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读本pdf 读后感

感悟中国文化的智慧根源——《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
&&& 作者:田侠
&&& 由北京大学叶朗和朱良志教授撰写的这部《中国文化读本》,是值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和表现形态的一本书,更是我们自身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该书读后让人耳目一新。也就是说,它既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其阐释的就是围绕在我们工作生活周围的中国文化;它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读后不禁让人生出原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此严谨缜密,如此唯美精致,与我们现代的工作生活关系又如此密切的感慨。可以说,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视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及我们自身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
&&& 一、该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概括为中国人的智慧与信仰
&&& 该书正文在篇章结构上分而不散,将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与自成体系的侧重点相结合,主要包括&智慧与信仰&、&创造与交流&、&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等章节,文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并配有几百幅精美的彩色插图。&智慧与信仰&作为开篇,是全书的思想奠基,详细阐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这一章分七节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为主线,融会贯通老子自然无为的道教、《孙子兵法》的智慧谋略、禅宗的妙悟学说为一体的文化实体。其后几个章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将中国的汉字、四大发明、中医、外交、建筑、文学、艺术、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均从其精神内涵出发,一一做出详细阐释和解读。如果说开篇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的话,那么后几章则是中国文化的形体,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
&&& 该书的作者认为,&只有有深度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比如在介绍天坛过程中,无论其建筑风格还是功能作用,均蕴含着中国哲学家、思想家将天看作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创造的源泉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崇拜和敬畏的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即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境界,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大的梦想。《周易》从乾坤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人世世代代谨守的两句格言,一方面强调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宽厚包容,像天地那样,勇于承担。这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中的创造与交流,比如四大发明、比如大唐盛世、比如长城、诗歌,均是对这一精神的体现。《周易》中的易即变,使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活的生命的空间,天地的变易是永恒的,对此一个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气韵生动&,强调无论是中国的书画还是音乐雕塑均要表现一个活的世界,表现活的生命,这也是中国艺术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孔子关于人的两个核心概念:&仁&与&礼&,是中国传统政治生态、民俗风情的思想根源所在。可以说,《中国文化读本》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深度报道。
&&& 二、增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感悟和自信
&&& 叶朗教授在介绍这本因北京奥运而&生&的文化读本对于国内读者的意义时说:&虽然生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环境中,但不等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都有认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需要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认识。&曾几何时,我们欣赏美国文化、欣赏日本文化,欣赏欧洲文化,却忘记了欣赏中华文化的绝伦美妙。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叫做抱着金饭碗去要饭。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出于民主革命的需要,仁人志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加以批判自然出于其时代的需要,也是对于自身的深刻反省,自有其道理。但物极必反,往往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同时,也存在一个误解,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甚至认为中国的落后挨打,罪魁祸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为此,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奉行拿来主义,认为西方先进国家的文化也是世界最先进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落后的、是需要抛弃的。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尤其是自奥运会举办以来,随着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世界的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日益显现出其魅力来。
&&&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面对中国文化,世界走在了我们前面。美国兰德公司学者波拉克斯在研究中国的兵家经典《孙子兵法》时所说:孙子的智慧和孔子的智慧一样具有永恒的价值。这种智慧属于全世界。这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和欣赏,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当别人都已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时,而我们如果仍然沉浸在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与拿来而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我们必须反省自问,这是不是对我们自身莫大的讥讽。由此,我们可以借用书中关于禅悟的一首诗来表达我们这种反省的心情:禅门有诗道:&尽日寻春春不归,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象十分。&春就在你自家的梅花树上,就在你的心中,放着满树鲜花不顾,舍近求远,舍己而求他,实在是白费功夫。通过阅览此书,不仅对于中国文化有个从点到面式的了解与感悟,而且也更加把握我们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命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当代世界的价值与地位。
&&& 举一例来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全球华人的粘结剂。这是一种向心力,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儒家文化在宗教文化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受到挑战的今天异军突起,成为受到全人类倍加关注的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一种可以在不歧视别国宗教信仰的前提下能够倡导的精神文明。比如海峡两岸,是当前仍然还存在着巨大的意识形态差异的现状下能够迅速找到的共同语言。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能够形成全党的凝聚力和全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要真正团结全球华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的粘结剂。
&&& 三、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
&&& 作为今天的我们,对待中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识到它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又不可盲目固步自封,拒绝任何外来文化。以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并不是说,我们要拒绝任何外来文化,唯我独尊,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是一个注重吸收他人精华的文化体系。古代自不必说,当代毛泽东成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今天的正确做法是如何将中国文化传承下来,更加适应世界形势,融入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使优秀的中国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和弘扬,将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天人合一理念去影响世界的看法和想法,比如应对气候问题,用中国哲学来解释,绝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它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这体现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大意义。
&&& 总的来说,只有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才是中国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中国梦读本读后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梦读本读后感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最佳中国少年问读本--绿叶让我们记住 读后感400字
有一种情意,使人心心相印;有一种情意,让人牵肠挂肚;有一种情意,将人紧密联系...这样的情意,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就如千里马被伯乐赏识的那种感恩,就如浮云游子受慈母关切的那种感动,就如雨露对幼苗滋润的那种感激...绿叶对根的情意,跨越一切,深深地,深深地,让人无止境地感慨.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令人感动的奉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即使生命凋零,也要化作春泥,用尘泥的挚爱来滋润花儿,使花儿茁壮成长.落红啊,你就如同绿叶对根的情意般,对花儿的爱,那么深沉,那么无私,那么真切,让我不由得叹息.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让人震撼的付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精神读本 读后感
中国精神读本 读后感我是喜欢读中国历史文学的。喜欢那份厚重,可以产生一种力量冥冥中洗涤人的。前几日看了《中国精神读本》,这样的感觉尤为强烈了。那后,仿佛有一股气充溢在心,满满的,向上的要托起我。这该是一种的力量呀。但这也就是《中国精神读本》带给我的。
事实上,《中国精神读本》系统深入、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该书汇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有丰满的故事情节;有古今,有详略;分章节,逻辑清晰;所选故事具有时代性、典范性。最重要的是,整书都有传递出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实质。历史的年轮无情地碾过纷纷乱乱的岁月,不管其中历经了多少朝代的更替,遭受了多少次外来文明的“入侵”,又发生了多少的文化变革。但,有些东西是未曾改变的,那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像丰碑般屹立。
有太多的事和人无法让我们忘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淀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悯天下的襟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情谊深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智慧,“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与耐苦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关怀与情义。这些,永远激荡我们心。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不停歇的奔流,那伫立在岸边的伟岸山峰就是这些铭刻于时间岁月的精神,从不褪色。不管河流要淌到多远,永远都可以看到这高耸入云的峻岭,那么高,足以让我们仰视一生一世。
但是,这些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精神并不只是用来仰望的,不是么?
如果,风筝飞得太高,线就容易断的。如果,想法再美,却没有表现在画布上,是无人知晓的。如果,害怕追寻,那即便山峰再矮,也是到不了顶峰的。况乎,我们这些后人,是如此遥远的仰望那些苍空的明星!~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当下的社会有太多的浮躁与不安,有太多的轻浮,有太多的功利。甚至,忘了捧一本书,好好品一品。自然,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这是规律,无人能逆转。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节奏,加剧了彼此的竞争。这个世界,就像膨胀的上满润滑剂的齿轮,飞速的转动,带着进步的成果。没有人会否认,社会的快速发展正前所未有的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我们也为此呐喊着、欢呼着。能享受其中,这本身就该是多大的一份荣耀啊!可是,没有人会想,我们的身子在不断奔跑,加速前行,那我们的心呢,我们的心灵是否跟上了身体的节奏,是否还可以自如的控制身体。我想,大概是不能了,至少,我们的这种能力在弱化着。我们忘了自己是谁,忘了那些给我们精神粮食的山山水水,我们渐渐迷失在水泥森林里,一味的埋头赶路,忘了停下来,等等心灵的脚步。
问问自己吧,你是否还有一份心境,在夜深人静时捧一本书,一盏灯,一个人,静静的,没有目的,没有功利。不是担忧人际而看《人性的弱点》,不是为了明日的早餐而看食谱,只是追寻内心的宁静。我们还能不亦说乎吗,当朋友来访?我们可能想到的是今晚的加班薪酬,可能想到的是这位朋友是否有事相求…我们还能沉下心来吗,不论是、工作还是研究?我们总是在吟唱着,泱泱大国,硕长的历史无法养育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我们总是在反复咀嚼钱学森之问,却忘了潜下水去,“积跬步,至千里”。社会化的步伐那么快,快有些让人接不上节拍。新闻媒介的发达,让更多的贪污腐-败曝光于社会大众下。并不是否认过往的历史没有贪腐之官吏,而是,我们还有多少官员闵怀一颗“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胸怀。既然,社会在进步,那我们的心是否也该同步?这个社会太赶,太多的快餐形式。快餐文学正一步步蚕食我们的精神世界。没有营养的食品,只会是负担,像豆腐,承受不了思想的重量,甚至影响我们的发育。我们这个世界强调效率,重视回报,你争我赶,停不下来了。物欲横流,社会都是在追寻利益的最大化,何乎人。我们总是关注于应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忘了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万物总是双向的,人本身亦是。人不仅仅只是一张面孔,还有肉躯包裹下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躯体,风一吹也就飘走了。没有了坚定的内心,又如何自如坚强面对纷扰世界,淡淡的一场也就身患重病了。没有了心灵的支撑,又如何有力量一路走下去,流水一冲也就散了。那没有精神实质的富人,是病态的。再更进一步,个人精神世界的缺失,不也就是这个社会精神世界的缺失么?
不错,我们要进步,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需要在当下前行的境遇下积极寻求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也的确,社会上还有许多是值得赞扬的、肯定的,暴露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面。但,在太多的赞颂与歌舞升平中,多一份理性的自省与反思,给这个社会降降温,多几份设问,多几个角度,有何不可。不要忘了,我们是谁,我们需要,我们内心的力量可从何处来。我们前行的身躯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支撑点。当我们有些迷茫时,就朔流而上吧,仰望那历史长河畔高耸的伟岸山峦,他们会给你答案。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中国精神读本 读后感”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更多相关文章
注:中国精神读本 读后感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08: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公民读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