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前外交部长李肇星逝世的父亲是谁

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 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真相及原因
» 正文
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 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真相及原因
提示: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真相及原因李肇星:星爷的幸福生活李肇星新传我是发言人,请提问!频频闪烁的镁
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李肇星为何被撤外交部长真相及原因
李肇星:&星爷&的幸福生活
李肇星新传&我是发言人,请提问!&
频频闪烁的镁光灯下,依旧是丰富的表情,略显浓重的胶南口音,睿智、诙谐的回应,掷地有声 的言辞。
日,&铁嘴&李肇星快步走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阔别发言人角色19年后,69岁的他又一次&重操旧业&,担任起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他所面临的,依然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棘手问题。
新身份下的李肇星,已然开始书写一段新的传奇。
全世界都忘不了的&铁嘴外交官&
两会上,在追逐李肇星的记者中,外国记者甚至比中国记者还多。一名外国记者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李肇星是全世界的&外交明星&,以前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现在他在两会上重放光芒。&那么,这位&铁嘴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呢?
文学少年走上外交路
  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李肇星的中学同学,还是早年同事,对于李肇星走上职业外交家的道路,都笑言&没想到&:&搞文学工作才是他从小的梦想。&
1940年10月,李肇星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大珠山脚下的王家村。因家境贫苦,李肇星兄弟6人夭折了3个。李肇星很小的时候,就跟爷爷下地干活。但常常干着干着,他就不见了。爷爷四处寻找,才发现他躲在角落里贪婪地读书。从此爷爷&网开一面&,不再逼他干活,想方设法送他上学。
小学毕业后,李肇星在胶南一中度过5年时光。李肇星的高中同桌沈乐亭回忆说:&学校里吃不饱,肇星的母亲是裹过小脚的,她带上家里仅有的玉米面饼子,走5里路送到学校给我们吃。虽然苦,但肇星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当时县图书馆只对干部开放,肇星很执着,最终感动了图书馆的阿姨,给他办了张借书证。拿到后,他欢天喜地,叫上我们一起去借书。&
中学时代的李肇星,语文成绩十分突出。他的作文《越活越年轻的爷爷》发表在上海《少年文艺》上,轰动了整个胶南县。从此,李肇星树立起当作家的理想。
但1959年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李肇星的命运。他曾经回忆道:&1959年暮春的一天,山东胶南一中的领导颇为神秘地通知我,准备进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这对一个18岁的乡下孩子来说,真是喜从天降。我们那一代人是多么向往苏联!但留苏的事终于因中苏关系出了毛病而未能落实。校长后来教导我,留苏不成就好好考清华吧!我中学几何学得较差,思来想去没报清华,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二志愿是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没想到北大以第二志愿录取了我。&后来,李肇星在北大的毕业论文也与外国文学相关,题为《狄更斯的美国杂记》。
1964年秋,外交部到北大西语系挑人,李肇星和几位同学入选,先到北京外语学院翻译进修班学习3年,再到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工作2年,接着去各地农场接受劳动锻炼。在汕头牛田洋农场,发生了一场悲壮的事:海啸袭来,农场数百名抢险战士和大学生牺牲,29岁的李肇星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李肇星后来反复提起这段经历:&从那以后我不大怕苦,甚至不怕死。我的好多同学、战友牺牲了,我能活下来就是一种奢侈,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给祖国多做事情。&
&斗鸡公&斗智斗勇
李肇星30岁时回到外交部。此后,几乎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碰到了&艰难的外交时刻&。凭借机智和顽强,李肇星战胜困难,被各国朋友亲切地称为&斗鸡公&。
1970年,李肇星被派往中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当时,中国在非洲国家的使馆工作人员很少,却承担着开拓外交事业的任务。从办护照、处理侨务到高层交往,大事小事都得做。李肇星甚至得逐字逐句教炊事员学英语,否则他们没法出门买菜。&我教了三个月后,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出去买菜了。有一次,一位炊事员学会了&鸡肉&这个单词,去市场买鸡。对方拿来了一只公鸡,炊事员答:&No,I want his wife(不,我想要他的妻子)。&&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支持着李肇星度过了在非洲的艰苦岁月。
1982年3月,在外交部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以翻译身份亮相,当时的发言人是钱其琛。1985年,李肇星作为新一任外交部发言人正式登场,好几个西方记者就&西藏问题&不断向他发难。一个记者说:&我也有自己的家乡,如果你说我的家乡不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我才不在乎呢!而你为什么对&西藏问题&这样在乎?&李肇星毫不留情地回答道:&你对自己的国家怎么看是你的问题,但是中国的主权是神圣的,外国人无权干涉!&这个记者被李肇星的犀利&镇住&了,从此心悦诚服,和李肇星成为朋友。从1985年到1990年,李肇星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5年,正是中国外交的&多事之秋&。他凭借机智、犀利的作风给海内外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有了&铁嘴钢牙&的美名。
1993年,李肇星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在纽约工作多年;1998年,他再次赴美,担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这一次,他遭遇了中美关系的&冰点&――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游行示威活动。美国记者喋喋不休地追问李肇星:&你能保证在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的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吗?&李肇星严厉地回答道:&你们一直在谈你们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安全,我很奇怪为什么你们不问我在南斯拉夫受伤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情况?为什么不问在贝尔格莱德杀害中国人的行为?&这场针锋相对的对话过后,美国媒体迅速称李肇星为&强硬派&:&中国的李大使脸上极具哀容与愤怒。&
2003年,李肇星担任外交部长后,因日本首相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跌至&低谷&。李肇星回忆说,为了走出困境,他和时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上演了一段&洗手间外交&:&2006年中日高层关系还很僵,我和他(麻生太郎)共同出席一个国际会议。他看我上洗手间,就跟了出来,而且拦住手下没让进去。就这样,我们站在卫生间里,在没有媒体记者的打扰下,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畅谈了20多分钟。这次轻松愉快的交谈,为中日两国外交领导人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奠定了基础。&
李肇星2006年在汤加海边。
&诗人外长&的&软实力&
和许多外交官风度翩翩的形象相比,李肇星其貌不扬。在担任驻美国大使期间,他曾应邀前往哈佛大学演讲。台下一些听众本来就对华不甚友好,一见他的模样,便肆无忌惮地喝倒彩。李肇星不为所动,开始演讲。一分钟后,会场上的嘘声小了;三分钟后,偶尔一声不识相的嘘声,会招来听众的怒目相视;五分钟后,台下鸦雀无声,只听见李肇星妙语连珠&&十几分钟后,演讲结束,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名美国听众激动地说:&李肇星不是靠外表,而是靠魅力征服了全场。&
对此,外交部一位退休的前驻外大使解释道:&外交官最大的&软实力&就是&口头和笔头俱佳&,李部长在这两方面都极为出色。他写文章,论据实实在在,文字精练简短,而且对中国外交文化的领悟很深。另一方面,他的文学底子也帮助他&磨笔头&,从1984年的散文集《彩色的土地》,到诗集《青春中国》,再到翻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他是个真正的&诗人外长&。&
李肇星的英语口语运用自如,在外交部也是出了名的。这位大使说:&在外事工作中遇到交锋的时候,口才好就显得更加重要。意见不同了,观点不一致了,讲话就要求犀利,语速要快。如果外文掌握得不好,人家讲了十句,你三句都讲不出来,气势上就被人家压住了。李部长是越犀利讲得越快,美国人都没他快。&
在这位大使看来,李肇星还有一个重要的&软实力&:&他的履历完整、锻炼全面。从1970年派驻非洲算起,到2003年就任部长,李部长这33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9年的非洲工作;二是11年的新闻司工作。新闻司是外交部公认的最培养人的地方,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等都是从新闻司走出来的。李肇星做了5年的发言人,是历任发言人中时间最长的;三是13年的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大使和副部长工作,这一阶段多与中美关系直接相关。这样的外交履历,当部长是水到渠成的事。&
&星爷&的幸福生活
2009年两会流行语,与胡锦涛总书记&请你指正&一同风行网上的,是网民们对李肇星的亲切称呼:&星爷&。
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询问李肇星,是否知道网友对他的昵称时,他一副少见的困惑表情:&不知道呀。&
李肇星坦言,自己对网络媒体关注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亿万普通网民以各种方式走近这位&老明星&的幸福生活。
诗情#12539;才情
李肇星读诗、爱诗、写诗众人皆知,有&诗人外交家&的美誉。
在山东乡下上初中时,他就开始偷着学写诗。一次上作文课,他大胆写了一篇&诗体作文&交了上去,不料老师非但没有批评,还给了高分。
从北大毕业后,颇具文学天赋的李肇星,本想当一名作家、诗人,却因&革命的需要&走进外交队伍。
李肇星回忆,&一别十几年重新写诗,是因为心头激动而手头懒&。由于工作忙碌,只有在飞机、车船上才有时间写一点。&写文章用字多,旅程结束后常懒得抄清&,他便开始写短诗。正如他所言&在行色匆匆中有感而发&是&展示天然、装点人间&。
记者注意到,仅收录在2007年出版的《李肇星诗集》里的诗就有192首,而他实际创作的诗歌数量远不止这些。从莱蒙湖畔的沉思到安理会上的雄辩,从赤道战鼓到椰林呐喊,从古希腊的神话到壮观的悉尼歌剧院,都溶入了他想象的长河,化作他笔底的波澜。
对于诗歌的品位,李肇星一向挑剔。他很少读从外文译成中文的诗,&因为稍稍读懂一点原文后,就觉得译文与原文不是一回事儿,至少不是一个味儿&。
&万千佳丽中/唯你不施脂粉/一片纯情/光采照人&&你是青春;百十山岳间/唯你天开地阔/平等中寻觅挚友/以诚实营造自我&&你是中国!&
这是李肇星创作的《青春中国》,被谱曲歌唱后,在美国引起强烈共鸣。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如此评价李肇星:&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现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
除了诗歌,李肇星还被媒体称为&有相当段位的体育迷&。他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自己一直在打羽毛球,现在每周一次,&我水平很差,但我的教练水平很高。&李肇星的教练肖杰,现任首都体育大学教授,年轻时三次荣获羽毛球世界女单冠军。李肇星说在美工作期间,肖杰曾教他打过羽毛球,&我们联袂打混双,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俱乐部屡战屡胜,出尽风头。&
闲暇时间,李肇星还喜欢和别人较量几局乒乓球。他身边一些经常&领教&的工作人员,都对这位老领导的削球、拉球水平赞不绝口。
李肇星的体育情结历史久远。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的当晚,激情满怀的他,外套都没有顾得穿,趿拉着拖鞋跑到北京街头庆祝。
&每天这么忙,还有时间写诗吗?&记者问。
&坐飞机的时间少了,所以写的诗也少了。你不知道,我的诗大多是在飞机上写的。&李肇星说,在今年两会上,有一个台湾记者问他想不想去台湾。当时他就诗兴大发,动情地讲起了&女娲补天&的传说,并用诗的语言表达渴望去宝岛台湾一游的心愿:&那是我的一个梦想。&
身边工作人员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李肇星现在越来越重晚情。他最喜欢和年轻人交往,也最关注年轻人的事。
采访中,不知是如何&岔&出去的,李肇星竟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大谈中国男足。
&我早已不再年轻,但很向往年轻人的事业。我认为,输几个球不影响我对中国男足的热爱。&李肇星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可能还会为中国男足做一次&大贡献&呢!
&前年,我访问南非,他们的外长热情邀请中国参加南非首次举办的2010年世界杯。我答应了,可是我心里没底啊!我当然希望中国男足入围,但万一入不了围呢?于是,我就带着几个人先到那个决赛场转了一圈,表示咱们中国人也来过了!&说罢,又是一个李肇星式的仰天大笑。
同类阅读:原外交部长李肇星来湘讲学与诸葛亮称老乡_新浪湖南_新浪网
  湖南日报4月26日讯(记者 曹辉 通讯员 张灿强 王成奇)4月25日上午,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受聘为湘潭大学名誉教授。同时,他以其53年外交生涯的经历,为湘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文化与外交》课,深情讲述了“热爱祖国”“人民万岁”“勤学致远”的人生感悟。
  “我在祖国面前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知识面前是毕不了业的小学生。今天,我又有了最新标签——湘大校友。”李肇星一上台,便以生动幽默的口吻点燃了现场师生的热情。他还说:“我很崇拜毛主席,曾为他服务,感到很幸福。今天来到毛主席亲自倡办的大学,又是一种幸福。”
  “我去过186个国家,最爱的还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李肇星与大家分享了外交工作中的大量经历见闻。他勉励青年学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祖国,为国效力,因为“如果没有祖国的强大,活着不会幸福,死了没有尊严”。
  “我有个老乡,还没见过,叫诸葛亮,他说过‘宁静致远’。”李肇星以风趣幽默的表达,引出了第3个关键词“勤学致远”。他列举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创造发明,阐述了学习、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勉励湘大学子珍惜时光,多爱护自己的好奇心,把对祖国的爱化作行动,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和人民。
04-27 10:23|分享
04-27 10:01|分享
04-27 09:44|分享
04-27 08:51|分享
04-27 08:48|分享
04-27 08:10|分享
04-27 08:07|分享
04-27 07:55|分享
04-27 07:25|分享
04-27 07:20|分享
新浪地方站>>2011专题>>>
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
11:32:34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个人经历: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月生,山东胶南人。
1959年—1964年 北京大学学习;    
1964年—1967年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进修;    
1967年—1968年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    
1968年—1970年在山西离石、江西上高等地的干校和广州军区汕头牛田洋农场劳动锻炼;
1970年—1977年 中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77年—1983年 外交部新闻司科员、副处长;    
1983年—1985年 中国驻莱索托王国大使馆一秘;   
1985年—1990年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    
1990年—199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   
1993年—1995年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1995年—1998年 外交部副部长;   
1998年—2001年 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    
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人物轶事:出身农家爱读书  
在山东胶南一中校长办公室的尹主任看来,校友李肇星当外交部长后热衷与民众互动一点也不奇怪,“他回到我们学校时就还是像学生一样,穿戴很朴素,和学校老师谈话也特别谦虚,没有一点架子。”李肇星的这种行事风格,从他的家庭出身和后来的学习经历中大抵可以寻到一点渊源。1940年10月,李肇星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大珠山脚下的王家村,自幼家庭生活贫苦。小时候,因为王家村没有学校,李肇星是在姥姥家所在的瓦屋村读完小学的,他热爱学习在王家村和瓦屋村都很出名。此后,他在胶南一中度过了5年的中学时光。  
据李肇星的高中同桌、青岛市海西职业学校校长沈乐亭回忆,读书时因为吃不饱,李肇星的母亲经常会挎着个小篮子,踱着小脚,步行5里路来到学校,给他送点小玉米面饼子什么的,“我们就跟着一起吃。”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中学时期的李肇星依然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外语和中文的表现尤其突出。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几乎他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提到了李肇星50年代发表在《少年文艺》上的文章《越活越年轻的爷爷》,那篇文章曾经在当地轰动一时。而外语成绩的优秀,也使当时的外语老师万以咸非常喜欢他。  
沈乐亭经常与同桌一起到河边读书,李肇星常常会爬到河边的柳树上去看书。此外,县城里的图书馆是中学时代的李肇星经常光顾的地方。“本来图书馆是给干部开的,不对学生开放,但肇星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图书馆那个叫王晶的阿姨。”沈乐亭说,他的同桌性格非常随和,拿到借书证后,他们三个人共同使用,除了他们俩,还有当时的少先队大队长宋文斋。李肇星爱学习的习惯一直坚持至今。在4月15日与公众的见面会上,他对在场的大学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好,将来为祖国劳动,使我们祖国很快强大起来,特别要提的是,要有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劳动,因为现在世界上各国的竞争,最主要的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言谈中语重心长,更是他自己成长经历的写照。
诗人意外搞外交  
高考时,李肇星没有如愿进入一心向往的中文系就读,“意外”地被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成就了他今天的职业外交家之路。对于这个结果,无论是他的中学老师还是大学同学,都直呼“没想到”,在他们看来,从事文学工作才应该是李肇星最可能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莎士比亚研究专家郑土生是李肇星大学时的同窗好友,他向《时代人物周报》回忆说,李肇星当年确实曾流露过将来“要写东西,写诗,当作家”的意思,大学毕业论文也与外语和文学相关,题为《狄更斯的美国杂记》。  
从事外交工作的这些年中,从小就热爱文学的李肇星没有荒废了写作,一直坚持在业余时间创作,因此赢得了“诗人部长”的美誉。1984年,在非洲国家莱索托工作时,李肇星为全国的少年读者写了一本散文集《彩色的土地——肯尼亚游记》,这本薄薄的小册子1990年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定价1.45元。在这本小书的后记中,李肇星写道:“我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信念:我今天的读者将来一定会比我们这一代人走得更远,见得更广,对祖国和人类的贡献更大!我常想:在我们这些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中,至今尚未出现登上月球和周游太空的人物,这使我有些遗憾。但毫无疑问,在今天的‘红领巾’中间,必将产生更有作为的人,他们,也可能会成为‘星际游记’的写作者。”字里行间,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后来,李肇星又陆续出版了两本诗集《青春中国》和《李肇星诗选》。2004年,智利驻华大使卡夫雷拉代表智利总统拉戈斯向李肇星颁发了聂鲁达百年诞辰“总统荣誉勋章”,并称赞他既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  
李肇星还与“莎翁研究专家”郑土生等人一起主编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全集》,并亲自改写了其中的一章——《麦克佩斯故事》。他认为这不是他的主业,所以署名“肇星”。“项目写完后,我们外文所的项目负责人赞扬说,‘哎呀,肇星这个人啊,搞外交可惜了,要是到我们这里,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郑土生说。  
另据郑土生介绍,虽然李肇星上大学时志向不在外语,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外语的重视。“晚上在宿舍里,他常常一个人躺在床上看书。”而他们的另一位同学、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戴行钺则回忆说,当时李肇星经常与同学一起比赛背英语单词。1964年,李肇星从北大毕业,恰逢外交部到北大西语系挑人,李肇星和其他几名同学被录取,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他夫人的秦小梅。
  
  
>>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阎维文女儿嫁给原外交部部长儿子(图)
图/文:达人钧钧
新郎李禾禾(右一)是李肇星公子。
李禾禾长相帅气
&日,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公子李禾禾与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千金阎晶晶在北京王府井一家白金五星级酒店举行盛大的婚礼。据悉,婚宴总共约30桌左右,喜宴每桌8880元。有政界、文化界诸多人士参加。
阎维文女婿李禾禾身世揭秘
先来看一下新郎:李禾禾于日出生,他的父亲是李肇星(前任外交部长),母亲是秦小梅。外祖父是中国著名外交家秦力真,刘少奇的秘书、曾任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有其父才有其子,李禾禾继承了他父亲的很多优点。李禾禾长得英俊高大,对人很有礼貌,说起话来却很小声,这跟李禾禾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准小孩没有礼貌,也不准小孩大声说话。李禾禾到美国来上学时,为了赚取生活费用和学费,四出打工,包括搬运啤酒这样的体力活。尤其可贵的是,他绝不利用父亲的地位去占中国驻外使领馆的便宜。他虽然有时也出入使领馆,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就是原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儿子。
2001年,李禾禾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因李禾禾异常的优异与帅气,成为网络名人。毕业后,李禾禾先在甲骨文(Oracle)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赚了一些工资,然后进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获得双学位。他在哈佛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就来自自己的储蓄和银行贷款,完全不靠自己父亲的关系,难能可贵。所以李禾禾在网络上声名鹊起,之前就是很多网友崇拜的对象,第一是因为他不像一般高干子弟一样让人反感,第二他的自我奋斗和家世以及帅气的外表都让人好奇。
阎维文女儿阎晶晶身世揭秘
再来看一下新娘阎晶晶:曾于加拿大温哥华留学,主要学习设计专业。她的父亲阎晶晶父亲阎维文,我国著名歌唱家,中国音协理事、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人才政府津贴”。不过可能跟家教有关,阎晶晶为人更加低调。网络上竟然连一张她的照片上都找不到,看来阎晶晶是不想跟他父亲一样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只是愿意低调的嫁个好人家。
李禾禾前女友曝光
李禾禾的好朋友曝料:李禾禾曾经有一个女朋友,也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擅长交际,会说多国语言,人也长得性感漂亮。禾禾开始对她印象不错,与她来往了一段时间,终于决定分手,原来这位女学生比较花心,同时和几位男朋友来往,李禾禾觉得受不了,就断了这段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禾禾虽然受过国外的教育,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绝对不能允许自己的女友花心,要从一而终。而阎晶晶的家教,她父亲的为人、艺德众所周知,相信阎晶晶是个很本分的好女孩,所以二人才能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
&&欢迎点击红字进入的blog和空间&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征集独家娱乐消息
&QQ:(注明提供娱乐内幕)&
严正声明:网络媒体或个人博客未经本人允许严禁转载,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支付稿酬经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违者必究!
&媒体转载、策划约稿、宣传推广、专栏合作请联系:
&msn:vivijunjun@
&QQ:(注明联系理由和博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肇星:“父母官”说法错误&百姓是所有人的父母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李肇星:“父母官”说法错误 百姓是所有人的父母
  中新网太原12月15日电 (李新锁)15日下午,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山西太原演讲时表示,走过183个国家,最主要的体会就是“人民至上,人民万岁”。
  当天,在山西太原,素有“诗人外长”之称的前外长李肇星再次显示出影响力,偌大的会场座无虚席。演讲刚开始,李肇星面向山西听众说,山西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从小就喜欢读山西作家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听郭兰英的山西民歌,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
  李肇星回忆说,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本人对此记忆深刻。李肇星说,在走过世界上183个国家后,最重要的体会就是“人民至上”“人民万岁”。
  在旧中国、封建时代,县以上官员被称为“父母官”。李肇星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老百姓才是所有人的“父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演讲中,李肇星多次引用在外交工作中观察、发现的事例。他说,在意大利、英国等地工作时,曾多次就“最让你骄傲的老乡是谁”向当地官员提问。本以为对方会说出当地文化精英的名字,没想到当地官员说的都是有所发明、创造的普通民众。(完)
(责编:袁勃)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交部长李肇星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