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爱国志士名言是什么职务

宋朝吸取大唐灭亡教训,为何成为另一个亡国悲剧
▲宋太祖赵匡胤,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
宋朝,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朝代。
宋朝统治者认为,唐朝亡于地方权力过大,为了吸取教训,宋朝皇帝对地方管制太死,权力全归中央 ——这样的制度模式,又未尝不是“另一个悲剧”?
中央与地方又展开了新一轮博弈。
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了“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一方面重用文人,降低武将的地位,对军队处处设防;另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官员设置上相互掣肘,使各级地方政府处于松散、冗繁的低效率层面,无法与中央抗衡。
终宋一朝,国家要害机关的职位全都由文人掌控,武将永远进不了决策圈,唯一进入决策层的两位武将——狄青和岳飞,一个被迫辞职抑郁早亡,另一个被以“莫须有”罪名处死,究其原因,就是害怕武将拥兵自重,对中央政府造成威胁。
为了避免出现唐王朝那样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宋朝是矫枉过正了:全国大量军队都集中在京城开封附近,称之为“禁军”(中央军),把京城守卫得牢牢的;而各地方上几乎没有正规军,只有所谓的“厢军”,多是从流民、乞丐、无业人士中招募而来,很少训练,只负责修河堤、搞生产。
▲宋朝版图
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的军事控制权,到第四代领导人宋仁宗时期,中央军数量竟已突破八十万之多,可见朝廷为了中央稳固,是下了血本的,其浩大的支出让国家财政难以支撑。
除此之外,宋朝对各级地方官僚也进行分权,这种分权制度可谓错综复杂,其核心精神是:官员的岗位和职责是分离的。这是什么意思?比如你当了中书令,却不允许参与朝政,你的官名是起居郎,却并不负责记录言行。你的“官”只表示你有一定级别与领薪俸的水平,而你的“职”才是管理具体事务。
例如,包拯是“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这一官号,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前两项为空头衔,后一项才是真正实际岗位,这在宋代是普遍现象。(“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有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笔之事……秘书、殿中二省 ,名存实废;惟内侍所掌 ,犹仿佛故事;九寺五监 ,尤为空官。”)
不论是军队,还是文官系统,宋朝政府都可谓是叠床架屋,重复制衡。设置了大量冗官、废官,就是为了分散官员的权力,防止地方政府权力过大。
▲宋仁宗赵祯,仁宗盛治、节俭爱民
一个生活在宋朝的官员想做点实事,是非常难的,因为财权、人事权都分散得很开,要组织一次有效的变革,会有大批不相关的官僚参与进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阴谋家的行为,但也阻碍了大批仁人志士的贡献和激情,所以王安石想搞改革,是千难万难,难于上青天,光是对付成千上万的低效率官僚就够他受的了。
一个项目要完成,必须通过重重手续、层层审批,然后经过反复讨论、不停地协商,许多不相干的官员都参与其中,最后还要中央确认,一审、二审、终审,估计开会讨论了半年,还是讨论不出个眉目来,最后还是无果而终!北宋王朝到了金国大举入侵时,敌人已经兵临城下,马上要破城了,宋钦宗还拿不定主意,朝廷上的 100多位官员没完没了地讨论,有人说要谈判讲和,有人说要抵抗,尚未拿出个方案来,就已经国破家亡了。
宋朝这种强干弱枝的局面,只能给自己带来厄运。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在宋元战争中攻灭南宋
金兵南下,攻破了汴京,其他地方各州府根本无力对抗,各地官员甚至无法组织一场有效的撤退,因为每当做出一个决策,就有数个单位提出不同意见,谁也不买谁的账,谁也奈何不了谁,大家只能束手就擒。金兵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尽皆溃败。
反观唐代,唐太宗时中央政府官员曾只有 600多人,而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 17000人!二者相差几十倍。而北宋所辖疆域仅为唐代疆域的二分之一不到,可见整个宋朝国土上充斥着多少冗员。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是在所难免的,宋代思想家叶适说“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史学家宋祁则说“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文官体制 +集权模式”,被后世的明代所继承,以致发生第二次亡于外族的悲剧。明王朝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全国各地无力自发组织起像样的军事集团以对抗外敌。一旦北京城被攻破,清兵就能顺势南下,所过之处无法抵抗。
宋明两朝都亡于外族,原因就在于此。
▌摘自《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鞠佳(著),中国工人出版社授权合作稿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的位置:
& 资讯频道 &
历史名人:忠贞爱国南宋名臣邝愈平
今年元宵节,来自红线女家乡广东开平的邝氏160人在梧桐山下祭祀邝愈平。(东江一舟供图)
&&&& 今年清明节这天,广州从化邝氏200多人来河源寻根。这是继今年元宵节红线女家乡开平160人河源寻根后,又一次组团来河源寻根活动。&&&& 自去年以来,香港、澳门、珠海、花都、增城等各地的邝氏先后接踵而至。河源是邝氏的根。在美华侨邝炳威最近收到刊有《省专家桂山描眉峰考证皇妃墓》一文的《河源日报》后致电河源邝氏族人,表示组团河源之行现在筹划之中,且一并作投资项目考察……爱国名臣四朝元老&&& 据全球各地邝氏族谱记载,邝愈平是方氏第一百五十五世孙,安徽庐江县人,名谆,字愈平,生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1129年随父南迁,长于广东南海大镇乡。方愈平幼时好学,天聪敏悟,年十五,受五经,通大义,经纶满腹,十九岁登科举人,1147年二十岁进士。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方愈平三十岁膺任临安京城大尹。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因长女邝淑丽被宋孝宗册为皇妃,赐地宣城,受封侯爵,御赐姓“邝”。&&&& 邝愈平官服南宋朝廷,从1157年三十岁任京城大尹算起,到1216年辞朝南迁,共59年,经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累升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太子太保。&&& 邝愈平为官睿智,政绩超卓,“勋业著中外”。 任京城大尹时,“抚御贵戚,屏息强豪,化民导俗,修农增户,是以功德铨叙,不次擢迁,为朝内外所敬重”。&&& 邝愈平更是一位高瞻远瞩的谋国老臣、爱国志士。南宋时期,经常遭金、辽、元等外族入侵。朝廷大臣中,以宗泽、韩世宗、岳飞、邝愈平等一干文武忠臣,极力主战以抵御外敌侵犯。但以秦桧、韩腚械纫慌杉槌迹χ饕楹屯督怠K纬⒁蚣槌急谟峭饣疾欢稀U攵缘笔苯鹑账ザ帐⒌男滦问疲饔接胪俚拇巫于饕簧饬渴本郑髡欧ピ谒文诩味拍(1216年),冒死上“缓金伐元”疏。忠言逆耳,君不纳,故愤然告老辞朝,遂举家南迁。先在广东南雄石羊巷居住半载,1217年再徙河源定居,于1218年含闷而薨,享寿九十一岁。在1278年南宋皇朝彻底灭亡时,朝廷才回想起“缓金伐元” 的正确远见,而此时距邝愈平去世已有60年。巍巍梧桐山下埋忠骨&&&& 官服朝廷近60年、忠贞爱国的辞朝老臣邝愈平葬于河源城郊的梧桐山下(长女皇妃邝淑丽在河源香消后葬于桂山描眉峰)。八百年匆匆而逝。邝愈平历史文化早期研究者黄东(现为河源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市博物馆馆长)早在1986年就撰文认为:“邝愈平虽出身文吏,但在抗金伐元斗争中,充分发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展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才能。虽壮志未酬,但他的精神却成为后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1986年邝愈平墓被河源县政府列入河源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河源市政府(河源1988年建市)列为河源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不久省考古研究所所长何斌、省文物专家陈伟汉研究员,以及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基棠一行10人,先后考察了邝愈平墓这一岭南文化遗址。书香留古邑&&&& 邝愈平根落河源,自此枝繁叶茂。海内外现在邝氏后裔达数百万人,其中以广东和湖南两省为最。广东邝氏又以开平水口(红线女家乡)和珠海斗门(邝美云家乡)为最大的集居地。现在香港、澳门的邝氏有5000多人,美国有上千人。&&&& 而河源作为邝氏之根,后裔建起了“宣城侯祠”、“愈平家塾”, 缅怀先祖,激励后人,授书传礼。邝一声曾赋诗两首,其一“素抱忠贞任去留,青灯黄卷几春秋。明知逆耳心难恝,不伐元人恨不休”;其二“此生原为读书来,孝子忠臣漫自猜。寄语儿孙廉节守,免教卑琐是庸材”。&&&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可惜昔日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宣城侯祠”在“文革”期间遭毁,现仅存一进,其它部分如今成了省一级学校源城区下城小学的校园,原祠内高大的“科第坊”石牌坊也了无踪迹。现在能够听到的是,每天下城小学数千名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延续了昔时“愈平家塾” 学子的吟读之声。市区上城北直街2号的“兰伍家塾”,是邝愈平第27代邝兰伍在130年前所建,现在成为河源古学堂的记忆。红线女是邝愈平的第27传&&&& 由于对邝愈平忠贞爱国和崇文重教的传承,邝氏后人英才辈出。自南宋至清,历代大小官员65名(唯独元朝不“仕”)。&&& 现代的有开国中将邝任农;美国首位华裔参议员邝友良,是美国政坛上少有的历经五届美国总统的参议员,被称为“华裔参政第一人”,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两度参选美国总统;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邝健廉)和多年来一直热心内地慈善事业的香港影视歌坛明星邝美云,分别是邝愈平的第27传和29传。还有香港卓越教育家邝启涛,先后获得英女皇和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荣誉勋章。并非尾声&&& 八百年逝去,远去了南宋抗元战争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然而邝愈平那充满民族大义、慷慨激昂的谏言,犹觉回荡在河源古邑这片大地上。如今,在老城美丽的鳄湖公园,虽然碑廊石刻着邝愈平的事迹,但社会知之甚少。有识之士认为,以忠贞爱国和崇文重教为核心的邝愈平文化,是一笔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应组织有关客家文化研究者对邝愈平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整理。(东江一舟)
■相关新闻
豫湘赣粤港邝氏30余人齐聚河源开辟“妃子道”&& 百年首次谒祭“皇妃”
&&&&& 本报讯(记者 凌丽)集结河源,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开辟“妃子道”,方便全球邝姓族裔谒祭宋代皇妃邝淑丽,同时也方便游人登上描眉峰观光。日前,来自豫、湘、赣、粤、港等地的邝氏30余人,参加了开辟“妃子道”暨百年首次谒祭“皇妃”活动。&&&&& 日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斌、广东省文史馆史学院院长黄淼章和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副主任陈伟汉,应邀到桂山对宋皇妃邝淑丽墓进行了考证,并作了“基本认定”。海拔775米的桂山描眉峰,是南宋邝姓始祖――邝愈平长女、宋孝宗妃子邝淑丽的归宿之地,海内外各地的邝氏族谱和《惠州府志》、《河源县志》均有记载。由于一个世纪前,社会动荡,皇妃墓无人管理,损毁严重,湮没于荒草之中。近几年来经过多方坚持不懈的寻找,终于在2010年年初寻得。&&&& 桂山皇妃墓得到省权威专家认定后,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海内外邝氏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全国邝氏Q群”发起的“开辟‘妃子道’暨百年首次谒祭皇妃” 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邝氏的踊跃参加。由于描眉峰山势陡峭,出于安全考虑,首次谒祭“皇妃”活动严格控制在35人以内,并以青年为主作开路先锋,以便后来者攀登。&&&& 参加开辟“妃子道”暨百年首次谒祭“皇妃”活动的山东、香港、广东等地的青年对此感到激动和自豪,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寻根之行,也是一次文化之行、生态之行。
编辑:hanli
河源日报社全媒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河源日报”、“河源网”、河源日报微信群(河源日报微信、河源日报槎城社区微信、河源日报微生活微信)的所有文字、图片 和视频,版权均属河源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社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 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河源日报、河源网,或本社微信号全称,违者本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河源日报”、“河源网”,以及河源日报微信群的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河源网”, 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河源网联系。
  联系人:吴先生(电话:)
河源客家古邑、源远流长,人杰地灵、粤东高库。历朝历代有俊贤,文物灿若星河。
有南越王赵佗、东江第一进士韦昌明留有《越王井》传于世人、岭南首第古成之为宋朝南粤大地第一开学士之人、忠贞爱国南宋名臣邝愈平、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5年)进士官授潮州刺史后升工部尚书王汝砺、宋仁宗钦点探花郎为官一方福泽当地、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任广州佥判的邬大昕,开通广州鹿步虻幕破夜旁撕樱缛朔追壮圃藓釉纯!㈤端钐谓课傥迨辏僦炼罚次思笃樱喾罟捶ㄎ匏健⒖釉瓷舷鲁恰⑼邛髟蠛釉础⒘窖帐涎占臁⒀障I睢⒀詹稳倭嗑粤鞔Ч牛黄褂⒕裙宄28世宿之家,让连平州声名冠珠江、连平历史神童练恕短短活了17年著有《后汉公卿表》、《五代地理考》、《北周公卿表》和《西秦百官表》等、李震欧、刘大步皆为享誉中外的客家书法家、“两弹实验七勇士”之一的张其彬为国家导弹、火箭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萧殷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文学英才、晚清和平进士徐旭曾晚年执教惠州丰湖书院创客家人之宣言,从此客家人有了自己的名字与厚重历史归属感、世客会创始人龙川乡贤黄石华被公认为客家精神领袖、1921年加入共产党,最早50位党员之一、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人、广东青年运动领导人、国家审计奠基人阮啸仙为河源、广东红色杰出领导人之一、原最高人民法院肖扬尽显客家人本色,人称河源骄傲、太平天国、封建社会三大终结者――太平天国中最具智慧的人物冯云山、石达开与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皆祖籍河源,祖籍地分别为龙川、和平、紫金……
现在留下有连平颜氏宫保第、孙中山祖籍纪念馆、李涛故居、邝愈平私孰、徐旭曾故居、阮啸仙故居等。
老墓变成旅游开发地,而新墓又说不能做。哪21世纪的人们历史今后将如何展现给后人参观?
哈!哈!河源又多了一个有文化底蕴旅游地!给力!
新闻点击排行华岳(南宋爱国志士、诗人)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南宋爱国志士、诗人
[huá yuè]
(南宋爱国志士、诗人)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华岳文学创作
华岳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志士,《宋史》入《忠义传》。比之为(《四朝闻见录》甲)。比之为陈东(《翠微南征录》题词),明佘翘《华子西论》则称赞他“论事似,谙兵似”。他的文集《翠微北征录》即收开禧三年(1207)所上《平戎十策》和嘉定元年(1208)所上《治安药石》。两文皆作于下建宁狱时。前篇提出取士、、攻守、赏罚等具体措施以求抗金复国,议论纵横,识见。后篇讨论战略战术等实际军事问题,亦非书生空言。另外,《翠微南征录》卷一所收《上宁宗皇帝谏北伐书》写得感情充沛,忠肝义胆毕现,条分缕析而又激昂慷慨,可与南宋的一些著名奏议比美。
《翠微南征录》除《上宁宗皇帝谏北伐书》外,皆为诗作。其诗多抒写遭受迫害后的不平和愤慨。《狱中作》、 《诉董寺丞》、 《呈富大卿》等狱中诗,抒发了“何当尽沥奸邪血,染作衣裳看孟安”的浩然正气。《寄六安宰杨渭夫》、《自讼次溪南壁间韵》、《早行述怀》等一再申述“二陵风雨犹思汉,万里腥□谁报韩。眼到北盟常揾血,心忧南土发冲冠”的复国襟抱。至于《上韩平原》直斥“君家勋业在,莫把问属镂。汉地不埋王莽骨,唐天难庇禄山躯。”这类政治诗,直抒胸臆,直率浅显,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江西派的槎□和的庸滥。称其诗“粗豪使气”(《翠微南征录》题词),说他“肮脏不平,略无忌讳”(《翠微南征录》序),《》称他为“诗人之杰”,其诗“脱口,多破胆险句,锤炼处又极冶衍遒丽”,皆主要指这类诗而言。其他题材的诗,如《田家十绝》写农村风光,《新市杂咏十首》写建宁风土人情,明丽可喜,生活气息。其写景诗时用浓墨重彩,也有特色。但绝句喜用数字作对,稍嫌落套,如“风外落花千万片,水边啼鸟两三声”(《题莲花峰和壁间李次高韵》),“峰回路转六七里,林静鸟啼三四声”(《宁川冷渡次壁间韵》)等。
华岳亦能词,但作品久佚。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从《诗渊》中辑得华词18首,除写身世感喟及男女之情外,还有爱国词,如〔〕“庙社如今”,与辛派词风一致。
《翠微南征录》11卷,有《贵池先哲遗书》本、《四部丛刊》影旧钞本。《永乐大典》引《华赵(希蓬)二先生南征录》,则此书系华、赵合撰;《诗渊》引《南征录》中华、赵唱和词,则原本,皆与今本不同。《翠微北征录》12卷,亦有《贵池先哲遗书》本。
华岳宋史传记
华岳,字子西,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当国,岳上书曰:旬月以来,都城士民,若将丧其室家;诸军妻子隐哭含悲,若将驱之水火。闤阓籍籍,欲语复噤,骇于传闻,莫晓所谓。臣徐考之,则侍卫之兵日夜潜发,枢机之递星火交驰,戎作之役倍于平时,邮传之程兼于畴昔,乃知陛下将有事于也。
侂胄以后族之亲,位居极品,专执权柄,公取贿赂;畜养无籍吏仆,委以腹心,卖名器,私爵赏,睥睨神器,宗社,日益炎炎,不敢向尔。此外患之居吾腹心者也。
朝臣有以之资,请姻师旦,骤入政府者;有以之资,附阿侂胄,致身显贵者。陈自强老不知耻,贪不知止,私植党与,阴结门第,凡见诸行事,惟知侂胄,不知君父。此外患之居吾股肱者也。
爽、奕、汝翼诸李之贪懦无谋,倪、僎、倬、杲诸郭之膏粱无用,诸恃宠专僣,诸彭之庸孱不肖;皇甫斌、魏友谅、毛致通、秦世辅之雕瘵军心、疮痍士气,以致陈孝庆、夏兴祖、商荣、田俊迈之徒,皆以一卒之材,各得把麾专制,平日剜膏刻血,包苴侂胄,以致通显,饥寒之士咸愿食其肉而不可得。万一陛下付以大事,彼之首领自不可保,奚暇为陛下计哉?此外患之居吾爪牙者也。程松之纳妾求知,或以售妹入府,或以献妻入阁,鲁&宜宜&之贡子为郎,富宫之庸驽充位。此外患之居吾耳目者也。
苏师旦以秽吏冒节钺,名爵;以冒戎钤,市易将相。此外患之扼吾咽喉者也。彼之所谓外患者实未足忧,而此之外患盖已周吾一身之间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所贵乎中国者,皆听命于陛下也。今也与夺之命、黜陟之权,又不出于陛下,而出于侂胄。是吾有二中国也。命又不出于侂胄,而出于苏师旦、。是吾有三中国也。女真以区区之地,犹能逼我淮、汉,曾谓外患之居吾腹心、、耳目、爪牙及吾咽喉,而不冯陵吾之宗庙社稷乎?曾谓一家之中自为秦、越,一舟之中自为敌国,而能制乎?比年军皆掊克,而士卒自仇其将佐;民皆侵渔,而百姓自畔其守令,家自为战。此又启吾中国亿万之仇敌也。今不务去吾腹心、、爪牙、耳目、咽喉与夫亿万之仇敌,而欲空国之师,竭国之财,而与远人相从于相涂之地,顾不外用其心欤?
臣尝推演兵书,自去岁上元甲子,五福太一初度,四神对临荆、楚,始击蜚符旁临瓯、粤,青门交次于幽、冀,黄道正按于燕、赵。考之成法,主算最长,客算最短。兵以先发为客,后发为主。自乙丑至庚午六年之间,皆不利于先举。傥其犯义,挠我疆场,至于事,然后应之,则反主为客,犹曰庶几。万一国家首事倡谋,则将帅内睽,士卒,肝脑万民,千里。此天数之不利于先举也。矧将帅庸愚,军民怨怼,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不丰,形便不固,山砦不修,堡垒不设,吾虽百万,千里,而师出无功,不战自败。此人事之不利于先举也。
臣愿陛下除吾一身之外患。吾国中之外患既已除,然后公道开明,正人登用,法令自行,自正,豪杰自归,英雄自附,侵疆自还,中原自复;天下自底于和平,四海自跻于,何俟乎兵革哉?不然,则乱臣贼子毁冕裂冠,哦九锡隆恩之诗,恃贵不可侔之相,私妾内姬,阴臣将相,鱼肉军士,,坠百世之远图,亏十庙之遗业。陛下此时虽欲不与之偕亡,则祸迫于身,权出于人,俯首待终,何脐可噬。
事之未然,难以取信,臣愿以身属之廷尉,待其军行用师,劳还奏凯,则之首风,以为天下者之戒。傥或干戈相寻,败亡相继,强敌外攻,奸臣内畔,与臣所言尽相符契,然后令臣归老田里,永为不齿之民。
书奏,侂胄大怒,下大理,贬建宁圜土中。郡守怜之,命狱卒使出入毋系。伯成去,又迕守李大异,复置狱。
侂胄诛,放还,复入学登第,为殿前司官属,郁不得志。谋去丞相史弥远,事觉,下临安狱。狱具,坐议大臣当死。宁宗知岳名,欲生之,弥远曰:“是欲杀臣者。”竟杖死东市。
华岳作品选辑
八方无处著瞿昙,百合中间寄一龛。
满挹酒浆供里北,平量风月借和南。
腰如可折岂徒五,涎若果流何待三。
更喜小窗能就拱,夜寒江静著山函。
【骤雨】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骤晴山又绿。
【田家十首(其三、其四、其六、其十)】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良人犹怒催耕早,自扯蓬窗看。
村獒奋迅出篱笆,欲吠还休唤可拿。
不是忘机太驯狎,那回曾宿那人家。
拂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
日斜枵腹归家看,尚有生枝炙未焦。
【酒楼秋望】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江上双舟催发】
前帆风饱江天阔,后帆半出疏林阙。
后帆招手呼前帆,画鼓轻敲总催发。
前帆雪浪惊飞湍,后帆舵尾披银山。
前帆惭缓后帆急,相傍俱入芦花滩。
岛屿萦回断还续,沙尾夕阳明属玉。
望中醉眼昏谷花,误作闲窗小横轴。
情刀无斤斸,割尽相思肉。说后说应难尽,除非是写成轴。
帖儿烦付祝,休对旁人读。恐怕那懑知后,和它也泪瀑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国志士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