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抗美援朝能跟淞沪会战电影比吗

如果没有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会比今天好吗?
如果没有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会比今天好吗?
  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为免卷入战火,耗尽国力,向美国表达中立不出兵的意愿,彻底和斯大林决裂。  1950年8月 联合国军击溃朝鲜部队。  日 朝鲜战败,金日成被杀。  日
李承晚制造鸭绿江事变,跨过鸭绿江,进攻中国东北。并以将中国东北作为美韩共管为条件,说服联合国军共同出兵。史称“第一次东北亚战争”。  由于中国已经和斯大林断绝关系,无法得到苏联的支持,被迫在东北地区和南朝鲜军激战。东北大地饱受摧残,无辜人民遭到大量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仅1950年10月,就有近600万中国民众伤亡。  日,南朝鲜部队攻占延吉,对汉族居民进行种族大屠杀,一周内即屠杀无辜平民60万人,史称“延吉大屠杀”。  日,部分联合国军成员谴责南朝鲜部队制造种族大屠杀,宣布退出联合国军。  日,台湾国民党政府要求联合国谴责韩国,被美国拒绝。美国并封锁了对大陆地区的一切战略物资补给。  日,面对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又失去了苏联的支持,解放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东北。  日,中共被迫再次和苏联结盟,但同时承认苏联在新疆的特殊权益。解放军在得到苏联大量军火支援后,展开收复东北战役。经过近3个月的苦战,解放军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终于将联合国军驱逐回鸭绿江边,收复了东北大部分国土。  日,美军组织30万大军从上海登陆,经3昼夜激战,上海被夷为平地,和平居民死亡200万人。同时,蒋介石命令李弥所部10万人从缅甸进攻,胡琏率30万大军从厦门登陆,反攻大陆。东北的联合国军也同时发动反攻。  日,经过近一年的战争,解放军腹背受敌,首尾不能兼顾,不得不放弃江南、河北诸地,退守山西。国民党军对占领地民众进行甄别,对共产党员及同情者和家属进行反攻倒算,制造了大量的屠杀事件。  1953年3月,解放区仅剩下山西、陕西及河南一部。蒋介石发表“三一二”公告,组织了近300万军队,准备在6月底前,彻底消灭解放军。  日,蒋介石被暗杀身亡。有消息称是韩日特务共同策划,但没有确切证据。蒋经国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职。  日,李宗仁、白崇禧在广西宣布脱离中央政府。刘文辉在四川宣布脱离中央政府。蒋经国宣布两人为叛国者,发兵征讨。  日,台湾亲日分子发动兵变,驱逐国民党势力,蒋经国忙于内战,无力应付,实际上放弃了台湾。  日,中国内战终于结束。新疆、西藏宣布独立建国,内蒙并入蒙古,李宗仁在广西建国,刘文辉在四川建国,蒋经国在江苏建国,台湾建立亲日共和国,共产党在陕西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韩国占据了东北全境和华北部分土地,并大量制造针对中国人的大屠杀,先后杀害了数千万中国人,剩余的中国人被送进保留区。  日,联合国发布“世界人权状况”报告,把非洲、印度和中国大陆地区,并列为最不发达地区。  -------------------------------------------------------  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无数长眠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烈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作者最新文章假如毛主席来指挥 淞沪会战会失败吗?
注:本活动工分奖励大大提高,特别是原创回复,转主帖并被推荐后都有大量额外工分的奖励哦~一个人也可以多篇参加哦~
& & & & 网友@&提过这么个问题,下面是正文描述。虽然历史已经过去,很多假设都是纸上谈兵,但是这个话题还是很值得今人茶余饭后的讨论。& & & &&淞沪会战过去已经好多年了,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抗敌,给了日军极大的杀伤,是中国抗战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一场战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鬼话。但是中国军队自身也遭受重创,甚至有人怀疑这么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否值得。&& & & &&有人说淞沪会战这正是蒋介石的高明之处,故意在上海攻击日军,把日军进攻中国的方向由从北往南改成由东向西,这个是整个抗战的全面战略,是否正确咱们不去品评了,但是仅仅从战役的角度上讲,淞沪会战实际上是有不少失败之处的。&&& & & &&日前有网友曾经大胆假设,假如77事变后蒋介石承受不住压力下野让贤,毛泽东众望所归地担任国民政府领导,红军和国军迅速完成整编,各种势力迅速地团结在毛泽东周围一致抗日对外。由毛泽东来领导淞沪会战,结果会怎样?&& & & &&可以肯定的是,假如这一仗由毛泽东来指挥这样仗肯定就会大不一样。当然,由于掌握了国家的整个军队资源,毛泽东应该就不会把军队化整为零打游击战了,毛泽东的强项其实不是游击战而是运动战。&& & & &&当然历史不会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至于仗怎么打,网友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大家想好之后,说说您的看法和观点!!&
活动时间:日—日24时活动规则:1、直接在本贴回复即可,一个ID可以多篇原创回复,都有机会被转主帖推荐后获奖;2、只要您的回复篇幅足够,内容精彩,被转为主帖并被推荐首页,您都会获得对应金币奖励,还有高工分奖励哦。发金币依据:二级原创(10—199金币)、回复被加一级原创(200—399金币)、回复被加精华D(400金币)、回复被加精华C(600金币)、回复被加精华B(1000金币)、回复被加精华A(1500金);
铁血社区往期精彩活动内容
军号:6940657
金币:4973 枚
/ 排名:7651
工分:6418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个命题让我想起了微信圈里的一个笑话:一个农村妇女不小心加入了一个博士后的群,进去之后,就发现一群人在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来是否会把人砸伤...其实小编的这个命题就和那个笑话一样!那个笑话因为农村妇女的一句“你们难道没淋过雨么?”而终结,小编的这个命题,我也可以一句话终结:“你难道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么?”淞沪会展不管死了多少人,起了多大的作用,终究都是一场败仗!蒋介石不管曾经做过什么,他都是一个亡国之君!您把他和毛主席比,那不是对毛主席的侮辱么?淞沪会展的日军不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无法和抗美援朝的美军联军比吧?淞沪会展的国军人数和装备都比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要好多了吧?这个还需要讨论么?再多说几句:国民党的军队抗日所以上网那么惨重,战国那么不堪,绝对不是不对战斗力和人员素质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蒋光头一个人的身上!一个美国人曾经感叹:“毛泽东就坐在延安的破窑洞里,就只会他的破烂不对创造了军事的奇迹。二蒋介石作者飞机满中国飞,却只能让国军的不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说明了什么?这就是蒋介石和毛主席的差距!蒋介石医生的特点,就是用人必疑,用一个人就得派几个人去监督,监视,请问这让将领如何作战?甚至老蒋都能绕过毛邦初和周至柔,把电话他妈的直接打进战斗机中队去,用周至柔的话来说:“这他娘的还要我这个空军司令干什么?”老蒋在日本和人家学了几天的军旅知识,就觉得自己是中国的大救星了,不论大小作战,都必然事无巨细...三国那么厉害的诸葛亮都活活累死了,他老蒋连诸葛亮的一根胡须都不如,凭什么大小战役通吃?我们回头再看看国军不对对日作战取得成绩的几个战役,尤其是长沙,曾经被毛主席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薛岳,长沙之战前,就是卫康了老蒋的命令,把信写给了宋美龄,并表示宁愿战死,绝不撤退!宋美龄从中调和,最后老蒋不得不接受薛岳的主张。结果薛岳的长沙会战打的多么精彩?如果按照光头的意思,恐怕薛岳也会败的很惨吧?但是这个扎伊并没有让老蒋觉醒,他甚至是相信那是日本人感冒了,昏头了!也不相信这是薛岳抗命多么正确...三年解放战争的时候,你在看老蒋都干什么了?一会他妈的飞到沈阳,一会飞到北平的,结果也绝对的准确,他飞到哪里,哪里就一败涂地...这是啥?这才是真正的“一将无能,累死千军”...饭馆毛主席,包括后来的几次国际战争,毛主席都是稳坐钓鱼台,一支笔解决天下大事!当然了,即使老蒋真的下野,毛主席也不会出任最高领导的,因为他甚至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连老蒋那么独裁都镇压不住,他肯定也摆平不了的...
顶一下(297)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92361
金币:6832 枚
/ 排名:4307
工分:562904
/ 排名:11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蒋介石为什么要打淞沪会战?这里边我不否认国军的守土贡献,然而淞沪会战在本质上不过是对西方尤其是美英争取外交支持和同情的政治仗、外交仗而已。上海对于谁意义最大?一不是中华民国二部是山沟里的中共而是美英!上海的十里洋场本就是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浓缩。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更是美英的在华利益范围。可惜的是当欧洲因希特勒而有失控迹象的时候,美英的选择倾向是欧洲根本不可能是亚洲。上海从本质上说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半殖民时期插在中国心脏用于抽血的管子!日本人对上海的进攻无非是要从美英手中抢夺这根管子的控制权而已。所谓的上海保卫战保卫的是什么? 是上海的租界?还是上海的英美利益?还是本就不存在于上海的中国民族利益? 保卫战无非是隔着太平洋对对岸高喊:”我们在流血牺牲保卫你们的利益,你们应当同情我、支持我。“尽管中华民国获得了应有的同情,但也仅仅止于同情而已。从美国的西海岸依然有大量的物资输送到日本去。所以上海就不该守卫!就应该对整个上海实施焦土政策,事实上41年底之后美英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利益已经不存在了。再从力量对比来说,上海守得住吗? 守不住的!不同于对华北的进攻,攻击上海则更有利于日本海陆立体化优势的施展。尤其是论火力投射能力,日本陆军远逊于日本海军,且军事物资的投送相比于陆上后勤输送日本那时的海军更具备现代化的高效优势。在那时的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之下,显然日军所具有的物质和人员条件更加适应要地攻防战,而重火力相对缺乏、人员素质差、军事体系不完善的国军在这场攻防战中就意味着要将为数众多的军内优质资源无谓的消耗在日军所擅长的战争之中。而相比之下,国军的战场调动基本上就迟缓低效得多了。部队的投送本就已经很迟缓了,而各种所需的作战物资的输送那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效!能坚持3个月的作战已经算是奇迹了。但结果是对国民党内部的“速胜论”的彻底否定,而日本人做出的否定是如此的惨无人道——南京大屠杀!我的观点只有一个:一场本就不应该打,也不可能达成目的的战争,换谁来指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东四省日本人可以称之为“经营”,而华北只能叫做占领?就是因为东四省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成功的被日本人转化为了日本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且东北抗联并不能够本质上的威胁到关东军以及伪满洲政权在该地区的存在。而在华北由于存在广泛的抵抗行动,导致日本华北占领军当局不得不花费远远高于关外的维稳成本压制抵抗,同时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转化为可供日军使用的战争资源相比于关外效率极低。 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一直在冈村宁次到任前都是日军在适应游击战的过程,主导权并不在日军手中。岗村继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之后,确实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华北的抵抗烈度,然而这也意味着日本要在华北方面要消耗更多的军事资源。随着42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长期在华北对八路军实施军事高压政策的基础不复存在。我为什么要提及游击战?因为从1937年至1942年,日本人与中国人在华北进行的是一场日本人并不习惯、并不擅长的战争——游击战。日本人在中国华北所面对的环境跟东北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要重点说一下,日本在华获取的可支持军事行动长期持续的关键资源是什么? 是粮食!而中国不是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典那样的国家,德国人占领之后立刻就可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工业设施为德意志的战争机器添加更多的燃料和零配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其对日本占领军当局而言最有价值的无非是与奴隶等价的中国最底层劳动力以及农产品。至于煤么,战列舰和航母的动力靠烧煤行吗?而限制日本人高效的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农产品的只能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环境的游击战,而不是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城市保卫战。保卫大上海、保卫大武汉、保卫南京、保卫太远、保卫徐州云云,到底保卫的是什么? 阻止日本人的又是什么?城市是南北交通枢纽这不假,但是守土之战中国人要铁路干什么? 铁路的存在是更有利于守土者还是更有利于侵略者,这不用多想什么了吧?一座又一座的古老城墙见证的是无谓的牺牲、对敌最低效率的杀伤,空间换时间的代价是如此的沉重;见证的是前仆后继的鸡蛋砸向石头的惨烈、悲壮和愚蠢。
顶一下(118)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80499
金币:16943 枚
/ 排名:681
工分:207859
/ 排名:64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一个才华卓越胸怀大志一心要救国救民的战略军事家,一个机遇造就心胸狭隘满肚夹带私货的投机取巧者,两者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单就“淞沪会战”这一场战争而言,有人说淞沪会战从开始那一天就几乎决定了是必败的一仗,那是因为二战时已经不是单纯的陆战,而是一个陆海空三军作战的联合作战方式了。而上海这个城市,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三面环海。一片平原,城市为主,郊区全部是滩涂地,典型易攻难守的城市。中国的海军肯定不能和日本竞争的,日本的海军当时规模世界第三,战斗力世界第二。中国的海军总吨位加一起,都没有日本两艘大型战舰吨位大。日本的空军更是比中国空军强大,当时中国空军刚刚起步,日本已经是很发达了,而且当时日本的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最多的也是最强的。诸如此类“武器致胜论”的说法讳莫如深,叫人不知怎去认同?其实一场战争由形成到出现再到结束,其中就包含着海量信息。决定战争胜负,战场环境可大到天时地利人和,战斗情节也可具体到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战争最重要的一着还得靠战士们高涨的士气和战斗热情,一支萎靡不振的军队未上战场就已经败迹显露了。任何一件事情搁在不同的人的身上,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尤其指挥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像这样一件大事情,就更加会显示出个人风格魅力指挥技巧决策能力的各不相同。一个积极抗日全心全意动用资源让全部士兵拧成一股绳投入战争的人指挥战斗,一个心怀鬼胎手下官兵像散沙一盘又不专心打仗的人带领去打仗,单凭这点就胜负立判了。淞沪会战中,虽然说日军因为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但不知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里面含有多少水份?这个我实在不知道!不过,从国民党抗日的一路表现上看,蒋介石是消极抗日的。如果军队资源配置跟蒋介石相同,七十五万精锐部队由毛主席来指挥,这场战争就不会失败。就算不能彻底打赢,也绝不会将这支军队拼了个精光。就算拼了个精光,也会让侵华日军受到重创。不管它日本什么军事第三还是战斗力第二,也不管它日本什么制海权制空权有多优越,总之敌人深入内陆,打的是街头巷战,制海权制空权的优越已经在游击战伏击战歼灭战的战争条件下消失了。不说这场战争是否在拼综合国力,这场打了三个多月的战争打的就是人民战争,只要将敌人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就如同把敌人陷入于泥潭,而蒋介石就是没有能力发动人民战争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所以日寇的铁蹄才会践踏中国大地。今天有人对“人民战争”持有异议,说这是违反战争法。当年日寇的侵华战争针对平民进行“三光政策”,这分明是反人类战争,怎么不说它是违反战争法?今天的战争进入到“高度文明的战争”,这概念是美国首创的。近年美国在中东发动的多场战争就是“军事极不对称战争”,它的高科技先进武器只针对敌人的军事设施,不袭击平民,这样就可以将战争称之为“文明战争”,所以美国今天就率先进入了文明战争史之列。但是,今天受到美国军事打击的国家中的平民能够全部幸免于难和置身于战火之外吗?再说当年日寇将战火引燃到中国大地,抗日战争怎能脱离人民?蒋介石在淞沪战争中也没有脱离人民,他不但没有脱离人民,他还在大量浪费了人民的力量与资源。甚至蒋在抵抗日军期间,他还不惜制造了抗战三大惨案之一的“花园口缺堤”事件。有句话叫做好种子无需好土壤,就算将它抛到石缝里也同样可发芽。蒋介石分明是粒孬种,他指挥的军队怎能发挥得出绝对优势?蒋带兵不吃败将才怪!过往之事,无从考究。角色转换后战争的结果会如何?这个谁也不能预料。总之,凭毛主席率领的一帮“乌合之众”就能驰骋沙场,不但打败了日本鬼的虎狼之师,还能打败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这个有图有真相谁也不能否认。事实和历史证明,毛主席杰出的军事天才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令对手和敌人都不得不承认。如果由毛主席指挥,谁敢说淞沪战争中国一定会败?最后来一句:战无不胜的就是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的就是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
顶一下(347)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2150
金币:2320 枚
工分:188794
/ 排名:724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个假设是很坑的。如果当时新中国成立了,那么日本根本不可能来进攻中国。在侵华前,1931年以前,我记得日本军方有一个报告,说这是征服中国的最后希望了,好象是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将奉军改为中华民国东北军的前后的事吧。这些日本军方的狂热分子认为,中国有希望实现统一,一旦统一了,日本就没有机会侵华了,一旦日本被困在本土,将无法成为一流的国家。大致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日本侵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当时处于内战,国家尚未统一。还有一件事,美军参战以后,史迪威曾要求自己必须得到中国全部军队的指挥权。蒋介石非常不满,说,我自己都没得到全国军队的指挥权,哪来的指挥权给你!所以。蒋介石政府当时在国家尚处于分裂状态之下,只能掌握原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为班底的中央军,各军阀仍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想领导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抗战,基本上可能性不大。当时的抗战形势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排日情绪,在上海等地发生了打砸杀日本侨民和企业的事,全国各地也都有。比如游击队领导群众烧掉了有名的味之素工厂等。在此情况下,在华日侨向日本政府要求派兵保护。日军随即在上海等地登陆,以保护侨民为名对上海一些地区发动进攻。蒋介石本无意全面与日本开战,原因很多,如军阀混战,国家尚未统一,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不知真假,但能反映出蒋的真实想法,即,日本人只是想要我们的土地,而他们是想要我们的命。这里的他们,指的是各大军阀,也包括中共军队。在抗战的初期,由于蒋是受日本资助和支持的,所以蒋一直抱着希望通过让步等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态度,希望通过暂时的退让,先腾出手来解决国内问题。加之中国的这队正在建设当时,还没有能力对日全面开战,所以,他抗战的态度非常不坚定,一方面对日本的种种无理要求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又没有决心跟日本决裂。中国跟美国关系好,是美国参战之后的事,在此之前,虽然日本侵华,但日本仍是蒋政府的最重要的外交伙伴,在美日之间,蒋是站在日本一面的。但日本的步步紧逼,也让蒋无路可退,只能抗战。但他并没有急于拿出自己的班底的主力对日决战,而是指派地方军阀武装先去打,并且中央政府不下令,因为下达作战命令等于宣战,蒋还不想以自己的力量去单独跟日本宣战,而日本也未对华宣战,只是以保护侨民为名侵华。后来,地方军队的积极抗战,也让日本向蒋提出来,你不是要跟我合作吗?怎么他们来打我们保护侨民的军队?蒋只能说,这是地方军队的事,我管不了他们。于是日本人有了借口,你管不了,我来管。就这样,日军的侵华又多了一个借口,是帮助中国的国民政府平定地方军队的叛乱,并且帮助中国消灭GCD。这让蒋有了更新的想法,让地方军队上,自己的中央军坐镇,最终,蒋光鼐,龙云,阎西山、李宗仁,这些大军阀的军队纷纷被打散打光,日本在客观上帮助蒋政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时就只剩一个问题,就是对付中共。中央军队很聪明,并不被情绪所左右,不象川军的刘湘,写下血书,带全部军队出川与日本决战,结果自己死在军中不说,川军也失去了建制最终失去与蒋政府提条件的前提。八路军并不离开自己的地盘,坚持以我为主的本地抗战,因此最终保住了根据地和军队主力,没让蒋介石和日本的当。到40年前后,各大军阀已基本全部被消灭,李宗仁等人也只能作为光杆司令在蒋的政府中混口饭吃了。从上面可以看出,蒋的抗战是片面的,一是他确实没有能力领导一场全面抗战,二是他知道,日本人不是好作,早晚得完,就等美英等国出面,地盘是迟早要回来的,但打掉了那么多军阀,消灭了割据,统一了全国,这很重要。唯一让他心事重重的就是在西北的中共。因为东南的中共军队已被消灭,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西北了。他所做的抗战,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量拖延日本的步伐,等待美国参战。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也是中国当地时间的一大早,重庆街头就跟过年一样热闹,搞起了庆祝,多年不见的舞龙都出现了,原因就是美国受到了日本的袭击,美国的参战已成定局。那么回过头来,如果按楼主的预设,也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假设蒋犯了失心疯,让位给毛,让毛当国民政府首席领导,你来领导吧。结果会如何呢?首先,各地军阀会群起而攻之,毛领导的中共军队将立即陷入到全国军阀的围攻之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抗战的动作。反共,是当时全中国的一致意见。要说在抗日上,各军阀和中央军意见有分岐,但在反共是,他们是高度一致的。这也是中共必须靠武力夺权的原因。而一些军阀与中共有一些往来,原因也是反蒋统一战线。一旦蒋这个目标没有了,各军阀是必须反共的。如果再把这个条件去掉,即全部军阀也都得了失心疯,甘愿交出地盘和军队,听从毛的领导,那么结局会如何呢?就拿这个松沪会战来说吧。估计日本会提前打道回府,日军肯定打败,但中国也将付出重大代价。毛跟蒋有几个重要的军事上的分岐。一个是,毛重视全民抗战,会发挥全民的力量。实际上这是违反战争法的,也是相当残酷的一个策略,但却是弱势一方的最后手段。说白了,就是将军队躲在老百姓里打冷枪。这等于是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推到了战场上。但是,如果真象天书一样的,毛成了最高领导,一切都说了算了,那么他也不一定会再这么干,也会打一场正规战争。领导着全国几百万军队打游击?这个一个人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游击战这一选项可以排除了。另一个是,毛比蒋更擅长进攻作战。毛是运动战的高手,而运动战的核心就是进攻。在运动战专家的眼中,没有防守,一切为了进攻。我不要地盘,只要战场主动权,只要我是处于进攻态势。进攻一方是主动的,因为防守的一方不知道对方将从哪里攻,你只能分兵把守,我就可以集中力量攻敌一点,也可以围战打援,等等,办法很多。但在弱势情况下能进攻吗?能!这就是靠运动战来实现的。你占的地盘越多,越要分兵把守,我可以暂时放弃地盘,以空间换时间,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打出局部优势,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等我断了你三指的时候,你还敢守?不用我全面进攻你就走你吧。所以我们看,毛这一生中,打过某某保卫战吗?只有一个延安保卫战,但实际上,虽然共方喊出延安保卫战,但并没有保卫,而是通过这一口号吸引了大量敌人过来的时候,自己早就转移了,并在华北和华东完成了布局,转移了战场,在其他地方继续进攻国民党军队。这是什么样的手笔?国军去打毛的老窝了,换谁都得把全部主力调回来保卫首都,结果毛不仅没这么做,反而一面喊着保卫延安,一面把全部军队派了出去,开辟了华北和华东两大战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把刀子扎在南京的眼皮子底下,开辟华北战场和东北战场,打通了与苏联的交通。这个胸怀,可不是单纯的军事家都做到的。所以,毛如果真的能领导那次会战,我认为他会把这一战略思想发挥得更好。松沪大会战的人员,战场面积,可比朝鲜战场大得多了。毛会在日军完成集结前就不断地集中优势兵力去袭扰,打乱日军集结的步伐和节奏,同时利用他们部队集结的时间差,如A部队就位,但B和C两部队仍在运动中时,就集中兵力断其一路,并且是不惜代价的,兵员有的时,只求消灭敌人,同时,各路出击袭扰佯攻,调动敌人兵力疲于灭火时,为其布下口袋阵,在某一敌人相对弱的方向力求全歼敌之一部或几部,那么日军就无法完成合围,毛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发动全面反攻,然后日军会留下尸体和武装装备逃回去了。所以,毛如果真的能指挥这次会战,结果将是消灭大批日军,同时提前完成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从而为继续北止收复其他日军占领区做好准备。而蒋的做法则正相反,他是到处在灭火,到处调兵分兵把守。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区,你得多少军队能守得住?十几万日军在中国大地上行军完成合围部署时,比在自已国内拉练调防还安全和从容。同时,他也从未想过进攻,因为日本是他政治起家的大本营,他还不想跟日本撒破脸,只是消极防守等着美英参战而已。
顶一下(178)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67585
工分:2046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假如毛主席来指挥 淞沪会战会失败吗?中国的全面抗战打了八年,这是艰苦卓绝的八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的抗战分为二部分,一是蒋介石领导的正面抗战,以大军团交战为主。一是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敌后运动战。老师突然想如果两个人的位置换一下,毛主席来指挥国民党的百万正规军。指挥淞沪会战会不会失败?“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决定全面抗战,这个决定是对的,小日本气氛嚣张,一味退让只会让侵略者得寸进尺。然后蒋介石决定在上海打一仗,这个决定也是对的,因为日军的主力在华北,在上海开打可以调动日军。但是,这个战役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了中国军队的重大损失。第一,出发点就不对。蒋介石进攻上海的日军,不是为了调动日军,也不是为了跟日军决战,而是准备做一场秀,说白了,就是希望打给外国人看。最终目的是希望外国势力介入,帮助中日调停,甚至支持中国抗日。蒋介石在淞沪会战初期跟记者说:现在"所从事的战争,不仅是中国自己的战争,而应是一切委托其生命于条约的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国家的战争,尤其是那些在中国有广大的商业利益,而目下利益正在被破坏,代表正在被驱逐的国家的战争。"这种非独立自主的心态导致一开始决心就不大,而且准备不足,很容易就失去对战局的控制。第二,战局失控。本来,蒋介石只准备打一个局部战争。中国的2个师87、88师向日军驻上海部队发起攻击。我们两个师是全制式德国武装,可以说是精锐。蒋介石听说打响之后,也很兴奋,表示给我把日本人全部赶到海里去。但是,日本人利用坚固工事硬撑了下来。最终日本的援军也到了。接下来,就是相互增兵。我们从开始的两个师,到最后集结了七十万的大军。这个对我们是十分不利的。因为我们的优势是拥有战略纵深,劣势是军队实力不如日军。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战略纵深将日军的战线拉长。现在将这么多部队,而且是最精锐的部队集结在这片狭窄区域,使我们暴露在敌人的优势空军海军的轰炸之下,使日本人得到最想得到的结果,围歼我军主力。所以日本才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第三:缺乏大局观,使防线出现大漏洞。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可以说是这次会战的转折点。日军从这里上来之后,就形成对我们的包围之势。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点,蒋介石不安排人防守呢?其实原本是有防守的,但打着打着,蒋介石兵源不够用,就把这里的兵调到前线去了。任何时候都要留有后手。蒋介石忽略了这一点。第四:准备不充分.撤退,也不是最坏的,因为在南京前面,中国曾经花费巨资修了一些防卫工事。依托这些工事,大可以阻挡日军一段时间,可是这个防线没有发挥作用,不是日军绕道了,而是防线根本没有启用。因为撤退的无序,很多管工事钥匙的人跑了,而砸开之后,里面什么都没有,倒是有的堡垒里面放了棺材等杂物。这说明,蒋介石根本没想到会用到这些工事。最终,日军长驱直入,打进了南京。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损失了三十万军队,这是中国的精锐。那么,如果由毛主席来指挥的话,会不会更好呢? 我认为完全会有更好的过程。毛主席的军事能力举世公众,外媒评选十大军事家,毛主席赫然在榜。毛主席也擅长打劣势战。更善于打运动战, 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解放战争,面对兵力装备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朝鲜战争,面对优势更大的美国联军。毛主席都取得胜利。毛主席还能够发动群众,利用运动战,调动对方,化整体劣势为局部势优势。毛主席领导的将军如彭德怀,林彪,刘伯成、粟裕都擅长以弱胜强。当然,这个讨论是纯假想的。中国的抗战胜利,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运动战两者结合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顶一下(84)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90162 工分:1894096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毛、蒋军事战略遂平,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毛一生的特点就是以弱胜强: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抗美援朝,无一不是如此。没有毛,gcd绝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无论是什么人(大陆,台湾,乃至全球的华人),都应该以中国出了毛泽东为自豪。
顶一下(483)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23723 工分:56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8楼& 你以为毛有多利害,战争中一直在后方躲着养精蓄锐,八路军与新四军都是在后方与搞搞破坏活动而已,并没有遇到像样的日本军队,也没有打过什么大的仗。就一次百团大战才刚开始就被毛叫停。按照你说法,抗日战争结束后,老蒋的800万军队是自己自杀的?
顶一下(404)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80499
金币:16943 枚
/ 排名:681
工分:207859
/ 排名:645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一个才华卓越胸怀大志一心要救国救民的战略军事家,一个机遇造就心胸狭隘满肚夹带私货的投机取巧者,两者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单就“淞沪会战”这一场战争而言,有人说淞沪会战从开始那一天就几乎决定了是必败的一仗,那是因为二战时已经不是单纯的陆战,而是一个陆海空三军作战的联合作战方式了。而上海这个城市,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三面环海。一片平原,城市为主,郊区全部是滩涂地,典型易攻难守的城市。中国的海军肯定不能和日本竞争的,日本的海军当时规模世界第三,战斗力世界第二。中国的海军总吨位加一起,都没有日本两艘大型战舰吨位大。日本的空军更是比中国空军强大,当时中国空军刚刚起步,日本已经是很发达了,而且当时日本的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最多的也是最强的。诸如此类“武器致胜论”的说法讳莫如深,叫人不知怎去认同?其实一场战争由形成到出现再到结束,其中就包含着海量信息。决定战争胜负,战场环境可大到天时地利人和,战斗情节也可具体到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战争最重要的一着还得靠战士们高涨的士气和战斗热情,一支萎靡不振的军队未上战场就已经败迹显露了。任何一件事情搁在不同的人的身上,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尤其指挥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像这样一件大事情,就更加会显示出个人风格魅力指挥技巧决策能力的各不相同。一个积极抗日全心全意动用资源让全部士兵拧成一股绳投入战争的人指挥战斗,一个心怀鬼胎手下官兵像散沙一盘又不专心打仗的人带领去打仗,单凭这点就胜负立判了。淞沪会战中,虽然说日军因为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但不知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里面含有多少水份?这个我实在不知道!不过,从国民党抗日的一路表现上看,蒋介石是消极抗日的。如果军队资源配置跟蒋介石相同,七十五万精锐部队由毛主席来指挥,这场战争就不会失败。就算不能彻底打赢,也绝不会将这支军队拼了个精光。就算拼了个精光,也会让侵华日军受到重创。不管它日本什么军事第三还是战斗力第二,也不管它日本什么制海权制空权有多优越,总之敌人深入内陆,打的是街头巷战,制海权制空权的优越已经在游击战伏击战歼灭战的战争条件下消失了。不说这场战争是否在拼综合国力,这场打了三个多月的战争打的就是人民战争,只要将敌人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就如同把敌人陷入于泥潭,而蒋介石就是没有能力发动人民战争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所以日寇的铁蹄才会践踏中国大地。今天有人对“人民战争”持有异议,说这是违反战争法。当年日寇的侵华战争针对平民进行“三光政策”,这分明是反人类战争,怎么不说它是违反战争法?今天的战争进入到“高度文明的战争”,这概念是美国首创的。近年美国在中东发动的多场战争就是“军事极不对称战争”,它的高科技先进武器只针对敌人的军事设施,不袭击平民,这样就可以将战争称之为“文明战争”,所以美国今天就率先进入了文明战争史之列。但是,今天受到美国军事打击的国家中的平民能够全部幸免于难和置身于战火之外吗?再说当年日寇将战火引燃到中国大地,抗日战争怎能脱离人民?蒋介石在淞沪战争中也没有脱离人民,他不但没有脱离人民,他还在大量浪费了人民的力量与资源。甚至蒋在抵抗日军期间,他还不惜制造了抗战三大惨案之一的“花园口缺堤”事件。有句话叫做好种子无需好土壤,就算将它抛到石缝里也同样可发芽。蒋介石分明是粒孬种,他指挥的军队怎能发挥得出绝对优势?蒋带兵不吃败将才怪!过往之事,无从考究。角色转换后战争的结果会如何?这个谁也不能预料。总之,凭毛主席率领的一帮“乌合之众”就能驰骋沙场,不但打败了日本鬼的虎狼之师,还能打败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这个有图有真相谁也不能否认。事实和历史证明,毛主席杰出的军事天才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令对手和敌人都不得不承认。如果由毛主席指挥,谁敢说淞沪战争中国一定会败?最后来一句:战无不胜的就是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的就是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
顶一下(347)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40657
金币:4973 枚
/ 排名:7651
工分:6418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个命题让我想起了微信圈里的一个笑话:一个农村妇女不小心加入了一个博士后的群,进去之后,就发现一群人在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来是否会把人砸伤...其实小编的这个命题就和那个笑话一样!那个笑话因为农村妇女的一句“你们难道没淋过雨么?”而终结,小编的这个命题,我也可以一句话终结:“你难道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么?”淞沪会展不管死了多少人,起了多大的作用,终究都是一场败仗!蒋介石不管曾经做过什么,他都是一个亡国之君!您把他和毛主席比,那不是对毛主席的侮辱么?淞沪会展的日军不论是装备还是人数,都无法和抗美援朝的美军联军比吧?淞沪会展的国军人数和装备都比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要好多了吧?这个还需要讨论么?再多说几句:国民党的军队抗日所以上网那么惨重,战国那么不堪,绝对不是不对战斗力和人员素质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蒋光头一个人的身上!一个美国人曾经感叹:“毛泽东就坐在延安的破窑洞里,就只会他的破烂不对创造了军事的奇迹。二蒋介石作者飞机满中国飞,却只能让国军的不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说明了什么?这就是蒋介石和毛主席的差距!蒋介石医生的特点,就是用人必疑,用一个人就得派几个人去监督,监视,请问这让将领如何作战?甚至老蒋都能绕过毛邦初和周至柔,把电话他妈的直接打进战斗机中队去,用周至柔的话来说:“这他娘的还要我这个空军司令干什么?”老蒋在日本和人家学了几天的军旅知识,就觉得自己是中国的大救星了,不论大小作战,都必然事无巨细...三国那么厉害的诸葛亮都活活累死了,他老蒋连诸葛亮的一根胡须都不如,凭什么大小战役通吃?我们回头再看看国军不对对日作战取得成绩的几个战役,尤其是长沙,曾经被毛主席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薛岳,长沙之战前,就是卫康了老蒋的命令,把信写给了宋美龄,并表示宁愿战死,绝不撤退!宋美龄从中调和,最后老蒋不得不接受薛岳的主张。结果薛岳的长沙会战打的多么精彩?如果按照光头的意思,恐怕薛岳也会败的很惨吧?但是这个扎伊并没有让老蒋觉醒,他甚至是相信那是日本人感冒了,昏头了!也不相信这是薛岳抗命多么正确...三年解放战争的时候,你在看老蒋都干什么了?一会他妈的飞到沈阳,一会飞到北平的,结果也绝对的准确,他飞到哪里,哪里就一败涂地...这是啥?这才是真正的“一将无能,累死千军”...饭馆毛主席,包括后来的几次国际战争,毛主席都是稳坐钓鱼台,一支笔解决天下大事!当然了,即使老蒋真的下野,毛主席也不会出任最高领导的,因为他甚至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连老蒋那么独裁都镇压不住,他肯定也摆平不了的...
顶一下(297)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797387 工分:413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毛泽东是战略家而不是战术家。假如中国在孙中山之后由毛泽东统领全国,就不会有淞沪会战。因为918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让日本鬼子的野心过于膨胀,而毛泽东会举全国之力御敌于东北,不论在政治 外交 军事战略 国民统合上,蒋与毛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以蒋氏在台湾的作为,统领一省委实不堪重任,更遑论一国,假如由毛泽东统领全局,日本鬼子也很难全面侵华,国民也不会在南京 徐州 淞沪等所有地方惨遭屠戮。
顶一下(279)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81851 工分:1099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8楼& 你以为毛有多利害,战争中一直在后方躲着养精蓄锐,八路军与新四军都是在后方与搞搞破坏活动而已,并没有遇到像样的日本军队,也没有打过什么大的仗。就一次百团大战才刚开始就被毛叫停。“敌后”是什么地方,“后方”又是什么地方,是故意混淆概念还是真的不懂?如果是真的不懂,最好去跟小学语文老师补课,如果是故意混淆概念,最好去精神病院疗养。
顶一下(232)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4655 工分:117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8楼& 你以为毛有多利害,战争中一直在后方躲着养精蓄锐,八路军与新四军都是在后方与搞搞破坏活动而已,并没有遇到像样的日本军队,也没有打过什么大的仗。就一次百团大战才刚开始就被毛叫停。纠正你一下,八路军新四军是躲在敌人后方“养精蓄锐”,而且还蓄到了120万兵力。至于厉害不厉害,随你看吧, 只不过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在敌人后方“养精蓄锐”,日军乃至整个日本国是不是要欢天喜地了?
顶一下(203)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1884
金币:77 枚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主席比起委座最高明的是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他只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策略,具体指挥放手交给下面的将帅,而后者喜欢啥事都亲力亲为,只能指挥一个步兵营却偏偏要对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指手画脚,焉能不败?淞沪会战郭军除了大的战略是正确的,其他的战术指挥战场配置几乎善乏可乘, 加上双方战力对比差距极大,战败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败也有败的打法,前期该进攻的时候迫于外交压力浪费战机,中期对峙的时候添油战术输光本钱,后期犹豫不决几乎被人包了饺子这种败仗那就只能用统帅无能来解释了,顶层决策性失误造成的恶果绝对是毁灭性的。军事实力差距不是借口,十几年后同样是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比日寇更为强大十倍的美帝及其仆从郭军,咱拿着小米加步枪不照样把敌人揍得哭爹喊娘么?
顶一下(194)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2150
金币:2320 枚
工分:188794
/ 排名:724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个假设是很坑的。如果当时新中国成立了,那么日本根本不可能来进攻中国。在侵华前,1931年以前,我记得日本军方有一个报告,说这是征服中国的最后希望了,好象是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将奉军改为中华民国东北军的前后的事吧。这些日本军方的狂热分子认为,中国有希望实现统一,一旦统一了,日本就没有机会侵华了,一旦日本被困在本土,将无法成为一流的国家。大致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日本侵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当时处于内战,国家尚未统一。还有一件事,美军参战以后,史迪威曾要求自己必须得到中国全部军队的指挥权。蒋介石非常不满,说,我自己都没得到全国军队的指挥权,哪来的指挥权给你!所以。蒋介石政府当时在国家尚处于分裂状态之下,只能掌握原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为班底的中央军,各军阀仍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想领导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抗战,基本上可能性不大。当时的抗战形势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排日情绪,在上海等地发生了打砸杀日本侨民和企业的事,全国各地也都有。比如游击队领导群众烧掉了有名的味之素工厂等。在此情况下,在华日侨向日本政府要求派兵保护。日军随即在上海等地登陆,以保护侨民为名对上海一些地区发动进攻。蒋介石本无意全面与日本开战,原因很多,如军阀混战,国家尚未统一,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不知真假,但能反映出蒋的真实想法,即,日本人只是想要我们的土地,而他们是想要我们的命。这里的他们,指的是各大军阀,也包括中共军队。在抗战的初期,由于蒋是受日本资助和支持的,所以蒋一直抱着希望通过让步等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态度,希望通过暂时的退让,先腾出手来解决国内问题。加之中国的这队正在建设当时,还没有能力对日全面开战,所以,他抗战的态度非常不坚定,一方面对日本的种种无理要求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又没有决心跟日本决裂。中国跟美国关系好,是美国参战之后的事,在此之前,虽然日本侵华,但日本仍是蒋政府的最重要的外交伙伴,在美日之间,蒋是站在日本一面的。但日本的步步紧逼,也让蒋无路可退,只能抗战。但他并没有急于拿出自己的班底的主力对日决战,而是指派地方军阀武装先去打,并且中央政府不下令,因为下达作战命令等于宣战,蒋还不想以自己的力量去单独跟日本宣战,而日本也未对华宣战,只是以保护侨民为名侵华。后来,地方军队的积极抗战,也让日本向蒋提出来,你不是要跟我合作吗?怎么他们来打我们保护侨民的军队?蒋只能说,这是地方军队的事,我管不了他们。于是日本人有了借口,你管不了,我来管。就这样,日军的侵华又多了一个借口,是帮助中国的国民政府平定地方军队的叛乱,并且帮助中国消灭GCD。这让蒋有了更新的想法,让地方军队上,自己的中央军坐镇,最终,蒋光鼐,龙云,阎西山、李宗仁,这些大军阀的军队纷纷被打散打光,日本在客观上帮助蒋政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时就只剩一个问题,就是对付中共。中央军队很聪明,并不被情绪所左右,不象川军的刘湘,写下血书,带全部军队出川与日本决战,结果自己死在军中不说,川军也失去了建制最终失去与蒋政府提条件的前提。八路军并不离开自己的地盘,坚持以我为主的本地抗战,因此最终保住了根据地和军队主力,没让蒋介石和日本的当。到40年前后,各大军阀已基本全部被消灭,李宗仁等人也只能作为光杆司令在蒋的政府中混口饭吃了。从上面可以看出,蒋的抗战是片面的,一是他确实没有能力领导一场全面抗战,二是他知道,日本人不是好作,早晚得完,就等美英等国出面,地盘是迟早要回来的,但打掉了那么多军阀,消灭了割据,统一了全国,这很重要。唯一让他心事重重的就是在西北的中共。因为东南的中共军队已被消灭,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西北了。他所做的抗战,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量拖延日本的步伐,等待美国参战。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也是中国当地时间的一大早,重庆街头就跟过年一样热闹,搞起了庆祝,多年不见的舞龙都出现了,原因就是美国受到了日本的袭击,美国的参战已成定局。那么回过头来,如果按楼主的预设,也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假设蒋犯了失心疯,让位给毛,让毛当国民政府首席领导,你来领导吧。结果会如何呢?首先,各地军阀会群起而攻之,毛领导的中共军队将立即陷入到全国军阀的围攻之中,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抗战的动作。反共,是当时全中国的一致意见。要说在抗日上,各军阀和中央军意见有分岐,但在反共是,他们是高度一致的。这也是中共必须靠武力夺权的原因。而一些军阀与中共有一些往来,原因也是反蒋统一战线。一旦蒋这个目标没有了,各军阀是必须反共的。如果再把这个条件去掉,即全部军阀也都得了失心疯,甘愿交出地盘和军队,听从毛的领导,那么结局会如何呢?就拿这个松沪会战来说吧。估计日本会提前打道回府,日军肯定打败,但中国也将付出重大代价。毛跟蒋有几个重要的军事上的分岐。一个是,毛重视全民抗战,会发挥全民的力量。实际上这是违反战争法的,也是相当残酷的一个策略,但却是弱势一方的最后手段。说白了,就是将军队躲在老百姓里打冷枪。这等于是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推到了战场上。但是,如果真象天书一样的,毛成了最高领导,一切都说了算了,那么他也不一定会再这么干,也会打一场正规战争。领导着全国几百万军队打游击?这个一个人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游击战这一选项可以排除了。另一个是,毛比蒋更擅长进攻作战。毛是运动战的高手,而运动战的核心就是进攻。在运动战专家的眼中,没有防守,一切为了进攻。我不要地盘,只要战场主动权,只要我是处于进攻态势。进攻一方是主动的,因为防守的一方不知道对方将从哪里攻,你只能分兵把守,我就可以集中力量攻敌一点,也可以围战打援,等等,办法很多。但在弱势情况下能进攻吗?能!这就是靠运动战来实现的。你占的地盘越多,越要分兵把守,我可以暂时放弃地盘,以空间换时间,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打出局部优势,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等我断了你三指的时候,你还敢守?不用我全面进攻你就走你吧。所以我们看,毛这一生中,打过某某保卫战吗?只有一个延安保卫战,但实际上,虽然共方喊出延安保卫战,但并没有保卫,而是通过这一口号吸引了大量敌人过来的时候,自己早就转移了,并在华北和华东完成了布局,转移了战场,在其他地方继续进攻国民党军队。这是什么样的手笔?国军去打毛的老窝了,换谁都得把全部主力调回来保卫首都,结果毛不仅没这么做,反而一面喊着保卫延安,一面把全部军队派了出去,开辟了华北和华东两大战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把刀子扎在南京的眼皮子底下,开辟华北战场和东北战场,打通了与苏联的交通。这个胸怀,可不是单纯的军事家都做到的。所以,毛如果真的能领导那次会战,我认为他会把这一战略思想发挥得更好。松沪大会战的人员,战场面积,可比朝鲜战场大得多了。毛会在日军完成集结前就不断地集中优势兵力去袭扰,打乱日军集结的步伐和节奏,同时利用他们部队集结的时间差,如A部队就位,但B和C两部队仍在运动中时,就集中兵力断其一路,并且是不惜代价的,兵员有的时,只求消灭敌人,同时,各路出击袭扰佯攻,调动敌人兵力疲于灭火时,为其布下口袋阵,在某一敌人相对弱的方向力求全歼敌之一部或几部,那么日军就无法完成合围,毛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发动全面反攻,然后日军会留下尸体和武装装备逃回去了。所以,毛如果真的能指挥这次会战,结果将是消灭大批日军,同时提前完成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从而为继续北止收复其他日军占领区做好准备。而蒋的做法则正相反,他是到处在灭火,到处调兵分兵把守。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区,你得多少军队能守得住?十几万日军在中国大地上行军完成合围部署时,比在自已国内拉练调防还安全和从容。同时,他也从未想过进攻,因为日本是他政治起家的大本营,他还不想跟日本撒破脸,只是消极防守等着美英参战而已。
顶一下(178)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97794 工分:1300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上海肯定守不住,因为中日实力差太远 。但毛的打法肯定不一样,他会不计较一城地得失,他的拿手战法是游击战、运动战,日军会伤亡更大,我军会伤亡更少
顶一下(177)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59756
金币:168 枚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由伟人毛泽东来领导,那军队绝对会大大的变个样子,无能的将领一定会被首先赶出高层,在各个连队必然设立搞思想的政工人员,这时候的士兵完全会变个样子,游击战会使日本攻击部队找不到北,运动战直接包日本人的饺子,不是当时国民党的士兵有多么弱,而是上层将领太无能,无法灵活运用战术,只是一味的守,一味的攻,在攻击中还不会用自己的优点去攻击日本军队的弱点,而是硬碰硬,没有包了日本人的饺子,反而总是被日本人包了饺子,以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和单兵素质确实比日本人要弱,只有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不仅将领要灵活,士兵也要灵活,纵观当时国民党的那几场战役,让人看了很郁闷,白白牺牲了那么多中华英雄儿女,而日本人却没死多少,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腐败无能自私自利的政府,很难出现有极高战略思想的高级将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样的政府被人民所推翻是历史的必然。
顶一下(161)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18513 工分:276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毛主席是世界公认的伟人,带领4万万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这样一个国家站立在世界之林是多么不易呀
顶一下(160)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81851 工分:1099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个就不用假设了,毛泽东领导的部队钻进敌人占领区里去打了八年,部队由几万人发展到近百万人;国民党也有一支部队在敌占区里打了一阵游击战,不几天就打没了,正规作战也是败多胜少,蒋和毛的军事指挥才能差了几条街呢!
顶一下(135)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0848 工分:3494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毛主席的眼光怎么能够和蒋委员长相比!毛泽东的策略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淞沪会战中,一下子把日本鬼子打怕了,跑回家了,美国能把原子弹扔给日本吗?那不是就没有日本战败了吗?蒋委员长的策略是我脱光屁股让你打!打得周围的人都看不过眼了,总可能有人出来踹你一脚,把你踹火了,你也不能说是我踹的,你和别人打,我就胜利了。除了屁股疼,顶多蛋疼点,不是也不用出力吗?高明!高明!这世界除了蒋粉,再也没有人能看透蒋委员长的高瞻远睹了!这不,美国就把原子弹扔给日本了!
顶一下(123)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92361
金币:6832 枚
/ 排名:4307
工分:562904
/ 排名:11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蒋介石为什么要打淞沪会战?这里边我不否认国军的守土贡献,然而淞沪会战在本质上不过是对西方尤其是美英争取外交支持和同情的政治仗、外交仗而已。上海对于谁意义最大?一不是中华民国二部是山沟里的中共而是美英!上海的十里洋场本就是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浓缩。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更是美英的在华利益范围。可惜的是当欧洲因希特勒而有失控迹象的时候,美英的选择倾向是欧洲根本不可能是亚洲。上海从本质上说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半殖民时期插在中国心脏用于抽血的管子!日本人对上海的进攻无非是要从美英手中抢夺这根管子的控制权而已。所谓的上海保卫战保卫的是什么? 是上海的租界?还是上海的英美利益?还是本就不存在于上海的中国民族利益? 保卫战无非是隔着太平洋对对岸高喊:”我们在流血牺牲保卫你们的利益,你们应当同情我、支持我。“尽管中华民国获得了应有的同情,但也仅仅止于同情而已。从美国的西海岸依然有大量的物资输送到日本去。所以上海就不该守卫!就应该对整个上海实施焦土政策,事实上41年底之后美英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利益已经不存在了。再从力量对比来说,上海守得住吗? 守不住的!不同于对华北的进攻,攻击上海则更有利于日本海陆立体化优势的施展。尤其是论火力投射能力,日本陆军远逊于日本海军,且军事物资的投送相比于陆上后勤输送日本那时的海军更具备现代化的高效优势。在那时的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之下,显然日军所具有的物质和人员条件更加适应要地攻防战,而重火力相对缺乏、人员素质差、军事体系不完善的国军在这场攻防战中就意味着要将为数众多的军内优质资源无谓的消耗在日军所擅长的战争之中。而相比之下,国军的战场调动基本上就迟缓低效得多了。部队的投送本就已经很迟缓了,而各种所需的作战物资的输送那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效!能坚持3个月的作战已经算是奇迹了。但结果是对国民党内部的“速胜论”的彻底否定,而日本人做出的否定是如此的惨无人道——南京大屠杀!我的观点只有一个:一场本就不应该打,也不可能达成目的的战争,换谁来指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东四省日本人可以称之为“经营”,而华北只能叫做占领?就是因为东四省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成功的被日本人转化为了日本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且东北抗联并不能够本质上的威胁到关东军以及伪满洲政权在该地区的存在。而在华北由于存在广泛的抵抗行动,导致日本华北占领军当局不得不花费远远高于关外的维稳成本压制抵抗,同时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转化为可供日军使用的战争资源相比于关外效率极低。 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一直在冈村宁次到任前都是日军在适应游击战的过程,主导权并不在日军手中。岗村继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之后,确实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华北的抵抗烈度,然而这也意味着日本要在华北方面要消耗更多的军事资源。随着42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长期在华北对八路军实施军事高压政策的基础不复存在。我为什么要提及游击战?因为从1937年至1942年,日本人与中国人在华北进行的是一场日本人并不习惯、并不擅长的战争——游击战。日本人在中国华北所面对的环境跟东北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要重点说一下,日本在华获取的可支持军事行动长期持续的关键资源是什么? 是粮食!而中国不是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典那样的国家,德国人占领之后立刻就可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工业设施为德意志的战争机器添加更多的燃料和零配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其对日本占领军当局而言最有价值的无非是与奴隶等价的中国最底层劳动力以及农产品。至于煤么,战列舰和航母的动力靠烧煤行吗?而限制日本人高效的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农产品的只能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环境的游击战,而不是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城市保卫战。保卫大上海、保卫大武汉、保卫南京、保卫太远、保卫徐州云云,到底保卫的是什么? 阻止日本人的又是什么?城市是南北交通枢纽这不假,但是守土之战中国人要铁路干什么? 铁路的存在是更有利于守土者还是更有利于侵略者,这不用多想什么了吧?一座又一座的古老城墙见证的是无谓的牺牲、对敌最低效率的杀伤,空间换时间的代价是如此的沉重;见证的是前仆后继的鸡蛋砸向石头的惨烈、悲壮和愚蠢。
顶一下(118)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86259 工分:52214
左箭头-小图标
哈哈哈,别的我不想说,亦难说,因为战场往往瞬息万变。但:如果让毛爷来领导,就会少去了战略战术中许多削弱共军的思量,将会让更多的战略战术思想与军队,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利益,在全民皆兵的战争中,日军一定会死伤无数,败得一塌糊涂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15187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966楼&中国人在对外的时候,还是很重大局的。老蒋只能智慧一个营的能且连战连败大家都能给面子,如果老毛上来,红军的装备和后勤不再艰难,只要前期指挥红军来几个运动战干几场胜仗,大家更会捐弃前嫌给面子的。不要小看了国军高级将领的心胸。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还是拎得清是非的。982楼&建议你看一看蒋中正的身世,只能指挥一个营?贬低敌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多学学历史吧。997楼&我这里指的是他的能力,而实际上他曾经指挥过八百万军队。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不用刻意去学习。1037楼&除了历史你还应该补一补语文,你去看一看中正的生平,去看一看他是怎么干上去的,站在那个位置上的历史人物没有一个是好像与的,如果中正像你说的那样解放战争用不了那么久,连太祖都把其看成是对手到你嘴里就只能只会一个营?你比太祖英明神武啊。1041楼&呵呵,中正的生平是 语文 吗? 你连语文和历史都分不清,居然让我补课,真可笑。。。。能让太祖当做对手的不是中正,而是国民党中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将领!知道西安事变为何太祖要极力保中正么?就是因为他太无能,将来好对付!西安事变要不是杨虎城和张学良的背叛现在中国的执政党是哪个还两说。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15187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12楼&主席比起委座最高明的是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他只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策略,具体指挥放手交给下面的将帅,而后者喜欢啥事都亲力亲为,只能指挥一个步兵营却偏偏要对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指手画脚,焉能不败?淞沪会战郭军除了大的战略是正确的,其他的战术指挥战场配置几乎善乏可乘, 加上双方战力对比差距极大,战败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败也有败的打法,前期该进攻的时候迫于外交压力浪费战机,中期对峙的时候添油战术输光本钱,后期犹豫不决几乎被人包了饺子这种败仗那就只能用统帅无能来解释了,顶层决策性失误造成的恶果绝对是毁灭性的。军事实力差距不是借口,十几年后同样是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比日寇更为强大十倍的美帝及其仆从郭军,咱拿着小米加步枪不照样把敌人揍得哭爹喊娘么? 蒋介石不是喜欢亲历亲为,而是他手下的军队除了中央军之外,其他的对他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山西的阎锡山,湖广的李宗仁,西北的冯玉祥全都是中原大战时候收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军队派系,老蒋想抗日如若不亲历亲为的话,手下的这帮军阀还不定怎么个吃败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15187 工分:51
左箭头-小图标
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的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政府是国民党政府,即使到了抗日战争结束都没有几个国家会认可共产党在中国是当家作主的,试问国民党的军队会认同一个共产党的领导人来指挥一场战争吗?就是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不也对蒋介石阴奉阳为的。况且淞沪会战时期毛需要以什么样的身份来指挥这场战役??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91812 工分:926
左箭头-小图标
......981楼&明知失败就不该打淞沪?应该全民打游击?我只能说你爱党是好事,不过不实事求是就不好了,没有正面战场的战争何谈游击?如果没有淞沪会战,没有徐州会战,没有川军团出川,没有南京保卫战日本3个月占领中国都谦虚了。你也知道东北抗联作用不大,为什么你反思了吗?是东北的抗日情绪不够?整个东北都沦陷了,你再游击还游得起来吗?只能被人围猎一样围起来杀。中正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早就预见到了日本必然失败的结局,也早就预见到了自己最后的真正对手是谁,只不过他只能预见却没有能力改变。992楼&以纯军事技术角度而言,侵华日军是更希望敌军集中还是分散?显然是后者,如果全国战场从东南沿海至西北,从东北至海南均为机动分散作战方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日军也不得不将侵华军事资源分散于全国各地!如果中国军队在日军军事高压下,退守西北地带,以当时的日军整体机动能力而言,日军可能做到长期在西北保持庞大军事规模吗? 不可能的!胡宗南所部尚且在西北难以长期久驻,更不要说摩托化能力极其有限的日军了。22次大会战是败多胜少,为什么? 因为国军是在以日军最擅长或适合日军发挥其长处的状态下进行作战的。日军根本不惧怕国军集结大量兵力进行的阵地攻防战,因为这种作战样式最有利于日本发挥其重炮和空中优势。按照军事科学理论而言,打仗!就得迫使对手进行他们所不擅长不习惯的领域或样式进行战争。同样都是以空间换时间,但蒋指导下的这一战略可谓是鲜血淋漓,然八路军新四军却能于敌后生存发展下来。1036楼&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全国游击战的话,日本就不叫侵华战争了,而是叫内部平叛,或者叫日本国内剿匪,甚至出动的都不会是正规军,应该和现在的武警一个性质,看见美国打伊拉克了吗?差不多一个效果。1038楼&蒋介石抗战方略与毛泽东在大方向上是一样的有区别的在于手段运用蒋介石自己也不可能会相信20多次大会战可以通过对日军的大量消耗阻止其进攻。事实上每一次的大会战造成的结果是日军的攻势并非停止下来。这就是说国军作战的目的也是以消耗对方战争资源为目的的。蒋毛手段的区别在于,国军达成目的的方式消耗甚巨,难以持久。而毛所主张抵抗手段,是可以持久下去的。你指望侵华日军的主力部队及其胁从军深入不毛绞杀抗日武装?这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军事资源的消耗。最终是谁被消耗不下去呢?1039楼&怎么和你说不明白呢,还是装糊涂,我就问你日军大举南下,你作为当时国家最高统帅,你怎么办?把自己的政府解散把自己的武装分散,打游击?把整个国家拱手相让然后转入敌后打游击?深入不毛?整个国家都被日本人占了哪里还有不毛?你现在找个不毛之地发展武装试试,看看国家会不会怕消耗就让你发展壮大。日本人当时也是在占领了东四省之后才得到了大量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的军工,有了侵华战争的平台,这一点我做为东北人我觉得很愧疚,而如果全国都不正面抵抗,而打游击,让日本人迅速占领中原,他会发展成一头可怕的战争野兽,到时候你不做顺民就是好样的了,还打游击?总有一个人要正面顶着压力的,中正心里明白的很,国际反抗法西斯的战争一打起来日本没几天蹦头,他最终的对手还是毛,但是他只能预测不能改变结果,日本人退了之后又遇到经济大萧条,所以国内支持他的声音越来越少,只能空叹时事造人。 呵呵,你这是陷入了游击战的误区,本文主题并没有针对游击战,而是真正的正面对抗换了老毛会如何?老毛的特长并不仅仅就是游击战,还有运动战。解放战争中,他用小米加步枪跟老蒋的八百万美式装备的军队作战,并没有进行游击战,而是通过运动战把老蒋打败的。建议你把视野开阔一下,从运动战的角度考虑一下正面作战,你就会发现,老蒋的指挥才能确实不行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91812 工分:926
左箭头-小图标
945楼& 这个想法我认为很难实现,都知道蒋介石搞北伐、打军阀,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实际上,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他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全国各地的大小军阀,真正能够实现政令统一难度还是太大,好在是77事变后,各地军阀考虑舆论压力,才开始逐步给蒋介石的面子。如此的情况下,毛泽东上台,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重组国军和共军呢?各地的军阀估计会更加不服气吧,所以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效果反而会更差。966楼&中国人在对外的时候,还是很重大局的。老蒋只能智慧一个营的能且连战连败大家都能给面子,如果老毛上来,红军的装备和后勤不再艰难,只要前期指挥红军来几个运动战干几场胜仗,大家更会捐弃前嫌给面子的。不要小看了国军高级将领的心胸。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还是拎得清是非的。982楼&建议你看一看蒋中正的身世,只能指挥一个营?贬低敌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多学学历史吧。997楼&我这里指的是他的能力,而实际上他曾经指挥过八百万军队。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不用刻意去学习。1037楼&除了历史你还应该补一补语文,你去看一看中正的生平,去看一看他是怎么干上去的,站在那个位置上的历史人物没有一个是好像与的,如果中正像你说的那样解放战争用不了那么久,连太祖都把其看成是对手到你嘴里就只能只会一个营?你比太祖英明神武啊。呵呵,中正的生平是 语文 吗? 你连语文和历史都分不清,居然让我补课,真可笑。。。。能让太祖当做对手的不是中正,而是国民党中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将领!知道西安事变为何太祖要极力保中正么?就是因为他太无能,将来好对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92361 工分:562904
/ 排名:1185
左箭头-小图标
......981楼&明知失败就不该打淞沪?应该全民打游击?我只能说你爱党是好事,不过不实事求是就不好了,没有正面战场的战争何谈游击?如果没有淞沪会战,没有徐州会战,没有川军团出川,没有南京保卫战日本3个月占领中国都谦虚了。你也知道东北抗联作用不大,为什么你反思了吗?是东北的抗日情绪不够?整个东北都沦陷了,你再游击还游得起来吗?只能被人围猎一样围起来杀。中正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早就预见到了日本必然失败的结局,也早就预见到了自己最后的真正对手是谁,只不过他只能预见却没有能力改变。992楼&以纯军事技术角度而言,侵华日军是更希望敌军集中还是分散?显然是后者,如果全国战场从东南沿海至西北,从东北至海南均为机动分散作战方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日军也不得不将侵华军事资源分散于全国各地!如果中国军队在日军军事高压下,退守西北地带,以当时的日军整体机动能力而言,日军可能做到长期在西北保持庞大军事规模吗? 不可能的!胡宗南所部尚且在西北难以长期久驻,更不要说摩托化能力极其有限的日军了。22次大会战是败多胜少,为什么? 因为国军是在以日军最擅长或适合日军发挥其长处的状态下进行作战的。日军根本不惧怕国军集结大量兵力进行的阵地攻防战,因为这种作战样式最有利于日本发挥其重炮和空中优势。按照军事科学理论而言,打仗!就得迫使对手进行他们所不擅长不习惯的领域或样式进行战争。同样都是以空间换时间,但蒋指导下的这一战略可谓是鲜血淋漓,然八路军新四军却能于敌后生存发展下来。1036楼&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全国游击战的话,日本就不叫侵华战争了,而是叫内部平叛,或者叫日本国内剿匪,甚至出动的都不会是正规军,应该和现在的武警一个性质,看见美国打伊拉克了吗?差不多一个效果。1038楼&蒋介石抗战方略与毛泽东在大方向上是一样的有区别的在于手段运用蒋介石自己也不可能会相信20多次大会战可以通过对日军的大量消耗阻止其进攻。事实上每一次的大会战造成的结果是日军的攻势并非停止下来。这就是说国军作战的目的也是以消耗对方战争资源为目的的。蒋毛手段的区别在于,国军达成目的的方式消耗甚巨,难以持久。而毛所主张抵抗手段,是可以持久下去的。你指望侵华日军的主力部队及其胁从军深入不毛绞杀抗日武装?这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军事资源的消耗。最终是谁被消耗不下去呢?1039楼&怎么和你说不明白呢,还是装糊涂,我就问你日军大举南下,你作为当时国家最高统帅,你怎么办?把自己的政府解散把自己的武装分散,打游击?把整个国家拱手相让然后转入敌后打游击?深入不毛?整个国家都被日本人占了哪里还有不毛?你现在找个不毛之地发展武装试试,看看国家会不会怕消耗就让你发展壮大。日本人当时也是在占领了东四省之后才得到了大量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的军工,有了侵华战争的平台,这一点我做为东北人我觉得很愧疚,而如果全国都不正面抵抗,而打游击,让日本人迅速占领中原,他会发展成一头可怕的战争野兽,到时候你不做顺民就是好样的了,还打游击?总有一个人要正面顶着压力的,中正心里明白的很,国际反抗法西斯的战争一打起来日本没几天蹦头,他最终的对手还是毛,但是他只能预测不能改变结果,日本人退了之后又遇到经济大萧条,所以国内支持他的声音越来越少,只能空叹时事造人。二战时的自由法国拥有一寸的国土空主权吗? 没有!但是,法国抵抗组织听谁的? 是听贝当的还是听戴高乐的?注意,军事占领不等于完全控制更加不等于侵略者对军事占领区资源产出的绝对控制权,华北地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毛之地就不可有效对抗外侵了吗? 红军是怎么在长征中生存下来的? 南泥湾难道就不是不毛之地了吗?国民党抗战不利恰恰是在于这支队伍早已经丧失掉了北伐时期的革命精神。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28667
金币:34 枚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304楼&蒋介石为什么要打淞沪会战?这里边我不否认国军的守土贡献,然而淞沪会战在本质上不过是对西方尤其是美英争取外交支持和同情的政治仗、外交仗而已。上海对于谁意义最大?一不是中华民国二部是山沟里的中共而是美英!上海的十里洋场本就是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浓缩。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更是美英的在华利益范围。可惜的是当欧洲因希特勒而有失控迹象的时候,美英的选择倾向是欧洲根本不可能是亚洲。上海从本质上说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半殖民时期插在中国心脏用于抽血的管子!日本人对上海的进攻无非是要从美英手中抢夺这根管子的控制权而已。所谓的上海保卫战保卫的是什么? 是上海的租界?还是上海的英美利益?还是本就不存在于上海的中国民族利益? 保卫战无非是隔着太平洋对对岸高喊:”我们在流血牺牲保卫你们的利益,你们应当同情我、支持我。“尽管中华民国获得了应有的同情,但也仅仅止于同情而已。从美国的西海岸依然有大量的物资输送到日本去。所以上海就不该守卫!就应该对整个上海实施焦土政策,事实上41年底之后美英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利益已经不存在了。再从力量对比来说,上海守得住吗? 守不住的!不同于对华北的进攻,攻击上海则更有利于日本海陆立体化优势的施展。尤其是论火力投射能力,日本陆军远逊于日本海军,且军事物资的投送相比于陆上后勤输送日本那时的海军更具备现代化的高效优势。在那时的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之下,显然日军所具有的物质和人员条件更加适应要地攻防战,而重火力相对缺乏、人员素质差、军事体系不完善的国军在这场攻防战中就意味着要将为数众多的军内优质资源无谓的消耗在日军所擅长的战争之中。而相比之下,国军的战场调动基本上就迟缓低效得多了。部队的投送本就已经很迟缓了,而各种所需的作战物资的输送那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效!能坚持3个月的作战已经算是奇迹了。但结果是对国民党内部的“速胜论”的彻底否定,而日本人做出的否定是如此的惨无人道——南京大屠杀!我的观点只有一个:一场本就不应该打,也不可能达成目的的战争,换谁来指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东四省日本人可以称之为“经营”,而华北只能叫做占领?就是因为东四省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成功的被日本人转化为了日本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且东北抗联并不能够本质上的威胁到关东军以及伪满洲政权在该地区的存在。而在华北由于存在广泛的抵抗行动,导致日本华北占领军当局不得不花费远远高于关外的维稳成本压制抵抗,同时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转化为可供日军使用的战争资源相比于关外效率极低。 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一直在冈村宁次到任前都是日军在适应游击战的过程,主导权并不在日军手中。岗村继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之后,确实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华北的抵抗烈度,然而这也意味着日本要在华北方面要消耗更多的军事资源。随着42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长期在华北对八路军实施军事高压政策的基础不复存在。我为什么要提及游击战?因为从1937年至1942年,日本人与中国人在华北进行的是一场日本人并不习惯、并不擅长的战争——游击战。日本人在中国华北所面对的环境跟东北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要重点说一下,日本在华获取的可支持军事行动长期持续的关键资源是什么? 是粮食!而中国不是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典那样的国家,德国人占领之后立刻就可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工业设施为德意志的战争机器添加更多的燃料和零配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其对日本占领军当局而言最有价值的无非是与奴隶等价的中国最底层劳动力以及农产品。至于煤么,战列舰和航母的动力靠烧煤行吗?而限制日本人高效的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农产品的只能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环境的游击战,而不是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城市保卫战。保卫大上海、保卫大武汉、保卫南京、保卫太远、保卫徐州云云,到底保卫的是什么? 阻止日本人的又是什么?城市是南北交通枢纽这不假,但是守土之战中国人要铁路干什么? 铁路的存在是更有利于守土者还是更有利于侵略者,这不用多想什么了吧?一座又一座的古老城墙见证的是无谓的牺牲、对敌最低效率的杀伤,空间换时间的代价是如此的沉重;见证的是前仆后继的鸡蛋砸向石头的惨烈、悲壮和愚蠢。981楼&明知失败就不该打淞沪?应该全民打游击?我只能说你爱党是好事,不过不实事求是就不好了,没有正面战场的战争何谈游击?如果没有淞沪会战,没有徐州会战,没有川军团出川,没有南京保卫战日本3个月占领中国都谦虚了。你也知道东北抗联作用不大,为什么你反思了吗?是东北的抗日情绪不够?整个东北都沦陷了,你再游击还游得起来吗?只能被人围猎一样围起来杀。中正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早就预见到了日本必然失败的结局,也早就预见到了自己最后的真正对手是谁,只不过他只能预见却没有能力改变。992楼&以纯军事技术角度而言,侵华日军是更希望敌军集中还是分散?显然是后者,如果全国战场从东南沿海至西北,从东北至海南均为机动分散作战方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日军也不得不将侵华军事资源分散于全国各地!如果中国军队在日军军事高压下,退守西北地带,以当时的日军整体机动能力而言,日军可能做到长期在西北保持庞大军事规模吗? 不可能的!胡宗南所部尚且在西北难以长期久驻,更不要说摩托化能力极其有限的日军了。22次大会战是败多胜少,为什么? 因为国军是在以日军最擅长或适合日军发挥其长处的状态下进行作战的。日军根本不惧怕国军集结大量兵力进行的阵地攻防战,因为这种作战样式最有利于日本发挥其重炮和空中优势。按照军事科学理论而言,打仗!就得迫使对手进行他们所不擅长不习惯的领域或样式进行战争。同样都是以空间换时间,但蒋指导下的这一战略可谓是鲜血淋漓,然八路军新四军却能于敌后生存发展下来。1036楼&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全国游击战的话,日本就不叫侵华战争了,而是叫内部平叛,或者叫日本国内剿匪,甚至出动的都不会是正规军,应该和现在的武警一个性质,看见美国打伊拉克了吗?差不多一个效果。1038楼&蒋介石抗战方略与毛泽东在大方向上是一样的有区别的在于手段运用蒋介石自己也不可能会相信20多次大会战可以通过对日军的大量消耗阻止其进攻。事实上每一次的大会战造成的结果是日军的攻势并非停止下来。这就是说国军作战的目的也是以消耗对方战争资源为目的的。蒋毛手段的区别在于,国军达成目的的方式消耗甚巨,难以持久。而毛所主张抵抗手段,是可以持久下去的。你指望侵华日军的主力部队及其胁从军深入不毛绞杀抗日武装?这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军事资源的消耗。最终是谁被消耗不下去呢?怎么和你说不明白呢,还是装糊涂,我就问你日军大举南下,你作为当时国家最高统帅,你怎么办?把自己的政府解散把自己的武装分散,打游击?把整个国家拱手相让然后转入敌后打游击?深入不毛?整个国家都被日本人占了哪里还有不毛?你现在找个不毛之地发展武装试试,看看国家会不会怕消耗就让你发展壮大。日本人当时也是在占领了东四省之后才得到了大量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的军工,有了侵华战争的平台,这一点我做为东北人我觉得很愧疚,而如果全国都不正面抵抗,而打游击,让日本人迅速占领中原,他会发展成一头可怕的战争野兽,到时候你不做顺民就是好样的了,还打游击?总有一个人要正面顶着压力的,中正心里明白的很,国际反抗法西斯的战争一打起来日本没几天蹦头,他最终的对手还是毛,但是他只能预测不能改变结果,日本人退了之后又遇到经济大萧条,所以国内支持他的声音越来越少,只能空叹时事造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92361
金币:6832 枚
/ 排名:4307
工分:562904
/ 排名:11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304楼&蒋介石为什么要打淞沪会战?这里边我不否认国军的守土贡献,然而淞沪会战在本质上不过是对西方尤其是美英争取外交支持和同情的政治仗、外交仗而已。上海对于谁意义最大?一不是中华民国二部是山沟里的中共而是美英!上海的十里洋场本就是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浓缩。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更是美英的在华利益范围。可惜的是当欧洲因希特勒而有失控迹象的时候,美英的选择倾向是欧洲根本不可能是亚洲。上海从本质上说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半殖民时期插在中国心脏用于抽血的管子!日本人对上海的进攻无非是要从美英手中抢夺这根管子的控制权而已。所谓的上海保卫战保卫的是什么? 是上海的租界?还是上海的英美利益?还是本就不存在于上海的中国民族利益? 保卫战无非是隔着太平洋对对岸高喊:”我们在流血牺牲保卫你们的利益,你们应当同情我、支持我。“尽管中华民国获得了应有的同情,但也仅仅止于同情而已。从美国的西海岸依然有大量的物资输送到日本去。所以上海就不该守卫!就应该对整个上海实施焦土政策,事实上41年底之后美英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利益已经不存在了。再从力量对比来说,上海守得住吗? 守不住的!不同于对华北的进攻,攻击上海则更有利于日本海陆立体化优势的施展。尤其是论火力投射能力,日本陆军远逊于日本海军,且军事物资的投送相比于陆上后勤输送日本那时的海军更具备现代化的高效优势。在那时的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之下,显然日军所具有的物质和人员条件更加适应要地攻防战,而重火力相对缺乏、人员素质差、军事体系不完善的国军在这场攻防战中就意味着要将为数众多的军内优质资源无谓的消耗在日军所擅长的战争之中。而相比之下,国军的战场调动基本上就迟缓低效得多了。部队的投送本就已经很迟缓了,而各种所需的作战物资的输送那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效!能坚持3个月的作战已经算是奇迹了。但结果是对国民党内部的“速胜论”的彻底否定,而日本人做出的否定是如此的惨无人道——南京大屠杀!我的观点只有一个:一场本就不应该打,也不可能达成目的的战争,换谁来指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东四省日本人可以称之为“经营”,而华北只能叫做占领?就是因为东四省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成功的被日本人转化为了日本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且东北抗联并不能够本质上的威胁到关东军以及伪满洲政权在该地区的存在。而在华北由于存在广泛的抵抗行动,导致日本华北占领军当局不得不花费远远高于关外的维稳成本压制抵抗,同时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转化为可供日军使用的战争资源相比于关外效率极低。 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一直在冈村宁次到任前都是日军在适应游击战的过程,主导权并不在日军手中。岗村继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之后,确实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华北的抵抗烈度,然而这也意味着日本要在华北方面要消耗更多的军事资源。随着42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长期在华北对八路军实施军事高压政策的基础不复存在。我为什么要提及游击战?因为从1937年至1942年,日本人与中国人在华北进行的是一场日本人并不习惯、并不擅长的战争——游击战。日本人在中国华北所面对的环境跟东北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要重点说一下,日本在华获取的可支持军事行动长期持续的关键资源是什么? 是粮食!而中国不是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典那样的国家,德国人占领之后立刻就可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工业设施为德意志的战争机器添加更多的燃料和零配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其对日本占领军当局而言最有价值的无非是与奴隶等价的中国最底层劳动力以及农产品。至于煤么,战列舰和航母的动力靠烧煤行吗?而限制日本人高效的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农产品的只能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环境的游击战,而不是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城市保卫战。保卫大上海、保卫大武汉、保卫南京、保卫太远、保卫徐州云云,到底保卫的是什么? 阻止日本人的又是什么?城市是南北交通枢纽这不假,但是守土之战中国人要铁路干什么? 铁路的存在是更有利于守土者还是更有利于侵略者,这不用多想什么了吧?一座又一座的古老城墙见证的是无谓的牺牲、对敌最低效率的杀伤,空间换时间的代价是如此的沉重;见证的是前仆后继的鸡蛋砸向石头的惨烈、悲壮和愚蠢。981楼&明知失败就不该打淞沪?应该全民打游击?我只能说你爱党是好事,不过不实事求是就不好了,没有正面战场的战争何谈游击?如果没有淞沪会战,没有徐州会战,没有川军团出川,没有南京保卫战日本3个月占领中国都谦虚了。你也知道东北抗联作用不大,为什么你反思了吗?是东北的抗日情绪不够?整个东北都沦陷了,你再游击还游得起来吗?只能被人围猎一样围起来杀。中正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早就预见到了日本必然失败的结局,也早就预见到了自己最后的真正对手是谁,只不过他只能预见却没有能力改变。992楼&以纯军事技术角度而言,侵华日军是更希望敌军集中还是分散?显然是后者,如果全国战场从东南沿海至西北,从东北至海南均为机动分散作战方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日军也不得不将侵华军事资源分散于全国各地!如果中国军队在日军军事高压下,退守西北地带,以当时的日军整体机动能力而言,日军可能做到长期在西北保持庞大军事规模吗? 不可能的!胡宗南所部尚且在西北难以长期久驻,更不要说摩托化能力极其有限的日军了。22次大会战是败多胜少,为什么? 因为国军是在以日军最擅长或适合日军发挥其长处的状态下进行作战的。日军根本不惧怕国军集结大量兵力进行的阵地攻防战,因为这种作战样式最有利于日本发挥其重炮和空中优势。按照军事科学理论而言,打仗!就得迫使对手进行他们所不擅长不习惯的领域或样式进行战争。同样都是以空间换时间,但蒋指导下的这一战略可谓是鲜血淋漓,然八路军新四军却能于敌后生存发展下来。1036楼&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全国游击战的话,日本就不叫侵华战争了,而是叫内部平叛,或者叫日本国内剿匪,甚至出动的都不会是正规军,应该和现在的武警一个性质,看见美国打伊拉克了吗?差不多一个效果。蒋介石抗战方略与毛泽东在大方向上是一样的有区别的在于手段运用蒋介石自己也不可能会相信20多次大会战可以通过对日军的大量消耗阻止其进攻。事实上每一次的大会战造成的结果是日军的攻势并非停止下来。这就是说国军作战的目的也是以消耗对方战争资源为目的的。蒋毛手段的区别在于,国军达成目的的方式消耗甚巨,难以持久。而毛所主张抵抗手段,是可以持久下去的。你指望侵华日军的主力部队及其胁从军深入不毛绞杀抗日武装?这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军事资源的消耗。最终是谁被消耗不下去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28667 工分:1974
左箭头-小图标
945楼& 这个想法我认为很难实现,都知道蒋介石搞北伐、打军阀,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实际上,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他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全国各地的大小军阀,真正能够实现政令统一难度还是太大,好在是77事变后,各地军阀考虑舆论压力,才开始逐步给蒋介石的面子。如此的情况下,毛泽东上台,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重组国军和共军呢?各地的军阀估计会更加不服气吧,所以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效果反而会更差。966楼&中国人在对外的时候,还是很重大局的。老蒋只能智慧一个营的能且连战连败大家都能给面子,如果老毛上来,红军的装备和后勤不再艰难,只要前期指挥红军来几个运动战干几场胜仗,大家更会捐弃前嫌给面子的。不要小看了国军高级将领的心胸。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还是拎得清是非的。982楼&建议你看一看蒋中正的身世,只能指挥一个营?贬低敌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多学学历史吧。997楼&我这里指的是他的能力,而实际上他曾经指挥过八百万军队。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不用刻意去学习。除了历史你还应该补一补语文,你去看一看中正的生平,去看一看他是怎么干上去的,站在那个位置上的历史人物没有一个是好像与的,如果中正像你说的那样解放战争用不了那么久,连太祖都把其看成是对手到你嘴里就只能只会一个营?你比太祖英明神武啊。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28667 工分:1974
左箭头-小图标
304楼&蒋介石为什么要打淞沪会战?这里边我不否认国军的守土贡献,然而淞沪会战在本质上不过是对西方尤其是美英争取外交支持和同情的政治仗、外交仗而已。上海对于谁意义最大?一不是中华民国二部是山沟里的中共而是美英!上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淞沪会战兵力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