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为什么发动内战要在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毛泽东蒋介石为何都要争取张澜?
您的位置:
毛泽东蒋介石为何都要争取张澜?
日 10:01:0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
&&&&张澜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也如同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人物和爱国志士那样,在大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经历过一条曲折发展的历史道路。他曾主张君主立宪,后来转变到民主革命的阵营里来,最后转变为新民主主义者。辛亥革命前后,他在领导四川保路运动及参加反袁护法斗争中名声卓著。抗日战争时期,他高举民主、团结、抗战的旗帜,同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友谊。抗战胜利后,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他坚持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的政治立场是鲜明、坚定的。他那种与日俱进,奋斗不息的精神,使他愈到晚年愈焕发出生命的青春。
&&&&1949年,张澜已77岁高龄,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光辉的极顶,德高而望重。是年9月,在举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临张澜住处,请他出任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展开了国共合作的全面抗日战争。张澜是年已65岁高龄,但他老当益壮,全力以赴地投入了争民族生存的火热斗争。他豪情满怀地写道:“华北鲸吞谋久蓄,亚东狮吼睡初醒。寇来便合迎头击,直捣黄龙痛饮倾。”
&&&&对于国共两党,他不抱偏见,凡有利于抗日的,都积极支持。他担任了四川省抗敌后援会主任等公职,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号。他敦促和热烈欢送刘湘、邓锡侯、李家钰等人率部出川抗日。刘湘在开赴前线途中逝世,张澜亲自写祭文哀悼,以示抗战一家的精神,鼓励四川军民为民族的利益而前赴后继。他还一再希望开赴山西前线作战的邓锡侯、李家钰部要同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密切合作,朱德曾为此致函张澜深表感谢。中共中央派罗世文等回四川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张澜也热情的欢迎并给予支持。他真诚地冀望国共两党都能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放弃旧隙,和衷共济,共同抗战。他对抗战的前途是充满信心的。他认为:“此次暴日侵华,利在速战;我则利于持久战。”“中日战争如我国能坚持相当时间,我国必获胜利。”他殷切希望国民党政府“发动国际联络与团结国内各党各派,坚持抗战。”
&&& 1938年6月,他欣然接受了国民党政府延聘他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立即动身前往武汉出席参政会。在武汉,他初次会晤了周恩来,并与吴玉章、董必武等人重逢,交谈甚欢,使他进一步了解了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不久,张澜即在参政会上提出了“坚持抗日,反对妥协;坚持民主,反对独裁”的政治主张。蒋介石曾以监察院院长的要职相许,被张澜婉言拒绝,他认为自己无党无派,才能保持正直公正的立场,为促进团结抗日作出贡献。
&&&&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迁入四川后,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年底,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叛国。张澜与黄炎培、梁漱溟等人立即在《新蜀报》上发表声明严厉声讨卖国贼的卑劣行径。他十分担忧国共两党的合作将出现危机。果然,1939年上半年,蒋介石秘密颁发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制造多起国共摩擦事件。6月间,四川的老军阀杨森即按蒋介石的旨意,制造了平江惨案,枪杀和活埋坚持抗战的新四军指战员。8月8日,张澜在寓所听取了董必武对平江惨案的详细介绍及中共中央一方面要求严惩凶手,一方面坚持抗日、团结、进步的方针后,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的阴谋十分愤慨,对中共仍以大局为重的政策十分钦佩。在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上,张澜即支持中共参政员关于结束国民党党治和实施宪政的要求。蒋介石完全拒绝了这个要求,且变本加厉地一意孤行。10月间,蒋介石宣布自己兼任四川省主席,企图借此加强他的独裁统治。张澜对此极为不满,发表了《建设川省,川人应有之责任》一文,号召四川人民为了抗战,必须加强团结。实际上就是反对蒋介石的横行霸道,提醒人们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要有所警惕。
&&&&1941年,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张澜与其他民主人士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进行调解,但由于国民党方面缺乏合作的诚意,终使调解无效。2月间,当时的六个小党派倡议建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目的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大的力量居于国共两党之间,调和监督,以期全国终能达到民主的团结。张澜是以个人身分参加协商筹备的。3月间,在鲜英的住宅特园举行了成立大会,推黄炎培为主席。不久,黄炎培辞职,改推张澜为主席。这是因为张澜具备三个条件:他是无党派人士,是个公认的超然人物,能公正地判断是非;他坚持抗战,反对独裁的立场坚定,他与川康两省的地方实力派有深广的联系。
&&& 10月10日,张澜等邀请国共两党代表及部分参政员举行茶话会,正式宣布了同盟的成立。同日,在香港出版的同盟机关刊物《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宣言》及《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宣言”宣称,该同盟是“国内在政治上一向抱民主思想各党派一初步结合”。虽然国民党使国内的抗战情势“后转如初”,但同盟从当时实际考虑,还是表示愿意尊重国民党的领导。在“纲领”中,第一条即是“贯彻抗日主张,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反对中途妥协”。这是切中时弊的。“纲领”还提出了“实践民主精神,结束党治”,“加强国内团结”,“反对以武力从事党争”等政治主张。以张澜为主席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是有重大意义的,它使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增加了一个大的政党,有利于克服当时已出现的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它的政纲基本上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的。正因为如此,中共在延安的机关报《解放日报》特别发表了题为《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的重要社论,指出同盟的成立“是抗战时期我国民主运动中的一个新的推动。民主运动得此推动,将有更大的发展,开辟更好的前途”。
&&&&张澜在斗争实践中成为当时中国第三大党的领袖,他高擎民主、团结、抗日的大旗,在全国人民中的声望越来越大,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大。11月间,他在参政会上提出了《实现民主以加强抗战力量树立建国基础案》,向国民党要求结束训政,取消特务组织等。他的提案立即得到了董必武、邓颖超等23位参政员的联署。蒋介石见后气得拍案大叫:张澜“把我看成宣统皇帝了”!张澜开始受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监视,但他不畏艰险,仍为团结抗战事业日夜奔波。他在笔记上写下了“四勉一戒”的座右铭,即“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他还教育盟员:“自强必须坚其志,有毅力,不为事物所摇夺,不为艰险所沮丧,死而后已。即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作为一个革命者应敢于坚持斗争,自强不息”。有一位盟员叫沈大义,听了张澜的教海,把名字改成了沈自强。不久,他担任了张澜的秘书,常见张澜忧国忧民,为推动抗战不辞劳苦,不顾安危,对他十分钦佩。
&&&&1945年8月,在欢庆抗战胜利的爆竹声中,积有几十年丰富政治斗争经验的73岁高龄的张澜还未及洗去八年抗日的风尘,又开始为民主建国而奔走呼号。
&&&&1945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进行重庆谈判。这一“弥天大勇”之举令张澜十分钦佩。他同其他民主人士和中外记者前往迎接,积极为促进国共和谈而努力。在历时43天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同他多次会晤并亲切交谈。毛泽东态度谦逊、平易近人。每次到特园访他时,常跟特园的勤杂人员诚挚地握手交谈,这给张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我也是乡下贫寒出身,可是在城市里久了,差不多把乡下人忘了,大家都应向他(指毛泽东)学习。”
&&&&蒋介石原以为毛泽东不敢来重庆谈判,打算于日直接召开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因而对国共会谈毫无准备。毛泽东抵渝后坚决反对召开国大,要求先召开各党各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一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的一致拥护。他们纷纷发表宣言,反对内战,呼吁和平民主,要求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此时,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名义发表致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关切函,就国共合作问题提出:“目前商谈之中心问题,不外政治与军事”,“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军事问题,积极须着眼于国防”,“消极须着眼于化除吟域,保障国家之和平建设”,并提出要减少常备军。他指责国民党兵贵多而不精,除从事内争之外,更有何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谓民主必持武力始能保障,则民主之为民主,岂不令人寒心,如谓统一必须武力始能维持,则统一之为统一,岂不令人气短。在国共会谈期间,民盟在特园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张澜继续当选为民盟主席。《国共双方代表会议纪要》的公布,使与会者振奋异常,但也为蒋介石的反复无常而担忧。张澜曾以蒋介石的无信无义,力劝毛泽东早日离渝。毛泽东临行时对张澜说:“欢迎你来,延安川人多,会做川菜招待你。”果然不出所料,“双十协定”后,蒋介石蓄意扩大内战的阴谋,逐步暴露。张澜曾当面揭露蒋介石缺乏实践“双十协定”的诚意。他说:“譬如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这两点,就应该有诚意实行”,“一面说党部退出军队,一面又拉军官入党,把带兵的大员统统变为国民党党部的中央委员,这是‘党化军’变为‘军化党’。这样能算国家化吗?这能瞒人吗?这样是欠诚啊。”12月30日,他又致函国共双方,指出:“全国人心厌战苦战,欲出水火久矣。”要求国共两党于1946年元旦“双方发令所有一切军队即日停止武装冲突,所有问题均得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  1946年1月,国民党在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迫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同意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乞张澜作为民盟的首席代表参加会议。为了粉碎蒋介石独裁、内战的阴谋,会前,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与他商定,中共与民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事先碰头,交换意见,共同协商。
&&&&在整个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张澜坚守与周恩来商定的原则立场,朝夕与中共党员共商国是,在讨论国府名额等问题上,民盟与中国共产党一直协作得很好。对此,国民党反动派大骂:“民盟是共产党的尾巴。”国民党特务还强占特园四号住宅监视民盟代表的活动,特务组织“铁血锄奸团”竟公开张贴“打倒张澜”的标语。张澜在政协期间不顾攻击、诬蔑、诽谤和威胁,与中共代表始终联合一致的态度,为政协取得五项决议案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9年6月,张澜应中共中央邀请,出席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9月,他以民盟主席身分作为民盟首席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他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中国今天这个新民主主义的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战斗,和全国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级的民主分子奋斗牺牲的结果。”“我今天愿与在座诸位代表相约,我们全体代表更应与中国全体人民相约,我们应立下宏愿,抱定决心,在毛主席领导之下,共同起来担负实现这个纲领的责任。”在会上,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此前,对毛泽东主席亲临盛请,张澜操着浓重的川北口音说:“我快八十啦,老了,不行了。我又没有什么……”毛泽东没等他说完就爽朗地笑着讲:“你有德嘛,无论如何请你出来!”10月1日,在这举世瞩目的、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朱德、刘少奇、宋床龄、李济深、张澜,高岗6位副主席围绕在毛泽东的身旁。张澜穿着朴实的长衫,胸前飘拂着白须,精神矍烁。
&&&&日,他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民盟主席。
&&&&日,张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张澜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亲视含殓。社会各阶层纷纷致电表示哀悼。2月13日,张澜的遗体隆重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日 22:05
视频简介:《双十协定》正式公布第三天,蒋介石发布“剿共”密令,蒋介石撕毁协定,国共内战爆发。
&&|&&&&|&&&&|&&&&|&&  毛泽东飞赴重庆时在延安机场
  日,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因此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在此之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了团结教育全国人民,中共中央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于8月25日发表《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和六项紧急措施。这一英明决策受到全国人民的欢呼和全世界舆论的赞赏。
  8月29日,国共双方会谈正式开始。会谈中,蒋介石发表“中国没有内战”的谬论。毛泽东批驳了这一欺人之谈,指出抗战八年,内战是没有中断的,要说没有内战,那是欺骗,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共产党对会谈始终抱着极大的诚意,首先提出和平建国的具体方案,并由周恩来做了详尽的阐述,要求国民党方面逐条给以答复,凡属一致同意的事项,即记录在案,未获一致的事项,继续商谈。而蒋介石对于谈判毫无诚意,只是虚伪地周旋,对共产党提出的十一项《谈判要点》拒不接受。他还无理拒绝中共关于解决解放区政权和军队整编的方案,致使会谈陷于僵局。
  蒋介石为了达到在谈判桌上逼迫共产党交出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目的,在重庆谈判期间,采取边打边谈的反革命两手。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的革命两手,同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结果使蒋介石施展的假和谈真备战的政治骗局破了产,军事进攻也遭到了失败。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蒋介石被迫于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签订的第二天,毛泽东从重庆飞返延安。
  由于蒋介石要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不久便撕毁了《双十协定》,于1946年6月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
  时隔67年,让我们用这一组老照片再次把目光定格在国共谈判的那一个历史瞬间。 
1                 北方新报数字报刊平台-北方新闻网-内蒙古人的新闻主页-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第46版:记录
&&标题导航
&&按期查询: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最后谈话
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互相敬酒(资料图片)
  日,日本宣布投降13天后,“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重庆《大公报》上说。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晚上,蒋介石举办了一个小型欢迎宴会。毛泽东与蒋介石见面了。他们至少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上一次见面可能是在广州,那时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的统帅,毛泽东则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一年后,随着国共两党的决裂,两人从此成为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对手。  蒋介石的限度  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邀请时有一种“恩赐”的感觉,而且蒋介石没有料到毛泽东真的会来。因此,在毛泽东抵达重庆的当天,他才匆忙召集会议讨论对策,临时确定了3条谈判方针。  共产党方面提出关于谈判的11点意见,作出了重大让步:不但承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而且舍弃了“联合政府”的提法,只要求“参加政府”。当然,这份意见中包含着两个核心的政治问题,即军队国家化和结束党治。  看到这些意见后,蒋介石的感受是:“脑筋深受刺激”。蒋介石与毛泽东进行了单独谈话——陪同毛泽东前往重庆的胡乔木回忆,在重庆,蒋介石与毛泽东会面有11次之多,大多是在公开场合,但两人的几次重要会谈都是秘密的。蒋介石表示:承认解放区事实上是绝对行不通的,在中共真正做到军令政令统一之后,各县的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酌情留任,省一级人员乃至省主席可以考虑邀请中共人士担任。关于军队问题,国民政府能够允许的最高限度是,中共军队整编为12个师。除了对共产党提出的“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这一条表示“不胜赞佩”之外,国民党方面对其他问题没有任何让步的迹象。  坐在蒋介石对面的毛泽东不置可否。共产党方面已经得到关于蒋介石谈判底线的准确情报:蒋介石在军队问题上最后可能让步到16个师。至于蒋介石说的省主席一职可以考虑邀请中共人士担任,情报援引国民党内部人士的说法是,到非让步不可的时候,蒋介石准备让毛泽东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令人担忧的事情  蒋介石焦躁不安。在他看来,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依旧是“匪”。而之所以还要与毛泽东周旋,其目的蒋介石在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的密令中表述得明白无误:“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毛泽东也十分疲惫,但是只要和谈的期待还有,他就必须坚持下去。毛泽东出席了由孙中山之子孙科举行的盛大酒会,他还出席了包括白崇禧在内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举行的欢迎宴会或茶话会,他甚至看望了一向反共的陈立夫和戴季陶。毛泽东的观点是:共产党人来到重庆,就是为了与反共势力的代表蒋介石谈判,要解决问题就不能放弃与国民党右派的接触,“中国内战必须坚决避免”。  但是,令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此时,美军已经开始动用飞机和军舰帮国民党军运送兵力。更严重的是,国民党中统局拟定了以“蒋总统要经常咨询国事”为借口扣留毛泽东于重庆的计划。延安给毛泽东发来电报,建议毛泽东回来。毛泽东的态度是,继续留在重庆。同时,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打几个大胜仗支援重庆谈判。  毛泽东说:“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  最后的谈话  几次战役中,最有典型色彩的是上党战役。日,上党战役正式打响。当时,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部队面临着装备简陋的困难局面。战役开始后,刘伯承曾问太行纵队副司令员陈锡联:为什么枪声这么少?陈锡联说:没有子弹,不敢多放枪。然而,上党战役的结果却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面对阎锡山派出的两万多人援军,刘伯承和邓小平命陈锡联、陈赓率军迎击。援军司令彭毓斌中弹负伤后自杀,两万余人全军覆灭。这使得蒋介石在重庆面对毛泽东的时候神情有些恍惚。  就在上党战役将要结束的时候,日,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代表在重庆桂园的客厅里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毛泽东要离开重庆了。蒋介石与毛泽东又见了一面,并进行了长谈。蒋介石说,国共两党,不可缺一,党都有缺点,也都有专长。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10年之内总要搞出个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毛泽东向蒋介石谈起土地革命。蒋介石听后说,很好,将来这些事都给你们来办。最后,蒋介石再次劝告毛泽东,不要搞军队,如果专门在政治上竞争,可以被接受。毛泽东则表示,赞成军队只为国防不为党派。于是,蒋介石对毛泽东说,我们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了。  日,毛泽东与蒋介石握手道别。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此一别便是他们的永诀。(新华社供稿)
请您选择其他数字报纸 内蒙古日报(汉文) 内蒙古日报(蒙文) 北方新报 北方经济报 北方周末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撕毁双十协定中国内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