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的中日战争片期间,日本大约杀害多少中国人

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战争【印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3,519贴子:
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战争收藏
首先需要说明,这篇文章只代表日本人众多观点的一种,决不是普遍性的看法。不过,虽然不是普遍性的看法,却具有某种程度的代表性。用“日中战争”在日文雅虎搜索,这一篇出现在第二项,第一项是维基百科。记得天龙八部里有一句台词,叫做“强词夺理,居然也能自圆其说。”我希望通过翻译这一篇,能让更多人了解某些日本网民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怎样形成的。翻译本文,不代表本人支持其中任何观点。这一点我不能强调更多。最后,译文中黑体为原文所加。另外本文作者为基督教传教士,其背景对行文有所影响。
日中戦争の真実 日中战争的真相日本は、内戦に明け暮れる中国を救おうとしたローマ法王も、日本の行动を支持していた日本、试图拯救终日内战的中国罗马教皇也支持了日本的行动日本兵らと游ぶ中国人児童ら(1937年)日本兵たちは中国の民众からは温かく迎えられていた。与日本兵玩耍的中国儿童们(1937年)日本士兵们受到了中国民众温暖的欢迎。前项「中国の『正しい歴史认识』の正体」では、「夷(い 外国)をもって夷を制す」の中国政治家の考え方により、日本が中国の内戦に引き込まれていったことをみました。この项では、中国における日本の军队の行动について、もう少しみてみましょう。前一篇“中国所谓正确历史认识的真面目”中(注:该网站有一系列关于日本近现代史的文章),我们看到中国政治家按照“以夷制夷“的思想,把日本拖入了中国的内战。这一篇中,我们来稍微看看在中国日本军队的行为吧。
中国民众を虫けらのように杀した中国军将中国民众形同草芥般杀戮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と、日本军の间には、大きな质的差异がありました。それは、中国军は同胞である中国民众を行く先々で强夺し、また大量杀害したのに対し、日本军は行く先々で彼らを救済しようとしたことです。 中国では伝统的に、民众とは、戦乱で虫けらのように杀される存在であり、少なくとも権力者から爱护を受ける対象とはなっていませんでした。梁启超は、中国の民众を「戮民」(りくみん 杀戮される民)と呼んでいます。 たとえば、「国共合作」により共产军と组んで日本との戦いを始めた蒋介石の军队は、一九三八年、日本军の进撃の道をはばもうと、黄河の堤防を爆破しました。このとき、大雨が降ったこともあって一一の都市と、四千の村が水没し、水死者一〇〇万人、その他の被害者六〇〇万人という大惨事となりまし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有很大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中国军队所到之处,对身为同胞的中国民众大量抢劫、杀戮。与此对比,日本军队所到之处则试图拯救他们。传统上,中国的民众在战乱中就是如虫蚁般被屠杀的存在。至少没有成为当权者爱护的对象。梁启超曾把中国民众成为“戮民“(被杀戮的民众)。比如说,由于“国共合作”而与GCD军队联手,开始和日本作战的蒋介石军队。1938年,为了阻挡日军进击的路线而将黄河的堤坝爆破了。这时由于同时还下起大雨,有11座城市、4000个村庄被水淹,酿成了溺死者100万其他受害者600万人的大惨剧。
 しかも、それだけでは终わりませんでした。この人为的水害の结果、黄河の水路が変わり、周辺に大饥馑が広がったのです。そして、被灾地で食粮不足に悩んだ中国军部队は、民众から食粮の强夺を始めたため、饥馑はさらに深刻化しました。その惨状をみた当时のアメリカ人记者は、 「道ばたには冻死者と饿死者があふれ、饥えた人々は尸肉を食べていた」 と报じています。中国侧はまた、事件直后から、堤防决壊を日本军のしわざとして宣伝もしていました。しかし中国侧のこの自作自演は、のちに外国人记者に见破られています。 この堤防决壊のとき、日本军兵士は一人も死にませんでした。それはただ、中国人を大量杀戮しただけで终わったのです。而且这还没有结束。由于这个人为的水灾,黄河的河道发生变化,大规模的饥荒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于是在受灾地困于粮食不足的中国军队,开始从民众手中强夺粮食,更加剧了饥荒。关于当时的惨状美国记者曾报道道:“路边堆满了冻死和饿死的人,饥饿的人们吃起了尸体。”中国方面从事件刚一发生,就把决堤当成日军所为来宣传。然而中国这种自作自演却被外国人记者看破了。这次决堤之中,日本士兵无一人死亡。结果只不过以大量杀戮中国人而告终。
 堤防决壊の直后、日本军は堤防の修复作业を行なっただけでなく、被灾した民众の救助と、防疫作业を行ないました。日本军は、中国军から虫けらのように扱われた中国民众を、必死になって救済したのです。 こうした中国军の性格は、蒋の军だけでなく、老毛のGCDでも同様でした。いや、GCDはもっとひどいものでした。gcdは、民众から「gongfei」(きょうひ)すなわち共产主义のfei贼と呼ばれていました。それは彼らが行く先々で、民众に略夺、杀人、强奸を働いたからです。 中国の军队は、gcdでも国民党军でも、基本的に军队というより、ルンペンを寄せ集めたような集団にすぎなかったのです。彼らが军队に入ったのは、占领地区で略夺が出来るため、食いっぱぐれがなかったからです。 ですから中国の司令官は、ある土地を占领すると、最低一周间は兵士たちの好きなように略夺や强奸をさせました。また、そうしないと司令官が杀されてしまったからです。决堤之后,日本不但立刻实施了堤坝的修复工作,还进行了对民众的救助和防疫作业。对于中国军队如草芥般对待的中国民众,日本军队拼命进行了救助。中国军队这种风格,不光是蒋军队,毛ye是一样。不,gcd更加残忍过分。共军曾经被民众称为“gongfei”。那是因为他们所到之处就对民众掠夺、杀人、强奸。中国军队不管是GCD还是gmd,基本上都不能称为军队,不过是地痞流氓集合起来的乌合之众罢了。他们参加军队就是为了在占领区掠夺,从不会放过机会。因此中国的指挥官只要占领了某处,至少会有一周时间让士兵尽情掠夺和强奸。因为不这样做的指挥官曾被杀掉过。
 日中戦争における戦闘は、たいていの场合、日本军が攻めると中国军が撤退し败走する、という形で进みました。ですから、激戦地を除けば、中国侧が宣伝するほど日本军に杀された中国兵の死者は多く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むしろ中国兵の死者の多くは、中国人が中国人を杀したものでした。中国の军队というのは、兵士たちの后ろに「督戦队」(とくせんたい)がいたのです。督戦队とは、后ろで「敌を杀せ、杀せ」と叫びながら兵士たちを戦わせ、逃げる兵士がいると、その兵士を撃ち杀す中国兵です。 つまり中国兵が中国兵を杀したのです。中国史家?黄文雄氏によれば、日中戦争时の死伤者は、日本军によって杀された中国兵よりも、そうやって督戦队に杀された中国兵たちのほうが多かったくらいだといいます。 また、中国兵は负伤すると、置き去りにされました。ある戦场で、中国兵の一団が堑壕(ざんごう)の中で戦死していました。それを発见した日本兵たちは、思わず涙を流したといいます。なぜなら彼らの足には、逃亡防止のための鉄の锁がつけられていたからです。 日本军と中国军とでは、质の上でそれほどの差があったのです。日中战争的战斗,大部分情况都是日军一进攻中国军队就败走,以这样的形式进行的。因此除了发生激战的战场以外,被日本军队杀死的中国士兵并没有像中国宣传的那样多。倒不如说很多中国士兵的死亡都是中国人杀中国人造成的。凡中国军队其士兵后方都有“督战队”。所谓督战队,就是在后面叫喊“杀敌!杀啊!”让士兵作战,如果逃跑的士兵则立刻击杀。也就是说中国兵杀了中国兵。据中国历史学家黄文雄研究,日中战争的死伤者中,被督战队杀死的中国士兵要多于被日军杀死的。而且中国士兵一旦负伤,就会被抛弃掉。曾经在某个战场上一批中国士兵在堑壕中战死,据说发现了他们的日本兵却忍不住流泪。因为在他们的脚上,都带着防止逃跑的铁链子。日本军队和中国军队,在质量上就是有这样大的差别。
共栄圏をつくろうとした日 一九三七年から始まった日中戦争でしたが、日本はすでに一九四〇年には、すでに中国の华北と、华中の一部を支配下におき、その统治を亲日政権である汪兆铭(おうちょうめい)の南京政府にゆだねていました。龙腾网  日中戦争は八年间続いたと一般にいわれますが、実际には日中の戦闘は一年半あまりで终结し、あとは日本军はそれ以上领地を広げようとせず、占领地域でのインフラ建设や、経済建设に集中したのです。 その支配地域では、経済、财政、物価、治安が安定し、民众の生活は他と比べると天国と地狱ほどの差がありました。鉄道もつくられ、人々や物资の移动が容易になりました。よく「日本军は一方的に略夺と破壊をした」かのように语られることがありますが、実际は全く逆だったのです。 だからこそ、汪兆铭の南京政府や、そのもとにいる多くの中国人は日本を支持し、日本と共同して、その地域の発展のために働いたのでした。 汪兆铭の南京政府が支配する地域では、戦前にも増して平和と繁栄を讴歌していました。その象徴が上海です。日中戦争中ですら、そのダンスホールや映画馆はどこも満员という活况を呈していました。 ロシアから逃げてきたユダヤ人たちの居住区も、この上海に设けられ、彼らはそこで安全に暮らしていました。日中战争于1937年开始,到1940年时日本已经将中国华北和华中置于控制下,其统治则委任给亲日政权的汪兆铭南京政府。一般都说日中战争持续了八年,但实际上日中间的战斗只持续了一年半多就结束了。在那之后日军并没有继续扩张领地,而是集中精力于占领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在这些地区,经济、财政、物价、治安都很安定,民众生活与其他相比有天壤之别。由于建设了铁路,人和物的流动也变得容易。常常有什么“日军纯粹只是进行了掠夺和破坏”的说法,实际情况则是完全相反的。正因为是这样,才会有像汪兆铭南京政府及其追随者在内的大量中国人支持日本,与日本一起为了地区发展而努力。汪兆铭南京政府控制的区域中,和平和繁荣超过战前而被称颂,其象征就是上海。即使在日中战争时期,舞厅也好电影院也好到处都是人满为患的盛况。从俄罗斯逃出的犹太人聚集地也设在上海,他们在那里安全地生活。
我都懒得看,一定是日本人帮助中国人blblbl,一堆傻逼言论,你搬过来恶心人吗日本人就一个德行,万年不变
让我恶心,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军队大破日本 ,日本人陷入迷茫请求投降。
算了吧 别转了 真几把恶心
那不是侵略,那是美好的大东亚共荣圈。好可惜没有成功。还吃了两颗进口泡蛋。
日本杂种歪曲历史,畜生不如
因为日本人不信上帝,所以新教的人用核弹对他们进行拯救
日本就是小人
轮不到日本人来说吧,如果不是日本侵略势头吓傻了蒋,他也不至于傻到淹死自己人破坏自己固有防线,一些重要城池及数量够多的国民还有一条雨季风险极大的黄河,决堤黄河也选个时间好不,最起码让自己国民逃难和储备粮等,完全没有地理常识,督战队?日本纯军团基本都用伪国民军团来替自己开路,送死。日本人连朝日合邦后的半岛本国人都不当自己人头看的。日本在中国还使用过秘密细菌战,一定规模毒气战(虽然中国军阀混战也用过初级的,好像是某个军阀因为风向掌握常识不够还伤到自己人)731部队不谈,日本进攻南京,南京守军死伤惨重不说,像那些国军德制坦克居然瞎玩到....蒋光头及一大堆嫡系政要们开飞机飞重庆后那么一大堆俘虏混南京城民这些活人基本全被屠杀了,日本居然还认为中国当时首都没30万人口。日本二战的残暴国际上早闻名遐迩了,这洗地水准简直一流了。日本未来应该多吃点荷包蛋来着的
中国灭日本是为了把美帝赶走。
很快中国的军队也要去帮助日本了
被日本感动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一定会报答的
罗马教皇是什么东西  ——即使有千万个理由让我离开你,我也会选择一个理由为你留下!   
看了第一句就看不下去了
如果事情真像倭畜说的那样,那日本人的军队还真是一群废物呢。
鬼子去死吧!
看来鬼子是一点碧莲都不要了
都是这种论调是正常的,现在的日本和二战前的日本其实没有两样。只是那时日本很有钱(从中国捞的)现在的日本是个穷光蛋。
日本政府对日本人的洗脑从没有停止过,不的不说日本政府的洗脑工作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从一战到现在就没停过。
如果这个国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丫第一件事保证是发动战争,这点不真要感谢米国佬的一纸广场协议。
这口气暂且忍下 总有一天叫他跪地求饶
全世界都说它们是法西斯,还好意思洗,爱认不认,恶心
嗯,我们也来帮助你们一下可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您的位置:
普通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战争
23:05:00 &&&&&&&&& 作者:&
  核心提示:其实我接触的大部分日本人都有这个特点:尽管内心里也厌恶战争,不赞同某些政治家的决定,但绝不轻言自己国家的不是,尤其在外国人面前&&这大概是他们所谓的民族自尊心吧。
  文章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28期 作者:刘晓冬 原题为《听普通日本人聊中日战争》
  &七七&又近之时,我回想起与日本朋友交往时,不得不触及的各种&战争&话题。普通日本人对于日本近代史上的各种战争,包括侵华战争,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真诚的忏悔,又有某种程度的怀旧,更有不能触碰的民族&自尊&&&交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眼中暧昧难解的日本人的&战争观&。
  我的朋友北泽邦雄在长野县上町市经营一个酒类专卖商店,曾邀请我们一家人去他家做客。
  刚刚就座,北泽的第一句就说:&我的叔叔参加了关东军,实在对不起!&说完他还弯下身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待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是两眼含泪。
  北泽一边克制着不让眼泪流出来,一边又担心我听不明白,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了纸和笔,边说边写。原来,他的叔叔在吉林作战时受伤,被当地的一个农民收留,养伤治伤,后来辗转回到日本。叔叔在临死前告诉他这个家族唯一的血脉:一定要去吉林看望恩人。但他一直没能去吉林,因此觉得对不起叔叔,更对不起吉林的恩人。
  然后他再次鞠躬,等到抬起头来,眼泪已如泉水一般不可遏制地流出来,淌到桌子上。
  另一位朋友韭是某银行课长,夫妇二人被朋友称为&中国迷&,去中国旅游过几十次,中文说得很好,连在上班时的电梯里也用中国话向同事问候。
  一次在他家做客时,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中日关系上了。我刚想提起侵华战争,韭就打断我说:&不说这个吧,国家之间的事情我们老百姓能说得清楚吗?他们政治家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争取选票,我们普通人真正的友好、老百姓多多的交往才是最重要的。世世代代友好才是要下大工夫的啊!&
  还没等我接上一句话,他又赶忙说:&二战时日本民众也是受害者,二战的责任不是中国的&&&
  但他仍然没有直接说出,二战中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责任在日本。其实我接触的大部分日本人都有这个特点:尽管内心里也厌恶战争,不赞同某些政治家的决定,但绝不轻言自己国家的不是,尤其在外国人面前&& 这大概是他们所谓的民族自尊心吧。
  有一年4月,我和家人去靖国公园看樱花,那里的樱花是全东京最美的。
  但是,在公园里看到的一幕让我愤慨了:一位穿着黄呢旧式关东军军服的八十多岁老人在樱花树下拍照,尽力挺直腰板,那大腿两侧圆圆鼓起的马裤特别刺激我的眼睛和神经。
  我走上前去问道:&老先生的这个服装很特殊啊?&他回答说:&是二战时的&&&很快,他听出或者觉出我是中国人,立即警惕起来,说&只是想照个相,是个回忆&。
  我问:&你很留恋那场战争吗?再有战争还会让你的子孙去打仗吗?&
  他摇着手说:&不,不!绝不能再打仗了,我照相只是为了回忆,回忆总是美好的。&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回忆总是美好的&是一句足以让人拍案而起的话。但对于一位对政治了解不深的当年战士来说,这种&回忆&大概类似于中国人的&上山下乡&,只是一段痛苦而难忘的经历吧。
  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再走他们的老路。我也希望,这一切只是回忆而已。
责任编辑: 走向蔚蓝
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
<IMG height=30 src="/Templets/images/news/corner21b.gif"
·主办: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旌华传媒
·官方门户: 中国在线
China On-line Official Gateway
·版权所有: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C) 2005 - 2010
·备案许可:日本人在华地图,中日发生战争日本人的反应,在华日本人有多少,中日阅兵对比 日本人弱爆,在中国杀了日本人犯法吗?,大连日本人聚居的地方,日本人看地图,日本人心中的中日战争
日本人在华地图
时间:日10:56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原标题:日本人在华地图,中日发生战争日本人的反应,在华日本人有多少,中日阅兵对比 日本人弱爆,在中国杀了日本人犯法吗?,大连日本人聚居的地方,日本人看地图,日本人心中的中日战争
  日本人在华地图
  事实上,整个虹桥地区的日本人聚居区也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楼盘和商业物业重新包装,希望吸引有钱的中国人。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葛江涛、特约撰稿于晓伟 | 北京报道
  至少从数字看,没有出现“日本人逃离中国”的情况。
  根据日本驻华使馆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经过多年稳步攀升,长期居留或永久居留中国的日本人达到1949年以来的新高。
  这份日本外务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有15.03万名日本人生活在除台湾地区外的中国领土上。
  在这个统计时段,124.95万日本人在外国永久居住以及长期居留(3个月以上)。其中在美国的日本人以41.09万人达到最多,第二位的就是中国。
  在华日本人的数字近几年并没有出现低谷。此前仅在2008年,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数字比前一年减少了1977人。
  15.03万人中的1.7%、约2550名日本人获得了在华永久居留权,这个百分比数字在美国达到40%,平均数则是33%。
  日本驻华使馆相关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贸易呈爆发式增长、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是来华日本人人数迅速增加的最直接原因。
  而在1997年,日本人在中国长期居留和永久居住的人数只有1.93万人(不包括香港和台湾),排在所有国家中的第11位。
  2011年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字说,这一年在日本的中国人有大约45万人,在日外国籍人口排名中位于第一。
  日本人在华的分布,是观察中日这两个关系复杂国家的有趣窗口。
  越来越多的日本人
  从变化曲线来看,最近约10年时间里,日本人居留海外的整体数字都呈现平稳上升的状态。
  其中,日本人在中国的数字于2003年至2007年迅速增加,然后略微下降,2010年前后又开始逐渐升高。
  以最近3年为例,2012年这个数字为14.09万人,2011年为13.15万人。而在台湾地区的日本人,2013年为15870人,2012年为13435人,2011年为13569人。更早的2008年,在台湾地区的日本人有17409人。
  其实在2003年至2007年来华日本人数量大增长期间,中日关系也非没有纠葛。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屏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当时中日关系可以用“相对比较紧张”来形容: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连续几年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国内也在提倡“对日新思维”。从中日两国外交大环境上来看,她认为当时消极因素较为明显,至于来华人数增加问题,更多应从经济因素分析。
  过去一年中,亚洲也是日本人赴海外居留增长速度最快的地方,达到3.02万人,占到整体增长人数的55%;北美和西欧次之,分别为1.8万和1.2万人。
  日本外务省统计数据的另一个部分,则显示了日本人在中国的具体分布。
  拥有日本人最多的非日本城市是美国洛杉矶,7.14万人。中国上海名列第二,达到5.74万人。
  接下来依次是纽约5.33万人,曼谷3.99万人,伦敦3.83万人。而日本人在香港的人数排名全球第九,有2.31万人;北京为第17位,有1.15万人。
  在全球拥有日本人最多的50个城市中,10个属于中国。
  北京之后,苏州是第18位,有1.07万人;中国台北是26位,8028人;广州28位,7010人;深圳第33位,5164人;大连34位,4905人;天津第42位,3157人;东莞第45位,3029人。
  从最近3年的数据分析,纽约曾位于第一位,上海在2012年成为第二。
  香港的排名一直稳定处于第九。北京分别是17位、17位和第18位,也就是2012统计年度略有后移。
  在位于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近3年日本人数依次为10103人、10355人和11596人,仍呈逐年增加趋势。
  在苏州的日本人数量近年来变化较大。上个统计年度中的排序是26位,有7326人; 2011年,苏州排30位,为5018名。
  大连则从上个统计年度的6175人下降到4905人。
  被打破的边界
  中国城市中的日本人大都聚集在传统生活圈里,但是这种“小圈子”正受到中国富有阶层的冲击。
  以北京为例,日本人聚居地段有着鲜明的特点:日本大使馆位于东三环外亮马桥路,周围的燕莎商圈以及麦子店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日本企业以及日式餐饮店铺。这里也是日本外交公寓集中的区域。
  在整个区域里,除了“日本烧肉”、“东京料理”,也耸立着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标志性建筑。
  比如位于亮马桥路的二十一世纪饭店,全称是“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二十一世纪饭店”。它是1984年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共同倡议建设的现代化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设施,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由中日两国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设计共同施工而建成。
  与之相比,东三环边的发展大厦则是中日经贸往来的结果。它是日本野村不动产投资的物业,驻有三菱、全日空等一系列日本企业。
  当然,北京最有名的“日本建筑”是长富宫。它位于东二环建国门东南角,在1983年由北京市旅游集团和日本C.C.I株式会社共同投资兴建。
  长富宫饭店名称中的“长”字取自中国的万里长城;“富”字取自日本的富士山,以此象征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像长城和富士山一样屹立不倒、万古长存。
  除了入住日本官员,每到新年,最有名的在京日本企业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年会。或者说,能够在这里举行年会代表着这些企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东三环北路的这片核心区域,一直辐射到东三环内的新源里地区、东北四环外的丽都,前者有大量日式料理餐饮企业,后者则拥有多所日本人学校。
  与代表了1949年后中国与日本交往历史的北京不同,上海的日本人聚居区更具有历史感。位于上海西南的虹桥---古北地区,是100年来日本人在中国的传统聚居区。
  香港《文汇报》曾称上海是“日本人的第二个家”。一个日本员工曾对中国媒体说,“在世界其他城市也有日本人聚集地,但唯独上海让日本人可以自成一派---这些日本人不用会说中文,也可以在上海过得很自在。”
  不过,这片日本人的“自在”区域也在发生变化。
  2012年底,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上海花园广场”里租住的500个日本家庭出现了大迁移。
  这里本由日本房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并配备了面向日本人的幼儿园等服务设施,成为有名的租赁公寓。后来几经倒手,最终购买了楼盘产权的中国企业决定将它面向中国富裕阶层进行销售分销。
  一位在这里居住的40岁日本男性职员说:“因为认为由于经济不景气,分销计划会遭遇挫折,所以不少日本人都坚持到了最后”。
  事实上,整个虹桥地区的日本人聚居区也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楼盘和商业物业重新包装,希望吸引有钱的中国人---过去因日本人聚居而“高档”的地价已经开始跟不上整个上海的平均增幅。
  在有不少日本餐厅的和平广场,一家日本餐厅的老板说:“周围的房租高得过了头,我还没找到可搬的地方”。
  吸引人的二线城市
  而在那些迎来越来越多日本人的二线城市,日本人正在形成新的聚集区。
  从全球范围看,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日本人增加了120.44%;紧随其后的就是苏州,达到46.52%。另外,越南的胡志明市和河内市均增速较高,分别达到28.31%和24.47%。
  台北市是减幅最大的城市,达到35.29%;其次是菲律宾的马尼拉,减少了31.62%;大连位居第三,在那里的日本人减少了20.57%。
  日本大使馆相关人士对此向本刊解释说,“苏州等地对日本展开的招商引资工作是比较成功的。从结果来看,这些地方的日本公司和工厂特别多,比如苏州的制造业比较多。”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外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勇则认为,苏州离上海比较近,各种日货如日常用品、食品等在当地随手都可以买到,生活便利,同时当地的政策比较灵活。这非常适合想要脱离上海大城市压力的日本人。
  而且,这些中小城市政治氛围比较淡,和北京等大城市截然不同。
  “大连是有历史渊源的。当年日本侵略东北的时候,把大连作为一个窗口,包括“满铁”调查部等都设在大连,此外它还是一个港口城市。”王屏向《瞭望东方周刊》分析说,这种历史因素导致大连存在许多日本人,但很难对未来产生影响。
  “二线城市正吸引大批日本人集中居住。”张勇认为,这些城市拥有鲜明的优势:一方面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园区,如电子、微电子等在日本比较成熟的产业。“虽然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在日本国内有所下降,但是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可转移的产业。”另一方面,它们对外企有一些相对优惠的政策,日企选择在这些城市发展也有运输成本上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洛杉矶拥有的日本人最多,但是其中有2.8万人拥有永久居留权。这样,从3个月以上的长期居留者数量来看,上海其实是全球第一,达到5.72万人。杭州、苏州、无锡以及天津等长期居留者的增长幅度分别在47.85%和20.09%之间。
  从上一个增长周期2006年至2008年的数据来看,上海的日本人数量稳定地排在洛杉矶和纽约之后。香港当时位置比较靠前,特别是2006年、2007年均在第五的位置,人数最高时期达到2.72万人。
  该时间段,北京则在第13位到15位之间,人数最高时为1.2万余人;苏州、大连、广州、深圳等同样是日本人长期居留较多的城市;山东青岛则在前50位之列,人数最多时有3200余人。
  在更早的2003年时间段,有2.62万名日本人的香港在全球排第三,上海当时只有1.57万名日本人而排在第10位,台北排在第15位有8924名日本人。此外的前5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还有北京和大连,分别有名日本人居留。当时中国以6.4万人排在美国、巴西之后。
  1997年的统计数据中,香港有2.45万日本人,台湾有1.36万日本人;香港在城市排名第五,台北第13位;上海和北京分别在第23位和25位,人数分别是。
  “我觉得&机遇论&是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来中国的一种支撑,这说明人的流动是朝着有更多机会的一方,不管是工作机会还是财富机会。”张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本世纪初,日本国内一直在探讨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最终,大多数人认可了前者,就是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来说,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存在威胁的。
  无统计支持的“逃离论”
  显然,日本人聚集在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和城市。目前,中国包括日本独资以及合资企业在内的日系企业达到3.2万多家(包括台湾地区),也是拥有日本企业最多的国家。
  负责海外日本人管理的日本在外公馆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总领事馆统计上报了有2.11万家企业,其区域包括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
  日本驻华大使馆的统计则只有2367家企业,但包括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 湖北、湖南、青海、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等省区市。
  在其他领馆中,青岛总领事馆统计有2666家企业,统计区域为山东省;广州总领事馆有2144家企业,统计区域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广西;沈阳总领事馆驻大连办事处有1180家企业;区域包括香港和澳门的香港总领事馆统计区域有624家企业;重庆总领事馆统计有610家企业,统计区域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沈阳总领事馆统计的有366家企业,包括大连之外的东北三省。
  台湾地区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统计有888家日系企业,交流协会高雄事务所则统计有253家日系企业。
  还没有公开数字显示,在华日本企业数量下降。同时,从数据和公开消息看,也没有日本企业进军中国西部地区的明显势头。总体来说,日本企业在中国似乎处在平稳运行期。
  张勇分析说,现在日本国内越来越&空心化&了,很多产业、工厂为了方便,改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容易销售或者有较大市场的地方去设立企业,或者开展一些商业活动,这样做成本会降低很多,“表面上看,日本国内的产业被掏空了,但是如果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只不过是把产业链条放在国外了,其实大部分收入还是会回流到日本。”
  而从职业划分来看,在海外的日本人最多的为民间企业人员,包括商社、银行证券、保险、制造业、运输业、建筑、林业、不动产等等,占到总数的54%,接下来是留学生、教师以及到国外的研究人员,占比22%。
  从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日本人所从事的职业方面来看,其中11.72万人为民间企业从业者(包括本人和同居家族人员,下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包括报纸、杂志、电视、通讯社等)有320余人,自由职业者(包括僧侣,文艺人士,建筑业、服装业从业人员,美容美发业从业者等)有4000余人。而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有1.18万余人,政府公务人员有1408人。
  在张勇看来,就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日本是一个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在节能、环保、能源等诸多领域都有大量的技术人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补课”阶段,这就给部分日本人提供了来华居留的机会,“在2006年前后,很多媒体就在探讨,中国可以从日本吸引这些比较好的熟练工人,为他们提供比较高的待遇。还有一些已经退休了的熟练工人,他们不愿意呆在家里,也可以通过返聘的形式请过来发挥余热。”
本文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野蛮杀害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