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金的金是什么意思

一一出自诗人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参考释义】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All Rights Reserved家书抵万金_中国作家网
家书抵万金
作者:见好就收
  现在人手一部手机,网络覆盖全球。沟通联络,不是打电话就是聊QQ就是发微信;长一点的就是发伊妹儿,极少看到有人往邮局投递信件了。
  古时候,那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荡然无存。今天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中国邮政连同人民网举办“家书有奖征集活动”的消息后,寂静的心湖仿佛投入了一枚石子荡漾起阵阵涟漪。
  回想廿年前的岁月,那时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用说大哥大了。有钱人买部BP机,挂在裤腰带上那股志高气昂的神气样子要多牛逼就有多牛逼。当时,我们村里仅仅只有一门电话,那是开经销店的刘老板为了方便采购货物花了三千多元安装的。在外面工作的国家粮或者打工的打工电话回家跟家人聊聊家常都是打到刘老板的店子里,由他负责喊家属来接电话。每接一次电话,乡亲们都要象征性地交五毛或一元钱给刘老板以示谢意。
  苦水里泡大的父辈们把那用血汗换来的辛苦钱看得很紧,每花一分一厘都要记账而且经过再三考虑后觉得花得有价值才去实施。因此,没有十分紧要的事情他们不希望在外打工的崽女打电话回家,只盼望一个月有那么几封书信象南飞的雁儿如期飞到他们的身旁。
  劳作了一整天的他们,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小心翼翼他拆开子女的来信满脸微笑地读着信中的语句,那种满足的感觉要多爽有多爽。偶尔信中有不认识的字,他们就让上初中的孙崽孙女来念读。读得通顺的,事后往往会得到一两根白水糖或者冬瓜糖以示奖励。
  看完子女们的来信后,就是写回信。一般的情形是当爷爷奶奶的说孙崽孙女写。内容是他们身体很健康,不用在外的子女牵挂。告诫子女在外要听领导的话,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争取当优秀的员工,年底平安回家之类的正能量话句。
  在外打工的人,收看家书既是一种等待又是一种磨练。如隔时间长了,没有收到家里来信,心里就会滋生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恨不得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到外面的小卖店电话亭挂个电话问问到底是啥回事,管他电话费贵不贵。
  那个时候,我喜欢写信跟家里人互通消息。几乎是一个星期写两封以上的家信,把上班中的酸甜苦辣和外面的精彩粉呈一股脑地倾诉在字里行间,让家里人去分享去捉摸。
  写信是一种陶冶情操的行为,心情急躁的人一般写的字龙飞凤舞十分潦草,读信的人感觉很吃力。心情温柔的人写起字一笔一画,工整大方一丝不苟,读信的人为之精神倍爽通体舒畅这是一种不可得的享受。
  二零零零年,我因在《深圳青年》发表了“豆腐块”的打工文章。那时候刮起一股交笔友的风,多数媒体杂志都时兴在页脚刊登交友信息更何况是发表文字的人公开了通迅地址。那年,我每天都会收到来国内外同龄人写来的上千封友信件,光是回信的邮票费就上达一百元。在当时的信件中我最喜欢来自泰国曼谷的信件,一是邮票漂亮二是这个叫阿菊的缅甸姑娘善解人意。每次来信,她不会向我哭述生活的磨难总是把积极阳光的一面展现给我,她在信讲的是泰国的美丽风景和她生活中开心的故事。因此我与她书信往来飞鸿传情直至二零零八年,泰国邮政宣布解除邮递服务才中断书信这根纽带改用电话联系。
  往事如风,去焉去亦。如今偶尔回忆,亦是舒畅甜蜜!
  作者:贺爱保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国:国都,即京城长安。破:(被)冲开;攻下。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恨别:悲恨离别。
烽火:这里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
抵万金:家书可值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搔:用手指轻抓。浑:简直。欲:将要;就要。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胜:能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白头:白发。城:指长安城。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杜甫的《春望》,虽然是一首仅有八句的五言律诗,但作者是以无限的爱国激情和炽热的思乡情感写成的,因此,它在读者的心目中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成为千古传颂的杰作。
全诗从&望&写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开始诗人就向读者展示一幅战乱造成的凄凉画面,原来繁华的长安帝都,如今成了破乱不堪的断壁残垣,虽说山河还在,但已面目全非。一个&深&字描绘出荒凉的景象,杂草已经长了很深却没有人来管理。这开头两句,为全诗的主题,作了自然而生动的辅引。紧扣&春望&的题目,接着写出看到这般惨景的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不惜离别妻室儿女,千里迢迢去长安投奔肃宗皇帝,共谋兴国大业,不想如今已是国破凋敝,民不聊生,怎不叫人悲痛万分。感念之时,仿佛那花儿都跟着流泪;再加上离别亲人的伤怀,一听到鸟儿的叫声,都能震惊不安。前一句用了一个&溅泪&,后一句用了一个&惊心&,从而有力的加深了诗句的特殊效果。不是一般的流泪,而是一个泪珠一个泪珠、叭嗒叭嗒地往下滴落,如果静心细听,仿佛能听到泪珠的声音,说明伤心已经到了极点,这正好给下一句,一听到鸟儿叫就心惊不安作好前呼后应。这种拟人夸张的描写,正是前人所说的&加一倍写法&,它比平直的抒发悲怀,效果更加深切、更为感人。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春望之景,后四句写的是春望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一直打了一年多,从去年的三月打到今年的三月,战争不知毁掉了多少人家的生命财产。从这字里行间,我们不但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而且看到了战火中的百姓,在兵荒马乱中,拖儿带女,背井离乡的悲惨情景。这两句是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是祈求和平的呼喊。为了国家的安宁,他曾几度举家迁徙,几乎没过过安定的日子,如今和家人天各一方,连一封家书都难以见到。&抵万金&的比喻,写出了诗人思念亲人的焦虑心情。
诗写到结尾时,诗人把满腹的凄楚、悲愤一下子喷涌出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9岁才结婚,投奔肃宗途中遭叛军俘获,在长安潦倒十余载,又因上书营救宰臣被贬,这重多的磨难,使他50岁就满头白发,而且越抓越少,少的连结冠的簪子都插不住了。至此,一个爱国思家的诗人形象,鲜明地树立在人们面前,千百年来,这个高大的形象,受到了一代又一代无数读者的称颂。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七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此时,杜甫自鄜州羌村只身北上欲投奔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带到长安。至德二年(757)春,杜甫在长安眺望美好的春色又降临到满目残败的京城,伤时感乱,忧国思家,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 这首五言律诗,首联以工对的句式和概括的笔法,描写了春望所见国都残破荒凉的景象。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的沦陷,一个&深&字表现了景象的凄凉,并且景物的描写之中寄托了深沉的感慨,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此联对仗工巧,&国破&对&城春&景象相反,而&国破&与&山河在&、&城春&和&草木深&也都是意思相背而出,巧用对比反衬,翻新出奇。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借物传情、移情于景,巧妙地传达出了春望的内心感受,手法别致而意蕴深厚。颈联写春望所感发的国忧家愁,上句紧扣&感时&写国忧,下句紧承&恨别&抒家愁。&烽火连三月&形象地概括了战乱不息的局势,&家书抵万金&又写出了盼望家人音讯的急迫心情。尾联以春望中诗人自我形象的描写而结尾,诗人直接传达出的是衰老的感叹,但何尝不是国破家愁所致?意脉不仅浑然贯通,而且增加了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悲哀的抒写。
&&& 这首诗以&春&为背景,以&望&为线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前四句主要是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首联情寓景中,颔联移情于景。后四句主要是写春望之情,忧国思家。颈联借物言情,尾联以人传情。此诗结构巧妙,各联之间注意呼应勾连,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歌以国忧家愁为情感底蕴,风格沉郁悲凉,而又是以景、事、人的形象传达情感意蕴,因此又有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的效果。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家书抵万金
字体:[][][]
  快要过年了,中国文明网与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开展“一封微家书”网上传播活动。邀请远离亲人的你拿起久违的钢笔,铺开尘封的信纸,给家人写封书信,捎去问候,说声我爱你,从1月14日活动开展至今,话题阅读量已达402万人次。(中国文明网)&&
  杜甫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绵的岁月,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何其珍贵。现在,我们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和平时代,然而,家属仍然珍贵,家书的含金量丝毫未减。&&
  诸葛亮写过《戒子书》,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曾国藩的家书也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翻译家傅雷的家书更是感动了无数读者。家书的意义不仅仅是那几行亲笔书写的文字,更在于字里行间蕴藏的无限情感。现在网络发达了,身处异地的游子可以通过QQ、微信、Email等方式与家人联系,然而,手写的家书依然重要,因为它能唤醒人们温馨的记忆。或许写信的方式有些古老,等待的时间有些漫长,但是手写的东西能够留藏很久,它不会轻易地被“DELETE”掉,经过漫长的等待,它会变得更加珍贵。家书抵万金,一封内容真挚、情感充沛、字体亲切的家书一定能温暖家人的心,一定会像阳光一样照亮这个冬天。&&
  怎样写好家书呢?首先要情感真挚。家书是写给家人的,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它承载的是人类最朴素、最自然的情感。在外地漂泊的游子,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在家书中就可以把心中的种种委屈吐露出来,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虽然隔得很远,家人的祝福也能够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写家书,没必要掩饰,与家人沟通,根本用不着虚伪,这是家书的魅力,这是家书存在的重要意义。写家书,其实就是与家人聊天、谈心,其实就是与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儿子女儿唠唠家常,虽然质朴,却蕴含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
  其次要言之有物。写家书不是发牢骚,不是无病呻吟。写家书要有事情做依托,要有内容做骨架,写一封家书寄到家人手里很不容易,如果家书里全都是“我爱你”、“我想你”之类的字眼,没有什么内容的话,那么这封家书的价值或许就要打折。在外地有那么多新鲜的事,新奇的事,为什么不写下来与家人分享呢?&&
  最后要语言得体。写家书要有真情实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随着性子大发议论,写家书也要有一定的章法,用词用语也要得当得体。写家书态度要认真,字迹要工整,要把它当做一件神圣的事,要用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写家书没有功利性,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要写好家书,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那就是态度严肃,情感真挚,不得有丝毫马虎。&&
  网聊虽容易,家书抵万金。在信息时代,家书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仍然不过时,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感享受,一种爱的言说。(李凯歌)
责任编辑:李立光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 家书抵万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