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微软销售的一个销售工作

微软砸了这么多钱 为何还是没做好智能手机?
2011年下半年,Lumia800在万众瞩目中上市,那时候的诺基亚出货量还是世界第一,采用N9的工业设计让世人为之惊艳,价格一度与同时期的苹果4s不相上下。无论微软还是诺基亚,都对Lumia充满了期待。
2011年下半年,Lumia800在万众瞩目中上市,那时候的诺基亚出货量还是世界第一,采用N9的工业设计让世人为之惊艳,价格一度与同时期的苹果4s不相上下。无论微软还是诺基亚,都对Lumia充满了期待。
虽然诺基亚调头有些晚,但是毕竟还没到无法挽回的那一步。凭借诺基亚出色的工业设计,微软强大的研发实力,诺基亚的前途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
但首先高昂的定价策略,把大批的用户挡在门外。虽然Lumia800拥有聚碳酸酯一体成型设计、蔡司认证镜头、悦屏技术,并最先采用2.5D屏幕等,但是,它的配置落后同期的4S以及安卓旗舰。
这款价格在4000以上的手机竟然还采用单核处理器、800&480的分辨率,还没有前置摄像头!后来发布的Lumia900硬件不变,只是屏幕变大,增加了对前置摄像头和4G的支持。
旗舰卖这样贵也就认了,毕竟是自身的品牌的象征。但是作为推广和销售主力的中低端7系、6系、5系的价格竟然也高的离谱,就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了。记得620的上市价格是1999。差不多上市的小米2也是1999,直接被秒杀。即使不和小米比,当时安卓2000元左右的机型性价比也远远高于Lumia620。
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拼配置,诺记的做工是当时的小米没法比的,然而,要考虑到WP是一个新系统,它的生态还没完善时就贸然定那么高的价格,无疑对系统的推广不利。尤其当时安卓厂商靠低价发力移动端的时候,微软和诺基亚高傲的态度给自己挖下一个大坑。
后来的微软想明白了,推出的Lumia520成为WP卖的最好的型号。但是微软却开始走偏了&&
不过诺基亚还是发扬了跳水王的优良品质,在价格大跳水后,我入手了Lumia900,无论是外观、手感、质量,都是一流的体验,但是系统体验那叫一个坑啊。
Metro UI非常漂亮,也引领了当下扁平化的风潮。但是铃声、音乐音量不分,锁屏断WiFi,没有旋转锁屏等一系列问题却让人用的不舒服,当然这都算小问题,可是这些小问题,微软竟然用了近3年的时间才解决,旋转锁屏竟然到了WP8 GDR3才解决!!
第三方应用缺失或体验不佳是一个老问题了,微软到现在也没解决,只能寄希望于win10了。但是说实话,wp7.5时代,第三方的体验差距尚可以接受的,许多开发者还是愿意尝试的,只是在WP8时代被进一步拉大了,以至于被成功的忽略。
从开发者的角度看,微软的SDK版本更新的速度,虽然有时更新的很快,但没有健全过,并且愿意开放的权限也特别少。
当然对于Lumia用户来讲,最痛的不是这个,最痛的是WP7.5系统竟然无法升级到WP8,哭瞎一大片。还好Lumia920的推出挽回了不少用户的芳心,当时WP系统在国内的占有率一度突破4%,看似不错啊,前途一片大好啊&&
呵呵,终于微软在成功坑了一次用户的情况下又再一次坑了开发者。
在WP8更换内核后,WP8.1又更换了API,导致第三方应用如果要更新的话,只能重新开发,加大了工作量,而对于WP平台而言,第三方开发者多为个人或者小工作室,于是,他们选择离开&&
生态应用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用户数量上不去,开发者就不会重视,开发者不重视,第三方体验就会差,第三方体验差,用户就更不会买!
谁让一开始,微软就把手机的价格定的那么高,谁让微软没事坑用户、坑开发者啊,作死啊!
最后,自从Lumia920后,你还在电视、报纸、公交等见过Lumia系列的广告吗?就这样消失了&&
并且诺基亚/微软Lumia的营销团队简直是翔一样的存在,严重怀疑这帮人纯粹是在刷数据应付差事。在社会化营销大潮下,他们活动没少办、微博没少发、视频没少拍,可是,却统统消失了&&
数据都刷的挺漂亮的,尼玛,你们谁看见过?!让我想起在韩国某手机品牌刷数据的日子&&
话说这家手机品牌在韩国也排第二呢。就国内而言,所谓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做的令人发指,(各种拉帮结派,不懂装懂)大家一心一意的刷数据交差,呵呵。然后你在国内很少能看见这家手机品牌了。
不过Lumia的营销团队也有苦难言,话说,自从诺基亚推出Lumia930推出以后,有多久没有发旗舰了,并且这个Lumia930还是半年前Lumia929的国际版!可以说从13年底到现在,微软竟然没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旗舰!
微软意识到低端设备对WP系统的意义,可以靠性价比提高出货量,获取更多的用户,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也要适可而止啊,别一条道上走黑啊,说好的旗舰呢?
不过我更相信,是因为win10移动版的开发跟不上。自从升级了WP10预览版,我的Lumia620彻底成了摆设,呵呵。
你问我的Lumia830哪去了?这里我得说说WP的优点,因为我觉得Lumia830和Lumia620比起来,在使用上没有特别的不一样,所以,我趁着入手早,还能卖个好价格的时候出手,随后一星期,Lumia830从2499狂掉不止!
不过,为什么我还在苦等win10旗舰等?因为我还不死心啊。
虽然微软之前有种种让人吐槽的地方,但是我们也看到微软的改变,比如硬件配置逐渐跟上了,比如Lumia640用上720P的屏幕,骁龙400的处理器(虽然大家都用410了)800万的摄像头,虽然,我们不会用,但是我们可以给爸爸妈妈买啊。
大屏幕、大字体、大图标、大音量、信号好!最重要的,好看,大品牌保证!简直就是为我们爸爸妈妈们量身定制的。
额&&扯的有点远了,虽然5年过去了,WP变成了1%,很多人都绝望了,但是我相信只要微软别犯特别离谱的错误,靠win10还是可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安卓被人狂吐槽的年代,WP没抓住机会,当安卓5.0出现后,WP的机会更少渺茫,不过物联网会成为win10的机会吗?
猜你感兴趣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发信人: humanairon (王总), 信区: ParttimeJob标&&题: 【微软实习】微软销售市场与服务集团实习-Tele Sales发信站: 北邮人论坛 (Tue Mar&&1 09:20:53 2016), 站内招聘的职位:tele-sales(电话销售),工作部门是SMSP(中小企业部)的marketing团队。我之前在北邮人和知行上发过帖子,招到了一位北邮的男生,现在他实习期满了,因此需要招一个同学来继续做这个职位。前段时间发过帖子,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电话与潜在客户沟通,完善客户资料,同时发掘销售机会。因为marketing部门组织了很多市场活动,会收到不少的客户名片或者联系信息。tele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话与这些客户沟通,补全他们的资料,然后从中发掘销售机会。这个岗位需要有较强的沟通技能,并且对我们的产品和客户需求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需要比较有耐心。这份实习比较适合大四打算出国或者已经保研的同学,大三没有课的话也可以。你的老板会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姐姐,真的可以跟她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需要能够做3个月以上全职实习的同学,实习的地点是在望京的微软大厦(4月份以后可能会搬到中关村),公司办公环境非常好,同事很nice,水果和饮料随意享用,工作强度也比较适中。感兴趣的话,请将简历发送至邮箱:t-【招聘职位】tele-sales 实习生【招聘部门】微软 销售市场与服务集团 SMS&P Marketing【实习时间】3-6个月【入职时间】2月末或者3月初【岗位描述】通过电话与微软云服务及产品的潜在客户进行沟通补全&整理客户信息发掘销售机会【岗位要求】沟通能力较强,普通话较好,最好是能有英文沟通的能力有耐心,能够做好数据整理的工作学习能力强,能够掌握微软产品的特性
职位专业分类:
相关专业最新招聘信息
热门招聘信息
     
     推荐到广播
7011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Miss.Chan)
(bittersweet)
第三方登录: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关于微软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一)
&&&&&&去年12月开始和微软的合作事宜,对如此庞大的合作伙伴,总想尽量多的了解它,于是搜集到了下面这篇文章:
&&&&&&&&&&&&&&&&&&&&&&&&&&&&&&&&&&&&&&&&&&&&&&&& 关于微软(一)
&&&&&& 微软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大杂烩,从手机到游戏机,从企业软件到聊天工具,似乎只要软件能做的事情微软都会插一脚,但是如果各位仔细观察一下微软最近的业绩的话,就知道微软最赚钱的还是Office和Windows,那么,微软那么多的产品的生意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为什么很多产品赚不了钱呢?
&&&&&&& 说来话长,我就从我最熟知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说起,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补充。
[Business Groups]
&&&&&&& 微软的业务分成七大块,总部叫做Business Group,也叫做P&L(我过了很久才意识到P&L就是Profit & Loss),这七块业务从英文来说,分别是:
1. Windows Client (Windows XP, Windows 7…)2. Information Worker (Office family products)3. Server & Tools (Windows Server series, Developer Tools, etc)4. Mobile and Embedded Windows (Windows CE, Pocket PC, Smartphone, etc)5. MSN6. Home Entertainment (XBOX, MSTV, etc)7. 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 (ERP, CRM, SCM, etc)
&&&&&&& 也就是说,所有微软的产品和服务,按照营收和成本,都会被分到这七块业务中去,然后大老板们(包括公司高层和主要投资者)通过了解每个业务的P&L来理解这个业务的运营情况。
&&&&&&& 当然,软件产品的研发都是按部门和小组来分的,所以从总部的开发人员来说,很容易理解自己的工作属于哪块业务。
&&&&&&& 但是对于微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公司而言,这里就有一些重叠:一个销售可能既卖Windows,也卖Office,还卖其它的产品,那么这个销售的成本该怎么算?
&&&&&&& 为了方便起见,微软把所有的市场销售业务分成几大块:EPG(Enterprise Partner Group,大客户部门,主要负责直接销售产品到微软的大客户),SMSP(Small and Medium Sized Panels 中小企业和合作伙伴,主要通过产品渠道商和增值服务商来销售微软的产品,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Services(服务部门,提供产品相关的咨询和服务)。
&&&&&&&& 由于大客户主要用的是微软的核心服务器类产品,所以EPG属于Servers and Tools这块业务,服务部门也属于这块业务,SMSP原来是属于Information Worker的,今年改成了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其它的业务由于比较特殊,其市场销售部门也分开单独管理。还有一些业务,比如说Home Entertainment,其产品和服务在有些国家,比如中国,还没有展开。
&&&&&&&& 所以说,微软在中国展开的主要业务,其实分别属于MBS和Server & Tools这两块,其实还有一两块业务对于整个公司来说更重要:Windows Client和Office Client;Windows Client的业务会主要通过OEM来完成,但是由于在中国盗版问题严重,所以OEM业务开展得也不太顺利。至于Office,说实话我不太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卖出去的,但从人员结构来说,在微软中国的公司内部所占的比例也不大。因此,本文的余下部分主要讨论属于Server & Tools的EPG部门和Services部门及属于MBS的SMSP部门在微软中国的业务开展情况。
[Different Sectors]
&&&&&&&作为一个软件厂商,微软其实是整个行业里面非常特殊的一家公司:它的产品涵盖了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市场,而这两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又非常的不一样。(在这一点上,微软和惠普很像,难怪微软和惠普的关系是那么好。)
&&&&&& 微软是靠消费者市场起家的,在这个市场,微软一步一步发展起自己的核心优势:技术领先和平台兼容,并通过非常aggressive的市场营销手段逐步形成了实际的垄断地位。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一个软件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兼容性,然后是价格,最后才是稳定性和安全性。
&&&&&&& 微软在这个领域目前是所有厂家中做的最好的。当然它的依靠垄断地位提高竞争者进入门坎的做法也饱受指责。在这个领域,产品的销售其实很简单:做好marketing,控制好供货渠道和零售价格。由于软件产品不存在太多的物流和损耗问题,微软的产品又没有什么实际的竞争对手,在这一方面微软简直就是在每天等着捞钱。
&&&&&&&& 但是随着IT行业发展的深化,经济大环境的周期性,以及产品本身的周期,微软在消费者市场里的增长越来越有限,微软很难拿出足够的理由,让那些两三年前买了Office 2000的人再花钱来买Office 2003,因为两者的实际功能其实差不多,虽然Office 2003包含很多新的技术,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未必实用。而且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再要挖掘新的客户实在是不太可能了。
&&&&&&&&& 至于那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比如说印度和中国,由于盗版猖獗,而政府在反盗版商的立场模棱两可(中国政府该不该反盗版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我以后有机会再聊),所以虽然微软的产品应用的很广,微软却没收到多少钱。至于微软非常依赖的OEM模式,由于PC硬件利润的大幅度下滑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很多PC厂商宁愿不装Windows而装一个Linux,然后默许消费者自己去装盗版的Windows和Office,也不愿预装进价相对昂贵的正版Windows(其实价格对于市场上的零售价而言,已经低了很多,但是其价格相对于一台机器的整机价格,仍然很贵),所以对于微软来说也收不到什么钱。可以说,微软在消费者市场的增长已经十分有限了。
&&&&&&& 这一情况对于微软中国来说就有特别的意义,由于不能在中国市场从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 XP和Office XP/2003中赚到钱,微软中国必须在企业级市场(包括大中小企业)上来弥补,而在这一市场微软并不是最有实力的玩家,所以对于微软中国而言,赚钱一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么到底怎么辛苦呢?我会详细解释一下微软在中国的生意是怎么做的。然而在此之前,让我们从商业软件的商业模式开始吧!
[Business Software & Software Business]
&&&&&&& 商业软件产品由于其复杂性,一般从购买到最后使用,都有一个定制化(customization)的过程。
&&&&&&& 最简单的定制化过程包括按照产品手册一步一步点击“下一步”(有一些客户自嘲自己是”下一步“工程师,一直按”下一步“就可以了。。。),稍微复杂一点的需要按实际的生产环境设置很多参数,调整配置,最复杂的就是进行所谓的“二次开发”,就是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再进行一些软件开发,来灵活地实现不同客户的需求。
&&&&&&& 这些定制化在这个行业里面也叫“服务”,当然,服务的内容还包括产品的培训和售后支持。当然,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需要定制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比如说客户只是想进行日常的字处理和报表处理,那么只要帮他们把Office装上去就可以了,最多就是通过自动的方法一次性在多台计算机上安装上Office,而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的这些需求大都一样,这也是微软最擅长的领域;但是一些管理类软件,比如说一个公司的供应商/供应链管理软件,那么本身就会比较复杂,再加上客户算在行业和自身的特点,一般没有一款软件可以拿到一个客户的机器上装了就能用,而是需要进行相对时间较长的“二次开发”,而且每个客户所需要的二次开发的内容都会很不一样,这个领域是IBM, SUN, Oracle等公司的传统领地,微软在这一个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 从一个客户的角度来说,一般总会有一个IT部门,负责IT方面的投资和运营。这个部门可大可小,大的客户,比如说银行,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和机密性,一般都会雇佣一批软件开发人员来开发自己的应用,这时候他们从各大厂商那里需要得到的只是一些产品,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IT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时候内部的开发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厂商推出的各个产品的最好的应用(包括开发)方法,所以有时候也会依赖于厂商的技术人员协助他们进行内部应用的开发;至于其他大部分客户,由于资金有限,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自己开发大部分的应用,所以更多的时候依赖于外部的公司/人员来开发和定制相关的应用。
&&&&&&& 此外,一旦一个产品开发/安装之后,必然牵涉到对应的售后支持。可以想象,任何产品都不是完美的,软件是人写的,人无完人,再“牛”的高手,再完美的团队,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样,一旦一个产品出了一些问题,就需要对应的售后支持;再加上如今的软件产品都越来越复杂,有时候就算是日常的应用和维护,也都需要很多技术知识和经验。。。这也就是说,从客户的角度,无论是产品的二次开发还是维护运营,都需要真正的“服务”。
&&&&&&& 那么这些服务是谁提供的呢?有以下几种情况:
A. 完全由软件厂商自己提供:一般来说,在技术和产品都非常复杂,而相关应用对于客户的重要程度又非常高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
B. 厂商+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也被称为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由于一般大的软件厂商的人员成本较贵,在很多时候他们会把相应的服务工作交给(也可以说是外包给)独立的ISV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服务人员经常起知道作用;
C. 完全由ISV来提供:也就是说,只有产品本身是从厂商那里得到的,而相关服务则完全由ISV来完成,这又分成两种主要的情况:
1)当相关产品的技术已经非常的大众化和商业化,相关的技术细节很容易被了解到的时候,普通的软件厂商进入这个市场的门槛较低,比较容易独立的完成所有的“定制化”服务;微软的大部分生意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2)当该产品的行业化特点十分明显,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的需求很不一样,而且相关的软件的使用需要很多前期的管理咨询工作来做铺垫,这时候厂商会和很多管理咨询公司结盟,把产品的相关技术透露给这些盟友,随后,这些咨询公司在不同的行业,依靠自己的行业知识和管理咨询能力,来为对应的客户提供服务,由于这种服务既包括和软件技术紧密相关的二次开发,又包括业务相关管理咨询,这些盟友能从复杂耗时的服务中赚到不错的利润;最佳的例子就是SAP公司的ERP软件R/3和几大管理咨询公司(比如KPMG和PwC)的合作。
&&&&&&& 这里有一个常识要说明:一般而言,盒装的软件软件,或者说产品化的软件,是靠许可证(License)模式收钱,也就是说,其他的附件,比如说安装光盘和使用说明书,都不是很重要的(安装光盘第一次当然需要,但是同一个软件安装在10台不同的机器上,虽然收10份钱,却只需要一张光盘)。言下之意,软件产品其实没有什么物流可言。换句话说,卖软件其实是卖一张纸,这张纸上印有厂商授权的许可证。所以微软的竞争对手经常说微软是印钞票的,印一张许可证,就可以收好多钱。。。当然,经过二次开发后的软件,由于是独一无二的,一般也就没有什么许可证可言。一般的服务厂商会和客户签订一个合同,来声明对最终产品的知识产权等等。
[EPG, Services, and SMSP]
&&&&&&& 在微软的大客户部门(EPG),产品的销售人员分成两类:一类是纯粹的销售人员,每个人有自己的客户群,他们负责在这些客户上产生足够的业绩以完成自己的销量目标,这些人又叫Account Manager,他们又按照客户的不同行业,也分成不同的行业,比如说金融行业,电信业,制造业等等。别说IT业,就算很多传统行业也有自己的Account Manager部门,这里就不多解释了了,但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相对于IBM或者Oracle这样专注于大客户的公司,微软的销售每个人要“看”,或者说负责的客户数量要大得多。经常是一个人看七八个客户。毕竟,微软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微软每一笔成交的单子的金额大小,决定了其预期的销售成本要低于那些主要的竞争对手,比如说IBM和Oracle。另外一群人叫售前工程师,负责在销售的过程中提供技术上的协助,这些人其实不一定很懂技术,但比较了解怎么样通过技术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说白了就是比较会吹牛,比较会说故事。
&&&&&&&& 有一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微软的销售人员(Account Managers),业绩只包括产品的销售,不包括服务的销售。虽然前面已经花了很多时间说明服务对于软件销售的重要性,然而微软的所提供的服务是可选的,并且是单独收费的。可选的意思就是说客户可以选择微软的合作伙伴/ISV来提供对应的服务,或者有些产品(比如说Office和Windows XP)其实也没有什么服务是必要的。单独收费,意味着服务和产品的价格是分开的,(虽然在特别大的单子里面可以绑定在一起),并且在内部也是分开结算的,这也就是说,服务部门的业绩,和销售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 而微软的服务部门的员工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在内部可以被分成三类:咨询顾问(Consultant):提供一次性的和微软产品相关的安装/实施/部署服务技术专案经理(Technical Account Manager, or TAM):提供经常性的和微软产品相关的维护/支持服务。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Customer and Support Services, or CSS):主要提供机遇产品的售后技术支持。
&&&&&&& 前两类人员隶属于微软在各个国家的分公司的市场销售机构,他们有自己的销售额的指标(服务的销售),一般来说,咨询顾问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一个又一个的软件实施项目,在其中顾问的角色更多的是项目的整体控制和技术咨询,具体的“活儿”让人力成本更低的本地合作伙伴来做。技术专案经理主要提供对客户的维护工作的技术支持,但是具体的问题经常由微软自己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来解决,不把这些交给合作伙伴的原因在于很多问题涉及到有关微软产品的很多底层的问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产权,微软不愿意,也不放心让合作伙伴知道这些信息,以免引起很多麻烦。最后一类人员属于一个独立的组织,和整个市场销售部门是分开的,很多工程师会坐在一个集中的办公室,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提供远程的技术支持。在中国上海的技术支持中心的三百个不到的工程师会对所有的亚太地区的客户(日本和澳洲除外)提供技术支持。而微软的咨询顾问和技术支持的客户经理是隶属于该地区的市场销售部门。每个地区独立核算收入和开支。
&&&&&&& 最后来谈一下微软的SMSP部门。这个部门的人员相对来说十分精简:由于不需要直接面对客户,人员按照渠道和客户的类别分成三个部门: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合作伙伴。
&&&&&&& 前面两个部门更像做市场的:他们通过申请费用,举行一个又一个的市场推广和促销活动,从而刺激最终客户的购买欲望而实现销售。最后一个部门比较复杂,他们的销售额是根据对应的合作伙伴所产生的业务来计算的。在这个部门内部,又把合作伙伴分为零售渠道商和增值服务商,零售渠道商比较容易理解,所谓增值服务商,就是上面所说的提供各类服务的合作伙伴,以及一些专门做软件产品,但是其产品是和微软的产品有密切联系的厂商。不同的合作伙伴,由不同的销售来负责,这些销售又叫Partner Account Manager (PAM)。
&&&&&&& 在04年7月以前的几个财政年度(微软的财年是从每年的7月开始的),这些合做伙伴主要是和微软的中小企业客户打交道,因此这个部门也叫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SME)。同时,微软的EPG部门也有自己的PAM,对应着比较大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和比较大的客户有业务往来。但是这样的分发实在是过于细致而不够灵活:假设一下,如果一个属于SME部门负责的合作伙伴和一个EPG部门负责的客户发生了业务关系,对应的单子该归功与谁?所以从这个财年开始,所有的合作伙伴的业务都被分到了SME部门,而这个部门也把名字相应的改成了SMSP。
&&&&&&& 终于说完了。。。呵呵,其实这次只是做了一个介绍,接下来我会来更多的解释一下微软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上面的这些介绍,我想绝大部分微软以外的人是不可能理解那些问题的,毕竟,微软是一个很不错的大公司,表面上几乎没什么问题,而且微软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很多问题也不是因为人的素质问题。
&&&&&&& 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里面,我会详细介绍微软的服务业务以及合作伙伴业务,并根据个人的理解指出其中的一些问题。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3-20 15:0003-20 15:0003-20 15:0003-20 15:0003-20 15:0003-20 15:0003-20 15:0003-20 15:0103-20 15:0103-20 15:02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6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销售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