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菲律宾的一位国王曾经来中国朝拜 姜鹏,之后病故葬在了德州。后来菲律宾是什么时候被西班牙吞并的

一个中国警察的菲律宾印象_美文阅读,精品文摘网
当前位置: &>&&>& >
一个中国警察的菲律宾印象
——讲述一个境外追逃的近来,菲律宾又不安分了,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先是在黄岩岛附近,联合美国搞大规模军演,而后试图绑架东盟峰会,向中国集体施压。我对菲律宾这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着复杂的感觉。去年,我两次赴菲律宾办案,参加境外追逃行动,对菲律宾有了些浮光掠影的印象,我就从一个中国警察的视角,谈谈我对菲律宾的印象,讲述一个您可能不太了解的菲律宾。菲律宾概览菲律宾人口已经过亿,面积30万平方公里,和印尼一样,号称“千岛之国”。菲律宾为热带雨林气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曾先后沦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英语为官方语言,经济发展水平在亚洲属于中等偏下,业是该国经济支柱。中国和菲律宾的渊源菲律宾古称苏禄王国,曾是明清两朝的属国。明朝永乐年间,苏禄国王率家眷、官员来访,辞归途中,国王客死德州。苏禄王墓,至今仍完好保存于山东德州市。黎刹是菲律宾的国父,他是唤起菲律宾民族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经考证,黎刹是一位有中国血统的华裔,其祖先从福建晋江旅居菲律宾谋生。1988年,时任菲律宾总统的阿基诺访问了中国,并且去福建寻根问祖。她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中国的女儿。”在菲律宾各民族中,有五分之一有华人血统。华人遍布全菲各地,其先祖绝大多数来自福建省南部。华人在菲律宾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菲华商占该国总人口的20%,却掌握了近80%的经济资源。华人的商业力量对菲律宾的渗透很深。我在菲律宾期间,听菲律宾华人这样说过:印尼1998年曾发生过大规模反华骚乱,但在菲律宾,大规模反华很难发生。因为菲律宾的商业,大都由华人控制,一旦骚乱,整个菲律宾将处于瘫痪状态。菲律宾制造业落后,大部分菲律宾人使用的电器都是中国出口过去的。中国国家电网、中兴等企业在菲律宾都有大量投资。到了菲律宾我才了解到,国内家喻户晓的休闲食品品牌“上好佳”,其母公司设在菲律宾,由菲籍华人在菲律宾创立,“上好佳”在闽南语是“很好吃”的意思。国内知名度很高的“生力啤酒”,原产地也是菲律宾,由菲籍华人创立。“永和大王”以及上海著名的“裕景国际商务广场”,也都是菲律宾企业。他们背后的“大佬”都是菲籍华裔商人。菲律宾首富施至成,上世纪30年代跟随一贫如洗的父母,由福建来到菲律宾,以经营鞋店起家,成为今天的商业巨子,坐拥百亿美元财富,控制着全国的SM连锁超市。我在菲律宾期间入住“世纪公园”酒店,每天都会有直升机在楼顶起起落落(菲律宾是世界上少数低空开放的国家之一),后来得知,原来该直升机是酒店老板的“座驾”,酒店老板,是在菲律宾首富榜排在第二位的华人陈永栽,他每天直升机出行,有效避开马尼拉的交通阻塞。马尼拉散记马尼拉是菲律宾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这是个东西方合璧、充满着喧嚣、交织着矛盾的城市。西式快餐、中餐馆交错棋布,长眉深眸的混血和黝黑的亚裔面孔混杂。高大葱绿的椰树、棕榈,馨香四溢的菲律宾国花茉莉,彰显着浓郁的热带风情。而高楼大厦、绿树掩映的另一侧,是破旧不堪的贫民区。  在菲律宾,满街跑的是一种叫做Jeepney的小巴士,据说这种车是二战时期美军留下的吉普车,通过改装,绘上醒目的图案,显得花枝招展。但因为发电机陈旧,噪音很大,尾气排出一股股黑烟,空气污染严重。马尼拉建起了中国城,据说是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城。位于中国城的唐人街又名王琳街,王琳是一位华人,曾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中功勋卓著,当地华人就将这个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道狭窄而拥挤,人流不息,空中布满电线,显得凌乱不堪。满街的杂货店,陈列着中国特色的商品。还有中草药店,各色中式小吃,金店里还放着邓丽君的老歌,仿佛置身旧中国的民国时代。在菲律宾,私人可以拥有枪支。商场、酒店的保安都配枪。进入商场、酒店,保安逐一检查手提包,过安检。从一侧面也说明这里治安形势不好,但街面犯罪较少,两抢案件很少发生,这可能与街面上的保安配枪有关。我还听当地人讲过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有一次拍戏,一名演员扮演窃贼,抢包逃离,却被一名不知内情的保安一枪打死,酿成悲剧。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美朵)
每日重点推荐
夏医生是自己多年老同事的儿子,国外学成归来做事业,老同事担心儿子诊所刚开,门厅罗雀伤了自尊,便偷偷塞钱给李梅,求她装病去“捧场”。
04-05 12-15 12-15
一周热点文章
在线阅读专题菲律宾往事之五:菲律宾古国请求“纳入中国版图”为何遭乾隆拒绝-头条网
菲律宾往事之五:菲律宾古国请求“纳入中国版图”,为何遭乾隆拒绝?本文作者 王浩(快哉风)和您一同聊聊稀有的、风趣的、真实的、难忘的中日历史你知道明清两代,什么时期最富有、最强大吗?明代的永乐年间,清代的乾隆年间——这是明清两代最强盛的时代。人强,别人敬你三分;国强,八方来附,万邦来朝。菲律宾的古代国家,在中国最强的两个年代,最虔诚、最忠心,国王亲身来朝,死了都要“托体中华”葬在中国,甚至自动请求将土地、人口纳入中国版图。1、两位菲律宾国王安息在中国十五世纪上半叶的明代永乐年间,中国可谓世界头号富国、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是明王朝震惊世界的国家战略,“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第一次让海外诸国知道了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威名。图:明成祖朱棣统治下,大明国力鼎盛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间,来自亚洲、非洲的国家使节来华络绎不绝,共有318次之多,平均每年15次。这其中,东南亚的国家最频繁、最热心,浡泥、满剌加、苏禄、麻剌国等先后有十多位国王亲身率家属和大臣来华朝见。在那个年代,这些东南亚国王乘船泛海而来,海下风浪、海盗虏掠、水土不服等等,都是需求面对的风险要素。但他们仍然冒险前来朝贡,完全是为了寻求强国做靠山,同时也进行贸易和学习。朱棣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本着“厚往薄来”的怀柔之道,总是恩赐远远多于进贡,这也促使海外各国一次次不远万里而来。图:永乐年间,万国来朝不幸的是,由于远渡重洋水土不服,竟然有三位国王在中国因病去世,并按照他们的遗愿安葬在中国,而三位国王中,除了浡泥国(今文莱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外,另两位都是菲律宾的国王。第一个是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古代苏禄国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酋长国,领土在菲律宾苏禄群岛。掌握苏禄国王权的是三个王: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东王的权力最大。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东王和西王、峒王妻率家属、随从三百多人来到北京,呆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由于是难得的三王一同来朝,朱棣很热情地接见、赐封和接待,赐印诰、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还赠送了三国“各金镶玉带一条,黄金100两,白金2000两,罗锦文绮200匹,绢300匹,钞1万锭,钱3000贯,金绣蟒衣、麒麟衣各一袭。”图:德州苏禄国东王墓但是苏禄东王在回国途中,走到德州附近忽然病故,被以王礼葬于德州城北。第二位是麻剌国王哇来顿本。古麻剌国位于今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上,是个小国。永乐十八年(1420年),麻剌国国王率家属、随从在归国的中国使者张谦陪同下,来到中国朝贡。朱棣仍然是慷慨赠予服饰、仪仗、鞍马等物,以及大批金银钱和丝织品。不料麻剌国王回国途经福州时,忽然染病而死。明廷立即派礼部官员前来祭悼,赐予谥号“康靖王”,命福建地方官为他建造茔墓,以王礼安葬于西门外茶园山,春秋致祭。图:80年代中菲合拍的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安葬在中国的两个国王,都留下了家属和陪臣就地守陵,此后大多数归化为中国人,直到今天,还有两王在华后裔回故国探祖的旧事。2、苏禄国王自动请求将土地、人口纳入中国光阴荏苒,清朝取代明朝一统中国,到了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国力达到了康乾乱世以来的最高峰,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富有强大的国家。而此时的菲律宾古国苏禄国,却江河日下——西班牙殖民者强占了吕宋岛在内的菲律宾中北部地区,侵略的魔爪一步步逼近南部的国土。弱国寡民,哪里能抵挡西班牙人的蚕食?苏禄国的国王是东王后裔,国难思强援,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图:清朝时期海外诸国朝贡图清雍正四年(1726年),苏禄国遣使朝贡,献上了珍珠、玳瑁、花布、燕窝、番刀、藤席、猴子等十二种贡品,重建了和中国的“藩属”关系,几年后,苏禄国王亲身来华并拜谒了苏禄东王墓。又过了两年,应德州守墓的东王后裔请求,苏禄国王上书雍正,请求给予这些人加入中国国籍,获准。《清史稿》记载道:“西班牙既据吕宋,欲以苏禄为属国,苏禄不从,西人以兵攻之,为所败。独慕义中国,累世朝贡不绝。”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慕义中国”的苏禄国王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请求将本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图!这份苏禄国王的《请奉纳版图表文》,原文件收藏在中国第二档案馆。《清史稿》记载道:“十九年,苏禄国王麻喊味安柔律噒遣使贡方物,并贡国土一包,请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贡上“国土一包”,请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这就意味着,一旦乾隆皇帝答应,这片土地盛产珍珠、玳瑁,由数百个火山岛、珊瑚岛、有数岩滩和暗礁组成的群岛,就此成为中国大家庭的一员。当然,中国随之也要承担起庇护苏禄人的责任:抵挡西班牙的入侵。图:苏禄东王祠里的“苏禄王”画像,一副国人装束遗憾的是,乾隆皇帝的回答是这样的:“苏禄国倾心向化,其国之土地人民即在统御照临之内,无须复行赍送图册。”意思是,你们既然曾经光荣地成为我大中华的属国了,就不需求再搞这些虚文缛节了!于是,苏禄希望成为“中国固有领土”的请求,被委婉地否决了。此后,苏禄国历经磨练,先后抗击西班牙人、英国人、美国人,最终被蚕食,于20世纪被并入菲律宾。不过,当地的穆斯林(摩洛人)仍没有中止争取高度自治的斗争。3、乾隆为何不愿接受海本国家?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平定苗疆、新疆、西藏、准噶尔,对越南、缅甸用兵,国力鼎盛,为什么对海外岛国国土却不感兴味?我堂堂大中国什么没有?根本不需求海外的任何东西!——这是中国皇帝的内心独白。清政府完美地承继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天下”观念,认为中国之外皆是蛮夷。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禁海政策,对海外的物品、人口、国土毫无兴味。连大英帝国的使者都由于不肯跪下磕头,被乾隆断绝贸易驱逐出境,还有什么海本国家能吸引他的目光?图:乾隆大阅图(郎世宁绘)甚至在明清两代的皇帝看来,海外华侨都是奸商刁民,不是良善之辈。拿乾隆帝来说,西班牙人、荷兰人在十八世纪初搞了几次南洋屠杀华侨事情,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连一张声讨的檄文都没有。乾隆皇帝对海外侨民被杀,意见是这样的:“内地违旨不听招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惹事被害,孽由自取”。如此说来,连本国侨民都弃之如敝屣的乾隆帝,自然没有兴味纳下一个“贫瘠”的化外岛国——耗费钱粮人马不说,还要为“外人”出头,岂不是荒唐?荒唐不荒唐,风水轮番转。今人看此史,唯有一声叹!
收藏&50741
TA的引荐TA的最新收藏[转]&[转]&|||||||||||||||||
&>>&&&&&正文
“生死大明好”:揭秘死在明朝的四位外国国王
  “苏禄国王墓”是山东德州最著名的古迹之一,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上映后更使其名声大振。
  几年前,笔者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学者商传所著《永乐大帝》一书,发现在明朝永乐年间国力强盛、四海缤服、万国来朝。明成祖永乐皇帝谴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通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实行“朝贡外交”政策,加强了与外国的联系往来。仅明永乐一朝,就先后有60余个国家的国王及使节泛海而来,而其中竟然有4位国王不幸病殁于中国,埋葬在中华的大地上。苏禄国东王便是其中之一,但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第一个殁于明朝的是履喙裎睦彻┑墓趼槟侨羌幽悄恕K诖竺饔览至(即公元1408年)率王妃和弟妹、子女、臣节等庞大使团泛海而来朝贡,从福建登陆,八月到达京师。这是明朝初年第一位来朝的外国国王,他的到来,对于追求盛世之治的永乐皇帝,可谓是一种荣耀。于是在永乐皇帝亲自接见他们后,又在皇城奉天门设宴,行迎宾礼,赐予甚丰。遗憾的是这位履喙醯酱锩鞒笠桓鲈拢鋈徊〉埂S览只实勖秸镏危忌杂泻米痪貌∏榧又亍J拢履喙醪」视诨嵬荩杲龆怂辍S览只实凵醣戆У浚〕眨补僦录馈0凑履喙酢巴性嶂谢钡囊胖觯劳趵窠渎裨嵩诰┦Π驳旅磐馐痈裕甏呵锛漓搿B槟侨羌幽悄怂乃甑亩渝谕奔聪馔跷弧K哪旰螅谕俣荣赡竿矗艿酵衩驳慕哟头岷竦纳痛汀
  第二个殁于明朝的就是苏禄国(今菲律宾国西南部苏禄群岛)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大明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 东王和西王、峒王妻共率王室随从340多人浮海来朝。这时明成祖永乐皇帝已到北京(尚未正式迁都北京),苏禄国王一行也于同年八月初来到北京。永乐皇帝按此前接待履喙鹾吐菁樱衤砝次餮枪┕醯睦窠诮哟怂恰K鞘前嗽露呷沾枪榈模傩星暗玫胶芏嗌痛汀2恍业氖牵逄旌螅章还踉谛薪恋轮菔蓖蝗徊」剩灰酝趵裨嵊诘轮莩潜薄
  第三个殁于明朝的是麻剌国王哇来顿本,他不幸病殁于福州,永乐皇帝特为谥“康靖”。
责任编辑:润辰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菲律宾国王明代曾来华 后裔住在山东德州
菲律宾国王明代曾来华
&后裔住在山东德州
发布日期:日&&&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张榕博 
(转自:凯风网)
  苏禄王画像
  德州北营村  张榕博 摄
  眼见中国与菲律宾频起摩擦,捏着自己与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合影的德州人安砚春,心情颇为复杂。约600年前,菲律宾群岛中第一个近代国家君主苏禄东王,不远万里来华访问,后不幸病故于山东德州。如今,既是中国人,又是古菲律宾王室后裔的安砚春,正在思索着自己能否再为中菲友谊作出些许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菲律宾民间与高层从未间断过到德州拜谒已故苏禄国王墓,这条王室家族的纽带一直牵系着中菲友谊。
  北营村的“中菲关系”
  日深夜,一伙持枪武装人员突然袭击马来西亚沙巴州仙本那一家酒店,29岁的中国女游客高华赟和一名40岁的菲律宾酒店女员工被劫持。酒店方面则表示,这伙武装人员为菲律宾叛军。
  沙巴州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历史上曾由苏禄王国控制。1963年,沙巴州加入马来西亚。不过,近几年沙巴州频繁受到追随苏禄王后裔的武装分子袭扰,其中一支造成多人伤亡的武装自称“苏禄王朝皇家安全部队”,不过外界称他们为菲律宾叛军。
  这起人质劫持事件通过电视已被居住在中国德州北营村的苏禄王室后裔安砚春所知晓,他为此感到诧异。
  祖辈守着苏禄东王墓近600个年头,这位第十八代苏禄国王子后裔已是典型的庄稼汉,尽管还信仰伊斯兰教,但没有半点王室的架式。
  1417年,苏禄国巴都葛·叭答剌、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叭都葛巴剌卜三王,各率领眷属、侍从共340多人远渡重洋访问中国,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盛情款待。回程途经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遂葬于德州,其长子回国继任王位,王妃和另两个儿子就留在德州守墓并定居,其后裔在清朝获得中国国籍,取安、温姓氏。
  几百年来,菲律宾方面与德州苏禄王后裔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安砚春家中摆放着他和父亲安金田2005年与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的合影,暗示着这个家族至今在菲律宾仍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苏禄王后裔的王室地位也一直被菲律宾官方承认。
  几年前,苏禄王妃梅里安姆来德州拜谒苏禄王墓时告诉安砚春,苏禄王室已分为几派,其追随者不时与马来西亚政府爆发武装冲突。
  媒体报道,苏禄王朝74岁的“末代皇帝”吉拉姆三世的追随者今年3月刚刚“入侵”马来西亚沙巴,造成60人死亡,引发了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近几十年最大的冲突。
  马来西亚向菲律宾喊话,要菲方将吉拉姆三世绳之以法,否则就直接要人。而这位“世界最穷的苏丹”现在穷困潦倒,身患肾衰竭,就住在马尼拉一处贫穷穆斯林社区破旧的两层楼房里。
  这些天,安砚春关注着被劫持同胞的安危,但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位远房亲戚在祖先的故土上“制造争端”。
  “要是经济条件和其它方面允许,我们应该过去多做做和平的努力。”安砚春说,自己早有去菲律宾祭祖的打算,想以此增加中菲之间的友谊,也为苏禄群岛的和平发展加把劲儿,“苏禄那边现在太不稳定了”。
  中国皇帝的好朋友
  或许是因为局势变幻复杂,近年来,菲律宾苏禄后裔和菲律宾高层前来拜谒苏禄王墓日渐频繁,苏禄王墓的宗主地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成为许多菲律宾人的精神寄托。上好佳集团董事长、菲律宾华裔施恭旗今年1月还捐资200万元修缮王墓。
  如今中菲两国时有摩擦,但在约600年前,大明王朝和菲律宾往来友好,以至古苏禄国首领巴都葛·叭答剌受到大明皇帝晓谕召唤的时候,面对长达三个月的漫长航线,以及夏季南中国海频发的台风威胁,没有丝毫犹豫就来华。
  苏禄国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位于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中世纪时被西方称为香料群岛,还以盛产珍珠闻名。在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前,该国是当地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苏禄国是中国通往“东洋”和“南洋”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在明代已有一支拥有众多船只的中国商船队,经常去往苏禄等地。从中国运往苏禄的有丝绸、瓷器、铁器之类,从苏禄运回中国的有香料、珍珠、药材等。
  1405年,为了巩固执政地位,获得“万国朝宗”的效果,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行动郑和下西洋开始,其间郑和曾三次遣使访问菲律宾群岛诸国。
  “史料记载,郑和亲自与苏禄东王会面,两人一见如故。同时苏禄东王还对国力强大的明王朝十分倾慕,于是决定带领苏禄另两个国王一同前往中国朝贡。”德州学院教授王守栋考证说,1417年郑和亲自访问苏禄,就在同一年苏禄三王访问明王朝,这实际上是对郑和访问苏禄的回访。
  虽然苏禄群岛直线距离与中国福建不过数千海里,但为了赶上太平洋夏季西南季风的航海便利,苏禄国王的帆船必须向西,途经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再从越南折返至广州,最后到达泉州港,这条俗称的“东洋航线”长达上万海里,路途艰险。
  明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东国首领巴都葛·叭答剌、西国首领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国首领叭都葛巴剌卜三人,率领眷属陪臣340余人,组成庞大的友好使团,携带珍珠、宝石、玳瑁等礼物,历经三个多月航程,于七月到达泉州,稍作休整后,又一路北上经过京杭大运河,八月才到达北京。这是明代中国政府接待的阵容最为壮观的外国使团之一。
  王守栋说,这是世界中世纪史上的一次重要国际外交活动。面对阵容如此壮观的外国使团,永乐帝龙颜大悦,给予苏禄使团空前的礼遇。苏禄东王则向明成祖递交了“国书”(金缕表文)。之后,永乐皇帝、太子分别宴请苏禄国王,并对来访人员全部给予赏赐。苏禄国王则利用27天时间,了解中国民间的风土人情。
  不幸的是,归国途中,苏禄东王在德州病逝,葬于德州城北二里处(现德州北营村)。
  对此,永乐皇帝表达了“不胜痛悼”之情,这在中国对外历史上十分罕见。永乐皇帝还专门撰写祭文,按照中国皇族亲王的礼制,在德州城北的十二连城西南营墓立碑。在祭文中,永乐皇帝肯定了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盛赞东王的事迹“昭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赐赠东王“恭定”的谥号。除东王长子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等十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留在德州守墓。
  虽然此后经历朝代更迭,但中国政府对苏禄王墓的祭奠从未中止,清朝对东王的祭祀自雍正开始,一直延续下来。
  据北营老人回忆,民国元年(1912),德县县长乘坐四人抬的大轿,打着旗、锣、伞、扇,吹着长号,到东王墓前祭扫,由东王后裔文秀才温如盘、武秀才安福海作陪。他们摆设供席,搭设临时席棚,并有十余士兵保卫。
  “很德州”
  如今距苏禄王万里访华已近600年,苏禄王后裔安静还守在祖先的陵墓旁,正打算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
  与几代人争取独立并陷入武装冲突的菲律宾苏禄王室后裔不同,当年在华守墓的苏禄王亲眷早已融入中国社会,与世无争。受到儒家文化和西北回教交织影响的苏禄王后裔,不仅建起了青砖灰瓦的清真寺,而且其后人还科举及第,有的甚至成为民族将领。
  “沙巴资源很丰富,我在沙巴觉得像在家里。”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躺在病床上的苏禄王朝“末代皇帝”吉拉姆三世仍在怀念今天属于马来西亚,但400年前曾是苏禄苏丹的那块儿领土。针对上月初的那场冲突,吉拉姆三世毫不讳言地说,冲突的直接原因就是自己的追随者回到沙巴故土却屡次被欺负和虐待。
  在万里之外的德州北营村苏禄王御园里,作为管理员的“80后”王室后裔安静虽谈不上“乐不思蜀”,但她笑着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这里的王族后裔早已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没有王族的感受,也不会想着那块儿重洋远隔的“故土”,“现在因守墓而发展起来的北营村,每家每户都可以用我的名字来形容。”
  苏禄王的葬身之地最早并无村落,居民除王妃、王子及侍从十人外,就是明王朝从历城迁来三户回民:马丑斯、陈咬柱、夏乃马,由他们负责王墓的祭祀、耕种祭田及家务杂役,所有人同住墓侧。
  “史料记载说,王子跟随仆人学会了地方话,甚至很德州,当地人也对两位为父守孝的外国王子敬重有加。”王守栋说。
  实际上,在苏禄王访明时期,苏禄王国还处于相当原始的发展阶段,民众主要靠打捞浅海珍珠为业,与明王朝的社会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大明礼制,守孝三年期满后,王子等守墓人员都可以离华归国,但他们放弃了回国耕海,而是以“耕读”为业,成了德州的平常百姓。
  不仅如此,两位王子还为子嗣取姓“安”、“温”,并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取“吉名”与“佳名”。随后从明朝至清朝期间,苏禄王后裔正式“以温、安为姓入籍德州”,成为清朝编户齐民,并逐渐融入回族,结束了在华客居生活。
  安静指着苏禄王墓一侧的清真寺,这座红门青瓦的清真寺与传统清真寺风格不同,安静说,这是明时期的建筑风格,“虽然翻修了几次,门内也有拱形屋顶,但是整体风格还是延续下来了。”
  虽然生活习俗与当地人接近,但在祭祀苏禄王时,后裔还是按照伊斯兰教习俗念《古兰经》纪念,并没有仿效当地的祭祀仪式。
  “不过,德州当地的家族文化逐渐影响着这个新兴的王室家族。”王守栋说,在德州,卢氏和田氏两个名门望族延续400多年,科举入仕的门风使得家族得以兴旺,安、温家族孩童在清真寺接受伊斯兰教基础普及教育后,也学习汉字的识读、句读以及《三字经》、《百家姓》等。此后,家族中出了十几位秀才,清初,温泮还成为家族第一位举人,官至广东按察司知事。温宪则通过科举入仕,累官至知府、道台。直到今天,苏禄王后裔中安、温两姓的老人一谈起“温知府”的事,无不津津乐道、引以为荣。民国时期,安、温家族还在西北军中出了一位“不侍二主”的名将安树德。
  如今,在苏禄王墓周围,仍居住着大部分苏禄王室后裔的子孙。不过,安静说,随着观念开放,越来越多的王室后裔去外省发展,通婚也不再只限于族内。“解放前只允许族内通婚,现在同族通婚选择面那么窄,大家也就不讲那些了。”安静说。
  近两年,菲律宾苏禄王室后裔访华祭祖愈发频繁,北营村的安、温家族也有更多机会听到来自家乡的声音。
  “看着都挺亲切的,不过也只是互相问候一下。”安砚春笑着说,他会惦记苏禄群岛那边的“亲戚”。他相信中菲关系会逐渐缓和,他们回菲律宾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期望那时能做个友谊使者。
  地缘外交中的家族力量
  苏禄王世后,永乐皇帝除了亲书碑文,还特命宫中画师,绘制了一幅苏禄王肖像,悬挂于享殿中央,以供后人瞻仰。
  苏禄王之所以能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是因为他出现在了郑和下西洋时期。
  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以后,来中国的使团空前频繁,如郑和第一次出使,琉球、中山、山南、婆罗、日本、别失八里、阿鲁、撒马尔罕、苏门答剌、满剌加、小葛兰等国便开始入贡。一旦外国与中国成为朝贡关系,在政治上这些国家也便成为中国当时的附庸国。
  “每次郑和下西洋,出使时都是送走一批国外使节,再带回一批新建交的国外使节,他的船就像外交使节前往中国的便车一样。”德州学院教授王守栋说,“当时永乐皇帝就是需要一个万国朝宗的景象,证明他的正宗地位,让大臣都看,而郑和七次下西洋做到了。”
  至于为什么东洋、南洋诸国愿意朝贡明王朝,乃至有了像苏禄王这样的外交朋友,王守栋有着另一番解读。
  “那时郑和乘坐的大帆船有88丈长,赶上半个足球场大,要比哥伦布航海时的航船大一倍多,而整个舰队有五六十条这样的舰船,2万多人的海军部队。”王守栋坦言,郑和的船队实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特混舰队”,威慑力自然非同凡响。
  “你想想,这样一支舰队陈兵海岸,并且派遣使节过来,表明如果朝贡明朝就受封受赏,否则便要宣国威,这样许多国家都会选择前者。”王守栋表示。
  曾有锡兰国王不愿朝贡,于是郑和便武力宣扬国威,俘虏了锡兰国王,送往北京接受训诫,再送回锡兰。王守栋说,小国的外交策略之一便是依仗大国保护,美国现在处处扮演这样一个保护国的角色,而600年前,这个角色则由大明朝充当。
  对于小国来朝,大明朝一直奉行“厚往薄来”政策。《明会要》载:“洪武七年(1374年),吕宋、琐里诸国来……帝谓中书省臣曰:'西洋诸国素称远番,涉海而来,难计岁月,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即明朝的赏赐之物定要远远多于诸国的进贡之物。
  以苏禄王来华为例,三王受赐金相玉带一,黄金百两,白金二千两,罗锦文绮二百匹,绢三百匹,钞一万锭,钱三千贯,金绣蟒龙衣、麒麟衣各一,赐其随从头目文绮、彩绢、钱钞有差。 
  王守栋估算,苏禄所贡“土特产”的价值不过白银万两,明朝所赐之物的价值数十倍于苏禄进贡之物的价值,随三王船队带到中国的所有苏禄商品,也一律免税,一时间苏禄珍珠行销两京,为苏禄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王守栋说,这便是许多东南亚小国看重的“朝贡贸易”。
  “那时中国的外交策略就是'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金子’,所以出现了万国朝宗的景象。”王守栋说,南洋、东洋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藩属国朝贡关系,得到大明王朝的赏赐及保护,这在当时的东南亚国家中成为一种政治时尚。
  虽然“厚往薄来”的外交政策最终要靠国力和金钱维系,但中国仍在东南亚诸国王室中交到了“真朋友”,就像苏禄。有记载称,苏禄国在清中期为了抵抗西班牙入侵,老苏丹还向乾隆奉上《请奉纳版图表文》,请求将本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图,只是执政后期奉行闭关锁国的乾隆皇帝,没有同意拥有一个海上岛国。
  虽然历史环境与政治形态已时过境迁,但王守栋说,厚往薄来的外交策略仍有存在的空间。
  去年6月,在中美峰会之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了讲话,“继续把周边作为外交优先发展方向”,特别是利用经济投资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这意味着经济杠杆仍能助力与周边邻国的地缘外交。
  除了经济手段,我们的那些王室老朋友仍然在东南亚国家中发挥作用,还可以联系他们。
  “假如从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角度讲,地缘政治中,王室凭借其特殊身份仍能发挥一定的权威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说。
  就在4月7日,中国的老朋友、泰国诗琳通公主受聘山东大学名誉教授,继续传播中泰间的友谊传统。去年12月4日,菲律宾籍苏禄王后裔梅里安姆·唐劳·基拉姆公主等一行9人还专程到德州寻根祭祖,并与德州相关部门互动。
  目前实际管理苏禄王室的梅里安姆王妃来华时也曾表示,王室基金会下属的公司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希望在中国寻找合作开发的投资者。“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国家,我们非常希望苏禄王室和中国有更密切的交往,但目前我们和中国方面还仅仅是民间交流。”王妃对媒体表示。
  在万里之外,德州苏禄王后裔安砚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如果做一个和平友谊的使者,我们家愿意做这个使者。”本报深度记者 张榕博 实习生  靖雯 黄蓉
馆藏&1926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拜 姜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