磁性和自旋玻璃等领域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种处理量子自旋系统的超越平均场方法,把局部结构参数纳入理论框架,预测了比前人更为丰富的有关磁系统的相变.特别在量子自旋玻璃的相变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他还把量子自旋玻璃的工作用于神经网络的研究,预言了一些新的现象,引起了国际物理界的注意和重视.他在量子多体的方法改革上也有所贡献.成国祥,男,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现任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副研究员。该同志热爱祖国,具有执着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科学道德与治学学风。他虽然因车祸造成严重的第二腰椎骨折,但仍然忍着巨痛坚持为全国转基因技术培训班的学员讲课;他两次放弃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坚持在国内参加并完成“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夜以继日的工作在实验室。他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的“复制型HBVDNA转基因小鼠模型”项目,在国内首先建立乙肝病毒全基因小鼠,199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参加的另一课题“山羊胚胎细胞经继代核移植后发育能力的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孙敬方,男,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工作。该同志多年来积极从事实验动物科学和实验医学的基础研究,已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他作为第一完成者完成的“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近交系NJS小鼠培训及其特性研究”项目,于1997年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成果中所培育的动物新品系,已被国际小鼠遗传命名委员会登记、命名并公布。六年来他参编并出版了3部著作,其中由他主编的《实验动物学技术》一书,被军队作为大学教材。他还以第一作者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1篇。他曾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3次,还于1997年被评为“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受到军区通报表彰。孙智伟,男,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在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由他独立完成的成果“关于覆盖系等数论问题的研究”综合运用数论、代数、分析、组合等领域的工具提出了有创造性的研究方法,首次揭示出覆盖系与单位分数间的内在联系。该成果获199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包括〈TRANS.AMS()美国数学汇刊)〉)杂志上正式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在整数环和群的覆盖理论、HILBERT第十问题以及关于BEQNOULLI多项式的LEHMER问题上他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与引用。国内外评审专家认为他的工作开辟了有关课题研究的新方向。他曾荣获南京大学“十佳青年”、“跨世纪启明星”和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余文贵,男,1961年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农科院人事处处长,研究员。他担任农业部重点课题、国家攻关及国际合作课题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的“苏抗系统红果系列番茄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成果,1989年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六),该成果在研究和利用TM2—NV抗源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的“优质多抗粉果系列番茄品种苏抗七、八、九号的选育与应用”成果,于199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主持了“九五”国家攻关“番茄育种材料及方法”专题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他还先后在国际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何亚伟,男,1963年8月生。该同志热爱中医药事业。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药马钱子炮制机理研究”在国内外传统药物炮制领域属首创,对重要炮制有扑片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该成果于199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此外,他主持及参加的课题“中药草乌标准化用药研究”和“中药草乌半夏的炮制研究”分别于1996年获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参加了“理气活血,开闭固托法治疗感染性休克”和“常用中药饮片研究”等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他曾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何松,男,1965年6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信息产业部第28所第八研究部主任,高级工程师。该同志主持和参加了多项C3I系统项目的研制,成绩突出。由他主持的“***判断专家系统”是国防重点型号研制项目,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他负责解决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专家系统模型的建立、知识的提取、知识库的组织和不确定性推理等核心问题。该项目于1995年通过鉴定,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他还参加了“***方向指挥系统”项目的研制工作,在该项目中,他解决了建立战术模型和确立解法等关键技术。该项目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他曾荣获第二届南京十佳青年科技之星、第三届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陈怀青,男,1965年6月生,博士,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研室主任。该同志作为主持或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十余项科研项目。他于1989年开始系统研究了引起南方淡水鱼死亡的重要病害,在国内首次确定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是我国“爆发性鱼病”的病原。对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外毒素、胞外蛋白酶的研究,尤其对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同时他还研制了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免疫诊断试剂盒及疫苗,为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诊断和免疫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该项成果于199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部分内容研究成果于1995年和1996年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二)。他还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收录。他还于1994年荣获首届淮阴正大奖教金奖励。钟秦,男,1963年3月生,博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教研室主任,教授。该同志1993年3月在瑞典学成后即回国服务,积极投身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已完成12项,在研9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5项,专利1项,优秀工程1项。他主持的“喷射鼓泡脱硫技术”于1997年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科研成果计划项目,获全国发明奖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颁发的杰出青年发明家金奖,国际发明奖金奖。他还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与合作企业开发的JBR系列脱硫除尘器,度新增产值967.3万元,利税151万元。他学术思想活跃,勇于提出新的思想和见解,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多篇被SCI和CA收录,出版本科生教材2部。李爱群同志,男,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李爱群同志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减灾防灾与防护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包括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减震、抗风与抗震振动控制、高层高耸结构物混合振动控制等研究方向。他在建筑结构非现性响应算法、结构减震体系、混合控制体系、结构自控和钢筋混凝土抗震联系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他于1994年在美国加洲大学参与合作科研,深受好评。他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他曾获“亿利达优秀青年教师奖”、“东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李满春,男,1964年6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所副所长。他参加完成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第2)。在科研中,能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及地方政府委托科研攻关、基金项目18项,尤其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进行河道变迁动态分析、防汛减灾、城市水土流失监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研究方面颇有成绩。自1990年以来,已出版专著1部(第1作者),发表论文23篇,先后获得中国GIS协会青年优秀论文奖(排名第1)、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土地局优秀成果奖(排名第2)和其他省部级、校级奖励10余项。陈磊,男,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光学教研室教授。该同志主持并参加多项科研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他在国家标准干涉计量与检测仪器和前沿技术攻关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的国家科工委“八五”重点项目“红外干涉仪及干涉图象自动测试系统”是国内首次研制的红外光学材料与系统的高精度测试仪器,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坚持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积极进行技术推广应用,累计创产值100多万元。他还在美国的“光学工程”SPIE及我国核心期刊《光学学报》及《光子学报》发表论文,受到同行的关注。他曾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武金岗,男,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在江苏省气象局工作,高级工程师。他主持的“江苏省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系统”是我国目前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工作中技术最先进、业务最实用的运行系统,目前已在全国10个省和我省各市及部分县广泛推广应用。该项目于199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乐于服从祖国需要,大学毕业以后毅然去青海支边三年,其间,参加了“青海省粮食作物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式的研究”项目,1990年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排名第三),为当地农业生产和气象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96年赴响水扶贫,被评为“响水扶贫功臣”和“优秀队员”。他还发表论文、译文10多篇,在农业气象模式理论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他在青年同行中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拔尖者之一。周建忠,男,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船舶总公司716所一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他曾参加过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奖。他作为主任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主持的“××××指控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该项目于1996年通过鉴定,并获中国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本人被授于一等奖励。他在参加国家重点另一国防科研项目的研制过程中,由于表现突出,被所在单位授以嘉奖。该项目于1996年通过了鉴定,获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七)。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1992年被中国舰船研究院授予优秀青年,1996年被提升为水面舰艇系统总体研究室副主任。他是716所舰用指控系统总体的拔尖人才之一,目前他正在为716所的科研任务努力拼搏、扎实工作。倪万潮,男,1962年3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他一直从事主要作物的分子育种研究工作,于1991年首次将天然的BT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工程植株;于1993年将人工全序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我国棉花主栽品种中,获得了“转基因抗虫棉”。他所参加主持的863重大项目“抗虫棉的研制”的有关工作于1996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认为:“该课题的总体研究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表达载体的设计、构建以及转化棉花的方法方面有所创新,居国际领先”(此项课题排名第二),于1996年获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并且已在全国各个主产棉省区试验示范,获得了成功。目前,通过选育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已经进入了全国抗虫棉区试。由于他在该项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家科委评为八五期间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先进工作者。袁寿其,男,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江苏大学副校长、研究员。他主持完成的“低比速离心泵理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课题,首次在国内外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低比速离心泵加大流量设计法、无过载设计法、短叶片编置设计法和面积比设计法的原理及相互关系,该成果已荣获199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作为第二完成者完成的“无过载离心泵理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解决了离心泵在大流量区运行易过载这一水泵界长期存在的难题,该项目于1996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在国内外有影响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独著或参编出版著作3部。由于他突出的成绩,1995年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青年专家和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并被列为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钱坤才,男,1962年2月生。现任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年他作为主要人员参加了“高磷铸铁闸瓦的研制及推广应用”课题,完成了瓦背结改进设计、生产工艺改进及装车试验等研究工作,解决了该产品使用中出现的掉块、脱壳、断瓦等关键技术难题,确保了行车安全。该课题于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年,他作为第一研究者完成的“准高速机车超高磷合金铸铁闸瓦研制”课题,解决了准高速机车制动的一大难题,为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线的顺利开通作出了贡献。该课题于1996年通过了铁道部的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还在《机车车辆工人》和《机车车辆工艺》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他曾被评为常州州新长征突击手。袁锦富,男,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高级城市规划师。他主持过泰州、江阴、昆山等各类城市的总体规划,主持或参与省内外部分城市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共30多项。多次荣获国家、部、省级奖励。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采用微机技术辅助设计,将城市现代化的量化指标、地价分析、城市道路交通预测模型、绿色开敞空间系统、公众参与等引进总体规划,在规划的思路和内容方面均有所创新,处于当时省内乃至国内领先水平。由于该规划具有起点高、目光远、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项目获全国第七届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1995年度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江苏省优秀设计一等奖。他还曾多次被单位评为“好党员”、“先进工作者”。臧朝平,男,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东南大学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教授。近年来,他作为总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提高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运行性、可靠性的综合研究”,于1996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和成果鉴定,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证书,199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他作为主要完成者和第一参加者的“八五”专题“国产200MW汽轮机叶片动应力监测装置的研制”也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近年来,他在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方面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15篇论文在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还合编出版了“振动标志参数识别及其应用”专著一本,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及读者的好评,获得东南大学优秀教材奖。他是东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之一。戴其根,男,1963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扬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他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的“新型耕作栽培技术及应用”是我省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成果创造性地建立了稻麦高产形成优化模型及规范化栽培。于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稻麦轻型高效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科研项目中,他作为第二完成人负责技术的优化、组装、实施工作,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他参加的我省“八五”重点应用攻关项目“江苏不同栽培制度水稻抛秧高产技术研究”(排名第四)已于199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期间,他又主持或参与主持了国家、省级的五个重大或重点研究攻关项目,目前已取得可喜进展。他是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市跨世纪拔尖人才之一。&年度青年科技奖简介(第六届)(按姓名笔画为序)韦大明 王龙俊 尤建功 刘宁 刘礼华 朱炳元 张红(女) 张永康 陈钱 吴兴龙 吴启楠 吴易东 李建勇 杨修群 金丰年 徐九华 徐大勇 钱汉明 夏国星 魏春阳人员信息:韦大明,男,1968年3月生,博士后,现为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宇宙γ射线暴、中子星及其相关物理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他和有关同志一起,提出了一种区别γ暴是银河系起源还是宇宙学起源的新方法;排除了γ暴起源于银河系内中子星的glitch这种观点;还提出了一个火球从极端相对论到非相对论、从高度辐射到绝热演化的统一模型。在脉冲星方面首次提出了一个描述中子星表面强磁场中电子—光子级联过程的新概念—“代参数”,利用这个概念可以很好地描述脉冲星的整体性质。这项研究于1998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提出了一种奇异星吸积物质导致X射线爆发的新模型,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际权威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 韦大明同志曾荣获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中科院南京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王龙俊,男,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为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其突出贡献是:一是主持或参加主持省内外有关小麦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重大项目、课题10余项,研究提出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理论及调控技术、稻田套播麦高产轻型栽培技术以及麦作超高产、抗逆栽培、优质高效等技术。这些科研和推广成果先后获得省、部、委级以上奖励9次;二是能理论联系实际,为全省小麦扭转亩产徘徊局面;三是致力于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论著6部,参编4部,发表论文30余篇,并多次获论文奖,对大面积生产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王龙俊同志是我省农技推广系统的主要技术骨干之一,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尤建功,男,1963年3月生,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KAM理论(本世纪数学方面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及其应用方面。他对低维环面的KAM理论作出了本质性的发展,并用其研究了目前国际上非常活跃的Hamilton偏微分方程的拟周期解问题他还解决了KAM理论创始人Moser关于摆方程的一个公开问题。近年来,尤建功在国际权威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被SCI杂志引用20余次。他于1995年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并曾应邀访问过国外十几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1997年成为国家非线性科学攀登项目正式成员;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刘 宁,男,196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后。现为河海大学土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工程随机力学和工程可靠性方面提出了多种新方法,尤其在随机有限元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为EI和SCI收录。其研究成果被国内外权威专家评价为“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部分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水利部和科研、三峡工程、溪洛渡工程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中,共完成和承担了国家级(基金、攻关)、部级等二十余项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水利部科技进步奖,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刘宁同志是水利部“555”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得“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奖”、“CERRA Young Researcher Award”等个人奖。刘礼华,男,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法尔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礼华同志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他成功主持开发了“不锈钢丝及钢丝绳”等一系列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先后承担了“形状记忆合金系列产品开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多项国家专利;此外,还成功主持了“大桥用缆索”等一批国家、省重点技改项目,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他主持的“镍钛合金组织性能的控制及应用产品开发”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电话、电报用镀铜钢丝”和“不锈钢丝及钢丝绳”两个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刘礼华同志系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张 红,女,1963年9月生,博士。现任南京工业大学热管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民盟江苏省委妇女专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近年来她承担了多项代表我国热管技术研究开发前沿的纵、横向科研课题。作为第一完成人参加的上海牙膏厂有限公司的科技开发项目—十二醇硫酸钠的新热源—高温热管热风炉、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的国家级“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工业高温热管及设备的传热特性试验和研究,分别于1999年和1997年通过专家鉴定,认为其研究为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96年以来,她一直独立承担江苏省“高温高压热管绝热反应器”课题中的关键任务—回路热管蒸发段管内两相流的研究和氨合成塔塔内最适宜反应温度控制的研究,此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属首创。近几年来,她独立撰写了由多位院士主编的我国化工领域的“九五”重点出版物《化工机械手册》中热管热器部分,合作编著了《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一书,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张红同志于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获得了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张永康,男,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后。现任江苏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近年来他致力于激光表面改性、激光加工及激光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多项课题。在激光冲击强化与薄膜附着力测量方面成绩突出,研究成果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首创激光冲击强化效果的直观检验方法;二是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实用小型的激光冲击强化装置;三是将航空铝合金的疲劳寿命平均提高64倍,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四是首创将激光冲击加载和静态加载相结合的更科学的测量新方法。1994年以来,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近20篇,出版专著1部。张永康同志是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之一。陈 钱,男,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技术与系统教研室主任、光电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近年来,他主持并参加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先后取得了“微光CCD成像技术”、“新型X线增强电视”、“巨型全彩色电子显示系统”等多项被评价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同时他还获得“基色分级顺序寻址动态图象显示屏”、“公路车辆外型红外检测装置”、“便携式公路弯沉测量仪”三项国家专利; 1995年以来,他在IEEE、SPIE、《兵工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有19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I等)收录。 陈钱同志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二 层次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部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和物理电子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之一。吴兴龙,男,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掺杂晶体和硅基发光材料的声子特性、微结构和发光特性,取得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成果:首次发现掺钕钽酸锂晶体中存在着一种新的光折变效应;首次揭示了在质子交换铌酸锂和钽酸锂晶体中的声子局域化现象;首次观察到石英衬底上铌酸锂和钽酸锂薄膜的全色可见光致发光现象,为铁电薄膜的光集成提供了依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大部分硅基发光材料,找到了一种改善多孔硅发光强度和稳定性的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纳米硅/非晶硅多层膜的发光性质和微结构,为该材料发展为硅在发刊发表论文25篇,且大部分为第一作者,被Appl.Phys.Lett.杂志列为特约审稿人。他参加的《硅基发光材料研究》于1998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98南京市十大科技成果(排名第三)、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排名第三)。他参加的另一课题《铁电相变和晶格振动研究》也于1998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吴启南,男,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吴启南同志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近五年来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等各类科研课题十四项,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的业绩有:主持“江苏合子草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的课题,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果于1998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三类新药“南星止痛膏”的研制,负责质量标准,该产品的生产为所在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第三完成者参加的“马宝生药的成分与药理的基础研究”,发现了马宝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此项成果已于1999年通过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参加划时代巨著《中华本草》的编写、总审工作。近年来还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两篇分别被BA与CA收录。 吴启南同志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吴益东,男,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教研室主任、教授。自1990年开始,他一直从事棉铃虫抗药性研究,先后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的资助。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棉铃虫抗性监测技术、抗性机理、遗传及治理策略等,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由他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抗药性论文”获得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研制开发的“灭铃皇”、“绿保1号”等针对抗性棉铃虫的新型复配农药,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使用4500万亩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199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1996年获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排名第三)。吴益东同志于1997年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的表彰,被评为“年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先进个人”。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李建勇,男,1963年3月生,博士。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的“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SZ51的研制和应用”课题,于1992年获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放免测定试剂盒的研制”课题,于1993年获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睥“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诊断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于199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的课题“成人急性白血病经典多药耐药研究”,1998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20余篇为第一作者。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Am JPathlo和Cancer Res),第二作者发表论文2篇(Blood和Br J Haematol)。李建勇同志曾被评为医院先进科技工作者,多次获市、医院“白求恩杯”先进个人,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杨修群,男,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年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修群同志热爱祖国,他目前是国家重中之重“九五”攻关项目和国家首批“973项目的子专题负责人,也曾是国家“攀登”、“七五”、“八五”攻关以及多项国家自学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在极冰气候效应研究方面,首次发现极冰偏多和热带海温偏暖存在一种等价效应关系。此外,在气候可预报性研究方面,发展了一种诊断气候可预报性的新指数,揭示了气候异常潜在可预报性的全球优势地理区域和季节。他在国际、国内主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关气候可预报性和厄尔尼诺动力预报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一流刊物《Journal of Cl imate》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杨修群同志曾获南京大学“学术研究奖”、“跨世纪启明星”、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曾获中国气象学“涂长望”青年科技奖。金丰年,男,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后。现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教研室主任、教授。他主持的“岩石流变特性的研究”,应用最新的应力反馈控制试验方法,开发和研究了一新颖的单轴拉伸试验的试验技术和试验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97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参加完成的教学研究成果“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创一流防护工程学科”,获1997年度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他还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拉应力作用与岩石裂缝扩展”、长江三峡工程施工课题“三峡枢纽二期深水围堰稳定性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钢纤维混凝土抗弹性侵彻的机理研究等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课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他还出版专著《岩石的非线性流变》,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定量分析了强度和模量的载荷速度效应,获得了强度载荷速度效应的统一规律性。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金丰年同志于1995年被授予“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8年被评为总参优秀教员。徐九华,男,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系副主任,教授。徐近年来,他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的切削加工、塑性成形和激光焊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多项国防重点型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主持的国防重点型号工程项目“××××特种舱体的研制”中,首次提出并实施了“柔性滚弯成形+焊接”的制造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骨架蒙皮结构”的舱体。该成果于1998年获中国航空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另一国防重点型号工程项目“新型飞机超高强度钢长寿命起落架的研制”的完成过程中,与课题组成员首创“头攻挤压+淬火热处理+二攻挤压”内螺纹强化新工艺,成功研制出长寿命飞机起落架,在我国首次实现了飞机起落架与整机的同寿命,该技术已成为我国新机的关键制造工艺,并于1996年获中国航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他先后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徐九华同志是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备青年学术带头人”。徐大勇,男,1964年2月生,硕士。现任连云港市种子站站长,农艺师,九三学社社员。作为主持人之一,比较系统地对我国大麦主要品种资源进行啤用品质鉴定和抗白粉病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大麦育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育种方面,比较早的在国内开始大麦啤用品质的育种工作;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啤酒大麦品质性状的选择上,研究了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外观性状选择优质大麦品种的方法。在大麦矮秆多节性状的遗传研究中,在国内外首次证明了多节与矮秆为两个连锁基因所控制而非一因多效,并基本确定了该基因的位点。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的《大麦抗白粉病资源的鉴定及其抗病新品种的选育》于1995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发表20篇学术论文,与他人合著《中国种子市场学》一部。徐大勇同志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连云港市第一批学科带头人。钱汉明,男,1963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总装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副研究员。近年来他完成了两个主要项目:车辆磁场多路测量系统和GSL130型履带式综合扫雷车。作为项目组长主持完成的车辆磁场多路测量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全自动新型感应式快速多通道动态磁场测量仪器,它具有20多项功能,填补了国内目标磁场测量领域的一项空白。该项目于1995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的“GSL130型履带式综合扫雷车”是集爆破、机械、磁模拟三种扫雷手段及通路标示于一车,其中,该车磁模拟扫雷器及电控系统是钱汉明同志主要完成的。该车属国内首创,其综合性能处于当今国际同类装备器材的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夏国星,男,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在江苏省润扬大桥建设指挥部工作,高级工程师。他长期从事国家、省交通重点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承担了高良涧复线船闸、苏南运河整治工程、宁通一级公路南通引河大桥、泰兴万吨级通用码头、南通九圩港船闸等工程的设计和苏南运河船行波及护岸工程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高良涧复线船闸工程设计中,尤其是结构设计有所创新,不但提高了工程的安全可靠度,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该工程先后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南通九圩港船闸获国家优秀设计铜质奖、江苏省优秀设计一等奖。苏南运河整治工程被交通部评为“全国内河透道样板工程”。苏南运河船行波及护岸工程研究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夏国星同志曾多次被评为单位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魏春阳,男,1965年1月生,学士。现任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高级工程师。他长期以来从事内燃机车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年间,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参加了“架悬式转向架”项目的开发,负责该项目的核心部件——轮对空心轴式电机全悬挂驱动装置的研制,独立完成全套施工设计图样,并在试制、试验过程中积极进行技术服务,加快了研制进程。该部件极大的提高了机车高速运行时的动力性能,属国内首创。架悬式转向架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于1996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此外,他还参加了“东风8B”型内燃机车、NZJ1”型内燃动车组等重大新产品的开发,负责关键部件东风8B转向架、NZJ1动车转向架的研制,完成了东风8B转向架总图、东风8B滚动轴承电机悬挂装置、动力转向架总图等多套施工设计图样及众多设计文件,为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年度青年科技奖简介(第七届)(按姓名笔画为序)王汝成 王明洋 叶锋 吕川根 刘贤金 刘俊明 李冲 陈生水 陈坚 陆建 冉永军 沈振国 应汉杰 赵玉洁 徐国华 顾冲时 鲁士仿 傅行军 彭国平&&& 谭树华&人员信息:王汝成,男,1662年7月生,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同志于1988年获法国Touiouse大学博士学位,是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在矿物学领域造诣精深,专长矿物微区结构与化学,研究岩浆过程中的稀有金属矿物记录及化学不均一性,并有新的进展。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高度富铪镐石,提出了花岗岩中铍的地球化学性质的新认识,为解决花岗岩中铍的储存状态的疑难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A型花岗岩稀有金属矿物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最新国际性成果。其中“锡与稀有金属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项目于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他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5篇,其中SCI18篇。由于他在稀有金属花岗岩及稀有金属矿物方面的创造性研究,获得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五届侯德封奖。王明洋,男,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并结合“断裂构造对触地爆中远区地应力地运动参数的影响”项目,首次采用物理细观力学理论建立了应力波通过非连续介质传播规律的模型和数值分析方法,该成果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由他主持完成的“含钢球的钢纤维混凝土抗侵机理研究”项目,在国内首次将钢球加入到钢纤维混凝土材料中做成遮弹层并证实其对弹体具有屈曲、偏转、滞速等作用。该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他还主持完成了“三相饱和土中核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及浅埋结构贺载试验研究”项目,对东南沿海地区国防工程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价值。该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他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叶锋,男,1968年2月生。现为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保护所高级工程师。该同志自1992年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开发工作以来,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先后完成了LFP-901、LFP-902等4项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系统装置已在全国电力系统大量使用,累计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LFP-901型超高压线路成套快速保护装置”于1996年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他参与的另一项目“LFP-900系列输电线路成套保护及其推广应用”于1998年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他主持开发了RCS-9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于2001年初通过国家电力公司的鉴定,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吕川根,男,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该同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总理基金专项、国家及江苏省科技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主要围绕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结实率等问题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并命名登录了水稻杂种花粉不育基因位点ga14,在同行中率先发现了2个可改良水稻杂种花粉育性的中性亲和基因;探明了提高亚钟间杂水稻结实率的途径,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作为主要育成者之一,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两系法亚种间杂水稻“两优培九”,取得了植物新品种保护,被誉为“超级稻”先锋组合,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应用1500万亩,遥居同类型品种之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品种于2000年荣膺两院院士评选的我国科技进展十大新闻之首。他参加研制的另一组合65396曾创造了杂交水稻单产世界记录,其株型被作为超级杂交稻理想株型的模式登载于权威刊物SCI。近年来,他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和专利多项,其中教育部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杜邦科技创新奖一项(排名第二)。他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刘贤金,男,1963年4月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6年至2000年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共获得省、部一、二等奖4项。特别在扑虱灵、吡虫灵两个重要换代新农药研究中,深入揭示了新型杀虫剂的药理机制,提出了适合国情的使用技术;他主持的“杀虫剂对昆虫的毒理联合作用及农药合理配伍的生物原则”研究,发现了多种药剂间的药理互作规律,对国内农药研制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农药毒理领域也是一项开拓性工作,于2000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针对优质、高效清洁农业发展的要求和新型生物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研究上,已取得初步成效。他还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刘贤金同志是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刘俊明,男,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同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他制备成功铌酸钡钠薄膜及合作,提出了“非临界”位相匹配概念,建立了共晶合金定向凝固临界分叉模型,揭示了多元非晶合金相分离失稳分解机制,发展了合金晶界偏析蒙特卡罗模型及铁电磁体磁电性质的蒙特卡罗方法,提出了自旋系统回线频谱的标度概念。他在国际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包括发表在Phys.Rev.B,Appl.Phy.Lett.等一流国际刊物的论文20余篇。他先后参与和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项目,他于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8年获得第六届霍英东青年教师一等奖。他曾受邀多次在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作报告,2次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并任职学术委员会。李冲,男,1962年9月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为东南大学应用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主持人已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目前正在主持研究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的项目各一项。他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20多篇被SCI收录。在科学出版社现代数学基础系列丛书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其成果曾获得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和二等奖(排名第一)各一项,以第一排名、第二排名和独立完成的论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三项。李冲同志曾于1992年被原商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称号,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陈生水,男,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先后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多个重大工程的技术咨询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六),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分别排名第七、第十三)。他参与的“高土石坝动力分析及抗震工程措施研究”成果提出了解决高土石坝抗震问题的多项工程措施,已应用于瀑布沟等多个全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负责的水利部重点科技项目“高混凝土面板沙砾堆石坝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新疆乌鲁瓦提、青海黑泉水库等国家西部重点工程,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做出了显著成绩。此外,他还负责或参与了连云港石梁河水库除险加固技术研究、淮河入海水道软土段筑堤技术研究和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筑坝方案技术论证等工作,为江苏的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贡献。陈生水同志曾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还被评为“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陈坚,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为江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8年来,他负责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14项,科技转让项目21项。9项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分别获中国轻工、教育部、上海市、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教育部、科技部等项目5项,企业委托项目5项。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5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5篇。主编并出版教材、科技书2本;完成专著1本,科技书2本。申请专利6项,2项已批准,并获江苏省优秀专利,4项已公开。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1项教学成果获原轻工总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第二负责人完成的1项教学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陈坚同志曾入选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于2001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教师。陆建,男,1965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同志长期从事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与光电测试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十余项国家或部、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正式出版专著2本。其中作为第一著者撰写的《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物理学》被列入“全国高技术激光技术领域重点图书”,并于1999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内容,为激光加工、激光武器的研究和激光医疗器件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有些成果已在研究所、工厂、医院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于1995年同时获得了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和教学奖双奖;1997年被列入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998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9年被评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芮永军,男,中共党员,博士。芮永军同志从事手外科13年,近5年完成了3项重大科研课题。作为课题设计和主要实施者完成的“皮瓣加足趾组织组合移植1期修复全手皮肤撕脱性损伤”项目,攻克了国际国内学者数十年来未能攻克的难题,是目前以显微手术修复全手皮肤撕脱性损伤的最佳方案之一,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他主持完成的“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项目,弄清了皮神经和伴行血管的关系,首创了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为临床修复手和上肢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来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于1998年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完成的“组织组合移植1期修复手桡侧部缺损”项目,解决了以往在施行这类手术时经常出现桡动脉、头静脉、手背静脉萎瘪和切除过多组织等诸多难题,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恢复手桡侧部功能的新路,于1997年获首届阿撕脱拉医学奖二等奖。他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全国和省、市优秀论文奖。该同志曾荣获无锡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和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光荣称号。沈振国,男,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为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科学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特别在植物离子毒害机理及其调控、植物超量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和油菜硼素营养研究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其研究结果不仅在植物生理生化方面有独到见解,而且在生产实践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例如作物耐盐性研究和硼素营养研究对滩涂改良利用和缺硼土壤的油菜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螯合剂分次诱导技术,对提高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和保障环境安全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他还在国际核心刊物和国内学报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8篇,被SCI论文引用34次。该同志热爱祖国,两次出境进修和合作研究期满后,均按时回校。他是学校的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应汉杰,男,1969年7月生,博士。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该同志进年来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省部级项目近10项。其其中“酶法合成1,6—二磷酸果糖(FDP)”项目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第二完成人)、“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的新技术研究”获国家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自1995年以来累积新增产值12440万元。应汉杰同志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肽亲和层析分离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部级科技奖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