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苗床管理理要注意哪些事

《水稻苗床管理》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水稻苗床管理
水稻苗床管理
范文一:寒地水稻苗床管理(一)寒地水稻苗床管理(一)水稻苗床管理要因时因地因天气而采取办法: 一、连续阴天在连续阴天的环境里,苗床的温度不容易升上来,水分不容易散失,阴天要控制温度,特别是控制夜间的温度,不要低于8℃,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当夜间最低温度达到-3℃以下时,要采取增温措施,避免冻苗现象。二、晴天管理晴天管理的要点是温度不能过高,未出苗以28℃以内为宜;一叶一心以25-28℃为宜;二叶一心以22℃为宜。对于棚内的空气湿度没有确切的指标,以不见蒸汽为标准。有好多农民朋友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苗小不能通风,这是非常错误的,未出苗如果温度高了也要通风。三、水分管理这里说的水分管理就是指土壤水分管理,苗床一定要少浇水,那么少浇水与多浇水的界限在哪里,这个大家不清楚,在这里给大家说清楚如何判断苗床土中的水分。首先是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说明表面已经缺水了,但秧苗的根在下面,表面发白不用浇水。早上发现秧苗吐水的水珠变小,在中午前后,秧苗出现连片打绺现象,这时候才是要浇水的表现。但一栋大棚中不是所有的苗都同时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哪里干了,浇哪里。对于其它的不要浇。判断土壤水分多少的方法是抓一把床土,用力一攥,手中的土不成团,部分成了小团,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30%左右;手中的土成团,手中有微凉的感觉,一米高松开手,自然下落,落地后散开,此时土壤含水量约为50-60%;手中的土成团,手心有水,一米高自然落下,落地不散,此时土壤含水量高于70%。我们要把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之间。浇水的时候,看床土的表现,如果土薄,少浇,土厚要一次浇透。四、防病管理在水稻秧苗两叶期,可以施一些防治病的药物,以避免病害的发生,盐碱土地区要随之调一次酸,调酸要适量,不可过多。施药要拌土撒施,不可以喷雾洗苗。五、低温管理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很容易产生卵菌的危害,卵菌产生一定要以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发生,所以,少浇水是防止卵菌的重要措施,少浇水,在低温时,相对于多浇水的地块土壤温度显得热潮。 (文章不是原创)原文地址:
范文二:浅谈水稻苗床管理V1  . o2o .N2 4。妊应 潮■浅 谈水 稻苗床 管理全 红 英 ,车 艳 荣 , 陶秀 华( 川 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 龙 江 桦 黑 佳木斯 14 0 ) 5 3 0摘要 : 龙 江 省 桦 川 县 近 几 年 在 水 稻 旱 育 苗 过 程 中 出现 了一 些 实 际 问题 , 使 秧 苗 素 质 差 , 栽 前 如 不 加 强 苗 床 管 理 , 黑 致 移可 能 引 发 各 种 病 害 , 水 稻 生 产 造 成 严 重 损 失 。笔 者根 据 调 查 分 析 , 出 了控 制 温 度 防 止 徒 长 、 制 床 面 湿 度促 进 根 系 发  给 提 控 育、 因苗 而 宜 巧 施 送 稼 肥 药 、 注意 观 察 做 好 药 剂 预 防 等 项 具 体 措 施 。关键词 : 稻 ; 水 苗床 ; 理  管 中 图分 类 号 : 5 10 3 ¥ 1.   4 文献标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0 2 0 — 0 3 0   1 7 — 7 7 2 1 )2 0 5 — 2在黑 龙江 省桦 川县 , 着种植 业 结构 的调 整 , 随   水 稻 种 植 面 积 逐 年增 加 ( 0 1年 已达 到 66 21 .7万h  预 计 2 1 m, 0 2年 将 增 加 到 8万 h   , 年 有 部  m )逐11 控 制温度 。 . 防止 徒长要 随时 注意天 气变 化 , 节棚 室温 度 , 证 秧  调 保 苗生 长发 育 。2叶期秧 苗 , 白天温 度要 控制 在 2 - 2  2 ℃ ,超 过 此标 准 的要 及 时通 风 ,夜 间 保持 在  5 1 ~ 5 ℃ , 注意 保 温 ; - 01 并 2 3叶 期 , 白天 温度 控 制分 旱 田改 为水 田。 于这种 情况 , 几年 在水 稻旱  基 近 育 苗过 程 中 出现 了一些实 际问题 :一 是新 增 稻农  技 术 掌握 差 , 苗床 管 理 水平 低 ; 是 土壤 湿 度 大 , 二在 2 一 3 ℃ , 间 l ~ 8 ℃ , 时 秧 苗抵 御 外 界  O2 夜 51 此 侵 害 能力 弱 , 白天 注 意通 风 控 温 , 苗促 根 , 间  蹲 夜注意保 温 防冻 ; 达到 3 4叶期 的秧 苗 , - 白天棚外 温  度 高 , 正 是秧 苗 炼 苗 的关 键 时期 , 也 因此 , 加 大  要 通 风量 , 一般 在没 有霜 冻 的情况 下 , 以大 通风 或  可全 通风 。没有 秋 备土 、 秋做 床 , 春季 育苗 时期 比历 年 略有 拖后 ; 是大风 、 三 阴湿 、 温 、 雨 天气 较 多 , 苗 床  低 多 给 管理 增 加 了难 度 ,个 别农 户苗 床遭 风雨 袭击 后 出   现轻 微 冻害 。据 桦川 县农业 技术 推 广 中心科 技人员多 年对 水稻 重点 乡镇 秧 苗长势 情 况调查 ,大部  分 秧 苗 叶 龄在 20 25叶 , 的 尚不 足 2叶 ; . ̄ . 有 已有  零 星农 户 苗床 出现 立枯 病 ,个别 农 户 因通风 不良致 使棚 内温度 过高 , 秧苗 出现 轻微 徒 长现 象 ; 加之  苗 床 湿 度过 大 , 量 过 高 , 苗 根 系不 发 达 , 体  播 秧 个 素 质差 , 移栽 前 如不 加强 苗床 管理 , 能 引发 各种  可 病害 , 给水 稻生 产造 成严 重损 失 。1 . 控 制床面 湿 度 。 2 促进 根 系发 育床 面湿度 大 的 , 在棚 外 挖沟 , 度在 2   m 要 深 Oc以上 , 以减少床 面湿 度 。 苗床 喷施 天丰 素 l 5 0倍   0 液 ,或生 根 2 0 0 0配成 2 5 0倍 液进 行 叶面 喷撒 ,  0   达 到“ 以水 控苗 , 以肥促根 , 以根促蘖 ” 目标 。底  的 水浇 足 的不用 浇水 , 因底水 不 足苗床 出现干裂 、 叶  片卷 曲打绺 的要 适 时补水 , 一次 补足 , 补水 在 早晨加 强水 稻苗 床管 理 ,是抓 好桦 川县 水 稻生 产的关 键 , 笔者 根 据多 年调查 分 析 , 现提 出 以下具 体  措施 以供 参 考 。或晚 间 日落后进 行 , 杜绝 中午浇 水和 大水 漫灌 。13 因苗 而宜 。 . 巧施送 稼肥 药  在 苗床施 肥 上 , 要看 秧 苗长势 而施 。 最好 在秧1 加强苗床 各项 指标管 理 , 面提高秧 苗  苗 移栽 前 3 5 d 施 送稼 肥磷 酸 二铵 1 0 g  喷  全 -  , 5 / , m 素质   施 5 %灭 蝇 胺 可 湿 性 粉 剂 4 0 0 5 0 0倍 液 以 0   0 -  0为 培 育壮 苗 , 一定 要 遵 照 “ 宁冷 勿热 , 干勿  宁 湿” 的原 则 , 不 同 叶龄 时期 进 行 科 学管 理 , 按 注意  保温 、 控湿 、 风炼苗 , 进秧 苗 根 系发育 , 防各  通 促 预 种 病 害 的发生 。   多 年水 稻苗 床生产 实 际情况 表 明 ,苗 床 营养  剂类 型 复杂多样 , 已有部 分苗 床发 生病 害 , 势低  地 洼处 、 碱地 区极 易发生 , 须及早 进行 预防 。 盐 必收 稿 日期 : 0 1 1 一 4 2 1 - 1 l防潜 叶蝇发 生危 害 。2 注意观察 , 做好药剂预防作 者 简 介 : 红 英 (9 8 ) 女 , 站 长 , 艺 师 。 全 16一 , 副 农21 及 时察 看 。认真 识 别  。( 下转 5 5页 )一5 — 3()邹洪图 水 节 栽 技   等 稻 水 培 术6 节水灌溉节 水 灌溉 是水 稻节 水栽 培 的 中心 环节 。根据  水 稻 3叶 前 的育苗 期和 有效 分蘖 终止 期 2个抗 旱  最 强时 期及 幼穗 分化 期 和减数 分裂 期 2个 水分 敏  长效 的药 剂 。应■应选 用 广谱 、 挥发性 小 、 性状稳 定 、 渗透 性 强 、 释  缓施药 时 , 做到 “ 要 一平 、 二匀 、 准 、 三 四看 、 五不施 ” “ 平 ” 土 地 要 平 ;二 匀 ” 拌 药 匀 、 药  :一 指 “ 指 施 匀 ; 三准 ” “ 指面 积准 、 药量 准 、 期准 ; 四看 ” 时 “ 指看感期 的生理 特点 , 广浅 、 、 推 湿 干节水 灌 溉技 术 , 并根 据不 同土 壤 、 同生育期 、 同降雨 季节 和地 下  不 不 水位 动态 进行 灵 活调 节 。 体做 法是 : 具 3叶前 的育  苗 阶段 , 缺水 时 可不 浇 水 ; 不 3叶期 后 要 注意 及 时药 灵 活施 、 草对 症施 、 稻安 全施 、 看 看 看地 选择 施 ;   “ 五不施 ” 有露 水不 施 、 土过 干过 湿不 施 、 深  指 药 水 不 施 、 雨天 不施 、 风 渗漏 地块 不用 毒土法 施 。浇水 , 要 坚 持 旱 育标 准 ; 但 插秧 时 保 持 花达 水 , 插后 灌 护苗 返青 水 ;返青 后有 效分 蘖期 间灌 寸 水 以  增 温促 蘖 , 进入 雨 季或地 下水 位 高时 , 可适 当延长8 其 他 节 水 技 术 应 用引 进并 应 用 F A旱 地龙 ,具 有显 著 的抗 旱节  水效 果 。 在育 苗床 土配 置上 , 应用 保水 剂可 减少育  苗期 间 的灌 水次 数 , 到节 水壮 苗 的作用 。同时 , 起   应 重视 工程 节水 和管 理节水 : 加 强 田间基本 建  ① 设。 修建 高质 量渠 道 , 防止渗漏 ; 用低 压管输 水 , 采   减 少蒸 发 , 减少水 分在 输送 过程 中 的流失 。② 实  施 蓄水 工程 。 建 蓄水池 、 修 蓄水 罐 , 以接 纳雨水 , 利灌 水 时间 或减 少灌 水次 数 ; 有效分 蘖 终止 期 , 视长  势 和分 蘖情 况应 控灌 或停 灌 , 形成 湿润 灌溉 , 制  控徒 长和 无效 分蘖 , 进根 系发 育 ; 穗 分化 期及 时  促 幼灌 水 5 7 c 减 数 分 裂期 如 遇 低 温 , 深 水 层 至  ~   m; 加1  m, 5 c 冷害 过 后立 即恢 复原 水 位 ; 抽穗 灌 浆 期 灌寸水 ; 熟期 间歇 灌溉 ; 穗后 3   乳 抽 5 d断水 。 -用 回归 水供 水稻 育苗 、 整地 、 插秧 等用 。 制定 节  ③7 杂草 防除在节 水栽 培 条件下 ,稻 田经 常 处于无 水 层状  态 , 利 于杂草 迅 速生 长 。 有 因此 , 除草剂 选择 上 , 在水 制度 。 过培 训增 强节水 意识 , 通 培养 节水 管理 队伍 , 一 规划 , 步建 立 健全 节 水 管理 机 制 , 成  统 逐 形 整 套节水 管 理系统 。( 接 5 上 3页 )播种 时 用 1gm 做 床土 消 毒 , 苗 1叶 1心期 用    /2 秧 1   / 兑 水 喷雾 , .g 5 m  没有 进 行前 期 预 防的 , 可适 当秧 苗从 2叶期 到移栽 前 ,如连 续 2 3 d低 温  -  后急 遇 高温 , 易发生 病 害 。 容 因此 , 注意 观察 , 要 如  发现 局部 稻 苗主 叶尖 没有 水珠 或发 黄 ,或者 把 病  苗连 根拔 起后 ,掰 开 根和 茎 的连 接 处看 到茎 的 中加 大 药 量 ; 3 %瑞 苗 清 : 种 时 做 床 土消 毒 或  ② 0 播发 病初 期 茎 叶喷 雾 , 用量 为 1 m/   水 2 3 k   l 兑 m -I, l 每瓶瑞 苗 清 5   可用 于 5   苗床 , l   0 ml 0 m  具有 生根 、 苗、 壮 防病 的功 效 ; 4 %立枯 克 星可 湿性 粉  ③ 2心变 黑 , 明已发 生病 害 , 及 时清 除发 病残 体 防  证 要止 蔓 延 , 立 即采 用大 面积 药剂 防治 。 并22 防治 方法及 使 用药 剂  . 防治 一 般采 用 9 %恶 霉灵 , 可用 3 %瑞 苗  7 也 0剂 : 用剂 量 为 3袋 (0 g ) 兑水 1 - 5 k 使 1  , , 袋 0 1  g均匀 喷洒 于 2 ~ 5 m 苗床 , 病较重 时 可适 当增 加  O 2    发 药量 。 上述 3种 药剂 最好在 晴 天下午 用药 , 均可 达  到 防治效 果 。清 或 4 %立 枯 克星 可湿 性 粉剂 。① 9 %恶霉 灵 : 2 7一55—阅读详情:
范文三:水稻苗床管理十二重点水稻苗床管理注意“十二项重点”水稻苗床管理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原则。一、掌握水稻苗床温度管理“三个要点”要点一,播种-立针期,进行保温管理,温度控制在25-28℃。采取地膜、小拱棚、液化气炉、蜡烛等保温措施,出苗80%时,撤掉地膜。要点二,出苗-插秧前,进行温度调控管理,做到高降低升。1-2叶期,棚温控制在22-25℃,2叶-插秧前,棚温控制在20-22℃。要点三,早期在晴天早8点到下午3点,打开棚头通风口,以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通风口逐渐加大;晴天低温过后,应提前通风,保证温度缓慢升高,避免在根系发育不好的苗床,造成秧苗青枯。插秧前,昼夜通风炼苗,使其和外界保持相同生长条件。二、掌握水稻苗床水分管理“三个步骤”步骤一:掌握不同时期水分标准1、播种-出苗前,床土保持旱田状态,如果置床浇水充分,此期间不浇水。2、出苗-3叶期,缺水补水,并且浇水要一次性浇透。3、插秧前,在不使秧苗萎蔫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秧田水分,蹲苗、壮根。步骤二,对苗床水分状况做出正确判断1、早晚秧苗无露珠或露珠小,有缺水可能。2、床土表面干燥发白,甚至出现裂缝,是缺水表现。3、中午新生叶卷曲,有缺水可能。步骤三,采取科学的浇水方法1、苗床用水要提前储备,水温达到12-16℃,刚从井里刚抽出来的冷水不能作为苗床用水。2、秧苗根部土壤温度低于8℃,外界气温低于10℃时都不能浇水。3、浇水要避开中午高温期,最好是上午8点前,或下午3点到5点期间浇水,阴天不浇水。4、浇水要结合瑞苗清、生根剂、以及苗床调酸同时交替进行,以减少浇水次数。盐碱地育苗应该特别引起足够重视。三、掌握水稻苗床立枯病药剂防治“三项措施”措施一,1.5叶期开始,用恶*甲水剂(瑞苗清)+天然芸薹素内酯或安泰生+好立克+生根剂等,交替进行,7天1次,边喷洒,边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措施二,1.5叶期以后,有条件的稻农最好采用稀释千倍浓硫酸进行苗床喷洒处理,特别盐碱地区使用效果更佳,用后稻苗用清水冲洗。措施三,采用壮家宝水稻壮秧剂15公斤1袋与25公斤细土按营养土配制方法混匀,均匀撒在120平方米苗床上,然后浇水洗苗,可以起到调酸、防病、营养三重功效。四、做好水稻移栽前“三项准备”准备一,带二铵,施后少量喷水,使肥料沾在床土上,防止运秧过程中肥料遗失。准备二,带杀虫药,插秧前喷施吡虫啉预防潜叶蝇。 准备三,带芸苔素内酯或生根剂,加强水稻营养和促进根系生长,使水稻提前返青。阅读详情:
范文四:水稻苗期管理水稻苗期管理要求精心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播种—出苗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份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覆膜的出苗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注意出苗后当外面的气温达15度以上时,棚内温度就将达到30℃以上,此时就应早点留小通风口。二、出苗—1叶1心期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系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烧苗。要注意在背风面通风,防止摔苗和大风掀棚。当秧苗长到1叶1心时,用甲霜灵福美双合剂或甲霜灵锰锌等药剂防治立枯病。三、1叶1心—3叶期1叶1心—2叶1心(离乳期前后)是立枯病和青枯病的易发时期,也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水份最不敏感,对低温抗性强。床土水分应控制在一般旱田状态,保持床面干燥,在床土干裂时才能浇水,以此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及时通风炼苗,防止秧苗徒长。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或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青枯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管理秧苗时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后,茎叶蒸发水份能力大于根系吸收水份能力时,造成稻叶打卷的现象,严重时就是青枯病。防治方法;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怕稻苗打卷,应采取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晚盖膜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的力度。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应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病的药。在2.5叶时要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30g,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烧苗。四、3叶—插秧此期不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浇水要及时、充分,否则秧苗会干枯。这时外部气温已经很高,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要大通风,棚裙白天可以掀起来,晚上外部在10℃以上时可以不盖棚裙。插秧前要掀棚炼苗3-5d,这样插秧后返青快,成活率高。在插秧前3-4d追施一次“送嫁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硫铵50-60g,施肥后用清水洗苗防止烧苗。为了预防潜叶蝇,在插秧前1-2d用40%氧化乐果乳油兑水800倍,在无露水时,避开中午进行喷雾。插前人工拔一遍大草及恶苗病株。当前我市水田苗床管理最突出的的问题就是炼苗始期太晚。要想培育出壮苗,必须在一叶一心时就开始通风炼苗,刚开始在床背面小通风,随着温度、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通风量,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2度以上时可揭膜完全通风。苗炼好了,秧自然壮,这也为水稻后期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正如俗话所说:秧好半年粮,壮秧三分收。阅读详情:
范文五:水稻苗期管理一、苗床管理1、温度目前仍没有出苗的秧田,应及时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有毁种重育的必要。如播期较早、时间较长,确已粉种,应立即更换早熟品种,重新育苗,并做好秧苗调济准备,保证有苗插秧;种子根芽较好,应立即采取散湿增温、覆盖增温等措施,促其尽快出苗,此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一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两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三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遇到-7℃的低温时,要采取增温措施,增加覆盖物、生烟增温等,防止发生冻害,同时,也要严格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发生烧苗。2、水分一叶一心以前,由于苗小,棚外温度较低,此时应以密封保温为主,水分管理上,在浇足苗床底水的基础上,尽量不要开棚浇水,保持床土良好的透气状态,如局部缺水,可少量喷浇。一叶一心以后,水分管理上应严格控制浇水,保持床土旱田状态,促进根系发育,做到 “三看”浇水,即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看早、晚叶尖水珠大小,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萎蔫或卷曲。如床面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叶尖水珠变小或午间发生心叶萎蔫或卷曲,应及时浇水,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应选在早晚,最好不要白天浇水,浇水要往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采用钵体盘育苗形式,由于钵体盘内土坨小,保水能力差,应注意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插秧前3天,在不致秧苗萎蔫的情况下,不要浇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对苗床湿度大的要根据温度情况,增加通风时间,通风散湿,降低苗床湿度,提高苗床温度,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对本田地平作床的苗床,由于阴雨天气较多,苗床已出现积水,降低了苗床温度,严重的影响水稻秧苗生长。要在苗床的周围挖沟排水,降低苗床水分。高温晴天应立即揭膜散湿。3、通风炼苗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促下控上。通风一般晴天9-10时开始通风,14-15时闭膜保温,育秧棚通风要和温度管理结合,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依据温度的高低而定,温度低时,应减少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注意通风口先选在背风的一侧,每次通风时,要缓慢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若发生冻害,早晨应提早通风,缓解冻叶失水萎蔫。炼苗要从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与通风结合进行,并根据温度情况,适当炼苗。两叶一心以后,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锻炼秧苗适应外界环境,增强抗寒能力。三叶一心以后,依据温度情况,棚膜可昼揭夜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自然炼苗,插秧前3天,全揭膜锻炼秧苗。4、防病由于近期我省连续的低温多雨寡照,导致水稻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素质下降,抗病能力差,尤其对湿度大、温度变化剧烈的育秧棚,应提前喷药,预防秧苗青、立枯病的发生。秧苗一叶一心期是预防立枯病的最佳时期,每平方米可选用10%立枯灵、3.2%克枯星或移栽灵等喷雾。插秧前2-3天,为预防潜叶蝇的发生,实行带药下田,用10%大功臣1000倍液喷雾。5、补肥目前,秧苗如长得矮小、细弱,根据情况,应补喷一些叶面肥,促其生长。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秧苗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也要补肥。每100 m2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2-3Kg,对水100倍液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防止烧苗。二、整地插秧根据天气预报,当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尽可能适期早插,树立抢早意识,做到不插六月秧。对苗龄已到的秧苗,及时做好插秧准备,苗到不等地,时到不等苗。要早泡田、早整地,早插秧,泡一块地、整一块地、插一块地,不等不靠,保证不违农时。根据苗龄、秧苗带蘖情况、品种、施肥及水资源条件等合理确定插秧密度。插得早的,适当稀插,插得偏晚的,适当密插。施肥上要有机、无机结合,合理科学经济施肥。对可能出现插后干的地块,要加大底肥用量,正常地块要增施磷钾肥,提早各期追肥。除草上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水稻分蘖无抑制作用的除草剂。灌水上要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水稻分蘖。三、蓄水抗旱据水利和气象部门预测,我省6月上中旬部分地区可能要发生插后干的现象,因此要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循环用水。推广三旱整地技术和本田节水灌溉技术,尽量节省并充分利用水资源。要搞好拦河坝、支干渠的清淤、加固和培厚,提高蓄水能力,充分利用所有的水库、塘坝、江、河、湖、泡等的蓄水能力,灌满泡泽,增加蓄水,提早检修机、泵、管、带等水利设施、设备,做好抗旱准备。充分利用回归水,循环利用,能串灌的串灌,尽量不排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要防止跑冒滴漏渗,减少水资源的损失。阅读详情:
范文六:水稻苗期管理寒地水稻品种的特点之一是感温性强,在栽培中常遭遇寒流袭击,受低温冷害频繁。据气象预报,今年水稻生育期间活动积温较往年少100℃,这对寒地水稻来说,就意味着少掉生长一片叶子所需的活动积温。因此,今年水稻的生产从育秧开始就必须立足于防御低温冷害,选择适宜的品种、培育壮苗,以安全抽穗为中心做好计划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第一部分 培育壮苗插好秧一、选择适宜的品种1、以种植积温带划分区为依据,选择适宜当地种植,能够安全成熟的水稻品种是关键。严格遵守,不可选择晚熟品种越区种植。2、以提高用种质量,确保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选用严格制定水稻种子生产流程,按标准化生产的种子。即在种子生产上实行统一区划、统一确定繁殖户、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田间去杂去劣、统一组织收获、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等,使水稻种子的纯度、净度99%以上、发芽率90%以上、水分14.5%以下、除芒率98%以上、病斑率1%以下、青粒率0.5%以下、糙米0.5%以下的优质种子。二、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寒地水稻促进前期生育、分蘖早生快发,培育壮秧是先决条件。健壮的秧苗,发根力强、抗逆性强、返青快、分蘖早,生产潜力大,具有穗多、穗大、的生理基础。适时早播必须提早清雪扣大棚膜 ,在育苗播种前20天左右扣棚膜,加速置床土壤的化冻,及早提高地温。1、 播种前置床与摆盘置床 秧田置床在秋整地、秋做床的基础上, 要求旱整地,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
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大棚内置床中间应设一条宽度24厘米的步道,步道上用红砖整齐铺成,以便各项作业。置床处理的方法 摆盘前先测定置床pH,然后每百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2~3公斤,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然后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达4.5~5.5之间;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调酸施肥5小时后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毫升/平方米,或30%瑞苗青1.5~2.0毫升/平方米,兑水5~10公斤/100平方米,喷于置床上进行消毒。为防治地下害虫,在摆盘前每百平方米置床用2.5%敌杀死2毫升兑水6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10~20毫升+水150毫升+稻糠4公斤均匀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用固体壮秧剂的盘土配制 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混拌均匀,然后,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按照水稻壮秧剂使用说明将床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其混拌方法是首先测算每百平方米置床可摆放的秧盘数量为600盘,每盘用混好的床土数量(标准盘长58.5厘米,宽27.5厘米,盘土厚2厘米)约为3公斤,每百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1800公斤。先将每百平方米所需壮秧剂用量与床土用量的1/4左右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床土充分混拌均匀。然后,测定床土pH,如pH未达到4.5~5.5之间,可再用77.2%固体硫酸调至规定标准。
“液施壮秧剂”的配制应用 液施壮秧剂在应用效果和使用方法上有了长足的改进。它是将壮秧剂溶解配成水溶液使用,即安全又方便。省去了壮秧剂必须均匀混拌床土的作业程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它的用法是:将过筛的床土直接装入已摆置的子盘2厘米厚,如果床土较干,可在施用肥溶液前一天,先浇足量清水或弱酸水。播种前将 “液施壮秧剂”基肥袋内包装物全部倒入容器里,注入适量清水溶解后,按每袋(6公斤)用不少于250公斤的水稀释,充分搅拌后均匀浇入500盘(83平方米)。如果床土pH达不到4.5-5.5时可用适量硫酸兑入溶液中一并浇入。然后播种、压种、覆土、盖膜。当水稻幼苗长出1﹒5叶龄时,及时追肥。即将“液施壮秧剂”追肥袋内包装物全部倒入容器里,注入适量清水溶解后,按每袋(5.5公斤)用不少于250公斤的水稀释,充分搅拌后均匀浇入500盘(83平方米)的幼苗上做追肥。如果床土pH达不到4.5-5.5时可用适量硫酸兑入溶液中一并浇入。摆盘 在播种前 3~5天进行摆盘,摆盘时将四周折好的子盘用模具整齐摆好,要求秧盘摆放横平竖直,子盘折起的四周与子盘底部垂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盘土厚薄一致。摆盘后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严防浇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等待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确保置床15~20厘米土层内无干土。2、种子处理积极推广智能化程控系统设备进行种子处理,为培育壮秧集中统一提供优质标准芽种。无论集中或分散方式,都必须严格依据农艺要求做好种子处理。①晒种浸种前进行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增强呼吸强度,提高酶的活性,增强种子的活力。晒种还可以消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使种子干燥均匀,吸水快慢一致,发芽整齐。晒种必须在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晒种时要将种子均匀地摊在铺好的苫布上,并用木锨将种子打成小垄,增加种子表面积,增加对阳光的吸收,增加紫外线杀菌的效果,要经常翻动种子,提高晒种效果。晒种时严防混杂,严禁用铁锨翻动种子,以免造成种子机械损伤。②盐水选种以比重1.13的盐水进行选种,即100公斤水加大粒盐25公斤,充分溶解,搅拌均匀。用比重计或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盐水表面露出5分硬币大小时为比重1.13,每100公斤种子需要1公斤左右大粒盐。盐水选种的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水稻种子倒入盛有比重1.13盐水的容器中,边倒边用木棒搅动,使瘪粒、未成熟的种子漂浮在盐水表面,用笊篱捞出漂浮的稻谷,并继续搅动,直至没有瘪谷漂浮于盐水表面。捞出沉在容器底部的饱满种子,放入清水中洗净种子表面的盐分。③清水洗种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要做到每洗3~4次种子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④浸种与灭菌 第一批种子3月28日前后开始浸种。25%施保克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兑水100升浸种100公斤,袋装浸种(通透性好的井底布浸种袋为好),袋内装入2/3左右的种子,不能装满,以便于翻动袋内的种子,每日翻倒1~2次,使浸种、通气均匀,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厘米以上,浸种温度11~12℃,浸种时间7~8天,烘干种子应相对延长浸种时间1~2天,严防浸种温度过高,影响浸种质量。⑤浸好种子的标准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没有生芯。浸好种子捞出后直接催芽。⑥催芽催芽温度及芽种标准:催芽时种子破胸温度为32℃,催芽适宜温度为25~28℃,催芽时间20小时左右,要求发芽整齐、芽长一致。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呈双山型。⑦晾芽催好芽的种子要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提高芽种的抗寒性,散去芽种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注意晾芽时不能在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严防种芽过长和芽干。3、播种播期确定: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垦区适宜播期为4月10日~18日。播量标准: 机插中苗播芽种粒/盘(6行插秧机标准盘),种子发芽率90%,每100平方厘米播种250~275粒;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芽种3100粒/盘左右;钵育苗播芽种3~5粒/穴。以重量计,适宜播芽种量在100克~125克芽种/盘;八行机插播种量80~90克芽种/盘。播种方式: 以精密播种机为主,扩大工厂化机械播种面积。播种时要求匀速播种、播量准确、分布均匀、到头到边、无漏播无重播,子盘边缘无压摞堆堆现象。压种覆土:用压种磙(木磙)将种子压入土中,把种子压到三面着土。只有进行压种才能做到标准覆土。覆土标准为厚度0.5-0.7厘米不超过1厘米。薄厚均匀不露种。盖地膜:压种覆土后及时铺好盖严地膜,以便在出苗前保温保湿。
积极推广钵育苗移栽 钵育不仅做到精准播量,而且每穴根系独立,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壮苗,在移栽本田的过程中植伤轻微或无植伤根系,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生快发、分蘖节位低,明显增加收获穗数和提高穗的质量,这在寒地稻作上促进前期生育,防御低温冷害凸显其优势。4、秧田管理① 管理工具秧田管理必须必备温度计二支、秤、量杯、pH试纸、喷雾器、秧田管理指标卡。② 温度计摆放育秧大棚内应摆放二支温度计(经过校正的温度计)测量苗床温度变化情况,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棚头20米,距中间步道30厘米处,用8#铁线做成支架,播种后放于床面上,秧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叶尖下1厘米处。③ 秧田管理 垦区已有很多智能化育秧大棚也是按农艺要求的参数控制管理培育壮秧。严格控制秧苗各生长时期的温度、水份,及时通风练苗,严防秧苗徒长,培育标准的壮苗。揭膜 当秧苗出苗80%时,在晴天的上午8:00前或下午16:00以后及时揭掉地膜,严防高温时段揭膜灼伤秧苗。秧苗管理四个关键时期第一种子根发育期。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需7~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的长、须根多、根毛多。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床温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二为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共需5~7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冠根。床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要及时通风练苗,做到早通风、早练苗、练小苗。
第三是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水分,床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此期要大通风练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第四在移栽前 秧苗3.1~3.5叶期,此期要大通风,夜间温度大于10℃时,可以昼夜通风。移栽前做好秧苗“三带”,即一带肥(每平方米磷酸二铵125克),二带药,用70%艾美乐,每100平方米4-6克,兑水6-7公斤喷雾处理,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等,壮苗促蘖。
控水 在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如秧田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白天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在第一完全叶伸长期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在离乳期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即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在移栽前准备期水分管理重点是在保证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不浇水,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防病 秧苗1.5叶开始就要及时防治水稻立枯病。喷施育苗青、育苗灵等杀菌剂防病。用3%育苗灵15~20毫升/平方米或30%瑞苗青1.5~2毫升/平方米,兑水叶面喷施防病。防冻害 出苗后注意天气预报,若有低于零度以下的温度,夜间就要在棚内薫烟增温预防幼苗冻害。灭草 采用苗期茎叶处理灭草,在稗草2叶期,10%千金40~60毫升/亩,兑水15升茎叶喷雾,如秧田有阔叶杂草时加用48%排草丹160~180毫升/亩混配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调酸(浇酸水) 防治立枯病,确保秧苗健壮生长,培育壮苗,在秧苗1.5叶期前后普浇一遍pH为4的酸水,以保证秧田的pH在5左右。具体做法是每个大棚(360㎡)选用0.3公斤77.2%固体硫酸兑水1000公斤,均匀的浇在苗床上。注意在配制酸水的过程中,要将固体硫酸轻轻放入水中,然后搅拌均匀,切不可先放硫酸后倒水,严防酸水溅出伤人。追肥 盘土底肥不能满足秧苗生长需要。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或尿素2克,排水 疏通大棚四周排水沟,彻底排出大棚四周积水,必要时可以强行排水,确保秧田旱育状态,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所在。5、旱育中苗壮苗量化标准秧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地上部分3、3、1、1、8,即:中茎长3毫米以内,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叶长8厘米左右,株高13厘米左右;地下部分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突出待发;百株地上部干重3克以上,要求白根多、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三、插秧前的本田作业1、去年封冻前降水偏少,土壤底墒不足,冬季降雪明显偏少,土壤表层失墒较多,大小水库普遍缺水,稻田要采取提前修整沟、渠等排灌设施。及时封堵池渠排水口,截取雪水。将立垡的田块提前旱旋,平整田面,防治风大蒸发水分。同时,及早抽取桃花水泡田。边上水,边整地,使本田及早形成浅水层,以阳光增加水温和地温。井灌区水田,地下水位下降,单井供水面积随之减少,造成供水困难,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准备相应物资定位打井,适早抽水泡田,提前避开用水高峰期,以保证水田用水。2、高产的稻田首先要有畅通排灌渠系,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因此,在改善区域水利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完善的排灌渠系,防止稻田的明涝暗渍,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 60cm 以下。并要做到土地平整,田块成方,实行单灌、单排,为用水调节土壤环境创造条件。特别是地下水位高,土壤还原性强的稻田,更要加深排水沟渠,降低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改善土体构造,使它既有高度保水性、又有适度透水性,对渗漏量大,保水性差,采取多次水耕水耙,使耕层土壤起浆下沉,促使犁底层的形成,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粘重土壤,可分别采用客土或客沙等办法,改良土质。耕整地的基本要求 稻田田面平整,一格田里做到“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干”。才能保证水稻生长整齐一致,才能保证药剂除草的效果。做到田块成方,边沿整齐,利于机械作业。耕层厚度要达12~20cm 。稻田的耕整技术 耕翻深度一般为 18~20cm 。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深度 12cm 左右。稻田整平 经过旱耙或旋耕的稻田土壤,还要进行旱整平,提早做好水整地和插秧的准备。水整地包括水耙地、水平地、抹池埂等。水耙地一般与水平地同时进行。漏水田应耙得烂一些,以利保水。水田整地应按插秧计划提前进行,以便在插秧作业前留下足够的泥浆沉降时间,防止漂苗、倒苗和插植过深。土壤质地不同,需要的沉降时间也不同,尤其是大型机械打浆的地块更要有足够的沉降时间。四、基肥的施用垦区一般本田全生育期施氮量若以尿素商品量计算,每公顷用量约为180~250kg。氮肥 : 磷肥 :钾肥 以 2:1:1.5 。基肥是把全生育氮肥总量的30-40%,磷肥100%,钾肥50-60%在旋耕前或最后一次整地前施入。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富集诱发水绵发生。五、稻田灭草寒地稻田灭草一般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两次灭草,即插秧前的封闭灭草和插秧后的茎叶处理灭草。封闭除草方法①水整地结束后,待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水层3~5cm,选用60%马歇特乳油100~133毫升/亩,兑水15升均匀甩喷。施药后保水5~7天,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
②水整地结束后,待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水层3~5cm,选用30%阿罗津乳油60~70毫升/亩,与10%耕夫可湿性粉剂20~25克/亩混配均匀甩喷,喷液量15升/亩。施药后保水5~7天,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③水整地结束后,待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水层3~5cm,选用80%稻思达水分散粒剂6克/亩,采用喷雾方法,喷液量15升/亩,施药后保水5~7天,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
④在水整地后趁泥浆浑浊时,水层3~5cm,选用12%农思它乳油200~250毫升/亩,兑水15升/亩,采用甩喷方法,施药后保水5~7天,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自然落到花达水后插秧。泥浆沉降后,用食指插入泥里一指节深划一道沟,沟两边的泥徐徐拼拢即可插秧。六、插秧技术1、插秧期的确定 插秧期的确定,是寒地水稻计划栽培中重要环节之一。适时早插,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热能资源提高产量。影响插秧期早晚的因素有很多。但寒地主要决定因素是气温。过早气温低,插后返青慢。过晚,营养生长量不够,穗少且小,产量显著降低,甚至贪青晚熟。适期早插可延长营养生长期,促进穗多穗大,安全成熟。
当地日平均气温开始稳定在12.5℃以上的始期为中苗移栽最早界限期;当地日平均气温开始稳定在13℃以上的始期为中苗移栽最早安全界限期;垦区插秧适期应为5月10~25日。2、插植密度 每平方米栽植25~30 穴,基本苗达 100~120株。3、插植方式 机插行穴距以 30cm×10~14cm,每穴 3~5 苗,每公顷基本苗达 100~120 万。4、插秧质量的基本要求 提高秧苗成活率,加快返青,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除培育壮秧外,必须严把插秧质量关。浅插 :浅插是插秧质量的基本要求,一般插深以 1~2cm 为宜,要求不倒不漂即可。最深不能超过3cm,苗足:按设计要求,插足基本苗防止植伤 :植伤是指在起苗、运苗、移栽过程中,操作不当对秧苗产生的伤害。包括,伤根、伤叶、断苗、失水等。这些伤害,都会严重影响移栽后的返青和分蘖。因此,移栽时应注意,减少对根、茎、叶的伤害;要随起随插,不插隔夜秧。苗匀:插直、插匀 ,不断条不缺穴,5、插秧时水层管理整地后建立浅水层,施用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后保持水层5-7天,渗落到花达水进行插秧。插秧时以不推苗,插秧机运作顺利进行为原则。6、插秧后返青期水层管理中苗移栽的返青期即4叶的伸长期。这个阶段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加速秧苗返青,使分蘖早生快发要以水保温加速发根返青。为秧苗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条件。格田平,达到寸水不露泥,秧苗又壮,插秧后以浅水管理。除外水层深度以不超过苗高的2/3或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原则,但深水时间不宜过长。一旦稻苗返青了立即撤浅到3-5cm施用分蘖肥。阅读详情:
范文七:强化苗床管理确保水稻栽插强化苗床管理 确保水稻栽插水稻旱育秧因省工节本,高产增效等优点,已成为我区水稻的主要育秧方式。今年我区水稻旱育秧用种7万余公斤,苗床面积近4000亩,可栽大田6万亩。据区农技站在复兴、蒲家等地田间调查,部份旱育秧立枯病较重,种子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烂种死苗普片,秧苗黄、弱,成秧率较常年偏低,长势较常年差。其原因是苗床地选择不当,土壤培肥、调酸、消毒等技术措施不到位,去冬今春干旱土壤含水量低,干谷播种未浇足底水,施用过多未腐熟猪粪,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低温寡照等多因素影响所致。据此,各乡镇办委农业服务中心、区级业务部门必须及时深入农户,加强宣传指导,育出壮苗,确保满栽满插。一是加强对立枯病的识别和防治。现在大部份秧苗处于1.5-2.5叶期,是立枯病高发期,发现秧苗在不缺水的情况下,早晨秧尖无露珠,就可能发生了立枯病,每喷雾器可用99﹪的恶霉灵5克加强效生根壮苗神一袋喷施至表土浸湿或敌克松500倍液喷施防治。二是搞好温度调控,晴天上午10时前揭膜两头,长厢还要揭中间,通风降温炼苗,下午5时盖膜保温。三是控制苗床湿度。苗床缺水的应补充水分;苗床水分适当只要秧苗叶不卷筒,就不需喷水,达到控苗促根。四是3叶期施好断奶肥、促早发分蘖,秧苗健壮生长,以后每长一片叶追施一次肥。五是4叶后及时移栽,冬闲田和早熟小麦田以早栽获高产。六是烂种死苗严重的应立即补种,却保水稻满栽满插。阅读详情:
范文八:水稻播量及苗床管理技术初探水稻播量及苗床管理技术初探摘要研究播量及苗床管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桦川县水稻的生产提供指导。关键词水稻播量;苗床管理;培育壮秧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4-012008年,桦川县星火乡大面积推广水稻优质品种龙粳21号、龙粳18、垦稻12等优质高产品种。虽然广大农民大都种植了超级稻品种,但是到了秋季,产量差异比较大。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星火乡农技推广站做了水稻不同播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1材料与方法试验品种为龙粳21号,试验设每盘80g、100g、300g、350g等4个播量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小区面积20 m2,4月14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所用秧苗为大棚旱育壮苗,采用人工移栽,插秧规格为29.7cm×(13.2~16.5)cm。2结果与分析2.1插秧前秧苗素质调查由表1可知,秧苗素质随播量增加逐渐下降,虽然都是带蘖壮秧,但在叶龄、株高、根条数等方面,每盘80g、100g处理的播量各项指标都优于每盘300g、350g的处理。说明稀播栽培的处理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光合作用能力强。2.2不同播量对水稻分蘖的影响由表2可知,从6月1~21日,水稻分蘖速度慢,是由于前期气温低所致;从6月下旬开始,气温上升,水稻分蘖速度加快。从播量看,到7月1日,每盘350g的穴株数为32.3个,每盘100g的穴株数为31.8株,每盘80g和每盘300g的穴株数几乎相同。此时期的分蘖总数不能和产量成正比,因为有的穴有效分蘖率高,有的穴无效分蘖多,造成了分蘖总数多的现象,因此成穗率高低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2.3不同播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3可知,随播量增加产量依次递减,分别为8 086.50 kg/hm2、7 892.55kg/hm2、7 270.35kg/hm2、6 043.05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每1m2穴数也依次递减,这是由插秧密度决定的;平均穴株数每盘80g的为17.6株,100g的为18.6株,300g的为18.5株,350g的为19.8株,优劣表现不明显。每穗实粒数也随播量增加呈递减趋势,依次为78.5粒、76.7粒、75.3粒、66.2粒,每穗实粒数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产量差异由此产生。3水稻苗床管理3.1旱育苗床要管好温度低温是指外界的气温低或伴有大风等不良天气。塑料薄膜覆盖后,苗床内温度是苗床外温度的2.0~2.5倍。当秧苗1叶1心时就要通风炼苗,否则会出现高温捂苗现象,地上部生长很快,而地下部生长很慢,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调,地上部叶长叶宽,蒸腾作用很强,地下根部吸水满足不了蒸腾作用之需,就会发生生理失水,导致立枯病和青枯病发生而死苗,严重时全部枯死。发病后即使能挽救一些,也已成为弱苗,延误了移栽时间,难以获得高产。为此,无论阴天下雨还是刮风,都必须坚持每天适当通风炼苗。在2叶1心时以后,棚内温度保持25℃,在3叶以后,棚内保持22~25℃。在晴天的中午,棚内温度能达到40℃以上,如果此时急于大通风,会使秧苗“感冒”,不通风造成“烤苗”,为了避免这类现象发生,要在上午提前通风,把棚内温度提前控制好,以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出现病害甚至死苗的现象。3.2揭膜后的管理措施旱育苗揭膜初期,先不要把农膜撤走,如有低温寒潮来袭,可以临时进行披盖护苗,防止秧苗受损。待气温稳定上升时再撤掉农膜。揭膜时,秧苗正处在三叶一心期至四叶期,外界气温高风大时,应加强苗床的肥水管理。(1)水分管理。揭膜后外界蒸发作用增大,秧苗蒸腾作用增强,苗床极易缺水,应注意及时补水。揭膜前3~5d浇1次水,揭后每隔1~2d浇1次水,如果本田整地完毕,等待插秧时,1d浇几遍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步道沟中灌水,靠静水压力向苗床滋润供水。但是无特殊情况决不建立水层,以培养旱育壮秧。(2)追肥管理。秧苗追过离乳肥后,三叶期要追施1次氮肥,以后追肥视苗情而定。原则是看苗色、苗的长势灵活施肥,如秧苗发黄,植株矮小、瘦弱,则应追肥。每次追硫铵50g/m2为宜。每次追肥后要用清水洗苗,洗去叶面上粘附的肥料,以防肥害伤苗。插秧之前3~4d要施1次送嫁肥,可施磷酸二铵150g/m2,以利于插后返青,提早分蘖。3.3其他管理措施插秧前结合其他田间作业,拔除1次大草。在临近潜叶蝇发生季节插秧的田块,应在插秧前3~4d喷1次吡虫啉系列的农药预防潜叶蝇的发生和为害。4结论大棚旱育苗能育出壮苗,提高抗逆性,抗倒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根据秧本田比例尽量稀播,软盘育苗以每盘100g芽种为宜;机插秧以每盘120g芽种为宜;钵盘育苗以每盘50~80g芽种为宜。根据应用品种的分蘖能力来规定插秧规格,超级稻品种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插秧规格为29.7 cm×(13.2~16.5)cm,稀播育壮秧,提高水稻个体的生产力,抑制水稻后期病害和发生倒伏,达到丰产丰收。5参考文献[1] 郭素华,王宇,林彦芝.优质水稻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15-16,20.阅读详情:
范文九:简析水稻苗床管理与叶龄跟踪技术简 析水 稻 苗床 管理 与 叶龄 跟 踪 技 术赵长 明苗床 管理   1 中苗 壮 苗 模 式 : 龄 3 一 5天 , 、 秧 O3 叶龄 31 35 叶 苗 高  . ., - 1e 左 右 , 上部 分 的 茎 、 3r a 地 叶达 到 3311 .._8模 式 . 中 茎 不  . 即 超过 3 m, 一 n 鞘 高不 超 3公 分 , 叶 与 2叶 的 叶 耳 间距   m 第 -f 一一杨 晓秋1 育苗 期  、 旱 育中苗 , 秧龄 3 O天一 5天 , 3 叶龄 31叶一 . , . 35叶 苗高  为l 3厘米左右。 叶龄“ 按 器官同伸规律 ”通过调温 、 , 控水等  手段 , 抓好四个关键 时期 , 育成健壮旱育 中苗 。   第一 个关键时期一种子根发育期 :播种后到第一完全  叶露尖 ,时 间为 7 —9天 。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 、 伸  长、 须根 多 , 根毛多 , 吸收更多养分 , 为壮苗打好基础。此期  般不浇水 , 过湿处散墒 , 过干处喷补 , 顶盖处敲落 , 籽覆  露一、为 1 公分 , 2叶与 3叶的叶耳间距为 1 分 , 3叶长度为  公 第 8n左 有 。地 下 部 分 的根 系数 量 达 到 1 .., 即种 子 根 一   o? . 89 5 条 , p‘ 根 5条 , 完 全 叶 节根 8条 , - h 节 根 有 9条   鞘 - f 节 不 第 i - 分化待发的根。   2 秧 田管理要 以早育为基础 , 、 以同伸理论为指导 , 以壮  苗模式为依据 , 以调温控水 为手段 , 抓住 四个关键 时期培育壮苗 。   ( ) 子根发育时期 : 播种 到不完全叶抽出(- 1种 从 7 9天 )   以封 闭保 温 为 主 ,控 制 浇 水 ,保证 旱 育 培 养 良好 的 旱 生 根系。管理重点 : 进种子根长粗 、 促 伸长 、 须根多 、 根毛多 、 吸  收更多的养份 , 为壮苗打基础 。   温度 管理 : 以保温为 主, 如果遇 3 ℃以上的温度 , 3 开栅  降 温 , 温 度 3 ℃ 以下 , 保 2 最合 适 温 度 2 — 8 5 2 %  最 低 温 度 不低 于 l ℃。 0土补水 。温度 以保温 为主 , 如遇 3 以上 的温度 , 口降  3 开 温 , 持 3 ℃以 下 , 适 温 度 2 q一 8 , 低 温 度 不 低 于  保 2 最 5C 2 ℃ 最 1℃。 2— 0 0 0 3%的 苗 一 叶露 尖 及 时 撤 出地 膜 。   第 二 个 关键 时期 一 第 一 完 全 叶 伸 展 期 :从 第 一 完 全 叶  露 尖 到 叶 枕 抽 出 ( 片 完全 展 开 )时 间 为 5天 一 叶 , 7天 。管 理  重点是 : 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 高不超过 3厘米 , 地下促发鞘  叶 节 5条根 系生 长 。此 期 温 度 最 高 不超 过 2 ℃ ,适 宜 2 — 8 2  2 q 最低不低于 1 ℃。水分管理 ,5C, O 床土过干处 , 适量喷浇  补水 , 一般保持旱 田状态 。   2 返 青 、 蘖期   、 分 () t分蘖期生 育过 程 : 本期 水稻生长经历 了返 青 、 有效  分 蘖和无效分蘖 的发 生及营养生长转 向生殖生 长的过程 。   生 长 发 育 内容 : 上 部 长 叶片 、 蘖  下部 长 根 系 。 营 养  地 分 地 以 生长为主 , 1 i 1  - h 品种 ,. 7 5叶龄, 开始幼穗分化。1 叶品种的  1 生育转换期为 619 . . - 0叶龄 。   3 长 穗 期  、水 份 管 理 : 般 不 浇 水 , 湿 撒 墒 , 十处 喷 补 , 盖处   一 过 过 顶 补土 水 ,0 8 %的苗 一 露 尖 及 时撒 出地 膜 ,如 果 因特 殊 原   5— 0 因撒膜过晚或出现烤 伤苗情况 , 必须起早撤膜 , 防止 中午高温烤伤苗 。   () 2 第一完全叶伸展期 : 从第一完全叶露尖N - n枕抽 出  i ( 完全 展 开 ) 间需 要 5 7天 。 叶 时 —   管理重点 : 地上部分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 3 分( 公 如  果此叶鞘超高的话将会导致其余的  叶一心伸长 ,变成弱  苗, 一旦弱苗担任功能 叶时, 就完不成 它的任务 , 同时将导  致 最 终 的 降 低产 量 ) 。地 下 促 发 鞘 叶 节 5条 根 系 生长 。   水分管理 : 床土过干处 , 适量喷浇补水 , 一般保持 旱 田   状 态 。 最好 浇一 次 P 值 3 4的 酸水 。 H -二 、 稻 叶 龄 管理  水 寒 地 稻 作 生 育 期 短 、 种 熟 期 早 、 时 紧张 , 须 确 保   品 农 必 安 全抽 穗 , 能确 保 安 全 成 熟 , 实 现 优 质 高 产 的前 提 。 才 是   叶 龄跟 踪 技 术 应 用方 法  1 叶龄 跟 踪 秧 苗 的 选 择 : 调 查 对 象 的 1 里 , 穴  、 在 0穴 每 选 择有 代表性的一株 , 苗质好 、 叶片健全的秧苗 , 在主茎 叶  上进 行 叶龄 标 记 。   2 标 记方 法 : 记 点 的 叶 龄必 须 选 准 , 龄全 部 点 在 单   、 标 叶 数叶上 , 起始 l要从第三叶开始 , i P 并且跟踪到齐穗期 。每个  叶片要用不同标 记符号点在叶片 中间部 位 ( 如第一标i n   ̄i -() 1 长穗期生育过程 : 当水稻 叶龄余数达 3 . 5叶( 1叶  1品 种 8叶后 半 叶 ) 人 幼 穗 分 化 , 始 生 殖 生 长 , 抽 穗 称  进 开 至 为 长 穗 期 。 在此 过 程 中 , 地上 部除 进 行 幼 穗 分 化 发 育外 , 还  要 出生 最 后 3片 半 叶 子 , 成 茎 杆 , 系 向 深 层 发 展 , 枝  形 根 分 根 大 量 发生 。   ( ) 穗 期 生 育 进 程 晚 限 : 1 品 种 6月 2 2长 1叶 5日达 8叶  龄 , 后 , 均 每 7天 增 加 一 个 叶片 , 7月 l 1此 平 到 5— 61 龄  3叶 达I 1叶  7月 2 日达 出穗 期 ; 5 8月 11前 达 出 穗期 。   3   4 结实期  、 ( )结 实 期 生 育 过 程 :此 期 从 }穗 到 成 熟 是水 稻结 实  1 f { 期 , 稻 谷 产量 生 产 期 。 穗 前 1 和 出穗 后 2 又是 产  是 抽 5天 5天 量决定期 。 经开花 、 精 、 浆( 熟 、 历 受 灌 乳 腊熟 、 熟 )最终 完  黄 , 成水稻的一生。   ( ) 实期生育进程 : 育晚限 1 2结 生   1叶品 种 7月 2 日左  2 右进人始穗期。 7月 2 5日左 右 进 人 抽 穗 期 。 7月 2  前 , 81 进  3 人 齐 穗 期 开 花 受 精 后 7 9天 子 房 纵 向 伸 长 ,2 1 长 足  - 1 — 5天 宽 度 ,0 2 2 — 5天 厚 度 定 型 , 粒 鲜 重 在 抽 穗 后 2 籽 5天 达最 大 ,   3 左 右 干 重 基 本定 型 。 抽 穗 到 最 终成 熟 , 4 — O天 , 5天 从 需 05   需 活 动 积 温 90C 右 。 0  ̄左片点一个点 , 第二标i n 片点两个点 , Ei   或用其它方法标记 。   原 则 是 叶 龄 跟踪 叶 片标 记 要 有 区别 , 一 标 记 , 于 自 己和  统 便 他 人 识 别 )确保 叶龄 跟 踪 的准 确性 。 ,   ( ) 同生 育 时 期 的 诊 断 要 点 及管 理 措 施  二 不( 作者单位 :5 5 1黑龙 江省建5  ̄ 分局前哨农场 ) 16 1 _x -阅读详情:
范文十:水稻苗床温湿度如何管理水稻苗床温湿度如何管理时间:
来源: 中国农联资讯网 ()()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原则。一、种子根发育期播种-不完全叶长出,一般7-9天时间,管理要点是旱育、保温。原则上不浇水,床土保持旱育状态。棚外最低温度低于8℃,采取昼夜保温措施,棚外温度15℃开始通风炼苗,昼揭夜盖。出苗80%时,撤掉地膜,增加光照,促进绿化。二、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一般5-7天,管理要点是旱育、调温。此时外界温度变化很大,不能一味采取保温措施。通常要求棚温控制在22-25℃,最低气温低于10℃(棚温12-15℃)采取保温措施,最高温度超过28℃采取降温措施。在湿度管理上坚持不浇水的原则。三、离乳期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过2个叶龄期,约经12-15天,胚乳营养耗尽,是水稻立枯病、青枯病等苗床病害高发期,管理要点是调温、控水、灭草、防病。1、调温要求棚温控制在22-25℃。具体根据气温变化,多设通风口进行通风炼苗,避免通底风,防青枯病发生。连续低温过后,天气转晴要早通风,以防立枯病;晴天高温也要早开通风口,严防高温徒长。2.5叶期以后,根据气温情况逐渐转入昼揭夜盖,当最低温度高于7℃时就可昼夜通风。2、控水浇水前要看苗情、看温度,即早、晚秧苗露水珠小,床土表面干燥发白,中午新生叶卷曲,是缺水表现,此时秧苗根部土壤温度低于8℃不浇水、棚外气温低于10℃时不浇水、中午棚温高峰期不浇水,水温低于16℃不能作为苗床用水。浇水一般在上午8点前或下午3点到5点进行,浇水要一次性浇透。病、虫、草害防除同病虫草部分。四、第4叶伸长期培育大苗要经过这一时期。从4叶露尖到展开需6-8天时间。此期秧苗过离乳期,棚温控制在20℃,缺水时要及时补浇,坚持浇水一次浇透,不能大水漫灌。五、移栽前准备期起秧前做好“两控”“两带”工作。1、“两控”插秧前5-7天,最低温度不低于10℃昼夜通风;在不使秧苗萎蔫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秧田水分,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2、“两带”插秧前2天,带送嫁肥。起秧前1天带药,叶面喷雾,预防潜叶蝇。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苗床apweinong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