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高的原因是什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海归就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性高的原因是什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问题及对策探究——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问题及对策探究——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性高的原因是什么? | 知乎精选
我的图书馆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性高的原因是什么? | 知乎精选
【陳小琪的回答(15票)】:
我看了很多这两天的圆桌问题,想先从这题着手来回答试试。(首先声明下,我今天该看的底稿和报告都看完啦!)
先抛观点:四大的人员的流动性是其商业模式和人员结构所决定的。在经理之下的级别当中,20%左右的的流动性是健康和得到鼓励的。
先从几个明显的误区,谈谈我的看法:
1. 四大人员流动性高。
这个结论不能普遍适用,该现象其实在年轻员工中更加普遍。往往级别越高,人员越稳定。除却理念不同,大规模反水的现象之外,四大合伙人99%以上都会在现有职位上退休。(高速成长期的咨询部门以雇佣军为主,流动性也相当的高,但是传统的审计税务部门合伙人基本不会挪窝。)一方面他们的薪酬福利和事业的成就感方面都已达到专业服务圈靠近塔尖的部分,使其跳槽机会成本极高;另一方面,他们的高薪(平均300~400W )也让大多数企业很难接受,毕竟他们的专业知识很少能直接转化成企业的收入,也造成了他们的机会稀少。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总监,高级经理级别的同事。Too heavy to move.
2. 走的都是好的,留的都是傻的。
这句话我实名强烈反对!(哈哈终于用上一次知乎的名句,很爽。)好了我没有那么小气。这句话着实有点片面和不负责任。
咱们假设一个场景,2017年的入职仪式,台下坐着300个西装革履,青春靓丽的小朋友。(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看着台上热情洋溢地致辞的老板们,他们默默地低着头,刷着知乎)。这一批小朋友在接下来的12年里面同甘共苦,互帮互助(或者喜结连理。。。很多的,不要笑。)残酷的是,这300人当中,能最终成为合伙人的不超过10个。那么另外的290个呢?在这一场旷日持久的赛跑中,有一些人看到另外的风景提前离场,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跟上队伍的步伐,但是不管用什么统计方法,这跑到终点的10个也不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够傻够坚持吧。
3. 流动性高就一件坏事。
就像前面所说的,四大的金字塔形状从结构上就要求必须要有流动性。尽管这个金字塔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宽,顶上的位置永远是不够的。所以这个流动性是从设计之初就已经决定了的,不存在好坏之分。
可是四大的固有人力资源模式(金字塔)和清晰的职业通道让它的流动性被夸大了,被妖魔化了。四大的择优模式其实相对于动辄30%-50%淘汰率的投行,咨询公司来说,是更加温和的。许多表现比较差的,被“辞职”的员工也往往不会被贴上“辞退”的标签,以免影响他们找下一份工作。当然同样的,优秀的员工也很难挽留,当新的雇主可以轻松double他们的pay的时候,连谈也不用谈,只能目送。
最后再说一点,中国的四大人员的流动性高不是特例,相比于英美的四大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英美的四大不像中国还处于高速发展期,不会动辄就招个成千上百人,那么流动起来也不会那么壮观。
【叫姐姐的回答(172票)】:
每个时期走的人,走的原因和动机都不一样吧。
首先,介绍一下四大的工作年限和职级。按照最传统的年限流程,不包括被delay等情况。
入职第一第二年:审计员,又称小朋友
第三至第五年:审计助理经理
第六年至第八年:审计经理
第九年开始:高级经理
高级经理到合伙人,最少三年,最多没有上限~~
一般离职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以下:
1、刚进来半年之内A1
刚进来没待到试用期就辞职的小盆友。走的原因无非两点,对这份工作失望或者纯粹把这份工作当跳板。
没进来之前,觉得这份工作是多么的高大上,脑海里已经脑补了自己工作时候的样子。西装革履加上一丝不苟的发型,提着公文包笔挺地游走在各种高级写字楼之间,在落地窗的会议室里,摊开笔记本,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发英文邮件打电话侃准则从PRC到IFRS各种侃。
然而进来发现,WTF~~
神马?!让我ca数?几十页上百页的审计报告,用计算器一个数一个数加总。
神马?!ca完还要call一遍报告?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读一遍!
去做一下Todd和toe~这是神马?听起来好高端。好哒~尼玛,抽凭啊,一堆账本,翻啊翻啊,记录发票号、银行水单号…一堆的号。翻凭证翻得手都翻得起皮了,样本怎么那么多?!
来,帮我去复印一下,去,扫描起来备份。
发询证函,催询证函,抽凭,不断抽凭。
今晚又要加班啊!
说好的收入确认准则呢?说好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呢?
经历这么一段被senior使唤的日子,对四大充满幻想的小朋友果断不干了!我是学会计的,不是来干这种没技术的活的,我学的财务报表准则怎么能没有用呢?每天加班,life 和 work 不能balance ,这怎么可以。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我要辞职了,我要去寻找适合我的工作。遂走了~
另一种情况,是完全把四大当做跳板。进来已经申请学校了,四大体验一下,为自己的经验增添一抹亮点,顺便等offer。好了,offer来了,走之。
2、入职后第二年A2
这一年走的人相对较少。因为第一年没走留下来继续干的人,都是有一些想法和目标的。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走不划算。再坚持做完第二年,你在四大的title就变了,从audit变成assistant manager。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等升了title再走。
此外,这个级别开始接触一些财务报表的核心科目,不用像A1小朋友那样打杂。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审计会计的知识,profession technical得到很快的增长。是审计team的中流砥柱。挨过这一年,审计的基本流程套路也就清楚了,职业技能和判断也慢慢树立。
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完这一年。
这个级别走的原因,一般是找到更具有诱惑性的工作。比如券商投行私募某交所之类的。机会难得,不能错过。
3、入职后第三年B1
这个级别,是离职率最高的级别。
首先,在公司title变了,从audit荣升assistant manager。
这个级别的人,基本的审计流程程序已经很熟练。也几乎把所有财务报表的科目都做过一遍。带过一些或者很多项目,有项目带队经验。很多人都已经过了Cpa或者只剩综合了。
这个级别,是比较好跳槽的。三年四大经验,该有的证书都差不多了。如果不打算在四大往更高层级走,很多人都会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的去企业财务、有的去企业内审风控,有的则是去券商投行。
外面的诱惑很大,性价比很高,幸运的话工作强度比四大小,遂一大波人会在这个时候走。
4、入职后第四年以上 B2~B3
这个级别走的人也相对较少,因为再熬一熬不出意外就可以升到经理的title。
而且,这个级别出去薪资会比较尴尬。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现有的工资水平不低,出去想要开很高的又稍微有点难度。
这个级别走,感觉更多的原因在于遇到瓶颈期。该做的项目差不多了,留下来真的是重复工作,经验也积累到一定程度,剩下的项目没有什么挑战性。
5、经理级别以上
这个级别走,一般就两个原因。
五年以上四大经验,跳槽直接空降CFO或者财务经理,薪水title都不低。很多人来四大的终极目标就在于此,而非当上par之类的空口号~~
另一个原因,得不到老板的赏识。没有老板的宠爱,在firm的职业路线不见得好走。这决定你三年后能不能升上高级经理N年后能不能升合伙人。
其实,很多人从一进四大,就怀着随时借助这个跳板说走就走的愿景了。这个平台很好,带给你很多社会认可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它的优势在减弱。特别对于男生而言,外面的橄榄枝接踵而来,什么时候想清楚了,随时走人。留下来的女生居多,女经理居多,这也是一个社会事实。
离开的原因,亦如当初来的原因吧。
【秋日思羽的回答(55票)】:
钱太少!诱惑多!不挽留!
澳洲市场2014四大毕业生的行情($USD)Deloitte: $48-55k Kpmg: $49-55kEY: $48-55kPwc: $48-54k
不管是审计还是咨询毕业生起薪差距不大。数据上看big4的offer算是finance届中偏低的,比零售银行低10%,工作时间却长很多。
不过没关系,四大的环境比较开放,资源充足,学东西快,也为以后的跳槽作好了铺垫。
之后主流薪水发展(USD) :注会pass升senior后$60-70k (审计一般在60k出头一点)
升manager后$70k-100k (有听说过DTT二线城市审计才65k!!!)
这个价位实在无法跟付出成对比. ~泪崩
四大开放的环境创造了太多跟甲方鬼混的机会,前天出去喝酒才见面,第二个星期就私奔等屡见不鲜。~双手一摊
big4不挽留文化的最大体现就是打死不加薪!HR苦口婆心的惯用台词就是再忍忍就舒服了,但千万不要信她/他。加薪这东西还真不是HR说这算,你的加薪来自于大par的铁腰包啊。特别是审计工作现在已经流程化得很厉害了,给你加薪很难让大par钱包变鼓,所以不管你是干货还是水货,想加薪前想想给大par的value add是什么,很多时候自己真的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窗台点烟
少部分腹黑的大par还会故意制造手下手足相残,斗死一批耳朵清静。算了有那个闲情跟大par斗智斗勇,还不如直接跳槽去甲方. ~抹泪
跳槽高峰期跳槽价(USD)
升senior后6个月$80k-100k
升manager后6-12个月$100-150k
现在除了咨询以外,其他部门已经没有奖金很多年了,senior跳槽太厉害,现在HR已经不愿意升太多senior,跳槽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低龄化。组里刚跳来一个DTT毕业生有感而发。
知乎什么时候才能支持markdown啊!
【秋日思羽的回答(29票)】:
在微信四大新鲜事儿公众号中看到了兄的回复,实在是耐不住性子特意注册了知乎帐号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说审计不需要干货这点我是非常不赞同的。不得不说那些能让人由衷佩服的审计师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如果真的只是看看procedure对对会计准则就能把审计干好绝对是天方夜谭。要想干好审计首先肯定需要反应很快,脑子一定要灵活,否则在面对经理Q,面对客户带你游花园的时候,要是不能马上反应过来的话,估计你在公司的风评也不会太高,senior们也不敢把太重要的工作交给你。
其次审计除了要对会计准测了如指掌以外,还需要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实际情况的判断,毕竟如果客户只要有会计准则就能对把帐做的天衣无缝那审计师这个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实际情况中涉及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的情况非常的多,我不知道柳兄是怎么得出只要跟着guideline来做就可以了的结论。或许柳兄离开公司的时候grade还比较低,相对干的重复性的工作比较多,再或者柳兄接触的大项目比较多,可以在一大堆人中混日子,但如果是三四个人的小项目,要是有一个人不给力,那对整个团队可是毁灭性的打击。
再次审计除了对客户的财务上了如指掌以外,对每类客户的经营管理要有所涉猎。这也是为什么四大都会对审计部门内部有所分组的原因。让做惯了快销行业审计的人去做房地产业肯定需要时间去学习适应,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征,把审计看的太过单一化同质化是对审计工作的不了解。
最后说道四大喜欢招聘名校生这个问题,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名校生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有很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也不得不说这也是企业节省招聘成本的途径,毕竟审计还是需要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来干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是现实,企业偏好名校生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招聘进来人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关于公司不在乎基层员工这个问题,我是非常赞同的,对于老板们来说,低层的员工创造出来的价值其实是很低的,老板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人,发发询证函做做简单的底稿随便找个新毕业的大学生也能做,替代起来非常容易,但是没有前面几年的积累,又怎么会有有能力的人留在公司做到senior成为中流砥柱呢?只能说四大的老板们为了眼前的危机的时候已经把公司未来的发展完全抛诸脑后了。或许过了几年以后突然出现一个人才的断层,这个时候才是四大真正的危机。
【秋日思羽的回答(678票)】:
3年DTT审计,正要准备走,我想来回答这个问题再为合适不过了。
其实说的挺多了,但不完全对,我来补充几点。
1、无归属感。Par和经理其实并不信任你,哪怕你已经做了3,4年了,也还是一样。大部分经理和Par嘴巴上都会冠冕堂皇的叫你去把某些问题查清楚,其实他们根本不相信你所做的审计判断,他们只是要你帮他们收集信息。所以这才是事务所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根本没想留你,你是轻而易举可以被替代的。我敢说,只有做到了经理,公司才会真的想留你。
此外,别看四大工资高,福利真的好可怜,逢年过节无礼品,公司出去组织旅游还要员工自己掏钱。报销个打车费还要做一张长长的”底稿“。一到忙季就到处出差,男女朋友都找不到。
2、真正看透了这份工作。四大的宣传真的很好,迷惑了不少在校学生,其实我也不例外。四大即使对自己员工再抠,校园宣讲发礼品的时候可一点不吝啬。大多数人只是知道四大的工作很好,但真的好在哪里?其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更别提是否适合自己。别觉得我在吓你,这其实就是一份辛苦、枯燥、压力巨大的工作:1、忙的时候需要长期在外地加班超过晚上12点;2、大多数的工作也就是在对数字和套准则,它并不太需要你灵活的头脑,雄辩的口才或者超人的情商,比起这些,一个不睡觉也不会生病的身体更为有用;3、除了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也是巨大的。别以为过了CPA就不用看书了,只要在这行,每年必须学大量的东西,因为准则几年一变,不学一下就跟不上时代了。淘汰也很快。所以,对于那些心存远大志向的人,这里必须只是一个中转站;对于那些追求自由人生的人,这里是南辕北辙;对于那些头脑灵活的人,这里是一个火葬场。
3、公司希望你走。千万别觉得我在危言所听。我特别想提醒大家一点,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请别再拿之前四大快速发展期的经验来思考题主的问题了。现在中国四大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甚至是衰退期。简而言之就是”对不起我之前把你们都招进来了,但是我现在发现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已经做到Par的人不希望有那么多经理在觊觎他的位置,一些Senior manager出走是必然;普通经理也不再供不应求,有CPA并且做得也挺拼的S3、S4大有人在,现在能升经理的人寥寥。这些大Senio的积压,已经直接导致许多小Senior升不上去了!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实才是 答案中A1、A2的delay rate的飙升的真正原因。 考不出CPA只是表象吧,毕竟真的不是所有四大er都想一辈子做审计,你不能说他们做的不好。
——————————————————————————————
更新于11月13日
看到好多人来赞同我的观点,很欣慰,谢谢大家。不过我当时写这篇回复的时候确实带有一些情绪来写的,不够客观。而且我是完全站在员工立场上来写,如果换做老板的角度可能会觉得公司这么做也合情合理,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那么高尚处处为老板考虑呢?
有朋友说我误导人,那我的罪可真就大了。我看很多赞同我回答的还都是在校大学生,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现实的,所以我还想补充几句:
1、审计这份工作再苦再累,总是需要人来做的,我其实理解公司逼走一些不合适的人,也是出于提高本身整体工作效率的考虑。只是它的筛选机制比起其他公司更加严格,更加无情,难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让一些人带着怨气离开。
2、审计的业务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经济是有周期的,虽然整体上有所衰退,但是在整个行业里四大还是非常强势的。一旦整个行业复苏,整个四大还是会复苏的,我想很多在四大苦苦支撑的员工,都在等待这一天的来临吧?
3、我很赞同一句话:“审计这份工作是需要全家支持的。”因为它的强度导致很多时候不可能抽出时间来做家务,因为它经常出差的特性需要伴侣更多的理解与信任,因为它行业的挑战性需要员工花牺牲更多的业余时间来提高专业知识。你无法做到这些,但是的确有人能够做到,而且他们还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简单。所以,他们才是适合这份工作的。
4、找工作就像找对象,并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有的人走并不是因为公司不好,只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合适;有的人自己做得不开心于是就消极怠工,之后公司帮你做出“再选择”的决定,其实回头看看会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客观上讲,虽然你只是在帮你的经理和Senior收集信息,但确实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只是在于是不是你自己真正想学的。(无论如何我肯定比三年前的我成熟了很多,这点还是要感谢四大这个平台)此外,四大的薪水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公积金也是按照合理标准来的,这比很多不正规的公司要好太多了。
最后给想来四大的朋友一句自己的体会议:脱离了“四大”的光环和“高薪”的标签,你是否还愿意从事审计(税务、咨询),如果真的愿意,那就去吧!
——————————————————————————————————————————
11月14日更新
想进四大的同学看这里
在寒潭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的特别好,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至少清楚知道了游戏规则,再决定玩不玩:
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一句:“审计到底还不是真爱啊!”
【赵锐的回答(9票)】:
匿名添加个回答。
我是个entry level的律师,任职的律所待遇还不错。虽然很辛苦,但是如果加班到八点半之后,单位可以报销150的晚饭,于是每次加班就能吃顿好的。国贸的其他外所也差不多,额度在100上下。我曾以为律所和四大都是这样的,直到有一次和一个聊起来:
我:你们加班有补贴吗?
会计师:有的,但是只有饭补和车补。
我:我们也是,每次去加班就吃顿好的。
会计师沉吟半晌,说:我们额度没那么高。我稍微有点尴尬,就把话题岔开了。
过了一会,会计师问我:那你们饭补至少有50吧?
【浅浅的回答(31票)】:
钱少事多老出差 人轻位低责任大
【博文fighting的回答(100票)】:
说的已经很全面了。补充几点原因。
1. 四大本身不是很看重一定要挽留优秀的员工这一点,也没有什么相应的机制,这也导致了员工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归属感。如果有好机会粗现员工大多数毫不犹豫的就走了;如果遇见了烂项目,那种客户恶劣budget极少经理奇葩的情况,有个普通的机会员工就或许走了。一个烂项目逼走了N个人是常见的事儿。
2.众所周知四大的员工的薪水是逐年往上涨的,平均下来一年涨个30%的样子。这就决定了如果流动性小的话,公司要花越来越多的钱去养活这些员工,但是并没有那么多senior(高级审计员)和经理的活需要那么多的人去做。事务所是常年需要低level的人的,A2一个月6000,所有乱七八糟的机械的活都可以扔给他们去做;A1一个月7000多,就可以hold住小项目比较关键的科目了;SA3一个月10000出头,使使劲儿就能差不多可以带整个项目下来了。所以这三个级别的人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A1。但是再高级别的senior和manager,养那么多就真划不来了。所以导致了每年走的snr很多,进来的小朋友也很多。(不过这两年已经招的蛮少的了,2011年和2012年疯狂了招了几千人全国)
3.这个理由很心酸,就是最近经济形势很不好。国企轮换导致大部分的审计fee都下跌了,在各种东西都疯狂涨价和老板们的分红还不能少的今天,用于给普通员工发的薪水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四大都有不同程度的delay rate,以破水房为首。来个今年的数据,北京所delay A2大概20%,delay A1 差不多50%了。这么残忍而又触目惊心的数据必然还会造成大量的员工辞职。很多员工都是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优秀的好伙伴,但是因为公司的一些个神马神马的policy就被delay了,心里肯定很愤懑。这也是造成很多员工辞职的一个原因。
4. 更多的人在进普华的时候,就没打算长待。一部分是为了攒几年工作经验出国,还有一部分是准备当个跳板去别的地儿,真心进来就准备做到PAR的人少数。所以逮着个机会,肯定赶紧溜啊。。。
5. 没有CPA。基本上这年头没有CPA当经理概率太低了,而且当了还当不安生。所以到了第四年第五年再考不下来CPA的人,基本上都准备走了。
一晃十二点了,洗洗睡了,明天还得继续看CPA。要么我也就该成千千万万悲伤的小伙伴中的一个了。
【谢老幺的回答(65票)】:
四大某家一年半,已在着手申请master,准备近期离职。
几个比较长的回答一看就是四大前辈所写,已经很到位了,我尝试一下从发展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有答非所谓还请见谅。
从四大自身的角度来说,其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造成了他如今的窘境。
当然,这里我们只谈传统的审计和税务服务。这两个服务本身不需要太大的技术上的难度,行业经验等等干货(相比于asset management, strategy consulting),只要按照相关的guidance一步步做下来,橡皮图章一敲,就算完事了,更多的是一个合规的性质。
那不可避免的,四大和国内千千万万的大所小所的竞争就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同样是橡皮图章,为什么我不用立信而用你的?
四大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将自己的步骤尽量搞复杂,弄出一堆天书一样的procedure,以显示自己的“专业化程度”和给客户带来的“增值服务”(当然要说的是这些procedure在资本市场健全的国家是有用的,不过照搬到很多财务部报表都不会写,原始的试算表都不会提供的中国企业上就有点可笑了)。
另一个,就是招一堆名校生,来同样用来标榜自己的“专业化”程度。话说的很好听,什么“我们看中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潜力”,”任何专业在四大都有发展空间“,其实不过是用来装逼抬fee罢了。你以为他愿意招哲学系英语系考古系的?
而现在,随着内资所的壮大,同时国内愿意当冤大头的客户越来越少,四大已经越来越难维持这种漫天要价的模式,这种时候伪外企的做派就抬头了(四大管理层常年是港人台湾人和东南亚人,所谓的international exposure就是屁):工资不涨,delay率居高不下,各种福利取消(你们能想象过年过节不发一分钱一个月饼,没有年会没有旅游没有加班费没有补贴什么都没有的工作么?)等等。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又回过头来导致优秀人才流失(我这一届入职的员工第一年离职率超过50%),服务质量下滑之类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虽然四大一类的中介服务机构本身就比一般企业高,但是近几年这种离职潮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公司本身也存在人员紧缺的情况,却同时又用低工资高工时和各种恶心手段逼人走,实际上管理已经略显混乱。我认为这种情况其实是公司在重新寻找自身定位的过程。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放下所谓国际大公司的身段,好好招一批一二本(或者大专)比较踏实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多干几年,相信公司整个办公质量和办公氛围都能好很多。
P.S. 四大现在跳槽已经不能和以前比了。之前面过一个咨询公司,那老美直接说之前他们四大招人的experience不好,所以如果梦想用四大转行的同志们一定要三思(特别是什么投行咨询投资,这种可能性在不断变小),当然真的喜欢财务,喜欢天天和记账系统,和报表打交道的倒是可以进来做做,不管怎么样也算一份收入中等的工作。
P.P.S 写完上面这些回国头来读一遍,真是惨不忍睹,絮絮叨叨一大堆也没个清晰的逻辑,这也是在四大工作落下的病根。同时英语也没以前好了,思维也比以前迟钝了,这份工作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请想要吐槽的各位随意开火,哈哈。
最后希望LZ论文写的顺利,各位四大的小伙伴找到好的出路,想进四大的不想进四大的朋友们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冀胀拾的回答(3票)】:
因为四大的体制设计就是要求总有人走总有人来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对个人来说也许令人感到不安,但是对“事务所”这类企业来说意义非凡,也许本可以不被设计成这样的。内在动因在许多level遇到的工作问题中被体现了,他们有时候可能也不得不走。甚至有些时候可以参照《云图》中的周迅。哈哈。
【冀胀拾的回答(13票)】:
同意匿名回答的那条公司希望你走,到了第四年还没把CPA或者别的证搞定的话,等到第五年升职大年的时候就是被delay的节奏。从宏观上讲,事务所的这种设计也有道理,晋升本来就带有淘汰性质,只是淘汰的标准仁者见仁了。
另外想补充的原因是工作性质导致雇员的可替代性高。以四大税务的工作为例,80%的工作还是属于重复性比较强的税收合规类服务(如:税收申报、制作年度转让定价报告等等),一般而言,被培训得比较好的第二年税务顾问(“小朋友”)已经可以独立胜任,类似项目有的不需要高级顾问(“Senior”)参与,经理通常做最后的审阅即可。自然导致事务所对成本就小朋友而言相对较高的高级顾问的需求下降。换言之,如果已经到了高级顾问的人,主要工作还是合规类,税务筹划和其他类型服务的涉及比较少,其可替代性自然越来越高。
话说回来,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而言,四大是不错的选择,对培养专业服务意识和财务角度(有时甚至包括商业角度)的思考能力非常有利。
(噗,整篇回答只用了两个英文,这下不会有人吐槽假洋鬼子了~)
【秋日思羽的回答(52票)】:
1. 工作压力
至少有一半的人是被工作给逼走的。你的桌上摆着永远看不到尽头的paper和file,干到半夜两三点都看不到回去的曙光,就这么干上几年,是正常人都撑不住。
1)在四大的前途:如果能够顺利拿到Q,工作能力没有太大问题,一般升为经理到高级经理没有问题。但是这也就是内地人的天花板。合伙人基本都是香港人、新加坡人,你的空间不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干到经理之后走人的原因。按部门分的话,审计可能相对好升。按公司横向比较的话,DTT应该是本地化做得比较好的。
2)去其他公司:在四大的经验是很多公司招聘时都很看重的,因此在四大第二年就开始会有猎头联系。做到senior岗位后,跳槽出去一般就能够做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而经理跳槽后基本都是财务经理以上级别。与自身相匹配的工资加上低很多档次的工作强度,有很多人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
3. 工作氛围
很多人还是不错的,但是总有某些人能够让你心情十分恶劣,特别还是你的上头的人,每天干活都是一种煎熬,这样的话不走才奇怪。
【不要问我名字的回答(10票)】:
有个同事是这么和我说的,老子干得活比农民工还苦还累,拿的还不如农民工高。。。。。。。
【冀胀拾的回答(4票)】:
公司来讲 管理层不重视员工 工作量不断增加 福利不断减少 老人要走几乎不留 靠老的走新的来维持员工数量上的平衡
项目来讲 国内做审计真是只能用呵呵形容了 客户可以不做不知不理 我们必须尽善尽美尽责
工作来讲 起码我家所 太锱珠必较 长年累月抠数字 毁身体毁智力毁想象力
员工来讲 四大的人大多还是有心气的 或者也可以算学生气 觉得外面总有更好的 走是最合理的路 四大只是大学
我自己来讲 好朋友陆续离开 与其我加班加点看他们一个个走留下我 不如我赶紧加班给自己写份简历先撤……
【秋日思羽的回答(29票)】:
四大跳槽出来7年了,可以很平静的回答这个题了。
1.工作量和压力太大。审计真的是脑力劳工,加班下半夜在peak season或者IPO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天必须的。8,9点能回家那简直是太happy的事情了。压力大,尤其临近deadline的时候,各种要数呀,manager和par出一堆Q要清。我做过的一个IPO,有上百个企业要合并报表。负责合并报表的senior一个接一个辞职,到我接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底稿上面的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我唯一能做的也是走人了。我离职的时候加班倒休的假有46天。由于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是很多四大的同事年纪轻轻身体就一堆毛病。我那段时间视力下降非常明显,颈椎也疼,有的时候打车回家的时候脖子只能仰着。我有个经理,颈椎打了铁钉,每次过安检都会叫。还有几个同事有肾病。从四大出来之后觉得其他工作真的很轻松,刚开始非常不适应。忐忑的跟当时我的老板谈有没有其他工作可以干的,我老板非常哲学的说,你的人生已经到了另一阶段,可以不用那么忙碌了。
2.资产阶级剥削思想非常严重。四大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大你一个level就大过天。遇上一个好senior,项目做得再苦,心里也能happy一些。碰上一个脾气爆的,那就除了工作压力,客户冷眼就要再加上个senior的摧残了。我遇到过天天威胁要把我们的工作底稿从窗户扔出去的senior,把一个刚进公司的小姑娘逼到客户厕所里面偷偷哭,最后心脏病发辞职。最恶劣的风气是即使你工作做完了,senior不说下班,没人敢走。我曾经在半夜4点做完工作,要等其他人工作结果才能再继续。我向大senior提出先回家休息。睡了一觉下午2点回去继续上班到半夜,结果被大senior发邮件抄送所有人痛骂我没有集体观念。公公生急病,我请假回去照顾,par让我提供医院证明。总之,没有人情味可言。
3.尽管如此,我还是感谢四年的四大工作。它是一个高压高速锻炼人的地方。在短短的四年当中,确实提高了我的抗压性,工作效率,沟通能力,以致看问题的全局性和分析能力。而四大的经历也让我之后找工作的时候更有优势。
【冀胀拾的回答(12票)】:
个人认为,与其如此简单的研究的人员流动率高,不如先想想专业服务机构人员流动率高不高?(行业)
再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率高,是世界范围还是中国范围?(地区)
以及,四大是现在人员流动率高,还是一直以来流动率都高呢?(时间段)
最后,有多少人真的把职业当成事业在做呢?(职业发展)
其实,在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四大的流动率不算太高的。不过这个结论我只是听多人说起,未能做科学调查。
在我看来,中国现在哪个行业人员流动率不高?中国现在哪个专业服务机构人员流动率不高?
四大只是这大潮中的四家而已。
得分最高的同学,你说的归属感,曾几何时四大也很强,不过可惜,四大在中国的黄金10年已经过去了;你说的压力,和投行,挖煤矿的工人们比一比,又是如何呢?
在某个年代,进入四大对于新人来说,也是上上签啊。新人进四大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啊。
【BellaYang的回答(8票)】:
知乎名句,一切不问是不是而直接问为什么的都是耍流氓。
流动性高,应当是像富士康那样大量进出的双向的,而四大除了第一年的校招及中间极少量senior社招外,基本无流入,尤其是高级别,所以问题应当是四大为什么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工作内容级别层次明确,且伴有一定行业环境因素。简单来说,四大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的类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从事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人多,而随着对技术经验要求的提高,需要的人数也减少。这就造成了校招进来的人,不可能全部进入高级别,因为没有那么多需求。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不管是delay rate,还是工作性价比,还是薪水,还是公司能提供的晋升,都只是使公司人员层次结构保持适宜盈利的正常手段而已。最终结果也大多是,留下了那些适合(稍后会说为什么是适合)的员工。
或许有些人会说一般公司校招的人也是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能晋升的也少,为什么离职率不如四大高呢。这是因为:
1.四大过于明晰的一年一晋升的制度,使得未被晋升的只是少数,与同伴的比较易产生离职想法;
2.四大培训机制及平台较好,离职后能找到不差(要么工资高,要么工作闲)的下家。而一般企业岗位相对固定,接触学习的东西少,不利于跳槽到比现有处境好很多的下家。(大家没有发现投行的离职率流动性更大么!)
等有空再来谈谈离职的都是那些人。
【冀胀拾的回答(5票)】:
四大就是一个不但不用你交钱还给你钱的学校和比较高级的社交平台,你觉得人员流动率能不高么?
打个广告。我是D家ERS才入职9个月的小朋友。根据CEO大人的旨意,从今年开始,ERS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咨询部门。ERS之前看家的CA业务已经被剥离出来,交还给了审计;还从DC和fas吸收了一小撮人。我对ers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干了这段时间,我对目前的状态也很满意(当然除了找不到gf),也可能是我一直被分配到福利项目有关。
其实,进不了DC,进ERS曲线救国也挺好的
【鹏仔的回答(43票)】:
我是某记第四年的,强烈反对目前第一个匿名回答。其实我对这种被项目和老板逼得无奈的同事深表同情,也能感同身受。但是毕竟要走的人了,说话难免带着怨气的,不够客观,也不会是个好答案。
为了保持独立性,也匿了吧。
我觉得原因主要有这些,
第一,项目和老板。这个的确很重要,一旦运气差摊上个烂项目,再碰上个极品MIC PIC。真的是当场走人的心也有。所以跟对人很重要,虽然四大基本没什么办公室政治,不过至少给自己找个好领导,别受这种恶心项目的摧残还是应该的。
第二,其实这个行业非常需要新技术,完全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劳动,如果干了三年还这么说,只能说基本没接触到核心圈子。就连以保守著称的审计,在我进来这几年分别换了财务审计方法论,内控审计方法论,还有一套审计软件。而我们咨询这边的新技术新业务,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自己人总觉得不被重视。
第三,由于前一点原因,导致所谓的baby(毕业就进四大的)不受重视,要知道由于残酷的竞争机制,真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能每年拿到优于普通或者更高的评级,而外面随便招进来的往往就能给到这个级别的薪水,甚至可能给顶薪。而实际上,由于培养的问题,这种社招和校招的在常规业务技能方面,简直差的天壤之别,我自己小朋友的时候就带着社招的高级顾问做项目过…
还有就是四大真的是不错的平台,其实优点也是不少的:薪资不很多但也不算少,至少足够我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舒服的过活;可以快速了解行业,企业甚至社会,获得的经验是普通公司无法比拟的;而且相对工作模式自由,没什么办公室政治,只要自己够强,基本不用看任何人脸色,或者兢兢业业的做,也不用在乎什么尔虞我诈,单纯的多。所以也有很多优秀的,做了段时间,绝对能学的差不多了,就去更高的地方发展了,或者还有不适合这种工作被淘汰掉的。
手机码的,以后有机会再完善。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流动性大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