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约中的辽东半岛是哪里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日马关条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范文十篇】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范文一:              中日马关条约
             (一八九五年)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
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後全行废决。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以鸭绿江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以该河口划至凤
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後,及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界。辽东湾南岸及黄海北岸,
在奉天所属诸岛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三十三度起至二
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前款所载及黏附本国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後,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
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国所约疆界於地形或地理所关
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改。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
之後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划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
定划界为正。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
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後十二个月
内交清。馀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於两年内交清。
第二次於三年内交清,第三次於四年内交清,第四次於五年内交清,第五次於六年内交
清,第六次於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後,
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
,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还清,除将已付息金或两年
半或不及两年半於应付本银扣还外,馀仍全数免息。
本约批准互换之後,限两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
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後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又台湾一省应
於本约批准互换後,两国立即各派大臣至台湾,限於本约批准後两个月交接清楚。
中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决。中国约俟本约批准之後速派全权大臣与日
本所派全权大臣,会同订立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
章程。两国新订约章,应以中国
与泰西交国见行约章为本。又本国批准互换之日起,新订约章未经实行之前,所有日本
官吏臣民及商业工艺行船船只陆路通商等,与中国最为优待之国礼护视,一律无异。
中国约将下开让与各款,以两国全权大臣押盖印日起,六个月後方可照办。
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
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
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
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於前开各
第二、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
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中日两国未经商定
行船章程以前,上开各口行船务依外国船只驶入中国内地水路见行章程照行。
第三、日本臣民在中国内地购买工货件,若自生之物,或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物,欲
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派徵一切旅费外,得暂租栈房存货。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
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於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
课什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优
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嗣後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规条,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日本军队见驻中国境内者,应於本约批准互换之後三个月内撤回,但须照次款所定办理
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於中国将本
约所定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经批准互换之後,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
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不
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本约批准互换之後,两国应将是时所有俘虏尽数交还。中国约将由日本遣还俘虏,并不
加以虐待若或置於罪戾。中国约将认为军事间谍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释放,并
约此次交仗之所有关涉日本军队之中国臣民,概予宽贷,并饬有司不得擅为逮系。
本约批准互换日起,应按兵息战。
自本约奉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及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後,定於光
绪二十一年四月十
四日,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烟台互换。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
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
李鸿章(押印)
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
李经芳(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一等伯爵
伊藤博文(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
陆奥宗光(押印)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订於下之关缮写两分。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范文二:分析比较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马关条约: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澎湖列岛2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3赔偿军费二亿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5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制造、进口。
马关条约危害:1允许外国资本投资建厂,打击了民族工业2巨额赔款对经济打击十分严重3割让土地,使殖民地上的人民承受了长期巨大的痛苦4允许日本臣民在通商口岸随意制造,危害最大,由商品输出转入资本输出
辛丑条约:)1赔款四亿五千万两2北京设立使馆区,保证公使安全,各国在使馆区驻兵3削平大沽炮台至北京一线一切军事设施4严惩义和团5修改通商事项6承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首。
辛丑条约危害:1巨额赔款已经使清政府无力外交权利2允许外国驻兵,对国家主权是空前的危害3在外国侵华势力清洗下,清政府日益成为一个傀儡政府。
第一、《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
更大,两亿两白银,而《南京条约》赔款是2100万元,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简单的说是!!!!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进入两半社会
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进入两半社会
范文三:《马关条约》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国 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为全权大臣,彼此校阅所奉谕旨,认明均属妥实无阙。会同议定各条款,开列于左: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抵安平河
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前款所载及黏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约所约疆界于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画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画界为正。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二
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又,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立即各派大员至台湾限于本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中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中国约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速派全权大臣与日本所派全权大臣会同订立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中国与泰西各国见行约章为本。又,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新订约章未经实行之前,所有日本政府官吏臣民及商业、工艺、行船船只、陆路通商等,与中国最为优待之国礼遇护视一律无异。中国约将下开让与各款,从两国全权大臣画押盖印日起,六个月后方可照办。
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第二、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
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中日两国未经商定行船章程以前,上开各口行船务依外国船只驶入中国内地水路见行章程照行。
第三、日本臣民在中国内地购买经工货件若自生之物、或将进口商货运往内地之时欲暂行存栈,除勿庸输纳税钞、派征一切诸费外,得暂租栈房存货。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
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嗣后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条规,即载
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日本军队见驻中国境内者,应于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三个月内撤回;但须照次款所定办理。
中国为保明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于中国将本约所订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约章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政府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应不允撤回军队;但通商行船约章未经批准互换以前,虽交清赔款,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将是时所有俘虏尽数交还。中国约将由日本所还俘虏并不加以虐待若或置于罪戾;中国约将认为军事间谍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释放。并约此次交仗之所有关涉日本军队之中国臣民,概予宽贷;且饬有司,不得擅为逮系。
本约批准互换日起,应按兵息战。
自本约奉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后,定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烟台互换。
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 (押印)。
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 (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 (押印)。
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 (押印)。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订于下之关(缮写两分)。
遵和约第八款所订暂为驻守威海卫之日本国军队,应不越一旅团之多,所有暂行驻守需费,中国自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每一周年届满,贴交四分之一,库平银五十万两。
在威海卫应将刘公岛及威海卫口湾沿岸,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约合中国四十里以内,为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区。
在距上开划界,照日本国里法五里以内地方,无论其为何处,中国军队不宜(逼)近或驻扎,以杜生衅之端。
日本国军队所驻地方治理之务,仍归中国官员管理。但遇有日本国军队司令官为军队卫养、安宁、军纪及分布、管理等事必须施行之处,一经出示颁行,则于中国官员亦当责守。
在日本国军队驻守之地,凡有犯关涉军务之罪,均归日本国军务官审断办理。
此另约所定条款,与载入和约其效悉为相同。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订于下之关,缮写两份
另详:当时《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了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范文四:日本在《马关条约》谈判中技巧
案例资料:
据《中国历史秘闻轶事》载文,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之后,清朝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去日本谈判。
日,李鸿章到达日本马关,从20日起,双方在春帆楼开始谈判。在第三次会议结束后,李鸿章从春帆楼乘轿返回下榻处,途中遇刺客枪击,弹中李的左颊眼下方。李鸿章遇刺后,表现得很镇定,当他苏醒过来,看着浸满鲜血的血衣,立即嘱咐随员将血衣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并感慨地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刺杀事件发生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方面很紧张,深怕影响和谈条件,伊藤博文气急败坏地说:“这一事件的发生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伊藤博文亲自去李鸿章的住处慰问,天皇也派出御医为李鸿章治伤。但李鸿章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在得到日方的一点让步后,便立即恢复了和谈。李鸿章去日本马关谈判前,日本已完全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而李鸿章却全然不知,谈判期间,李鸿章一直跟清廷保持着电讯联系,而联系的内容完全被日方掌握,所以,日方对李鸿章的谈判底线了如指掌。
据后来得知,日本政府在马关议和期间破译的密电就有22次。当李鸿章谈判期间遇刺受伤、日方担心李鸿章中断谈判回国,但从密电上得知,李没有回国的意思,于是大胆放心地制定谈判策略,逼迫李鸿章就范,最终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马关条约》。
案例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期,一方面,日本自己国家财力耗不上,战争补给跟不上,国际上各列强害怕大清国利益被日本占尽而开始反对,阻挠日本扩大战争;另一方面,清政府国力耗尽,没有能力打赢日本,又一直担心王朝所在地北京和当权者自身的安全,
开始主动议和。于是,双方各为自己的打算开始谋求谈判。
谈判双方优劣势分析:日本以战胜国出现在谈判桌上,由强大的军队为后盾自然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清政府战败,军队无力抵抗,可打牌仅寄望与各列强的干预,毫无疑问处于下方。
日本在谈判中实施的技巧:
1、巧妙选择谈判时间。作为强势方选择的谈判时间,清政府首先提出议和之后, 在日本方面,外相陆奥宗光在得知清政府准备派洋人来日本代为商谈议和事项之后,马上与首相伊藤博文进行商议。他们认为,现在还不是与清廷停战的最佳时机,日本应再次扩大战果,占领东三省部分领土,以此来逼迫清政府作更大的让步。更何况,中国政府此时派来的是一名洋人,很可能是来打探虚实的,日本政府不得不防。日本借着代表人资格的问题一再拖延谈判,在此前后日本取得威海卫战役的胜利,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其一,日本造成既成事实,北洋海军的覆没达到他们的目的;其二,夺得谈判更大的筹码,使清政府失去与日本讨价还价的最后筹码。
2、相关信息的取得和利用。首先,日本派遣大量信息搜寻者,全面取得清政府国力、军力、皇帝与丞相之间关系的相关信息,然后收集谈判者的信息,及其谈判技能信息。日本亲自指定由李鸿章代表谈判,一是熟悉李鸿章为人和他在清政府中的地位,二是了解其谈判技能,谈判期间,李鸿章有时是断然拒绝日本要求,有时又苦苦哀求,日本均不为所动。
3、日本的报盘技巧。3月21曰,在与李鸿章的首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鸿章提出的停战条件是: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驻扎在上述地区的清朝军队要将一切军需用品交与日本军队,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也要由日本军官管理,停战期间日本军队的一切驻扎费用开支要由清政府负担等等。伊藤博文明白,山海关、天津一线如果被日军占领,将直接危及北京安全。这个停战条件是清政府万万不会答应的。如果这一停战条件被清政府驳回,日本正好就此再战。日本的报盘首先
表现的是“狠”,尽其所想抬高自己要求,同时,日本报盘态度表现的异常坚定,既不解释,也不说明。这既是一种造势,同时也为后期的真实野心埋下伏笔,从而压倒对方。
4、探测对方信息,谋求谈判主动权。李鸿章去日本马关谈判前,日本已完全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而李鸿章却全然不知,谈判期间,李鸿章一直跟清廷保持着电讯联系,而联系的内容完全被日方掌握,所以,日方对李鸿章的谈判底线了如指掌。当李鸿章谈判期间遇刺受伤、日方担心李鸿章中断谈判回国,但从密电上得知,李没有回国的意思,于是大胆放心地制定谈判策略,逼迫李鸿章就范,最终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马关条约》。日本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均熟悉李鸿章的下一步打算、安排,占尽先机,也取得了成果。当然这一手段是非常肮脏的。
5、提醒对方损失。在李鸿章拒绝让步时,日方一再威胁攻打北京城,并屯兵关外,以迫使李鸿章让步。
6、造就既成事实。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时隐藏起了觊觎我台湾的企图,向李鸿章隐瞒了日军正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日军占领台湾成为既成事实后再逼李鸿章就范。并最终在《马关条约》中,瓜分了台湾。
7、李鸿章丧失弱者“小题大做”制造僵局的机会。李鸿章遇刺后,表现得很镇定,当他苏醒过来,看着浸满鲜血的血衣,立即嘱咐随员将血衣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并感慨地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但李鸿章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在得到日方的一点让步后,便立即恢复了和谈,弱者的反击机会在手中流失。谈判后期,弱者的结盟策略丧失,没有成功地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结盟从而挽回损失。
范文五:1895年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对于李鸿章而言,甲午战败是他一生的耻辱,签订《马关条约》更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熟悉外交事务的李鸿章不
得不听从岛国晚辈伊藤博文的摆布。
战前,李鸿章在1894年6月中旬曾经请俄国和英国驻华公使出面调停中日之争。但英国人此时正想拉日本制衡沙俄,不愿意趟这滩浑水。英国领事曾告诉李鸿章,英国政府请日
共同退兵。但也仅此而已,别无下文。俄国公使喀西尼也告诉李鸿章,沙俄政府会不惜以逼迫的手段压制日本人。李鸿章信以为真,一心等待俄国人出面,但最终却不见动静,导
致军事部署被动和延误。
平心而论,甲午战争的失败,并非李鸿章一人之责,而是清政府腐败所致。由于海军军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自1889年以来,海军未添新舰,未置新炮,连弹药也多是过期、不合格、不配套的产品;北洋海军在作战中,炮弹发射速度慢,炮位少,炮弹击中敌舰要害部位后竟穿而不炸;北洋海军被日军围堵在威海卫之际,清政府竟不发援军,眼见舰队被日军围歼,舰队外籍顾问又伙同候选道牛昶炳等人威逼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签字投降;眼见大势
已去,生性懦弱的丁汝昌不禁悲从中来,服毒自尽。
日本人点名要李鸿章出面谈判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派员议和已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李鸿章左思右想,觉得如果在日本志得意满、趾高气扬之时,派大员贸然前往,恐怕会遭日方奚落。因此,他在给恭亲王奕忻的信中,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在下与张荫桓等人再三商量,觉得现在只想派一名忠实可信的洋员前往,既容易得知对方的意图,又不会引起对方的怀疑。”李鸿章最终选
定的这个人物,就是在天津海关工作20余年的德国人德璀琳。
对于德璀琳,李鸿章在同一封信中写道:“德璀琳在天津工作20多年,对我很忠心,中法议和等事他都暗中相助。先前伊藤博文到天津与我订约时,他认识伊藤幕僚中的一位英国人,于是又从中相助,很是得力。如果让他前去日本酌情办理讲和一事,或许能够相机转
在日本方面,外相陆奥宗光在得知清政府准备派洋人来日本代为商谈议和事项之后,马上与首相伊藤博文进行商议。他们认为,现在还不是与清廷停战的最佳时机,日本应再次扩大战果,占领东三省部分领土,以此来逼迫清政府作出更大的让步。更何况,中国政府此时派来的是一名洋人,很可能是来打探虚实的,日本政府不得不防。因此,二人商定不见德璀
琳,迫使中国政府派出更有资格的代表。
德璀琳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到中国。日,清政府又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达日本人指定的谈判地点广岛。但伊藤博文对二人百般刁难,甚至不允许
他们发密电和北京取得联系。到达日本的第二天,双方互换国书。伊藤博文发现张荫桓和邵友濂所携带的国书文字中有“一切事件,电达总理衙门转奏裁决”字样,遂认定二人授权不足,与国际谈判的惯例不符,于是拒绝与他们谈判。张荫桓和邵友濂急忙写信给陆奥宗光,申明光绪皇帝的确向他们授予了议和全权。日本方面依然不依不饶,甚至驳回了张荫桓和邵友濂发电报给国内修改国书文字的请求,还借口说广岛是日本军事重镇,不许闲杂人员逗留,
将张荫桓和邵友濂赶到了长崎。
就在张荫桓和邵友濂被日本政府拒绝的当天,伊藤博文与使团随员伍廷芳进行了一次谈话。伊藤博文问伍廷芳:“你方为什么不派遣重臣来呢?请问恭亲王为什么不能来敝国?”伍廷芳答道:“恭亲王位高权重,无法走开。”“那么李鸿章中堂大人可以主持议和,贵国怎么不派他来?”伍廷芳随之反问:“我今天是和您闲谈,那我顺便问问,如果李中堂奉命前来议和,贵国愿意订约吗?”伊藤博文自然能够听出伍廷芳的弦外之音,回答的也是滴水不漏:“如果中堂前来,我国自然乐意接待,但是也还是要有符合国际惯例的敕书,必须要
有全权。”伍廷芳又问:“那么中堂也要来广岛吗?”伊藤未置可否。
就在这次谈话前后,日军取得威海卫战役的胜利,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失去了与
日本人讨价还价的最后筹码,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李鸿章不想做“卖国贼”
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们不仅要清政府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而且要求割地!此时,不管是慈禧、光绪还是满朝文武,谁都不愿意背上这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李鸿章自然也不愿意。经办外交多年,李鸿章早尝够了“卖
国贼”的滋味,所以,他一定要得到清政府的全权授权,才肯出使日本。
进京次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了李鸿章。围绕是否割地问题,朝堂上争执不下,乱作一团。李鸿章表示,不能够承担割地的责任,更何况连日本人要的赔款现在都无法凑齐。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騄等人也说,宁可多赔款,也不可割地一寸。以恭亲王奕?为首的一干大臣则认为,如果不答应割地,日本人恐怕不会与清廷议和。现在情形危急,日本军队的锋芒已
指向北京。为保京师无恙,就只能顺从日本人的心愿。
为了寻求背后支持,李鸿章再次奔走于各国使馆,希望能得到列强的支持。只可惜此时各国要么已与日本沆瀣一气,要么暗中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准备中日议和开始后坐收渔
翁之利。李鸿章的求助行动无果而终。
3月4日,光绪帝正式发出了全权证书,宣布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13日,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直奔日本马关。随从出访的有李鸿章世子李经芳,随员伍廷芳、马建忠,以及美国
顾问、前国务卿科士达等。
春帆楼上唇枪舌剑
马关议和之地春帆楼,本是日本医生藤野玄洋于1862年开办的诊所。此楼所处之地居高临下,风景秀丽,附近有一处温泉可供休养。藤野玄洋医生死后,其女美智子不通医术,
但独具慧眼,在这里开办了一家河豚料理店。
对于春帆楼,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别有一番感情。当年的伊藤博文经常在马关一带活动,经常光顾美智子的河豚料理店。一日,食至兴起的伊藤博文从楼上远眺关门海峡,碧波之上的点点渔帆令其感动不已。联想到自己别号春亩,伊藤博文不禁兴致大发,为此店取名“春帆楼”。选此地为谈判地点,想必伊藤博文也如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所作的一样,
要拼命吃下清政府这条“河豚”。
日午后2时半,李鸿章一行登上春帆楼。春帆楼上,围着方桌摆放着十多把椅子。日本政府还特别为年逾七旬的李鸿章安排了痰盂。伊藤博文为谈判颁布了四条命令:一是除谈判人员外,不论何人有何事,一概不得踏入会场;二是各报的报道必须要经过新闻检查后方可付印;三是除官厅外,任何人不得携带凶器;四是各客寓旅客出入,均必须由官厅稽查。此外,伊藤博文还特别宣布:清政府议和专使的密码密电,均可拍发,公私函牍概不检查。从表面看去,好像日本人对李鸿章非常客气,其实,日本人在甲午战争前已成功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中国使团与中枢往来的电文日本人一览无余,自然也乐得送个顺水
3月21日,在与李鸿章的首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鸿章提出的停战条件是: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驻扎在上述地区的清朝军队要将一切军需用品交与日本军队,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也要由日本军官管理,停战期间日本军队的一切驻扎费用开支要由清政府负担等等。伊藤博文明白,山海关、天津一线如果被日军占领,将直接危及北京安全。这个停战条件是清政府万万不会答应的。如果这一停战条件被清政府驳回,日本正好就此再战。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时隐藏起了觊觎我台湾的企图,向李鸿章隐瞒了日军正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日军占领台湾成为既成事实后再逼李鸿章就范。
春帆楼上,中日两国唇枪舌剑,谈判僵持不下。恰在此时,一桩突发事件改变了谈判的
李鸿章遇刺改变谈判进程
3月24日下午4时,中日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满怀心事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乘轿返回驿馆。谁知,就在李鸿章的轿子快到达驿馆时,人群中突然蹿出一名日本男子,在左右未及反应之时,照定李鸿章就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官服,当场昏厥过去。一时间,现场大乱,行人四处逃窜,行刺者趁乱躲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个店铺里。
眼见主人遇刺,李鸿章的随员们赶快将其抬回驿馆,由随行的医生马上进行急救。幸好子弹没有击中要害,过后不久,李鸿章就苏醒过来。李鸿章毕竟见过大风大浪,面对此景表现得异常镇静,还不忘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面对斑斑血迹,
73岁的李鸿章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李鸿章的伤口在左眼下一寸的位置。所幸的是子弹虽然留在了体内,但并没有伤到眼睛。李鸿章在日本遇刺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德国驻日公使馆的医生赶来为他看病。各国医生会诊之时,日本医生建议开刀,但德国和法国医生坚决反对。理由是既然这颗子弹对李鸿章眼睛的正常工作无害,不如暂时留在体内。他们担心,如果贸然开刀,将会危及李鸿章
行刺事件发生后,马关警方很短抓到了凶手。经审讯,此人名叫小山六之助,21岁,是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决定借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的进一步矛盾,将战争进行到底。小山六之助的想法与日本政府此时的意图大相径庭。日本政府本来拟就的谈判方略是借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然后见好就收。此时的伊藤博文最担心的就是有什么把柄落在列强手中,让一直虎视眈眈的西洋各国从中干涉,坐收渔翁之利。小山六之助的行为恰恰无异于授人以柄。难怪伊藤博文闻讯后气急败坏地发怒道:这一事件的发生比战场上一两个师
团的溃败还要严重!
李鸿章遇刺的第二天,清政府给李鸿章来电,除慰问伤势之外,还指示应趁“彼正理曲之时,李鸿章据礼与争,或不至终秘不与。”当时,如果李鸿章就势回国,再怂恿列强进行干涉,也许《马关条约》的内容就不会是后来那个样子。可是被列强与日本欺负得没脾气的清政府压根儿没有想过可以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只是担心如果不及早结束谈判,在华日军
将会继续制造战端,危及京师安全。
28日,当伊藤博文再次来到李鸿章的驿所,告之日本天皇已下令停战时,李鸿章不禁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几天来在谈判桌上口干舌燥没能取得的战果,竟然会因为自己的遇
刺而峰回路转。30日,中日停战条约签字。
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
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范文六: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科目考查卷
姓名:张艺缤
成 绩: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电10-3
任课老师:赵 芳
论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莱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总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1891年以后,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寿诞,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 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在甲午战争的过程中,虽然北洋舰队的将士拼死抵抗,但是各种不利的因素阻碍着北洋舰队的作战。比如:北洋舰队用的舰船比日本的老式,烧的燃煤质量很差,冒出很大的浓烟,好的煤都给达官贵人用了。导致北洋舰队很远就被日本舰队发现,让日本舰队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战斗,给了北洋舰队一个措手不及。还有北洋舰队上的各种炮弹参差不齐,北洋舰队建好后由于后期投入越来越少,各种设备维护不及时,弹药也是几乎没有更新。在战斗过程中,不时有一些炮弹不能射出去或者炸膛的事情发生。真的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说,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失败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洋务派的固步自封、自大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内部原因。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第一,甲午战败直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运动从军事工业开始,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比如说1861年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1965年李鸿章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的天津机器局等,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编练新式海陆军,整顿海防,整顿编制,筹建新式海军等。在求富的口号下,兴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比如说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1878年的开平矿务局等。在当时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地应用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创办新式企业,局限在器物的层面上,并没有触动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上,没有向制度方面推进,中国仍然是个封禁落后的国家,所以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给洋务运动判了死刑,宣告洋务运动美梦的破产。
第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甲午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华设厂,其他列强也纷纷效尤,由此外国列强的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而战后列强们以德国抢占胶州湾为开始,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把整个中华大地割裂得支离破碎,国民们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第三,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下,人民纷纷觉醒,寻找着救国图存的活动。在政治上:农民自发掀起了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则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而我们的民族资本住一起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思想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更加深入,由洋务运动期间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现了由器物到制度层次的转变。
第四,甲午战败后对日本的赔偿直接养肥了日本,使其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为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埋下了伏笔。
《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我们可以从两个条约的对比来看一下《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
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更大,两亿两白银,而《南京条约》赔款是2100万元,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及对世界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是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
一、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四、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
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二、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三、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以上是我对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的一点小小的见解,其实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不是很足够。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把历史的教训牢记在心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不可以让历史重演,也不能再让列强欺负中国。我们要让中国在世界中强大起来。
范文七:不归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启示录
由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拍摄的5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不归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启示录》(以下简称《不归路》)即将在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8月17日至21日20:00播出。
2015年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纪录片《不归路》独辟蹊径,从日本随军摄影师龟井兹明的视角出发,通过一本尘封120年的战争日记和269张珍贵的战地照片,挖掘一个战争参与者的内心世界,对这场远去的战争的参与双方进行条分缕析的战略解读和抽丝剥茧的心理剖析。
据悉,纪录片《不归路》分为《战端寻踪》、《谍影重重》、《血战金州》、《掩饰罪行》、《毁灭之路》5集,该片从2014年秋开始策划,整个拍摄制作历时半年,由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军事纪实》栏目选派精干力量投入创作,摄制组数次深入大连、威海等地,并跨越日本东京、京都、广岛等7个城市进行拍摄,期间前往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大连金州博物馆以及散落在日本的多处战争参与者的旧地进行采访。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细致的调查,摄制组克服人为因素等重重困难,搜集到了大量不为人知的战场记录和历史细节,通过镜头的呈现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甲午战争中的历史事件。贵族摄影师龟井兹明为何宁愿自费也要到中国战场进行拍摄?狂热的参战热情背后体现出日本对于鲸吞中国怎样的野心?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日本庞大的间谍网络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步步深耕?日军攻陷旅顺之后实施了怎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政府又企图用怎样卑劣的手段掩饰屠杀真相?目睹战争全过程之后,日军摄影师龟井兹明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采取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探寻的拍摄手法进行创作的同时,纪录片《不归路》也不忘军事纪录片创作的本意:在真实记载战争历史的同时,探寻甲午战争如何改变日本的历史走向,如何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源头。追根究底,透过纪录片投射出来的战争启示清晰无误: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范文八:1.中英《南京条约》(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巧记口诀为:五亿(议)港元——五口通商、议定关税、割香港岛、赔2100万元。广福宁夏(厦)上——傻瓜广福到内陆省区宁夏去上海。
标志: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租界)。
三、★ 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美国享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四、★ 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冬):法国享有中美《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五、《上海海关征税规则》(1854年)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
六、★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巧记口诀:公开行贿(贿指钱财)——公使进驻北京、开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款共600万两白银。
七、★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巧记口诀:天天准许陪(赔)酒(九)——《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赔款共1800万两白银,割九龙给英国。
危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原则,即列强进出中国海关的货物,按其价值,中国最多只能征收5%的关税。
危害: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九、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国割让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中国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一、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中国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十二、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伊犁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中国割让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危害:俄国通过上述不平等条约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三、《中法新约》(1885年):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②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③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④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危害:法国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侵略势力从此伸入中国云南、广西。
十四、★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巧记口诀:哥哥(割)开厂赔两亿两——割辽台澎、开放沙重苏杭、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款两亿两。
危害: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帝国主义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十五、《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十六、《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地区,此后长城以北和新疆成为俄国势力范围。
十七、《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1898年):法国强租广州湾,此后广东、广西和云南成为法国势力范围。
十八、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威海卫,此后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十九、★ 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匈、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辛丑条约》(1901年9月):①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⑥修订商约。
标志: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十、中日“二十一条”(日):又叫《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及另附的十三件换文组成。①中国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②中国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有特殊权利;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④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⑤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危害: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独霸的殖民地。
二十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当时人们称它为“新二十一条”,①美国国民在中国领土内享有“居住、旅行及经商”的自由;②美国商品在中国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等的关税、内地税;③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可在中国自由航行。
危害:条约表面上双方享有对等权利,而实际上由于当时中国的远洋运输不发达及生产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平等地实现其中规定的权利。通过条约,全中国领
土均向美国开放。美国企业在华享有种种特许的待遇,使中国部分地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沿海及内河航行权。
范文九:中英《南京条约》: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租借。清朝政府将香港岛租借给英国99年。
5、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7、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中美《望厦条约》
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中法《黄埔条约》
又称《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
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北京条约》
中英:(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 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当政。
中法:(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3)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法方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4)《中法天
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法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当政。
中俄:(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 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 )为商埠;(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
《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 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 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条约》:(1)清政府倘准 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 传教;(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法天津条约》:(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 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条约》 的补充条款。:(1)海关聘用英人;(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4)允许鸦 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
《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或《越南条款》,又称《中法和约》、《李巴条约》,共10款,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在条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2.法军退出台湾、澎湖。3.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一在保胜以上,一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4.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5.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
《马关条约》『中文条约中称中国 、日文条约称清国』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增辟通商口岸
《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
1.赔款。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其中这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范文十:《南京条约》有“协商关税”的内容吗? 作者:丁新华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10期
【摘要】新人教历史教材仍然认为中英《南京条约》有“协商关税”的内容。这还是受传统观点的影响,是人们对条约中“秉公议定”则例的误读。实际上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才正式确定“协商关税”的内容。毛海建先生在1995年出版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就已讲的很明确,教科书应及时更正,老师也不应再人云亦云,以期教给学生真实的历史知识。
【关键词】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 ;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2
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对《南京条约》中有关关税问题的表述是:“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简称为“协商关税”。我们对此向学生解释说,进出口关税税率的确定本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事,现在中国的关税要与英国协商,表明我们关税自主权的丧失。而且我们在讲课时还振振有词地表示,五口通商、协商关税最能体现英国侵略者的意图,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的市场。长期以来许多练习也都这样设问的,我们也都是这样讲、这样练的。但是实际上《南京条约》中并没有“协商关税”的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款关于关税问题的原文是这样的:“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原文为空一格,笔者注)分”。[1]
在这里“秉公议定”表述的比较含糊,容易引起歧义。传统的教材一般将其理解为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共同议定关税税则,也就是“协商关税”。李侃等著的《中国近代史:(第4版)》认为: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就是说,中国海关无权自行确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必须与英国共同认定。这项规定,开了协商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条件。[2]
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是这样表述的:“四、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说: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根据这条规定,次年成立所谓通商章程时更同时议定了各项进出口税率。这样,就开创了关税税则中国不能自己作主的局面”[3]。“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
含糊的说法。……所以后来人们说,半殖民地的,,协定关税"制度是由美国人确立起来的。[3]但这样的说法还是比较模糊:“协商关税”到底是哪个条约确立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已有了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当代著名近代史大家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明确表示《南京条约》并没有协定关税的内容。他引用了英文原始文献: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c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这段英文直译成现代汉语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据此,茅先生认为,“,,秉公议定"一语是指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的原则。南京条约的这一条款完全符合巴麦尊的训令。据此,清政府只需制定一部,,公平"的关税则例即可。其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4]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协商关税,此时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并没有丧失。蒋廷黻先生在其名著《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段话能帮助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满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5]所以说,英国人要求清政府制订一部公开的、公平的关税则例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当时没有想与清政府“协商关税”的野心。
在第二年的五口通商章程谈判中,以耆英为代表的中国代表为了省却以后交涉的麻烦,就货物进出口问题主动地与侵略者进行交涉。他们不知道交涉的本身,就潜含着须得对方同意的意味,就已经损害了自己的权益,结果使许多本可由清政府自行作主的事务,去同老奸巨滑的侵略者进行所谓交涉,损失了更多的权益。耆英等把中国利益拱手让人而不自知,反而自以为得计,还上奏折请功,竟然还受到皇帝的嘉奖!对此茅先生悲痛地评价道:(中国谈判代表)“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与英方议定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将26类160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4]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际上丧失。
清政府1844年与美国鉴定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正式出现“协商关税”的内容。该约第二款规定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1]这才是中国近代史上“协定关税”的内容。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也获得了这一权利。后来清政府胡乱地将“协定关税”权利给予其它缔约国。这样清政府如果想改变税率,就需要所有缔约国的一致同意。这样清政府就自己把一条条绳索紧紧捆在自己身上!
这样问题就很清楚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只要求清政府公平地制订一部关税则例,第二年的《五口通商章程》中国代表与英国议定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际丧失,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正式确定了“协定关税”的原则。后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其它列强都享有这项特权。
行文至此,真是五味杂陈。首先,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竟是我们主动为之!历史的真相竟是如此无情、无奈。正如蒋廷黻先生所说的,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5]这就是落后的代价,是我们融入世界不得不交的学费。所以我们要特别珍惜今天对外开放的局面。
其次,为历史教材感到遗憾。蒋廷黻先生认为“协定关税”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核心。[5]这么重要的问题,作为教科书的表述竟是这样的不严谨,真的不应该。虽然教科书的内容滞后于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的问题,但对相关内容适时进行修订应该是可以的吧?茅先生这本书1995年就已经出版了,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王建朗先生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中已采用了毛先生的说法。认为《南京条约》“并未限定中国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订立。但是,糊涂的清政府官员次年与英方商定五口通商章程时,竟与英方议定了值百抽五的税率,从而在实践上首先形成了协定关税。稍后,中美《望厦条约》……将这一特权确定下来。”[6]所以我觉得教科书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行。
最后,恨自己孤陋寡闻,专业书籍读得太少,学科素养不足。以后会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为自己也是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1]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