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战役 知乎明军为什么惨败

版权印作品库
明军惨败萨尔浒
发布日期:
明神宗四十六年的时候,活跃在明朝东北边境地区的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看到了大明王朝的腐朽和虚弱,开始了他的誓师伐明行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努尔哈赤趁明朝不备,就攻取了抚顺等一些地区,连败明军。这下子,连终日纵情声色,万事不理的明神宗也着了慌。在次年二月调集了近9万兵力,连同13000多朝鲜兵,共计约有10余人,号称47万大军,由辽东经略(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的官职,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杨镐指挥,企图一举将后金歼灭。
明政府的军队兵分四路,第一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指挥,由抚顺东向苏子河谷打去,第二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指挥,由清河地区出鸦鹘关(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境内)向东,第三路由开原总兵马林指挥,同时有朝鲜兵13000多人,出宽奠口由南向北。经略杨镐坐镇沈阳为总指挥,四路兵马都共同攻向赫图阿拉(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其中,南路刘廷的部队最先行动,而杜松带领的第一路为全军的主力,共有兵力30000余人。并且,这一路军队的行军路途比较平坦易行,两天之内就可以到达赫图阿拉,对后金的威胁最大。而其他三路山高水险,行进困难,一时不容易到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明军的这种分兵合击,声东击西的战略却让努尔哈赤有所洞察。他在分析军事形势时就对各个部的将领们说:“明军要让我们首先见到南路有兵,诱我南下。而他们由抚顺这一方向来的那部兵必是重兵,应当立即投入战斗,打败这一路军,那么其他路的兵就不用害怕了。”
努尔哈赤抓住了明军兵力分散的弱点,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对于最先告急的南路,并不增援,仅是用原来驻守在那里的500人进行抵御,而集中了八旗中所有的军队和部落将领的亲兵10万人左右,向西去抵抗兵马最多、威胁最大的杜松那路明军。
明朝将领杜松虽然勇猛,但是没有什么谋略,他轻敌冒进,想占头功。杜松一路很快开抵萨尔浒。这里隔着浑河是界凡(建州女真的……
不允许编辑作品内容
非专有使用
授权价格:
允许编辑作品内容
非专有使用
授权价格:
作品认证详情
其他版权作品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版权印活动专区
版权印推荐作品
本作品系本权利人的原创作品,本权利人对本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任何个人或单位未经许可不得进行任何使用。使用者可以通过版权印平台获取授权在互联网环境下对本作品进行转载使用或素材使用。使用者必须按照授权说明中规定的使用方式使用作品。未获取授权或未按照规定的使用方式使用作品的,都属于侵权行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清史课后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清史课后作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萨尔浒之战中清军伤亡情况怎么样 - 武林网
>> > 萨尔浒之战中清军伤亡情况怎么样
清军伤亡 萨尔浒之战是在1619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发生的,敌战双方分别为明军和清军。两军在萨尔浒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这场战役明军人数多,清军人数少,但是清军却以出奇的战略打败了明军,还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明军可谓失败得彻底,那萨尔浒之战清军伤亡人数到底是多少。萨尔浒之战图片据满州实录记载,清宣称伤亡人数为200人,但是就大部分史学家考察,从各方面进行仔细调研后,萨尔浒之战清军伤亡人数大概至少在3000人左右。虽然如此,但是明军伤亡总数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相比起来,清军的伤亡人数还是很少的,所以这场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争,后金以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和英明的策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场战役之后明军元气大伤,开始陷入被动,民间暴乱也不断,百姓民不聊生,至此慢慢走向消亡。对于清军来说,萨尔浒之战清军伤亡人数不多,所以受到的伤害并不十分严重,不仅进一步加固了政权,而且还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逼明军退到了辽西,这时候明朝的疆域局势已经万分危机,最后终于抵抗不住清军的强大攻势,失去大部分辽东领土,直到明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终于抵抗不住,投降清军,然后清军入关,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明朝宣告正式覆亡。 萨尔浒之战结果 萨尔浒之战发生在公元1619年,交战双方一面是亲自率领的女真人部队,另一面是装备不精良,而且军心涣散的明朝军队,显而易见萨尔浒之战结果是明军战败。努尔哈赤顺利打败了明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俘虏坑杀了5万明军,重创了明朝军队的主力,使得明君以后再没有喘息之力。努尔哈赤画像其实早在战争之前,明朝人对萨尔浒之战结果就已经心中有数了,由于当时朝中的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员给前线将士拖了后腿,所以萨尔浒之战导致明军全线溃败,东部南部西部的明朝军队看到主力被努尔哈赤歼灭后一点战斗的心思都没有了,纷纷抛下盔甲就四处逃亡,甚至一些将领直接投降,导致努尔哈赤一直攻打到辽宁抚顺附近才罢手。萨尔浒之战最后一个阶段努尔哈赤攻占了辽宁抚顺以及大部分东北北部地区,使得明朝国力受损,明朝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为努尔哈赤后来进一步占领明朝做下了基础。在这场战争中努尔哈赤一共率领64800名八旗军队来攻打明朝,明朝派出了5万军队应战,可以说双方势均力敌,但是萨尔浒之战结果最终是努尔哈赤战胜了敌人,努尔哈赤不仅坑杀俘虏了五万明军,而且俘虏了三十多名中高级将领,本努尔哈赤自己带来的八旗部落却受伤很少,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萨尔浒之战明军统帅 萨尔浒之战,明朝的军队战败,这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奇耻大辱。萨尔浒之战明军统帅就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在分析战败原因的时候,都会提及到明朝统帅在战争当中部署的作战计划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杨镐剧照在萨尔浒之战当中,明朝的统帅是以杨镐为首,杨镐作为总指挥,他亲自到沈阳坐镇指挥战争,他制定了兵分五路的作战计划,让自己的部下分别率兵迎敌。当时每一路兵力都有一个由杨镐本人亲自挑选的将领,马林率兵一万五千人入浑河上游地区,在北面向敌人展开进攻,杜松率兵三万人,在西面迎敌,李如柏率领自己的部下二万五千人,在西南部进入了东北平原,加入明朝的朝鲜军队和刘挺的部队从南面走向了后金的都城,剩下的部队在其他守将的带领下作为增援部队原地待命。按理说,这样的作战部署也还算详细,是经过萨尔浒之战明军统帅仔细研究之后才制定出来的,但是在骁勇善战的后金军队面前,力量的分散,反而给了他们可趁之机,这样就让明朝的部队节节退败。在实际的战争当中,杜松的军队因为孤军深入敌后方,反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导致自己的部队死伤惨重,而其他守将看到杜将军的出师不利,一犹豫就耽搁了时机,再后来的战争当中,杜松、李如柏和刘挺都在战争当中身亡,而他们带领的三支部队也被全部击退,明军没了统帅,自然也就没了军心,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津湖战役中国惨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