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按BEC分类的所有医药中间体分类产品所在大类有的在中国

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 - 上海腾道外贸大数据
全国免费热线:
400-662-1018
您现在的位置:
根据广义经济分类(BEC),进口品根据其最终用途分为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消费品,包括衣服,食品,手表,汽车等,用于满足一些社会产品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时,资本货物用于生产机械设备,固定资产业务投资;中间产品主要包括能源,原材料为工业制造中间环节的大宗商品,或作为直接转口的物流货物。
中国的进口货物,资本货物,消费品,进口比重相对较低,大部分货物为中间产品。中国进口的中国产品进口比例在中国总进口中呈下降趋势,消费品进口比重稳步上升,进口资本品比重也略有下降,中国经济发展的进口结构变化是一个缩影:生产投资增加能力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模式正在慢慢转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
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
内容提要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着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着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显着。按照行业要素禀赋和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版权所有 关键词 中间产品 进口来源地 出口质量 人力资本 内容来自 世界贸易组织初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6万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并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以爆炸式增长的贸易规模和低廉的产品价格享誉国际,我国制造业出口一直面临注重“量”而忽视“质”的困境。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制造业出口的传统比较优势将不可持续,出口贸易的关注点必须从规模转向质量。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质量就成为亟需解答的重大问题。依据我国国情,依赖国内的科技发展、科研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短时期内快速提升出口质量已不太可能,因而借助国际技术溢出提升出口质量成为必然选择。
国际技术溢出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外国直接投资(FDI)和中间产品贸易。FDI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已被证明(李坤望和王有鑫,2013),那么中间产品会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中间产品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来源地差异化影响?中间产品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怎样的影响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版权所有 关于中间产品的技术溢出效应,国外研究远早于国内。Krugman(1979)认为,包含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口中间产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产生比国内投入品更高的经济产出。Ethier(1982)以及Markusen(1989)通过建立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为测算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利得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通过理论模型的推演分析,他们认为融合不同的部件比简单的组装更能引致生产率提升,这些贸易利得是通过中间产品之间不完美替代而得到的。 派智库- 长期以来,内生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献都突出强调了国外进口投入品对一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促进提升作用(Romer,1990)。Romer(1987)以及Rivera-Batiz和Romer(1991)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者全要素生产率和降低研发成本两种渠道促进全球经济增长。Grossman和Helpman(1991)则从产品质量视角,提出进口中间产品的技术溢出存在“垂直效应”,即进口中间产品比国内相关产品的质量高,从而产生质量转移效应。Halpern等(2011)总结出两种进口中间产品促进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即质量和互补机制。质量机制是指进口中间产品的质量高于国内投入品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互补机制则是指使用不同种类的中间产品(进口和国内)可以创造“整体大于局部”的收益。 内容来自 随着以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异质性理论的迅速发展,一些学者开始从企业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的影响。大量文献已经证明了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存在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Amiti和Konings,2007;Ahomonte等,2008;Kasahara和Rodrigue,2008;Kugler和Verhoogen,2012;Kasahara和Lapham,2013)。
一些学者通过划分中间产品的进口来源地,细致地考察了不同进口来源地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166f和Andersson(2010)使用1997~2004年瑞典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的来源地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一样,来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间产品影响更大。Sweets和Warzynski(2010)采用丹麦1998~2003年企业微观层面数据,通过划分不同的进口来源地,区分进口投入品的成本和技术及质量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于OECD国家和低工资水平国家的进口投入品都促进了生产率改善。Bas和Strauss—Kahn(2014)采用法国企业数据,将中间产品的进口来源地划分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研究发现不同来源地的中间产品都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促进了企业出口范围的增长。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与国外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关于进口中间产品与生产率的文献相当匮乏。陈勇兵等(2012)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建立理论模型,首次探讨了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并未控制内生性问题。曹亮等(2012)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使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分析了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一因果效应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表现不同。 版权所有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异质性的影响时仍只是聚焦于企业生产率,对企业产品质量差异化的影响尚未涉及。事实上,随着新新贸易理论发展以及大量微观贸易数据的可获得,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问题,Brooks(2006)以及Hallak和Sivadasan(2013)更是提出了“质量生产率”。基于此,本文将在产品国际市场均价的基础之上,测算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进口中间产品对我国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本文来自派智库 二、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获取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1.企业出口质量指数的测算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产品质量的测算一直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研究产品质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相较于技术复杂度、贸易二元边际测算的标准性、可操作性,关于质量的测算一直都未能出现一种被学界广泛接受的测算方法。目前已有的大部分文献(Schott,2004;Manova和Zhang,2012;Bastos和Silva,2010)在测度产品质量时,选择采用产品单位价值(Unit Value)衡量产品质量。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单位价值(Unit Value)是指通过贸易产品的货币金额除以贸易数量而得到的每单位产品的价值。产品的单位价值较易于获得,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例如通货膨胀、汇率、成本等,并不能较为有效地反映产品质量。尤其是考虑到单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时,单位价值就无法衡量产品质量了,而国家之间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 版权所有 Harrigan等(2011)提出了一种以产品国际市场均价为基础计算企业出口价格指数的测算方法,用以替代性衡量企业出口质量。本文在借鉴Harrigan等(2011)计算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的基础之上,先计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然后以出口产品数量为权重计算企业出口质量指数。首先,本文利用法国CEPII(国际经济研究所)的BACI数据库[1]计算出产品的世界平均出口单位价值,将其作为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均价。然后,利用我国海关数据库计算的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与国际市场均价的比值作为我国出口产品层面质量的衡量指标。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内容来自 首先,计算产品i的国际市场均价: 版权所有
派智库- 其中,i表示产品,i∈[1,S];d表示国家,d∈[1,N];pid,qid表示d国i产品的单位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Pi为产品i的国际市场均价,即总贸易额与总贸易量的比值。 版权所有 然后,计算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内容来自
版权所有 其中,pi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即为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指数。 版权所有 为了考察同一行业内企业的质量生产率差异(Hallak和Sivadasan,2013),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探究企业出口质量差异,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企业出口质量指数: 派智库-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其中,f表示企业,为企业出口质量指数。 本文来自派智库 采用以上测算方法我们计算得到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指数。表1报告了2002~2006年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均值,剔除了垄断性特征明显的烟草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从表1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表现在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的行业。而在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较高。同时,通过观测企业出口质量指数2002~2006年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得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呈现一定幅度的上升,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其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出口质量的上升趋势并不明显,有些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说明我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通过吸收国外技术,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质量得以提升,而作为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质量仍停滞在较低的水平。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些行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亟需政府部门采取具体措施提升出口质量。
版权所有 2.核心解释变量:进口中间产品 内容来自 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中间产品贸易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尚无完善和被一致认可的中间产品贸易统计体系。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国外学者对中间产品贸易的统计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 内容来自 第一种方法是投入产出法,即运用投入产出表和进出贸易数据计算进口中间产品在总产出和总投入中的比重,然后进一步计算出口中包含的进口中间产品的比重。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进口中间产品相对比重,运用较为广泛的是Hummels等(1998)和Hummels等(2001)提出的Vs(Vertical Specialization)指标。 版权所有 第二种方法是耶茨(Ng和Yeats,2001)依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方法(SITC)将所有名称是零件和部件的产品进行加总,从而计算中间产品的方法。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第三种是BEC方法。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统计司的“经济大类分类标准”(Broad Economic Catalogue,BEC)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或使用用途将商品分为三大类,即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参照海关协调编码(HS),中间产品包括的HS编码范围为111、121、21、22、31、32、42和53这几个类别的产品。这种方法减轻了第二方法的低估现象,较为科学,但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足,譬如一些可以细分为中间产品和消费品的产品都归类于中间产品,容易造成中间产品总量的高估。由于BEC方法应用简便和相对科学,目前采用BEC方法测度中间产品贸易状况越来越广泛。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本文采用BEC方法识别出中间产品,其中BEC代码为“111”、“121”、“21”“22”、“31”、“322”、“42”、“53”八大类即为本文要研究的中间产品。为了便于考察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进口中间产品种类来表示中间产品,并参考Freenstra(1994)以及Broda和Weinstein(2006)的做法,将从不同来源地进口的同一种中间产品视为不同产品种类。本文通过整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得到了进口不同中间产品的企业样本数据(数据匹配与处理,下文将进行详细阐述)。表2报告了进口中间产品的种类数量在企业间分布,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处于[1,5]的企业占进口企业总数的39.09%,进口种类处在[11,20]区间的企业占到了17.53%,而进口种类在50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也超过了10%。这说明我国制造业企业进口的中间产品种类普遍较多,进口中间产品贸易非常活跃。 版权所有
表3报告了我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进口的中间产品种类的均值。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与其他行业相比,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上节提到的企业出口质量指数较高且质量指数不断上升的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均值,这是否意味着进口中间产品促进了行业内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呢?而与此同时,令我们无法忽视的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等行业也具有较高的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均值,这些行业的出口质量虽有提升但提升幅度并不明显,这又该如何解释?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作用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又抑或需要其他因素诸如人力资本、研发创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对企业出口质量发挥显着的提升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采用实证数据进一步实证分析。 内容来自
派智库- 3.重要变量的选取 派智库- 如果只考察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虽然利于辨析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但会遗漏其他重要解释变量如人力资本水平、企业规模以及研发活动对出口质量的影响,最终可能会造成估计结果的不稳健和偏误。为了规避上述问题,我们将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企业研发营销活动、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重要解释变量纳入到固定效应模型中。其中,企业出口质量指数(Quality)为被解释变量,进口中间产品为核心解释变量。人力资本水平、企业研发营销活动、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为解释变量,模型还控制了企业所处行业、年份以及所处省份地区固定效应。各个变量的选取及经济学意义说明如下: 本文来自派智库 (1)human指代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这里采用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表示。依据Verhoogen(2008)、Brambilla等(2012)的分析,工资反映了企业工人人力资本水平,企业为了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必须对工人支付高工资以激励工人投入高品质劳动。 派智库- (2)rd表示企业研发投入和广告费用之和。Shaked和Sutton(1983)认为构思、设计并生产出一件令消费者意愿支付更多消费者剩余的高质量产品需要企业进行一系列诸如研发活动(R&D)、广告营销以及质量控制等,因此本文将企业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支付也视为影响企业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3)k表示企业资本密集度,采用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值表示。施炳展等(2013)指出由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资本密度越高,越有可能偏离我国的比较优势,这反而导致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因此,我们预期资本密度对企业出口质量影响并不显着。 派智库- (4)size指代企业规模,主要采用企业销售产值表示。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出口质量的重要变量,Kugler和Verhoogen(2012)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产出品定价越高,即生产的产品质量越高。我们预期企业规模的系数值显着为正。 内容来自 4.模型的构建
我们构建以下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 本文来自派智库 Qualityitβ0+β1lnimpit+β1lnhumanit+β3lnrdit+β4kit+β5lnsizeit+βt+βindus+βr+εit(4) 内容来自 其中,被解释变量Qualityit表示企业出口质量指数,下标i指代企业,t表示年份,下同。以下核心解释变量都取对数形式。imp表示进口中间产品,采用进口中间产品种类来表示,其他解释变量的含义上文已经给出了详细说明,不再赘述。β2、β3、β4、β5为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βt表示年份虚拟变量(year dummies);βindus指代企业所处行业的虚拟变量(industry dummies),按照国家统计局的GB/T 分类法,用两位数产业代码表示;βr指代企业所属省份区域的虚拟变量(Region Dummies),用两位数的省地代码表示;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内容来自 5.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 版权所有 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其中,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调查统计的企业包含了所有国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年销售额不低于500万元),时间跨度为2002~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包含企业详细的生产和销售信息,如企业工业总产值、企业工业销售产值、企业代码、企业4位数行业类别代码、企业员工人数以及本年应付工资总额等指标。由于可能存在误报,数据库中一些样本存在错漏和统计口径上的误差,因此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对样本数据做了以下筛选处理:(1)剔除同一年中重复出现的企业;(2)剔除出口交货值为负的企业;(3)剔除固定资产年平均净值为负或者为零的企业;(4)剔除职工人数小于10人的企业。此外,以2002年为基期计算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对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根据当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固定资产年平均净值根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工资总额根据当年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本文来自派智库 中国海关数据库调查统计了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出口的贸易数据,调查统计年份为2002~2006年。数据库包含企业出口和进口的贸易金额(以美元为计价单位)、贸易数量、225个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国家、商品代码、产品计量单位、贸易方式、海关口岸、运输方式等信息。我们通过两个数据库共有的公共字段——电话号码和企业名称等信息,将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2002~2006年完整的中国工业企业进出口贸易详细信息。 本文来自派智库 为了得到进口中间产品的企业样本,我们首先需要从进口产品中筛选出中间产品。我们根据国际通用的BEC(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广义经济类别分类法识别出中间产品。其中,BEC代码为“111”、“121”、“21”、“22”、“31”、“322”、“42”、“53”八大类即是本文要研究的中间产品。由于海关数据库中进口产品代码为HS96码,所以必须将BEC码和HS96编码对应起来,从进口产品中挑出中间产品。然后,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筛选出企业编码、年份、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合计、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工业中间投入合计等变量。为了更全面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类别和所属省地区域对企业进口中间产品的影响,我们还筛选出这些体现企业属性的变量。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为了研究不同的进口来源地在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质量影响中的作用,我们根据世界银行指标数据库(World Bank Indicator)的分类,将进口来源地分为高收入国家(High-income Countries)和低收入国家(Low-income Countries)。其中,高收入国家包含高收入水平的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中高收入水平国家;低收入国家包含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和低收入水平国家。
表4报告了样本期内按贸易类型分类的企业数量及占比信息。其中,国内企业占比最大;纯出口企业占比最小,仅为0.07;既进口又出口的企业占到全部样本的0.13,而其中占到全部样本0.10的进口中间产品的出口企业即是本文研究对象。 版权所有 三、实证结果分析 派智库- 考察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避免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出现偏误和不一致。Wooldridge(2010)认为使用工具变量(Instrument Variables)可以减轻内生性问题,并提出工具变量的选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工具变量与干扰项不相关,二是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高度相关。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基于文章实证的分析需要,我们选取企业层面进口中间产品的关税水平作为工具变量。进口中间产品关税水平与进口中间产品的种类密切相关,而与企业出口质量无关,满足工具变量的条件。为了得到企业层面进口中间产品平均关税水平,我们借鉴Bas和Strauss-Kahn(2011)的方法,首先从WITS数据库获得中国进口产品层面的2002~2006年Hs编码关税税率,并通过HS编码和BEC编码将关税税率合并到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中。然后,将企业进口每一种中间产品的关税税率进行加总,除以进口中间产品的种类,最终得到企业层面进口中间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 派智库- 表5报告了企业进口中间产品关税水平与进口中间产品种类的回归结果,控制了行业、年份固定效应。表中的系数值显着为负,表明企业进口中间产品关税水平与进口中间产品种类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即平均关税税率越高,企业进口中间产品的种类就越少。这一结果验证了企业层面进口中间产品关税水平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变量。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1.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的回归结果 本文来自派智库 表6报告了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的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第(2)列为面板回归结果,第(3)列~第(4)列为以企业关税水平作为工具变量的IV估计结果,同时都控制了年份、行业、地区的固定效应。第(1)列回归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进口中间产品种类每增加10%,会促使企业出口质量提高3.82%。第(2)列是加入了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资本密集度、研发费用以及企业规模等解释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的系数值有所变小,但仍保持显着为正,说明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受到了其他诸如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企业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系数值为0.1514,且在1%显着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人力资本水平与企业出口质量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资本密集度的系数值并不显着,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而研发营销和企业规模的系数值都显着为正,说明企业研发营销活动和企业规模都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企业研发营销投入越大,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出口质量指数越高。 内容来自
本文来自派智库 第(3)列~第(4)列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显着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以及企业规模的系数值仍显着为正,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因素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着促进和提升效应影响。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内容来自 Halpern等(2011)将进口中间品种类的技术溢出归纳为两种机制:质量转移和产品多样性互补机制。一些学者通过进一步划分中间产品的进口来源地,考察了不同进口来源地中间产品技术溢出的差异化影响,并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存在技术或质量转移效应,不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存在互补效应(Lf和Andersson,2010;Sweets和Warzynski,2010;Bas和Strauss-Kahn,2011)。为了考察不同来源地的中间产品对我国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我们按照收入水平状况将中间产品的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具体划分请见数据处理部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派智库- 表7报告了划分了进口来源地的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的回归结果。与表6一致,第(1)列一第(2)列为面板回归结果,第(3)列~第(4)为工具变量估计结果。第(1)列回归结果表明,来源于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高收入国家中间产品种类每增加10%,企业出口质量指数提升3.81%;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种类每增加10%,企业出口质量指数提升3.91%。这说明相较于高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对我国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更大一些。第(2)列是加入了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资本密集度、研发费用以及企业规模等解释变量后的回归结果。中间产品的系数值表明,来源于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都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其他解释变量系数值的显着性与表6一致,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支付以及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保持显着正相关关系,资本密集度的系数值则并不显着,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版权所有 第(3)列~第(4)列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第(1)列~第(2)列的回归结果,表明来源于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着稳健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相较于高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促进提升作用更大。其他解释变量系数值的显着性和方向保持不变。
表7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而言,来源于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着的促进提升,其中来源于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效应大于来源于高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即中间产品的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可能与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本水平还处于低水平,吸收消化来源于高收入国家中间产品的先进技术或质量转移的能力还较弱有关。那么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或贸易方式上的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节将进行分样本实证检验。 本文来自派智库
派智库- 2.分样本实证检验 本文来自派智库 (1)按要素禀赋划分行业的分样本回归结果 版权所有 各个细分行业之间存在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否会使得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也会产生行业差异?为了检验行业要素禀赋差异的影响,我们将上述2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2]。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表8报告了按不同要素禀赋将细分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之后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样本量的减少是因为包含研发费用等指标的不连续导致)。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并不显着,无论来源于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而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尤其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这说明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为最为突出。同时,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系数值还表明,来源于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更大,即互补效应更强。另外,我们还发现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的系数值非常显着,资本密集度的系数值并不显着。由于行业要素禀赋差异,相较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存在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这进一步说明了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存在着显着的促进影响,而资本密度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效应则不明显。这一结论与施炳展等(2013)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本文来自派智库
版权所有 (2)按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
作为发展中的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实际的出口贸易中又被分为十多种贸易方式[3]。为了检验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正相关关系的稳健性,同时考察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我们将企业的贸易方式划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行分样本实证检验,其中加工贸易包含了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料加工贸易。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表9报告了按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表中系数值表明,在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中进口中间产品的系数值均显着为正,而且加工贸易中进口中间产品的系数值大于一般贸易中的系数值,这说明在加工贸易中,进口中间产品更能提升企业出口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比一般贸易企业与海外市场联系更为密切,更易于吸收消化国外中间产品的技术溢出和互补效应。而且,来源于低收入国家的进口中间产品系数值大于高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的系数值,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等变量的系数值保持显着为正,而资本密集度的系数值则不显着,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前文阐述的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本文来自派智库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派智库- 本文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并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针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参照Bas和Strauss-Kahn(2011)的做法,采用企业层面进口中间产品平均关税税率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工具变量估计。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着促进提升作用。中间产品的技术溢出存在技术或质量转移机制和产品多样性互补机制,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低价或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同时,我们还发现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不显着。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按照行业要素禀赋差异和贸易方式进行分样本回归发现:(1)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最为显着;(2)加工贸易下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提升作用比一般贸易更大。分样本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本文来自派智库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实施积极的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政策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增加企业收益,降低贸易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中间产品和出口行为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机理分析。 派智库- 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1)依据行业特征及要素禀赋差异,实施积极的中间产品进口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利用产业政策,加强对中间产品进口的引导,努力提高进口中间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营销投入,增加熟练技术劳动力的供给。人力资本水平是企业提升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企业吸收消化进口中间产品的技术溢出。本文研究发现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对我国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这极有可能与我国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有关。(3)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吸收消化来源于高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质量。企业通过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参与国家分工,与海外市场建立密切联系,特别是科技水平更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积极参与其先进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努力增强自身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1]曹亮,王书飞,徐万枝.中间品进口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经验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2(8):48-53. 派智库- [2]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财贸经济,2012(3):76-86. 内容来自 [3]李坤望,王有鑫.FDI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的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3,5:010. 本文来自派智库 [4]施炳展,王有鑫,李坤望.中国出口产品品质测度及其决定因素.世界经济,2013(9):69-93.
[5]施炳展.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测度与事实.经济学(季刊),2013,13(1). 派智库:政经资讯专家 [1]BACI数据库包括了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HS6分位产品层面的出口单位价值和贸易数据,计量单位被Gaulier和Zignago统一转换为吨,可以计算得到较为稳定的产品单位价值。详见Gaulier和Zignago(2010)。 派智库- [2]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包括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版权所有 [3]中国海关数据库将贸易方式划分为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出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租赁贸易、补偿贸易、易货贸易、代销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等。 版权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间件的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