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陕西省商洛市车管所渭南市发展好还是商洛市发展好

渭玉高速月底通车 商洛人去渭南更方便了|商洛|渭南_凤凰资讯
渭玉高速月底通车 商洛人去渭南更方便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商报讯(记者 曾春)渭(渭南)—玉(蓝田玉山)高速11月底将建成通车,届时将连通连霍高速与沪陕高速,以后,咱商洛人去渭南更加方便快捷了。
原标题:渭玉高速月底通车 商洛人去渭南更方便了华商报讯(记者 曾春)渭(渭南)—玉(蓝田玉山)高速11月底将建成通车,届时将连通连霍高速与沪陕高速,以后,咱商洛人去渭南更加方便快捷了。渭玉高速公路是陕西省高速公路网“2637”规划中黄渭线的延伸段,起点位于连霍高速华县赤水立交,在蓝田县玉山镇与沪陕高速相接。该项目总投资33.4亿元,全长约39.56公里,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渭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连通了连霍高速和沪陕高速,完善了渭南地区高速公路网,为商洛到渭南提供了一条快捷的联络通道。渭玉高速开通后,咱商洛人去渭南可以从商洛北上沪陕高速到蓝天玉山,不需要下高速,就可从玉山再上渭玉高速直接到渭南。而以前,若要走高速,商洛人需先到再到渭南。这样一来,从商洛到渭南,“中转站”就由西安变成了蓝田,一来节省路程,二来也能节省费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12947
播放数:265574
播放数:49308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渭南市人民政府
&&渭南区域位置差不多 收入差距缘何大
[网络编辑:]
电话:12377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
陕西省渭南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渭南市政府办公地址:渭南市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
运维电话: 邮箱: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号-1&&&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
电话:029-
传真:029-
本周新闻值周:
组长:王琳
组员:王蕾&&肖乐
传真:0117新常态下临渭区特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栏目推荐: 
新常态下临渭区特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陕西统计局&&&&
&&&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宜居宜游、富美临渭”总目标,进一步发挥临渭区特色经济的优势,大力发展园区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做大园区、做优城区、做美景区,促进全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临渭区统计局紧紧围绕新常态下全区特色经济发展这个重大课题,专门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局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干部在认真细致分析研究近年来全省、全市及全区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深入有关区属部门、产业园及基层企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该篇调研分析报告,为领导了解全区特色经济发展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一、临渭区特色经济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高效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快,富有特色,成效显著。
  近年来,临渭区抢抓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好机遇,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和平台,努力使全区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从农业大区转向农业强区。坚持按照建园区、扩基地、强产业、促增收的思路,以拓展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功能效益为核心,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民普遍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土地流转为保障,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包装招商项目,拓展葡萄产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延伸产业链,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2015年底,全区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6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6个,区级29个。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核心区面积达到5.9万亩,辐射带动葡萄和其它设施果菜36万亩。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40元,增长13.6%;其中现代农业园区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74元,高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234元。全区农业园区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1、形成以渭北临渭葡萄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集群。葡萄作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达到19个,在渭北葡萄产业园、上海中大葡萄示范园、渭南裕美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等园区的示范带动下,全区葡萄面积达到25万亩,发展各类设施葡萄5.2万亩,建成了一批集生产、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使临渭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带动15万人从事葡萄种植及相关产业,葡萄产业农民人均收入1.8万元。使葡萄产业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以渭北葡萄产业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很快,富有临渭特色。园区规划面积20万亩,分为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园区建设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按照“现代农业导向、特色小镇融合、田园风光衬托、生态景观点缀”的思路,立足第一产业用地性质,采用第二产业管理模式,附加第三产业服务功能,实现“六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集引种、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和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关中风情园。
  2014年,渭北葡萄产业园被渭南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园区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葡萄之乡”,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综合示范基地”,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标准化果园”,被农业部、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国家旅游总局命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9月渭区渭北葡萄产业园被省科技厅授予陕西省农业科技园区光荣称号。
  2、形成南塬现代核桃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
  近年来,临渭区在南塬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通过政策激励、宣传引导、示范引路、技术服务等措施,核桃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经过十余年时间,全区核桃面积已由2003年的3000余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8.5万亩,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核桃产业发展已由过去主要依托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向目前群众自发购苗栽植转变。按照《渭南市临渭区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核桃产业成为塬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以关中环线、零河、赤水河、Y河两岸坡台地以及秦岭北麓、南塬北坡为主的“五纵两横”核桃产业带,建成万亩以上的核桃镇两个,千亩以上的核桃示范基地15个,500亩以上的核桃村37个,百亩以上核桃村78个,在塬区大王、阳郭、桥南、三张、崇凝、丰塬等6个乡镇建设百亩以上规模联片的核桃生产科技示范园,重点建设3个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园,以此带动临渭区核桃生产走大规模、严管理、高效益的发展路子,现有核桃大户43个,核桃专业合作社16个,农民技术员1200名,核桃良繁基地2个,采穗圃2个。目前,全区核桃挂果面积已达9万亩,年产核桃干果9000吨,年产值2.7亿元。
  3、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和观光农业区
  全区在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的同时,也根据各镇的实际情况,发展不同类型的各种现代农业园区。官底镇滕头生态园林产业园栽植苗木8000亩,是西北最大的景观苗木基地;陕西沁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1500亩,是集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为当地农民种植黄秋葵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慧照寺塔、下古镇和渭北葡萄产业园,发展渭北人文观光体验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必捷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沁园山庄现代农业科技园、关中印象桃花源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向阳街道办的赤水樱桃园发展樱桃1400亩,成功举办了樱桃采摘节。丰原现代猕猴桃示范园占地1000亩,为南塬猕猴桃标准化种植树立了典范。阳郭镇鸿鹤谷的1000亩水土保持示范园成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典型。桃花源休闲观光示范园的开工建设为全区休闲观光型园区的建设开创了新的篇章。
  (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临渭区拥有战略的区位优势,地处渭南中心城市,是渭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关天经济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区、革命老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近年来,随着全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达标,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步伐的加快,中心医院西迁新建,渭南高中、实验初中、实验小学及渭南初中相继落成,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城市西进北扩,市容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标志着渭南中心城市“大堡子”形象得到彻底改变。国家级高新区、省级经开区不断发展壮大,渭南海关与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开关投检,标志着外向型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这一切都为临渭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现代服务业总量增大,增速加快
  近年来,临渭区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认真贯彻省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文件精神,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效”的要求,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到目前全区23个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信达街区已成为商业中心,桃园美莎国际酒店建成运营,必捷滑雪场已成为全市新亮点,老街美食文化城已成为临渭区新名片,荣获“陕西省特色美食商业街区”称号,临渭区被评为“陕菜之乡”。“十二五”期间,全区城乡一体化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各类批发零售商品流通网点1.3万个,新扩建各类市场100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直营店171个,建成镇级物流配送中心6个。
  全区现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80户,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45户,新增服务业个体工商户1520户。
  “十二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55.42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101.20亿元,年平均增长14.59%。2014年突破百亿元,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99%。“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服务业增加值394.85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223.74亿元,年平均增量比“十一五”时期增加44.74亿元,为全区历史上服务业总量扩张最大的时期。
  2、服务业增长速度与同期GDP增速呈现正相关关系
临渭区2005年-2014年GDP增速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一览表(表一)
  2005年到2014年十年间,全区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84%,同期的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15.28%,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略高于于全区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从表一可以看出:当全区经济发展较快时,全区服务业也随着较快发展,反之,当全区经济发展较慢时,全区服务业发展也随着较慢发展。十年来可再分三个阶段进一步分析全区经济发展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第一阶段2005年-2006年,全区经济增长在10%左右,同期的服务业增速也在10%左右徘徊;第二阶段2007年-2012年,这六年是全区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发展最快和最好的时期,全区经济增长速度和服务业增长速度均在15.00%左右,并且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不景气及下行影响,全区经济增长速度和服务业增长速度均出现回落态势但二者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3、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在逐年提升
  通过分析近十年以来(见表一)临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可以发现,临渭区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在逐年提升,渭南市和临渭区经济发展已经融为一体。2014年临渭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1.20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03%,较2010年比重的19.94%提高了2.09个百分点,较2005年比重的17.96%提高了4.09个百分点,随着渭南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及省直管县步伐加快,渭南市与临渭区今后经济发展将联系更紧密,支持临渭区快速发展实际上就是支持渭南市快速发展。
  4、从事服务业的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快速增加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临渭区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近几年临渭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在快速扩大,从事服务业的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在逐年增加。
  201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286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821个,增长23.69%;产业活动单位5130个,增加655个,增长14.6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11342个,增加了1344个,增长13.44%。
  在服务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四位的单位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441个,占全区服务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3.62%;批发和零售业873个,占20.37%;教育440个人,占10.27%;卫生和社会工作271个,占6.32%。
  2014年末,临渭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达到183户,全区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10万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1.20亿元,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区消费、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做好山、水、城三篇文章
  近年来临渭区以建设“宜居宜游、富美临渭”为目标,紧紧围绕全省建设“三个陕西”的总体要求及全市“一核三圈八区”的旅游发展格局,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关天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依托临渭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及深厚人文历史资源,发挥红色革命政权发祥地优势,坚持规划引导、统筹推进、项目带动的旅游兴区战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挖掘区域各种旅游资源,启动全区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中心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打造秦东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
  依托秦岭北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南园核桃产业布局,发展天留山、秀龙山、黄狗峪、石鼓山等沿线生态旅游。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围绕渭华起义、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建好军博园。依托慧照寺塔、下古镇和渭北葡萄产业园,发展渭北人文观光体验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必捷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沁园山庄现代农业科技园、关中印象桃花源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围绕渭河生态景观长廊,建设万亩花海、休闲步道、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绿肺”,引领都市健康新时尚。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拓展提升老街美食城知名度,打造“陕菜之乡”,建设“美食之都”。为积极打造临渭城市后花园,给市民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4年12月以来,临渭区开始Y河湿地公园的筹建论证工作,先后多次邀请国家、省市湿地办专家进行勘察论证,聘请专家编制规划。今年6月1日,Y河湿地公园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Y河国家湿地公园集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适度生态观鸟游、民俗旅游于一体,对有效改善Y河流域生态环境、推进渭河综合整治、提升渭南城市品位、确保渭南城区饮用水源地水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渭北葡萄产业园区被渭南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2014年渭北葡萄产业园3A级景区接待游客15万人次,全区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载体。
  今年上半年,由渭南市临渭区政府和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临渭区文物旅游局、渭南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临渭区渭北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和渭南欢乐海水上娱乐世界承办的,以“休闲采摘品红酒、畅游欢乐水世界”为主题的“三贤故里一日游”(观光路线:渭南葡萄产业园―三贤酒庄―慧照寺―欢乐海―老街美食城)启动仪式于5月30日隆重举行。
  临渭区正在紧锣密鼓的打造临渭特色的旅游产业,已经把旅游业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后临渭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临渭区特色经济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临渭区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举全区之力发展特色经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从横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看全区特色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特色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塬现代农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较差,品牌名优农产品不多;服务业总量偏小、发展层次较低,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一)现代农业园区及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但从发展的情况分析,发展不平衡,多数园区产业链条有待延伸和完善。渭北葡萄产业园发展最快,档次最高,采用工业化模式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葡萄打造大产业格局,由第一产业葡萄种植到第二产业建立葡萄深加工三贤酒庄到第三产业建设葡萄物流保鲜中心、垂钓池、休憩凉亭、生态停车场及三贤大酒店,不断延长园区产业链。全区其他农业园发展规模和速度受自然条件及资金等制约相对缓慢。应加大发展步伐,以渭北葡萄产业园发展为典范尽快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扩大园区规模,不断提高园区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资本、土地、技术、装备、设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园区内叠加组合,尽快实现农产品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2、农业园区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较差
  特别是东西两塬,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稀缺的土地和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瓶颈要素。由此造成的三大难题:成本高、效益低、抗御自然灾害抵御风险能力弱,现代农业园区资金缺口大,需要各级政府专项资金扶持。
  3、品牌名优农产品不多,品牌认定工作滞后。农产品及基地地理认定保护观念不强,认定观念和步伐与全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极不相称。
  4、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对现代园区新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接受较慢,配合程度不高。农业园区集约化管理和公司化运作过程中,受农民的文化程度低影响及思想不够解放,参与意识不高,直接影响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总量偏小与所处的战略区位不相符
  从纵向分析临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总量有了较大增加,增速加快。根据最近几年统计年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55.4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01.20亿元,年平均增长14.59%。2014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99%,高出全市13.5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8.61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3.2个百分点。
  从横向分析站在全省县域考核角度,将高新区和经开区的数据加起来分析,2014年临渭辖区服务业增加值占辖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8%,在全省24个区排名第12位。跳出渭南市站在全省角度分析,和同样地处中心城市的其他地市的区相比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有差距:服务业总量还偏小,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还不高。
  根据2014年全省24个区城区考核数据分析,2014年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看(详见表二),雁塔区60.8%,未央区46.7%,莲湖区60.4%,碑林区79.9%,秦都区29.7%,临渭区该项指标除了高于秦都区外,与其他四个区的差距很大。
2014年临渭区与全省城区五强区服务业相关指标对比表(表二)
现价GDP(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全省24个区排名
  在全省范围内和临渭区一样位居中心城市并且只有一个区的其他地市相比较,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看:延安市的宝塔区为50.7%,渭南市的临渭区为40.8%,汉中市的汉台区为48.4%,榆林市的榆阳区为37.6%,安康市的汉滨区为44.7%,商洛市的商州区为28.2%。临渭区该项指标排名也很靠后,仅高于榆阳区和商州区。再分析以上五个区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各自所属市当年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可以发现临渭区占的比重最低,差距更大。2014年临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渭南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03%,延安市的宝塔区占延安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66%,汉台区占汉中市的比重为28.26%,榆阳区占榆林市的比重为23.64%,汉滨区占安康市的比重43.45%,商州区占商洛市的比重为28.24%。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临渭区服务业总量偏小与所处的战略区位不相符,临渭区服务业的总量和增速与省内周边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服务业发展任重道远。
2014年临渭区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与全省其他地处中心城市的区比较情况表(表三)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所在区名称
所在区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所在市服务业的比重(%)
  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不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从表一中发现近十年来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不大,较平稳。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都徘徊在44%,反映出全区近十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缓慢,200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83%,服务业发展了十年到2014年该项指标才达到44.99%,仅提升了4.16个百分点。
  3、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层次不高,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占的比重偏小
  2014年临渭区生产总值年报表数据显示:全区服务业内部结构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在服务业中,增加值总量位居前六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4.3亿元,占全区服务业比重43.7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18亿元,占19.94%;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14.77亿元,占14.59%;房地产业10.14亿元,占10.02%;住宿和餐饮业8.21亿元,占8.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64亿元,占7.55%。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81%,传统商贸业占全区服务业的半壁江山。金融业仅占5.5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也只占3.33%,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占全区服务业比重偏小。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起步晚,旅游产业发展滞后
  临渭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一直注重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临渭区依靠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服务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05年之前临渭区主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工业、服务业支撑,近十年来随着渭南中心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功能的需求,市政府定位临渭区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国有、集体企业“退二进三”步伐,发展壮大服务业发展。临渭区一部分工业企业相继搬迁到渭南高新区和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渭区工业发展的强盛期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此情况下临渭区领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研究决定根据区域资源和市场需求紧扣“宜居宜游、富美临渭”总目标,突出抓好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市建设管理及棚户区改造、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和渭南市的华阴市、韩城市、合阳县、华县等市县相比临渭区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滞后,但是起步晚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潜力,说不定我们会后来居上。近两年临渭区举全区之力将旅游业作为临渭区今后经济增长的新增长加快发展和培育,临渭人已经看到旅游业发展的曙光。
  2、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临渭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文化沉淀深厚拥有寇准、张仁愿、白居易等名人号称“三贤故里”,以老城遗址、慧照寺、寇准墓等可以开发历史文化游;依托秦岭北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天留山、石鼓山、秀龙山、黄狗峪发展生态休闲游,东汉时期王莽追刘秀就经过临渭区并在石鼓山亲手击响石鼓。临渭区的桥南一带在唐代一直是皇家打猎御苑之地,隋朝隋文大帝的独孤皇后就出生在临渭区南源。依托革命老区资源,以赤水职中校史馆、王尚德革命烈士陵园、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为重点可开发红色文化游。依托渭北葡萄产业园、藤头园林、必捷滑雪场、嘤鸣谷示范园、蒲阳古城为重点,可以发展特色乡村游。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进一步挖掘开发,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建设。
  三、加快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抢抓机遇,敢于创新。当前,临渭区与全国、全省一样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又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即“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国家和陕西省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和微刺激政策、包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主导建立“一行一基”(“亚洲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战略部署,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政策,结合临渭区地处渭南中心城市,近年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资改造力度,这些对于临渭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及棚户区改造等特色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新常态下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预示着新变化、新动力、新机遇。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于创新、要结合临渭区的实际不断研究这些变化,引领新常态,找出临渭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临渭经济早日腾飞,引领全市经济发展,实现在全省24个区增先进位的目标。
  2、继续加大临渭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不断延伸园区产业链条。今后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认真贯彻《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抢抓全市今年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大好机遇,认真贯彻《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和平台,不断规范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农业园区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园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园区农民的科技培训,积极创新园区经营和服务机制,切实增强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渭北葡萄产业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全区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从农业大区转向农业强区。
  二是政府要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创造更宽松的外部条件。区政府要把加快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尽快纳入全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园区供水、电力、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农业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是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现代农业园区管理新办法。按照园区、景区融合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规范全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资金的投入和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资金入股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和其他固定资产等折价入股方式依法参与现代农业园区经营,按照合作社或者企业章程规定取得股权收益。流转土地的农民优先享有在现代农业园区就业的权利,园区经营者应当为流转土地的农民在新技术培训、增加收入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三贤友邦、长寿塬果业等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服务,不断延长产业链。建立“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销售体系,加大网络农产品销售服务。
  四是加大渭北葡萄产业园区改制力度,增创4A级景区。临渭区近期进一步加大渭北葡萄产业园改制力度,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发展方向和推进措施,提升葡萄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园区和景区深度发展。11月10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讨论渭北葡萄产业园区发展工作,决定将渭北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更名为渭南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同意临渭区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以渭北葡萄产业园既有资产规模出资,占51%股份,不足部分已现金注入,并对新改制后的公司实行控股,招引的民营企业以现金方式投入,持49%股份,可根据资金实际情况分期投入。渭北葡萄产业园区改制后的经营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扩展,以现代农业开发投资和旅游业开发为主,再新增避雨设施优质葡萄2万亩,同时依托园区编报农民创业示范园项目,衔接农发行争取项目贷款,完成景观大道建设,推进4A级景区建设。
  抢抓陕西省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机遇,东西两塬要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扩大规模,形成优势。现代核桃产业园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核桃科技服务中心,发展核桃深加工,延长核桃产业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支持关中印象桃花源、沁园山庄示范园、渭南植物园、恒芳玫瑰园、必捷观光示范园、猕猴桃示范园等园区建设,带动高效农业发展,实现农民普遍致富。
  3、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在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在内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抓住地处渭南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树立市区一体、三区一家的理念,站位高远、开阔心胸,不分你我,借助市级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助推临渭经济发展。
  一是成立机构。建议区政府成立服务业发展局专门负责全区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工作,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效能”的要求,结合临渭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尽快编制全区“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拿出发展园区经济的魄力和劲头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好的西安市碑林区、莲湖区等地学习取经。
  二是加快调整内部结构,促进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在继续发展壮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行业的同时,结合区域优势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健全培育信息咨询、经济代理、市场调查、产权交易、资产评估、劳务中介、法律、会计等商务服务业发展,不断推进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培育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养老、健康、家庭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拓展科技、体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建设高档次、大规模的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依托城改项目开发商业街区,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年内实施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华山汽贸城、信达现代城、乐天建材城、新洲化盛商业综合体。以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
  三是结合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消费市场发展。全区农村消费市场无论是从总量和增速上来说,都远远低于城区消费市场,乡村的消费潜力和空间很大。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要结合全区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优化农村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引导和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的经营范围向农村拓展,增加经营网点,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购物环境,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使其成为今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亮点。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全区现代服务业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在内部结构上实现打的结构调整,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35%。
  4、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立足旅游兴区这一根本,临渭区政府采取六项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一是组建机构。在机构改革编制压缩的情况下,区政府组建了旅游局,明确了职能,配齐了班子,使全区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二是加强宣传推介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参与、企业为主体的促销机制,开展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征集和旅游形象策划工作,精心制作旅游宣传片,加大宣传、促销、推进力度,加快临渭旅游网站建设,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三是制定规划。在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委托专业机构编写全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绘制未来发展蓝图。四是明确目标。根据省市要求,结合现有工作实际,区上明确了年度旅游业发展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街镇和相关部门。五是加大投资。区政府明确年内财政投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同时大力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各类旅游发展资金达到5000万元。六是加大考核。为了进一步调动相关单位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区上将旅游业发展任务列入今年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定期考核、年终总评。
  临渭区政府已经下决心利用3-5年时间,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形成秦岭北麓休闲度假村、人文休闲体验游、红色文化游、特色乡村游四大旅游板块,创建渭北葡萄产业园、军事博物园2个4A级旅游景区,以及天留山、渭南老街、桃花园民俗文化园3个3A级旅游景区。力争到2020年,全区旅游业接待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领导和管理
Tel:029- Fax:029- E_mail:
ICP:陕B2-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商洛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