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佛 弥勒菩萨,有人帮我解释一下每位的功效,阿弥陀佛。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观音菩萨为何总教人念阿弥陀佛 佛理道缘 凡人大传 - powered by phpwind.net
查看完整版本: [--
&观音菩萨为何总教人念阿弥陀佛徐足之&&& 印光大师劝人念佛兼念观音,原因没有别的,弥陀与观音,各有愿力,我辈凡夫,从之而得感应亦不相同:念佛求生净土,念观音消灾免难。学佛人没有不念观世音的,念观音的没有不念阿弥陀佛的。这个悟处很妙,妙就妙在,念观音的必然念阿弥陀佛。试问:我们念观音,做观音菩萨的弟子,观音菩萨教我们念什么呢?我从念观音的感应中,领悟出了答案:念阿弥陀佛。&&& 我诵观音大悲咒才几天,在日早晨7点的梦中,中阴身离开身体,悬在半空,对自身正面作半圆旋转,口中不停念阿弥陀佛,这境界之前和之后,看到的事实都由一根红线贯穿:我与净空法师的前世因缘。大病期间,我有一次犯头痛病,苦恼不堪,被迫放下念阿弥陀佛,暂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结果是一念就睡着,一睡着就念《无量寿经》中的偈语。&&& 这种感应岂独我有。湖南常德华南光学仪器厂的周红艳,从小头痛,因学佛、求观音而治愈。有一次,她跟丈夫争吵,心情很懊恼,对家里的观音像诉说:“做人很难很辛苦,我该怎么办?”当晚,她供养的观音菩萨放出无数金光,意念之中,观音菩萨告诉她:多念阿弥陀佛。&&& 我决志学印光大师念佛、念观音和持大悲咒,有一天凌晨,梦中听到有人念诵“阿弥陀如来”。以下是这个晨梦的前后细节:&&& 日,大寒。此夜我十点多就上床休息,却有失眠意味。我努力地在心中一遍一遍地念诵着《大悲咒》。我念诵得十分自如,象清泉在心中流淌。没有一点疲累,我就这么念诵着,中间时不时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估计凌晨一点多或两点,我睡去了。我照例做了很多梦。有一个美梦让我早晨醒来记忆犹新——我听见有人念诵“阿弥陀如来”,看见阿弥陀如来的乳白色光片。我曾经在梦中自己念诵过“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我也在梦中听过电话那一头播放的念佛声。但在梦中听见别人念诵“阿弥陀如来”,这还是第一次。&&& 梦中我先是听到唱念“阿弥陀如来”的佛曲,在不远的地方,有人正用称念“阿弥陀如来”佛号,丈量一座山的高度。随着阿弥陀如来佛号,应声出一片长两丈余、宽一丈余的乳白色佛光,光区直达山的顶尖。&&& 有一两天我都在回味这个感应梦。我所知道的“阿弥陀如来”这个佛号,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在释迦牟尼佛宣讲的这部经中,观世音菩萨对释迦佛说,他由持诵《大悲咒》的原故,“所生之初,恒在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于是,观音菩萨劝欲持诵《大悲咒》的人,“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其愿曰:&&&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枯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观音菩萨说,“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阿弥陀如来就是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者,无不老实称念阿弥陀佛佛号。事实上,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者一心持念《大悲咒》,也能往生极乐净土。既然念观世音能往生,何必一定要念阿弥陀佛?须知:阿弥陀佛是佛国之主,观音菩萨是弥陀之辅臣。再者,我们喜欢念观音,观音菩萨劝我们念阿弥陀如来,我们就听观音的话不会错。&&念佛需要有定课——再谈信愿行&& 修行人对信愿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知,诚如印祖教诲:“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 《佛说四十二章》云: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彻悟大师云:&&&&&&&&&“ 信而不愿,犹不信也。愿而无行,犹弗愿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总之生真信难。信果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 赵茂林居士曾经在苏州 报国寺皈依印光大师,大师勉励他要坚定自己的信愿,好好念佛。两年后,他偕同家人来拜见印光大师,大师第一句话就问他∶「两年来,你的信愿坚定吗?念佛的功课有订定吗?」&&&&& 这位居士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许久才说:「我因为要管理饭店及工厂的事,非常繁忙,所以并没有定念佛功课。但是我对净土法门的信愿是深切、坚定不移的。」&& 印光大师听了,脸色严正地说:「要订定念佛功课,这样才是真正地信愿坚定不移;不订定念佛功课,表示对念佛的信愿还没有坚定,你还要痛切地用功念佛!」&&& 很多人认为自己对念佛的信心很坚定,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但是因为很忙,所以没有时间念佛。大师告诉我们,如果不能订定念佛功课,真切实行,就表示对念佛的信愿还没有坚定。这是检验自己对念佛是否真有坚定信愿的方法,我们真的信愿坚定不移吗?就看我们有没有把每天念佛的定课落实了。&& 末学以为,仅有定课、念佛之行猛,也不能代表你信真愿切。但是如果没有定课念佛、念佛之行不猛者,肯定是愿不切、信不真;也就是说,有定课、勇猛念佛,只是检验信真愿切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必须是信、愿、行三资粮具足,由真信生切愿,由切愿而导猛行,信、愿、行是三而一、一而三,这才是真正的信愿具足!&& 蕅益大师云:“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都将名号持至如铜墙铁壁一般了,你能说他行不猛吗?希望诸位师兄具足信愿行,同生极乐国,共成菩提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即身成就的法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坚持每天都念佛发愿:愿生弥陀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以下为普贤菩萨行愿品中的发愿偈)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弥陀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文殊普贤观自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念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化身无数亿,同证菩提果!&
净土不远,有愿即生!&& 志槃大师《佛祖统纪》记载,灵照法师,俗姓姓卢,浙江省金华县人。出家于宝慧寺,不到一个月就通达了《法华经》与《金光明经》两部经典。数年之后,前往浙江钱塘,依止香岩湛法师,学习天台的教观。又前往江苏吴兴,依止净觉仁岳法师。从此以后,天台教法的义理及门派,无不通达明了。 宋神宗熙宁年间(也就是公元一千零六十八年至一千零七十七年)迁往华亭超果寺。宋神宗元丰年间(也就是公元一千零七十八年至一千零八十五年),住持吴山的解空寺,接着移居景德寺。前后数年之中,每到春天年初的时候,必定开净业社,念佛共修,参与法会的有两万多人,许多人往往获得一些感应事迹。 灵照法师曾经在梦中,见到西方三圣的威仪相好。灵照法师于是跪拜而问:灵照一生持诵大乘经典,期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知能够达成愿望吗?观世音菩萨指示说:“净土不远,有愿即生。”灵照法师又曾诵经诵到深夜,忽然梦见普贤菩萨现身,因此发心造普贤菩萨像,诵经一万部,以庄严他修行净土的功业。 北宋哲宗元佑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千零九十年)冬天,卧病在床,告诉侍者说:“我往生极乐世界的日期已经到了。”因此面向西方,右胁而卧,迭起双足而往生。火化时,异香扑鼻,浓郁袭人,舍利子迸出,流散开来。 这则公案也是说明念佛、诵经,有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能往生。 《佛祖统纪》这则公案,记载灵照法师,是一位很有善根的人,出家不到一个月,就通达了《法华经》与《金光明经》这两部经典,可见根性非常的猛利。数年之后又学习天台的教观,对天台教法的义理及门派无不通达明了。而且每到春天年初的时候,必定开净业社,可见这位灵照法师,对天台教理有兴趣,但是在行持念佛,所以每年春天必定开净业社,念佛共修,参与念佛法会的有两万多人。 灵照法师曾经在梦中,见到西方三圣,所以向西方三圣跪拜请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问得很好了:“灵照一生持诵大乘经典,期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知能够达成愿望吗?”不管是念佛或是诵经,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有愿,将切愿往生这一点做好。 那灵照法师既然在梦中梦见西方三圣,当然趁此因缘请问西方三圣,他是不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达成愿望。佛菩萨实在很慈悲,观世音菩萨指示说:“净土不远,有愿即生。”观世音菩萨跟灵照法师所开示的这二句话,说得太好了,跟着我来念一遍:“净土不远,有愿即生!” 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这二句话,不就是在佐证《阿弥陀经》世尊所劝愿的这段经文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只要你有心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一定能往生。这样的道理不只是佛说的,也是观世音菩萨说的,你还不相信吗?我要相信,所以我不用等待临终才知道我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现在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知道将来临终,佛一定现前接引我。我那么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定会满足我的心愿! 虽然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的佛土这么遥远,但是,是心去不是身去,是我们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我们的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心的意识一念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的心愿,有真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愿即生。观世音菩萨这二句话,开示得实在太好了!南无观世音菩萨! 灵照法师曾诵经诵到深夜,梦见普贤菩萨现身,所以造普贤菩萨像,诵经一万部,这位灵照法师很喜爱诵经。不管诵经或念佛,你有心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接引你,满足你要往生的心愿;不管你专修或杂修,只要你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定接引你,满足你的心愿!灵照法师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指示,“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当时灵照法师是平生或临终或死后?平生。和唐朝的自觉大师都一样,有心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平生就决定往生。 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冬天,灵照法师卧病在床,跟他的侍者说:“我往生极乐世界的日期,已经到了。”可见观世音菩萨跟他说“净土不远,有愿即生”,是在平时。 灵照法师因此面向西方,右胁而卧,迭起双足而往生。走的非常的自在。火化时,异香扑鼻,浓郁袭人,有这样的瑞相产生。而且舍利子迸出,流散开来。 从《佛祖统纪》所记载的这则公案,使我们明白,有心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就能平生往生决定。 这段经文我们探讨得非常的详细。世尊的劝勉,经由师父这么详细的解释,我相信你若真正想要解脱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听从世尊的开示、劝勉的话,好好的做到,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肯定的、是必定的、是一定的!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附录《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一(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师灵照,依香严湛师学教观。于每岁春首,结净业社,七日期时,预会者二万人。念佛获验不可胜纪。尝梦三圣仪相。照前跪作礼曰:“灵照一生诵大乘经,期生安养,为果愿否?”观音指示曰:“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又诵经。深夜忽梦普贤示身,遂发心造普贤像。诵经万部,以严净报。元丰五年冬,卧疾,谓侍者曰:“吾安养之期已至。”遂北首面西,累足而化。阇维异香袭人,舍利流迸,结塔院东南隅。】
缁门崇行录·&&观音菩萨指示净土唐慧日泛舶渡海,达天竺,参访知识咨禀捷径法要。天竺学者皆赞净土。至健驮罗国,东北大山有观音像,日乃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忽见观音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惟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忽灭。日回长安,普劝念佛。赞曰:“健驮之感观音,与竹林之感文殊,大略相类,皆诚极而应,无可疑者,净土感应,事非一人,详具于往生集中,兹不复赘。”译文:唐朝洛阳罔极寺慧日法师,乘船渡海,西行到印度,参访善知识请教修行的捷径和要诀。印度的学者都推崇净士法门。到了健驮罗国(今阿富汗乾陀弥城),城东北大山有观世音菩萨像,有至诚祈请多得现身。慧日大师虔诚叩头又绝食,打算毕命在此也要见观世音菩萨,到了第七天夜里,忽然见空中观世音菩萨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日大师顶说:“你想弘法自利利他,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应该要知道净士法门胜过其它法门。”说完就消失了。日大师回到长安后,普遍劝人念佛。赞道:“慧日大师在健驮国虔诚感应观世音菩萨现身,和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法师(莲宗四祖),勤修诚感文殊、普贤二菩萨显瑞于五台山(照大师由善财、难陀二人引入寺门,寺前有大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方圆可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有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流渠华树充满其中。照大师入寺至讲堂中,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座,说法之音,历历可听,文殊左右菩萨万余,普贤亦无数菩萨围绕。照师至二贤前作礼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的情形大略相同。都是极虔诚而后感应,没什么好怀疑的。净士的感应,不只一个人有,详细记在往生集中,不再赘述。”文殊普贤菩萨指归净土& &法照大师(?—821)唐代僧人。大历二年(767)住衡州(今湖南衡阳)云峰寺,勤修不懈。一日,于僧堂粥钵中,睹五色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东北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门内复有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不久,复于钵中见云中数寺,池台楼阁,万菩萨众杂处其中。以所见问知识,一僧曰:“圣神变化,不可情测。若论山川势面,乃五台也”。四年,师于郡之湖东寺,开五会念佛道场。感祥云弥覆,云中现楼阁,阁上有数梵僧,身可丈余,执锡行道。又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身满虚空。衡州举郭,咸焚香礼拜,良久方灭。师复遇一老人谓:“汝曾发愿往金色世界,礼觐大圣,今何辄止?”言讫,不见。照遂与同志数人,远诣五台,五年四月六日,至五台县佛光寺。其夕四更,遥见异光照身。即之,行五十里,得一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见二童子,自称善财难陀。引至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如钵中所见。金殿宝树,以为庄严。入寺,登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座,万众围绕,而为说法。照师作礼,问曰:“末代凡夫,去圣时远,知识隘劣,障垢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照师问:“当云何念?”菩萨答:“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念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语已,二大圣同舒金臂,摩照顶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照师欢喜作礼,辞而退。二童子送出寺门。举头,忽失所在,乃立石标记其处。至四月十三日,师与五十余僧,同往金刚窟,虔心礼三十五佛名。师才礼十遍,忽见其处,广大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俱在一处。复独诣金刚窟所,愿见大圣,以身扑地。见焚僧佛陀波利,引入一院,额曰“金刚般若寺”,异宝庄严,光明闪烁。师虽历睹灵异,而未语人也。是年十二月,于华严寺入念佛道场,绝粒要期,誓生净土。至七日初夜,正念佛时,见一梵僧入,谓曰:“汝所见台山境界,胡不传示世人?”言毕不见,师心异之。翌日,又见梵僧语如前。师曰:“非敢秘密圣道,恐生疑谤耳。”僧曰:“大圣文殊,现在此山,尚招人谤,汝何惜焉?但以所见境界,普告众生,使见闻者,发菩提心,作毒鼓缘耳。”照遂忆所见录以传世。次年,江东释慧从与华严寺诸僧,随照至金刚窟,及立石标记处,瞻仰旧述。大众悲喜未已,忽闻钟声,其音雅亮,节解分明。众愈惊异,知师所见不虚。因书于屋壁,愿见闻者,共发胜心。后于化竹林寺题额处,建寺一区,仍号竹林焉。师于是笃志念佛,日夜无旷。一日,忽见佛陀波利谓师曰:“汝华已就,后三年华开矣。”至期,对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照尝于并州行五会,教化人念佛。代宗于长安宫中,常闻东北方有念佛声,遣使寻之,至太原,果见师劝化之盛。遂迎入禁中,教宫人念佛,亦及五会,号五会法师。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大圣竹林记》等,流传至今。后人尊为净土宗四祖。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轮回路险,世道堪忧;黄粱梦短,何必贪求。 佛法无边,信入得救;往生净土,光明自由。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花开见佛,亲侍弥陀,授菩提记,圆满佛果。 化身无量,遍十方界,普度众生,悉皆成佛! 【参考站点】专修净业&
印祖专辑 印光大师
印祖文钞 文钞选读& 印祖专集& 印祖全集 印祖文集
佛要救你 净土教育
净土文集 净土专集 轻松学佛法 千亿佛号 净修丛林 信愿念佛 修行指南
回家 呼唤 净土宗 生死书& & 临终关怀 && 两性文化& & 淫祸网 戒色网 戒淫网 反色情网 反堕胎网 戒淫文选 生死文集 戒淫专题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花开见佛,圆满佛果,普度众生,迅速成佛!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般若境缘集-如何究竟成佛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失译人 今附西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比丘众及诸大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恭敬围绕,而为说大菩萨本生因缘。尔时,佛前有大光明,遍照南阎浮提,渐及佗(同他)方国土。而光明中说偈言曰:     成就大悲解脱门  常在娑婆补陀山     昼夜六变观世间  本愿因缘利一切   是时众会见此光明,闻说偈言,生未曾有想,莫不疑怪,次第问因缘,无答者。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总持自在,从座而起,便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缘,现此光明?谁人所放?我等大众,见斯光明,闻说偈颂,未知因缘,愿为我等,当说其因缘。」佛告总持自在菩萨:「善哉!善哉!汝等谛听。从此西方,过二十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三乘圣众充满,其中有一生补处大士,名观世音自在,久植善根,成就大悲行愿,今来此土,为欲显示往生净土本末因缘,现此光明,普照世界,不久自来,汝等当问偈颂因缘。」&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百千大菩萨众,俱共来诣鹫山顶。头面礼佛,赞叹供养已,退坐一面。时总持自在菩萨,承佛威力,往观世音所,共相慰问。白观世音言:「善男子!所放光明,演说微妙伽陀,未识本末因缘,其意云何?」时观世音告总持自在言:「乃往过去,不可说阿僧祗劫前,当于南阎天竺,有一国,名摩涅婆吒。其国有一梵士,名曰长那,居家丰饶,有妻□名摩那斯罗,未有子息。夫妇常叹恨,我等财产虽丰足,亦无余念,未有子息,是为遗恨。祈祷天神,殷重求子。其妻未久之间,有身月满,生男子,端正无比。至有三岁,复生男子。梵士得二子,欢喜踊跃,招占相使见二子。相者见而不悦,良久告言:『此儿虽端正,别离父母不久。』兄号早离,弟名速离。虽闻其言,夫妻相共爱养无厌。早离年至七岁,速离年至五岁,时母摩那斯罗,四大乖违,重病卒起,形色衰损,辛苦病恼,不得安卧,水食绝将,入死门时,二子有(编者注:「有」疑为「在」)母左右,瞻仰面目,忧悲啼哭。长(编者注:「长」疑为「其」)母闻子悲声,血泪交加,从病床而起,以左右手,摩二子头言:『生死败坏,不可免脱,占相所言,有实唯然。所恨汝等未及盛年,舍而别离,我有何罪报,汝等何无幸!』尔时早离在枕侧,闷绝而卧,良久苏起,呼天唱言:『我等如今者幼稚无识,非生母者,谁示明操道!天地空旷,神心无据,一何舍告别离!』悲母则诱谕言:『世间法尔,生者必灭,譬如驶流,必不久住。今听悲声,深生病惜。』又速离以幼稚心,舒于二手,繁细颈,高声啼哭。是时摩那斯罗语二子言:『明操至道,无过发菩提心。菩提心者大悲是,若至老大时,欲报四恩,宜须发心。如只今者,汝莫渧哭,我虽死亡,共父住。』即呼长那,而语遗言:『我今与汝,如车轮,如鸟翼,而有二子。我死汝生,汝爱养不异我生时。曾从佗缘,莫心改变。』梵士闻妇遗言,闷绝僻地。苏起唱言:『车无一轮,不进寸步;鸟无一翼,不飞尺空。汝入死门,我与谁人,养育二子。夫妇别离,恩爱至悲,我不乐世间,将舍命入死门。』时妇复言:『二子者,汝与我共生,愿止别离,养二子。』言讫闭眼,父及二子取其遗言,葬死尸还家。兄在右膝上,恋慕母;弟在左膝上,求食而悲。梵士忧怀中,而作是念:我无力,求佗(同他)女为妇,养育稚子。爰有梵士,名毗罗,有一女,心情贞良。即取(同娶)彼女,收为妇。& & 时举世饥苦,财谷渐尽,库藏空无,生活无凭。长那即语妻言:『我闻从是北往七日,有山名檀罗山,有甘果名镇头,将行彼山取妙果,养汝及二子。汝我还来间,将可养育。』妻受其语,养育二子,如生母。夫差彼山独往,去后二七日,更不还来。时妻生异念,作是思惟:长那若住彼山不来者,我如何养育二子?若采果虽来,彼爱念二子,我有何等分?今以方便,除遣二子。思惟已,语海师,定出时已。更告二子:『我汝等养无力,汝父既未还,从此南方,近有岛,海岸孤绝,岸有甘果,滨有美草,我与汝等,共往绝岛。』即诣船师所,二子俱乘船渡海,到绝岛岸,语二子:『汝等二人先下,戏滨抃(或为弄)沙,我在船中,料理余粮,次下欲求草果。』二子即下,东西驰走游戏,不知余事。后母密乘本船,还古(同故)乡。二子还到本(疑为水)滨,见之无船,及母不知去所。海侧走疲,举声呼母,更无答者。二子昼夜悲哭,兄早离作如是言:『悲母告别离,一去更不来。慈父往檀那罗山,更不还来。后母者置绝岛,密还去,如何存身命耶?』时忆念生母遗言,我须发无上道心,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先度他人,然后成佛。若为无父母者,现父母像;若为无师长者,现师长身;若为贫贱者,现富贵身;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四众八部、一切随类,无不现之。愿我常在此岛,于十方国,能施安乐。变作山河大地、草木五谷、甘果等,令受用者,早出生死。愿我随母生处,不离父生处。如是发一百愿,寿终。& & 父长那从檀那罗山,采镇头果,还来本宅。先问其二子,后母即答言:『汝子只今乞求饮食游出。』其父有朋友,往其所,问子在所,彼答言:『汝出后,过二七日,后母送置南海绝岛,饿死定不疑。』尔时长那,呜呼甚自责,我在檀那罗山,取甘果来者,为养二子,而有何罪,忽遇二别离悲!先别离难忍,今亦值生别离不堪任。即求觅小船,到绝岛滨,四方奔求,唯是白骨一处聚集,衣服散在海滨。知是我子死骨,怀衣骨,啼哭发愿:『愿我度脱诸恶众生,速成佛道。或变大地,或水火风,或变草木藂林,为众生作依止,或变五谷,增益佗(同他)身;或若天若人若神,一切贵贱种形色,无刹不现身。』如是发五百愿。又愿我常住娑婆世界,说法教化。如此时间,不食命终。阎浮提大动,诸天来会,禽兽悲鸣不安,空中散化(同花),供养白骨。尔时梵士长那者,今释迦牟尼如来是也。母摩那斯罗者,西方阿弥陀如来是也。兄早离者,我身(观世音菩萨)是也。弟速离者,大势至菩萨是也。朋友者,总持自在菩萨是也。昔檀那罗山者,今灵山是也。昔绝岛者,今补陀落山(即今普陀山)是也。劫坏之时,器界虽坏,劫成时,先相还现。彼山北面有堀,若金刚,有大石,号宝业。我常在彼石上,说大悲行解脱门,成就众生。昔为早离时,发愿,处山顶,有七宝殿堂庄严奇妙,我常在宝宫殿,示教利喜,昔呼父母处也。我依彼思往生净土,得不退位。思昔舍身,故常在彼山。异类禽兽,昔我所化现,草木向舍身所,而低其叶。当知光明中偈颂,亦如是始末因缘。」 &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赞叹观世音菩萨:「善哉!善哉!诚如所言,往生因缘,一一如斯。汝等当知,如今日者,我及阿弥陀一化始终也。譬如父母,有一子,劫(疑为幼)稚堕井底,其父入井底,救其子置岸上,其母在岸,抱取养育,诸亲属助母养志,结朋友仪,不还本井秽中。我如慈父,五浊众生如随(疑为堕)井底,阿弥陀如悲母在岸上,如净土;观世音等如朋友;得不退,如不还。当知入娑婆五浊秽中,教化六道愚痴众生,今(或为令)生净土,弥陀引不舍,观世音大势至守护,令不退还,皆依往昔誓愿因缘也。」& &尔时,阿弥陀如来无数百千圣众,现空中,说偈言:   善哉释迦文  在浊利众生  闻名见身者  决定成佛道   往昔因缘故  今来现空中  欲生我国者  必来迎西方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阿弥陀,说偈曰:   善哉两足尊  能利娑婆界  证明真实法  慈悲施一切   若有重业障  无生净土因  乘弥陀愿力  必生安乐国   若人造多罪  应堕地狱中  才闻弥陀名  猛火为清凉   若念弥陀佛  即灭无量罪  现受无比乐  后必生净土   尔时,观世音从座而起,说偈言:   二尊如日出  能破生死闇  显示往因缘  经劫不败亡   我念无量劫  在于绝岛侧  发心时因绿  常在补陀落   昔在生死时  二尊为父母  今在净秽土  互助化世间   尔时,大势至说偈言:   我从初发心  随二尊不离  今闻昔因缘  能知缘不已   我动一足时  三恶离苦恼  若生净土时  授手迎西方   尔时,总持自在王亦复偈说言:   我昔为朋友  今日能知之  当来得闻者  决定生净土   尔时阿弥陀佛忽念(疑为然)不现。大众欢喜,作礼而去。【卍新纂续藏经第 01 册 No. 0012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供养佛像 指归净土释门法戒录& & 悟真寺释惠镜,平素修苦行,欣喜净土,自己造释迦、弥陀两尊像,供养礼拜。六十七岁那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梦见一位金身和尚对他说:“你想去净土见佛吗?”答说:“想见。”和尚给他一只钵,他看钵里面,广阔庄严,黄金为地,宫殿楼阁,重重无尽,菩萨海会,围绕着正在说法的世尊。忽然觉得和尚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渐渐走到世尊面前,和尚不见了,他便合掌站立。世尊对他说:“你认识带你来的和尚吗?他就是你所造的释迦佛像。你认识我吗?就是你所造的阿弥陀佛像——释迦佛如父亲,我如母亲,你们众生像孩子。譬如孩子掉进深泥里,父亲从深泥里把他抱上岸,母亲在岸上和家里给他洗涤污垢,另换新衣,养育教诲,不让再堕入污泥。释迦如来教化浊世众生,指引净土道路,我居净土,摄取念佛众生,使不再退转。”他听后欢喜踊跃。醒后,信心更深,愿心更切。不久,又梦见前次的和尚来说:“你再过十二年,当生净土。”后来果然至七十九岁时往生,附近的人看见无数圣众,从西方来迎接,空中的音乐声,大家都听见。& & ——出自《三宝感通要略》
不愿求生净土的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净空法师1 佛在《大集经》里面说得明明白白:“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2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佛不会说假话,佛的真实话,我们一定要相信。不相信佛的话,自己吃亏就大了! 3 有福报的人信佛。不相信佛的话,不肯听佛的话,这是世间最没有福报的人! 4 世间人愚昧,不肯听佛的话,不相信佛的话,这是什么原因?自己迷惑颠倒,烦恼业障习气太重。 5 今天世间人自以为是,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见解,佛菩萨祖师大德他都轻慢,都不相信,这种人不能往生。 6 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做法,这叫什么?造业。 7 世尊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这一句话说得好。 8 在佛法教学里头,阿罗汉才能称为正觉,阿罗汉是真的觉悟,他没有错误。为什么说他没有错误?他见思烦恼断了。 9 我们见思烦恼没断,起心动念都是错误的,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佛菩萨大慈大悲,教我们一条道路,那就是要懂得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一定要知道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随顺经论的教诲。 10 我们生在末法时期,修学净土法门正是依教奉行,是佛的好学生。我们学其他的法门,那是不听话,那没法子,这个责任我们要自己负,佛都给我们说清楚。 11 莲池大师说,对于念佛法门不相信,也不发愿,这个人是真正的钝根,绝对不是聪明人。 12 李炳南老师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有一些菩萨生生世世都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结果还有隔阴之迷,还有退转,所以他老人家提示我们,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 13 不愿意求生净土的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这个话一点都不错!这不仅是李老师常说的,古大德也说过。 14 要知道,我们这个世间苦难重重,而且这个世间苦难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苦,我们的寿命很有限,如果不求生西方净土,那是非愚即狂! 15 非愚即狂,这个话一点都不错!一个学佛的人,不知道求生净土,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换句话说,不正常。 16 佛在《弥陀经》上说,他老人家自己也是念阿弥陀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 17 佛为我们说这部经,传授我们这个法门,如果我们是个聪明人,是个正常的人,应当要接受。如果你还不相信,还不能接受,这就是说你头脑不正常,有问题。 18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头脑清楚、正常的人,没有一个不希望求生净土。   && 印光大师:凡夫两种通病,非愚即狂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非愚即狂。
极乐世界,万圣同归,不生净土,难免轮回!
一切凡夫, 具有二病。一则狂妄, 二则愚痴。狂妄者, 谓我本是佛, 何须念佛。心净则土净, 何须求生净土。此系执理而废事。其弊至拨无因果, 坏乱佛法, 疑误众生。此人必堕阿鼻地狱, 永无出期。以善因而招恶果, 诚可怜悯。愚痴者, 谓我系凡夫, 何敢妄想了生脱死, 超凡入圣。不知自己一念心性, 与佛无二无别。但以烦恼惑业障蔽, 故令即心本具之佛性功德, 不能显现。譬如大宝铜镜, 经劫蒙尘。智者知是宝镜, 愚人认做废物。佛悯众生迷昧自心, 教令念佛求生西方者, 以最爱惜众生之本有佛性, 恐其永远迷失, 故令生信发愿, 念佛求生西方, 庶可亲证此本具佛性。倘不求生西方, 但求消灾, 及不失人身。犹如以无价之摩尼宝珠, 换取一根糖吃。其人之愚痴可怜, 不识好歹为最第一矣。当以此意, 与汝母说。彼自不生以前之下劣心想。(本是与汝说, 因语意不便, 即作光直与汝母说矣。)——(三编·复智正居士书三)须知净土法门, 正摄上上根人。是以善财已证等觉, 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 回向往生, 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 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著也。世有狂人, 不审教理。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 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亦有愚人, 知见狭劣。谓己工夫浅薄, 业力深厚, 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 与佛无二。五逆十恶, 将堕地狱, 遇善知识, 教以念佛。或满十声, 或止数声, 随即命终, 尚得往生。观经所说, 何可不信。彼尚往生, 况吾人虽有罪业, 虽少工夫, 较彼五逆十恶, 十声数声, 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 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增广·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第九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了知清净士。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乃至一切诸天人等。亦能显现平等正法。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是唐朝道绰大师的对《大集经》经文的解释演义,近代印光法师等祖师引用。目前净空法师又有引用。 ————————————————————————————— 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 1《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2《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藕益大师):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有真信切愿,一声阿弥陀佛即转劫浊为清净海会,现前立刻就转。转见浊为无量光,把错误的见解转变成智慧的观察。转烦恼浊为常寂光,把一切烦恼转成为大定。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如何转法?只靠信愿持名,多么容易。难在人不肯相信。一切诸佛都感叹此为难信之法,谁能相信乃真正有福,此中义理绝非凡夫所能理解,这是究竟圆满不可思议之大福报。大师又明白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因为释迦佛是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假如佛不讲弥陀经,不教我们念佛往生法门,佛虽说千经万论也对不起我们,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如不讲这个一生圆成佛道的法门,如何对得起人?所以一切诸佛如来决定不辜负众生,尽虚空遍法界普遍宣扬这个法门,无论修学什么法门,禅宗、教下、密宗、戒律,修成之后最后均到华藏世界,华藏是共同的归宿,到华藏世界之后,见到文殊普贤,文殊普贤教大家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圆成佛道。 是故《大集月藏经》(卷五五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 净土五经之《无量寿经》经文独留此经第四十五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没有出离心,就是违背佛教!&&&&&&&&&& 一切修行的基础是出离心,小乘不用说了,即使注重六度万行的大乘经典也处处宣说出离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华经》)“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楞严经》)……净土经典更是比比皆是! 但是现在普遍不重视出离心,而凡夫没有出离心就只有继续轮回受苦,这显然与佛教相违。朋友!在佛经与人言之间,你选择依止哪个?三皈依、四依法、四念处、八正道,我们真正做到了多少?&&&&&&一切法门都建立在出离心和信愿心之上,净土法门更是如此——信愿具足,必生净土。祖师大德经常说,只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念佛求往生,万修万人去。阿弥陀佛十八愿云:“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凡夫往生佛国净土,横超六道轮回,居然如此容易?以前很是疑惑。深入经典,才知道,出离心与向佛心本身就有很大功德,远远超过以金银七宝布施的功德!而我们凡夫通常执着的所谓人民币布施,与念佛相比更是微不足道。难怪有的大施主临终往生没有把握,而一些穷乡僻壤的斋公斋婆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甚至动物也能往生净土。是何缘故?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较容易生出强烈的出离心和往生极乐心,犹如穷子思乡,死囚出狱,念念欣厌具足,这本身就有无量功德;再加上至心念佛求佛,归心似箭,弥陀接引,刹那往生,有愿必成,志在必得! &&&&不说废话,多读经典——一、厌离娑婆,其福最胜&&娑婆,意为堪忍(不堪忍受),娑婆世界就是我们所处的宇宙世界,此界众生能够忍受十恶三毒之苦和各种烦恼,而不愿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云:&&“ ……如上布施,及受三归福,复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满具,其福胜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福,复不如弹指顷慈念众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慈念众生福,复不如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所以然者,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能令行者灭生死苦,终成佛道,故其福最胜也!”&&《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云:&&慈氏(弥勒菩萨)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净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净土),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离三界狱。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只)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净土佛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大般涅槃经》云:&&&&&&汝等于此行苦生死大海,勤修净心,莫失念慧,疾求正智,速出诸有。三界受身,苦轮无际。无明郎主,恩爱魔王,役使身心,策为僮仆。遍缘境界,造生死业,贪恚狂痴,念念伤害。无量劫来,常受苦恼。何有智者,不反斯原?汝等当知,我旷劫来已入大寂,无阴、界、入,永断诸有。金刚宝藏,常乐我净。我今于此显难思议现方便力,入大涅盘,示同世法。欲令众生知身如电,生恋慕心。生死瀑河,漂流速疾。诸行轮转,法应如是。如来涅盘甚深甚深不可思议,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阿难。当知皆因无明,增长三界生死大树,飘没爱河,众苦长夜,黑暗崖下,绕生死柱。六识为枝,妄念为本。无明波浪,心识策使,游戏六尘,种苦恼芽,无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无明郎主,念念伤害,众生不觉,轮转生死。阿难。一切众生,为此无明,起诸爱结。我见覆蔽,八万四千烦恼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阿难。无明若灭,三界都尽。以是因缘,名出世人。《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二、向佛一步,功德无边&&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运载,乃至众宝各满百数,以用布施,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假使有人以大象车,尽载大国中种种珍宝,及以璎珞,数各满百,以用布施,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若以四事(饮食、医药、衣服、卧具)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善生经》云: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归依佛法僧)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校量功德经》云:四大洲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归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唯三宝胜故。若起谤毁,获罪无边。以善恶例同故。&& 《经》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涅槃经》云:“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增一阿含经》云: “四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供养阎浮提(地球)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搆挤牛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三、何故于恶道,而无厌离心?何故于净土,不生欣愿心?《华严经》卷二云:&&&&&&牟尼殊特尊,众德皆圆满,见者心清净,回向大菩提。   如来兴出世,寂静大慈悲,普转妙法轮,利益诸含识。   佛于无量劫,勤苦为众生,云何诸众生,能报大师恩?  宁受三涂苦,备经无量劫,终不舍如来,而求于出离。   宁代诸众生,永受轮回苦,终不舍如来,而求于少乐。   宁恶道多劫,受苦闻佛名,不愿生善道,暂时不闻佛。   宁地狱多劫,受苦常见佛,不愿离三涂,生无佛法处。   何故于恶道,而无厌离心?由见于法王,智慧常增长。   见佛自在力,能除一切苦,得入诸如来,甚深智境界。   若得见佛时,灭除诸恶趣,增长福智芽,必获菩提果。   众生若见佛,能破种种疑,世出世间乐,所愿皆圆满。 && 每当读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千、热泪奔流!诸佛真是大慈大悲超父母,佛经真是大智大勇盖天地!诸佛为了把我们这些愚痴顽劣、自以为是的凡夫救出三界火宅,真是费尽心血、不辞劳苦!整部法华经,就是世尊为了把我们救出三界火宅,而苦口婆心地劝说,千方百计地诱导,最后拉门看我们还是不听话,不出离娑婆,世尊就干脆示现涅槃——孩子们哪,父亲走了,你们还不赶紧跟着父亲回家去!在魔窟里找死啊!——读《法华经》而无出离心,即是诽谤法华!&& 至于《华严经》,那更明显了,华严会上全是法身大士、登地菩萨,他们已经修到了华藏世界,快要成佛了,但还是在普贤菩萨的领导下,一致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段偈子读懂了吗?“宁恶道多劫,受苦闻佛名,不愿生善道,暂时不闻佛。 宁地狱多劫,受苦常见佛,不愿离三涂,生无佛法处。”这不是让我们继续轮回,而是极力说明闻佛见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闻到佛名,受地狱苦都值得!哪怕穿越三千大千世界的刀山火海,我们也要去见佛!哇塞!我们多么幸运、多么有福!没受多少苦,就闻到无量诸佛名;不走万里路,西方三圣亲自来接我们去见佛!天下还有比这更合算、更容易、更有利益的事情吗?真是弥陀念我,望眼欲穿;我念弥陀,归心似箭!读华严而不求生净土,可悲可怜!四、净土法门,诸佛赞叹《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云:“舍利弗,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谒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观无量寿经》云:“念阿弥陀佛即念十方诸佛,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大经》云:“一一花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万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般舟三昧经》云:“三世诸佛,念弥陀三昧,得成正觉。” 《楞伽经》云:“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及报身,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月灯三昧经》云:“十方三世佛,现在过未来,皆以念佛因,得成无上觉。” &&五、念佛就是最大的幸运和福报&&&&&&净土法门是横超三界、圆顿绝妙之捷径;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本师本佛之妙体。 &&&&&&净土法门为世间出世间最胜利益,为无上大利,一念即可横超。阿弥陀佛是三世诸佛的本师本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众生称念,必蒙救度! &&&&&&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亲子,绝无分别。我们要体会和把握这平等的大慈。可惜众生为业力所牵、为烦恼所逼,在生死海中,作轮回大梦,如丧家之犬,不但不信释迦如来的真实教诲,也不信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哪里知道佛的慈悲?! &&&&可怜的众生,当思弥陀慈父为我们发了48大愿,庄严成就了极乐世界,是极可欣乐的家乡,我们是多么幸运和幸福啊!   念佛时,心要恳切,像婴儿求乳,病人求医,坠崖求救,死囚求活,一心求佛,如饥似渴,这样念佛才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缘”;凡夫因地的心念佛,与如来果地的觉,契合彻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个念佛因缘,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弥陀大愿,信者必成;极乐世界,发愿必生;若生彼国,即永出轮回,超凡入圣,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就永不退道心和果位,可得一生补处佛位。——世上有什么利益比这还大呢?我们于此善根福德因缘的大事,能不铭心刻骨地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么?!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非愚即狂。&&&&&&极乐世界,万圣同归,不生净土,难免轮回! 附录:《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为阿那邠邸长者说:过去久远,有梵志名毗罗摩,饶财多宝。若布施时,用八万四千金钵盛满碎银,八万四千银钵盛满碎金,复以八万四千金银澡罐。复以八万四千牛,皆以金银覆角。复以八万四千玉女庄严具足。复以八万四千卧具众彩自覆。复以八万四千衣裳。复以八万四千象马,皆以金银鞍勒。复以八万四千房舍布施。复于四城门中布施,随其所欲,皆悉与之。复以一房舍施招提僧。&& 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归。所以然者。受三归者,施一切众生无畏。是故归佛法僧,其福不可计量也。&& 如上布施,及受三归福,复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满具,其福胜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福,复不如弹指顷慈念众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慈念众生福,复不如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所以然者,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能令行者灭生死苦,终成佛道,故其福最胜也。&&尔时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藏经·阿含部&&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别译杂阿含经》摘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毘罗卫国尼拘陀林。尔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此迦毘罗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我常在中,每自思惟:若有狂象、奔车、逸马、狂走之人,来触于我。我于尔时,或当忘失念佛之心,或复忘失念法僧心。复自念言:若当忘失三宝心者,命终之时,当生何处?入何趣中?受何果报?”&& 佛告之曰: “汝当尔时,勿生怖畏。命终之后,生于善处,不堕恶趣,不受恶报。譬如大树,初生长时,恒常东靡(倾斜)。若有斫伐,当向何方,然后坠落?当知此树必东向倒。汝亦如是,长夜修善,若堕恶趣,受恶报者,无有是处。”&&&&时释摩男,闻佛所说,顶礼佛足,还其所止。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简译】释摩男问世尊,我经常思考,如果有狂象或快速奔跑的车等,撞到我了,而我被撞的时候,忘失了念佛的心,或又忘记了念法念僧的心。我想,如果忘失了佛法僧三宝的心,命终的时候,会生在何处呢?&&&&佛告诉释摩男说,你即使遇到横死,也不用害怕恐惧,命终之后,会生到善处,不会堕到三恶道。比如大树的初期在生长的时候经常向东方倾斜,当砍伐这棵大树时,会倒向哪个方向呢?当知必然倒向东方!同样的道理,常修善法的人,如果堕到恶道受各种恶报,是不可能的。《大般涅盘经》摘录:&&&& 佛告迦叶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业,舍命之时,虽有亲族取其尸骸,或以火烧,或投大水,或弃冢间。狐狼禽兽,竞共食啖。然心意识即生善道。而是心法,实无去来,亦无所至。真是前后相似相续,相貌不异。如是之言,即是如来秘密之教。”&&【简译】佛告诉迦叶菩萨:“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常修治身口意业,命终的时候,即使有亲人把亡者的尸体,或用火烧,或投到水里,或丢弃在荒野,被各种禽兽吃掉,然后必定会随以前的善业立即生到善道......”&&&&启示:平时种种甚至微小的善行,都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临终不管怎么死,都会随你平时的意愿往生净土!【参考站点】专修净业&& 印祖专辑 印光大师
印祖文钞 文钞选读&&印祖专集&&印祖文集
佛要救你 净土教育
净土文集 净土专集 轻松学佛法 千亿佛号 信愿念佛 呼唤 净土宗 生死书&&&&临终关怀 &&&&&&两性文化&&&&淫祸网 戒色网 戒淫网 反色情网 反堕胎网 戒淫文选 生死文集 戒淫专题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花开见佛,圆满佛果,普度众生,迅速成佛!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乾隆大藏经
神通虽大,不敌业力——圆泽禅师轮回的教训  唐朝代宗大历间,有个隐士,叫做李源,舍宅为慧林寺,请圆泽禅师为住持。后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眉山,因约圆泽同去。圆泽欲由长安经斜谷,陆道去。李源要自荆州入峡,由水道去。两人意见不同,各有所以。李源不知圆泽之事,圆泽了知李源之心,恐到长安,人或疑伊想做官,便由荆州去。一天乘船到了南浦地方,因滩河危险,天未暮即停舟。那时有一妇人,身穿锦背心,负罂而汲。圆泽一见了他,便俛首两眼流泪。李源问道:“自荆州以上,像这样的妇人,不知有多少,为什么生此悲感?”圆泽道:“我不欲从此路来者,就是怕逢此妇人,因为他怀孕三年,还未分娩,就是候我来投胎。现在见了,已是无法可避了。请君少住几日,助我速生,及葬吾山谷。三天之后,请来看我,我就对君一笑,以为凭信。十二年后,中秋月夜,到杭州天竺寺外会我。”说完了,就更衣沐浴,坐脱去了。李源后悔无及,只得把圆泽葬了。三天之后,就到那家去看,果然妇生男孩。因把详情告诉他,并要求和小孩见面,果然一笑为信。李源因兹无意往川,便回洛京。及回到慧林寺,才晓得圆泽在未行之先,已经把后事都嘱付好了,因此越晓得他不是平常人。  过了十二年,李源就如约去杭州,到中秋月夜,就在天竺寺外等候。果然月光之下,忽闻葛洪井畔,有牧童骑牛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就晓得是圆泽的后身,就上前问道:“泽公健否?”牧童答曰:“李公真信士也。”便略叙数语。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  如是看来,能晓得过去未来,和有坐脱立亡本领的圆泽,还不能了脱生死,逃避胞胎,何况我们具缚凡夫,一点本事也没有,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要想了生死,是做梦亦梦不到的!(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下·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禅净难易,相去天渊 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四料简偈》,俾知所趣。其偈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了脱之玄谟。阅者先须详知何者为“禅”,何者为“净土”,何者为“有禅”,何者为“有净土”。“禅”与“净土”,乃约理约教而言。“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而论。理教则二法了无异致,机修则二法大相悬殊。语虽相似,意大不同。极须着眼,方不负永明之婆心矣。……(略)  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良以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世人不察,视为弁髦,良堪浩叹!今人每以话头看得恰当,临终去得好,便以为了脱生死。不知此语,乃未开正眼之梦话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增广文钞卷一·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  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  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复张纯一居士书)&&&&&&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使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印光大师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悚然耳!&&  大悟之后,归心净土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花,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将错就错者,若撤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咸就此一错也。”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以勿忘西方。坡曰:“西方即不无,但此处著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践履,固宜著力。”坡曰:“著力即差。”语绝而逝。此即以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注意焉。(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现宰官身,潜修净业  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智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冗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一日文忠公曾孙翔,字璧予者,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课本见示。其卷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其经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璧予以先人手泽,恐久而湮没,作书册本而石印之。以期散布于各界人士,俾同知文忠公一生之修持,庶可当仁不让,见贤思齐,因兹同冀超五浊而登九品焉。命光略叙原委。光幼即闻公之名而向往之,今知其修持如此之严密,诚所谓乘愿再来,现宰官身而说法者。愿见闻者,一致进行,同步后尘,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续编下·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民国二十三年)大阿阇黎,不如愚夫  宿有善根者,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十年前,谛闲法师有一徒弟,名显荫,人极聪明,十七八岁出家。但气量太小,一点屈不肯受。初次讲小座毕,拜其师,其师并未说他讲得不好,但云音声太小,由此一语便生病。而谛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欢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后由日本学密宗,彼所发挥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后回国,至观宗看其师。谛公云:“汝声名很大,惜未真实用功,当闭三年关,用用功方好。”彼一闻此语,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带病往上海居士林,年余而死。死后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员朱石僧来,问其死时景象。言糊糊涂涂,佛也不会念,咒也不会念。此乃显密圆通,自觉世无与俦之大法师,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岁短命而死之糊涂鬼,岂不大可哀哉!设使显荫能不自高,谦卑自牧,中国学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光愍显荫以因此而死,为汝作前车之鉴。(续编上·复游有维居士书民国 二十六年)  显荫,既通台宗,又得密宗真传,已是灌顶大阿阇黎。凡所与灌顶之人,通皆现身成佛。彼到死时,咒也不会念,佛也不会念。在彼平时,心中、语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拟。到了临终,尚不如一字不识之老太婆、老实念佛者,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为愈也。(续编上·复闵宗经居士书民国 二十年)历仕四朝,念佛往生  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心念佛,未尝少懈。与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有颂之者曰:  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三编下·丹阳金台寺募结同生西方万人缘序)  女中丈夫,正念往生  崔母孙夫人者:注川处士之德配,祥鸠、祥鹍、祥鸿之生母也。其性情沉默淳厚,其行事勤俭宽和,其孝亲相夫,持家教子,济贫恤困,戒杀护生,皆足为闺壸仪型,女流师范,非宿有善根,岂能如是耶!而且笃信佛法,虔受归戒,年逾七十,精修净业,其子祥鸿,多方辅助,故得预知时至,正念往生,可谓女中丈夫,火里莲花,不辜佛化,不负己灵者矣。彼世之须眉丈夫,多才多艺,自命非凡者,及乎临终,则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依旧轮回于三途六道之中,岂不大可哀哉!(增广下·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高声念佛,含笑往生详见 印祖见闻 &&&&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Code & 2003-08
Gzip enabledYou c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与弥勒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