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所谓劳务派遣二战不扩大派有哪儿

,接手南亚事物~!直接就是亚洲霸主~!
日本还是会作为战败国~!
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 能算个大国吗!
不要说在世界上,即便在亚洲,能听到日本的声音吗?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要入常,结果竹篮打水——好可怜啊!
哈哈哈……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先不说日本人会否放弃这大好机会,且说日本就算只控制东三省,它总有一天要南下。东北和中原只有控制在一个国家手中,才能带给东亚地区长久的和平。而日本,这个大本营在海...
中日联合声明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于北京
就是日起中...
是越南自不量力来攻打中国,中国才反击的.当然不是什么侵略了.
大家还关注盘点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名单 | 战史风云——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盘点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名单
盘点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名单
发布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目前,有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供奉在靖国神社中。  侵略亚洲的头号战犯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大法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侵略亚洲的头号战争罪犯。  1935年9月,东条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为加强对伪满洲国政权的支持,残酷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条英机率日军直扑察绥和晋北,并炮制伪“察南自治政府”。  1940年2月,东条就任临时军事参议官,7月就任近卫内阁陆军大臣兼对满事务局总裁。他担任陆军大臣后,即派遣日军进入印度支那南部,并提出建立日本领导下的“大东亚共荣圈”。  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8日,美国、英国等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东条英机下令开始对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及香港等地发动进攻,全面实施日本蓄谋已久的“南进”。不到半年时间,日本侵占了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近38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沦陷地区人口达1.5亿之众。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所到之处,疯狂掠夺资源,残害当地居民,虐待盟军战俘。  日,作为日本头号战犯的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被捕入狱。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判处死刑,12月22日被执行绞刑。  “九·一八”的罪魁祸首  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大将,是日本昭和时代重要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之一。  从1917年至1919年,板垣征四郎任参谋本部部员,被派往中国从事特务活动。1922年起任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从此更加频繁地出入中国,从事侵华阴谋活动。他与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一起,号称日本陆军中的三大“中国通”。  从1929年7月起,板垣筹划进行了三次所谓“参谋旅行”,对中国东北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经过这些“参谋旅行”,板垣对当地地形以及中国军队部署等军情进行了刺探,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作战计划。  1931年,板垣征四郎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沈阳北郊柳条湖炸毁南满铁路路轨,以此为口实出兵占领沈阳,进而占领整个中国东三省。  1932年,板垣征四郎炮制伪满洲国。同年8月,板垣晋升为陆军少将,并被任命为伪满洲国执政顾问。  日,板垣返回日本,任日军陆军第5师团长。该师团也以“板垣师团”的名称在中国大地上横行肆虐,犯下了累累罪行。  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板垣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侵华间谍头目  土肥原贤二  19世纪,日本确定以中国和朝鲜为侵略对象的大陆后,在中国建立了许多特务机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脉相承的日本陆军三大特务机关:清末时期的青木宣纯机关、北洋政府时期的坂西利八郎机关和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土肥原贤二机关。  土肥原贤二,日本陆军大将,是长期在中国从事特务活动的侵华阴谋家。他是出生在日本军人家庭的“中国通”,被称为“东方劳伦斯”,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的重要人物。  “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积极搜集情报,配合日军全面控制中国东北的行动。为了使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土肥原提出应抓住溥仪一心想复辟的心理,在东北四省和内蒙古,建立以逊帝溥仪为首的日本傀儡政权。任内还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建特务机关扶植汪伪政权。1943年土肥原调任新加坡第七方面军司令官,统辖日本驻马来亚的第29军、驻苏门达腊的第25军、驻爪哇的第16军和驻婆罗洲的日本守卫队,虐待战俘,造成大量战俘死亡。  1948年11月,土肥原以“破坏和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反人道”,“对中、美、英等国实行侵略战争和战争阴谋”等罪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在巢鸭监狱被执行绞刑。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  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长期在日本军队机关供职,前后驻华13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通”。在其任职期间,曾参与策划并积极支持侵略中国的行动。  日,松井石根发出“南京城攻略要领”,称即使守军和平开城,日军入城后也要“分区对城内进行扫荡”,对战俘问题只字未提。12月15日,松井再发出作战命令,“两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在各自警备地区内,应扫荡失败残兵,收集隐匿之武器与军需器材,扫除战场。”日军占领南京后,由于受到作为日军华中方面军最高长官松井石根的纵容与默许,各师团基本采取了“不留俘虏的方针”,将所有俘虏全部“处理掉”,从而使日军在南京这座千年古都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在此后约6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官兵在南京城内肆无忌惮地烧杀淫掠,犯下了极端残暴的反人道罪行。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被日军以枪击、刺杀、活埋、水溺等各种残忍手段集体屠杀或零星杀害的达30万人以上,被日军奸淫的妇女超过两万人。日军还对南京城进行了大抢劫、大纵火,名城被毁1/3,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松井石根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被处绞刑的“缅甸屠夫”  木村兵太郎  甲级战犯木村兵太郎被冠以“缅甸屠夫”的恶名。1939年以前,木村兵太郎是日本的炮兵专家,以提高日本的火炮杀伤力为己任。  1939年3月,他被任命为第32师团长,晋升为中将。日,木村兵太郎率领8000多名日军对鲁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率队“出征”前他对部队下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全歼八路军及根据地,还要施行“三光”政策。当受到八路军重创时,气急败坏的木村兵太郎便命令日军士兵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进行血腥屠杀,并将2000多名老百姓关押在“新华院集中营”做苦工。此后每年达10万余人的中国劳工从这里被掳掠到东北、日本的矿区做苦工,山东、吉林、辽宁、山西等地从此出现了罪恶的“万人坑”,也给日本侵略军的罪行留下了血的证据。  1940年10月,木村被调任关东军参谋长,专事讨伐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日,被调任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在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他所率的日军损失大半。他将失败迁怒于当地民众,一手制造了仰光大屠杀血案,并因此得到“缅甸屠夫”的恶名。日本战败后,他在仰光举行的盟军受降仪式上放下了屠刀,立即被作为甲级战犯押送回日本。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是甲级战犯中最后一个被绞死的“屠夫”。  南京大屠杀的主谋之一  武藤章  武藤章,日本陆军中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任陆军军务局局长,侵华战争中扩大派的代表人物,东京审判被绞死的甲级战犯之一。  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期间,日本策划了民族分裂分子、内蒙古贵族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成立伪蒙古军政府的阴谋。武藤奉命潜入内蒙化德,企图说服伪蒙军进攻并占领绥远,进而窥伺中国甘肃、宁夏,以扩大伪蒙军政府领地,继而成立受日本控制的“蒙古大元帝国”。  1937年8月,在武藤章的积极策划下,日军在上海挑起“八·一三”事变,在中国华东地区燃起战火。  同年12月,武藤章担任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协助松井石根攻占南京。武藤章是指挥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谋之一。他借口“城外的宿营地不足”,“由于缺水而不敷使用”,命令城外的日军可随意在南京城内选择宿营地,从而给南京市民带来了灭顶之灾。12月17日,在举行攻占南京入城仪式时,他与松井石根以及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等一同耀武扬威,检阅道路两旁的日军部队。  1941年,武藤章升为中将,1943年至1945年先后任日本驻苏门答腊第2守备师团长等职。在此期间,他对当地居民进行屠杀,犯下了累累罪行。  战后,1948年武藤章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广田三原则”的始作俑者  广田宏毅  1915年,日本向北京政府提出了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广田便是这一侵略性文件的起草人之一。  1933年9月,广田弘毅进入内阁,担任外相,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1935年8月,广田提出了对华关系三原则,其实质是:(1)中国停止抗日活动,抛弃依赖英美政策,与日本合作;(2)中国要承认伪满洲国,借以促进华北与“满洲”的经济文化关系;(3)中国应与日本合作,“防俄”、“防共”,旨在绞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广田的对外侵略政策得到了军部法西斯的支持和信任,“二·二六”兵变以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下,广田弘毅出任内阁首相,从此,日本军事法西斯专制体制正式确立。  1936年8月,广田召集“五相会议”,确立了新一届内阁的“国策基准”,提出了“内求国基之巩固,外谋国运之发展”,“确保帝国于东亚大陆之地位,同时向南洋发展”的基本方针。方针着眼点在于,在继续推行对华侵略扩张的同时,更要兼顾向东南亚地区的侵略渗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广田弘毅被判处绞刑,是7名被处以绞刑的甲级战犯中唯一的文官。日凌晨,在东京被处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日本法西斯教父、短命首相  平沼骐一郎  平沼骐一郎是日本近代法律界的核心人物。他在日本政界有“敬神家”之称,主张天皇亲政。  1924年,平沼骐一郎着手创立奉行国家主义和国粹主义的右翼团体——“国本社”。 “国本社”是日本法西斯的大本营,拥有20万名会员。在平沼的影响下,日本军队内部也出现了法西斯团体,这些团体成员后来大多成为军国主义分子,其中的陆海军人物均成为发动侵略战争的骨干成员。  1939年,平沼骐一郎就任日本第35届首相,上台伊始便颁布了《扩充生产力计划要纲》,扩大军工生产规模,借以维持侵华战争。随后,他又修改了兵役法,废除短期兵役制,延长国民服兵役的时间。同年3月,平沼内阁设立“国民精神总动员委员会”,实施更残暴的警察宪兵统治,建立法西斯战争体制。  平沼骐一郎组阁后还紧锣密鼓策划成立汪伪汉奸傀儡政权。1939年2月,平沼内阁通过了由汪精卫出面组织“新中央政府”的方案。  1940年7月至1941年,平沼出任第二次近卫内阁内务大臣和国务大臣。他又积极推动内阁走上扩大战争、对美开战的道路。  1947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因平沼对中国、美国、英国、荷兰的“侵略战争罪”以及发动诺门坎战役的责任,以“共同谋议侵略战争罪”判处其终身监禁。1952年8月,平沼因病保释出狱,随即病逝。  谋划“九·一八”事变的罪犯  小矶国昭  小矶国昭1912年出任关东都督府参谋,开始其逞凶中国东北之路。他在参谋职位上提出加强日本统治中国东北的一系列建议。1916年3月至9月,小矶积极参与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主张拥立宗社党爱新觉罗·善耆一派,后因一系列中国政局变动作罢。不过,小矶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夺取中国东北的野心从未停止。“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即是时任陆军省军务局长小矶国昭与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人合谋的结果。  1932年8月,小矶国昭被任命为关东军参谋长,血腥镇压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实施殖民统治政策。小矶还调兵遣将,发动热河战役,并在侵占热河后发动长城战役,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了《塘沽协定》,实际上确立了以长城为界的“满洲国”边界。小矶国昭于1932年10月组织500名在乡军人中国东北,首开武装移民的先例,并将法西斯组织“正义团”引入东北,作为辅助关东军实施殖民统治的工具和帮凶。  在统治朝鲜半岛4年半的时间里,小矶国昭大力推行“内鲜一体”的奴化教育,保甲连坐式的“爱国班”活动,强征兵员和力,掠夺支持侵略战争的各种资源,给朝鲜半岛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战后,小矶国昭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0年病死于狱中。  鼓吹战争、散布流毒的恶魔  白鸟敏夫  白鸟敏夫主张实行强硬外交政策,积极推行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鸟敏夫站在军部和关东军的立场上,积极鼓动日本拒绝接受国际联盟调查团报告书,叫嚣“日本应该立即退出国际联盟”,“调解只不过是一种外交手段”,最终使日本退出了国际联盟,并支持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  日,白鸟致信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建议日本应该抓住当前的时机,立即发动北上进攻苏联的战争。  1937年12月,白鸟作为日本外务省特派员,到中国华北和华中战场进行调查,其间与日军将领板垣征四郎密谈,返回日本后便竭力鼓吹板垣“要举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侵华战争”的观点,宣扬日军在中国的战果,企图更大程度地动员日本国民及政府投入到战争中。  1940年7月近卫文麿二次组阁,松冈洋右出任外相,德、意、日三国缔盟正式提上日程。松冈立即邀请白鸟敏夫担任外务省顾问,白鸟大肆鼓噪,疯狂推动三国缔盟。  1948年11月,白鸟敏夫以“共同谋议侵略战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法庭认为,白鸟是扩大侵略战争的“最有力宣传者,其流毒最深”,“在量刑时不是考虑他的职务,而是他的活动超越了自己的职务,所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1949年,白鸟敏夫因患喉癌,病死于东京巢鸭监狱。  推行“三光政策”的“暴君”  梅津美治郎  梅津美治郎,日本陆军上将,日本侵华战争重要罪魁之一,东京审判的28个法西斯战犯之一,最高军衔为大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军事压力陡增,梅津与小矶国昭和永田铁山协商,制定出军备改革方案,以满足应急军备的需要。  1934年3月,梅津美治郎被派任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积极采取措施,巩固伪满,分裂华北,排挤东北军和国民政府驻华北的军队。  1935年5月,梅津向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驱逐东北系及中央势力出华北”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遣日军入关,逼迫何应钦签订“何梅协定”。这一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省的几乎全部主权,同时也等于为日军向华北地区发动全面进攻敞开了大门。此后,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1938年5月,梅津美治郎接任日军第一军司令官,率部侵占山西,进行“治安肃整作战”,展开残酷“扫荡”,实行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作战”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40年,梅津晋升为陆军大将。其间,梅津签署创立第731部队4个支队的秘密命令。1941年、1942年,梅津下令进行“关特演”(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训练关东军部队。直到1944年,关东军向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输送了大批精锐部队。  日,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攫“满铁”偷袭珍珠港的罪人  东乡茂德  东乡茂德历任驻德国大使及驻苏联大使,曾劝说苏联放弃援华。他极力维护日本所谓的“国益”,主张以战争手段,实现日本的“大国”地位。  1912年,他进入日本外务省。在担任欧美局长期间,东乡同苏联代表就日本赎买北满洲铁路问题进行,以低价攫取了北满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从此,日本设在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机构“满铁”完全垄断了中国东北全境的铁路运输。  1939年5月至9月,东乡茂德负责处理“诺门坎事件”,与苏联达成停战协定。这是他外交活动的得意之作。后来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他还以此狡辩,自诩“敢于同军国主义斗争的和平主义者”,冀望减轻对自己的惩罚。  1941年10月至1942年9月,东乡茂德担任东条英机内阁的外务大臣兼拓务大臣,参与太平洋战争的筹划和准备。他的角色也从政策的执行者转变为政策的制定参与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还与阁僚合作指导太平洋战争及对华战争。  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乡犯有“共同谋议侵略战争罪”,以及对中、美、英、荷的侵略战争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1950年,东乡在服刑期间病死于东京巢鸭监狱。  “三国同盟”怂恿者  松冈洋右  松冈洋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外交官,人送外号“五万言先生”。他尊崇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以此指导自己的外交活动。  “九·一八”事变前,松岗洋右多次担任日本驻中国领事,曾发表臭名昭著的《驳中国的满洲论》演说,强调“满蒙是日本国防上不可缺少的”,“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要以别国领土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和国防要地等言论,为日本侵华大造舆论。“九·一八事变”后,他作为日本驻国际联盟的首席代表,为日本入侵中国东北辩护。  日,日本内阁决意退出国际联盟,松冈洋右也在离开日内瓦后前往意大利,拜会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以寻找日本未来潜在的盟友。  1940年7月,松冈洋右受邀出任近卫文麿内阁的外务大臣,随即实施其利用欧洲战局之利在东亚扩大侵略的野心与行动。同年9月,日军铁蹄踏上中南半岛北部。松冈洋右认为,此际“首先应当强化与德国、意大利的关系”,力主签订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清洗了外务省中的亲美英派,为结成三国轴心同盟铺平了道路。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正式签字,松冈在东京举行盛大的庆祝会。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未来得及受审,便于日病死。  发动“一·二八”的“狂人”  永野修身  永野修身是日本元帅、海军大将,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军第一号首脑,是一个积极主张扩充日本海军实力和实行对外侵略的战争狂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永野修身下令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造成中国军民伤亡3.4万多人,财产损失16亿元,仅闸北就有五六十万人无家可归。此后,日本军舰溯江而上,炮击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暂时迁都洛阳。  日,永野代表日本政府发表了退出伦敦裁军会议的声明,率日本代表团回国。由于日本的退出,英、美、日的海军军备竞赛进入了“无条约时代”,正式拉开了造舰竞争的战幕。永野修身还会同外交、大藏、陆军大臣一起制定了广田内阁的“国策基准”,其主要包括4项内容:一是在东亚体现皇道精神;二是安定和巩固日满国防;三是铲除苏联威胁,防备英美;四是发展南方民族的经济,即确保日本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战略。  1941年初,他出任海军军令部总长,指示山本五十六制定“海军南进计划”和偷袭珍珠港的具体方案,并竭尽全力协助东条英机指挥海军进犯东南亚国家,同年12月他签署了偷袭美国珍珠港的作战命令。  日,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还未等法庭对其罪行进一步深究,便于日病死在美军。
  保证施工所需的水电、脚手架,保证水电畅通,脚手架稳固、达到乙方安装所需高度,负责协商有关部门的关系,保证乙方正常施工。
  ②生产技术:a.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息产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和欧洲。b.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太阳光越来越强烈,露珠姑娘的玻璃房子被晒得发烫。哎呀,不好啦,露珠姑娘住在发烫的玻璃房子里呼吸困难起来,她脸儿烧得通红,浑身抽搐。
  最牛的中金所的交易上市品种只有两个,股指期货(IF)和国债(TF)。虽然类型是简单粗暴了点,但在期货交易市场上,这两个品种的成交额可是中流砥柱,占掉了一半左右的容量。
&&&&&&&笔者知道这一对石狮的存在,是在2005年的深秋,即将结束多年驻日生活的时候。我翻阅有关史料时得知,这一对石狮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军从辽宁海城的寺院里掠夺的。
  战国法家吴起,为了成功,杀妻求将,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爱兵如子,用口亲自替士兵吸脓疮,这又是一个变态的妖人,这个人在当时的圈子里也是遭人讨厌的。因此他的主子死后,后主子也不喜欢这种“忠”得变态的鹰犬。立刻问斩。
战前,靖国神社的人事是由内务省负责的,靖国神社的祭事是由军部负责的。战后,靖国神社转身成为独立的宗教法人,像南部利昭这样没有神职经验的人也有了成为宫司的可能。
  再说明朝之前的元朝,其国号来自于《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句话,可是别忘了,这句话后头,还有一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元”后面,就是“大明”,这简直是天意,顺理成章的就点出了“大明”二字,朱元璋在确定国号时,是否就有这个考虑呢?恐怕很难说。
  各位考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将户口迁移至录取院校,如果愿意将户口迁移至录取院校,需要带好户口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个人资料到落户派出所办理。具体事宜请参考报考院校的相关通知。
  7月26日,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何永林,市长段志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存梓,市政协主席张永胜,市领导马麟、斯庆、张明中、纪强、周玉林以及**军分区参谋长翟吉云带着市几大班子的亲切关怀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冒雨来到驻前旗空军某部队,亲切看望并慰问广大官兵,向子弟兵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为他们送去电视机、洗衣机、净水器等生活用品,共价值5万元。
相关内容: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原称“东京招魂社”,是日本明治政府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中战死的官兵“招魂”的场所。靖国神社每年4月21日至23日和10月17日至20日,会举行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正是在1978年“秋祭”时,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被秘密安放于此。从此,靖国神社就彻头彻尾地成 ...宫司,是日本靖国神社最高负责人的职位称呼。今年1月7日下午2点多,日本靖国神社最高负责人南部利昭宫司因缺血性心衰,在东京的一家医院去世。如果按照中国的习俗说起来,南部利昭正值“七十三”岁这个人生之“坎”,他没有能够迈过去。但是,现在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南部利昭宫司去世之后,新的宫司还没有推选出来,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自然不是随便去的地方。不随便,是因为那是一个祭祀战争亡灵的场所;职业所系,有时又不得不去,因为那里不时出些新闻,是观察日本政治与社会动向的“点”。 2015年的初夏,笔者小住东京。某日外出访友,顺路又去了一次那里。只为想再看一眼思 ...  导读:鸠山家族,源自日本美作胜山藩的世袭武士。到鸠山由纪夫,已有四代家族成员担任首相、外交大臣或议员。而这四代人都与中国颇有渊源,他们的“中国故事”,已然反映出中日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鸠山和夫:调停与北洋水兵的冲突  在鸠山家族中,出任日本政府高官的第一人,是1896年任众议院议长的鸠山和夫。 ...  导读:我们熟知的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时代,关羽、诸葛亮、曹操的英雄故事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但也许有人不知道,就在那样一个英雄高产的时代,也同样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孝子。让我们一其了解下三国时期的八大孝子,一起学习古人的感恩之心吧。  徐庶  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位军师,得其辅佐后,刘备军屡次战胜 ...  试想一个情景:在一个偶然的瞬间,你步入了时间隧道,走到尽头处,发现有一个精美礼盒,从盒子上的文字获知,里面装着一张特殊的纸条,记录着你可以活多少岁,事业成功与否等未来的信息,而且告诉你这些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确认无疑的。那么你愿意打开它一览天机嘛?是不是既感到好奇又担心最终的结局?如果结局是好的 ...为什么日本的二战的反思不够到位?
【知乎用户的回答(40票)】:
按照一般提问,大概会说应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但这个问题上反倒没有必要,因为的确对战败的反思停留在「认输但不认罪」这种程度,这点在东京审判的时候表现的最为明显,日本军官不论军衔高低,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危害性给别国人民带来的损失严重地考虑不足,最近几年对篡改和否认侵略的行为也为数不少。
日本当代文学中和二战相关的作品为数不少,大部分主题并非反战,但也并非缺少反思,而是主导的作品当中反战并非反对侵略战争,而且反思的立场不太合适,日本的文学作品多数是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描写带来的残酷,战时经济匮乏给本国民众造成的不便与感情扭曲的描写,主要包含两个内容:
对战争残酷的揭露对核战争、核武器的反对也就是说,日本的反战,反的是给自己带来带来诸多不便的战争,反思,反的是为何给自己带来苦难的战争,这是问题的根本,而且加上在反战当中又混杂了对侵略战争的美化描写和对部分军国主义分子招魂祭祀似的文章,使得日本的反战更加扑朔迷离。
日本自从进入中世纪来,武家政权领导执政,带来的结果是日本相对来说更加尚武,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当中又提出了「和魂洋才」这种主张,和清廷的「中体西用」一样,精神方面保持不变,后来火器传入,因为富国强兵和技术上的西化有直接联系,所以被排除在外的文人墨客,在长期被排挤的情况下,原有的民族主义变成了非常偏激的民族主义,加上几场战争的胜利,逐渐演化成了后来的南进论、北进论,当时的谢野晶子就因为一首不愿意让弟弟参军的诗饱受非议(但她也发表过歌颂侵略军队的颠倒黑白的文章),但是,依然是停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侵略问题和反思侵略。
日本战后最有反战意义的作品应当是《二十四只眼》,但这种作品不多,类似如今广为流传的《萤火虫之墓》这种作品就显得异常暧昧,一方面有对日本专制统治和侵略战争的批判,一方面又有故意模糊战争侵略性质的嫌疑,主人公皆是日本士兵,处境悲惨,催人泪下,但可惜的是这类作品和反思都是「私小说」,脱离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这点一直持续到现在日本的各中艺术作品当中。
而随着反思崛起的另一方面是原爆和所谓的日本受害论 (但话说回来,没有原爆,日本会死更多的人),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汗牛充栋,但这些文章的落脚点依然是本国民的不幸,几乎全部是从被害者角度的记录,至于自己为何遭此横祸,却不思一二,这点村上春树总结的相当到位:
"今天的日本社会尽管战后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归根结底,日本最大的问题点在于:战争结束后未能将那场战争劈头盖脑的暴力相对化。人人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以非常暧昧的措辞改口声称‘再不重复那样的错误了’,而没有人对那架暴力机器承担内在责任,没有认真地接受过去。”
从谢野晶子到小林多喜二到壶井荣,反战的出发点一直是自己的立场,有为自己的弟弟担心,也有为自己的送上战场的学生的内疚,但少有人从加害者的角度去审视战争,闭口不提自己所为甚至颠倒黑白,而对所谓“侵略者”给自己带来折磨的文章如过江之鲫,以这种目光去审视作为实际上的加害者的日本军人,根本不可能看见受害者的痛苦和伤害。这种不反对侵略其他国家战争,只反对对自己不利因素多的战争的表现后来被总结为“反对战争的失败”或者“反对失败的战争”。
并且这种模糊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行为还一直在出现,如今说起二战,几乎直接性的反应就是「日本是受害者」,也有人提出「首先要祭奠本国包括士兵在内的战争死者,然后才能哀悼2000万亚洲死者」,有这种思维,能进行何种程度的反思也是显而易见的。
政客不必多言,这些作家对日本战争和战后社会体制的认识是有相矛盾之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日本为了侵略需要,建立一个类似总体战的全体国民参加的体制,而不符合需要的作家,要么死,如小林多喜二,要么”转向“,这个转向是专有名词,代表放弃之前的反战反法西斯立场,安心当御用文人,后来又出现「笔部队」,大批作家被派到中国战区,而当时日本的一些团体,比如文学报国会,这个团体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几乎所有日本作家都加入,战后这批人依然又活跃在文坛上,到后来,战争后成长起来的作家,比如大江健三郎的认识就要略微全面一点。
这种特性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日本的君主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而战时军部将日本君主和制度以及侵略主张相结合,所以想让日本民众在短时间内有这样的思想转变,非常困难,日本可以为了他们的君主抵抗到最后一个人,也可以因为他们的君主而无条件投降,虽然日本国民经过战后改造认识到了战争的罪恶,但参战是响应君主的号令,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而后来的为侵略辩解、模糊淡化掩盖侵略罪责的意识就是源于这个矛盾,而日本君主在自己的玉音放送的过程中,也没有表现出对他国罪责一丝一毫的羞愧或是道歉,而当时当局者也没有处理好,试想一下,一个对外发动侵略战争20余年的君主都免于承担战争的责任,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国民,你会考虑自己的责任么?
战后日本被改造,颁布和平宪法,日本实际上成为了美国的变相殖民地,由于民族自尊的考虑,日本的民族意识再次增强,以民族主义的思维看待强加于己的改革,这种复杂的心态,给日本的战后反思又带来了一丝的阴影。
【王轶群的回答(14票)】:
日本对于战争的反思问题,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在安倍内阁上台后,日本政府的**言论越来越多,关于日本对待二战的态度又一次成为了中日两国关注的焦点。
与世界上的众多民族一样,日本也有自己的创世神话。传说中的万神之神是天照大神,整个日本都处于他的庇护之下,而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代,在人间领导日本人。然而与其他民族不同,日本没有发生过异姓革命,二战时期的裕仁天皇在他们的纪年中是第一百二十四位天皇,因此日本人有很强的“万世一系”的理念,这个“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祗。此外,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可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外族征服过,甚至连不可一世的蒙古人也吃了败仗,这使得日本的文化中存在很强的“天佑日本”的心理,而“天”在凡间的代表就是天皇。
在《菊与刀》中,作者将日本人的文化归结为“耻辱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对等级的服从。尤其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大规模发展的国民教育中代表着民族主义、军国主义“蒙恩忠君”“神道权威至上”的思想成为了主要内容之一。其在日本文化中固有的“忠”、“孝”基础上将神国观念相结合,将对天皇的“忠”根植于国民的意识中。这种“忠”很多时候已经变成无意识,在桑索姆的《日本:文化简史》中他认为:“日本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辨认恶的能力,或者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他们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在需要服从的权威面前,善恶有时可以让步。
基于种种原因,天皇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神话的地位。二战前虽然许多民众从未见过天皇,甚至没有听过他的声音。然而一旦传来了天皇的命令,每个人都必须坚决地执行,这种思维已经根植于普通人的脑海中。
当然,天皇带领下的日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853年美国的佩里将军打开了日本的国门,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人很快意识到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1871年派出岩仓使团出访,进而开启了现代化之路。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了一批新式企业,同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人才,最终在二十世纪初成为了亚洲首屈一指的强国。
但是,日本人向欧洲疯狂学习的时期正好处于帝国主义疯狂扩张时期,欧美列强在全世界抢占殖民地,为了本国的利益肆意侵略其他国家,某种程度上就连日本也是被类似方式打开了国门。诸强在处理国际问题中对自己有利就操纵国际规则,对自己不利就直接使用武力,在外交中毫无平等和道德可言,这些都在影响着日本人的心理。与日本历史相仿的德国,则是军国主义的典型代表,靠着武力与强权完成了独立并且抢夺地盘,而这种逻辑也被日本人所欣赏,并最终成为了整个国家学习的对象。先前提及过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因此在文化中就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意识,强调日本民族的发展是外向型的。而明治维新时期,两种思想碰撞融合,就有了日本的扩张的策略,在大多数普通人心中武力扩张是日本发展必须要选择的逻辑,为了民族的发展对外侵略是理所应当的。
战争本是一件邪恶的事情,可是在战争过程中甚至解释后许多日本人并没有觉得自己犯下了错误。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执行天皇的命令,是在尽一个臣民应尽的义务,至于天皇本身会不会犯错那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或者说天皇本身就是不会错的。另一方面,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对外侵略是一种正确的发展逻辑,因为西方列强一直是这么做的,日本现状也是这样要求的,而自己也是一直这样学习的。很多日本人不理解过去西方国家也是同样的方式对待亚非国家,可日本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邻国就是错误的。
而战后,许多日本人的思维并没有被完全扭转。
战后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出台过很多措施进行改革。1946年1月美方敦促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性地位;1947年美方主持修订的《日本国民宪法》出台,在法律上规定了主权在民,彻底剥离了天皇和国家主义的关联,事实上规定了天皇只能作为国家的象征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天皇在战后被拉下了神坛,但是日本国民几千年来对于天皇的迷信并没有被完全清除。一方面,这种长时段文化传统的改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美国所进行的改革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在日公布的《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中》提及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一为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二是建立尊重美国之目的的和平而且负责的政府。”由此可见,相对于四大国对德国所采取的的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的改造,对日本的改革是不够彻底的。首要的就是天皇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战期间天皇参与到日军许多具体的决策中,而日本国民对于天皇的疯狂迷信也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苏联和英国方面看来将日本人民从对天皇的崇拜拉回到现实中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天皇应当被列为头号战犯。美国人最终选择了保留天皇制并且没有对天皇问责,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若将天皇列为战犯进而废除天皇制会触及到日本的文化根基,引起日本人强烈的不满与反抗,非常不利于美国对于日本的管理。虽然将天皇的神圣地位否决了,但保留了天皇制就不能够彻底肃清日本民众脑海中的“忠君”思想。即使是日本国内那些反战的人,大多数也没有将人民对于天皇的崇拜与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明确地划清界限,他们也不认为天皇应当为战争负责,需要负责的只是为天皇服务的一些军人。这是部分日本国民对于战争理解有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天皇以外,甚至连诸如冈村宁次在内许多重要战犯都没有得到清算,有些战犯还被供奉在**神社内。从日本的角度出发,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军人可以提升国民的爱国精神,然而这种做法却忽略了对于战争的认识问题。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天皇以及军政界高层决策者大多数并没有得到严厉的惩罚,有的还得到了精神上的褒奖,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战争的罪责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领袖们没有被追究责任普通人就很有可能为自我开脱了。
这种心理随着五十年代后期愈发明显,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美苏冷战,中共统一大陆以及朝鲜战争等一系列事件后,日本对于美国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二战后美国对于日本社会在、文化上的改革许多都趋于停滞,相反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对日本的右翼进行了扶持,57年在国内掀起了反共高潮。右翼势力以被远东国际法庭释放的A级战犯岸信介、儿玉誉士夫为主,这些人本就是战争逻辑的崇拜者,而在政坛重新起势后又大肆宣扬右翼言论。他们宣称日本不是被亚洲国家打败的,在1945年日本的战斗力足以保卫本土很长的一段时间,日本是被美国的原子弹击败的,日本人民本身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种言论影响了一批民众,在日本快速重建再次腾飞的时候这种说法符合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另一方面,美日在签订《日美安保条约》后,美国就开始重新武装日本,将其构筑为反攻的前沿阵地。虽然《和平宪法》明确规定不能拥有军队,但美国以警察预备队为基础增强日本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并没有彻底消灭存在于国内的武力。很多日本民众心中有着武力征服的逻辑,而美国却并没有让武力在日本国土上消失,而是在战争结束短短几年后就重新武装其军事力量,随后右翼势力也借此大力鼓吹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挣脱战争失败的枷锁,这些因素对于日本民众正确认识战争问题都是不利的。
德国相较于日本,领土被分区占领,随后导致了东德西德的分裂长达数十年,整个国家满目疮痍,这些战争的创伤每一个德国人都有切肤之痛。此外,战争的始作俑者一个个被清算,整个国家的民主化、去纳粹化和非军事化也进行得极为彻底,也正是这些原因才会让德国民众深刻反思自己在战争时期的行为,并出台种种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然而日本本土除了两颗原子弹外并没有遭受到任何实质性打击,战后的改造也不够彻底,使得根植于日本国民思维中的一些固有观念没有及时清除。
然而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一方在对日问题的处理上也有不足之处。在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大陆已经分属两个阵营,在对日的问题上也不可能具有统一的态度。首先在对日和会上因为政治原因,国共双方都没有被邀请参加,而在1952年日本又与中华民国签订《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虽然大陆方面一直否认这两个协议的,但是在日本国民看来对于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因为这是日本与同盟国胜利一方所签订的和平条约。而对于战犯的惩处,对于战争赔款的追讨,对于日本国内的制裁等等问题也因为中方没有一个统一的诉求而没有得到合适的解决。(在签订旧金山条约时台湾方面放弃了赔款)
而到了七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中日复交三原则”中“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政治口号而没有得到具体施行,相反在五十年代时中国大陆就已经释放了一千余名日本在押战犯,而在田中首相访华时中国又提出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旧金山合约》与美国签订合约,52年与台湾签订合约,这期间也陆续支付了对韩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的赔款,而现在与中国大陆也解决了赔款的问题,并且双方建交后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大量贷款。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这些行为体现了政府的大度和妥协合作精神,但是这不可避免地给日本国民造成了一种印象,即关于二战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
如果想彻底解决中日之间看待关于战争的问题,最好的时机应当是中日建交最初的时间,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双方沟通对话的渠道也较为通畅,经历过战争的一代还没有完全老去,而战后新成长的年轻人很多还处在受教育的阶段。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贻误了大好时机。战后日本国内虽然没有遭受毁灭性打击,但物资的极度短缺、大量孤寡人员等社会问题也是非常严重,再加上原子弹的破坏、外国人对领土的占领,也会使得国民产生受害的感觉。而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对于战争中日本对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有深刻的体会,相反因为驻日美军问题、朝韩问题、日本与中韩俄的领土争端等二战的遗留问题产生了自己也是受害者的意识。一方面,很多年青人觉得从二战结束到中日建交后日本已经赔偿了三十多年,究竟追究责任什么时候才是头?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无论是战争还是战争后日本也是受害者,那些军国主义分子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今天的日本民众不应该再继续为此承担痛苦。
今天当我们提及一批日本国内的极端势力的时候认为他们破坏了和平,而日本国内民众看到国内那些连“南京***受难者纪念馆”与“南京***纪念馆”都分不清的“爱国”者时会不会也认为是这些人挑起了矛盾。对于战争的反思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自己的事,有些问题我们也同样需要反省。
【高磊的回答(2票)】: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张健教授在《试论日本战后改革的不彻底性》一文中指出,美国占领时期的对日政策也导致了日本二战反思的不彻底。
由于该论文无法提取出文字,以下仅列出部分观点:
1.东京审判提前结束,战犯回归政坛。
2.法西斯派官僚大部分保留原职。
3.天皇保留,作为国家象征
4.暴力结社保留
5.财阀重新集结
6.美国对日占领为「单独占领」「间接占领」,使日本产生了只对美国负有战争责任的错误认识。
1951年,美国官员Robert.D.Textor 的 Failure in Japan 可供参考。
【王为师的回答(0票)】:
简单来说,是为了推卸天皇的战争责任。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完全效忠于天皇,但是战败后却并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如果现在日本完全承认二战时的战争错误,立刻就会有人质疑当时天皇的战争责任为何没有遭到追究,为何天皇未被当作战犯。所以为了保护天皇,日本只能一再模糊其二战的责任,也就出现了现在日本政府的道歉再模糊事实,再道歉再模糊事实的现象。
【吴凯的回答(0票)】:
原因很复杂,我想一个历史因素是旧制度即明治天皇国策正统性的含糊保全。这是美军对战后日本的地缘政治定位和彼时智库对日本作为观察对象的描述倾向决定的,保留天皇制和战时多数内阁大臣打理战后初期的日本等等都是这考量后的定位的体现,深刻的反思是有过的,不过被美军设立的审查署和谐了不少。详细内容请参看《拥抱战败》。
【洪令锦的回答(0票)】:
一言以蔽之,被打的不够疼,若是像德国那样被敌国攻占首都,全国都成为一片焦土,最后国家分裂几十年的话,日本人会反思的比谁都勤快。
但是得有个前提,就是日本人要放弃他们的大陆野心。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扩大的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