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观园关于佛教。

关于佛教的成语.词语.汉字.诗词.英语单词
按拼音检索:&&&&&&&&&&&&&&&&&&&&&&&&&&&&&&&&&&&&&&&&&&&&&&&&&&&&
关于佛教的成语
关于佛教的词语
关于佛教的汉字
关于佛教的诗词
关于佛教的英语单词
本站所收集信息资料为网络转载 版权属各作者 并已著明作者 旨在资源共享、交流、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并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故仅供访问者参照使用。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佛教里的故事
  对于&佛&你可以不信他但是不能蔑视他,这&佛教&在中国里也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在了,他的信徒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人们信仰他肯定会有他的意义在,局外人不懂就不能对着&佛教&乱加评论了!现在小编就讲一些关于佛教里的故事吧!
关于佛教里的故事
  千年等待&
  & & & 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出身豪门、多才多艺,她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断了,她仍不想出嫁,因为她始终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现。
  & & & 有一天,她去庙会散心,在万头钻动的人群中,瞥见一名年轻男子,心中确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然而,场面杂沓拥挤,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那人,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之后,少女四处寻找此人,但这名年轻男子却像是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落寞的她,只有每日晨昏礼佛祈祷,希望再见那个。她的至诚,感动了佛心,于是现身遂其所愿。
  & & &佛祖问她:“ 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 & “是的,哪怕见一眼也行!”
  & & “若要你放弃现有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呢?”
  & & “我愿放弃”少女为爱执着。
  & & “你必须修炼五百年,才能见她一面,你不会后悔吧?”
  & & “我不后悔”斩钉截铁。
  & & &于是女孩变成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风吹日晒,女孩都不以为苦,难受的却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才让她面临崩溃。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相中了她,把她凿成一块条石,运进城里,原来城里正在建造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很快地走过石桥,当然,男人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这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 & 佛祖声音再次出现:“满意了吗?” &
  & & “不!为什么我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就能碰到他、摸他一下了!”
  & & “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 &“我愿意!”
  & &“很苦喔,你不后悔?”
  & &“不后悔!”
  & & 这次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希望却换来无数次的希望破灭。若非前五百年的修炼,女孩早就崩溃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的,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他终于来了!还是穿着她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匆匆走过,因为,天太热了。他注意到路边有棵大树,休息一下吧,他想。他来到树下,靠着树根,闭上双眼睡着了。女孩摸到他了,而他就紧靠在她的身边!但是,她无法向他倾诉这千年的相思。只有尽力把树荫聚拢,为他遮挡毒辣的阳光。男人只小睡片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动身前一刻,他回头看了看,又轻轻抚摸一下树干,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 & 当那人逐渐消失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
  & & “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
  & &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
  & & “哦?” & & & &
  & &“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 & & &
  & & “哦!” & & &
  & & “他现在的妻子也曾像我这样受苦吗?”女孩若有所思。 & & &
  & & &佛祖微微点头。 & & & &
  & &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 & & &
  & & 就这一刻,女孩似乎发现佛祖微微地吁了一口气, & & &
  & & 女孩有些诧异:“佛祖也有心事?” & & & &
  & & “这样就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你一千年了,为了看你一眼,他已经修炼两千年了。”佛祖脸上绽放着笑容。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三声佛号便能超度皇太后的龙裤国师
  & & 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失)俗姓郭,为明朝漳州之东乡霞洲人氏。小时候没读书,世代作农种田。明神宗时得剃度。于本郡山、头社、桥下庵剃度。
  & & 出家后学习经典反应迟钝。忘前落后,类似佛陀时代之周利盘陀伽念诵扫帚一样。他的剃度和尚,以为他的根器难以教化,只叫他天天挑水及采柴火树枝到厨房,用以供养大众僧而已。
  & & 过了四、五年了,连一句都不会唱。所以只能经常服劳役以消业障。每次有礼拜参访其他大师的因缘,他都没有分。只听师父说:&你这么笨,多修修苦行,用以消业障,其他的不是你能学的。&连续好几次,包含被师父诃骂,都没有怨恨心。自己想着,想要修行,又没有师父或法师愿意指导(嫌他太笨),白天工作又没空,真不知何时能得解脱。
  & & 正叹息时。恰好有挂单的法师来。于是半夜到挂单法师房间参叩请法,挂单法师见他心意虔诚,问他来的目的因缘。原来是为了生死心切,却根基不好,资质不佳,虽然愚笨,但向道之心更加坚固。挂单法师非常赞许。于是为他说古代高僧大德住在山洞石岩边,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安贫乐道的事迹。至于佛法,真是一言难尽。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每个都很殊胜,不但看因缘也要看根器。但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去实践他。只有亲身实践的。那才是属于你的佛法。只有真诚深切实践的才能真正的悟道。真实要修道而资质愚鲁者,只有念佛法门。念佛为横超三界的捷径,比起参禅容易多了。而且可以保证没有魔业之干扰。如果信心坚固,由信入门,效法古人,一心不乱的念佛,将来必定能证得念佛三昧。
  & & 法师听了之后,心有感悟,于是准备入三峰山的石窟修行。又想这件事万万不能让别人知道,知道就去不成了。曾经有一次告诉师兄弟们,他要到其他适合之处修行,别人都不相信,以为他在开玩笑,也没人问究竟怎么回事,但是。法师心意已决,于是经常道石窟附近砍树整地,做为栖身之处所,而每天仍然背柴薪回来,所有人都不知道。等该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将该用之用具搬到石窟,从此栖身净土,勤念弥陀。
  & & 刚开始住时,只烧米汤来止饥渴。因为要下山化缘,路不好走,就想既然要隐蔽了,就不要再沾染红尘俗世了。于是自己种薯芋,用来充饥果腹。善哉!居天地之别有,有麋鹿而相邻,超然方外,不杂人间。
  & & 不料不到一年,寺里的师长拜访樵夫问路,被他们知道住处之后,纷纷来劝他回到寺里。但是法师都不为所动,不改清修之志。而后又有外甥听闻舅舅出家,隐居山林,清苦非常。就邀请寺中的法师同伴等带着一匹布,作为他衣服之所需。并再三的劝他回到原本的寺里。法师决不为所动。既劝不回,布匹又不接受。侄子众等只好硬是投下布匹,含泪而去。法师仍然不看、不理,也不移动,一心念佛,就如平常一样。
  & & 这匹布一丢,就在原处放了十三年之久。尘土积了一寸厚。每天见到布匹,他也不觉得碍眼,也不觉得挡路。由此可见念佛之功夫之深,已念到无心用处,真得念佛三昧了。
  & & 又曾听说法师住山日久,所穿布裤破裂,膝盖附近的肉都露出来了,法师忽动心念,自己安慰自己说 : &此时能度且暂度,等我以后,受国师礼时,让你穿龙裤(皇帝的裤子)。&法师总有安定自己的诀窍。诸如此类。例如&布者自布,堆作尘土。裤者自裤,破而不补&。最能放得下的人,也差不多如此而已。
  & & 有一次山下卖杂货的人生意不好,都没有人买,正收拾摊贩回家做饭之时,遇到下雨,因为躲雨躲到法师住的地方。又因为肚子饿了,就向法师要求吃的东西。法师说 : &有,帮我到山坑下捡一些石头来,我就能煮给你吃。&小贩随即去捡了过来,并清洗干净。法师亲手将这些石头散在小锅子里,加一点水,说:你帮忙看火,等一下煮熟就可以吃了。小贩也不知发生什么事。只好乖乖帮忙看火。 & &不久,法师说 : &芋头熟了,可以吃了。&打开锅盖一看,果然芋头满满的,各个都像他当初捡的石头一样形状大小。而且味道又香又美,非常好吃,两人一起吃,还吃不完。
  & & 法师告诉他不要到处泄漏谣传,今后可以常来这里吃东西。想想石头能化为芋头,这样的神变真是无穷。
  & & 后来法师心想,念佛之自利已经得到了,应该做一些利他的事。最简易的利他,莫过于奉茶,广结善缘。于是便于附近万松关、官路、八角亭距离两里左右的地方,以一味之茶,供奉往来行人三年,从不间断。也不曾疲累。
  & & 等到万历年间,皇太后驾崩,托梦给皇帝,拜托皇帝恳请有德高僧,为他超拔幽冥之苦。皇帝于是命令通天监当今天下有德高僧出于何处。通天监回报 : &为臣每次观察闽省(福建一带),常见盖有祥云一道,圣僧应该出自那里。&皇帝于是下诏书,凡是闽地的出家人,全部普请到皇宫,为皇太后办理超度法事。如此一路延请,各路的出家众等,延伸到漳州各间大小佛刹。
  & & 有同门师兄弟住南山寺善于拜忏者,也在邀请之内。他立刻动身赶往北京。途中经过八角亭,暂时休息喝茶时。
  & & 法师问他们要去哪里?南山寺僧回答说 :&要到北京为皇太后超荐。&法师说 :&我还没见过北京长什么样子,可以带我一起去吗?&
  & & 南山寺僧回答 :&你又不会拜忏这些法事,去了有什么用?&
  & & 法师回答 :&我虽然不会经忏,但是帮你打杂出力,例如帮你挑经箱,可以吗?&
  & & 南山寺僧回答 :&如果是这样,就随你的意思吧! &
  & & 于是法师跟在他的后头,挑着经箱,好像西游记里沙僧之模样。沿路到了北京。
  & & 到了北京之后,南山寺僧通报为皇太后超荐之出家人。皇宫守门的人说,皇帝有旨 :&凡是闽地为皇太后超荐者,一律由新门进入。&
  & & 大众僧全进去了。唯有法师一人不敢进去。跪在门口喃喃自语。
  & & 但是皇帝的真正的命令是 :&凡是由新门进去的,一律发给路费,并派船让他们回去。&守门人并不知道。
  & & 守门人责怪他为什么不进去,法师回答:&地下有金刚。&
  & & 守门人问了三、四次,都只回答地下有金刚。于是只好层层往上报。皇帝听到之后很高兴,说:&得道高僧,应该就是此人了。&于是亲自出来迎接他。
  & & 皇帝见了法师之后,问他为什么不进去呢。法师仍然回答 :&地下有金刚。&
  & & 皇帝说 :&那何不颠倒的进来?&
  & & 法师说 : &敬奉来教。&于是翻了一个筋斗,跃身而入。
  & & 皇帝说 :&善哉!善哉!这位就是圣僧了。&于是命令属下,将门下所藏之《金刚经》取出来。说道&:朕为了试验真理,所以做了这样的方便法,不是真的得道高僧,怎么会知道地下有佛经呢?&回头问法师 :&朕要报答皇太后养育之深恩,拔除皇太后幽冥之苦,应该做何种经忏?希望法师指示见教。&
  & & 法师说 :&经忏我不会,只会念佛可以吗?&
  & & 皇帝愣一下想想回答 :&既能念佛,也是超度。不过坛城要如何安置?&法师说:&可以结坛如台式,高度一丈左右用以安灵位,再摆置一个招魂幡即可。&
  & & 皇帝问说 :&什么时候要用?&
  & & 法师回答 :&就在明天。&
  & & 皇帝心想 :&堂堂皇家,这样办超度也简单得太离谱了。真不知这位法师在想什么,也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一面照法师之意结坛城,一面注视着法师的脸,猜测他的心思。忽然想到一件事。于是问法师:&法师要洗浴身体吗?&
  & & 法师 : &洗浴身体,我不会。&
  & & 皇帝笑笑说 :&不会?我命令宫女帮你洗浴身体好了。&法师默然不答。于是皇帝请法师入内休息。然后召集宫女说 : &你们等一下为圣僧洗浴身体,然后密密观察他的戒行、定力,看他在被你们洗浴时能不能把持住。查明后来报告。&
  & & 这些宫女因为受到皇帝的命令,便入内为法师洗澡。洗到下体时,宫女们都不敢摩擦洗涤。法师明知是试验,故意说: &这块肉不是肉吗?何必妄自起分别心?&宫女不得已,只好以浴巾包着帮他清洗。
  & & 洗完之后,服侍法师穿衣,要穿裤子时,没见到男性生殖器官的形状,却见到一堆如螺旋状的东西在生殖器之位置。
  & & 宫女们连忙向皇帝报告。皇帝一听称赞:&真是圣僧,寂然不动欲念之情,真是稀有,一定是圣果中人,应该以国师之礼对待他。&
  & & 隔天一早,只见法师上了坛城,手拿着招魂幡招请皇太后之亡魂。并向着灵位说 :&我本不来,是汝故爱。连根拔起,超升天界。&说完,又以招魂幡连招三次,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三称。对着皇帝说 :&已经超拔了。&
  & & 皇帝一愣 :&啊?就这样超度未免也太快了吧?&刚刚起了这个念头时,忽然听到空中有熟悉的声音说 :&承蒙圣僧的法力,我已经脱离恶道,得升天界了,要为我礼谢三宝及圣僧之恩德。&皇帝抬头一看皇太后之影像立于云端,疑心顿除。一时之间满腔心事,想要问个所以然,却又悲咽哽塞而说不出话来。心情激动,便跪下向圣僧顶礼,再次举头时,皇太后已不见于云端了。于是法事圆满结束。皇帝牵着法师的手,一起下坛城。
  & & 皇帝用千百个金珠宝物,盛在盘上供养法师,法师一点点也不领受。皇帝又赐给法师紫色袈裟及其他法具等,国师也不接受。只是注视着皇帝所穿的裤子,似乎依依不舍,眼光没有片刻离开过。皇帝才会意的说 :&如果喜欢这套衣服,我可以送给你。&
  & & 国师笑着说:&以前在山上修行时,所穿布裤破裂,膝盖附近的肉都露出来了,于是自己安慰自己说,此时能度且暂度,等我以后,受国师礼时,让你穿龙裤(皇帝的裤子)。&
  & & 皇帝笑着说:&没关系,我做一套新的送给您。&
  & & 国师说:&这个就可以了,不过消个念头、还个愿,哪里是真的以穿它为快乐呢?&
  & & 皇帝更加钦佩他,并立刻去换裤子,将他所穿之龙裤送给国师,更为他赐名为&龙裤国师&。
  & & 当天中午设大斋宴供养国师。满朝文武百官,都来临门拜贺。国师对此事感到烦忙又厌倦,请他们不用这么多礼。
  & & 不久,皇帝邀国师同游御花园。御花园中有一座石塔,上面刻了七佛名号,皆是梵文。国师从来不曾见过的。就问皇帝说:&这是什么东西?&皇帝说:&是塔啊,难道你不知道吗?&
  & & 国师默默无言,只是很用心的瞻视,无限欢喜的样子。皇帝猜到国师的意思就说: &若是喜欢此塔,朕可以命令工匠运送过去如何?&
  & & 国师说:&只要你愿意给我,不用工匠运送。&
  & & 皇帝说:&好吧,你便拿去吧!&
  & & &国师便说: &谢恩。&立刻运起神通力,将塔变小收落袖子里,就像桐城的飞来塔一样。国师将身一纵跳到空中,就跟皇帝告辞要回去了。皇帝亲眼见到国师现大神变,知道国师是圣人非是凡夫,跪下来磕头,请他留下来住锡长住。连续三次叩头礼请,但是,国师都不答应接受,也不下地受礼。
  & & 皇帝又问:&圣僧今后要到哪里?&
  & & 国师回答:&到福建、三峰、石窟里去。&说完,脚踏虚空,回到自己本来住的地方。
  & & 当时,皇帝仰慕圣僧之情迫切,立刻派遣使者到福建省,到处寻找。并颁圣旨,如果寻得国师,要恭敬的礼请来京城供养。又私自秘密告诫说;国师肯来最好,如果不肯来,也应当在他住的地方兴建道场,以报答圣僧之恩德。
  & & 皇帝的特使奉旨之后,立刻赶到福建省,又分配许多人一起寻找国师住的地方。终于在漳州东部、二十里外的地方找到国师。特使向国师说道奉旨来朝山,并礼请国师入京城供养的事。国师称自己有病不能前往。特使也不敢强求。就此作罢。
  & & 特使见国师的高尚之志,对世间之声名、利禄非常冷淡。于是吩咐府县官员,为皇帝创建佛寺,用以供养国师。等到道场建成之后,提名为&闲云石室&。各地之出家人因闻名而来寻师参道者。络绎不绝。高官大德居士众等,来此皈依三宝者人数也非常多。
  & & 有位江西罗奉先状元,抛弃荣华富贵到此求道。法名为念庵。他曾亲近国师三年的时间,亲蒙国师传授念佛三昧法门。
  & & 又因为国师并不认识字,只靠口头教化。凡是所有的开示,都没有纪录,以至于国师之法语,世上并没有流传。只有四句超生之偈语,因为《漳州府府志》里面记载,三峰山石室开创的事迹而流传下来。
  & & 当皇帝派遣特使去请师之后,还没等到特使回来就死了。后来国师弘法教化二十几年,到崇祯末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正月十八日的时候,自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候到了,召集大众说法,沐浴念佛而往生净土。
  & & 国师之俗家郭氏,最早以国师出家后没有子孙后代,为他乞得后嗣(干儿子)。在国师还在世时已经盛传有一千多位干儿子。听到国师往生西方之后,都来争取国师之真身,还告到官府去了。官府为了调和出家人和在家人的纷争,就做了两个棺木,一个装国师之真身,另一个装龙裤及国师之遗像。两个棺木一样颜色,一样重,难以分别让他们挑选。挑选时俗家之人争着挑选,竟然挑到龙裤和遗像而已。国师之真身就归出家众处理,于是回归寺里火化,火化后得道舍利无数颗。并埋葬于三峰山岩后的东边,后来因年代久远,佛寺缺乏经营主持,而国师的爪发之塔也废弃了。如今遗迹还存在,但是灵骨已经不知所踪。上有国师之遗像及罗状元之遗像,分别列于大殿之东、西边。国师从皇宫所带出来的石塔,如今仍在山岩之坑底。
  & & 念西大师自己说,我以前在俗家时,因为仰慕国师之遗风,特地到此剃发出家,并为之作传。
  推荐阅读:
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佛教故事相关文章:
网友阅读最多的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介绍几个关于佛教的比较好的网站,谢谢
全部答案(共5个回答)
中国历史网
高中历史学习网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ls.srxedu.net/
三人行中学历史网
铜雀夕照-中国历史网
history.thexrock.net/
你以投资股票为职业,我佩服。你自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好,很难得。我建义你少结识一些对股票投资方面有见地的朋友。你要多结识一些其它行业的专业人事。对你长期股...
想带上一岁的小孩出家,庙里会收吗?现在的庙宇是不是都有学历要求啦?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现在位置:
觉得文章不错,打赏一下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钱包扫一扫
举头三尺有神明,万事万物不欺心。科学信仰不同步,只是科学太年轻。自然伟大该敬畏,因是果来果是因。
相关灵异事件
一周热评灵异事件
1、请勿包含私人信息;2、灵友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灵异网同意其观点。
随机灵异事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佛教的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