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抗战期间牵制了多少日军侵华兵力兵力

粤中纵队:最早的人民解放军小学论文:&&&&&&&&&(教学反思&&&)初中论文:&&&&&&&&&&&&高中论文:&&&&&&&&&&&&其它:&&&&&&&&&&&&&&&论文主题:&&&&&&&&&&
快速导航: > 文秘文档 > 粤中纵队:最早的人民解放军
  宅梧镇是鹤山的山区镇,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在宅梧镇靖村,有一座余氏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曾在这里驻扎三个多月,在这里领导了粤中区抗日战争,并以宅梧为中心,开辟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与日伪军作战15次”、“毙伤俘敌200多人”、“击沉日军运输船2艘”、“部队发展至1400人”……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宅梧镇一条偏僻山村DD靖村,曾开辟出大片的抗日游击区,时至今日该村依然留存着许多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痕迹。   宅梧镇位于皂幕山腹地,山峦绵延起伏,毗邻当时的开平、高明等县,地理位置重要,素有“天然屏障”和“鹤山粮仓”的美誉。在靖村周边,是一片片待收割的稻田。若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以及一块块泛黄的指示牌,陌生人可能走不进这条藏有革命记忆的小山村。   走进村子却呈现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石头墙基、白墙黑瓦的建筑比邻而立,其中也不乏在建造中的现代小洋楼。余氏宗祠原是三进四合院祠堂,硬山顶建筑,由于1969年靖村建学校资金短缺,祠堂的左右各一座二进及天井祠堂和后楼左座曾遭拆毁。2010年,拆毁部分得以重建。如今,祠堂门口正上方悬挂刻有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木匾。   旧址内,不仅有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的详细介绍、开展战斗的故事,以及部分抗战老同志简介等。同时,展览馆里还陈列了一些当时的武器,包括刀具和一些步枪。讲解员刘诗韵告诉《小康》记者,当年在皂幕山一带发生过多起激烈的战斗,如果够幸运,还能从泥土里找到生锈发绿的炮弹残片。   最早的“人民解放军”   抗战爆发后,粤中、五邑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迅速恢复重建,发展壮大。1938年12月,中共西南特委派人到鹤山,以从广州撤出转移到鹤山活动的第四战区一0二、一二九战工队队内的共产党员为基础,成立中共鹤山特别支部,重建了鹤山县的党组织。   抗战期间,国民党掀起反共逆流,粤中抗日斗争出现严峻局面。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1944年8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土洋会议),部署全省敌后游击战争的工作。   按照“土洋会议”的部署,由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抽调主力组建的“中区纵队”500多人,在林蒋云、罗范群、谢斌、谢立全、刘田夫等率领下,从中山县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出发,挺进粤中四邑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为继续向西发展准备基础。   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再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珠江地区,成立“珠江纵队”;在粤中地区,另成立军分委,用人民解放军名义,树独立旗帜。   据介绍,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上最早使用“人民解放军”称谓的部队。刘诗韵表示,当时解放军称谓的提出和使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命令或时间,也没有作出统一的规范,只是根据形势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有的还是由下面部队提出来、在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后开始使用。   日,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向社会宣告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武装部队,任命梁鸿钧为司令员,罗范群为政治委员,谢立全为参谋长,刘田夫为政治部主任。江门市鹤山党史办工作人员池桦表示,部队成立后,高举抗日旗帜,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冲破国民党顽军猖狂的”追剿“,克服重重的困难,最终迎来来之不易的胜利。   打得日伪军狼狈逃窜   在抗战中,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动出击,打击日军。1945年7月,华南日军陆续从海南岛、雷州半岛向广州方向退守。抗日解放军命令活动在恩阳边区各团队开赴广湛公路沿线,打击进犯日军。当月17日,司令部率一团、六团,在广湛公路恩平大槐顶路段山地,伏击一支近3000人的过境日军队伍,打其殿后部队,毙敌三四十人,伤敌一批。随后,五团部队也先后在新塘绵湖、君堂等处抗击茹村抢掠的日军,打得敌人狼狈逃窜。   据统计,部队成立一年多,共对日伪军作战15次,抗击日伪军兵力约5000余人,击毙和击伤、俘虏日伪军共200余人,缴获日伪军长短枪70多支,为配合广东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胜利,以及为接应八路军南下部队创建五岭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旬老人痛斥日本右翼势力   时至今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70年,得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罪行,家在江门市新会大泽镇的江志强老人把白色的衬衫解开:“当时的日军根本没有人道可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日本兵为过去的错误谢罪、忏悔。篡改历史的人,你们看看我身上的5个刀眼,这就是血证!”   江志强老人并没有摸过枪,90岁的他身体清瘦,满脸皱纹,眼睛深陷。他'……剩余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显示。前一篇:后一篇:广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添加时间: 11:00:58 来源:铁血网 评论: 浏览:
日本侵略者入侵广东后,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东江、琼崖、珠江、南路和韩江等地区开展了波澜壮阔而又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华南抗日纵队以及地域广泛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在华南开辟了继华北、华中之后的全国第三大敌后战场,成为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华南抗日纵队还挺进港九,打击日伪,成功营救大批滞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精英,以及盟军和国际友人,并为盟军收集和提供大批军事情报。华南抗日纵队与在广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国民党军队共同抗击日军,并牵制了大量日本侵华兵力。全省人民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为广东的抗战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舆论支持。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广东人民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挺起钢铁般的民族脊梁,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据了解,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之后,广东的抗日救亡运动从城市向全省广大农村大发展,成立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岭东青年抗敌同志会等抗敌团体60多个,参加群众达8万多人。
日军入侵广东后,立即遭到广东军民的奋力抗击。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广东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东江、琼崖、珠江三角洲、潮汕等地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
1943年底起,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潮汕、梅汕)纵队相继成立,以上部队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共有武装2.8万人。他们转战南粤广大地区,活动范围遍及70多个县。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大批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被困香港。中共广东党组织和东江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策划,历经半年艰难曲折,从日军眼皮底下成功营救出被困的何香凝、茅盾、夏衍、梅兰芳、邹韬奋等30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其他人士共800余人。华南抗日纵队营救盟军人员、国际友人,以及配合盟军在远东的军事行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且战绩卓著,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盟军的高度重视。
华南抗日纵队牵制日伪军15万人,对日伪作战3000多次,毙伤日伪军9265名,俘虏3749名,受降1665名;毙伤顽军5288名,俘虏2042名,受降155名。总计歼敌22114名,缴获枪炮6700支(门)。
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并于10月21日攻占广州。在此期间,廖承志经请示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同意,在香港多次召集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书记曾生及有关领导人研究开展东江敌后游击战争问题。鉴于曾生是东江人,回东江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本人又有回乡打游击的要求,会议决定由曾生等人带领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到惠阳县坪山建立惠(阳)宝(安)工委,组织人民武装。
曾生等人于10月间返回惠阳后,很快成立了中共惠宝工委,曾生任工委书记,属中共广东东南特委领导。接着,曾生等人又组建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12月2日,在惠阳淡水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郑晋(郑天保)任副总队长兼总参谋长,在惠宝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在此之前,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和增城、宝安的党组织,在东莞、增城、宝安等地先后建立了由中共掌握的人民抗日武装,多次和敌人作战。1939年初,东(莞)宝(安)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黄高阳任党总支书记,在广九铁路中段和宝(安)太(平)公路沿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两支队伍最初共计200余人。
曾生、王作尧等人领导的这两支抗日武装诞生地在粤东南的东江地区,这里离广州不远,离香港最近。围绕这一地区的山岭、丘陵和平原,有一条宽阔的东江。后来的东江纵队因此得名。
1939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周恩来为书记,管辖和领导的范围包括华南和西南各省,以及江西、上海等地。南方局的办公所在地在重庆,由它领导下的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负责联络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香港方面的工作。重要工作和重大行动方针都直接由南方局提出。
经过周恩来等人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和统战工作,在中共领导下的东江地区游击队取得了统一番号。1939年4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编为&第四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第四挺进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5月,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编为&第四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第三挺进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两支部队虽然接受了统一的番号,但仍保持原来的中共领导和独立的编制,在作战行动、军政训练、干部任免和经济上均不受国民党的控制,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两支部队在斗争中迅速发展,到1939年底,发展到近700人,在惠阳县的坪山和宝安县的龙华、乌石岩建立了抗日游击基地,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骑马到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不慎坠马,造成右臂严重骨折。1939年8月底至1940年2月底,他到苏联疗伤。在这期间,周恩来较少过问华南及香港方面的工作。
1940年初,随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到来,国民党惠州当局,先令曾、王两支部队调到惠州集训,妄图聚而歼之。阴谋暴露后,又纠集国民党顽军一八六师和地方武装3000余人,向东江地区两支人民抗日武装围攻,企图一举消灭。两部突围后,在向海陆丰转移时,又遭到国民党顽军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最后仅剩下100余人。正当部队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周恩来于3月从苏联治伤回到国内,立即着手指导东江地区和香港方面的工作。
1940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遵照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曾、王两支部队领导的指示,派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林平(尹林平)担任两支部队的领导人。9月,林平在宝安县的上下坪村召开了部队的干部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总结部队东移海陆丰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坚持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9月,撤销了国民党军授予的番号,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新编大队改为第三大队,第二大队改编为第五大队。曾生和王作尧分别担任大队长,林平兼任两个大队的政委,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第三、第五大队分别进入东莞县的大岭山区和宝安县的阳台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1月,东江地区的游击部队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此后,广大军民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和围攻,并主动出击敌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1943年秋冬之际,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将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
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宣告成立。东江纵队下辖7个大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
东江纵队成立后,更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扩大游击区,壮大力量;同时抓紧部队的建设工作,成立了东江军政干校,广泛开展练兵活动和杀敌竞赛。东江抗日根据地也抓紧建设,普遍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立民众抗日团体,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东江纵队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先后抽调了一批干部到珠江纵队、琼崖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工作,并帮助他们建立无线电台。东江纵队成为华南地区抗击日军的重要力量。在抗战爆发7周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给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全体指战员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的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展览中展出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广东参加抗战的照片、澳门同胞为广东抗日团体募捐的照片等,进一步证明了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曾是广东抗战的坚强后盾。
据有关人士介绍,抗日战争期间,众港澳台同胞和侨胞,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救亡运动,进行募捐筹款,救济受难同胞,支援抗日前线,动员爱国青年亲赴广东战场。南洋爱国同胞组织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澳门爱国同胞组织澳门四界救灾会回乡服务团,共有4万多人回到广东各地投身抗日战争中,其中有1000多人加入了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等抗日武装.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
编辑:唐旭 更新:
抗日战争老战士教育学生铭记“九一八”
北平遍地英雄要闻
【晋城抗战大事记】日军大举入侵及其暴行
【晋城抗战大事记】町店浴血战
【晋城抗战大事记】晋城牺盟中心区成立您的位置: &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活动旧址华南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篇章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华南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篇章
.cn 日07:19 深圳商报
  广东为抗战老战士老同志颁发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华南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篇章
  张德江表示广东军民在抗战中表现的英雄气概是广东人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报广州电】9月2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广东省暨广州市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向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和死难的同胞表示沉痛悼念,向全省荣获纪念章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大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主持,张德江与黄华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代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广东省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的代表颁发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张德江在大会上讲话。他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高举全民族抗日的大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丰功伟绩。他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四万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共赴国难,筑起了一道道血肉凝铸、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奏响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战歌,挥写了一部部万众一心、抗击强虏的不朽诗篇,抗战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抗战的胜利,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正义事业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
  张德江高度评价华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他说,英雄的广东人民素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奋起抗战,英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尊严。华南人民抗日纵队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机动灵活地开展游击战,屡屡重创日寇,成为华南抗战的中坚力量。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中共广东党组织积极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和韩江纵队等,统称华南人民抗日纵队。华南人民抗日纵队与在粤国民党军队共同抗敌,牵制了大量的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全国的对日作战。华南人民抗日纵队还挺进港九地区,打击日伪,惩办汉奸,成功地营救了一大批滞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以及盟军官兵和国际友人,并为盟军收集和提供许多军事情报。华南人民抗日纵队开辟的东江、琼崖、珠江、南路和韩江等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成为继华北、华中之后的全国第三大敌后根据地。在华南抗战中,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游击队指战员英勇捐躯,广大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有的还直接参战,血洒疆场,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颂扬。广东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是广东人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德江说,抗战胜利的历史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坚强领导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支柱,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受欺凌,加快发展、增强国力是民族富强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好纪念,就是不忘国耻、自强不息、开创未来、振兴中华;对抗日英烈的最好怀念,就是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发扬光大;对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最好感谢,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张德江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但局部战争、冲突持续不断,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抚今追昔,我们务必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大好形势,务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务必更加振奋精神,扎实进取,努力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努力建设“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广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大会上,少先队员向在主席台就座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献花。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曾任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武装部长、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长的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郑群,广东省和广州市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及青少年代表、团省委书记邓海光分别在会上发言。(盛辉)
  作者:盛辉
】【】【】【】
图铃狂搜: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军侵华兵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