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什么是开发性金融机构有哪些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胡怀邦:以开发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
【字号:大中小】
发布时间:  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现了开发性金融的新担当、新作为。
  “三步走”战略成功实现
  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开行在机构定位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搭建了适应服务战略需要的集团架构体系
  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后,债信政策“一年一延”导致发债成本上升、发债难度加大,外部监管和考核评价套用商业银行标准,与国开行服务战略、保本微利的要求以及大额、中长期、批发性、债券银行的特点不符,影响了业务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2013年7月,国开行新一届党委研究提出了深化改革“三步走”路线图。目前, “三步走”战略已经成功实现。
  第一步,债信问题得到永久解决。日,国务院批复国开行深化改革方案,明确了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和相关政策支持、制度安排;5月21日,银监会明确国开行债券风险权重为零,债信政策长期稳定,不设到期日,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开行债信问题。
  第二步,集团架构不断完善。国开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设立住宅金融事业部、扶贫金融事业部、国际业务准事业部和国开发展基金,深化子公司市场化专业化改革。
  第三步,《国家开发银行章程》获批。2016年11月,国务院审定批准《国家开发银行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章程》突出了开发性金融特色,明确“开发银行定位于开发性金融机构”,诠释了“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开发性金融二十字特征,在机构性质、支持领域、债信政策、治理结构、组织架构、风险管控、监管评价等方面作了专门安排,并强调了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
  4年来,国开行 “三步走”战略成功实现。这是国开行改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开行在机构定位、运行模式、配套支持政策、公司治理等方面长期面临的问题,搭建了适应服务战略需要的集团架构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国开行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精准发力,平衡好发展、风险和效益的关系,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开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倾力支持重点领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棚改、扶贫开发、国家重大工程包等领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累计发放人民币贷款7.96万亿元、表内外汇贷款3716亿美元。
  同时,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强化风险预警预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提高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4年来,国开行不仅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自身经营业绩也迈上新台阶。
  2012年—2016年,国开行资产总额从7.4万亿元发展到14万亿元,净资产从4800亿元增长到1.1万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切实管党治党,从严治党、从严治行取得显著成效。
  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逐级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干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加强执纪监督问责,深入推进内部巡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服务国家战略 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区域协同、优势互补,加大对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的支持,促进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国开行将以《章程》获批为契机,围绕“抓党建、稳发展、促改革、控风险、重创新、提质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继续深化国开行改革,做好对“三步走”战略和开发性金融的宣传。配合《章程》实施,调整优化集团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设置。深化子公司改革,继续增强子公司市场化发展能力。
  聚焦战略重点,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配合“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同、优势互补,加大对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的支持,促进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创新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国家级新区、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示范区、“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坚持创新驱动,扩大投贷联动试点成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和融资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抓好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提高风险防范前瞻性,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与快速响应机制。强化风险管控针对性,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客户、国别的风险管控。增强风险化解有效性,加大重大项目不良化解力度。
  做好统筹管理,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强化母子公司协同,不断完善集团经营和综合服务架构。加强上中下游联动,进一步完善各重点环节的衔接机制,提高评审承诺项目贷款发放转化率及转化速度。
  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行
  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落实分管责任制,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2017年,国开行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落实分管责任制,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从严管党治党,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严格落实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和压力逐级压紧压实。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纠正“四风”问题往深里抓、实里做,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强化党内监督,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形成持续震慑。
  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坚定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健全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员工保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作风,对各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严肃追责问责。
  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做到支部书记真正懂党建、切实抓党建。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党建统领业务发展的长效机制。从严教育管理党员,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TEL:86-10-
FAX:86-10-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8号
国家开发银行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号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关键字: 国家开发银行民生政策商业
作为我国中长期投融资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性金融如何实现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的统一?曾经以“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为主业的大银行,为何开始钟情于民生金融?怎样化危为机,在国际金融风暴后实现“走出去”的大跨越?……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开行董事长陈元。
开发性金融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根本目标,介乎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能否将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是成败的关键
记者:国开行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您个人怎么理解开发性金融?这十多年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元:开发性金融介乎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融资为手段,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大额资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有一个重要区别是开发性金融建设市场,而不是单纯利用市场。对这个特点,很多人有误解,认为既然是市场运作,那就跟商业银行一样了,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国家信用证券化,筹来的钱是用在公众利益上,用在国家战略上,而不是用在一般的商业性项目上。
相比而言,商业性金融主要是运用和依靠成熟市场,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难以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和政府意图。开发性金融把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以市场化方式缓解瓶颈制约,通过主动建设市场,使空白、缺失的市场逐渐发育成熟,为商业银行铺路搭桥,服务的领域更宽、效率更高。开发性金融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也不以市场份额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往往可以发挥引领和先导的作用。
国开行是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原理和方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担当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设的主力银行,融资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二是致力于普惠金融建设。目前,国开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障房建设银行、最大的助学贷款银行,在水利建设、中小企业、应急贷款等领域也是主力银行。三是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
记者:如果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发生矛盾,您怎么取舍?
陈元:我们选择项目,首先就是选择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又能还贷的项目。这是一句很笼统、很原则的话。实际上,具体到项目实行中,就要看这个项目的信用结构是否完善,我们有没有能力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去建设市场、建设制度。我们牢牢把握住这一点,跟客户建立共识,这个共识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市场机制,也就是建设市场,使客户更多地认识到国开行的钱是有借有还的,他们只有认真还钱,才能借到更多的钱,从而在过去完全是财政拨款的领域,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市场关系。国开行就是成功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不仅在国内是这样,在国外也是这样,就是搞基于市场机制的合作。
我们的整体运作是建立在市场运作基础上。记得有一位领导同志说过,国开行答应贷款的时候比较痛快,但是算账算得特别细。之所以答应贷款时痛快,是因为看到在这个贷款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有思维观念转变和市场建设的空间。但在具体运作上,必须以市场运作来实现政策性目标,将政策性目标和市场运作统一起来。国开行对每一笔贷款都是非常认真地去研究,一定要使市场运作完善再完善,这样就可以使大家互利双赢。
国开行董事长陈元。
不能只看到民生金融业务单笔额度小、工作量大,更要看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国开行作为一家大银行,主要是面对大项目、大企业。但我们发现,近年来国开行的“民生元素”越来越突出,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陈元:国开行过去都是做一些大项目,像三峡水电站、大型铁路等。这些固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民生领域的市场建设和金融建设非常薄弱,不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金融机构运用的是公众资金,我们要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金融说到底,是要实现人人享有平等的融资权,人人享有平等的社会发展机会,这是国开行加快民生金融业务的出发点。
国开行从2003年开始涉足民生领域。当时,中国经济处在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农村、中小企业和创业就业等缺乏融资支持,活跃度远远不够。我们与世界银行合作启动了“中国商业可持续微小企业贷款项目”,这是国开行业务发展战略调整的开端,即由“两基一支”大型项目的单极发展,转向增加支持民生、富民小额业务的发展。
近五年来,国开行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业务的支持力度。我们着力打造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组织化的有国开行特色的民生金融发展之路,用批发方法解决千家万户的融资难题。
以助学贷款为例,单笔贷款数额虽小,一名学生每年才6000元,但是这对于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好学生来说,就形成了一个门槛,迈不过这个门槛,就要失学。这不仅牵涉到国家建设和发展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还牵涉到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问题。我们首先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必要性,然后开始寻找其中的信用结构。过去助学贷款都是以学生为借款人,后来我们就把它变成以家长和学生为共同借款人,这就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我们的助学贷款运作良好,优质贷款比例在97%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国开行带动各地的教育部门建立助学贷款辅助机构,帮助管理贷款,提醒学生按期还贷。现在这些机构慢慢进入良性运转。我们的组织优势,加上个人的市场信用,再加上一定的财政补贴,建立起一整套市场机制,运作起来效果特别好。助学贷款2005年才开始,其优越性和成效已经充分体现出来。目前,国开行的助学贷款占整个助学贷款的80%。
开发性金融在助学贷款领域的市场建设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成功的,这个成功就是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再到使用贷款的学生和家长,都建立起一种根深蒂固的还贷观念。
助学贷款的实践过程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不能只看到民生金融业务单笔额度小、工作量大,更应看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要怀着关注民生的真感情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将金融工作成果转化为广大民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转化为支持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
国开行是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要顺应新的全球趋势,为国家战略服务,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服务,也为国际经济中国化服务
记者:作为“两翼”的另一翼,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同样发展迅猛。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开行如何做到危中求机、赢得主动?
陈元: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国开行“走出去”较早,注重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与合作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国开行的国际合作业务源于国家发展的整体目标和战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加工制成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也非常高。我们必须在国际上建立为中国经济服务的金融体系、能源体系、原材料体系和市场销售体系,助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是国开行在“走出去”过程中投棋布子的阶段,我们派出100多个工作组,了解各国情况。当危机出现时,很多国际上的商品贱卖,企业贱卖,技术也贱卖,这正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国开行派出的工作组积极寻找商机,开展合作,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金融“走出去”打下基石,企业“走出去”就有了底气。我们通过提供信息和融资方案,帮助企业分析当地情况和市场,解决其在贸易融资和并购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在世界各地开展合作,加快发展。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营销业务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国开行“走出去”的深度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我原来的设想主要是在亚非拉,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也在迅速拓展。在新的格局下,国开行要牢牢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顺应新的全球趋势,为国家战略服务,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服务,也为国际经济的中国化服务。一定程度上说,它的重要性和全局性比我们国内的业务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金融创新应当将中国特点与国际先进经验和模式很好地结合,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记者:我们感觉国开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有很多漂亮的手笔,这种“创新自觉”对一家大行来说十分难得。你们坚持金融创新的动力是什么?
陈元:纵观国际金融史,金融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金融发展仍然要靠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国开行而言,创新的持久动力来源于实现国家战略的基本目标。因为要实现国家战略,就必须着眼于寻找各种有效方法,真正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国开行想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法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使用这个办法。我们就是立足国情,积极努力地去寻找解决之道。创新的结果,不但使问题解决了,更使我们在金融技能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我们对全人类知识、智慧和经验抱着开放的态度,抱着包容和学习的态度,一方面充分借鉴利用国际上一些先进经验和模式,同时也高度重视本国的传统遗产,包括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像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就契合了中国诚实守信的文化传统。创新要把中国国情特点与国际先进经验和模式很好地结合,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由于坚持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我们在城建、“三农”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融资机制创新,也在股权投资领域创造了诸多第一,在综合经营方面取得了令人高兴的成果。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成立国开金融、国开证券两家子公司,形成了“一拖二”的组织架构。通过注资入股,搭建了租赁业务平台——国银租赁。这样,国开行以投资、投行、金融租赁等金融新手段为支点,形成了“投贷债租证”综合经营、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国开行的金融创新不仅为自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更有助于以市场化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瓶颈,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资金助力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发展。
目前,国开行的助学贷款占整个助学贷款的80%。
开发性金融前景广阔,国开行未来仍会坚持办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目标,不断加快发展
记者:您对未来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肯定有深入的思考。能否展望一下,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的前景如何?国开行今后的发展路径将是怎样?
陈元:国开行的实践证明,开发性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无论中国经济处于顺境或是逆境,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通过中长期融资推动市场建设和规划先行,始终发挥着平抑周期波动的调节与调控作用。在经济平稳增长期,开发性金融积极调整结构,引导商业资金进入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开发性金融担当稳增长的融资主力,成为政府应对危机冲击的不可替代力量。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稍有消减,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看好,开发性金融前景更为广阔。很快,我们就将进入“十二五”发展的高潮,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都会迅速向预定目标接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发性金融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开行未来仍会坚持办国际一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环境为我们提供的机遇,不断加快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小婷以开发性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科技创新|企业|金融服务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原标题:以开发性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进科技创新,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银行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主动担负起支持科技创新的责任使命。
   多年来,开发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发展,促进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提升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水平。截至2016年10月末,开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4782亿元,贷款余额2754亿元,支持科技类项目1031个。
   一是把握发展前景,对有潜力的企业坚定支持。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不确定等特点。开行遵循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规律,研判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企业发展前景,向华为、中兴、、京东方、中芯国际、华大基因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特别是在企业规模不大或财务遇到困难时,不纠结于短期经营状况,而是着眼长远技术潜力和产业发展方向,坚定给予支持,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健康发展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强探索创新,建立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融资模式。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项目筛选、贷款发放、贷款监督、风险防控等环节,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研发贷款”“园区+产业链”等模式创新,加大对技术研发、园区建设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持;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业务需求,加强以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为主的信用结构创新,并在贷款期限、利率、资本金比例等多个方面提供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发挥综合优势,提供多元化、组合式的金融服务。母子公司协同,向科技企业提供“投贷债租证”全方位服务。特别是通过国开金融、国开发展基金,投贷联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国开金融通过直投以及发起设立VC母基金和PE母基金等方式,运用固定收益产品、夹层投资、pre-IPO等多种产品投资科创企业,累计出资556亿元,投资科创类项目75个,参与组建总规模为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目前已承诺出资431亿元人民币,投资41个项目。成立国开科创公司,加大对“双创”企业支持力度。国开发展基金对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及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集成电路、“互联网+”重大工程等专项给予重点支持。
   四是推动先行先试,支持各类科技园区跨越式发展。以北京、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创新产品等方面,支持示范区先行先试,并在相关分行设立科技金融处,专门负责支持科技创新工作。今年,作为科创企业投贷联动首批试点银行之一,开行积极推动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西安等试点地区合作,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项目。
   “十三五”时期,开行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弘扬创新传统,注重点面结合,强化引领作用,按照“服务有创新、案例可复制、模式能推广、风险可控制”的原则,适应科技创新领域的特点,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业务再上新台阶。
   第一,加强统筹协调,深化与相关各方的合作。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在规划、产业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优惠政策等方面沟通,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中央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机制,加强规划、项目、融资、风险、人员等方面协调交流,促进资源整合,营造合作共赢环境。积极探索与担保机构合作的“投贷保”模式,与创投机构合作的“投贷创”模式,与有实力客户合作的“机制评审”模式,以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投贷研”模式等,形成各具特色的融资支持机制。
   第二,聚焦战略任务,支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贯彻“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要求,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积极开发培育高成长、有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和具有核心技术及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聚焦大飞机、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高端领域,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军民融合等新领域,积极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大力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引导跨区域跨领域集群协同发展;支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促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三,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差异化、专业化业务体系。探索建立各业务环节相对独立、差异化的科技贷款管理制度,针对科技中小企业轻资产、无形化、知识化、经营前景不明朗等特点,建立科技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健全完善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质押、出口退税质押等抵质押办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名单管理机制,开发培育一批有潜力的高成长企业和领军企业。
   第四,发挥集团优势,打好支持科技创新的“组合拳”。推动选择权贷款等金融创新,扩大研发、并购贷款等支持范围,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特别是研发阶段对于中长期的金融资金需求。推动投贷联动试点,建立“投贷债租证”各类产品之间的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集团层面更紧密的合作,创新“投贷”“债贷”“租贷”“债投”、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适应科技创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实现对客户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第五,夯实行业研究,保持专家银行特色。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科学技术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向纵深演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领域的细分和跨界已经超越传统行业划分范畴。开行将结合自身业务,重新梳理行业划分,加强与领军企业、创投机构以及行业分析机构的研究合作,进一步深化行业研究,密切跟踪行业前沿,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推进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增强行业研究能力,打造一支熟悉科技创新的专家型队伍,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社组织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