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结构的民族乡名词解释释是什么?

  民族构成是指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中国是一个多。1982年第三次全国时正式认可的民族有56个,其中以汉族人数最多,占总人口93.30%,最小的赫哲族,人数只有1476人。在中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虽然不高,分布范围却占全国面积的50~60%,以分布的大分散、小集中,大杂居、小聚居为显著特征。一个地区的民族构成状况是其历史发展的结果,因而研究民族构成,有助于认识地区社会、文化及经济的发 展过程。因不同民族在人口、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经济 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民族构成研究也 是制定合理的地区发展计划、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8:43:49
贡献光荣榜民族互助名词解释
天使TA0264
指各民族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一.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各民族在整个民族大家庭中的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和发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美国的民族构成方面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民族构成方面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美国有来自欧、亚、非、拉美各洲许多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白种人占总入口的80%以上,黑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各大城市都有分布。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美国的民族构成方面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美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StatesofAmerica、UnitedStates,简称:America,缩写:USA、US),简称美国,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接壤。除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之外的48个州都位于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方,东部为加拿大,西面和俄罗斯隔着白令海峡,夏威夷州则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岛。此外,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还拥有多处领土和岛屿地区。美国主要信息:1.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美国是著名的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3.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4.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著名产品为硅片。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是纽约。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1.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2.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3.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4.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地形图(原版):纽约海岸:夏威夷州:夏威夷州,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城市人口占86.5%。全州约80%的人口聚集在瓦胡岛上。首府位于欧胡岛上的檀香山。夏威夷属于海岛型气候,终年有季风调节。夏威夷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不过吸引游客的并非是名胜古迹,而是它得天独厚的美丽环境,以及夏威夷人传统的热情、友善、诚挚。夏威夷风光明媚,海滩迷人,日月星去变幻出五彩风光:晴空下,美丽的怀基基海滩,阳伞如花;晚霞中,岸边蕉林椰树为情侣们轻吟低唱;月光下,波利尼西亚人在草席上载歌载舞。夏威夷的花之音,海之韵,为游客们奏出一支优美的浪漫曲。夏威夷人纯朴好客。当观光轮船接近夏威夷外海时,便有一大群热情如火的夏威夷女郎,驾着小舟靠近轮船,把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花环送给游客,且不断的说着“阿罗哈”,充分表达她们最真挚的欢迎之意。阿罗哈是当地土语,一般解释为欢迎,你好等,表示友好和祝福,每个来到夏威夷的人都学会这句话。花环叫“蕾伊”,夏威夷人总是手拿蕾伊,熟人相见,欢迎或欢送客人,都要送蕾伊,就好象中国人的见面握手一样。草裙舞是最让观光者念念不忘的。草裙舞又名“呼拉舞”,是一种注重手脚和腰部动作的舞。月光如水之夜,凉风习习的椰林中,穿夏威夷衫的青年,抱着吉他,弹着优美的乐曲,用低沉的歌声,倾诉心中的恋情。跳舞的女郎,挂着蕾伊,穿着金色的草裙,配合音乐夏威夷州沙滩美景旋律和节奏,表现出优美的姿态。纯洁的感情,如诗的气氛,如画的情调,令人陶醉,更叫人流连忘返。赞颂“火山女神”的舞蹈,也是游客喜欢观赏的。火山爆发给夏威夷土著人带来震惊,他们是心有余悸的,于是在冥冥之中,认为他们的世界乃火山女神所掌管,于是编了一个舞蹈,来赞颂“火山女神”的伟大,在疯狂的原始呼号中,一群脸上涂着色彩的土著人,围着熊熊的篝火狂舞着。让游客感兴趣的还有夏威夷“没有规范”的服饰,与欧美人士穿衣讲究场合相反,夏威夷人无论场合时间,一律身着夏威夷布裁制的夏威夷衫。男从穿的叫阿罗哈衫,女性的花衫有长短之分,白天穿的略短,叫“慕”,晚上穿的长衫叫“慕慕”,以长短命名衣服是当地人的发明。游客到此,都不忘带回几件“慕”或“慕慕”。
发现相似题
与“美国的民族构成方面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112554682149067717594263721142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自己整理 已按字母排列)直接打印_百度文库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自己整理 已按字母排列)直接打印
B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D. 传承性和变异性
C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 C. 原则性和灵活性
D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D.和平与发展
7. 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
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 C.赵朴初居士
G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8. 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
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C )。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9. 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D.1亿多人 M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 政治性
10.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
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D. 同化 11. 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民族生存和(
)的质与量的提高。B. 演进
12.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
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13.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
14. 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B.性质 15.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个。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16.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
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17.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 C. 根本原则 18.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C.自然
19. 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C.64%
20.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 C.155
21. 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C.南朝
P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B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Q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R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S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C.14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
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D. 经济利益 2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2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C.自治权的行使 25. 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
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D.斯大林
26.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C.社会因素 27. 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D.自然力 W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A.满、回
28.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B.民主集中
29. 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B.31个 30.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D.1987
31.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C.44
32. 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C )。 C.佛
教和伊斯兰教 3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
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B. 1/3
34. 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D.15
35.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B.精神文化
X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36. 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37.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
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C. 3 000 38. 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D )。
D.290多万人
40.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
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41.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 B )。 B.自治、自养、自传
42. 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B.18个 Y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民族
43. 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
量的( A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科技人员和教员
Z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B.经济发展
44.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A.夷狄 45. 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 C )。 C.资产阶级 三、多项选择题
1. (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
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A. 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E.社会
和睦协调关系
B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C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2. 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
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3.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
为( ABCD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4. 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
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D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
5. 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B.组织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F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G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A. 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E. 跳跃式发展
6.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 民族性 B. 群众性 C. 传
承性 D. 变异性 E. 敏感性
J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 地域 B. 民族 D. 经济 E. 文化
7. 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A.宗
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8.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 BD )。 B.壮族
9. 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M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CE )。 A.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 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E.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10. 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D.使用 E.发
11.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 A.社会生产 B. 社会分工 C. 内部交
12. 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
B.经济发展
C. 政治发展
D. 文化发展
13.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 民族结构 B. 民
C. 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 社会环境
14.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
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E.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15.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 B. 自然原因 C. 经济原因
D. 历史文化原因 E. 宗教原因
16. 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
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7. 民族理论( ABCDE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C. 是一门实
践科学 。 D. 是一门交叉学科 E. 是一门新兴学科
18.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
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19.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
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
20.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
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 A. 地位 B. 待遇 C. 权利 D. 利益
21.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 A. 和睦 B. 友
D. 联合 E.. 协调
22. 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
定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3. 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24. 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 A.民族干部C.民族语
言文字 E.民族形式
25.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
性。 A.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E.生物属性
Q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 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 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 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S少数民族干部是( ABCDE )。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6.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 BCDE )。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27.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28.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
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29.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
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31. 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
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 )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
32. 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
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3. 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
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W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34. 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3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
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36. 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 A.群
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
37. 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 ABCDE )。 A.东正教 B.佛教 C.天
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3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9.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A.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
X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D. 民族的活动中 E.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40.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 A.封
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41.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 认真、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Y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42. 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
Z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进步 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43. 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
族权利的保障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
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B.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C.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四、辨析题
B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抄一遍)
D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1. 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
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
F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
2.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
3.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
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
G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4. 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
M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抄一遍)
5. 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
镇企业。(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
6.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
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7.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
8.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
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9. 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
论。(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10.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
在自行消失的现象。(对,抄一遍)
1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抄一遍)
12.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
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3.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
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14.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
现象。(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16. 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还有
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17. 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民族语言文字随民族的形成而形成,
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18.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
政府去掉)
19.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
20.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21. 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
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22. 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中最缺少的是管理干部,最多的是党政干部。(错,目前少数
民族中党政干部最多、管理干部少、科技干部更少的不合理结构。)
23. 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对,抄一遍)
S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对,抄一遍)
24.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
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抄一遍)
2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
展经济。(对,抄一遍)
26. 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27.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
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
28. 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
言和文字的统一。)
2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
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W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
30. 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
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31. 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抄一遍)
X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对,抄一遍))
Y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
Z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抄一遍)
32.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
3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不断走向法制化。(对,抄一遍)
34. 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抄一遍)
35.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
题。(对)
36. 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
37.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是:
(1)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科学的民族观。中国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制定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这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民族理论,从而把握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弄懂它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提高我们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明确政治方向,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思路,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3)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但是,这些研究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民族研究的各门具体学科一般都只是从某个侧面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某种现象进行具体的研究,所揭示的只是民族发展的某些个别方面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则不然,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进行概括,所揭示的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揭示的许多规律,对民族研究各门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2.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斯大林在1913年主张的是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等四个特征说。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2005年中国共产党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提出了: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与斯大林的民族基本特征论述更加视野宽阔,全面合理。
3.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可作为名词解释)
民族同化是指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了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它分为强迫和自然同化两种。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其多在民族迁徙中造成的。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这与民族同化现象不同。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
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差别最终消失。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上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民族共同发展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是按照效
率进行分配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也是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说更是这样。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的不合理,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因此,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加以解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的
关系。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统筹兼顾平等与效率,包括民族平等和经济效率。只能兼顾,实现平等前提下的效率,效率基础上的平等。既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又要有较高的民族平等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的发展,将是在效率较量中提高自身效率的发展,将是在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民族素质的发展,将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提高自身享受平等权利能力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它们历来是民族问题上的敏感因素,也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并将得到加强。哪个民族更快地、更好地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民族就会
得到更快和率先发展的机遇。我国各少数民族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向现代文明迈进。
6.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答:民族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1)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
(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3)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影
响社会发展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4)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7.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答: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1)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从一个国家来说,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说,世界所有民族一律平等。民族部分大笑一律平等;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聚居和散居民族一律平等。
(2)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不仅在政治上完全平等而且在经济上完全平等,还要再文化上完全平等,以及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内完全平等。
(3)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不仅在执政党的党规及国家的法律中要有民族平等的明确规定(纲领、政策、法律),而且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施和保障,还要大民族(原来的压迫民族)采取措施,包括招股、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
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答: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其主要内容:
(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问题。 (2)设立自治机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3)行使自治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其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各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9.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包括: (1)拓宽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渠道。
(2)重视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敬业勤政、奉公守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3)重点选拔少数民族经济、科技和管理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 (5)拓宽乡镇基层后备干部的来源。
(6)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7)注重少数民族干部观念的不断更新。
10.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答:(1)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方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因地制宜。 (3)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想结合的方针。
(4)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方针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
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 (6)实行“对口支援”,帮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7)采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1.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
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否的大问题。 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民族的发展,从根
本上说,就是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民族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民族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使全民族的思想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得到提高,心理、 意识素质得到优化,身体素质也逐渐得到提高,使这一民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文明民族。
民族教育发展是民族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民族教育是民族经济状况的反映,民族教育反过来也影响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重视民族教育的投入,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就会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护士民族教育,文盲人口不断增加,专业人才缺乏,民族经济就会遇到劳动者素质低、技术人才不足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民族教育是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
族人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民族交往中的相让、相容、相互尊重的
自觉性将会提高,这些将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12.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答: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如下: (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适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的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依赖性。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但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并不排斥语言文字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 (3)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适指民族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民族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几笔词汇、语言结构、使用习惯等方面不断改进,使旧有的、失去生命力的词汇逐渐淘汰,而代表时代脉搏和新生事物的新词汇不断被创造出来,使语言文字在内容和使用手段上更富有时代感。
(4)民族语言的交融性
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即指民族语言将随着民族关系的改善,经济文化联系的增强,各民族的语言词汇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这一特点无疑取决于民族间日益增强彼此间的合作和联系这一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间彼此学习语言文字的现象增多,民族语言交融现象也增多。
13.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答: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坚持群众自愿。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明确指出,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与否和如何改革是本民族自己的事,由本民族群众自己决定。因此,在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样子,并在衢州自愿的基础是领导要带头,反对任何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 (2)注意调查研究。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多样性特点和多重性功能,在民族风俗习惯的广告过程中,不能只看其表象和形式,浅尝辄止,而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全面考察,对其良与陋、益与害,作出正确的判断,使“精华”得以发掘并真正发挥其自身特有的活力和价值;也使落后的、有害的“糟粕”得到正确的人事并被摈弃。
(3)遵循循序渐进。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民族性和群众性,
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每一步都牵动千家万户。因此,改革必须立足于全局,进行整体规划。另外,由于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改革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又不能搞“一刀切”。改革应当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现状,有区别地分步 骤、岑层次进行,使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层次的每一项具体措施都与当地的接受和传承能力相适应。
(4)尊重客观规律。一定的方式习惯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
相适应的。改革方式习惯的目的是使其适应变革了的和正在变革的经济基础和在其之上的上层建筑。因此,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虽然必须在充分认识和能动把握它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于未来方式习惯就行超前预测,以此使近日的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自身发展轨
迹的必经阶段,而不致发生相悖或偏离,但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施却不能超越这一必经阶段。当今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实践,不能是认为的、脱离时代的“超前”改革。 14.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答: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将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贯彻执行。它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的政策,只要宗教存在,这一政策就有效。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法律含义是,对国家来说,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包括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别种宗教的自由;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都是自由,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加以干涉。 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 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也就是说,国家承认现存宗教这个客观事实,国家不
干涉正当的宗教活动,对国家来说自己是个人的私事,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国家一律不加以干涉,每个公民可
以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允许有变化。这是国家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之一。
总之,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信教的群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任何背离这个基本点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错误的,都应该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决抵制和反对
贡献者:201yzy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法律关系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