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小城市是否更不可能有公平竞争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小城市的职业前景
一线城市压力大,可是机会多;二、三线城市压力小,可是机会也相对少一些。问题在于你的人生到底需要多少机会? 记者 王毅 摄
&&很多人萌发了“逃离北上广”的念头,叫喊着去二、三线城市寻找生活。不少人不禁要问:小城市有职业前景吗?&&记者 张海龙
&&&&工作有两个主要功能:1、获得报酬;2、实现价值。对大多数人来说,第1条是物质前提,第2条是精神追求。如果这两个功能在一份工作上实现,那我只能恭喜你幸运。放眼望去,有几个人能这样呢?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则是以其中一个为主,让另一个要求作出妥协。随着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萌发了“逃离北上广”的念头,叫喊着去二、三线城市寻找生活。不少人不禁要问:小城市有职业前景吗?&&&&每逢佳节被逼婚。&&兔年春节,陈月从上海回到北方家乡小城,不得不听母亲再次在耳边唠叨。母亲有她的道理:陈月原本工作也挺好,在家乡小城电视台做记者,收入不错,也算风光,时间长了也能帮家里办不少事。2005年,陈月抱着“实现更大价值”想法来到上海,先在网站里混,后来去做杂志,现在则去了一家大型民企集团做品牌工作。&&5年时间过去了,她自己也觉得并没有什么更大发展。收入虽比小城高,但在上海并不算什么。以前觉得电视台记者老摆拍不说真话,现在做的品牌工作简称PR,业内人都自嘲就是“骗人”的活儿。更要紧的,是她已经30岁了,还没男朋友,嫁人成了大问题。&&母亲替陈月看好了对象,当地国税局一个小干部,有房有车,工作不累。更重要的,是小干部可以安排陈月去国税局的内部杂志工作,舒服程度么,基本等同于养老。当然,无聊程度也迹近于养老。&&陈月本来没当回事,上海待久了的人的确很容易把别的地方都看作乡下。现在再回家乡小城,还做那样的工作,她只觉得有些傻。可是过年聚会让她傻了眼,原来出去到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混世界的一帮同学,竟有好多人都回来了。回来的人都说,外面不好混,房价太贵,交通太堵,人情太淡,想结婚太难!回来的人找份工作,做个生意,也就接着生活下去了。听陈月有男人可嫁,还有稳定工作可干,兼之有房有车,都鼓动她不如回来算了。有职场坎坷的人更说了:“工作这件事,其实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千万别把工作当成事业。”&&年还没过完,陈月就彻底心乱。一方面觉得回小城舒服安逸何乐不为,一方面又觉得回到小城此生就算光阴虚度。一直到现在,她还犹豫未决,人在上海,天天MSN上咨询各路亲朋好友……&&在杭州一家报社工作的好友方宁投了反对票。理由就一条,以嫁人作为交换条件,这让人明码标价出卖自己么?&&当然,方宁坚决不回小城的原因,也是因为小城没什么自己看得着的职业前景。她能想到的是,如果回到家乡小城,最好的工作机会是到当地政府机关报当个记者。在当地人看来,这是一份前途相当光明的工作,工作稳定,油水丰厚,并且与领导走得相当近。不过,当年方宁去那里是临时聘用,逢年过节发福利都没分。&&大家在MSN上热烈讨论时,吴薇和方宁起了争执。吴薇认为,婚姻本来就是一种经济关系,以嫁人作为交换条件,其实是商业社会里的一种契约精神。可怜天下父母心,陈月应该对母亲还有那个国税局干部心存感恩之心,起码人家给了你足够的善意。要知道,在一个中国小城市,没有什么背景,如果你不想自己开公司,除了当公务员、或者去当地最好的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央企房产公司、石化公司、移动、电信之类的“国”字号大型企业,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就业机会了,尤其是你还期待这份工作能够带来稳定可观的收入时。吴薇建议,陈月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家乡去,因为你至少有看得到的职业前景。也就是说,你已经拥有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这个多重要!&&事实上,选择一座城市,其实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北京的汪洋说,心态很重要,大家虽然生活方式都不太一样,但最关键是我们都要在自己的环境里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大学刚毕业,汪洋本来是在家乡一家小公司里做个职员,每天也就收发文件打打字,还要拖地打开水。做了没多久,他感觉这根本是在浪费青春,于是辞职重新找工作。正巧碰到北京某大型国企招人,于是直接找上门去,还好最终有了一份听上去挺光鲜的工作——行政事业部总监。可是,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好像又回到以前那种工作状态:发发呆,跑跑腿,打打电话,敲敲电脑,这不就是办公室杂务么,所以他一度很迷茫……&&好在他自我调整的能力很强,他意识到,工作就是工作,毕竟眼下这家大型国企能提供给自己“丰厚的薪水、完善的保险和公积金等等福利,还有一个相对体面的社会身份”,这都是他不可割舍的品质生活。既然如此,不妨把更高的精神追求放到别处去实现。于是,工作之余,他到处走走玩玩,写写博客拍拍照片,每年出本与游记相关的书。那是他另一个精神世界,与工作无关,但工作提供给他物质基础。&&所以,汪洋说,其实无所谓大城市小城市,工作几乎都是一样的。无论工作再怎么出色,我们最终要回归的还是生活本身。一线城市压力大,可是机会多;二、三线城市压力小,可是机会也相对少一些。问题在于你的人生到底需要多少机会?你要那么多机会到底想干什么?你想要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最值得一过?&&♂上班版QQ群群策群力&&QQ群号&&♀主持人/张海龙&&6cyxsophia&&一个多月前决定离开上海回老家的时候,朋友一条短信息让我无语。她说:好是好,就是没出息了。现在,我回来在国企已工作一个多月,虽说是自己的家乡,但还是有很多不适应。多年在外,不知道到哪里去逛街,到哪里去吃好吃的,到哪里去看电影,就连路也认不清了,感觉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但每次回到家,跟家人一起,跟朋友一起,就很舒服,可以说是一种安心吧。回来了,最大的收获,就是安心。&&&&streamblue &&我生活在小城市,供职于一家由国企改制而来的民企,公司发展一直很好。靠着自己的努力,也借着公司这些年来的发展,职务与收入都在不断上升。我们同批进入公司的大批同事发展也都很好,在这个小城市我们的生活状态都不错。在这个小城市里,也有国内知名的其他大企业,企业管理层也都是跟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一路走来,他们的收入并不比上海北京少多少。&&在这个小城市里,到处是绿树花草,空气清新,道路宽畅,没有“首堵”之烦恼,也无“惊天房价”之压力,房价也就四五千元。我们周围的同事和朋友都居者有其屋,生活费用低,更不会受到“外地人”的待遇。孩子上幼儿园上学都不用交天价赞助费或者挤破头,可以经常与家人相聚,不像我上海的同学有的一两年都不能回趟家,在国外的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有些不公平在哪里都存在,这一点作为我们都无力改变。任何发展,都要围绕着健康身体、温馨家庭、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进行,所以大城市与小城市发展机会我认为是一样的,只要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就行了。&&&&finocchio &&工作有两个主要功能:1、获得报酬;2、实现价值。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我曾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挣多多的钱买大房开大车;另一个就是成为一个有很高素养的专业人士。现在我开始找工作了,多么希望这两个梦想可以合二为一并变为现实啊。我知道,事情总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虽然我暂时还没有建立新的择业标准,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里的专业人才。如果一个公司可以让我学到很多,成长很多,我愿意放弃N年的安逸或薪水。至于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重要。&&&&DREAMBOY&&小城市房价现在也要五六十万元以上了,而工资高的却只有两千多元,并且这种企业你不托人是根本进不去的。如果你有门路有背景,在小城市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否则还是大城市吧,起码这里有能够让你公平竞争的环境。&&&&maymaymaymay &&对于很多人来说,就业机会决定了你选择在哪个城市。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都离开了家乡,因为没有羁绊,所以就业机会有时候会放在第一位。我的很多同学大学毕业后回小城工作,他们自嘲说,小城好,有钱没地儿花,省钱。一休息,她们就会选择来省会买衣服,即使是稍微像样点的化妆品,在小城都没有。好处是,小城生活节奏慢,空气比省会好。&&有些人会说为什么喜欢跑大城市啊,说外国人都呆在小镇什么的。撇开其他的不谈,在人家外国的小镇,基础设施应该很完善吧?&&&&DAMO&&我想这是很多生活在小城市的人都关心的问题。考公务员?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很多“关系”都在那儿候着呢。不怕你没实力,就怕你没关系!普通家庭的子女只能寻找民企、外企这样的公司开始职业生涯。但现状是,在一个偏僻小城,即使你进入一个很有名的企业,你仍然没有机会(或者说机会渺茫)得到晋升,更别幻想到公司总部去。你上面的人不走,你别想升。要么忍要么走人!未来该何去何从?&&&&Hexiangu&&定位决定地位,屁股决定想法。定位在“鸡头”还是“凤尾”,最主要还是看自己能否安于现状。&&到什么山唱什么戏&&♂专家点评&&左德仁(心理咨询师 政工师 曾任某国企党委书记)&&眼下大城市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个话题于是引人关注。公允地说,大城市毕竟机会多,无论做什么事总会容易出头一些。而小城市的现实是资源配比不均衡,所以让人总是心怀不甘。所以,我觉得关键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个孩子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本来在北京找了个工作,还算稳定,但收入只有三四千元每月,看不到多少改变的可能。父母给他在家乡找了个工作,石化集团,有编制,有住房,收入也差不多。我就建议他不如回家乡,工作和生活压力都不大,还能照顾家里,又是央企,提升空间比较大,只要肯努力,总是有上升空间的。&&不过,另外还有个孩子要从事新闻出版行业,那我就鼓励他一定要去大城市闯荡一番。道理是所有和他专业相关的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小城市没得玩。想干一番事业,那就只好横下一条心,打虎上山。&&也许我的观点比较保守,但社会现实摆在那里,所以一定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戏,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多精彩职场故事&&每日关注&&杭州日报网&&城市周刊频道&&http//&&努力VS过于努力&&加薪要求看情况&&有个国际著名模特公司的创意总监,在担任模特比赛评委时,对一个身材条件极好、T台风格也很多样化的选手的评语让人印象深刻:“She's trying too hard.”Too,一个英文单词,轻轻否定了后面的“Hard”。中文里对应这句话的是“过犹不及”。过错,过错,过了,就错了……&&加薪估计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想做的事情,但很少有人能达到这样愿望,所以选择提出加薪的时机就显得相当重要。以下几个时间,你千万不要提出加薪的要求,因为不但你很难达到愿望,有可能还会对你的“钱途”有很大影响……&&婆婆看着像老板&&白领生存潜规则&&一位请婆婆帮助自己照顾孩子的上海职业女性骄傲地说:我们婆媳之间没什么矛盾,相处得很好。她愿意分享的心得是——与婆婆相处跟与老板相处有几分神似:不能不接近,但又不能太接近;你赚来的每一分钱,都被视为公有,你花费的每一分钱,都被认为是浪费;你再辛苦,都被认为是应该的,你一休息,就被认为是在偷懒……&&朋友请你吃饭,不要觉得理所当然,请礼尚往来,否则你的名声会越来越臭;给自己定目标,一年,两年,五年,也许你出生不如别人好,通过努力,往往可以改变70%的命运。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 [] []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如何活得风生水起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如何活得风生水起
年后朋友从老家回来跟我说,在老家生活好滋润啊,吃穿住行都那么便宜,出门都是好朋友,没有雾霾,没有堵车,也没有那么多人,安逸得很。我问他那你想回去吗?他想了想跟我说,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吧,小城市里都是人情才能混得开,大城市呆惯了的会不适应。他又问我,我想回来么?我说我不知道,你说的问题我也有,我也不知道大城市和小城市是不是真的不一样。每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想到,从大城市回到老家的我表姐。 我表姐才是响当当的励志鸡血女青年啊!我在她面前被秒成渣啊!
我有一个表姐,她以前在上海工作,在一家很大的国际广告公司,一帆风顺,前途光明。但是后来因为想要离家近点照顾父母,回到了老家的小城市里。我们的老家,在北方一个省会城市,在全国差不多是三线城市的感觉吧。表姐离开上海回老家的时候,我觉得很可惜,以她的刻苦努力和悟性,一定大有前途。
表姐回去以后,来来回回去了好几个当地比较有名的企业,主要是以生产特产而著名的公司。呆惯了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大城市公司,对民营企业显然不是太适应,即便这样,表姐还是很努力的一边改变自己,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终于,在当地另一家著名的特产生产商公司落住了脚,一干就是好几年。
作为营销总监,几年来,表姐为这家公司打造了全城的全新营销战役。我很少听到表姐抱怨什么明争暗斗或者不公平,她问我问的最多的就是最近行业里有什么好书?有什么好的资源能分享给她?去年表姐换了一家更加高大上的公司做副总,此时的她,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算得上当地的上层人群了。可她依然工作非常努力拼命,拼命的我都要看不下去了,经常跟她说:“姐,差不多行了。”下班后的时间,表姐基本上陪孩子,孩子睡觉了就自己读书。我姐经常跟我交流读书心得,很多书,我也有,可我都摆着没看…..
其实我在北京的工作跟我姐差不多,但是很显然,我没她努力,也没她勤奋。我觉得我在大城市里,在行业里最好的公司,只要跟着大家一起混着,就不会太过掉队,自己好像也挺人五人六的。在北京这么多年,仗着北京资源丰富,地理辽阔,就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其实并不是。这么多博物馆,我没去过三个;这么多旅游圣地,我去过不超过五个;周末那么多的同城活动,书友会,名人见面会,话剧表演音乐会,我也没看过几场,参加的最多的是演唱会….. 你看,城市再大,资源再多,你不参与,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转,跟在老家有什么区别?恩,区别是,承担着高物价和高房租,以及来到大城市闯荡的虚荣心罢了。
可能你会说,你姐这个案例太特殊了。我以前也这么觉得,但我想了很久,这不是偶然。我姐身上具备成功人士的品质,不信你听我说:
1 勤奋与努力——把大城市奋斗的标准,带回小城市的工作里:
老家的人都上班得过且过,下班吃喝玩乐,晚上八九点就洗漱准备睡觉,我姐经常晚上11点还没下班,下了班也在这个时间看书。
表姐把在上海的工作标准也带回了老家,即便周围人都晃晃悠悠得过且过,表姐对自己和团队要求也非常高,她的团队非常有干劲儿有士气。
2 广结人脉——与当地朋友保持联系,大小城市都需要人脉资源
表姐回到老家就能立刻找到工作,这和很多人不同。不是因为她在上海做的多牛逼,那时候也只是工作刚几年。而是她每年回老家都会与当地的朋友同学多聚会聊天认识人。后来她回家第一个长待下来的公司,就是早以前认识的,这么多年来都有联系。表姐只是碍于面子回老家后没有立刻去找这家公司,多尝试了几家才过去做。
现在表姐用自己在高层的地位,广结了当地高层人脉,我也鼓励她做一个城市企业高层的俱乐部,大家强强联手,说不定能有更多强势资源和机会。
3 保持学习和自我投资的习惯——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
表姐在大城市待过,深知小城市里资源的匮乏,但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她经常自费去上海,香港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和培训。没有资源,就自己出去找资源;没有人给你掏钱,就自己给自己武装。
广泛读书,坚持做笔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点非常重要。大部分人读书就是走个过场,合上书什么都没记住,更别提学以致用。我也读过不少书,别说内容,连个书名都记不清楚。
当然,提到我姐,还有一件高考的小事。 我姐没上过高中,在中专的时候突然想上大学了,找人弄了个学籍,到补习学校补习了一年,考了某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高中三年都没上过的人,补习这一年,她满屋子都铺着各种书,理解不了就背下来,几本几本的背,后来眼睛都落下了一些小毛病。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非常贵,除了第一年大姨付的学费,后面表姐都通过自己打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还有结余每年给大姨。 就单凭这件小事,我觉得我姐去哪儿都错不了。
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公司,一个老板,都不会拒绝勤奋用功,热爱学习自我要求高的人。
当你回到小城市抱怨日子无聊没劲,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多半是你自己放松了标准。
大城市很大,好公司很好,但只有自己在其中参与并成长了才是自己的。小城市很小,资源不丰富,但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
生活,哪里都可以很忙碌的奋斗,哪里也都可以安逸的享受当别人都吃喝玩乐的时候,你是坚持最久,最用功的那一个,你一定有出头的那一天 优秀是一种习惯,坚持是一种品格大城市和小城市,肯定有不同,肯定有差距但最大的差距,在自己的行动,更在自己的心里。
本文最近访客
copyright 201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