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贴现理财哪家比较好?坐等回答。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票据类理财的宣传语上,保本保息、银行兑付一直是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词语,甚至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只要银行不倒,票据理财的安全就有保障。
又到年关,P2P跑路案件频发。票据类理财的宣传语上,保本保息、银行兑付一直是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词语,甚至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只要银行不倒,票据理财的安全就有保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票据造假需警惕
首先,票据理财是单个融资方以票据作为质押担保,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即法律上所谓的不特定对象)集资,并承诺到期给予相应回报。但目前这种融资方式是否合规并不完全明朗。
其次,虚假票据、克隆票、延迟支付均为这种投资方式带来了不可控因素,因此超高收益率绝对难以持续。工行票据营业部人士对笔者表示,票据最安全的方式是电票,这个无法造假,但是由于设备和各个银行后台水平不一的问题,许多中小银行还达不到电票交易的水平,而纸质汇票相当于纸质支票,事实上,即便电票普及了,纸质支票也不会完全被淘汰,因此,纸质承兑汇票造假依然不少。
此外,票据还有背书风险。有的票据正面明确标有“不得转让”,这样的票据是不能进行背书转让的。另外,票据的背书是有限制的,并且背书的形式必须合规。背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背书签章瑕疵,就是说背书人没有签上自己的法人章、财务章;背书骑缝章问题,汇票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多次背书,因此,就必须附上粘单,为保障背书的有效性,必须在粘单上加盖骑缝章,所谓骑缝章是指一个章同时出现在两页纸上,两页纸进行拼接恰好就是一个完整的章印;背书必须连续,就是说前一手的被背书人,必须是后一手的背书人,背书不连续的话,承兑人可以拒绝付款。
业内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基于票据融资市场衍生出的票据理财产品属于新产品,模式机制尚未成熟,加之信息不透明,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风控体系,其中或许隐藏着诸多风险。实际上,票据理财的主要风险还在于延迟兑付的违约风险。整个票据市场目前的到期违约率平均为0.2%-0.45%,但如果承兑行集中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机构,到期兑付风险会高于平均水平。
来源:证券日报&&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银票理财并非零风险&打起十二分精神准没错
银票质押火爆依旧,但并非零风险,一些票据理财产品无论在宣传下还是在其他方面都会写一些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词语用诱导等方式来博取投资者的眼球。投资者以为只要银行不出事,就无需担心意外了,但笔者想告诉广大投资者打起十二分精神准没错的。
今年以来,银行票据风险事件已进入频发阶段。1月23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
1月28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9.69亿元。据悉,事件经过是有犯罪嫌疑人伙同银行工作人员,利用伪造的银行存款单等文件,以虚假的质押担保方式在银行办理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在获取银行承兑汇票后进行贴现。
4月6日,银监会向票据经营机构通报了一起票据案件。不法分子伪造龙江银行牡丹江分行汇票专用章和负责人名章,办理虚假贴现和转贴现业务,涉及商业承兑汇票9亿元,涉及金额6亿元,所幸资金已全部收回。
4月8日,天津银行发布公告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7.86亿元,公安已立案侦查。而早在去年,银监会就要求各家银行清查票据业务违规现象,仅去年一年,银行因票据违规受到的处罚就达上百万元。
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银监会公开发布的处罚公告中,票据违规处罚有237条,占比为23%。其中大部分违规原因是票据业务无真实贸易背景。
事实上,票据业务风波不断跟票据业务的激进发展有关。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63.2%。尤其是票据融资连续5个月增长,前5个月全国票据融资增加7302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额的18%。
曾刚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出现如此多风险事件,主要是因为票据业务短期发展过快,但是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控手段并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导致票据中介盛行、违规操作频发。
注: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简评:违规频现的银票业务,路在何方?__理财频道 - 融360
简评:违规频现的银票业务,路在何方?
简评:违规频现的银票业务,路在何方?
农行39亿票据大案,规模巨大,影响恶劣,或将掀起一场新的监管风暴,或可能带来行业大洗牌。融360分析认为银票业务未来或将发生以下两点转变。
  前不久,作为国有四大银行之一的农行,位于天子脚下的北京分行被曝39.15亿银行票据被掉包成报纸,贴现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打水漂而导致期满无法兑付!
  农行39亿票据大案,规模巨大,影响恶劣,或将掀起一场新的监管风暴,或可能带来行业大洗牌。
  那么,违规频现、风险不断暴露的银行票据业务,未来路在何方?分析认为银票业务未来或将发生以下两点转变:
  1. 票据业务电子化,电子票据将逐步代替纸质票据
  众所周知,票据有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之分。
  相比于电子票据,纸质票据存在两方面风险:一是容易造假、克隆或多次,很难分辨。二是,纸质票据需要人工参与,手工交付验收。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违规操作的风险。
  电子票据则完全没有上面这样的问题,不容易做假,交易的每一步都方便查证,能有效避免多次质押等违规操作,更加安全。
  根据央行2015年上半年数据,虽然电票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的增速很大,预计2015年全年电票交易量占比将达到30%左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还较低,票据电子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次农行票据案的曝光,或将促使监管层下定决心打破利益阻扰,大力推行票据电子化。
  2. 加快推出相关监管举措和法案,填补制度空白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尤其是数量已经占到我国企业总数90%、工业产值占60%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的选择少之又少,企业直接融资困难重重。票据业务的出现为大量急需资金的企业提供了一条区别于传统融资渠道的灵活手段。
  银行考核存在不少奇葩规定,如同时考核银行业的存贷比、信贷额度、业务人员存款量、中间业务收入等。这让银行为完成相关考核任务,不惜铤而走险,明知票据掮客存在违规操作,还仍与票据中介合作。
  企业的融资难题,以及银行的考核指标,都给票据掮客提供了繁衍壮大的土壤。多方的扭曲之力导致票据功能严重异化,致使票据由略带融资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变成了纯融资工具。
  要想避免票据业务风险的发生,监管层除了需要合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外,还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出相关监管举措,填补监管空白,并建立对银行的科学考核制度。
  获取更多知识,请微信搜索关注&融360理财&【微信公众号:rong360licai】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票承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