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去产能产能是指铁的产量还是钢的产量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钢铁产量重新回到6.8亿吨水平,去产能就成功-行情资讯-欧浦钢网
钢铁产量重新回到6.8亿吨水平,去产能就成功
&&&和煤炭是去产能的重点领域。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未来5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相比以往淘汰落后产能,此次措施非常严格,提出&钢铁产能退出须拆除相应冶炼设备。具备拆除条件的应立即拆除;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设备,应立即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封存冶炼设备,并限时拆除。&
&&&&为了解决去产能中产生的各种遗留问题,还加强奖补支持,将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引导地方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
&&&&钢铁去产能,实现市场出清并不容易。在具体执行中还涉及过剩产能的界定、国企民企的区别、以及政府监管手段的重新设置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期专访了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
&&&&针对正在酝酿的钢铁行业去产能,赵喜子分析,&压缩产能的目标是静态计算的,如果考虑国内需求下降,出口增速放缓的因素,未来要压缩的产能超过2亿吨。&
&&&&他还认为,这次出台的政策通过奖补彻底消灭过剩产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化解过剩产能过往出现的&春风吹又生&。不过他也坦言,就前期调研所见,在具体细则出台前,很多企业还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象这次去产能未来也可以复活。
&&&&未来5年应压缩2亿吨以上产能
&&&&第一财经日报:钢铁产能过剩持续多年,屡控不止。未来5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目标能实现吗,怎么分解?
&&&&赵喜子:即使没有出台专门意见,到2020年钢铁产量也会降到7亿吨产能。主要是市场倒逼,消费已经过了高峰期。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就出台了很多政策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但实际结果不好,在四万亿经济刺激下,带动钢铁市场需求向上,中国钢铁产能大干快上。到2008年年底,国内钢铁产能6.3亿吨,从2009年到2013年钢铁产能净增6亿吨,2015年已经达到12亿吨。
&&&&可以说2009年之前钢铁产能是合理的。但是地方对钢铁厂投资有冲动性,常常会通过新建钢厂拉动GDP。一般的规律是经济发展拉动钢铁产量和消费,不能反过来靠钢铁产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未来5年压缩1亿到1.5亿吨钢铁产能,肯定可以实现。但我认为压缩产能的规模不够,到2020年压缩2亿到2.5亿吨产能比较正常。如果未来5年去产能2.5亿吨,钢铁产能由12亿吨压减到9.5亿吨,届时设备利用率将达到74%,基本化解过剩产能,钢铁价格会回升。如果只压减1.5亿吨产能,届时设备利用率为70%,行业仍属于过剩状态,价格回升不了,企业也难以脱困。
&&&&压缩产能的效果评价,不只是削减产能,还要看钢铁价格是否平衡,钢铁企业是否脱困。去产能的思路是,砍掉过剩产能,把有限的资源和环境空间让给有效产能,促进供给侧改革。所以化解过剩产能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要增加有效供给。
&&&&日报:未来五年需要压缩2亿吨到2.5亿吨产能,有什么依据?这些都是过剩产能吗?
&&&&赵喜子:去产能效果的检验标准有两个,一个是钢铁产量的统计,达到目标;二是钢铁价格回升,全行业亏损的势头得到遏制。这需要在去产能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目标。
&&&&至于什么样的产能要去,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细则进行细化。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也有说法,概括起来,违规、违法、落后的产能要去掉。这些产能包括环保不过关、能耗不达标、安全生产不达标的钢铁厂。
&&&&这些标准对应实际情况,就是三种,首先是高炉400立方米以下,转炉30吨以下的产能,其次是未经批准的违法违规项目,第三是地条钢产能。地条钢成本比一般钢厂的成本低200-500元/吨,全国高峰时有7000万吨产能,目前还有大概4000万吨产能,地条钢比落后钢铁产能还糟糕。
&&&&落后、违规违法的产能高峰时在1.5亿吨,过去几年根据工信部统计已去产能9000万吨,剩下6000万吨,先进产能过剩9000万吨,加起来是目标中提的1.5亿吨。但是全球经济复苏无望,出口增速下滑和国内需求下降会产生新的过剩产能。
&&&&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8.04亿吨,1982年来首次下降,钢材实际消费6.64亿吨,同比下降。出口钢材1.12亿吨,虽然增长较快,但总的趋势会逐渐减少。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人均600公斤钢铁是高峰,此后开始下行趋势,第一个台阶是人均钢铁下降到500公斤。
&&&&我们通过调研测算,未来每年因为国外市场需求减少回到国内市场的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国内钢铁消费未来每年将减少2000多万吨,算上这些动态情况调整,到2020年要压缩的钢铁产能要超过2亿吨,全国钢铁产量重新回到6.8亿吨左右的水平,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就实现目标了。
&&&&每家钢铁企业都有过剩产能
&&&&日报:从数据看,国有大钢铁企业日子并不好过,民营钢铁企业日子相对好过,去产能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区别吗?
&&&&赵喜子:从企业财务数据比较,民营钢铁企业的日子比较好过。2015年全国重点企业亏损560多亿元,其中多数是国有企业亏损的,民营企业亏损额16亿元。
&&&&虽然从盈利情况看,民营企业日子稍微好过,但是去产能国企民企没有区别。这里要区分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关系,历年一直在淘汰落后产能,但是过剩产能里包含了先进产能。有些产能的装备工艺产品都是先进的,但是企业无法盈利,连续亏损,扭亏无望,这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难点。
&&&&先进的过剩产能主要分布在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所以这次就提出,鼓励企业自动自愿压缩产能,国家根据压缩产能情况给予奖补。如果企业觉得产能闲置,生产无法盈利,但不情愿退出,就拿不到对应的奖补。
&&&&在各种场合的讨论中,很多钢铁企业都表态自身有过剩产能,但具体执行时希望其他厂砍我不砍。可以说,所有钢铁企业都有过剩产能,没有一家钢铁企业没有过剩产能。
&&&&这次的政策通过奖补落实,更为明确。化解1吨产能给予相应的补贴,奖补幅度估计在每吨300元左右。主要用于职工安置过程中涉及的转岗培训、转换身份的支出。
&&&&奖补政策对于国企和民企都是一样的,但是具体考虑到国企的历史负担,补贴标准会和民企不同。
&&&&日报: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财务表现差距大?僵尸企业的出清有什么看法?
&&&&赵喜子:僵尸企业是指连续三年亏损,靠输血度日的是企业。但是具体到实际中情况很多,如果从连续亏损的标准衡量,很多国有钢铁企业都算是僵尸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供应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高端、特殊钢材,不可能一关了之。
&&&&我建议使用僵尸工厂一词,僵尸企业容易将公司法人一棍子打死。很多情况是,公司本身情况良好,但是在不同时期建的某个钢铁厂可能产品是大路货,负债累累,无法盈利。这些厂就是僵尸工厂,要出清。
&&&&国有和民营企业肯定有差别,国有企业的负担重,国有企业吨钢成本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通常认为民营企业成本低是税收低,吨钢利税民企达到六比四、五比五。国有企业利税比正好反过来。
&&&&民营企业认为是国企利润低,是管理费用太高,尤其是三项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主要是融资贷款产生的费用,民营企业贷不到款,国有企业可以贷款,但是行业不景气时好事变坏事,国有企业财务费用高。
&&&&管理费用国企显著高于民企,国企用于接待、出差等的费用高,比如和产能规模大体相同,但沙钢的三项费用只有鞍钢的九分之一。人员费用差异也颇大,国有钢铁企业人均收入7万,民营企业只有人均5万多。
&&&&国企和民企体制上差别很大,如果国企能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就和民企一样了。
&&&&政府对钢铁行业不应干预太多
&&&&日报:去产能包括了兼并重组,以往的经验都是国企担当整合者角色。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会不会重走这条路,一刀切推动重组?具体标准要怎么衡量?
&&&&赵喜子:之前的情况是,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兼并重组其他钢铁厂。这次的思路是政府不动,提供政策指导,企业自主选择。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都让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只要制定好相关标准即可。
&&&&但是目前去产能政策主要由地方政府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拉郎配是否再现不好说。以前兼并重组成功的只有极个别的企业集团。
&&&&政府只要筹集资金,制定好奖补发放标准,然后监管市场并购,按照规则执行政策,就可以了。政府不要再进入市场,强行推动交易。这样可以避免山西海鑫钢铁的窘境,以及亏损的山东钢铁吞并经营良好的日照钢铁的情况。
&&&&兼并重组要由市场推动,比如沙钢可以兼并重组。但这次的重组是减量化兼并重组,及兼并的产能也要实现减量的目标,兼并减量的企业政府要给补贴。同时在税收、土地利用上给优惠政策。
&&&&日报:现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很多都有政府的影子,未来政府对钢铁行业的政策应该如何更加有效监管,又不至于干预太多?钢铁企业走出去前景如何?
&&&&赵喜子:地方政府是产能过剩的主要成因。以往的兼并重组,钢铁行业集中度从60%降低到了30%,没有真正市场化运作。地方政府和部委都不要直接管行业,只要给政策。
&&&&钢铁企业已经有走出去的,但动作很小,难度很大。国企为代表的钢铁企业以往都到国外买矿山,现在都遇到麻烦。
&&&&钢铁行业产品已经走出去,实现了全球销售。另外,从工艺、技术、管理等衡量,钢铁算是中国的优势行业,走出去到国外建厂一点问题都没问题,国外的市场空间很大。通过走出去还能化解产能过剩。
&&&&但是,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是钢铁企业目前资金实力不行,民企和国企处境又有差别。国有钢钢铁企业在国外建钢厂的案例不多。民企在国外和国内一样,很难拿到贷款,影响了在国外的投资和扩张。我们了解,目前钢铁走出去的产能大致900万吨。总的情况是钢铁走出去起步晚,风险大。(中国钢材价格网)
转发此文章到:
相关资讯推荐:
2015年对于我国钢铁行业来说是尤为艰难的一年,国内钢价下跌幅度之大、速度之...
微信查价、下单
下载手机APP
欧浦智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评论】钢铁产能、产量背向而行 真正该警惕的是什么|界面新闻o商业
若不出意外,5月国内粗钢日均产量或将再一次刷新历史记录。
中国粗钢在3-4月日均产量接连爬升,4月为231.4万吨,一举打破2014年6月创下的峰值记录。当前国内高炉开工率还在不断上升,再破产量记录指日可待。
不少人在困惑,&去产能&明明开展得轰轰烈烈,为何产量却屡创新高?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内从未停止淘汰落后产能,且产能规模已有一定幅度的压减,实际产量却不降反升。
以河北省为例。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2015年河北省分别淘汰炼铁、炼钢产能831.5万吨和131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8.9%和76.6%。由此可见,去年河北省消化了全国钢铁压减产能的一半以上,力度不可谓不大。
对此相对应的却是,2015年河北省粗钢、钢材、生铁产量分别为1.88亿吨、2.52亿吨和1.74亿吨,分别同比增长1.3%、5.5%、2.6%,且分别高于全国增速3.6、4.9和6.1个百分点。河北省钢铁体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河钢集团更是以4775万吨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3%的&逆市&表现,成为全国粗钢产量前十大企业中,唯一增长的企业。
产能压减与产量上升看似矛盾,实则不尽然。
产能和产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产能是指生产能力,产量则是实际产出。例如某家钢企拥有五座高炉、三座电炉,合计每年可炼钢1000万吨,此为总产能。但由于市场形势较差,原料成本高而产品售价低,企业决定缩减生产计划,暂时关闭某座高炉或电炉,实际投入生产的产能仅有7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0%。考虑到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和生产效率等多种因素,去年最终炼钢600万吨,此即为当年产量。
当前国内产能利用率低于70%,即有一批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且随时可以恢复生产。尽管企业在政策引导下,正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可供复产的产能空间却依然非常可观。因此,在&去产能&的同时,企业随行就市增加产量的现象并不足以为奇。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去产能&工作对改善市场供过于求局面毫无意义。应当意识到,当产能压减到一定程度,企业复产的空间也就必然受到限制。从这个意义上看,尽管带给市场直接影响的是产量,但其实更深一层的影响因素,依然在于产能。
产能即为潜在产量。如果产能未达到有效控制,产量自然将根据市场情况上下、甚至剧烈波动。
近期的钢市表现生动说明了这一点。去年12月以来,在寒冬煎熬已久的钢市突然意外迎来一波长达四个月的&小阳春&行情,为历年所罕见。吨钢价格持续上涨近千元,甚至一度重返久违的3000元时代。受此行情刺激,重新站上盈利线上方的钢厂,在&抓住难得机遇赚一把&的心态驱使下,掀起大面积复产潮,此前关停的部分产能纷纷开始运转,带来国内钢产量屡创新高。
当然,企业增产的逻辑并不仅在于钢价上涨,同时也受到需求好转预期提升,以及库存过低以致补库存需求强烈等因素影响。综合来看,行情好转带给了企业增产动力。倘若企业将产能压减到一定程度,就算行情走势再好,企业的复产规模也依然在可控范围内。
在当前国内钢铁市场呈现&产能-产量&背向而行的局势下,应当明确:产能必须继续压减,而产量亦当谨慎控制。
化解产能过剩的口号已提出多年,效果不甚显著。究其原因,该项工作面临着中央与地方政府决心不一、企业不情愿、职工安置难等多重考验。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公平、不透明、不规范的现象也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去产能&进程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一个常被提起的问题是,&究竟该去掉谁的产能?&没有哪家企业甘愿承认自身为落后产能。尽管国家已从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多维度出台了相关淘汰标准,但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被指在不同企业、尤其是国企与民企之间厚此薄彼,执行双重标准。这必然导致企业不满,&去产能&阻力加大。因此,积极营造一个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是政府要考虑的首要目标。
其次需要警惕的是非法生产抬头,艰难压缩的合法产能空间被&地条钢&趁机填补。
所谓地条钢,是指民营小钢企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此为原料轧制的钢材,其外观与普通钢没有显著区别,但质量缺乏保障。
目前中国至少存在约8000万吨地条钢的生产能力,由于其隐蔽性较强且利益链复杂,&地条钢&的准确产量至今尚是未知数。售价低廉的地条钢不仅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且加剧了产能过剩。倘若不对此类非法生产行为加以监管遏制,就算&去产能&工作顺利开展,减去的产能空间也必然被非法钢材伺机占据。这不仅将导致市场供应量居高不下,而且将令市场愈加病态。
还有企业感到疑惑,&生产的钢材全都卖断货了,为什么还要淘汰产能,为什么还要控制产量?&其并未意识到,当时所谓&卖断货&的售价是多少,盈利有多少。吨钢1000元肯定能卖断货,但在这样的价位,企业能赚钱吗?
市场供应量若不得到有效控制,钢价势必只能在低位匍匐。
近期下游需求的确有所好转,但很显然,下游需求已在失控的市场情绪下被夸大。随着高温酷暑和南方持续性降雨季节来临,实际钢材需求已大幅转弱。由于大面积复产,市场供应量持续上升,供过于求的局面有所恶化。失去上涨支撑的钢价重回下行通道,5月大跌超过20%,价格已回到&解放&前。
实际上,类似的情形已多次上演。2013年国内钢铁需求出现了7.65亿吨的峰值,随后逐年负增长,落差一度高达8个百分点,钢厂面对这一断崖式的突变却未能及时刹车,产量继续增长,2014年粗钢产量达到8.23亿吨的峰值,国内钢市随之陷入空前的艰难期,一吨钢甚至卖不出白菜价。
诚然,产量增减是企业依据行情所作的决策,但历史也早已表明,企业相关决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往往是钢价涨至半途,企业才抓紧增产,而当产量开始大量投向市场时,钢价又再度回落。
不仅如此,由于行业集中度过低,企业过度无序、恶性竞争虽已备受诟病,却几乎未有改善。但凡行情好转,企业便&一窝蜂&涌上去。由于缺乏调度,产量极易失控。因此,行业内亟需大范围兼并重组,形成寡头竞争,从而使供给侧与需求侧灵活匹配,促使钢价回归理性水平。
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
0界面记者本广告位待租,需要私信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2015年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
&2015年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
去年主要钢铁公司的产量排名扩展名单详见下列PDF文件。 粗钢产量单位:百万吨
安赛乐米塔尔 *
河钢集团 *
新日铁住金 (NSSMC) *
浦项制铁 *
宝钢集团 *
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
首钢集团 *
塔塔钢铁集团 *
武钢集团 *
山东钢铁集团
现代制铁株式会社 *
纽柯钢铁公司 *
马钢集团 *
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 *
盖尔道集团
天津渤海钢铁集团
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 (NLMK) *
中国台湾中钢公司
美国钢铁公司
耶弗拉兹集团*
印度钢铁管理局
伊朗矿业开发与革新组织 *
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
谢维尔钢铁公司*
河北敬业集团
柳钢集团(录属于武钢集团,2014年退出)
纵横钢铁集团
津西集团* (亦为东方集团, 安赛乐米塔尔持有部分股权)
麦特投资控股公司*
三明钢铁集团
埃雷利钢铁公司*
新余钢铁集团
南京钢铁集团
德兴集团 *
国丰钢铁公司
奥钢联集团 *
* 世界钢铁协会会员
关于公司所有权和产量计算的说明:
对于世界钢铁协会的会员公司,相关数据来源于公司填报的产量。对于中国公司,我们使用的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方发布的产量数据。母公司持有股份超过50%,其子公司所有产量都包含在内。母公司持有股份在30-50%之间,相应比例的产量包含在内。母公司持有股份低于30%,子公司产量不包括在内。中国钢铁出口与产量比远低世界水平 专家指路创造增量
作者:赵静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钢铁出口“四面楚歌 ”  ⊙记者 赵静 ○编辑 谷子  一周前的8月8日,商务部贸易救济局负责人就南非对进口冷轧钢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发表了谈话。  这也是商务部贸易救济局负责人今年以来针对钢铁贸易摩擦问题公开发表的第27次谈话,而所涉及国家和地区,除传统的贸易救济调查发起“大户”美欧之外,还包括印度、巴西、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和南非。  一时间,中国钢铁业出口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未来,中国钢铁业出口之路怎么走?增量在哪里?  出口的春天与贸易的寒冬  2015年,中国钢铁出口1.124亿吨,出口量首度破亿吨并创下历史新高,相伴而至的是贸易摩擦的寒冬。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钢铁产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立案46起,同比增加19起,在我国全年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总数中占比46.9%,继续成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行业。2014年,在总共的97起贸易摩擦中,涉及钢铁产品的为27起,占比约27.84%,已成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贸易摩擦的加剧,不仅体现在案件数量上升,也体现在程度加深。  如去年11月,美欧9家钢协联合发表声明,指责中国钢铁行业是全球钢铁行业正在遭受产能过剩危机的主要影响者。以此为由,9家钢协对中国于今年12月11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表示反对。  今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宣布对中国输美碳钢产品发起337调查,涉及40家中国钢铁企业及美国分公司。根据调查程序,美方一旦裁定企业有违规行为,相关产品可能将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钢铁风波难平的背后,则是全球钢铁贸易环境的波涛汹涌。有业内人士指出,出口激增和贸易保护使全球钢铁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全球钢铁行业十大事件”中,“钢铁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和“全球钢铁贸易保护蔓延”连续上榜。  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6月发布的有关对进口耐腐蚀板“双反”调查的终裁公告中也发现,其双反所涉出口国,除中国外还包括印度、意大利、韩国。  另据环球网报道,日本钢铁联盟会长近藤在7月的发布会上表示,全球针对钢铁制品的反倾销征税增加了207起,其中31起针对日本产品,日本产品受到的制裁则达54起。  尽管频频遭遇贸易摩擦,但中国钢铁出口大有反“围剿”的气势,收获了“漂亮”的成绩单。  继2014年我国钢铁出口同比高增长50.4%之后,2015年钢铁出口增长19.9%。今年1至7月,钢铁出口6741万吨,增长8.5%。  “在当前钢铁产业面临全球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国际钢材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应该看到,是广大国际用户的自主选择成就了中国钢材出口的增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13日的“CMRC中国经济观察”季度报告会上说,中国钢铁出口增长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事实上,中国钢材出口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满足了国际下游用户的切实需要,也增强了国际钢材市场的竞争活力。  李新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钢材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在高位,因为这是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哪一方利益或单方面意志为转移。  出口与产量比远低于世界水平  在一些贸易专家看来,恰恰因为在政策导向上并不鼓励钢铁出口,因而中国成为贸易争端的真正受害国。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直到2006年才成为钢材净出口国。而若以累计量看,中国在2014年实现钢材累计出口和累计进口的基本平衡,而在新中国建立后的长达半个世纪里,一直都是钢材的净进口国。  从出口量在产量中的占比来看,钢材出口与产量比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0%,而中国这一比例尚不足15%。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今年4月在布鲁塞尔钢铁会议上强调,中国不仅没有任何补贴性质的政策刺激钢铁出口,还对部分品种的钢铁产品加征了出口关税。同时,中国还进口大量钢铁产品,为全球钢铁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  “中国的钢铁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钢铁消费国。”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郑立新说。  而针对美国对中国钢铁企业启动的“337调查”,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8月9日回应说,此举属于重复救济,滥用贸易限制措施,是对世界钢铁正常贸易秩序的严重损害。  专家指路钢铁业创造增量  创造增量具有帕累托改进效应,不仅避免了对既有钢铁大国产生压力,也会带来边际利益改进。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看来,在当前全球经济调整和钢铁需求相对低迷的阶段,创造钢铁贸易增量应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发展释放潜在需求。  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就是例子。在2011年至2015年的近四年间,我国对巴基斯坦的钢材出口量从37万吨增加至256万吨,增长近6倍。  “近年中巴钢材贸易主要是‘’合作项目额外派生增量,不仅不会对第三国产生调整压力,反而可能通过项目实施催生巴基斯坦经济的现实和潜在增长,边际提升对第三国商品劳务的需求,具有共赢与多赢的经济属性。”卢锋说。  事实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钢铁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钢铁出口近年增长中挖掘增量的特点。数据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钢铁出口金额已经从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约100亿美元增长到过去两年的300多亿美元,占比也从43%提升到50%。  与此同时,国内广阔市场也大有潜力可挖。卢锋在《换个角度看钢铁――世界钢铁产业转移与中国选择》的报告中指出,大规模兴建城市现代地下管廊系统将释放钢铁潜在需求,另外可适当提高房屋建筑用钢使用标准并逐步提高钢结构的建筑比例。  这份报告还提出,应允许鼓励钢铁企业跨所有制和跨地区兼并重组,允许优秀民企并购国企,更好发挥民企活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行业去产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