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阁制度究竟是加强了曼谷铂尔曼皇权酒店还是架空了曼谷铂尔曼皇权酒店

文:上帝的使者天使陈      明朝洪武十三年五月诛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1]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相而设大学士呢?普通认为,朱元璋如此作为的目的是想搞个人独裁。对于这种看法,我认为是不妥当的,因为从已知的文献中找不出他如此作为是想独裁的证据。    朱元璋并不是从当皇帝之始就不设丞相,一直到洪武十三年才有废中书省的举措,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有表现出对丞相一职的恨之入骨之情。《明史稿》载:“先是,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以统领众职,置属官参议,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中书舍人,分钱粮礼仪刑名营造四部,以条理管辖。十三年,正月诛胡惟庸,遂罢中书省。......二十八年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若说朱元璋废相是有意当独裁专制之君,在当皇帝之始就不设丞相岂不快哉?何苦一十三哉劳思废神?要知道,“历朝制度,皆取时宜,况创制立法,天子之事,既出圣裁,实为典要。”(洪武朝许士廉语)[2]朱元璋当皇帝时不太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朱元璋废相必定有其它原因。    《明实录》载,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罢中书省,升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布告天下。诏曰:“朕膺天命,君主华夷,当即位之初,召集群臣,讲求官制,远嵇汉、唐,略有损益,亦参以宋朝之典。所以内置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六部;外列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都转运盐使司、提刑按察司和府、州、县,纲维庶务,以安兆民。朕尝发施号令,责任中书,使刑赏务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酣歌肆乐,各不率职,坐视兴废,以致胡惟庸私构群小,夤缘为奸,或枉法以惠罪,或挠政以诬贤,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使知更官之制,行移各有所归,庶不口烦。于戏!周职六卿,康庶民于宇内,汉命肖、曹,肇四百年之洪业,今命五府六部详审其事,务称厥职,故兹诏谕。[3]在这里,朱元璋提到了他开始是如何创制的以及现在如何要改制。这里说的比较简单,我们再来看他的几则史料,当更明白。“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4]“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5]“胡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至大乱,深可为戒。”[6]朱元璋显然认为丞相容易“张君之威福”,而作恶多端,又认为元亡的原因在于“政专中书”、“委任权臣”。因为这些认识再加上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等给他的切身体会,朱元璋才决意废相。    《明实录》卷129载,[洪武十三年正月]已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更置五军都督府,以分领军卫。如此,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为如何?”《明实录》卷239载,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六月,御奉天门,敕谕文武群臣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从以上两条史料来看,朱元璋废相在主观上并非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或许更应该说是为了分权制约,所谓“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相权并未集于皇帝,而是分于诸臣,所谓“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明史•职官志1•序》载:“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是亦汉九卿之遗意也。分大都督府为五,而征调隶于兵部。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 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是时吏、户、兵三部之权为重。”此处记载也可说明相权并未集于皇帝,而是分于诸臣。从万历初年高拱事仟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事皆朝廷总之”并非事皆皇帝总之,那道驱除高拱的《皇帝圣旨、圣母皇太后懿旨、皇贵妃令旨》上说:“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服都强夺自专,通不许朝廷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大臣……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主上?”可见在古人眼里朝廷并不等于皇帝,高拱之被驱逐,并非只因他蔑视主上,而主要是因为他事实上已成了一个目无朝廷的超级权臣,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失败是自然之事。    综上,我认为朱元璋废相的本意不在加强皇权,而在分臣下之权,使臣下无法“张君之威福”,而作恶多端。若朱元璋意图独裁,则“升六部”何为?“事皆朝廷总之”又是何种打算?朱元璋身前如秦始皇,个人要独裁便独裁,哪需如此含蓄?其后如康熙如雍正,制度要专制便专制,哪需如此虚伪?雄霸一世之朱元璋行事需要如此小心谨慎么?事实上“所以稳当”四个字足以道出其心理。识者知之。    注释:  [1]参《明史稿》《志》54,《职官一》  [2]《明实录》卷129  [3]《明实录》卷129,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诏  [4]朱元璋《明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5]《明实录》卷59  [6]《明实录》卷117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错 板凳
  朱元璋不是独裁啊?都独的不能再独了!而且分散了臣下的权力不就是增加了皇帝的权力么?照楼主的意思老朱莫不是想搞君主立宪?哈哈
  我衷心期待楼主考证出“明朝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和“明朝实现了三权分立”两大伟大的政治学与历史学命题。
  作者:裴明宪 回复日期: 0:01:24 
    我衷心期待楼主考证出“明朝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和“明朝实现了三权分立”两大伟大的政治学与历史学命题。  =======  我没这个能力和兴趣!~~~~~      作者:风中贱客 回复日期: 23:31:15 
    朱元璋不是独裁啊?都独的不能再独了!而且分散了臣下的权力不就是增加了皇帝的权力么?照楼主的意思老朱莫不是想搞君主立宪?哈哈  =======  看看军机处和南书房是怎么加强皇权的,就知道分臣下之权与加强皇权是两回事了!除了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请问你还能想点别的吗?
  以下才是加强皇权,别与明代的分臣下之权等量齐观,那是不正确的!对照正文,想必大家都能够看出区别!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1792),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         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癸亥,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再如高士奇等能书者,亦著选择一二人,同伊等入直。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         ──《清圣祖实录》卷69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洩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先是世宗宪皇帝时,皆桐城张文和公廷玉为之。今上初年,文和以汪文端公由敦长于文学,特荐入以代其劳。乾隆十二三年间,金川用兵,皆文端笔也。国书则有舒文襄赫德及大司马班公第,蒙古文则有理藩院纳公延泰,皆任属草之役。迨傅文忠公恒领揆席,满司员欲藉为见才营进地,文忠始稍假之。其始不过短幅片纸,后则无一非司员所拟矣。文端见满司员如此,而汉文犹必自己出,嫌于揽持,乃亦听司员代拟。相沿日久,遂为军机司员之专职,虽上亦知司员所为。其司员亦不必皆由内阁入,凡部院之能事者皆得进焉,而员数且数倍于昔。此军机前后不同之故事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廷寄》         
  且明代皇权是日渐式微,臣权是日渐见重,而清代皇权是日渐见重,臣权是日渐式微!区别如此明显,何至于等量齐观?更何至于把明清视为一体?  
  明清有别
  为了把明朝拉下水,所以就算你列出很多很多明清不同的例子,他们就是不管你耍无赖,"我就是明清一体咋样?""我就说明清无区别咋样?"  
  他们就是不管你!耍无赖,"我就是明清一体咋样?""我就说明清无区别咋样?"        
  支持lz,有理有据
  分臣下之权,本就是加强皇权,臣下之权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越小,与皇权抗衡的力量也越小,皇权当然加强了.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根本差别?两者有分化原属皇帝的权力吗?
  说起来,废中书省抬高六部,跟隋唐的三省制差不多,都是把某一个宰相或者某一个宰相机构的事分给几个部门去做,明的六部有议政权有出令权有审核权,叶向高说的以六部为相倒不见得错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4:06:31 
    分臣下之权,本就是加强皇权,臣下之权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越小,与皇权抗衡的力量也越小,皇权当然加强了.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根本差别?两者有分化原属皇帝的权力吗?  ============================================================  差别大很多,比如人事的任命,内阁的权利与职责,办事的流程等等很多都不一样。所以还是收回你那浅薄的认识吧。    有宰相在,不是宰相专权就是皇帝专权,宰相专权只是皇帝专权的延伸。所以六部+内阁+言官制是防止专权的很好的手段。皇权在明朝中后期的莫落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有一点,有时候专制或开放也要看在什么时候,在国家面临军事上的巨大威胁时开放只能使政治上更乱。  
  作者:ausesi2 回复日期: 15:43:42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4:06:31        分臣下之权,本就是加强皇权,臣下之权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越小,与皇权抗衡的力量也越小,皇权当然加强了.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根本差别?两者有分化原属皇帝的权力吗?    ============================================================    差别大很多,比如人事的任命,内阁的权利与职责,办事的流程等等很多都不一样。所以还是收回你那浅薄的认识吧。        有宰相在,不是宰相专权就是皇帝专权,宰相专权只是皇帝专权的延伸。所以六部+内阁+言官制是防止专权的很好的手段。皇权在明朝中后期的莫落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有一点,有时候专制或开放也要看在什么时候,在国家面临军事上的巨大威胁时开放只能使政治上更乱。  -----------------------------------------------------  要讲权力,就是要讲制度、程序。能管得东西不外人、财、事几个方面,正是这些说明明朝皇权在加强。    “不是宰相专权就是皇帝专权”与”就是皇帝专权”比较还是要权力分散一些的。虽然都不是老百姓选的,毕竟宰相与皇帝还要PK下,这个也要看能力的。明朝中后期的没落那是皇帝的能力问题,制度所规范的权力没变化,换了朱元璋你看看。这些个皇帝要在以前的朝代那就不是没落的问题了,估计该臣下篡位,改朝换代了。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6:06:50 
    作者:ausesi2 回复日期: 15:43:42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4:06:31          分臣下之权,本就是加强皇权,臣下之权越分散,对皇权的威胁越小,与皇权抗衡的力量也越小,皇权当然加强了.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根本差别?两者有分化原属皇帝的权力吗?      ============================================================      差别大很多,比如人事的任命,内阁的权利与职责,办事的流程等等很多都不一样。所以还是收回你那浅薄的认识吧。            有宰相在,不是宰相专权就是皇帝专权,宰相专权只是皇帝专权的延伸。所以六部+内阁+言官制是防止专权的很好的手段。皇权在明朝中后期的莫落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有一点,有时候专制或开放也要看在什么时候,在国家面临军事上的巨大威胁时开放只能使政治上更乱。    -----------------------------------------------------    要讲权力,就是要讲制度、程序。能管得东西不外人、财、事几个方面,正是这些说明明朝皇权在加强。        “不是宰相专权就是皇帝专权”与”就是皇帝专权”比较还是要权力分散一些的。虽然都不是老百姓选的,毕竟宰相与皇帝还要PK下,这个也要看能力的。明朝中后期的没落那是皇帝的能力问题,制度所规范的权力没变化,换了朱元璋你看看。这些个皇帝要在以前的朝代那就不是没落的问题了,估计该臣下篡位,改朝换代了。    =========================================================  首先内阁和军机处是不一样的。应该没有争议。明朝中后期皇权的没落也的实事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财和事就要人来办,从人事的认命角度来说,明朝入阁需要内阁推荐,皇帝认命才能完成这套程序,而不是皇帝想让谁入阁谁就入得了的。所以入阁不是那一个人就能垄断的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白痴当了皇帝,有人想谋也是不可能的。换而言之这不是某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在起作用。  有宰相的情况下,想要宰相与皇帝PK一下,那不太可能,因为你这个宰相听话,皇帝把你赶走就是了。而内阁确不一样,皇帝想随便赶走一个人没有文官团集团的同意,那是行不通的。  所以无论怎么看,有内阁的情况下,皇权都会尽一步没落。
  清代是有内阁的,一直到清末名义上的宰相仍然是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是实际上的宰相,但是只有挂内阁大学士头衔才是真宰相,所以军机处不能和明朝的内阁划等号,应该说清朝的军机处加内阁才能和明朝的内阁划等号,这个历史细节必须注意。    事实上,清朝也有极少数大臣没有军机处行走的差使仍然掌握朝政,比如刘墉死前很短一段时间有总理大臣的头衔,但他不是军机大臣,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军机处,这不妨碍他在死前几个月之内成为真宰相。
  孝宗能力有问题吗?就是算是正德还是万历,看起来能力好象也没有什么问题嘛~!    其实根本就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性格的问题而已,在真正儒家环境培养下塑造出来的性格而已.
  从人事任命看,你不妨分析下宋是什么程序,明是什么程序,哪种程序下皇帝权力更大。    制度上内阁必须皇帝来任命,没有他任命,谁推也不管用。“白痴当了皇帝,有人想谋也是不可能”正好说明了制度对皇权的保护到什么程度,连白痴都不用担心皇位。    皇帝控制不了文官团集团,在明以前的朝代,通常他也就坐不稳皇帝了,而明朝呢?他还是皇帝。    
  “不是宰相专权就是皇帝专权”与”就是皇帝专权”比较还是要权力分散一些的。虽然都不是老百姓选的,毕竟宰相与皇帝还要PK下,这个也要看能力的。明朝中后期的没落那是皇帝的能力问题,制度所规范的权力没变化,换了朱元璋你看看。这些个皇帝要在以前的朝代那就不是没落的问题了,估计该臣下篡位,改朝换代了。  =======  对于你的这种反问,我早就问过很多网友同一个问题,老朱家二十代子孙,难道他们家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了???会让二十代子孙全变得懦弱??要知道明朝除了和成祖,其他皇帝都不怎么显得很强悍!!如果这种现象只与基因突变有关而与制度和风俗无关的话,那才能说明你的推断有道理!你应该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你还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满清皇帝的基因十代下来都不会发生突变,保持了乾纲独断的优良作风!~~~~    相权很强时的汉武帝独裁不独裁?历史上明朝皇帝任免官僚的权力是最小的,这是皇权下降,皇权受到制约的最典型证明,两只眼睛只盯着梦想出来的宰相可以制约皇权这一点,当然觉得明朝是强化皇权了!宰相和皇帝之间没有制约关系,只有权力斗争,从来如此!相权事实上就是皇权!  
  这些个皇帝要在以前的朝代那就不是没落的问题了,估计该臣下篡位,改朝换代了。    =======  臣下篡位,改朝换代对老百姓对历史对社会有什么好作用啊?虚君下的稳定社会对老百姓对历史对社会才有好的作用!我看你是没看懂朱八八的言论吧!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再给你说一遍!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    早就有人跟你说了,相权在实质上就是君权,是不可能起制约君权的作用的。    最后,莫非你觉得中国无数次改朝换代还不够?还要多来几次才能证明君权很弱?才能证明相权很强大?    可惜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似乎没有几个是宰相!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6:53:49 
    皇帝控制不了文官团集团,在明以前的朝代,通常他也就坐不稳皇帝了,而明朝呢?他还是皇帝。  =====  照阁下的意思,我们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不断,非常伟大,人家日本天皇万世一系非常落后!哦,原来日本要向阁下学习!君有尊位,臣有实权,这是很优秀的制度,我不会用某些君宪一词来描述明朝,可是明朝的政治确实是在向“君有尊位,臣有实权”方向发展,而且有事实上的证据在!
  军机处上是架空内阁的权力,而将内阁权力私臣化,内阁有名无权,而军机处有权无名.将制度规范的权力虚化模糊,是加强皇权的好手段,这跟明朝大学士以私臣入阁有多大区别,同样的套路,清承明制,不仅继承还有发扬。    明朝的君权表现出那么大的弹性,实际上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制度越模糊,通常情况下拥有话语权的皇帝的权力空间越大,可这种权力空间也可能被大臣利用(大臣占据优势),好的时候会被张居正这样的利用,坏的时候会被魏忠贤那样的利用。
  相权强大的时候,君相之间实际上处于一个权力和责任分配不明的状态,这个职位根本就不会带来什么好作用,只能带来无谓无聊的无穷无尽的混乱!这也是隋文帝废相,唐宋搞群相制的原因。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09:45 
  而军机处有权无名  ==  军机处的权在哪里?连和皇帝议事都要跪着,从里面跪到外面,军机处无权,只有跪着录写皇帝的命令之机会!
  而在汉代,这个宰相基本上也被很多东西给架空了,不是外戚专权,就是宦官专权,大将军等等乱七八糟的职位糊里糊涂的就可以当宰相办事!自秦朝立宰相以后,宰相一职无数次处于风雨中,明只是身在后世,更能够看清此职的缺点而断然废除,复“古六卿之职”。诸位有很多不是很称道秦朝以前的社会不专制的吗?朱八八不就是想把中国治理得想周朝那样子吗?讲多了也是废的!
  看到先进的结果,也要看到发展的过程.清楚宋明皇权的发展是在削弱,而满清的皇权是在增加就行了.
  作者:陳浩 回复日期: 17:09:29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6:53:49        皇帝控制不了文官团集团,在明以前的朝代,通常他也就坐不稳皇帝了,而明朝呢?他还是皇帝。    =====    照阁下的意思,我们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不断,非常伟大,人家日本天皇万世一系非常落后!哦,原来日本要向阁下学习!君有尊位,臣有实权,这是很优秀的制度,我不会用某些君宪一词来描述明朝,可是明朝的政治确实是在向“君有尊位,臣有实权”方向发展,而且有事实上的证据在!  -----------------------------------------------------  我一向认为明朝的制度是一种发展,这个是和前朝纵向比较,皇权加强本就是中国历史上制度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制度的好处是稳定性高,对百姓来说改朝换代的代价是很大的;而坏处是限制了统治者的优胜劣汰,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加强皇权并非退步。    同时这种制度也是落后的,这个是和同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社会状态比较而言。显然这种制度的方向是和民主趋势是背离的,也不太适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最反对的是非把一种加强皇权的制度说成是民主宪政的萌芽。
  说到以六部为相,永乐还批评建文搞六个丞相!
  废,我压根就没提过什么民主,我只是说明朝的政治确实是在向“君有尊位,臣有实权”方向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至于发展成什么,那时候的人也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知道民主两个字,那是几百年后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拿几百年后出现的事情做标准去评价几百年前的东西!
  我举臣下篡位,只是说明对皇权的保护程度。在明朝制度下,强势皇帝充分运用其大于前朝权力,如朱元璋。弱势的皇帝也能保皇位无忧,如万历。这还不能说明皇权加强吗?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19:19 
    我一向认为明朝的制度是一种发展,这个是和前朝纵向比较,皇权加强本就是中国历史上制度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制度的好处是稳定性高,对百姓来说改朝换代的代价是很大的;而坏处是限制了统治者的优胜劣汰,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加强皇权并非退步。  ========  限制了统治者的优胜劣汰???哦,你还想要明君统治啊?“君有尊位,臣有实权”,明中叶都政归内阁了,你还要政归明君啊?看看《万历十五年》中就知道明代皇帝只是个活着的祖宗,这正是君有尊位,臣有实权”的表征!    看你们民主的现代的眼光,这不正是进步吗?整不清这么点逻辑吗?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27:14 
    我举臣下篡位,只是说明对皇权的保护程度。在明朝制度下,强势皇帝充分运用其大于前朝权力,如朱元璋。弱势的皇帝也能保皇位无忧,如万历。这还不能说明皇权加强吗?  =========  万历只是一个活着的祖宗,皇帝不管事,政府也可运转,不正好说明臣权扩大,可以管理国家了吗?不然你怎么过度到皇帝不用管事的所谓君宪制度去啊?    你到底是想要皇帝管事还是不想要皇帝管事啊?    你们这些口口声声民主民主的人士,我怎么觉得逻辑超级混乱啊!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19:19        我一向认为明朝的制度是一种发展,这个是和前朝纵向比较,皇权加强本就是中国历史上制度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制度的好处是稳定性高,对百姓来说改朝换代的代价是很大的;而坏处是限制了统治者的优胜劣汰,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加强皇权并非退步。    ========  有清一代,立太子都是立贤不立长,哦,果然有利于统治者的优胜劣汰。只不过有利于统治者的优胜劣汰之后,有不有利于有利于天下社会的优胜劣汰啊?    统治者很强悍好还是不好啊?    你们还敢说你们不是逻辑混乱?
  在某些口口声声的假民主自由派眼里,要有利于统治者的优胜劣汰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结果就是皇帝强朝代在,皇帝不强,就改朝换代,再换一个圣主明君,草民世世代代在改朝换代中在腥风血雨中沾染圣主明君的皇恩,皇恩浩荡!你朱元璋搞了个鸟制度,害得我们草民不能沾染圣主明君的皇恩了,你朱八八真该死啊!    
  在明朝制度下,强势皇帝充分运用其大于前朝权力,如朱元璋。弱势的皇帝也能保皇位无忧,如万历。这还不能说明皇权加强吗?  ================  前朝的皇帝,如果谁想强势谁都可以到达明朝皇帝能达到到地步.    前朝的皇帝,不想强势以及不强势或者说本身就是懦弱的都没有得到    明朝不强势皇帝的待遇.
  作者:陳浩 回复日期: 17:31:03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27:14        我举臣下篡位,只是说明对皇权的保护程度。在明朝制度下,强势皇帝充分运用其大于前朝权力,如朱元璋。弱势的皇帝也能保皇位无忧,如万历。这还不能说明皇权加强吗?    =========    万历只是一个活着的祖宗,皇帝不管事,政府也可运转,不正好说明臣权扩大,可以管理国家了吗?不然你怎么过度到皇帝不用管事的所谓君宪制度去啊?        你到底是想要皇帝管事还是不想要皇帝管事啊?        你们这些口口声声民主民主的人士,我怎么觉得逻辑超级混乱啊!  ------------------------------------------------  那臣下篡位,把皇帝所有权力都夺取,臣权扩大岂非更厉害?你这又是什么逻辑?
  能达到朱元璋的权力空间,以前朝代的皇帝有几位能做到?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37:53 
    作者:陳浩 回复日期: 17:31:03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27:14          我举臣下篡位,只是说明对皇权的保护程度。在明朝制度下,强势皇帝充分运用其大于前朝权力,如朱元璋。弱势的皇帝也能保皇位无忧,如万历。这还不能说明皇权加强吗?      =========      万历只是一个活着的祖宗,皇帝不管事,政府也可运转,不正好说明臣权扩大,可以管理国家了吗?不然你怎么过度到皇帝不用管事的所谓君宪制度去啊?            你到底是想要皇帝管事还是不想要皇帝管事啊?            你们这些口口声声民主民主的人士,我怎么觉得逻辑超级混乱啊!    ------------------------------------------------    那臣下篡位,把皇帝所有权力都夺取,臣权扩大岂非更厉害?你这又是什么逻辑?  ===========  臣下篡位,把皇帝所有权力都夺取,臣权扩大到这种地步,不就又是一个皇帝吗?这是真正的臣权扩大还是变相的君权继续?你这点逻辑也整不清吗?难怪你顽固不化!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40:08 
    能达到朱元璋的权力空间,以前朝代的皇帝有几位能做到?  =============  秦皇汉高汉武隋文唐宗武皇宋祖宋宗高宗,很多都做到了!
  万历只是一个活着的祖宗,皇帝不管事,政府也可运转  -----------------------------------------------  皇帝不管事,下场是萨尔浒战役被打的丢盔卸甲,不到三十年后满清就入关了,这个政府运转的可真够伟大,强烈怀疑万历早就被八旗发展入党了,是努尔哈赤的卧底。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40:08 
    能达到朱元璋的权力空间,以前朝代的皇帝有几位能做到?  =============  能达到与达到是两回事,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一个逻辑不通的问题.    我问你,前朝的皇帝,如果谁想达到朱元璋到达的境界,从制度上的权力上说他能不能到达?  我想这个答案是很显然的.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37:53    那臣下篡位,把皇帝所有权力都夺取,臣权扩大岂非更厉害?你这又是什么逻辑?    ===========  你是个没又逻辑的,或者说是个肤浅之徒,思想停留在统治者的优胜劣汰和改朝换代的无原则权力变更,还在这里奢谈加不加强皇权!废!  
   皇帝不管事,下场是萨尔浒战役被打的丢盔卸甲,不到三十年后满清就入关了,这个政府运转的可真够伟大,强烈怀疑万历早就被八旗发展入党了,是努尔哈赤的卧底。  =============  打败仗,当然有皇帝决策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将领的能力问题.    
  作者:裴明宪 回复日期: 17:43:55 
    万历只是一个活着的祖宗,皇帝不管事,政府也可运转    -----------------------------------------------    皇帝不管事,下场是萨尔浒战役被打的丢盔卸甲,不到三十年后满清就入关了,这个政府运转的可真够伟大,强烈怀疑万历早就被八旗发展入党了,是努尔哈赤的卧底。  =======  每个朝代都不可能不亡,明朝如果成了不亡的朝代了,也没有你们在这里冷嘲热讽了!不过照你们这样以成亡论败寇的逻辑,那么评价一个朝代的好坏,就只需要计算他的存在时间!阁下以为呢?
  民主的美国,还不是照样在朝鲜和越南上吃一次军事亏和一次政治亏?    那么你能否认美国民主制度的先进吗?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7:40:08 
    能达到朱元璋的权力空间,以前朝代的皇帝有几位能做到?  ————————————————  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之类的都有这个本事    而且内阁是皇帝指定的不假,以前的宰相也是皇帝指定的,又不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    其实我觉得隋唐的三省跟明的六部九卿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无非隋唐说三省长官是宰相,而明说六部九卿不是,仅此而已,具体职能也好,设立的原因也好,都是差不多的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很想让某些人解释一下这两句话!
  加强皇权的证据在哪里?  如果这是加强皇权的话,那么岂不是说先秦的王权力很大?  宰相是秦朝搞的嘛
  哎呀,我上面早就说过了,无论你找出什么证据,他们都会自顾自的说是加强皇权.
  实际上要比较皇权,制度还是最根本的东西,程序上哪些必须由皇帝定夺,哪些是大臣自己做主,各级官员能决定的政务范围是什么。皇权怎么变化也就清楚,隋唐的三省跟明的六部九卿有什么区别也就清楚了。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8:28:24 
    实际上要比较皇权,制度还是最根本的东西,程序上哪些必须由皇帝定夺,哪些是大臣自己做主,各级官员能决定的政务范围是什么。  ==========  对对对,这个方面,明代规定得最详密!
  LZ搞了半天没明白什么叫独裁。
  人家好象要论证明朝皇权是削弱还是增加.好象不在论证明朝皇帝是不是独裁吧?
  朱棣:“祖训云,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今虽不立丞相,欲将六部官增崇极品,掌天下军马钱粮,总揽庶务,虽不立一丞相,反有六丞相也。天下之人,但知有尚书齐泰等,不知朝廷。”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8:28:24 
    实际上要比较皇权,制度还是最根本的东西,程序上哪些必须由皇帝定夺,哪些是大臣自己做主,各级官员能决定的政务范围是什么。皇权怎么变化也就清楚,隋唐的三省跟明的六部九卿有什么区别也就清楚了。  ————————————————————  这个有兴趣的话可以具体比较一下,反正从程序角度而言,三省也好,六部也好,重大政务最终都得皇帝画押签字,臣下拟旨也好部议也好都不过是建议性质    至于说各级官员能管的事,明代六部官能管的事比前代的六部官可多多了,大政都得下六部议,官员也都得吏部自己选或者会同六部科道一起推选
  民主的美国,还不是照样在朝鲜和越南上吃一次军事亏和一次政治亏?  --------------------------------------------  民主的美国被越南占领华盛顿,总统在国会山上吊死了?
  唐朝中书省的权力归到六部九卿中哪些的名下了?    唐六部之上还有尚书省,明朝制度上,内阁可无权直管六部,都是六部差别可大很多。
  嘉靖六年(1527),张孚敬入阁,不久即上疏陈论时弊: 今之内阁,宰相职也,倾来部院诸臣,有志者难行,无志者听令,是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   《明世宗实录》卷八一,嘉靖六年十月辛未。
  明之内阁首辅不等于往昔的宰相,这非旦不是明代政制推步的地方,而且正是明代政制进步的地方。
  清朝人管同在其所著《拟言科举书》(载贺长龄、魏源等编《清经世文编》卷七)中说:“明之时,大臣专权,而清代则阁部督抚,率不过奉行诏命;明之时,士多讲学,而清代则聚徒讲学者渺焉无闻;明之时,士多清议,而清代之士,则一心科举”。     这里可以证明明代大臣是否牛逼,可以看出一点点分臣下权与加强皇权的区别!
  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19:22:36 
    唐朝中书省的权力归到六部九卿中哪些的名下了?        唐六部之上还有尚书省,明朝制度上,内阁可无权直管六部,都是六部差别可大很多。  ——————————————————————  议政、出令、处决小事、审核,这些权力六部都保留了    明代六部的地位可比唐的六部高多了,别把这两者相提并论,要看到个六部就觉得是一样的话,隋唐三省还不是把汉代一个宰相做的事分成至少三份来做了?
  要说的,就是两个六部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要混在一起比较,隋唐三省把汉代一个宰相做的事分成至少三份来做本身就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有什么问题吗?    六部能象中书省那样草诏吗?
  草了诏最终还不是要皇帝审核画押?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事    大事给皇帝提建议,小事自己就处分了,这个从来都是如此,几时被剥夺过了
  诏书下到部里,给事中觉得行的,署而颁之,然后尚书再看,尚书觉得行的,盖个部里的印,拿去照办,觉得不行的,封还执奏    抬高六部跟分三省差不多,都是把集中于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权力分给几个人几个机构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 20:02:35 
    草了诏最终还不是要皇帝审核画押?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事        大事给皇帝提建议,小事自己就处分了,这个从来都是如此,几时被剥夺过了  --------------------------------------------------  这个差别可很大,奏章属于议政,建议性的;草诏可正式多了,带决策性的,最后当然皇帝拍板。打个比方,六部奏章属于集思广益、收集材料,中书省草诏属于分析决策,提供方案,最后皇帝是拍板定夺。这两者权力大小可差远了。
  作者:xiaohai1977 回复日期: 20:12:33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 20:02:35        草了诏最终还不是要皇帝审核画押?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事            大事给皇帝提建议,小事自己就处分了,这个从来都是如此,几时被剥夺过了    --------------------------------------------------    这个差别可很大,奏章属于议政,建议性的;草诏可正式多了,带决策性的,最后当然皇帝拍板。打个比方,六部奏章属于集思广益、收集材料,中书省草诏属于分析决策,提供方案,最后皇帝是拍板定夺。这两者权力大小可差远了。  ========  内阁不一样有票拟么??不一样是分析决策,提供方案,最后皇帝拍板定夺么??
  明代的刘瑾被称为“立皇帝”,魏中贤势焰滔天,张居正要讨好冯保,皇权的强势是很明白的事,明代以前是罕闻大臣被打板子的。  明代有大臣以被打板子为荣说明了明代皇权的强势已扭曲了人的心理。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至尊皇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