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二战日本与德国谁强大和德国为什么会兴起

日本与德国一波三折的结盟的怎样发展的?
18:37:20 本文行家: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它在国际上更加孤立。日本政府敏锐地感觉到,苏联和英美等国家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能够坚持抗战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利用外交手段改善国际地位,促进中国问题的解决。日本企图通过日德结盟,在欧亚两洲威胁牵制苏、美、英等国,迫使苏、美、英减少或断绝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达到孤立中国,使中国屈服的目的。同时,由于苏联在道义上 和物质上对中国援助最多,因而,日本将外交重点放在遏制苏联方面。出于以上考虑,中日全面战争初期,日本外交的基本目标是:与德国建立以苏联为对象的同盟关系。于是,日本便展开了积极的对德外交,力图与德国订立同盟,通过德国牵制苏联。日德意签约中日全面战争之初,德国是支持中国的,这使日本感到难堪。1938年初,德国开始在欧洲扩张,矛头直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它担心引起英国干预,需要日本在远东牵制英国,于是转而采取敌视中国、支持日本的态度,这就为日本谋求与德国结盟准备了前提。日,在日本内阁五相会议上,陆相板垣征四郎根据首相近卫文麿的考虑,在《中国事变指导的说明》指出,必须确认以解决中国事变为根本方针,应该以积极作战解决中国问题。如果这场战争长期化,日本就必然要同苏、英对抗,而要同苏、英对抗,就必须加强日德意轴心同盟,使得苏联不能积极参加中国事变,使英国放弃援华政策,使美国至少维持中立态度,以便迅速而容易地解决中国事变。7月19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决定,迅速加强同德意关系,建立对苏军事同盟。对日本的提议,德国不感兴趣。这是由于德国继吞并奥地利后,正图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极希望日本在远东牵制英国,因此,不同意缔结只限于苏联为对象的同盟,而要求将同盟的对象扩大到英法两国,这使日本当局十分为难。日本力图将主要矛头指向苏联,以此缓和与同持反共立场的英美等国的关系,有利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但陆军鉴于中日战争长期化的形势,强烈要求向德国让步,尽快与德国结盟,以改善日军在中国战场的被动处境。在陆军的推动下,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决定向德国作有限的让步:同盟以苏联为主要对象,根据情况也以第三国为对象;以苏联为对象时,日本进行武力援助,以第三国为对象时,则根据情况而定。对于这一方案,德国仍不满意,此时德国已经通过慕尼黑协定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它不体谅日本的困境,坚持要订立包括以英法为对象的同盟。3月15日德国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得寸进尺激化了同英法的矛盾,于是,德国要求迅速与日本结盟,但日本无法满足德国的要求。3月24日,日本内阁给驻德大使的电报中说:日本准备先解决中国问题,进而解决对苏问题,然后积蓄力量对付英法。在中国事变还在进行时,如果同英美关系恶化,会给日本经济带来混乱,这将对战局影响甚大,因此应该将日本的处境告诉德国,取得对方的谅解。 然而德国没有耐心和日本讨价还价。5月7日,德国与意大利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德国的行动对日本是一个重大冲击。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希望外交上掌握主动,但它实力不足,又受中国战场牵制,难以自由行动,不得不向德国靠拢,虽然这种靠拢是缓慢的。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指出,日本出于解决中国问题而重视苏联,但妨碍日本的还有英国,当德国与英国发生战争时,是日本在远东打击英国的绝好机会。但是日本深感中国战场牵制之苦,在未摆脱中国战场的形势下,过早地与英国对抗,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在此期间,日本陆军还利用诺门坎事件来推动日德结盟。8月23日,德国在入侵波兰前夕,突然同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推翻了日本对德外交前提,这宣告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德外交的失败1940年5月,德国闪击西欧,击败英法联军,迫使法国投降。德国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戏剧性胜利,大大提高了德国在日本的影响力,同时英法的惨败,使它无力控制东南亚地区,为日本南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日本与德国结盟的欲火再燃,它推动了日本的世界战略迅速向南进倾斜。在这一关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7月30日,外相松冈洋右主持制定了《关于强化日德意合作的文件》,强调日本对德意结盟的重要性,与德意结盟主要内容是:(一)划分势力范围,德意承认日本在东亚和西南太平洋的统治权(二)订立以英国为主要敌国的军事同盟,日本对英发动武力的时间,由日本决定。(三)德意协助日本解决中国事变、对苏关系调整,在对美发生战争时,双方就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协商。此时德国正威逼英伦三岛,向英国施加强大政略战略压力,企图不战而使英国屈服,因此,不愿在此时与日本结盟,以免刺激英国,从而对日本的试探反应冷淡。但英国顶住了德国的压力,同时美国支持英国,参加对德作战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于是德国对日本的结盟要求态度变得积极起来。9月14日,在日本大本营会议上,外相松冈洋右强烈要求订立三国同盟,他指出,现在日本已经不可能站在美英一边,如果按照美国的主张解决中国事件,日本就不可能实现建设东亚新秩序的目标,况且,就是蒋介石不抗日,中国的抗日也会更加激烈。所以日本只剩下同德意合作一条路。日,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三国军事同盟正式开始
参考资料:
[1] 《走向太平洋战争之路》
[2] 【日】《现代史资料中日战争》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本人本科在读,对历史有一定的积累。愿意与各位分享资料,一同讨论、进步。核心提示: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曾提出一种人类学上的解释,认为德国与日本战后的表现不同,原因在于日本人有亚洲人的“耻文化”,而德国人则属于基督教的“罪文化”。布鲁玛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民族性格中存在某种劣根性”的文化差异本质论观点是错误的。在布鲁玛看来,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
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致歉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作者:徐贲,原题:为什么德国与日本在战后悔罪上差异这么大?
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曾提出一种人类学上的解释,认为德国与日本战后的表现不同,原因在于日本人有亚洲人的“耻文化”,而德国人则属于基督教的“罪文化”。布鲁玛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民族性格中存在某种劣根性”的文化差异本质论观点是错误的。在布鲁玛看来,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
伊恩·布鲁玛(IanBuruma)的《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是一部政治性的游历思考记录,就像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和《新大陆游记》或奈保尔的一些游历作品,可以称之为“政治游记”。梁启超第一次到他不熟悉的欧美进行考察,是带着中国问题去寻找对强国智民有用的经验,从一开始目标就是很明确的。然而,布鲁玛却不是这样,无论是在日本或周边国家学习、工作,还是在德国游历,他起初并没有“研究战争”的想法,这个念头是后来才有的。《罪孽的报应》便是他的研究结果。然而,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二战本身的书,它关注的是战后德国和日本在“应对”各自战时罪孽的不同方式:一个是以悔罪的方式承受责任;另一个则是以抵赖和健忘来躲避,但历史失忆同样时刻伴随着罪孽的重负,不拿起只会变得越加沉重。
1 战争与国家罪孽
布鲁玛1951年出生在荷兰。对孩提时的布鲁玛来说,头号敌人是德国人。这种意识是他那个国家的成年人传递给他的。荷兰与德国有着文化上的相似性,或许正因为如此,战后的荷兰人在地理和心理上都努力与德国人划清界限。一直到40岁出头,布鲁玛才开始思考德国人如何记忆二战的问题。这时候,他作为学生和编辑已经在日本和周边国家待了许多年。所见所闻引起了他的思考,“很好奇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和记忆战争的,他们对战争抱有什么幻想;在了解过去后,又如何审视自我。”
布鲁玛注意到,直到今天,日本人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言谈中经常“掺杂着大量德国人名:斯宾格勒、赫尔德、费希特,甚至还有瓦格纳。日本的浪漫主义者越是强调日本性的精髓,他们的口吻就越像德国的形而上学者”。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战前德国吸引日本人的那些元素——普鲁士威权主义、浪漫民族主义和伪科学种族主义——在日本留存了下来,在德国却十分不受欢迎”。为什么会这样?带着这个问题,他决定拓宽原先的认识,写一本关于日本和德国战争记忆的书。
1                 
文章来源: 南方周末责任编辑:您(@)目前可用积分:32432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二战后的德国与日本
28402 次点击
312 个回复
17:31:02 发布在
二战后的德国与日本都重新发展起来了,但是两个国家与周围受害国的关系却有天壤之别。德国对受害国家进行赔偿,并真诚道歉,国内反省纳粹罪行,而日本却不断有高官悼念战犯,甚至连天皇都继续保存了下来,现在还要修改宪法,准备重新武装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的区别呢。本文试图分析下其中的缘由。对比一下二战的东西方战场,苏联从东部,英美从西部攻打德军,苏联攻克柏林。作为战争主要受害者的苏联,英国,主导了对德国战后的处置。因为深受其害,所以对德国的处置非常严格而到位。严惩了战犯,并且废除了普鲁士。丘吉尔认为,普鲁士是几百年来德国军国主义的大本营,必须连根拔起,东普鲁士土地划归波澜,人迁移到德国。德国境内的普鲁士被划归到其它州,政府财产被盟军分掉了。战后的德国被分为东西德,与旧德国政府没有丝毫的关联。而美苏对日本作战,协议好日本是美国的地盘。战后日本的秩序是由美国主导的,战后东西方冷战的局势已经明显,麦克阿瑟急于起用日本作为对抗苏联的力量。因此,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清理缺乏欧洲的彻底性,天皇的罪行被忽视,美国在审查天皇的罪行时,只以珍珠港事变为起点,而不是七七事变,更别说九一八,牵涉的只是日本对美国作战的战争罪行,而日本对美国基本只有军事打击,本土只限于远离本土的军事港口,也没有针对平民的犯罪。所以说中国并没有能主导对日审判,象欧洲那样。苦主未能主导审判,美国又急于姑息,所以日本军国主义残存下来,很多战犯不久还重新得到起用。战犯的后人,到近期纷纷又登上了日本政坛,要重新武装起来。对比德国与日本的战后处置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大的苦主中国未能在对日战争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未能主导对日军国主义审判,才是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根本原因。自己的事要自己办,靠别人帮忙是有后遗症的,即使是雇佣军要支付费用要付出代价,要想让他们完全按你们的要求办,那是不可能的。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前脚迈出]
[亚洲雄风]
[闭上双眼陶醉]
[感悟生活]
[评论杨涛]
[Shenghuo123]
[皇城牧人]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39:22 &&
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日本现在要否定,要跟中国争钓鱼岛。对比下,德国有没有争东普鲁士?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1:22 &&
德国现在跟哪国国家有领土纷争?而日本跟周围邻国,基本都有领土纷争。日本并不认同战后秩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6:43 &&
二战的成果不能得以确认,二战本质上就没结束。指望这个世上有文明国家维持公平公道,那是虚妄的梦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8:44 &&
澳大利亚要是跟德国总理说,钦佩德军二战时的素质,德国会怎么想呢德国会觉得对方是在挖苦自己。但日本就会觉得很受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0:07 &&
这样的结果对比,表明了军国主义在德国和日本被清理的程度,旧历史和现在的割裂程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9:55 &&
二战德国最大的受害国,苏联,从德国获得多少赔偿?他们自己取的,要怎么拿就怎么拿。中国是苏联,美国帮着打败日本的,要不要给这两个国家军费以感谢这两个国家出兵?日军向中国受降,不主动放下武器,中方都没有能力打败对方,有什么能力像苏联一样,自己去拿赔偿?据说苏联搬走东北的机器,这算是雇佣费,而日本就像养宠物一样收养日本,也算是雇佣费。中国这时去找日本要赔偿,那实际上是向美国割肉放血。既没有能力自己拿,又没法向美国开口。只好放弃赔偿。要是有能力自己拿,你想拿多少你就拿多少,像苏联那样。也可以彻底废掉天皇,所有有关联的旧军官都要受到清算。换句话说,不是中国不要赔偿,是拿不到赔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21:26 &&
苏联,英国等国靠近德国,对德国军国主义有切身利害,所以对军国主义清理得很彻底。中国无力主导对日战争,又陷于内战,无法主导对日审判。美国主导对日审判,对日本军国主义危害感受没那么深,距离又远,另外又急于起用日本。如果把日本军国主义清理彻底了,日本变得驯良温顺了,如果发生与苏联对抗,就会少了一个帮手。所以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主观上是不热心的,远不如欧洲诸国有切身之痛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30:27 &&
德国视角的二战影片45部(你看过几部)蒋成仁
15:05:30 收藏分享 >47 150995如果你厌倦了美国的“大话片”和苏联的“政策片”后,不妨换一下口味,尝试着从二战的发起国――德国的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据笔者个人的观感,德国的二战影片有以下这些特点:[ 转自铁血社区
]其一:以人为本,从普通民众出发,很少有像苏联的“某些”电影那样为政治家和当权者服务的作品(如《易北河两岸》);其二:具有反思,大多时候以思考战争中的人性为主,表现战争的残酷,很少出现歌颂战争、鼓吹个人英雄主义和领导英明的片子;其三:正视历史,几乎没有像日本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那样为军国份子“招魂”的片子(而且德国法律明确地规定了,敢胆发表否认犹太大屠杀言论的人,将会面临5年的牢狱之灾);其四:并不张扬,德国电影向来以严肃出了名,影片气氛往往很沉闷、很压抑,甚至很消沉,很少追求场面的奢华,让人觉得缺乏激情,但除此之外几乎无可挑剔;其五:视野广阔,虽然影片的制作水平可能不如好莱坞,但诚意可佳,不刻意去讨好观众,作品题材从纳粹领导到德国民众、从加害者到被害人、从残忍杀戮到人性光辉……应有尽有。为了纪念1945二战结束,笔者就选在这里列举45部作品吧,其中35部由德国本土拍摄、10部由德国以外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拍摄。通过电影的方式让大家尝试理解一下德国人对待二战的心态(同时也和某国比较一下),也是颇为有意思的事儿,尽管这些只是毛皮,只是冰山的一角……[ 转自铁血社区
]01.《从海底出击》(西德)02.《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德国)0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04.《黑色星期天》(德国、匈牙利)05.《铁十字勋章》(西德、英国、南斯拉夫)06.《浪潮》(德国)[ 转自铁血社区
]07.《欧洲特快车》(德国、丹麦、法国)08.《过客》(德国)09.《伪钞制造者》(德国、奥地利)10.《最后的桥》(西德)11.《莉莉?玛莲》(西德)12.《欧洲!欧洲!》(德国、法国)[ 转自铁血社区
]13.《玫瑰围墙》(德国、荷兰)14.《极地重生》(德国)15.《希望与反抗》(德国)16.《悲情火绒草》(德国)17.《何处是我家》(德国)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奥地利)[ 转自铁血社区
]19.《我十九岁》(东德)20.《善意的谎言》(东德)21.《大迁徙》(德国)22.《铁皮鼓》(西德、法国、波兰、南斯拉夫)23.《乱世启示录》(德国、法国、英国)24.《纳粹军校》(德国)[ 转自铁血社区
]25.《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西德)26.《六重唱》(德国、奥地利)27.《死亡终点站》(德国、捷克)28.《凶手就在我们中间》(东德)29.《第九日》(德国、卢森堡)30.《无情的战线》(东德)[ 转自铁血社区
]31.《裸露在狼群》(东德)32.《犹太失乐园》(德国、立陶宛)33.《母亲的勇气》(德国、英国、奥地利)34.《史陶芬伯格》(德国)35.《拜见希特勒》(德国)[由德国以外国家拍摄的以德国人为主角的影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36:08 &&
从海底出击,这部看过,印象非常深刻德国潜艇精湛的制造水平,印象很深。舰长非常专业优秀,全艇人员团结,坚持职守。舰长接到潜入地中海任务后,试图让老搭档上岸,远离这次自杀任务。结果是多亏了他留在了潜艇上,才在最艰难的时刻把潜艇从危难状态下挽救回来。而在回到潜艇基地后,这个能干的舰长却被盟军空袭炸死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0:12 &&
17:48:44&&的原帖:澳大利亚要是跟德国总理说,钦佩德军二战时的素质,德国会怎么想呢德国会觉得对方是在挖苦自己。但日本就会觉得很受用政治错误和军人无关,对德军的评价世界范围都很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1:32 &&
虎虎虎这是日本人拍的,很精彩,日本军人斗志昂扬,袭击珍珠港。这一二战的片段,展现的是日军积极正面的一面。这部影片看不到丝毫的反省,没有悲剧感,倒是充满英雄主义。这是日美合拍的电影,展现了日本对其军事精英的赞美,暗含美国对日军的认可,符合美国随时启用日军的思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3:06 &&
19:41:32&&的原帖:虎虎虎这是日本人拍的,很精彩,日本军人斗志昂扬,袭击珍珠港。这一二战的片段,展现的是日军积极正面的一面。这部影片看不到丝毫的反省,没有悲剧感,倒是充满英雄主义。这是日美合拍的电影,展现了日本对其军事精英的赞美,暗含美国对日军的认可,符合美国随时启用日军的思想。这不涉及政治,德国的白虎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3:58 &&
17:39:22&&的原帖: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日本现在要否定,要跟中国争钓鱼岛。对比下,德国有没有争东普鲁士?尖阁列岛一直在美国和日本的控制之下 谁抢谁?而东普二战以后就割让了 让德国怎么开口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5:53 &&
17:48:44&&的原帖:澳大利亚要是跟德国总理说,钦佩德军二战时的素质,德国会怎么想呢德国会觉得对方是在挖苦自己。但日本就会觉得很受用第 11 楼
19:40:12&&的原帖:政治错误和军人无关,对德军的评价世界范围都很高。那要看你的军人干了什么了。德国军人有欧洲的贵族传统,有荣誉,有原则,更别说他们还策划实施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而日本军人则充满了野蛮。除此之外德国军国主义清理得非常干净,对纳粹宣传有立法禁止。德国人并不喜欢你们赞美德军,这会被认为他们与历史纠缠不清,依旧不认错
共 28402 次点击,312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47832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3506 / 昨日发帖:2952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二战后的德国与日本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查看: 8031|回复: 33
& && &大家都知道战后的德国和日本比我们建国时要贫穷困难的多,两个国家战后真的是要人没人要物无物,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但是为何发展的那么快竟然成了发达国家?不说废话,两国就是在教育上很实在,就是大力重视实际教育就是我们说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指类似于我们的技工教育),且这类毕业生工作后工资待遇比公务员高的多!一直重视到现在。一名蓝领找个大学教授找位明星做媳妇也是极其平常的事。你说谁还敢瞧不起蓝领?!西方为何发达?原因也是蓝领收入一点儿也不次于公务员。瑞士就是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蓝领地位就很高。
& &&&反观我们国家公务员为何报考火爆?技工院校都是三类生才不得不上的学校! 毕业后当名蓝领实在不是年轻人第一位第二位的选择啊,试问谁还愿意在车间一线研究机器构造谁还愿意研究电子产品革新?这就造成了神州几号嫦娥几号都能上天,什么图纸技术参数都能设计出来,但就是造不出老百姓日常生活用的质量好的发动机质量好的电子产品的怪事一桩。
& && &说到此国家真正富强的前提现象之一就是蓝领工人地位一点儿不次于做办公室的公务员,只有如此国家才能真正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真正平等国家和谐美好!
& && &那种越改革公务员报考越火爆的现象实在与奔向国富民强的设想是背道而驰的!那种动不动就以人口多困难多多为借口的谎言,实在不要去相信了。
& & 几千年的孔夫子就极其瞧不起一线劳动人民,提出教育要“学而仕而优”。今天的我们的人民教师在课堂上批评起他的官优的谬论时,对那些想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仍然在发出威胁:“你不想好了,报那种学校将来只能当工人,有什么前途?”
都是美国鬼子搞的
来自手机客户端
来自手机客户端
廋死的骆驼比马大。
工人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只是这几年工人工资一直不高,这也是与社会财富分配有关的,98年之前,谁敢说工人不好,铁饭碗,待遇还好。那时候政府公务员拿多少钱,是工人平均工资的一半不到吧。10年风水轮流转,现在技术好的工人工资一个月近万元,相信近几年工人的待遇会大幅度提高的。
来自手机客户端
社会分配不公,坐办公室吃闲饭的比任何职业都吃香,人类的退步。
楼主的知识很窄.战后70年.日本和德国是持续在发展.而中国这70年几乎没动过.只是近20年才开始有点成就.中国现在的总体水平类似于150年前的美国.中国现在排名第54.中国人给自己的排名是全球第一
有一定道理
分析的很有道理。
文化底蕴、体制动力、国民精神是永远摧不垮的,而恰恰相反,想建立却也很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和日本谁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