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机器人取代人类最终取代所有人力工作吗

专家:机器人30年内完全取代人力 数千万人将失业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
台媒称,科技日新月异,机器人的发展迅速。近来有专家大胆预言,机器人将危及数千万个工作机会,未来30年内将几乎完全取代人力,人类会面临前所未见的重大挑战。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2月15日报道,美国德州莱斯大学资讯科技研究院主任瓦尔第说,人类虽然不可能完全被取代,不过各行各业、不分男女未来都将由机器人仍将大幅改变工作模式。
  他说,许多科技公司如google、facebook、IBM投资人工智慧系统的比例高达数十亿美元。机器人将取代越来越多人力工作,如药剂师、狱警、调酒工作,越来越多工作都可以机器取代,未来正迈向机器几乎完全取代人力的时代。
  科学家更警告,如果机器有能力从事几乎所有人类的工作,人类该怎么办?呼吁社会正视这个问题。
  9月28日,美国纽约,天体物理学家奈尔 德葛拉司 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克林顿全球倡议”年会上与人形机器人Pepper互动。
  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
外媒称,在日本,由于人口萎缩和国民反对外来移民,推广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得到认可。
  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5日报道,在世界其他地方,未来机器人——从玩伴、无人驾驶出租车到交易算法以及手持电棒的机器人巡警——被认为前景极其复杂,风险与回报并存。经济效益与危险很难计算,伦理辩论还没有开始。例如,我们不知道多久以后能够出现一款人们可以放心地让它照顾儿童或老人的Pepper(由日本科技与电信集团软银出品,台湾富士康负责装配的可爱类人型机器人)。
  而在日本,由于人口萎缩而且国民反对外来移民,这些担忧被抛到了一边。日本最精明的商业大脑之一、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打造的Pepper,在政治高层拥有知音。
  去年5月,安倍在日本机器人革命行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该委员会得到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支持,负责推动一项计划,在工业部门推广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同时将机器人的销售额扩大三倍。安倍表示,日本企业必须“把机器人的应用从大型工厂拓展到我们经济和社会的每个角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番振臂高呼是有道理的。在人口出生率低、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四分之一的日本,照管儿童的资源有限,而且劳动人口正在萎缩,这使得利用不需食物、不用支付养老金的机械劳动力的想法明显具有吸引力。
  但这种一股脑儿的热情之中也蕴含着危险:Pepper
、Asimo、Cyberdyne公司生产的外骨骼套装、长崎附近一家由机器人提供服务的酒店的机器人迎宾员以及上百种别的巧妙创新,使得日本推迟了一场围绕外来移民的日益迫切的讨论。安倍已承诺为妇女提供更好的职业前景,并缩减每年因照顾老人而离开工作岗位的10万劳动力(包括男性和女性)。向新工人开放边界只是被看作一种勉强且无法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日本同样不愿利用移民来阻止本国人口数量下滑。从现在到2060年,日本劳动力数量预计将减少50%。在去年一次采访中,日本内阁女性活跃大臣有村治子将移民问题比作“潘多拉魔盒”,称最好不要打开。
  日本经常将机器人的光明前景与很快将成为压倒性的老年人护理需求联系起来,这并非巧合。安倍关于推广机器人的呼吁包含了一种不那么隐晦的请求——呼吁日本工程师们尽快行动起来,在政府被迫容许岌岌可危的赤字由外国人来填补之前生产出大量护理机器人。
  参考消息网2月2日报道
英媒称,分析显示,自动化和机器人的进展将对世界最贫穷国家产生最大破坏效果,埃塞俄比亚85%的工作岗位面临被剥夺的危险。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日报道,美国花旗银行(Citi)和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尼泊尔、柬埔寨、中国、孟加拉国和危地马拉等国家面临最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
  “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易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技术与就业项目联席主任卡尔 贝内迪克特
弗雷(Carl Benedikt Frey)说。
  报道称,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一周前,世界经济论坛(WEF)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的发展到2020年将造成全球逾500万人失业。
  围绕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辩论迄今聚焦于发达世界,牛津大学马丁学院2013年的分析得出结论,未来20年里,美国47%的工作岗位将受到自动化的威胁。
  然而,该学院的后续分析似乎表明,发展中世界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当前,在农业和制造业等可贸易部门,低收入国家相对高工资国家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上述研究报告辩称,随着机器人取代工人,低收入国家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丧失这种优势,与高工资国家在成本方面不相上下。此外,穷国当前的低工资水平意味着,它们有更多很容易被自动化、最终将被取代的工作岗位。
  “尽管发展中世界的许多工作是可以自动化的,但由于廉价劳动力供应充足,自动化尚不划算,”该报告表示。
  报道称,此外,这份题为《Technology At Work
v2.0》的报告主张,自动化的崛起和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将鼓励企业把制造业务迁回本国。
  该报告声称已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初步迹象,全球供应链碎片化的速度开始放缓,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逆转。报告称,2011年,菲律宾、中国和马来西亚为了出口制成品而在国内市场采购的投入品比例高于2005年。
  尽管如此,报告作者主张,北美将成为这一回迁趋势的大赢家。作为之前离岸外包浪潮的主要受益者,新兴市场将成为显而易见的输家。
  这一点,加上制造业的效率越来越高,劳动密集度随之降低,都令人担忧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遭遇“过早去工业化”。
  表示,更糟糕的是,尽管发展中国家可能比富裕国家更晚感受到自动化的全面冲击,“但在那些消费者需求非常低和社会保障网络不健全的国家,这种冲击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效果。”
  在那些仍有大量小规模农户的新兴国家,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到资本密集型生产的转型会产生问题,尤其是因为农业本身容易提高自动化程度。
  “仅仅把工人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未必是通往繁荣之路。在中国,使用一台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已缩短到2年。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发现,”弗雷表示。
  ( 11:33:33)
  【延伸阅读】人工智能+时代 情感机器人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简称“AI”)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臻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我们慢慢在走向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而情感机器人作为AI+的一次新的探索,在未来机器人发展浪潮中到底该何去何从?
  回归人性,更懂“情感”
( 09:43:02)
  参考消息网1月10日报道
埃菲社1月8日报道称,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展示了一个由机器人提供叠衣服、扫地和侍酒等服务的未来。
  本周在CES上展出的机器人主要是智能机器,它们拥有云链接,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控制它们。
  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主席加里·夏皮罗预言,机器人技术依然将是CES的主角,它们也会继续改善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状况。
  夏皮罗对媒体表示,机器人将改变人类日常生活的方式。他强调,机器人看、听、感觉和对周遭环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越来越强。
  本届CES上有一款名为Double的机器人,它的使命是帮助使用者在同一时间身处“两地”。这款机器人是在一根长杆上安装了一块屏幕并通过轮子移动,它可以帮助企业的领导和雇员远程“现身”会议。
  Double的竞争对手之一是美国适特宝科技公司研制的机器人Beam,这款机器人使得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今年能够首次出现在CES的现场。
  斯诺登出现在了机器人的屏幕上,他认为本周在CES上展出的技术有着巨大潜力,只要它们的研发公司能够考虑到隐私和安全问题所提出的挑战。
  同样来到拉斯韦加斯的机器人还有Budgee和Laundroid,前者可以帮主人搬运购物时的袋子,后者可以帮主人叠起洗好的衣服,不过仍处在研发阶段。
  此外,展会上还有可拆卸机器人CellRobot、清洁烧烤架机器人Grillbot、跳舞机器人Pepper,以及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交流信息的小机器人Bocco。
  同时,大量无人机、3D打印机、家庭自动化设备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也出现在了CES上。
  本届展会吸引了九大汽车制造商,它们在自动驾驶汽车和网联汽车领域都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
  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30年,15%的新车可能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该公司同时强调,软件在未来将成为汽车之间的主要区别因素。
  美国英伟达公司正在研制一套能够决定汽车面对各种情况如何反应的人工智能系统。该公司带着一台用于汽车的超级计算机来到拉斯韦加斯,这台计算机的能力相当于150台苹果MacBook笔记本电脑。未来它将被安装在沃尔沃品牌的汽车上。
  同时,CES上还有超过500家企业在展示它们的保健设备。
  健康和舒适是CES的两大明星主题。展会的官方出版物称,自2014年以来,健康领域的参展商数量已经增加了40%,这是该领域正在经历数字化革命的明证。
来源:&&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当前位置: >
2045年机器人将取代中国77%人力
发布时间:
& 来源: 新浪财经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科学家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度会议上表示,机器人(300024)或将成为印中两国人民福祉的最大威胁,25年后这两个发展中国家将分别有超过69%和77%的劳动人口因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丢掉工作。
  美国莱斯大学教授摩西.瓦迪(Moche Vardi)及其同事试图分析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进化对世界经济和各阶层人民福祉的影响。
  瓦迪和同事的想法有两个依据,一是机器人原则上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哪些任务,二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机器人取代人力是否合理。例如,低技能工作的薪酬很低,因此从投资角度来看,用机器人取代此类工人并不划算。
  分析显示,受机器人技术发展影响的不是低技能工人,而是&中间&工人阶层,即从事相对复杂但单调工作的人,例如公交司机、超市收银员、食品厂工人及其他无需创新就可完成工作的专家。
  这样一来,全球就业率就将从60%降至50%,其中印度和中国受影响最为严重,两国或有三分之二人口因此失业。与之相反,在美国等后工业国家,将只有45%的公民丢掉工作。
  瓦迪承认,无论如何,此类数字都不容乐观。他表示,政治家和所有人都应当思考,当机器人接过大部分工作时,人类将何去何从。聪明的机器人最终取代所有人力工作吗?-国际-@中国_物联网
你好,游客
聪明的机器人最终取代所有人力工作吗?
来源:腾讯科技&
  长久以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一直都对人们担忧自动化技术会取代人们在工作领域重要性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布林约尔松在MIT的许多同事却一直试图向外界证明这一有可能最终取代人类作用的尖端自动化技术或许就在我们眼前。
  谷歌(微博)在2010年宣布,配备了许多特殊传感器的丰田普锐斯已经在美国道路上安全行驶了超过1000英里。直到这时,布林约尔松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此前的想法或许是错误的。
  在此之前,无论是蒸汽发动机、自动焊接机还是无处不在的ATM,机器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取代人类的作用。而最近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阅读人类表情的电脑技术的问世则又一次迫使诸如布林约尔松这样的专家重新审视自动化技术会在未来对现有劳动力造成多大的冲击这一话题。
  举例来说,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力拓矿业公司(Rio Tinto)已经在澳大利亚北领地利用自动驾驶卡车和钻头在铁矿石开发地自动工作,且该公司还计划在今后利用自动驾驶火车将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运往483公里外的加工基地;在美国洛杉矶的港口,当地政府正在安装一整套可能将所需码头工人数量减半的全自动系统;如今的计算机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法律调研、撰写股价走势报告、构思广造词,甚至是新闻稿件,而这些此前都是只有人类才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
  盖茨入局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去年在华盛顿发表演讲的时候曾表示,自动化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对所有领域的人力工作者构成了威胁,无论是司机、护士还是餐厅服务员都不例外。
  &我不认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盖茨说道。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曾预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会在十年内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同时,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在二十年内,大约有50%的工作会逐渐被自动化技术取代。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如果你说你担心科技会带来的副作用,你肯定会被视为异类,因为科技总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经济学家不应该担心自动化技术可能对人力劳动者构成的威胁,而是应该担心这一技术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问题。&MIT经济学家大卫-奥特(David Autor)说道。
  奥特的研究发现,自动化技术所取代的大多是诸如办公室文员和图书馆管理员这样的中级工作岗位,同时为市场创造出了对于低端和高端工作人员的更大需求,而这也正是劳动力市场在过去15年时间越来越两极分化的原因所在。奥特相信,自动化技术工具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人力的作用,而是希望帮助他们更加高效的展开工作。
  布林约尔松曾在2011年和他人联合撰写了一本有关自动化技术的书籍,他在书中曾提及了这样一个细节:仅仅在谷歌宣布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前六年,MIT经济学家、自动化技术专家弗兰克-莱维(Frank Levy)曾在一本书中明确表示自动驾驶汽车不可能成为现实。
  莱维对于布林约尔松在书中的指责并不高兴,而他直到现在也依旧认为自己在《计算机如何创造未来的就业市场》(How Computers Are Creating the Next Job Market)一书中的观点没有问题,即自动驾驶恐怕不会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快来到我们身边。
  对此,MIT机器人专业教授约翰-莱昂纳德(John Leonard)还特地为他们开办了每月一次的开会讨论时间供莱维、布林约尔松以及其他一些MIT教授在此各抒己见。
  未来走势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业机器人专业主管亨利克-克里斯特纳森(Henrik Christensen)认为,如今的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向全球工厂扩张,而中国不久前刚刚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如今的大多数卡车司机或将在十年内失业,而刚刚出生的小孩未来可能根本无需学习驾车。当然,自动化技术的扩张也不一定会像人们想象中那样迅速。举例来说,ATM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事出纳职业的人数直到最近才开始缓慢减少。具体来说,美国各大银行在1985年总计雇佣了48.4万名出纳,2007年时的这一人数是47.2万名,直到最近这一人数才降至了36.1万。&克里斯特纳森说道。
  MIT管理学院杰出教授、斯隆管理学院技术、创新、创业与战略项目主任斯科特-斯特恩(Scott Stern)同样相信,自动化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转折点,而现在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机器人和人类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互动技术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此,有不少MIT学者相信如今电脑的运算能力是这一技术成为现实的唯一瓶颈。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以及越来越多的超级电脑,而这些工具的出现则将使电脑有可能从事此前必须由人类主导的工作。然而,就连MIT机器人专业教授约翰-莱昂纳德都不认为这一自动化技术的重大突破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
  &机器人领域的部分进步让我们错误的认为自己已经同施瓦辛格《终结者》电影中的桥段十分接近了。&莱昂纳德说道。
  对此,莱昂纳德特地在自己的车辆仪表盘上安装了一个行车记录仪来查看自动驾驶系统在日常通勤路途中有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在仔细查看了这一视频后,现年49岁的莱昂纳德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恐怕还无法在车流如梭的城市道路中完美领航。
  谷歌近期为莱昂纳德提供了一次试驾旗下自动驾驶汽车的机会,莱昂纳德在试驾后将这一体验同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试验进行了比较。
  &它们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看看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和将这一技术投入商用花费了多长时间?&莱昂纳德补充道。
  平衡利弊
  事实上,有关自动化技术引发人们对于工作岗位不确定性的担忧最早起源于19世纪。当时的英国纺织工人担心第一代自动纺织机的问世会对自己的赖以生存的技能构成威胁,而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完全正确的。然后,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人们对于机器自动化威胁的担心又再次被摆上了台面,因为那时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开始首次进入美国生产企业之中。不过根据芝加哥大学针对顶尖经济学家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中有88%的人都认为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因为自动化而导致了就业率的降低。
  因为虽然自动化机械的使用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了更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这一情况反而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具体来说,汽车的诞生虽然让铁匠这一职业濒临灭绝,但同时也创造出了诸如汽车经销商等更多的职位需求。换句话说,过时的技术迟早会被淘汰,但社会的总就业人数依旧能够保持平衡。其中,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力拓矿业公司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力拓创新部负责人约翰-麦格(John McGagh)表示,公司的自动化进程大约在十年前,也就是更强大的计算机芯片以及拥有更高精度的GPS问世后开始正式起步。全新自动驾驶卡车的启动会减少许多的驾驶岗位需求,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其它的岗位需求,就比如网络工程师以及近五年才出现的机电一体化工程师这一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喜达屋集团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Aloft酒店在不久前启用了一款名为Botlr的机器人管家,Botlr能在晚间向客房提供食品和牙刷等物品。Botlr是一款完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管家,这款机器人能记住酒店中的所有通道、电梯和客房位置,使用激光雷达来进行导航、确定道路,并通过摄像头来避免碰撞人和障碍物。
  当酒店宾客致电前台需要服务时,酒店员工可以向机器人输入信息。只需按几颗按钮,机器人即可向宾客提供所需的物品。Botlr能通过酒店的WiFi网络呼叫电梯,登上电梯前往特定的楼层,而这些操作均不需要机器人接触电梯的控制面板。而且,Botlr在抵达房间外后不会敲门,而是会通过拨打室内电话的方式通知房客开门,而房客也不需要为这一服务付出小费,仅仅需要对其进行服务评分而已。
  Savioke CEO史蒂夫-库辛斯(Steve Cousins)表示:&我们也曾考虑过让Botlr同房客进行交流,但一旦这样做的话对方就会默认为你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话,而我们则希望这是只有酒店员工才拥有的&技能&。&
相关新闻 & & &
& (10月13日)
& (07月27日)
& (11月18日)
& (09月14日)聪明的机器人最终取代所有人力工作吗?
我的图书馆
聪明的机器人最终取代所有人力工作吗?
点击标题下「大数据文摘」可快捷关注
长久以来,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一直都对人们担忧自动化技术会取代人们在工作领域重要性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布林约尔松在MIT的许多同事却一直试图向外界证明这一有可能最终取代人类作用的尖端自动化技术或许就在我们眼前。
谷歌在2010年宣布,配备了许多特殊传感器的丰田普锐斯已经在美国道路上安全行驶了超过1000英里。直到这时,布林约尔松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此前的想法或许是错误的。
在此之前,无论是蒸汽发动机、自动焊接机还是无处不在的ATM,机器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取代人类的作用。而最近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阅读人类表情的电脑技术的问世则又一次迫使诸如布林约尔松这样的专家重新审视自动化技术会在未来对现有劳动力造成多大的冲击这一话题。
举例来说,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力拓矿业公司(Rio Tinto)已经在澳大利亚北领地利用自动驾驶卡车和钻头在铁矿石开发地自动工作,且该公司还计划在今后利用自动驾驶火车将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运往483公里外的加工基地;在美国洛杉矶的港口,当地政府正在安装一整套可能将所需码头工人数量减半的全自动系统;如今的计算机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法律调研、撰写股价走势报告、构思广造词,甚至是新闻稿件,而这些此前都是只有人类才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去年在华盛顿发表演讲的时候曾表示,自动化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对所有领域的人力工作者构成了威胁,无论是司机、护士还是餐厅服务员都不例外。
“我不认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盖茨说道。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曾预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会在十年内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同时,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在二十年内,大约有50%的工作会逐渐被自动化技术取代。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如果你说你担心科技会带来的副作用,你肯定会被视为异类,因为科技总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经济学家不应该担心自动化技术可能对人力劳动者构成的威胁,而是应该担心这一技术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问题。”MIT经济学家大卫-奥特(David Autor)说道。
奥特的研究发现,自动化技术所取代的大多是诸如办公室文员和图书馆管理员这样的中级工作岗位,同时为市场创造出了对于低端和高端工作人员的更大需求,而这也正是劳动力市场在过去15年时间越来越两极分化的原因所在。奥特相信,自动化技术工具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人力的作用,而是希望帮助他们更加高效的展开工作。
布林约尔松曾在2011年和他人联合撰写了一本有关自动化技术的书籍,他在书中曾提及了这样一个细节:仅仅在谷歌宣布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前六年,MIT经济学家、自动化技术专家弗兰克-莱维(Frank Levy)曾在一本书中明确表示自动驾驶汽车不可能成为现实。
莱维对于布林约尔松在书中的指责并不高兴,而他直到现在也依旧认为自己在《计算机如何创造未来的就业市场》(How Computers Are Creating the Next Job Market)一书中的观点没有问题,即自动驾驶恐怕不会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快来到我们身边。
对此,MIT机器人专业教授约翰-莱昂纳德(John Leonard)还特地为他们开办了每月一次的开会讨论时间供莱维、布林约尔松以及其他一些MIT教授在此各抒己见。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业机器人专业主管亨利克-克里斯特纳森(Henrik Christensen)认为,如今的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向全球工厂扩张,而中国不久前刚刚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如今的大多数卡车司机或将在十年内失业,而刚刚出生的小孩未来可能根本无需学习驾车。当然,自动化技术的扩张也不一定会像人们想象中那样迅速。举例来说,ATM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事出纳职业的人数直到最近才开始缓慢减少。具体来说,美国各大银行在1985年总计雇佣了48.4万名出纳,2007年时的这一人数是47.2万名,直到最近这一人数才降至了36.1万。”克里斯特纳森说道。
MIT管理学院杰出教授、斯隆管理学院技术、创新、创业与战略项目主任斯科特-斯特恩(Scott Stern)同样相信,自动化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转折点,而现在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机器人和人类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互动技术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此,有不少MIT学者相信如今电脑的运算能力是这一技术成为现实的唯一瓶颈。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以及越来越多的超级电脑,而这些工具的出现则将使电脑有可能从事此前必须由人类主导的工作。然而,就连MIT机器人专业教授约翰-莱昂纳德都不认为这一自动化技术的重大突破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
“机器人领域的部分进步让我们错误的认为自己已经同施瓦辛格《终结者》电影中的桥段十分接近了。”莱昂纳德说道。
对此,莱昂纳德特地在自己的车辆仪表盘上安装了一个行车记录仪来查看自动驾驶系统在日常通勤路途中有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在仔细查看了这一视频后,现年49岁的莱昂纳德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恐怕还无法在车流如梭的城市道路中完美领航。
谷歌近期为莱昂纳德提供了一次试驾旗下自动驾驶汽车的机会,莱昂纳德在试驾后将这一体验同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试验进行了比较。
“它们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看看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和将这一技术投入商用花费了多长时间?”莱昂纳德补充道。
事实上,有关自动化技术引发人们对于工作岗位不确定性的担忧最早起源于19世纪。当时的英国纺织工人担心第一代自动纺织机的问世会对自己的赖以生存的技能构成威胁,而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完全正确的。然后,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人们对于机器自动化威胁的担心又再次被摆上了台面,因为那时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开始首次进入美国生产企业之中。不过根据芝加哥大学针对顶尖经济学家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中有88%的人都认为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因为自动化而导致了就业率的降低。
因为虽然自动化机械的使用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了更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这一情况反而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具体来说,汽车的诞生虽然让铁匠这一职业濒临灭绝,但同时也创造出了诸如汽车经销商等更多的职位需求。换句话说,过时的技术迟早会被淘汰,但社会的总就业人数依旧能够保持平衡。其中,世界第二大矿业集团力拓矿业公司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力拓创新部负责人约翰-麦格(John McGagh)表示,公司的自动化进程大约在十年前,也就是更强大的计算机芯片以及拥有更高精度的GPS问世后开始正式起步。全新自动驾驶卡车的启动会减少许多的驾驶岗位需求,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其它的岗位需求,就比如网络工程师以及近五年才出现的机电一体化工程师这一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喜达屋集团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Aloft酒店在不久前启用了一款名为Botlr的机器人管家,Botlr能在晚间向客房提供食品和牙刷等物品。Botlr是一款完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管家,这款机器人能记住酒店中的所有通道、电梯和客房位置,使用激光雷达来进行导航、确定道路,并通过摄像头来避免碰撞人和障碍物。
当酒店宾客致电前台需要服务时,酒店员工可以向机器人输入信息。只需按几颗按钮,机器人即可向宾客提供所需的物品。Botlr能通过酒店的WiFi网络呼叫电梯,登上电梯前往特定的楼层,而这些操作均不需要机器人接触电梯的控制面板。而且,Botlr在抵达房间外后不会敲门,而是会通过拨打室内电话的方式通知房客开门,而房客也不需要为这一服务付出小费,仅仅需要对其进行服务评分而已。
Savioke CEO史蒂夫-库辛斯(Steve Cousins)表示:“我们也曾考虑过让Botlr同房客进行交流,但一旦这样做的话对方就会默认为你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话,而我们则希望这是只有酒店员工才拥有的‘技能’。”
摘自:腾讯科技
大数据文摘精彩文章:
回复安全 关于泄密、黑客、攻防的新鲜案例
回复算法 既涨知识又有趣的人和事
回复谷歌 看其在大数据领域的举措
回复院士 看众多院士如何讲大数据
回复色情 这个,你懂的,可是你真的懂吗?
回复隐私 看看在大数据时代还有多少隐私
回复医疗 查看医疗领域文章6篇
回复征信 大数据征信专题四篇
回复大国 "大数据国家档案"之美国等12国
回复体育 大数据在网球、NBA等应用案例
回复平安 中国平安相关大数据案例、新闻
回复志愿者 了解大数据文摘及如何加入
大数据文摘ID:BigDataDigest专注大数据,每日有分享覆盖千万读者的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
馆藏&99439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