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为什么解决就业问题方式方法

||||||||||
您的位置:&
考研政治理论热点 看就业难
考研教育网&&
】【我要纠错】
  ● 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尤为重要。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近8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让更多的劳动者获得工作岗位。
  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古人说:&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一个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某项工作,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同时,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还能够享受劳动的喜悦,体验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成就感,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说,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前提。只有人们都有工作干,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人心才会思安,才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社会才会稳定发展。充分就业也有利于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发展的事实也说明,失业率过高往往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如果大批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不创造财富却在消耗财富,必然削弱经济增长的活力。同时,只有实现充分就业,使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才能刺激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
  为实现更充分的就业,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解决就业问题的力度。特别是2008年年底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出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使就业情况好于预期。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低于4.6%的年度预期目标。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
  今年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就业问题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变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同时还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这些问题应对不好,都会给扩大就业带来不利影响。而且目前30%&40%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属于灵活就业,部分已就业的农民工岗位不稳定,收入较低,也增加了保持稳定就业的难度。
  同时,长期存在的劳动力&三碰头&形势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使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一方面,我们长期面临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局面,这是其他国家不曾有过的;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大量农民工包括青年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技术工人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却相当紧缺,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这些也都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
  总之,特殊的国情、复杂的经济形势、突出的就业压力,决定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党和政府已明确提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千方百计做好扩大就业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 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
  2010年,青岛市推出了惠及数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全年组织培训农民工5万人,对培训合格的农民工给予200&500元的补贴;培训&金蓝领&2000人,其中技师1000人,高级工1000人&&不仅培训力度比往年更大,而且适应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农民工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着力提升农民工的就业层次,受到热烈欢迎。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技能或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就业面临着特殊困难。必须给农民工更多的关怀、支持和鼓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求职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稳定企业就业。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国家实施&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等措施,引导企业尽量不裁员、少减员。要保持援企稳岗政策的连续性,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发挥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稳定就业的导向作用,尽可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强化就业服务。组织实施&春风行动&等各种农民工就业服务活动,加强用工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推进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城市和县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间的信息对接,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有效岗位信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及时举办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择业机会。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监测系统,完善统计和调查制度,提高对人力资源配置的预测和反应能力。 加强技能培训。要根据企业用工急需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信息,组织开展上门、对口培训和岗前培训,实现培训和上岗就业无缝对接。根据农民工意愿,分级分类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强化企业责任,用人单位要结合岗 位需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农民工参加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
  优化创业环境。要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给予农民工创业更大的支持。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后续支持等创业服务。做好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力度,提供符合农民工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农民工创业属于政府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加强权益保护。依法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指导、帮助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推进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落实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移接续办法。
  ●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位于四川德阳市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今年招聘了6名清华大学毕业生。该公司人力资源处负责人说:&我在企业负责招聘工作20多年了,今年第一次出现30多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到我们企业求职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如今,&基层&、&创业&、&西部&等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热词。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30余万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党和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拓宽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主渠道;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实施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公共服务;举办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这些政策措施越来越细、越来越实、越来越成体系,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
  对各级政府来讲,要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将大学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统筹安排。积极深化户籍、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清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制度障碍。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落实企业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蓄水池&。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对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大学毕业生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减少成本、提供方便。对高校来说,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要全面落实就业的&一把手&工程,确保就业指导服务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健全就业工作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大学科和专业调整力度,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型向就业需求导向型的转变。
  对用人单位来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存在着过分看重高学历、看重工作经历、拒绝女生求职、故意压低待遇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应该树立长远眼光和正确的用人观念,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完善用人机制,积极吸收和储备优秀人才。
  对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应该增强信心,切实提高就业能力。要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 &重事业、轻地域&等正确的择业观,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勇于创业,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自主创业,闯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要练好&内功&,在刻苦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要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掌握就业技能,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跨过就业这道&坎&。广大学生家长要引导子女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合理确定就业预期。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营造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 怎样帮扶困难人员就业?
  5月13日,由天津市残联等单位举办的&携手助残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拉开帷幕。财务会计、工程师、广告设计、软件编程师、车工、钳工&&170多个用人单位提供的1500多个就业岗位,静候残疾人求职者的挑选。近年来,天津市每年都为残疾人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为许多残疾人朋友打开了就业的新天地,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在我国庞大的就业大军中,有一个自身条件较差、非常渴望工作岗位而又很难实现就业和创业的群体,被称为就业困难人员。这一群体,主要包括以&4050&人员为主的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帮助他们找到或重新找到工作岗位,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短板&,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引导各类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于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推进城市环保、绿化、卫生、治安、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开发。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强化就业援助和服务。要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中设立专门为就业困难人员服务的综合服务窗口,免费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和需求,集中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精细化援助。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落实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他们立足实际、各展所长,多渠道就业和创业,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深信,随着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的深入实施,各类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必将得到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总量和结构更加均衡、就业环境更加完善、就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质量更加良好的就业局面也一定会逐步成型。
  知识点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当前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目前约有1亿人。他们生长在农村,却不迷恋故土,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他们工作在城市,渴望融入城市社会,却难以扎根城市。与父辈相比,他们找工作不光看工资待遇,更看重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但不少人缺乏技能,同企业岗位的要求对接不上。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观点声音
  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干的活最苦最累,拿的钱最低最少,全社会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勇立经济潮头的沿海地区企业,要有远见和责任感,主动回应农民工多方面的权利保障诉求,否则一味抱怨&招工难&,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网友提问
  网友:一方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又要扩大就业,两者是否矛盾?答:两者并不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生产工艺落后、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一方面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要支持那些技术先进、附加值较高、就业容量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发展,这是扩大就业的需要,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知识点
  &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五缓&是指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四减&是指阶段性降低除养老保险外的四项社会保险费费率;&三补&是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困难企业稳定岗位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以及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给予补贴;&两协商&是指困难企业不得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对确实无力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双方依法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支持困难企业职工通过集体协商,采取缩短工时、调整工资等措施,共同应对困难,稳定劳动关系。
  深度阅读
  1.《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政府工作报告》,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相关链接
  1.《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 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2.《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考研教育网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账号cnedu_cn
&网上辅导课程特色
&24小时报名咨询
考研导读 政治高分三大法宝
名师解答考研政治中复习疑惑
考研网上辅导课程我国就业问题、原因及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就业问题、原因及对策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就业政治:政府的钱如何帮助我就业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就业政治:政府的钱如何帮助我就业
  在就业成为最大的政治的时候,政府通过何种财税手段保障就业,如何为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松绑,成为保就业的关键所在
  就业政治
  究竟是经济形势出了问题还是大学教育出了问题
  来自上海的一家人力资源性质的NGO主管蒋宁(化名)最近心绪不宁。2月底,上海市有关部门的一则通知让他摸不着头脑:政府要蒋宁去人才招聘市场设摊招人。
  “我自己的人都养活不过来,怎么招人呢?”蒋宁说,“再说我只是一个NGO,要那么多人干什么?”
  最终协商的结果是,“随便设个摊位,做个样子也可以”。“这究竟是给企业减负还是增加负担?”蒋宁纳闷不已。
  蒋宁的遭遇并不是个案。
  东北一家大型国有出租车公司同样遇到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春节之后,当地市政府希望该公司尽可能为大学生多增加一些岗位,于是公司出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考虑,临时增加了几十个管理或者办公室岗位。
  然而,政府说太少了,能不能再多增加点,工资低一点都没问题。公司对政府说,剩下的就只有技术工人了,比如修理出租车。政府说没问题。
  “究竟是经济形势出了问题还是大学教育出了问题?”该公司的一位副总对此颇为感慨。上周日,一位广东的女大专生泣声向教育厅官员抱怨,招聘会让她有了被“赶尽杀绝”的感觉。
  如何让更多人就业成为2009年两会最热话题之一。目前一个普遍认可的统计数字是全国有2000万农民工返乡,600万大学生未就业。在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之际,保就业已经成为了中国从上到下最关心的议题之一。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此前各省公布的今年失业率中,有23个省份将失业率定在超过4%。过去的2008年全国只有9个省份的失业率超过4%。
  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层在各种场合倡导企业不裁员。
  上周三,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表示,全国政协鼓励政协委员中的非公企业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去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考察时也呼吁企业珍惜人才、轻易不裁员。
  为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会期间披露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帮助就业。业界预估,这只是一个开始。
  到哪里创造就业
  让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企业发挥社会责任吸纳劳动力,显然不可行
  山西省运城市的一家大型民营钢铁公司就是响应“不裁员”号召的一家企业。去年,该公司一度处于半停产状态,6个高炉中的4个先后停产。
  该公司的老总一连用多个“困难”说明自己的处境。这家上万人的企业,目前有4000人上着班发着工资,“现在把公司保住就不错了”。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许多企业通过宣誓等手段纷纷表态不裁员,杭州市的官员公开表态,如果企业敢承诺不裁员、少裁员,他们就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给企业披红戴花。
  然而,不裁员仅仅是象征性地阻挡了失业的水流源头。在就业上升到最大政治问题的时候,地方政府为了保就业,要求国有、民营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但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企业有用人自主权,政府为何强制要求企业吸纳更多劳动者呢?”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时福茂律师说。
  市场对企业灭顶性的打击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山西的一位从事焦化行业十几年的老板称,现在钢价一泄千里,降到底还没有市场,以至于企业在裁员之时都异常痛苦。“裁员很艰难,比如钢厂如果把技术员工都裁掉,那么以后恢复时根本无法运转。”
  “让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企业发挥社会责任吸纳劳动力,显然不可行。”上述老板说。
  以煤炭行业为例,本来这是一个吸纳劳动力最强的行业,为了煤矿安全,最近几年大型的综采设备上马之后,企业的用工数大大减少。
  政府强制性的安全监管政策也让企业不敢多吸纳就业人员。比如9万吨的煤矿下井人数不能超过27人,超过就是违规。此外,关闭小煤矿也让各地用工人数大大减少。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制约着资源大省的就业。
  山西省的一位县级官员给记者举例,当地的一家500人的大型电厂产值达200亿元。“大型科技设备的应用已经很难让这些大企业吸收就业人口。”
  以该县为例,3月份,该县还预备出台一系列“排行榜”――现有企业的就业人数、在建、新建企业吸纳员工的数目等。
  在发挥国有集体企业吸纳员工的同时,他们开始实施发掘曾经在经济高涨中被忽视的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包括铸造、陶瓷、养蚕、旅游等。除此之外,政府开始加大煤矿、农业技术的培训。“就业不亚于煤矿安全啊,现在就要绞尽脑汁想保就业的方法。”上述官员说。
  钱从哪儿来?
  目前来看,为企业提供就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财政、中央政府财政以及失业保险金、工会会费等
  如何让企业更有积极性不裁员、吸纳就业员工,政府想到的另外一招就是通过财政补贴的手段。此前,河北、南京等地政府公开表示要对那些表示不裁员的企业进行经济补贴。
  目前来看,为企业提供就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财政、中央政府财政以及失业保险金、工会会费等。
  另外一条渠道来自于地方财政补贴。比如河北省财政要求省级、各地按照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的1%安排足额就业专项资金预算。大连市则规定,企业招聘就业难学生,同级财政给予社保补贴。青岛则根据吸纳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长短用财政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其中能够为企业及失业者提供补贴的多为中部、西部省份。这种补贴资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失业保险金支付,另外则是地方财政支付。
  以失业保险金为例,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1300亿元。动用失业保险金解决就业问题的口子的政策来自于去年年底人保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通知表示: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困难企业,三部委还界定了相应的资质。
  江苏昆山现在有超过1.6万人正享受每月不低于500元的失业保险,其中近1.1万人为外来务工者――按规定,每缴费满一年,可享受两个月失业保险,最长可达24个月。
  昆山有如此魄力,是因为昆山现有数以亿计的失业保险结余。“有水时蓄水,没水就该放水了。”昆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梁海鹰说。
  另外对于不裁员或者裁员在一定幅度之内的困难企业,他们也可以通过失业保险金补贴企业。然而正如社会保障研究学者分析指出的,如何界定裁员规模从而确定补贴金额却是一大难题。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省份都受益于失业保险金。对于中西部省份来说,失业保险金的结余很少,所以再使用失业保险金补贴就显得捉襟见肘。
  除此之外,工会也在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再就业。比如深圳工会就拿出1.5亿,以工会费返还形式划给企业工会,用于培训等。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殷俊教授认为,这些都只是短期措施。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
  不过,地方财政补贴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省份。西部欠发达省份主要依靠当地的国有企业稳定就业。山西的一家企业即表示,目前他们还没见不裁员或者吸纳就业还有补贴。
  寄希望于中央财政投入的地方政府终于听到中央拟投入420亿元资金帮助就业的消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目前此笔资金如何运用还未确定,可能投向以工代赈、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培训、职业介绍等领域。
  殷俊教授则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忧虑:420亿效果并不是很大,因其分配手段未明确,中西部如何平衡也未明确,另外这只是一种短期措施,并不是制度性的措施。
  显然,如何平衡东西部省份之间经济状况的差异,中央、地方财政的补贴的长期化问题都值得考量。
  松绑中小企业
  为何我们没有一个中小企业振兴提纲呢?他们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事实上,真正承担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这意味着中央必须从增长模式上为中小企业让路,出台更多的松绑措施。在中国,中小企业承载了大约70%的就业比例,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占到一半以上。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集中表示,政府应该给中小企业更多的促进发展的环境。
  以往的经济投资证明,巨幅的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拉动就业。此前,学者们建议一定要防止“无就业的复苏”――经济恢复,但是就业并未增加。
  国家发改委估算钢铁、石化等十大产业就业的超过了1亿人,涉及3亿农民生计,然而真正效果如何现在不得而知。
  从目前公布的“4万亿”投资以及十大产业振兴提纲中可以发现,政府真正扶持的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往往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按照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规划目标,将会有更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市场的准入机制。
  “为何我们没有一个中小企业振兴提纲呢?”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说,“他们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本报记者王小乔、唐勇林、肖华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解决就业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