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通2016年6月29日增发价高于股价股价多少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抄底定增破发股 93只个股跌破增发价(6/29) _ 东方财富网()
抄底定增破发股 93只个股跌破增发价(6/29)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抄底定增破发股 93只个股跌破增发价(6/29)】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已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共640家,其中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的有93家,占比约14.53%。这93家公司中,主板53家,中小板24家,创业板16家。(证券时报网)
  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已实施完成定向的共640家,其中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的有93家,占比约14.53%。这93家公司中,主板53家,24家,16家。其中折价幅度排名居前的分别是折价39.95%;折价39.86%;折价39.25%。  今年以来部分跌破定增价格股票一览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实施日期增发价(元)最新收盘价(元)折价率(%)市盈率(倍)600636三爱富07.0623.0813.86-39.95181.16300057万顺股份07.1626.5515.93-39.8666.09600329中新药业07.1028.2817.18-39.2527.6260050106.3030.0018.43-38.57-60058808.2130.8519.44-36.50-00226206.3041.0820.50-34.9846.0000054001.149.866.24-34.917.3330022808.0384.0017.30-34.08-30033412.2426.5218.05-31.941120.0600200412.3012.809.11-28.8326.9100202405.3015.1710.80-28.81-00214612.259.606.68-27.8721.8800095801.1419.1913.93-27.4111.2400076808.0726.1318.96-27.02-00268306.1311.448.36-26.92-60097011.2013.226.35-26.5921.5400058206.2922.1516.32-26.0541.4660002709.086.774.96-22.386.7200237312.1638.5614.94-22.2971.6800253507.1613.508.20-21.033674.6400063106.036.014.76-20.8059.8530005804.2612.269.74-20.5544.9260005501.2035.2217.56-20.08-00059212.1716.886.76-19.962883.4330015705.1013.5410.84-19.94-60316901.0515.7112.48-19.63-30002008.1923.0018.50-19.5781.7760121601.079.207.42-19.3527.2260082706.1415.0312.15-19.1613.3430035512.0317.627.11-18.87-00212912.1110.138.29-18.1653.0260020811.255.204.27-17.8881.2500267105.2515.0012.43-17.13898.2760074801.2211.639.64-16.7632.8830027307.2322.6619.02-16.0670.2800220107.1516.5114.03-15.02486.6100202308.2620.0017.00-15.00157.8860017506.075.544.71-14.98-00240808.1114.305.49-14.2661.1830019703.1117.1813.38-13.67-00002601.1413.0511.20-13.3945.0830007008.1342.1614.85-12.95327.3830028712.3014.6312.78-12.4389.4400068512.0412.0210.39-10.9918.7600088312.315.234.66-10.9019.0460070312.1422.5120.09-10.7528.0060097904.276.675.96-10.6467.7100243812.2924.4721.91-10.4682.4560061712.0213.1411.66-10.1016.7930031512.1111.5410.39-9.9732.55
(责任编辑:DF302)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新闻详细
央行半年来首次暂停逆回购 持股过节更划算?2016年金股曝光
[中国基金网31日讯]
午评:震荡回落沪指跌0.61% 题材股杀跌创业板跌近2%
12月31日,2015年收官之战上半场表现不尽人意,沪指以平盘整理为主,临近早盘收盘现跳水,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小幅高开后,一路走低,截止收盘创业板跌近2%。早盘钢铁板块有所表现,体育产业、迪士尼、高铁等题材表现早盘有所表现。截止早盘收盘沪指报3550.92点,跌0.61%;深成指报12735.45点,跌1.20%;创业板指报2732.60点,跌1.69%。
盘面上,包装印刷、园区该法、钢铁等板块上涨,通信设备、仪器仪表、通信服务、电子制造等板块跌幅居前,国产软件、移动支付、虚拟现实、4G等题材跌幅较大。
同花顺认为,就短期而言,市场处于震荡回调趋势当中,沪指下方3500附近支撑较强,如未有效跌破,则维持中期向好看法。从近期消息面上判断,无论是险资举牌,还是是限制高频交易,亦或者是1月8日持股5%以上大股东减持解禁等,均不利于小盘股炒作行情的持续。就整体市场而言,小盘股估值的高企无疑也凸显出其风险相对较高,在创业板走弱的前提下建议投资者适度调仓规避个股风险。
专家建议补贴钢企鼓励减产能,早盘钢铁板块表现较为突出,截止早盘,钢铁板块冲高回落,其中首钢股份(000959)涨停,抚顺特钢(600399)涨幅近5%,华菱钢铁(000932)涨幅超3%,鞍钢股份、八一钢铁(600581)、河北钢铁(000709)、武钢股份(600005)、金洲管道(002443)涨超1%。"不完全统计,现在整个钢铁行业银行负债一万三千亿,非银行负债两万多亿。就像失效的高压锅,随时可能爆裂。"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日前在"大数据助推产业 走进'一带一路'寻找产业新机遇年度论坛"上疾呼,钢铁行业必须建立退出通道机制。他还建议以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尽快退出。
体育产业多项大赛将近,机构密集调研,体育产业概念盘中有所变现,早盘尾盘回落,其中信隆实业(002105)盘中涨超8%,早盘收盘涨幅缩小至近4%,粤传媒(002181)、双象股份(002395)、莱茵体育(000558)、中体产业(600158)均维持啊小幅上涨。
央行半年来首次暂停逆回购&国泰君安称或有降准可能
财联社31日讯,中国央行今日于6月底以来首次暂停逆回购操作,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认为,跨年时点资金面并不宽松,此举或意味着将有其他方式的宽松措施出台,例如降准或定向工具。(财联社)
减持禁令下月失效,大宗交易资深人士爆料——减持老虎下山,规模太大不敢接盘
“大股东、高管的减持欲望相当强烈,12月初我们就签了不少转让协议,只等明年1月8日开闸。有些上市公司的拟减持资金,高得公司都不敢接盘,就怕砸在手上了。”昨日,在上海承接大宗交易的资深人士何洋(化名)对《金证券》记者称。
今年7月8日,证监会对重要股东减持行为作出限制: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禁令出台后,减持几近绝迹。不过,股灾期间出台的上述减持禁令,将于日到期,这已成为2016年A股首个地雷。
不减持只是良好愿望
何洋向《金证券》记者介绍,早在12月初,离解禁还有1个月的时间,公司就与多家上市公司股东签订了转让协议,约定明年1月8日减持“禁令”到期,就立即通过大宗交易进行股权转让。
指望这些股东为了稳定市场不减持,只是良好的愿望。不少股东都有短期的股权融资质押,他们极度缺钱,别说股灾后涨幅可观的上市公司,即使涨幅不高,股东也急于出手。”他透露,有一家公司股灾后不久就有大量股份解禁,迫于证监会一纸禁令,这部分股权一直不得动弹。前段时间这家上市公司高管组团与何洋所在公司谈合作,涉及资金达到几十亿,“公司硬是没敢接,我们都是转让第二天就出货,这么高的交易额,极有可能影响公司股价,万一砸在手里怎么办?”
不仅是单家公司股价表现,何洋所在公司也担心,巨量减持如猛虎下山,还会给整个大盘带来风险影响出货,最近他们也在给客户做工作,“如果对资金需求不是特别强烈,可以在明年1月8日减持高峰过后,等市场平稳。”
千亿减持压顶?
除了背后的谋划,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将减持计划摆在明面。
11月24日,印纪传媒(002143)率先公告称,接到公司股东张彬的通知,拟于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票。张彬持有公司8009.5万股,占总股本7.24%。此后,金贵银业(002716)、国祯环保(300388)等公司都纷纷发布公告要进行减持。
易联众(300096)的减持力度最大,其12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古培坚拟在日-7月10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200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9.77%。减持落地后,古培坚将“清仓”易联众股票。
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研报称,估算明年1月常态净减持规模将在4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因6个月不得减持规定累计的潜在减持压力将在千亿元以上(已经考虑到期间增持公司不得减持的因素)。因此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一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假定指数点位和成交额均与目前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1.6%。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窗口期(季报前30日,预报和快报前10日)不得减持,而3月末和4月末分别是年报及一季报的密集披露期。再结合春节前夕企业和股东现金需求的提升。这些因素将使得一二月份的集中减持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具体到个股上,已经公告有股东即将减持或减持计划尚未结束的公司;估值较高,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无丧失控股地位风险)的公司均有着极强的套现冲动。分板块来看,中小板、创业板减持压力大于主板。
目前,市场也出现“监管层或出台相关措施疏导解禁潮”的声音,中金公司预计,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来减缓或对冲集中减持的压力,如通过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等。但预计在救市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延期的可能性较低。(大众证券报 江芬芬)&
2016年中国经济恐会面临这五大挑战&
中国政府在努力去杠杆的同时要推动中国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这一转变或为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带来五大风险:美联储加息会为中国带来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两大难题;汇率变化会削弱中国企业美元债务的偿付能力;房地产去库存如果拉锯时间过长会拖累工业和投资;企业利润下降,债务违约事件频发,恐会令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承压;多家分析机构下调了中国2016年的GDP增速。
汇率波动是与非
美联储本月议息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结束了7年以来的零利率。而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将成为美联储加息后中国需要审慎对待的两大挑战。
彭博援引麦格理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称,强势美元会成为2016年以来最大的不确定性,它会增加通缩压力,影响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
高盛驻纽约经济学家通过电脑模拟试验发现,如果美元突然升值10%会令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近一个百分点,产生的影响力度对美国经济的两倍。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政治金融学教授Victor Shih表示,美元升值会意味着有美元债务的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偿债压力,而央行将消耗外储来延缓人民币贬值的路径,会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减少,从而限制银行信贷延期的能力。
海通证券公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表示,美元强势会让人民币贬值,这对出口行业比较有利,中国出口优势产业集中在钢铁冶金、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消费电子、金属制品、机械、塑料制品、玩具产业等。
资本外流压力有多大
据美国财政部计算,今年前八个月中国资本外流超过了5000亿美元,而彭博数据显示,在过去4个月里中国的外流资本就超过了5000亿美元。
Asia Analytica Research的分析师Pauline Loong认为:“政府明年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资本外流,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需要确保不会因为释放出错误信号让事情变得糟糕。资本外流的压力让政策制定更加复杂。央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会让美元资产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如果政府干预市场让人民币升值,出口就会被影响。如果加强资本控制,资本会外逃。”
华尔街见闻此前报道,美联储加息将引发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受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廉价借入美元(尤其是通过杠杆)投资于其他国家市场的套息交易非常普遍。随着美联储逐渐收紧货币政策,这些在中国进行“套利交易”的热钱一旦大规模回流,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资本外流压力。
然而,渣打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此前表示,中国很大部分资金外流是国内企业为平仓美元空仓所致,不同于资本外逃。过去由于存款利率较高,人民币又有单边升值预期,许多国内企业都借入美元投资人民币产品,进行套息交易。现在套息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到今年3月,中国企业的融资净头寸由负转正,企业的汇率风险下降。&
房地产去库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109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过去三年间,全国楼市库存已经翻倍。分地区看,一二三线城市的库存过剩问题较一二线城市更为严重。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如今的房地产库存规模较2012年末至少增长了30%,从去化周期上看,如今的商品房库存形式也非常不乐观。2015年的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约为32个月。
瑞银的报告指出,
我们预测面临的下行风险主要来自于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的房地产去库存,从而对工业活动和投资活动造成更大拖累。此外,政策效力可能也不足以抵消房地产下滑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实体经济疲弱、通缩压力和债务负担加重之间的恶性循环;此外,资本外流规模可能更大、造成金融市场波动。
决策层对此也很重视。今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已经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12 月 21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将去库存确立为 2016 年五大任务之一,并针对地产去库存,会议提出了供需两方面的措施。扩大需求方面包括,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经营住房租赁业务;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供给方面的措施包括,鼓励开发商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等。
债务违约隐忧大
2015年,企业信用违约事件接二连三,截至12月7日已发生7起,暴露了我国信贷市场存在的风险。今年4月份,保定天威成为首家央企违约,继保定天威后,央企中钢成为中国钢铁企业中的首例债券违约,更不要说“12圣达债”违约事件,“12舜天债”可能被暂停上市,“11云维债”遭遇评级下调等事件。
伴随信用违约而来的是银行不良贷款将进一步承压。
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约9000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近2300亿元,增幅超过30%,创金融危机后增幅新高。
中国银行今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09年以来中国银行的净利润首次出现季度性下滑,这为中国的银行业亮起了“红灯”。中国银行第三季度为潜在的不良贷款计提163亿元拨备,较去年同期增长44%,据彭博社称是该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的最大拨备规模。
海外研究机构怀疑,中国的银行真实坏账水平高于财报数据。华尔街见闻提及,穆迪曾在上月初分析了11家中国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后指出,部分逾期至少90天的贷款并未被纳入坏账范畴,因此,中国银行业的坏账水平可能被低估。
此前金融博客Zerohedge整理的数据显示,前11月国有企业负债总额已经增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与GDP之比超过100%,并预计中国企业盈利还会恶化,因为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和生产走低影响下,几乎整个中国钢铁行业都在亏损,半数以上负债累累的大宗商品企业没有资金用于偿债。
经济增速如何看
中国社会科学院28日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全年GDP增长6.9%左右,2016年GDP增长6.7%左右,均低于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的数据。未来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放缓成为普遍担忧。
汇丰银行在本月报告中将中国2016年GDP增速预测下调至6.7%,并将2015年全年的GDP增速预测下调至7.0%。
鉴于财政政策宽松力度不足使得基建投资趋缓,同时外需薄弱影响出口,我们将2016年GDP增速预测从7.2%下调至6.7%,我们预计经济增速或将会在2016年2季度降到6.5%的政策底线之下,从而触发更大力度的政策宽松。
由于财政宽松力度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在年内难有起色。据此,我们将2015年4季度GDP增速预测从7.2%下调至7.0%,并将全年的GDP增速预测从7.1%下调至7.0%。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2016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6.7%和6.6%,明年一、二季度将连续两次降息,财政赤字将提高至3.5%。
不过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也表示,虽然中国经济的百分比增速正在放缓,但是增长规模仍然十分可观。他说:
“市场对增长率过度痴迷。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到底是百分之六、七、八还是十?其实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值。让中国保持过去十年的10%-14%的经济增速是不可能的,这显而易见。然而,市场并没有对这种显而易见的趋势持理性的反应。市场是情绪化的,被其他声音所影响;而这里的声音指的就是“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确实,中国的经济增速是减慢了,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数今非昔比,绝对值的增长却依然可观。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是世界各个国家中最多的。”(华尔街见闻)
小心!2016年A股有一个市值万亿的坑&
中银国际发布报告表示,预计明年新股发行、增发募集资金和减持市值将分别达到2000亿、1.69万亿和4000亿元,若不加以行政管制,则三者将共计从A股市场抽取资金超过2万亿元的资金。
中银国际指出,A股资金的流出主要有四个方向:新股发行、增发、减持和交易损耗。
随着年底新股发行重启,预计行政对增发和减持的约束也将慢慢释去,2016年A股将重新面临资金流出市场的压力。以下我们对 2016 年可能发生的新股发行、增发和减持进行了预测。
2015 年,新股发行、减持、增发三者累计从市场抽取资金 1.33 万亿。 预计随着 2015 年下半年的各种管制在 2016 年逐步回归常态,2016 年或面临新股发行募集资金 2000 亿、增发募集资金 1.69 万亿、减持市值 4000 亿。若不加以行政管制,则三者将共计从市场抽取资金超过2万亿;若对增发加以限制,与 2015 年持平在6000亿左右,则2016年三者将共计从市场抽取资金1.2万亿。
新股发行:2000亿新股发行的主要参考是 IPO审核通过尚未发行的公司,以及非终止审查的申报企业情况。
由于2015年中新股发行再次 暂停,直至年底才恢复发行,因此中银国际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看做一个较完整的新股发行周期,这个发行周期分为两个阶段:2014 年 6 月至 2014 年12月是前半段,总体特点是“投石问路”,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是后半段,总体特点是“浩浩汤汤”,2015 年11月和12月发行的28只相当于彩蛋。
至此,这一阶段的新股发行算是落下了帷幕。这么划分的原因,主要在于新股发行的节奏控制、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总量的区别。
这一阶段新股发行的特点是行业集中、募资规模小、估值较低。剔除尚未有 申万行业分类的 18 只新股,其余 279 只新股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医药生 物、化工、计算机、电子、电气设备等行业。
注册制不是问题,定价方式才是问题。伴随着年底新股发行重启,新股发行 的注册制改革卷土重来。我们认为新股发行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拟上市公司 向有关部门递交材料申请发行上市,二是拟上市公司符合所有发行条件实施 新股发行上市。注册制改革的是第一个环节,即申请发行的环节,而与投资 者有关的是第二个环节,即发行上市的环节。我们理解的注册制,其改革的 着力点在于公司上市行政审批权的外放(至交易所)或取消(发行材料只核 不审),但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失去控制,新股发行的数量、节 奏、募资总额、定价方式依然处于监管之下。
相较注册制,我们更加关注新 股发行的定价方式。 年新股发行冻结资金成为现象级事件,主要就 是因为新股定价普遍低于 23 倍市盈率,与二级市场估值之间有较大差距, 从而造成全民打新。如果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并未就此做出修改,新股发行 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依然存在明显价差,则打新热潮不退。 目前已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公司有 73 家,其中有三家未披露预计募集资 金总额,这三家分别是一创证券、江苏银行和贵阳银行,根据其预计发行股 数与前期新股发行情况对比,我们预计三家公司募集资金约为 20 亿、100 亿 和 20 亿,则 73 家已过审未发行公司共计拟募集资金约 518 亿元。
剔除终止审查的公司,已预披露且在审的公司共有 673 家,按照发行后总股 本对应的新股发行募集资金平均水平预计,673 家公司预计将募集资金约 5,550 亿元。
2016 年一大波定增汹涌而来。根据2015年上市公司公告,目前尚未实施的定增共有 883 项,拟募集资金2.17万亿。其中807个定增项目拟募集资金在50亿以下,共计拟募集资金 1.31 万亿,76 个项目拟募集资金在 50 亿以上, 共计拟募集资金 8,590 亿元。
我们认为鉴于压力太大,2016 年可能针对定增 的行政管制将依然存在。如果将每次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严格限制在 50 亿元 以下,则 2015 年已公告未实施的定增总计拟募集资金为 1.69 万亿。
解禁与减持:预计全年减持市值在 4000亿左右 解禁与减持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解禁的未必马上减持,减持的也未必都是刚刚解禁。
但从比例上来看二者存在一定的同向关系。因此我们参考 2015 年减持与解禁的比例关系,预测 2016 年的减持金额。 减持管制在行动。2015 年累计解禁市值 3.34 万亿,实际减持市值 5539.44 亿 元。从减持市值与解禁市值比例看,7 月是个明显的分水岭。7 月之后,减持比例下滑至 5%以下。
解禁少了,但减持压力依然大,行政管还是不管。
2016 年解禁市值 2.5万亿, 相较2015年有所减少,尤其是在2016年下半年,解禁总量明显下降。但从行业来看,解禁市值较大的行业前三分别为化工、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全 年解禁市值超过 2000亿,农林牧渔、计算机、机械设备、传媒、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电子的全年解禁市值也在 1,000 亿以上;从估值来看,60 倍市盈 率以上的解禁市值占比超过 40%。另外 54%的解禁市值来自于定增,37%来 自于 IPO 原股东限售股,二者相加超过 90%。可见2016年减持压力依旧较大。(华尔街见闻 朱轶天)
吴国平:持股过节更划算
日股指期货小幅震荡,收成一根小阴线。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更划算?
我们认为持股过节更划算。理由如下:其一,股指近期的波动跟2010年9月份的波动很类似,也即是说,节后像2010年10月份那样展开主升浪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其二,元旦一过,资金面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近两天在年底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能企稳上涨,本身就是一种强势,元旦过后随着资金面的缓解,行情会向着更积极方向发展。
今日小盘股领涨,创业板指数的涨幅是大于主板涨幅的。而且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主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近一个月的横盘整理更为流畅,量价配合更好,预示着整体资金的心态更稳定,多头的控制力度更强。
很多人担心注册制会让中小创估值整体下降,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所有中小创个股票来一番暴跌,市盈率回到20倍甚至更低,那么习李设计的注册制还有什么意义?那么多新兴产业的个股(大部分都还是亏损的,并没有实现盈利)怎么上市?而新兴产业个股不能上市融资的话,经济如何转型?经济转型不了的话,各方面的问题就大了。要相信国家的力量,如果国家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基本没有实现不了的。参与A股一定要从更高的层次来思考才能顺应潮流。这样一想就知道新兴产业还会有大机会,创业板的牛市还会进行。&
四券商首席:2016将是机遇之年 提炼七大关键词
(原标题:波动如烟机遇临近 四券商首席提炼七大关键词)&
2015年行情转变,曾有一些知名券商研究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机遇扛旗,或为风险呼号,年末总结起来,十分值得称许。而再逢新旧交割,找一些券商研究大佬聊市场,自然成为本报献出的必备菜。
无需赘言2015,我们亦对2016共有期待。
记者值新旧年交割,专访了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高利等,畅谈A股下一步的变化关键词。
注册制推出是顺时顺意
《21世纪》:注册制临近,您觉得推出注册制的核心是什么?
林采宜: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信息披露。一是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二是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就是说所有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披露或者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能够有有效的惩罚,也就是加大对虚假信息披露和内幕操纵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主要是这两点。
徐高:注册制的核心问题,是IPO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于审批制长期受到行政干预,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都受到诸多影响。现在推出注册制,市场会有几点变化:首先,公司进行IPO的数量会增大,其次,上市公司数量会增多,这将有效抑制股市泡沫产生;第三,注册制推出后,炒作风气会有变化,同时壳资源的价值也将降低。总的来说,注册制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来说将有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并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持。
邵宇:注册制最关键就在于监管和市场投资纪律的一种均衡,或者说一种平衡。以前不平衡的时候,所有的压力都释放在监管当局的手里头,他必须花很多的精力去做实质性的审核,如果一旦出现风险,投资者就说这个你们审核没有把关,或者是把关不严导致的,中介机构承担的责任就相对比较少,可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监管层又表示自己并不负责这些实质性内容的审核,这个方面是由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律师和会计事务所去把握它的正确性以及可靠性,然后投资者根据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来做一个价值判断,来确定一个价格,完全是由市场的价值博弈所决定的。注册制推出后,就主要由市场决定了。
高利:注册制它本身不是今天提出来的,这个酝酿了很多年了,注册制本身是市场机制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是一个必走的阶段。我们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注册制,这些本身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或者阶段。从全球的市场发展都是这样一个规律,不是说今天才提出来的。剥离行政干预是推出注册制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完善市场化机制嘛,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律,减少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
《21世纪》:您认为,注册制的推出对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对公司又有什么影响?是否会进一步吸引中概股回归?
林采宜: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它是我国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未来我国创业创新经济增长的融资渠道的核心来源。我觉得中概股的回归还是主要因为原来VIE拆除的影响,注册制也许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最主要原因。因为VIE架构原来他有法律上限制,现在没有了。跟注册制没有直接关联。
徐高:注册制的推出对公司层面还是会有影响。以前审批制时,由于审批时间长,之间还会出现一些意外,这都造成了公司上市的成本偏高。注册制推行后,这一块会逐步放开,将改善公司IPO的环境。
还有就是,以前审批制时,很多优秀的科技企业因为不能满足审批条件,继而选择去国外上市,但是注册制后,都说不定可以在A股上市了。
邵宇:吸引中概股的回归倒也不一定,注册制只是说不再作严格的审批,但是你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市场会给一个价值判断。所以我觉得它可能更多的是有利于本土的一些优质企业或者说是创新企业,更快更便捷地来到资本市场。然后加速PE、VC到二级市场产业链输送。
高利: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说的对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因为现在你看我们规划的市场体系,其实就是说从最底层的新三板,然后呢这个到创业板,再到主板,这样一个过程。而且,最近新三板推出转板制度,转板制度就必须要有注册制来配套,也就是说转板是以注册制为主的。未来转板到主板,还需要原来的行政审批的话,那就完全失去意义了。中概股回归其实跟注册制没什么太大关系。
《21世纪》:您觉得证券法修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林采宜:核心问题是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现在的公平公开公正应该侧重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投资人的利益包括投资人的自己权利和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路径。
徐高:证券法的修法问题,其实在今年两会上习主席讲过,修改证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预防股市风险,完善股市的融资功能,并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些话其实就代表了证券法修法的核心问题。从大的方向来说,证券法修法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长期健康稳定的市场。其实,以前审批制也有其道理,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审批制已经很难适应了,所以才决定推出注册制。
邵宇:我觉得还是一个系统吧。我刚才说到,注册制只是一个系统生态牵到牛鼻子的地方,那证券市场我觉得它跟任何市场其实都是一样的,证券法是来规范这个市场的行为,那么市场怎么来供应需求,然后重新定一个价格,那么这样的话市场才能有一个价格。所以证券法的话,一方面我觉得它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这个……合规的一个表现,让它更真实地呈现自己的业绩、成长潜力,同时另一方面也要求投资者承担风险自负的责任。同时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使得投资理念转化为更为长期的、注重基本面的,这样可能会好一点。那基于参与的这个过程,供给和需求,交易会比较规范。
高利:这个我觉得没有太多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是说今年的市场,上半年的市场大起大落,可能会造成推进的时候会考虑更多的因素。但是经过下半年的市场,我觉得恢复平静以后,恢复稳定以后,市场按照自身规律运行以后,会使法律推进的速度按照既有的节奏走吧。
2016将是机遇之年
《21世纪》:在您看来,今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词?
林采宜:我觉得因该是合法和合规吧。因为对资本市场伤害最大的就是违规和欺诈。
徐高:我觉得是“变化”吧,因为今年资本市场与往年很不一样。不论是今年上半年由杠杆资金推动的牛市,还是年中时候股市的剧烈波动,以及随后监管层的强力救市,这在以前都是没有的。市场本身就处于快速的变化,风险并不可怕。
邵宇:今年吗?今年就是“波动”吧。因为今年波动是很剧烈的,不能说“奇葩”是吧?
高利:大幅的波动吧,就“波动”吧。我们描述这个市场,就是这样的,其实不用我说,它就是这样的。但是背后的因素,确实是很复杂的,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但是市场这个波动的现象,是大家都见得到的。
《21世纪》:明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
林采宜:还是合法合规。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是关键,而制度建设就是建立一个合法合规的市场。之前我觉得是对于一些违法违规太过于强调创新而忽略了规范,才会导致很多市场违规违法行为出现,给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逐渐发展,而不应该说把法律和规则置之脑后,以创新的名义不断突破合法合规的底线。我认为这是一个灾难的。
徐高:“完善”。基础制度还在完善,明年的市场会在今年异常波动之后,不论是监管者还是参与者都在适应这种变化。
邵宇:明年的关键词啊?明年的关键词是“稳定”吧。希望它能够稳定吧,代表了自己的一个期待吧。
高利:用“变革”还是“新机遇”这样的词吧。因为会有期待,用这样的词是因为明年也许会产生一些这样的机会,代表了自己的一个期待吧。(.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价值挖掘: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井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2万~25万辆,而这也说明了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潜力有多么巨大。
随之而来的,便是配套建设的机遇——2016年的锂电池和充电桩行业,也将迎来爆发期,牢牢记住这两个重点,你就能在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挖掘到巨大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加上支持政策的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我国解决能源短板同时扭转环境日益恶化趋势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还承载着我国汽车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任。日后,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加码,加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产能的进一步释放,预计包括整车制造、锂电池、充电桩等产业链条上的各个子行业的高速增长仍然值得期待。
新能源汽车持续井喷 未来高增长仍可期
2015年或超越美国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85万辆和7.48万辆,同比增长3.5倍和3.2倍。在此基础上,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8.1万辆和1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3.9倍。
另据新华网消息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2015年销量有望达到22万~25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几无悬念。
日工信部披露,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累计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8%。锂电池行业利润的快速上升,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放量密切相关。
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原材料,2015年以来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一路上涨。另外,碳酸锂作为六氟磷酸锂的关键原料和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随着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其平均出厂价格也直线上升。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还要求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必须跟上其增长的脚步,才不至于使消费者陷入“有车开、没电走”的尴尬境地。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速度也在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4年我国充电站数量从76个提高至723个,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6%;充电桩则从1122个提高至2.8万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3.5%。
在我国汽车产销量持续下降的行业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背后原因主要在于国家产业政策和补贴的推动。考虑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企业规划产能陆续投产有可能消除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瓶颈、申办冬奥会的环境承诺以及“新常态”下发展经济的需要,未来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和地方的不限行、易上牌、免费停放等直接优惠政策预计会陆续加码。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爆发,未来上下游各个子行业将持续受益。
全产业链迎高速发展
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呢?长江证券(000783)认为,新能源汽车2015年四季度过于快速的放量会造成一定透支效应,加上车辆销售的季节特性,2016年一季度产销规模环比会有所收缩。但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2017年补贴退坡前抢装、充换电设施快速完善、地方保护逐渐破除等因素刺激下,2016年新能源汽车仍将是发展大年,全年产销有望达到50万辆。
国务院于日公布《中国制造2025》,该规划对于2020年以及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分别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不过,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放量甚至超预期增长将快速传导至上游锂资源行业,加剧行业的供需不平衡状态。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2015年碳酸锂价格加速上涨的本质原因正是供需平衡表的扭转。
进入2015年10月份以来,碳酸锂的报价就不断攀升,工业级碳酸锂均价由最初的4万元/吨上涨至9万元/吨,有的厂商报价甚至突破10万元/吨大关。安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由于2016年新增产能释放有限,碳酸锂供给紧张的格局仍将延续。未来的改变将取决于矿山和盐湖新增项目的建设进展,不再受成本约束。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有可能使相关企业2016年的盈利迎来大幅飙升。
作为重要配套基础设施,目前充电桩的存量和建设速度均明显滞后于整车的存量和销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2015年以来国家层面的充电设施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从这些政策文件中不难看出,未来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或大幅提升。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年)》明确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充电站均价300万元/座,充电桩均价2万元/个来计算,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从多位充电桩企业高管处获悉,未来可能出台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补贴,补贴比例最高有望达到40%,充电站建设最高有望补贴300万元。业内预期,补贴细则有望在2016年初公布。
投资新能源概念就看两点:锂电池和充电桩
如何把握住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如何选择到技术含量高、投资前景好的上市公司以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呢?从行业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板块、锂电池板块以及充电桩板块自2013年以来取得连续增长,尤其在2015年,三大板块增长幅度均超过了60%。
锂矿资源成“香饽饽”
新能源汽车需求的高速增长导致其下游产品碳酸锂价格迅速攀升。公开信息显示,由于生产碳酸锂的主要原料是盐湖卤水,因此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必须拥有锂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的盐湖资源,这使得该行业具备较高的资源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盐湖绝大多数资源都是高镁低锂型,而从中提纯分离碳酸锂的工艺技术难度很大,这使得碳酸锂行业又具备了技术壁垒。
安信证券预测,即使全球碳酸锂规划产能供给如期达产,2016年碳酸锂供给也仅略高于需求8500吨,考虑到新增产能投放不达预期的可能性较大,供需将继续处于紧平衡的格局。安信证券还在研报中表示,在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后,未来供给将不再取决于成本,而将取决于产能投放进度。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锂矿市场的集中度较高,较为优质的锂矿资源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因此近年来国内的上市公司加大了海外收购的力度,期望通过对锂矿资源的掌控来获取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今后如果碳酸锂的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则可对收购下游锂矿资源的上市公司保持关注。
作为率先在锂矿资源方面布局的上市公司代表,天齐锂业(002466)于日发布公告称,计划以1.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alaxy Resources Limited(简称银河资源)及其子公司Galaxy Lithium Australia Limited(简称银河锂业澳大利亚)旗下的Galaxy Lithium International Limited(简称银河锂业国际)100%股权。银河锂业国际持有的Galaxy Lithium(Jiangsu)Co. Ltd.(简称银河锂业)于2012年开始生产,已建成产能17000吨/年。日,该公司公告银河锂业国际100%股权已经交割完毕。
伴随着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稳步推进,天齐锂业股价亦是步步走高,2015年以来涨幅超过250%。今年6月,其股价虽一度跌至35.24元,但之后却强势反弹,目前已在100元以上。
股价上涨的背后是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3亿元,同比增长45.17%;实现净利润6127万元,同比增长150.43%。
充电桩建设将提速
新能源汽车产销的飞速增长使得充电桩变得十分紧缺,因此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充电桩的建设。
那么,面对这个千亿级的市场,应该如何把握今后的投资机会呢?一位业内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后选择充电桩方面的个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是选择具备先发优势、提早布局充电设施运营服务领域的个股。记者注意到,这个领域的个股有万马股份(002276)、易事特(300376)、上海普天(600680)等。比如万马股份就是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龙头企业,投资成立爱宠网,集充电、预约、交易、网上购物多功能于一体。万马股份公开表示,该公司已形成“智能设备制造+服务网络运营”业务架构,未来将使新能源充电领域业务形成“智能设备制造+服务网络运营+投资建设充电网”的闭环布局。
其二,可以从充电设施运营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方面考虑。该分析师表示,在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电桩的充电属性将下沉为线下端口功能的一部分,更多的增值创新服务将由线上来实现。今后,随着“车联网”“桩联网”等互联网模式不断涌现,使运营商可以挖掘电动汽车售前咨询、节能用车咨询、销售、租赁、保养维修、零部件、广告等一系列附加价值。
这个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有特锐德(300001)、易事特等。比如特锐德就是全球电力箱变(箱式变电站)设备的领军者,2015年10月其发布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技术,该技术在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西藏矿业(000762):持有优质锂矿
佛塑科技(000973): 新材料的龙头
科陆电子(002121):近年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谢宏辰)
2016价值挖掘:虚拟走向现实 50亿美元市场迎"风"招手
当好莱坞大片中出现虚拟现实(VR)的片段时,大家可曾想过,有一天它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来到我们的生活中。科技改变生活,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2016年10大科技趋势预测,把虚拟现实排在榜首。
试问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是什么?《时代周刊》铿锵有力地给出了答复:虚拟现实技术。2014年3月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收购标的直指的技术产品就是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至此,虚拟现实投资热潮起,正是方兴未艾时。
2016年,代表着VR 最前沿技术的重磅级产品——Oculus、Sony和HTC的VR设备将陆续上市,虚拟现实概念落地,有望再次引爆国内虚拟现实的投资热情。
目前,在国际科技大佬积极布局虚拟现实的同时,国内资本也积极参与。A股上市公司中,积极布局虚拟现实并具有行业壁垒的优质公司已陆续出现。相应的,在硬件、软件、平台等相关产业链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投资机会也应运而生。
VR技术应用范围扩大 国内外巨头争相布局
VR热引发布局潮
从功能上看,VR是由3D计算机绘图(3Dcomputergraphics)、3D音效与其他感知接口,所构造的一个模拟环境,用来创造出一个拟真的世界,人可以在其中实时地与虚拟的环境互动。VR技术包括虚拟画面的显示、可自由移动改变视角、可以和虚拟空间内的物体互动。
2014年3月,社交巨头Facebook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设备Rift VR的制造商Oculus,引起业界强烈关注。
收购Oculus后,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写道:这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因为极度真实的体验感,你可以跟身边的人分享无尽的空间和真情实感。鉴于这些广泛的潜在应用,VR技术有机会成为下一代社交和通信平台。
而在2015年,虚拟现实领域不断爆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涌入虚拟现实领域。
“目前涉及虚拟现实的巨头名单里面,在美国是Facebook、谷歌、苹果、微软,有日本的索尼,在中国前不久也听到腾讯发布了战略,我们也知道小米即将会有产品产生。我相信这个名单在未来12月之内会写上现在全世界70%-80%的互联网巨头。”暴风科技CEO冯鑫在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表示。
美国网络新闻媒体BusinessInsider旗下市场咨询研究部门Intelligence,曾发布了一份市场预测报告,称未来5年虚拟现实头盔的销量将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而英国咨询公司KZero的另一份报告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它指出VR市场的规模将从2014年的不足1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50亿美元。
国内外巨头齐入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虚拟现实首先兴起于游戏、直播、影音等泛娱乐领域,而国内外科技大佬们的布局也是非常积极。
2015年被认为是虚拟现实启动元年,也发生了许多大事件。率先出手的是GoPro,GoPro于2015年4月收购虚拟现实公司Kolor,有意思的是Kolor软件可以将照片或视频组合成360度全景照片或视频;当年6月,三星不仅与Oculus合作开发虚拟现实头盔Gear VR,而且还投资了眼球跟踪虚拟头盔初创公司FOVE;8月,HTC投资WEVR1000万美元用于虚拟现实技术平台开发。
据兴业证券研报,国内VR设备公司主要集中在创业型小公司。虽然国际巨头积极布局让业内嗅到了虚拟现实的商机,但当时国内巨头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显得不是那么积极。
2015年11月,国内VR领域终于迎来本土巨头的加盟。腾讯携手硬件厂商联想和创维,高调宣布进入VR领域,国内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虚拟现实在国内迎来小高潮。从腾讯对VR未来的使用方向定位来看(包括游戏、影视、社交、在线、地图等领域),腾讯极有可能将VR+miniStation(腾讯发布的跨屏全体验智能游戏机)打造成泛娱乐化的家庭游戏机。
兴业证券研报预估腾讯的战略将与Sony一致,以miniStation售卖的数量为基础,当达到一定数量级时,再去推广在miniStation上即插即用的VR头盔。而在推广上,腾讯又将与Facebook类似,其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社交平台,目前又拥有数亿量级的用户,在推广miniStation+VR上要比其他厂商容易许多。(每日经济新闻 黄霞 黄修眉)
中国基金网&copy版权所有&nbsp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向增发后股价走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