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为以色列愚弄中国人在以色列的待遇

[转帖]为什么要为以色列愚弄中国人?――关于《以色列-- 大多数
为什么要为以色列愚弄中国人? ――关于《以色列-- 大多数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内幕》的内幕 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戈培尔博士 你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亚伯拉罕-林肯 近年来,一个名
为什么要为以色列愚弄中国人?――关于《以色列-- 大多数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内幕》的内幕 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戈培尔博士 你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亚伯拉罕-林肯 近年来,一个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内幕》或名《以色列为什么对中国这么好?》《以色列-- 大多数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内幕》的谎言帖在网上到处传播。尽管我个人很认同该贴对中国人“重新认识”以色列及从某种效果上起到推进中以关系作用的“贡献”,但谎言就是谎言,现在也该到说明一下真相的时候了。 在正式辟谣之前,且给网友们介绍一下该文的几大特点: 1、“二合为一” 此贴一般由两篇文章组成,上篇(也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内幕》)无署名,下篇(名为《为什么我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则署名为“水均益”,为什么这样组合,实际上大有玄机―― 据笔者了解,此帖出现的顺序是先下后上,而下篇也根本不是出自水均益的手笔(见央视网站水均益访谈录/news/other/804_2.shtml,水均益明确否认为该文作者,并表示反对该文观点),其基本内容最早出自西祠胡同《迦南论坛》一id为“小网虫之一”之手,经高人妙笔点缀后冒用水均益之名在网上传播。后又有精通宣传伎俩的高人嫌该文的煽情效果还不够,又以该文为底本编排了一篇《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内幕》出来,并与该文合并发帖,以求“有情有理”、互为佐证之效。 2、“专用id” 据笔者观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在各大网络论坛传播这个谎言帖的主儿大都为“专用id”,除了到处贴这个谎言帖之外几乎不发表其他言论,而等到这个帖子被一些知情者揭穿之后,过不多久又会出来新的“专用id”重新转帖,而揭露者则不可能象他们“ctrl+c”+“ctrl+v”那样容易反驳,也没他们那么多的精力跟着到各个论坛去揭谎,于是总会有一批又一批不明真相的网民受到愚弄。 有鉴于此,笔者特宣布放弃对本文的版权,任由各位看见该帖的网友使用我文辟谣,当然也欢迎各位通晓历史的高人斧正。 一、 首先就给不熟悉上海犹太人历史的网友介绍一下“内幕”,看看究竟谁才是这些犹太人的“救命恩人”―― 1、上海=中国? 但凡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是个很特殊的城市。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法、美等国在上海相继设立了租界。尽管在名义上中国对上海拥有主权,实际上租界当局并不受上海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的管辖,仿佛一个“国中之国”,其状况很有点象回归前的香港。正因此,这个“冒险家的乐园”才吸引来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大量外国侨民。 不言而喻,一个在回归前的香港谋生的英国人也许会爱上香港,但并不等于他就会爱整个中国;他也许会高喊:“我爱中国人”,但这个“中国人”是否就等于整个中国的国民呢?我们还是不要太自做多情的好。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将所有拯救犹太人的国家和人数列出来,只有一处例外――上海,而不是“中国”。 2、上海为何敞开大门?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正如该帖所说,在纳粹大举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上海对犹太难民敞开大门。但该帖刻意回避了上海敞开大门的原因――沦陷。正是因为1937年“8-13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上海大部分地区及其周围地带,使得中国政府无法行使职权,因此上海才在1937年秋到1939年秋的近两年时间里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工作证明等即可进入的大城市。 特别要说明的是,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并没有五万,当时全“中国”的所有犹太人不过才四、五万之多,包括原先居住的侨民和后来的难民,除上海外他们主要居于伪满洲国辖下的哈尔滨和青岛等地。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总数约为3万,扣除经过上海去往第三国的外,真正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为2.5万人左右。他们来上海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1933年希特勒开始排犹到1937年8月日军侵入上海,这段时间里来上海的犹太人总数不过人。这段时间里德国犹太人虽然遭到迫害,但还没有到被剥夺生存权的地步,特别是由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关系,纳粹当局曾一度放松排犹的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德国还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慷慨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苏联),抗战前期蒋介石手上能够和日寇对敌的只有那三十个德械师,蒋的两个儿子也被分别送往苏联和德国军校学习,上海又怎么可能会“浑然不知希特勒”~ (2)、从1937年8月日寇侵入上海到1939年8月限制犹太人进入上海,这段时间里来上海的犹太难民最为集中,大约为2.1万到2.2万人。特别是在日“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反犹狂潮,犹太人被迫大批外逃。此时世界各国纷纷限制犹太难民入境,而上海却由于沦陷后的特殊情况敞开大门,因此才成为犹太人的避难所。还要说明的是,后来限制犹太人进入上海也不是日 本占领当局的本意,而是由于大批难民的涌入使得上海租界当局和犹太社团不堪重负,并由上海犹太救济组织主动向日 本占领当局提出申请后才做出的决定。 (3)、从1939年8月到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大约仍有6―7千名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00名波兰犹太人在“日 本辛德勒”――日 本驻立陶宛领事杉原千亩(此人曾在伪满洲国外交部任职)的帮助下辗转来到上海,其中包括著名的密尔犹太经学院的全体师生约400人,他们在避难时期的上海犹太社团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3、日 本占领当局为何对上海犹太人手下留情? 二战期间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是抗战前期纳粹德国曾慷慨援助中国抗日,只是因为中国实在扶不起才转而和日 本结盟;二是日 本人对犹太人很有好感,甚至顶住纳粹要求屠杀上海犹太难民的压力,庇护了这些犹太人。 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之后,对犹太难民来上海避难不加限制,后来又设了三处难民营,给犹太难民以多方援助。 日“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反犹狂潮,如继续收留犹太难民则有可能引起德国不满,让日 本政府颇感为难。12月5日,日 本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大藏相特别召开“五相会议”,专门讨论对犹政策。会上虽有分歧,但最后还是认可继续采取对犹亲善政策。由于不便在日 本本土容留犹太难民,因此计划在日 本占领的中国土地上建立“犹太人居留地”,并鼓励犹太资本“开发满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才成为犹太难民的避难所。 1942年6月,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驻日 本首席代表约瑟夫-梅寻格上校专程来到上海,要求日 本占领当局仿照纳粹作为“最后解决”上海犹太人,而日 本当局却拒绝纳粹要求,只在虹口地区搞了个“无国籍难民区”,将无国籍的犹太难民约1.4万人迁入其中。虽然难民区的状况十分艰难,但并不可与纳粹当局在欧洲所建的集中营相提并论,日 本当局对犹太难民并未施加残害,难民区内宗教、文化活动均可开展,并由于上海犹太社区和海外犹太社团的大力支援等因素,并未出现大的灾难。 日 本人究竟为何对犹太人手下留情?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东亚地区不象欧美长期存在反犹主义,日 本人对犹太人素无仇怨可言,且在日俄战争期间,美国犹太巨商希甫积极为日 本筹集2000万美元贷款,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希甫共进午餐,希甫也成为获得天皇授勋的第一位外国人,日 本人也由此对犹太人颇有好感;其二是上海犹太难民中有不少是俄国犹太人,一旦实施“最后解决”的话,力图保持和苏联不战状态的日 本担心会以此触怒苏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日 本政府内主张和美英保持媾和后路的部分官员与“犹太问题专家”们对欧美反犹势力宣传的“犹太威胁论”信以为真,误以为犹太势力的确垄断国际经济命脉、控制了美英等国的政治与外交,因此想通过对犹太难民的亲善来讨好美国犹太“力量”,以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4、以色列真对中国感恩戴德吗? 不可否认,应有不少上海犹太人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毕竟人数有限。战后大部分犹太难民陆续离开了上海,但并不象该帖所说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而主要是去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只有约5000名上海犹太人到了新建立的以色列。我们不妨再回头看一下上海犹太人的整个历史――在民国前期,上海犹商通过鸦片贸易、房地产经营及金融业等大发其财,并在中国军阀混战的局势中左右逢源、风光无限;在日 本占领期间,上海成为犹太难民的避难所,且财产也很少遭到剥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籍犹商曾被定为“敌侨”,但他们的财产大部转移到俄国犹太人名下而得保全);而到二战结束后,由于租界被收回和中国内战爆发等各方面原因,许多并非难民的上海犹太人也陆续离开;解放后,由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中苏交恶等原因,俄国犹太人也陆续离去;最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包括上海犹太人在内的外侨几乎全部被迫离去。即便以色列真的感恩戴德,我们也未免有点受之有愧罢。 1992年中以建交后,来华访问的以色列总统海姆-赫尔佐克曾对杨尚昆主席说:“中国人民在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帮助了我们,以色列人民对此不会忘记。”此后,先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内塔尼亚胡等在参观上海犹太旧址时也多次表示感谢。不可否认这种感情成为中以友好关系的良好基础,但非要把这种感谢说成是以色列对华“报恩”的源泉的话则未免太过天真了。难道巴勒斯坦领导人来华访问时不更是千恩万谢的吗?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战后以色列议会曾专门立法,规定以色列政府应代表犹太人民感谢所有在纳粹大屠杀期间救助过犹太人的非犹太人或非犹太人家庭,并授予他们“义人”奖。到1990年中,以色列共向世界各国8611人颁授“义人”奖,,但其中只有一名中国人,为当年旅居乌克兰救助犹太儿童的潘均顺;直到2001年,在中国对以友好人士的多方活动下,才又“发掘”出一位给千余名犹太难民发放签证的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博士来。这个数字未免有点让中国“恩人”们尴尬罢。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9:30:00编辑过]
二、 关于上海犹太人的情况就介绍到这里,如有不足欢迎补充,下面再简单就该帖中以色列“报恩”的几个例子简单说一下―― 1、唐山大地震 该帖最让国人感动的一个“内幕”,也是最无耻的一个谎言就是编造出“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在第一时间宣布,向我国捐赠一亿美元”。唐山大地震后,中国出于特殊时期的意识形态先后拒绝了美国、联合国、英国、日 本的救灾援助,根本就不关以色列什么事。该文作者居然张口就来了个“一亿美元”,真是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吹牛不交税”,极尽糊弄读者之能事!首先要清楚1976年的“一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以色列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180亿美元,且正面临经济衰退,而唐山大地震可计算的直接损失约为30亿元人民币,莫非该帖作者竟当犹太人也和彼时的中国一样穷大方?究竟出于何种动机,竟会让该帖作者不惜拿唐山大地震来造谣为以色列摇旗呐喊呢?! 2、中以技术合作 关于防弹衣的问题我本不清楚,就不装懂了;关于预警机的问题,由于已经解决的了,我也不想多说,以免引起不愉快的回忆。但关于该帖作者吹的神乎其神的以色列对华提供秘密技术还要说一下背景:以色列本来就不受什么“巴黎统筹”的拘束,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的技术出口本来就是以色列的重要出口项目,在其合作对象中也并非最厚待中国。它不仅与中国大陆有着比较亲密的技术交往,同时和台湾、印度等也有着军事合作关系,尤其是同印度的关系要比同中国更加紧密。 要知道,以色列毕竟是犹太人的国家,不比曾经的中国那样为意识形态所左右。在其对外政策中,商业性的考量远远超过感情因素,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我还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幕”――以色列和伊朗之间也有武器交易!在“伊朗门”事件中,美国支付给伊朗的“赎金”――武器零件等就是通过以色列和伊朗的秘密渠道输送的,此外,以色列还曾为伊朗提供美式武器的检修技术。请问该帖作者,这是不是也证明了以色列对伊朗“以德报怨”呢~ 3、中以外交关系 以色列确实不曾谋求与“中华民国”发展外交关系,其原因有二:一是以色列建国之日正是“中华民国”败退台湾之时,精明的以色列政治家自然不会去给失败者“送温暖”的了;二是虽然民国政府也曾对犹太难民有所声援,但是对二战后的中东问题有所了解之后,在1947年11月联合国讨论关于建议以色列国的“分治决议”之时本打算投反对票,后在美国的强力施压和犹太社团的多方打点之后才投了一张弃权票,并未赞成,因此以色列对其大有不满,而当时的中共当局却对以色列建国大声叫好,以色列自然也就乐意与新政权建交了。在此还要冒昧置疑一下,该帖作者在这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到底想说明什么?难道巴勒斯坦曾有过谋求投靠台湾当局吗? 但是,中以两国的建交历程却是千回百转―― 本来日以色列即正式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开始商谈建交,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以色列停止对华建交行动。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国虽重新开始接触,但以色列却担心影响和美国的关系而表示冷淡。日,以色列在联合国表决支持美国提出的不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会议议程的决议案,中国因此决定调整中东政策,转而和阿拉伯国家发展关系,终于被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广大亚、非、拉国家“抬进联合国”。 1956年10月,以色列与英、法合伙入侵埃及,中国严厉谴责,双方关系中断。此后以色列转变对华态度,多次示好,中方则囿于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而反应冷淡。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以,中国热烈支持,开始改善对以关系,以色列则于1985年重定对华政策,决心打破僵局,争取尽快建交。日中、以终于正式建交。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由此可见,在中以建交问题上,首先是由于以色列怕得罪美国而摇摆不定,以致错过时机,后来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误再误,这根本不存在什么“忠心”、“负心”的问题。 三、 如果该帖仅仅是鼓吹“以色列为何对中国这么好”也便罢了,即便编造了一些谎话也可算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该帖作者却不满足于此,还要出于“黑白分明”的宣传秘诀来诽谤巴勒斯坦,硬将巴勒斯坦与“东突”挂钩来煽动国人的仇恨,其用心之险恶就让人不得不奋起揭露了。 首先要知道,伊斯兰教并非一个完全统一的宗教,和其他宗教一样,伊斯兰教里面也分成许多教派,虽有保守派和激进派,大部分却仍是温和和开明的。包括“东突”在内的以“圣战”为号召的恐怖主义者大多都来自于逊尼派内四个教派中最保守最极端也是最小的一个瓦哈比派,而瓦哈比派的大本营却正是和美国交好的沙特,在巴勒斯坦根本没有什么土壤。 特别要说明的是,巴解组织内各主流派别虽各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但都以民族解放为号召,没有一个是宗教派别。至于巴解之外的“哈马斯”和“杰哈德”等恐怖组织,虽以宗教为号召,也只限于解放巴勒斯坦,并未与支持“东突”的瓦哈比主义者同流合污。 在此要声明的是,笔者并无意反对发展中以关系。只是很不解:中以关系真值得用编排谎言愚弄国人去“促进”吗? 该帖一分真、三分假,再加上六分煽情和鼓动,宣传手法实在太过巧妙,几乎在“似是而非”的境界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笔者才一口气打了这么多字,以供对“内幕”的“内幕”有兴趣的网友参考,如有不确也欢迎指正。尽管上海犹太人的历史并非什么必修课,但这个横行网络好几年的“内幕”告诉我们:多一分存疑和求证,便能少受一次愚弄。 主要参考书目: 《上海犹太难民社区》,戴维-克兰兹勒著、许步曾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潘光、王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犹太文明》,潘光、陈超南、余建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巴勒斯坦卷、伊朗卷,彭树智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 确实是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因为这根本就是假的,让我们来看看事实的真相!以色列对中国的真实态度 近来互联网上一些人在一些论坛里经常转贴一篇题为《为什么我反对巴勒斯坦建国》(以下简称《反建》),并标明原作者为水均益。笔者用google搜寻了半天,发现此帖都是在一些论坛或小网站上贴来贴去,而在水均益有可能做客聊天的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根本找不到此文的踪影。姑且抛开这篇文章语句混乱,标点符号乱用不论,我对原作者的身份与目的表示质疑,怀疑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掮客假水均益之名行苟且肮脏之事。 从网址上访谈录的日期是今年7月15日。在访谈录中水均益明确否认他本人是《反建》的作者,并且流露出支持巴勒斯坦人建国的观点。请看对话:猫咪mm:水哥,你看过网上有一篇被网友广为转贴的文章《我为什么不同意巴勒斯坦建国》的文章,署名“作者:水均益“,你怎么看这件事呢? 水均益: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篇文章,我也强烈反对用我的名字署名。巴勒斯坦建国恐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几百万巴勒斯坦人他们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一个家园。 可见,《反建》一文是一篇盗名之作,仅凭借这一点其可信度恐怕连裤腰带下面的高度都达不到。 《反建》的开篇即迫不及待的捧出作者力图效劳的对象dd以色列,并同时利用“东突“问题向巴勒斯坦人身上栽赃,这位盗名作者为以色列政府效忠的“犬犬之心“昭然若揭。请看盗名者的原话dd“对比:一个是以色列,对当年中国人的帮助仍念念不忘;一个是巴勒斯坦,却质问我们为何不让东土耳其斯坦(新疆)独立!“在下文里盗名者又写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色列一直等待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和台湾发生外交关系,难道其忠心还不够吗?“事实真的如盗名者所言吗? 以色列是1950年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但是在建交问题上却由于以色列(及其后台美国)的原因而出现挫折。日,周恩来在仰光会见以色列特使哈科恩,希望他能率代表团访华,讨论建交和贸易问题,但以色列为了取悦美国,对建交问题采取了消极和拖延的手法。众所周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采取的是孤立和敌视中国的政策。当时以色列执政的摩西夏特里政府勉强同意(贸易)代表团访华,但又禁止代表团讨论政治问题,这就是等于拒绝建交。这使得哈科恩1955年的访华成果,仅仅限于一个微不足道的贸易协定。以色列这种有意的推诿搪塞,竟然成为《反建》一文的“以色列一直等待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飘扬赞美之词。盗名者服务于主子的“犬犬之心“又一次暴露无遗。以色列的里表不一的虚伪行为,给中国政府造成很大的伤害。然而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阿拉伯等一些伊斯兰国家同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对一个面临封锁、甚至在朝鲜战场上与联合国军刺刀见红的新国家,才是雪中送炭、至关重要的。尽管以色列政府发现它已经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希望在尽可能早和方便的时候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中国已经开始从孤立少援的对外关系中解脱出来,因此它的意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在以色列与中国建交的问题上我无意更多地加以评价,但是《反建》一文作者籍此提升以色列的煽情手法,目的无非是用曲解的历史,在普通的中国网络读者中廉价灌输支持以色列“合法“占领巴勒斯坦人土地的思想,并同时假借“东突“问题贬低作为整体的巴勒斯坦人民。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向来以利益为重,以色列的做法虽有些虚伪但也无可厚非,它结交中国也是其利益的需要,需要厚非的倒是一些会写蹩脚中文的走卒、写手兼盗名者。人们有理由疑问,他们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文字“创作“是自愿而无偿的吗? 在对台关系方面,虽然以色列基本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但也向台湾提供了非常先进的导弹和军舰,并和台湾共同研制先进高精尖武器。如果说这些武器不是针对中国大陆的,那么说这种话的认不是别有用心也是脑袋被驴蹄给狠狠踢过一脚。其实,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被蒋介石篡取的合法席位问题上,以色列是时而投赞成票,时而投反对票的,而并非如阿拉伯、伊朗等伊斯兰国家几十年如一日支持中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下面笔者以“第三届台、美、以三边国防安全研讨会“上的一段对话,来认识一下以色列国防安全专家或官员对待中国的态度。“第三届台、美、以三边国防安全研讨会“是不久前在台北举办的,以色列方面率团前来的是巴伊兰大学比金沙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殷跋(efraim inbar)。台、美、以三边国防安全研讨会此前曾分别在美国华盛顿及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过两届。请看这位以色列金沙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的谈话。 问:对于以色列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尤其是军售,台湾非常的关切,你怎么看以色列的中国政策? 答:这纯粹是商业考虑,台湾不应该太担心,而且军售是在美国严格监控下,华盛顿有最后的否决权,就像猎鹰预警机最后喊停。而且还有另一层限制,我们另一个军售大客户印度,也关切我们对中国的军售,如果我们要两者选其一,当然我们宁可选印度…… 殷跋不是普通的以色列犹太人,他是金沙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难道这就是《反建》作者,一个盗名者所标榜的以色列对中国的“忠心“与爱心? 上文提到以色列“喊停“计划销售给中国的以产猎鹰预警机,即指年以色列在美国的压力下,单方面撕毁已经与中国签订的协议,并向中方赔偿款项一事。一些哈以走卒遂就以色列给付中国的“三倍赔偿金额“大书特书,例如,《滴水之恩dd以色列和中国不为人知的关系》(别名《以色列为什么对中国人那么好》,也是一篇流传在互联网论坛上的吹捧以色列,诅咒巴勒斯坦的“水帖“),就提到以色列政府对中国人的“慷慨“。其实,中国政府原先的索赔是20亿美元(见台湾军事焦点评论《以色列取消预警机销售,中国要求以色列赔偿二十亿美元》,最后以以色列支付3.5亿美元结案。请问,这3.5亿美元就是那些“犬犬之心“们所鼓吹的“慷慨“吗?据说当时中、以买卖协议规定,以方若违约应赔付三倍于定金的违约金。再问,这区区3.5亿美元是什么数字的三倍?这不过是一道简单得连一年级的孩子都骗不过的算术题。以色列政府仅以3.5亿美元就把我们的谈判专家给打发了,这甚至比以色列政府的心理期望值dd5亿美元还低1.5亿美元,看来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果真没有把那个宁可割下一磅人肉也不吃亏的犹太商人(夏洛克)看走眼。以色列违反协议给中国造成了损失当然要赔偿,这不过是按章办事罢了,可笑的是一些无耻的掮客也会把以色列的“慷慨“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莫非以色列政府也代表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的利益? 但是,以色列随后却将这种预警机出售给印度,这明显是敌意中国及其传统盟友巴基斯坦的。《反建》作者却为何不好好分析一番以色列是如何对中国报有好感的? 以色列在美国的压力下撕毁与中国达成的协议,不过是两个国家恐怖主义的轴心合演的驴皮影。以色列(及美国)在物色好印度这样的买主的条件下,撕毁一张价值3.5亿美元的揩便纸,连眼皮都不必眨一下;满足美国政府的利用印度压制中国的“草船借箭“之计,至少也是以、美、印的三赢结局dd犹太人(赚钱)舒了心,美国人(遏共)放了心,印度人(吓巴)野了心,只有中国人独自伤了心;何况美国国会每年无偿给予以色列30亿美元左右的军援,3.5亿美元不过是30亿的“左右“轻微摇摆罢了。 盗名者暨《反建》作者继之假水均益之口写道:“关于以中关系,巴中关系问题我可通过我的自身体验回答,在以色列有许多人听说我来自中国时,马上就说:“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间里,帮助了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以色列国庆节时,电视里播放的专题里,有当年住在上海的老人回忆当年中国人如何冒着被日本人抓住的危险,给他们送食品,老人流着泪说中国人自己也没有吃的,他们是谁,连名字都没有……“ “他们是谁?“我要问的却是那些声称“永远不会忘记“的以色列人是谁,讲述上海往事的犹太老人又是谁。笔者的确见过一些网页讲述20世纪30~40年代逃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经历,故事中的犹太人对曾给予他们帮助的中国人念念不忘及表示感谢,然而这些网页的内容也几乎是从一个母板“克隆“的,并且全都来自于中国方面,很难找到旁证文章。在国外一家名叫“国际教育与资源“的网站上,倒是找到一篇由一个当年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派克鲁宾写的回忆录。在派克鲁宾眼里,上海只是一个生活艰难(例如没有盥洗室,物资配给定量)的临时栖息地。这位1938年从德国breslaw(现归属波兰)逃出,次年2月抵达中国上海。原本生活优越富庶的犹太富家子弟派克鲁宾,没有提到中国人给予他们的帮助,在上海的经历只是让他及其后人更加坚定了今天做右翼犹太人的决心。这位犹太人对当年在他的生命沦落到比狗命还不值钱的时候收留他的中国人,没有讲出一句感谢的话,甚至连是否对中国人有好感之类的话也没有说。其他也鲜有经历过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以个人的名义表述对曾经给予他们庇护的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人可以清楚地回忆起当年上海的7所犹太教堂,各自在上海的什么路多少号,犹太人在上海开办了多少家商号、工厂与犹太子弟学校,然而就是记不得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中国人姓甚名谁,是高是矮是肥是瘦?在他们眼里似乎这些中国人早已被划进无名氏之列了。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20世纪30~40年代,当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对从欧洲逃往出来的犹太人无情地关闭大门之后,上海是他们仅有的、唯一的不需护照与签证就可以前往的地方。相比没能逃离欧洲的犹太人,年处于日本侵略军蹂躏下的上海,已经可以算作是天堂了。而等到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生活在上海的近3万犹太人立即迫不及待地离开了那里,离开了中国,目的地分别是巴勒斯坦、美国、澳大利亚……。 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在上海熬过那段严峻的日子,当代中国、日本及以色列的学者给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包容是他们活下来的原因;日本学者说,是由于日本占领当局对犹太人的仁慈,并以此作为“大东亚共荣圈“的光辉典范;以色列学者则在犹太人的坚韧性上找到了答案。《反建》的作者假水均益之口还说:“在巴勒斯坦拉马拉市不止一人问我:’为什么你们不让东土耳其斯坦成为独立国家?’“假设这位盗名者说的是真的(以盗名者的人品推断,这种可能性只是“小概率事件“,根据统计学原理,“小概率事件“是不会发生的),请问这是巴勒斯坦政府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是个人行为那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了。如果是政府行为,中国政府为什么没有提出抗议或干脆与巴勒斯坦断交?在事关分裂中国领土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历来都是坚决斗争不讲条件的,例如中国先后与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的一些国家都断绝了外交关系。巴勒斯坦政府会在急需国际社会支持的情况下,搬起“东突“这块石头砸自己的脚面?更不用说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其一。其二,阿拉伯人素来对与以色列政府结盟的土耳其存有猜忌,难道巴勒斯坦当局愿意违心地支持土耳其政府庇护下的“东突“,并一定要甘冒得罪几十年来支持其收复被占领土的中国人的风险?看来盗名者把巴勒斯坦与“东突“编织在一起的唯一理由只有是他们共同信仰的宗教了。按照这种逻辑,生活在中国的2000万中国穆斯林公民,也可任其污蔑为分裂国家的“x分子“了。 人们有理由怀疑,一些被犹太复国主义雇佣的打手在中文互联网上从事欺世盗名、混淆视听的勾当,例如杜撰以色列帮助中国制造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歼-10战机,甚至有人不惜玷污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几十万死者的灵魂与家属的名誉,胡言以色列政府曾经援助中国1亿美元赈灾。这些制造谣言的盗名者就像触角遍布美国各州、市、县的犹太院外游说团(这种院外游说团在美国的媒体上制造谣言,甚至掌控了诸如在伊拉克战争中杜撰“英雄救美“故事的《纽约时报》之类的主流媒体)。尽管这些上蹿下跳于中文互联网的武大们,自以为在倭人堆儿里是出乎其类的,可是他们想做到拔乎其萃又谈何容易?在信息畅通的互联网时代,从事这种下三烂勾当的饭碗也并非好端。另外,这些被雇佣的、用中文写作的盗名者,功夫素养还不足以令他们的主人dd境外的犹太财团或以色列政府满意,他们甚至连起码的文字、语句及逻辑水平都还不具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对于在互联网上就以、中关系及巴勒斯坦问题颠鸾倒凤、妖言惑众的龌龊爪牙,除了让其手捂双眼满地找牙别无它法。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混沌的阴霾必将散去。戳穿谎言,便会让一切骗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一切不齿于与盗名者为伍的人的希望看到的。
分类阅读:
收藏文章到: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次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是如何愚弄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