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究竟俄罗斯人怎么看待中国国海军

俄罗斯海军vs中国海军
导读:俄罗斯海军目前比中国海军厉害吗
俄罗斯海军目前比中国海军厉害吗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帖子主题:俄罗斯海军不如中国海军
共&211&个阅读者&
军号:8564556 工分:2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俄罗斯海军不如中国海军
文章提交者: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9-0-1.html
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演习22日起在青岛举行。此次演习中俄双方海军将出动23艘舰船及,是自2005年和平使命海上后,中俄两国间的首次大规模海上军演。俄方此次参演,共七艘,但是其中甚至包含了这样的小型非,远不如中方投入的16艘舰艇阵容。俄罗斯方面舰队包括“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瓦良格号”,“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和“维诺格拉多夫”号、“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保障船SB-522号、“佩彻涅格人号”号油轮和MB-37号海上救援拖船,4架。其中作战舰艇只有四艘,包括一艘“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和三艘“无畏”级反潜驱逐舰。俄军参演军舰还是苏联时代的产物参加演习的四艘俄海军战斗舰艇标配应该有九架卡-27反潜直升机,油轮和保障船也应该有自己的直升机,但是参演部队总共只有四架卡-27直升机,配备额度不到一半,太平洋舰队本身从苏联继承了丰富的直升机储备,但是维持经费的不足和部件的逐渐老化也使得其直升机部队规模严重下降。而这四艘作战舰艇都是在苏联时代建成,至今超过20年以上的舰龄,其武器系统长期未能升级,动力系统老化严重,战斗力比80年代末甚至还要更弱。瓦良格号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黑海造船厂舾装码头的合影,摄于1989年。而现在黑海船厂已经划给了乌克兰,如今的俄罗斯极度缺乏建造大舰的能力。俄军工基本无力为海军造新型大舰这一次参演舰队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俄罗斯海军的现状。在苏联解体后,建造苏联全部航空母舰的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回答俄乌两国关于继续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基”号核动力航母需要条件的质询时回答:“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国海军成立至今已历62年,最初它只是一支仅能满足近岸防御型海军,然后逐步西方化发展成为了一支近海防御型海军,再经过新世纪大发展后,成为了一支初具远洋海军雏形的海上力量。六十余年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中国这个传统陆权国到海权国的转变过程。50年代苏联海军在旅顺老虎尾海面上训练中国潜艇艇员。这一时期中国海军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现成装备和技术援助。在苏联援助下海军得以快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白手起家的中国海军由于周边国际环境恶劣和抗美援朝战争影响,直到50年代中期才赢来了第一个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海军得到了苏联的大量援助,光是获得的装备就包括4艘驱逐舰,2艘C型常规潜艇,1艘布雷舰、71艘护卫舰、护卫艇、小型鱼雷艇及各型辅助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获得了众多的器材设备和大量的潜艇、导弹快艇、反舰导弹等装备设备的设计资料,并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准备仿造常规潜艇和导弹快艇。尽管之后的六十年代,海军装备建设受到苏联中断军事援助、国内自然灾害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陷入了停滞的状态,但由于此前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已经培养出了造船工业的第一批技术力量,中国还是发展出了65型火炮护卫舰、021导弹快艇、037猎潜艇、033型常规潜艇等装备。师承苏联:建立近岸防御性海军同时,这些装备的引进和仿制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改变了海军的发展规划。日,中央军委曾提出一个年军队装备建设规划,其中规定海军应以发展潜艇为重点,并相应发展以快艇为主的水面舰艇。在这种建军思想的影响下,至70年代海军主战及后勤装备已基本成型配套,逐渐完成了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勤务保障部队组建工作。现在看来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师承“老大哥”苏联的国防战略是当时唯一的选择,海军方面也不能例外。事实上当时苏联的海军建设的策略也属于陆军的延伸,加之中国的科技、工业水平和军费都处于较低的现状,于是,“快、空、潜”成为长期以来让人耳熟能详的装备特色,同时以此应运而生的战略战术也也为这个时期中国海军烙上了深深的时代痕迹。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这样的战略非常适合于一个根本没有海军、近海出海口大多为敌对势力封锁,而且随时可能遭到国民党军队以及美国和西方军事集团联合入侵的幅员辽阔的大国能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对大规模海上入侵实施有效遏制的战略。随着中国近岸防御型海军体系的建立,飞潜快这种特色也表现出对现代海洋作战的严重不适应。飞潜快时代空中力量覆盖范围小然而,随着70年代后期新军事革命时期的来临,“飞、潜、快”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海洋作战的需要。我们知道“飞、潜、快”装备体系想要发挥作用,首当其冲的是空中力量要能有效利用,使其能保证轻型舰艇和潜艇部队等突击兵力展开海域的制空权。只有当这些海域的制空权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时,由高速护卫艇、鱼雷及导弹快艇等轻型近岸突击兵力才能避免敌对势力侦察系统的早期预警,从而避免其优势的海空打击力量的攻击。然而由于当时中国海空军歼击航空兵所装备都是为争夺前线制空权的轻型歼击机,其作战半径及航程很小、滞空时间短,也由于岸基航空兵固有的对地面后勤保障设施依赖性强、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机动展开等顽疾;更由于当时解放军从上至下的树形指挥控制体系的影响,因此在面对敌对势力小规模编队多批次、多机种、多航向在夜间及复杂天气条件下低空突防,纵然保持有很大数量的歼击机也无法对大陆架上空形成长时间的有效控制。飞潜快时代潜艇难形成真正威胁说到潜艇这一当时唯一能达成比较有效远程突击作战的兵力,其安静沉默特点成为其突防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水下物理环境所导致的与外届信息几乎完全隔绝的影响,其具体的作战任务需要事先制定好,在已掌握清楚的水下航道中以低于10节的低速潜航(其间需要定时上浮充电)小心翼翼地通过危险的浅海区域,根本无法与岸上指挥所取得联系。并且就算在达到指定的设伏区域待命时,其通信方式只能通过长波台来进行,其通信流量是几个字节/秒,无法顺利进行比较完善的上传下达,难以获得早期的敌情通报也难以真正掌握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因此,潜艇只能独立作战,这样的作战效能是低下的,也无法在远海对敌水面舰艇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飞潜快”海军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因此面对这一时期已经掀起的新军事革命,中国海军迫切需要提高主战装备特别是海军主力舰艇的性能,以达到让海军真正走出去的目的。而这一时期曾经赖以技术支持的“老大哥”已反目成最危险的敌人,反倒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为遏制当时军力接近鼎盛的前苏联对他们传统势力范围的威胁,采用了联合中国共同防御前苏联的战略。由此中国与西方一拍即合地开展了较为积极的合作。80年代为中国与西方的蜜月期,解放军与西方世界曾有过密切交流。“小步快跑”引进西方技术和装备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国防科技及船舶军事工业又相应得以发展,同时受益于国家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代号580任务)的需要,海军获得了一批包括051导弹驱逐舰、053导弹护卫舰、905大型油水干货补给船、09-I型攻击核潜艇、033改进型常规潜艇在内的具有一定远洋战斗力的新型主战与保障舰艇。与此同时,中国也与西方国家展开了初步接触,尽管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合作都未能成功,但也让有关方面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差距。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警醒之功。其后,刘华清司令员带领海军重新回到一贯奉行的“小步快跑”上来,立足现有技术手段来认真完善现役装备的定型及改进。诸如051/053型导弹驱护舰;037-I改进型猎潜艇;09-I型攻击核潜艇和035型常规柴电潜艇等。同时抓住来之不易与欧美“短暂蜜月期”,从欧洲几个国家引进了一系列相关的先进装备及其技术。西方舰艇动力设备的引进首先是首先是水面舰艇所必须的动力装置,分别从美、德两国引进的LM2500+30燃气轮机与MTU 12V1163TB83大功率柴油机,堪称成熟货架产品的的极品。其产生的55000马力的强劲动力,使所载的052舰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至最小。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当时中国整体科技和制造水平的限制,也由于美国方面刻意的阻挠,使得LM-2500燃气轮机在后来没有象MTU柴油机那样顺利地进行国产化,不能不说是见非常遗憾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052型舰使用了多项引进的西方成熟装备和技术,其中发动机采用的是美国的LM2500+30燃气轮机。舰载武器电子设备系统的引进其次在舰载武器电子等子系统的引进项目上也有如下装备:“海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以及为其配套的海虎对空搜索雷达和海狸火控雷达;牛顿综合电子系统、NRJ6A型雷达侦察干扰系统等综合电子战装备;SITN-240型卫星通信终端站等通信系统装备;T100C紧凑型100毫米全自动舰炮TAVITAC作战指控中心等。这些设备引进之后,很快就投入105、109、134、165、166、544等舰上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海试,既获取了重要的试验数据来满足正式上舰的需要,又极好地锻炼了科研人员的经验和水平。西方技术启迪中国舰艇设计新思路同时在再早时期,通过某些渠道与西方国家进行的技术交流,使我方获得现代水面舰艇与潜艇线型设计方面的相关技术,并且在舰艇现代化总体布局得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些非常有益的技术交流使中国科研设计人员开阔了眼界、活跃了设计思维。最终,使海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获得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特征驱护舰和潜艇。而在这些舰艇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西方同类型舰艇的技术痕迹:比如052H2G和053H3的线型与总体布局上,明显透露有“狼”与“西北风”的风格;052则更象一型中国建造的“乔治·莱格”级驱逐舰;而从早期的039型常规柴电潜艇的外型上看,“阿格斯塔”的线型和209靴形围壳的布置更是显而易见。1987年,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听取设计师汇报飞豹研制情况。在刘华清的领导下80年代中国海军引入了多项技术,并开始向远洋海军转型。国产武器的研制与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建立此外,与在对待国产新武器方面的态度上,海军务实地抓住一些稍纵即失的机会,来获得少量经费,研制出一些看似技术水准不高但堪用的新装备,用以填补差距。而上世纪80年代出现歼轰-7,就是个最好的例证。当空军以其航电性能不佳而无法执行低空突防、缺乏精确对地武器为由拒绝时,海军接手过来后力排众议支持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研制生产工作,并且按照反舰导弹攻击机的要求削减上述性能指标,很快就使得歼轰-7投入了现役,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为设计单位与生产厂家反馈回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建议。经不懈的努力改进,歼轰-7A终得展示身手的机会。这些举施使海军在这继30年前装备建设经费大规模转移到空军一幕重演的窘迫时期内仍具备应有的战斗力。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建立这一不为人重视却又非常至关重要的举措。海军装备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来说,论证研究首当其冲。现代科技要尽快运用到海军建设领域,就需要一个专业机构进行研究。实际上,海军建设曾走过许多弯路,吃过大亏。刘华清正是意识到这些,并亲身经历过许多弯路,才不遗余力地大力扶持发展论证中心,使其成为决策层的智囊。也因为此,海军在装备建设与发展方面所走的弯路是三军中最少的。越南在南海的一处石油钻井平台,近年中国面临的海上问题日趋复杂。经济发展和地缘利益呼呼远洋海军当新世纪来临时,中国海军所面临局势更加的复杂与尖锐。在南中国海特别是南沙群岛,南海周边国家不断进占多处岛礁,掠夺该海域丰富的石油、渔业资源。在东海方向,日本和韩国也在钓鱼岛、春晓油田等海域与中国存有争端,并且加紧海军力量的建设,以达到武力对抗的目的。当然在面临各种的对手背后,还有美国海军对中国各种形式的战略打压。同时,也恰好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力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而西方世界横亘着的坚冰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而逐渐消熔着,“世界工厂”慢慢形成在珠三角、长三角。由于制造业的兴起,需要进口的大量的能源及原材料还是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其最方便最廉价的运输方式就是海运。近年来中国的国民生产与对外进贸易对海洋运输依赖日夜巨大,必须拥有一只强大的能够在远洋遂行任务的海上武装力量来保障其畅通。在另外一个方面,中国资本日益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投资国外的各类商业项目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的热点,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也呼唤着强大的远洋海上武装力量为其保驾护航。要将海军发展成为中国的战略军种以上种种需求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海军必定将毫不迟疑的走向远洋,而要有效的遂行远洋作战,是否具有完善的防空能力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从各海军强国的经验来看,如果要拥有全球性海军力量,那么必须拥有一支包括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在内的进攻型远洋舰队。只有这样一支舰队才能负担海军原有的保卫国家海洋领土安全任务,才能真正担负起保障战略导弹核潜艇顺利执行战略核反击任务,才能更有效地支持海监、海巡、渔政、海警等海洋执法力量维护中国海洋能源和经济利益的任务。上述多元化任务,正强烈地呼唤着海军建立强大的以航母为核心的进攻型远洋舰队。特别当2008年胡锦涛主席在三亚检阅南海舰队时提出:“海军要大转型,要成为战略军种和国际军种。”这段讲话无疑是告诉世人——中国海军真正大发展的时期由此拉开了序幕。首当其冲的就是关于航空母舰的建造问题。中国海军已经装备的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新世纪后中国海军开始了快速发展,高层也明确了将海军作为战略军种的发展计划。为发展远洋海军而已作出的具体动作航空母舰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项目,牵涉到国防工业各个方面。虽然中国有关方面早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筹划。在当时任军委秘书长的刘华清将军的主持下,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已就要与不要;先造直升机/护航型还是一开始就直接上常规攻击型等议题作了周密而细致的论证工作,并且得出了相应的论证成果——航空母舰问世以来的80多年间,几经波折,最终发展成为今天舰机结合、攻守兼备、机动灵活、坚固难损和高技术密集的多球形攻防体系。它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是海上作战斗体系的核心,也是一个能抛投核弹的战略威慑力量。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需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中国的海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和要是发生战事,却只能望洋兴叹。(以上内容可参见《刘华清回忆录》P477—P478。)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航空母舰是一定要造的,而且是一开始就要上常规攻击型航空母舰。事实上有关方面早就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内进行相关工作。不但先从澳大利亚收购了“墨尔本”号航母,而且后期又以民间名义,从乌克兰购来已成半成品的前苏联海军“瓦良格”号航母,并在09年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装。同时,在某时期又通过一些渠道从乌克兰购买到SU-33舰载战斗机的原型机T-10。为有关方面参考、借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在广州海军飞行学院开设了“飞行员舰长班”,从人员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储备。据各个方面情况的判断,中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正式形成战斗力还有一段时间。然而航空母舰本身只是其战斗群中的核心部分,还需要包括舰载战斗与勤务航空力量的建设;水下也需要攻击型核潜艇前出以清扫航路的“水下障碍”;当然也更离不开拥有强大防空与反潜功能的驱护舰编队,以承担航母战斗群周围200千米半径内防空反导任务及内层驱潜、反潜任务。必要时还要能与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配合,利用舰载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向敌对势力倾泻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现在这两种装备,一个已经进入工程建造阶段,另一个也存在了多年并正在逐渐完善中。中国第三代核潜艇已开始研制另外,核潜艇也是中国海军装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已成建制地投入现役,担任远海突击作战与战略核反击值班重任。而第三代水下核力量的研制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从国内外公开的相关资料看,第三代水下核力量拥有快速、安静的机动能力。敏捷灵活的性能以及强大的远程对海对陆攻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战略核反击任务,并且配合航母特混编队有效争夺远洋制海权。回首中国海军发展历程,其间充满艰辛,也走过不少弯路。到了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以及高层对海空军发展的侧重,使得海军在未来必然将呈现一种加速发展的趋势。而刘华清上将等老一批海军领导人也是功不可没,是他们开启了中国从陆权建军到海权建军的转变大门,也让中国海军摆脱了“近海防御”的战略桎梏走上了迈向“远洋海军”的切实步伐。进入网易军事海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更是工业体系积累的产物。在苏联解体后,原有的重工业系统支离破碎,最大的海军造船厂——黑海造船厂被留在了乌克兰,而生产船舶动力装置的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及萨马拉联合体等却在俄罗斯,电子工业则很多留在了波罗的海三国和白俄罗斯。同时最近20年来工业不断衰落只有依靠石油等独撑大局,其制造和科研能力不断下滑,已经基本无力为海军提供新装备。俄海军20年只建造服役2艘驱护舰俄罗斯海军当前在役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全部都是在苏联时代就已经开工建造,在苏联解体后的20年里只是续建了一艘“无畏”-II级大型反潜驱逐舰,最近则有一艘22350级护卫舰入役,与苏联时代的大规模造船计划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素有“航母杀手”的美称。但仅凭几枚老式超音速导弹,就想打航母恐怕也只是天方夜谭。俄军巡洋舰舰载雷达无法支持远程导弹本次来访舰队旗舰“瓦良格”号,是“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第三艘,安装有16枚SS-N-12大型反舰导弹,弹重六吨,最大速度2马赫,最大射程超过500公里,战斗部重1吨,还可以携带核弹头。在苏联时代是反航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齐射方式威胁美国航母编队。在现代,该型舰还被称为“航母杀手”,被认为是具有海上突击能力的舰艇。实际上,反航母作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舰艇雷达对海面目标搜索距离不超过50公里,也就是说就算射程再远的反舰导弹对于单纯水面舰艇部队来说也是无法使用的。苏联曾有一个庞大的反航母战术体系苏联海军的反航母作战核心是TU-95侦察机/TU-142海上巡逻机,其基于TU-95战略轰炸机,配备大型海面搜索雷达,在大洋上定位美国航母编队并为远程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TU-22M “逆火”中程轰炸机、O级“奥斯卡”巡航导弹核潜艇、“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则只是担任导弹发射平台功能,侦察编队和打击编队在岸基SU-27战斗机掩护下向美国航母编队发起进攻。现在装备老旧的俄军已无力对抗美航母在当前,俄罗斯已经彻底丧失了组织这样的大规模海上进攻的能力,其各种系统还停留在80年代水平,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电子技术进步面前,其战斗机部队技术状态老化无法对抗航母编队的F/A-18E战斗机群,已经完全无力掩护侦察机对美国航母编队进行跟踪,其反舰导弹和雷达系统也已经无力穿过美国海军电子屏障实施打击,而且采用高弹道的重型反舰导弹在雷达面前是很明显的目标,很容易被宙斯盾系统指挥的标准-2防空导弹拦截。所谓的“航母杀手”早已经成为过去,仅仅是对于苏联时代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麾下庞大的苏联海军美好回忆而已。图为俄军沙波什尼科夫海军元帅号无畏级反潜舰。小图为该型无畏级反潜舰的作战指挥中心,现在海空战较量的就是探测,侦察,定位和自动化系统。俄海军主力舰凭借这些70年代的电子设备是无法抵抗现代化程度极高的美军驱逐舰攻击的。俄舰性能严重落后于美军伯克级驱逐舰“无畏”级大型反潜舰是当前俄罗斯海军大型水面舰艇部队的主力和中坚,也是世界上最早装备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的驱逐舰,但是其情况更不容乐观。该型舰满载排水量8700吨,与美国的“阿利伯克”级相当,装有六十四单元的垂直发射防空导弹,两套基于小型相控阵雷达的火控系统,还可以搭载八枚大型反潜导弹,两架卡-27反潜直升机。从表面数据看起来相当显赫,并不比“阿利伯克”级弱,但是细细来看就会发现差距巨大。同样是垂直发射系统,“阿利伯克”级是装载了90单元的MK-41打击版垂直发射系统,可以装载重量达到1.5吨以上的“战斧”巡航导弹或者是两吨左右的标准-3BLOCKIIA反弹道导弹拦截导弹,平时一般装载66枚射程73~150公里的标准2远程防空导弹,32枚射程40公里的ESSM“先进海麻雀”扩展点防御防空导弹(每个发射单元可以装载四枚,占用八个发射单元)和16枚RUR-5“阿斯洛克”(ASROC)反潜导弹。“无畏”级的64个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只能搭载64枚小型的SA-N-9防空导弹,最大射程只有12公里,连ESSM“先进海麻雀”都远远不如,而8枚大型反潜导弹虽然弹重超过四吨相当于RUR-5“阿斯洛克”(ASROC)的五倍,战斗力反而远远不如,其武器规模远远不如“阿利伯克”级。其火控雷达虽然也采用了相控阵雷达,但是其只是一米左右直径的小型阵面,只能在近距离为SA-N-9提供火控,远远不能跟“阿利伯克”级上“宙斯盾”系统搭配的SPY-1D大型远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相比。无畏级驱逐舰的美国对手早已退役在战斗能力上,“无畏”级的设计是应对70年代美国建造的“斯普鲁恩斯”级大型反潜驱逐舰。但是美国建造“斯普鲁恩斯”级是因为70年代还没有研制成功“宙斯盾”系统,在80年代美国就在“斯普鲁恩斯”级舰体基础上安装“宙斯盾”系统组成了具有“斯普鲁恩斯”级全套反潜能力同时还具有超强防空能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在90年代美国更是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搭配了两架反潜直升机实现了多用途化。这种纯反潜用舰艇,当前只有俄罗斯海军还保有一定规模,其吨位巨大,却缺乏起码的防空能力,在当前环境下属于相当过时的舰艇。俄海军最好的防空系统也只是将S-300防空导弹的火控雷达搬上舰,而且大部分还没有采用相控阵雷达,而是老式的单脉冲雷达,就是这样落后的东西也只是极少数大舰才有。图为光荣级巡洋舰上的S-300导弹的海基版SA-N-6导弹的垂发系统。俄海军缺乏专用海军远程防空导弹当前世界各大国强国富国海军水面舰艇为了防御高强度空袭,广泛装备了宙斯盾和类“宙斯盾”这样综合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先进计算系统的综合化作战系统,而俄罗斯海军现在最好的防空系统也只是将S-300防空导弹的火控雷达搬上舰,而且大部分采用S-300防空导弹的巡洋舰还没有采用相控阵雷达而是老式的单脉冲雷达,只有“彼得大帝”等少数几艘采用80年代早期陆基S-300系统的空馈无源相控阵雷达进行了系统升级。俄军主力巡洋舰还在使用古董级雷达这次来访的“瓦良格”号巡洋舰,作为太平洋舰队防空力量的核心,超过万吨的大型巡洋舰,其配套雷达“沃纳”还只是单脉冲扫描雷达,扫描速度慢易被干扰,配套导弹也是S-300系统早期的5V55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射程仅有75公里左右,抗干扰能力和机动能力也已经不适应当前需求。这种七十年代末水平的防空舰,却已经是整个太平洋舰队唯一的中远程防空火力,除此之外只有“现代”级驱逐舰搭配射程25公里的SA-N-7导弹和“无畏”级射程12公里的SA-N-9导弹,其水面舰艇部队防空能力近乎虚无。而在俄罗斯其他舰队中这种问题同样存在,防空能力也一样是近乎虚无。图为中国海军171海口号驱逐舰上安装的相控阵雷达。凭借相控阵雷达的探测,精度和速度等能力,哪怕171舰的武器比对手射程近,也可以完胜只有老式雷达的驱逐舰。中国驱逐舰已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国当前装备先进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主动雷达制导远程防空导弹红旗9的导弹驱逐舰已经有2艘服役,还有六艘已经下水正在舾装,其防空和作战系统的硬件设备水平甚至优于“宙斯盾”系统最新的基线7.1版本。同时北海舰队还有两艘采用S-300系统最新雷达和导弹的导弹驱逐舰已经服役,并参加了此次中俄联合演习。中国海军现在拥有可靠远程防空能力的舰艇超过六艘,俄罗斯海军当前只有一艘“基洛夫”级“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三艘“光荣”级巡洋舰具有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而且其技术老旧无法适应当代需求,可以说无论数量质量都已经远不如中国海军。中国护卫舰搭配垂直发射防空导弹担任中近距离防空任务的是已经服役十余艘的054A型护卫舰,其都搭配了垂直发射的中程红旗16防空导弹,无论是单舰防空能力还是数量都远超俄罗斯海军的“现代”级和“无畏”级驱逐舰。水面舰艇编队最重要的防空能力方面,中国海军已经远远压倒了俄罗斯海军。中国反潜直升机配备电动反潜鱼雷在反潜方面,中国反潜直升机队规模虽然还不足,但是其配套的324毫米电动/热动力反潜鱼雷性能远远超过笨重的苏联时代研发的400毫米火箭动力反潜鱼雷。俄罗斯空射反潜鱼雷噪音巨大,射程不远,而重量达到了800千克级别,不搭配核弹头就基本没有可靠的反潜能力,在当前来说俄罗斯虽然拥有大量大型反潜舰,其反潜能力其实是比较薄弱的,最可靠的反潜武器还是只有依靠火箭助飞的深弹攻击。中国已经在054A护卫舰上安装垂直发射系统,这将极大的提高护卫舰的战斗力。图为一艘安装垂发系统的054A护卫舰。中国两栖登陆能力已经超越俄海军在两栖作战力量来说,俄罗斯现有的登陆舰艇只有两艘设计极为失败的“伊万·罗戈夫”级船坞登陆舰和少量老旧的“鳄鱼”级坦克登陆舰,虽然其“欧洲野牛”级大型气垫船在“由岸到岸”作战中有一定价值,但是俄罗斯海军实际上已经彻底失去了中远距离登陆作战能力,所以其被迫从法国购买“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以使其两栖舰队保持一定战斗力。中国海军最近几年来建造的“昆仑山”级大型船坞登陆舰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并已经开始了大批量建造,登陆舰的服役年限等也较低,登陆能力超越俄罗斯海军并无悬念。俄海军被地理分割无法相互支援同时,俄罗斯海军由于地理限制,是被分割为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这四个被完全隔离的海军,各个舰队无法互相支援和调动,其部署难度极大,现在有限的舰艇被分割使用使得任何一个舰队的战斗力都相当低下,最强大的北方舰队担负了保卫其海基核力量的重任,却只有一艘基本无法出港的航母,一艘核动力导弹驱逐舰,一艘导弹驱逐舰和七艘驱逐舰的兵力,基本无法满足赋予其的任何任务。当前,俄罗斯海军的主要优势是在水下舰队,其保有了相当数量的苏联时代建造的核潜艇,尤其是其中相当数量的“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和“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其水平接近美国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虽然这些核潜艇缺乏维护和保养,也没有足够的出海时间进行巡逻和训练,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最昂贵作战舰艇的规模还是世界第二,也足够形成一定威慑力。但是俄罗斯海军衰退的步伐不会停止,只会不断加快,特别是俄罗斯海军主力被地理分割为四个互不相连无法支援的舰队,使得其舰队战斗力的衰退会更加剧烈,或许在20年后我们看到的俄罗斯海军会是一个跟印度海军相当的区域性海上力量而非作战力量。而中国海军才刚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海军全面超越俄海军是可以期待的。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俄罗斯海军不如中国海军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907 工分:11301
左箭头-小图标
怎么没有一个人顶呢?郁闷!!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俄罗斯海军不如中国海军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人看待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