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讲:「如来藏性与空性心,空如来藏性与空性,不空如来藏性与空性,空不空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一一乘一法师
&一一乘一法师
如来藏《楞严经》叫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不空如来藏是富楼那问佛问出来的,说既然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毕竟空,那为什么又有一切众生、山河大地?这是怎么出来的?佛在这里讲了觉明明觉。佛问富楼那:你认为是觉明还是明觉?富楼那说:当然是觉明了,因为本觉不明,要明它才觉的。这就是无始的一念无明,佛说一切山河大地从一念无明而生。
山河大地等看得到,摸得着,但因他们的缘起是空,是假有,所以叫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看一切色相都是假有,天台宗叫假观,假观看一切东西都是假的,一切全是假有,纸老虎。
无量无边众生由业力相续造无量的业,无明造无量业,业力相续就有世界相相续,世界成住坏空,最后空了,住一段时间再有、再空。人是生、住、异、灭,一切万法都是假有,故名不空如来藏。回归毕竟空,假相都是法身、妙真如性。看到有的毕竟空,看到空的也是毕竟空,你就不怀疑、不执着、不矛盾,就能起心动念都是毕竟空。
我的更多文章:
( 01:38:10)( 01:04:42)( 22:27:40)( 21:20:21)( 18:06:49)( 01:54:58)( 01:30:27)( 19:20:04)( 18:26:52)( 18:09:0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2195|回复: 1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5 小时威望2760 点注册时间积分7553帖子精华1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5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7 积分
汝犹未明,是佛责阿难执相忘性,亦因阿难等犹未明故,佛于下文广示阴入处界,无非藏性。一切浮尘,诸幻化相,是明因缘生法。浮尘之义有三,
一拣非实尘,六根所对六尘,如空华水月,镜像灯影,本无所有,故曰浮尘。
二是指浮凸之尘,即六种尘境,各有形相,浮突不平。
三指六种浮尘根,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各有形相可见,故曰浮尘。无而忽有曰生,有而归于无曰灭。诸浮尘法,因缘和合则生,因缘别离则灭;灭而后生,生又复灭,故曰一切浮尘诸幻化相。此等幻化之相,皆由吾人,一念妄觉幻现,来无所从,去无所住,如翳眼之见空华,华本不生。又如赤眚之见灯影,灯又何曾有五色圆影?
故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此明因缘生法,当体即空。
幻妄称相,是明因缘即假,因缘生法,既无实体,徒有假名假相而已。
其性真为妙觉明体,是明因缘即中。其性指一切浮尘诸幻化相中之性,浮尘幻化之相虽假,而其性本真,确是众生本具之妙觉明体。
此体无相而能现诸相曰妙;虽现诸相,仍本觉湛明,为诸相所依,故曰觉明体。
如狂华之依空,空本无华,而能为狂华之所依;即狂华之处,便是虚空,非离狂华,另有虚空,故曰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是承上起下;乃至,是推广之。紧接上文,如是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尚且皆相妄性真,以此例推,世间诸法,无不相妄性真。世间诸法虽多,不出阴入处界四科,而四科又不出色心二法。五阴是数法立名,亦名五蕴。罗什法师,取盖覆为义,译名五阴;
玄奘法师取积聚义,译云五蕴。合之可谓众生因迷染而积聚色等五法,而盖覆本具之真性理体,故名五阴,或五蕴。六入,是眼等六根,以能揽取前尘,故名六入;又能生识,故亦名六根。六根为内之六处,六尘为外之六处,内外合称,名十二处。内六根外六尘,互相对立而生六识,各各分疆划界,名相俱异,名十八界。此即前文所谓:‘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四科不外心色二法;心色二法,俱不离因缘。因缘有染净,以迷染因缘和合,虚妄有九界四科生,则佛界四科灭;以悟净因缘和合,则佛界四科生,而九界四科灭。以虚妄有生故,生则非生,即前文:‘当处出生’。以虚明有灭故,灭亦非灭,合前文‘随处灭尽’。但因虚妄生灭,故有假名假相,合前文:‘幻妄称相。’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悟得两字,全无实法,不过因于迷失而言之耳。所谓:‘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此之谓也。殊不能知以下,是显性真。亦即上文:‘其性真为妙觉明体’。此相妄性真之理,唯佛与佛能知,诸大菩萨分知;其余九界圣凡,皆不能知。内之根身似有去来,外之器界似有生灭,实则其性本如来藏;如华性即空性,空性何曾因狂华之生灭而有去来?藏性亦然。
四科相有生灭,性无变动,谓之如;性虽不变,而能随缘,谓之来;四科唯是一心,一心总括真俗,谓之藏;此如来藏,即生佛同具之本觉理体,此理体周遍一切时,无生无灭曰常;用遍一切处,无去无来曰住;相妄性真,寂照不二曰妙明;三世不改,四相不迁曰不动;竖穷横遍曰周;无德不具曰圆;一心圆具三谛,三谛不离一心曰妙;此理历劫不坏曰真;此心不因众生往返生死,而动摇丝毫曰如;不因众生沉溺烦恼,而更改分厘曰性。此性虽常住妙明,虽不动周圆,虽属妙真如性,但众生从来不知,故曰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或问:佛界之性,可名为真,而九界众生,全属迷染,云何亦名性真。佛顶文句云:‘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南为北,方实不移;狂走怖头,头实不失;疑绳作蛇,绳原是麻;全水成冰,冰性元湿;清水成浊,浊外致水。故曰:‘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谓观性家之相;则无相非妄,故十界皆得名妄。若观相家之性,则无性非真,故十界皆得名真。’性真常中等四句,明真本无妄。真常性中,本无迷悟,亦无生灭去来;既无生死可了,亦无菩提可证。众生迷时,求迷相固不可得;
即诸佛悟时,求其悟相,又何曾得,此即空如来藏。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有灭,是不空如来藏。
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即空不空如来藏。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653 小时威望22938 点注册时间积分34966帖子精华0日志
一念万法,万法一念,无佛无众生,即佛即众生,现佛现众生,南无
金牌会员, 积分 349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34 积分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原创大师勋章
Medal No.4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转载]42《楞严经》里面讲:「如来藏心、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非自
非因缘旨在破除二乘人的思想。
非自然则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思想。
万法皆是当体即空,不生不灭,绝诸对待的,这是《华严经》的思想。
外道则主张一切法自然,自然的生、死、灭、活,毫无愿力;
就像老子的思想:
无为而治,放任自由,不假造作,如草自然生,自然长;
水果自然生,自然长。
有一种外道就是这样,认为天地万物自然就存在,不知这是业感缘起。
若秉持这种想法,就不会想要去用功、度众生,一切顺其自然,不假造作,
终致懈怠、懒惰,
没有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
我们不能如外道般的主张放任自由,否则势必沦为懈怠、懒惰,
与行菩萨道的积极行径相违背。
何谓「非因缘」?
譬如一朵花,
何时开始种是因,
过程是缘,
长成花是果。
在因的角度来说,因是缘起法。
在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
在果的角度来说,也是缘起法。
记住,因、缘、果都是假设的点。
就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
就果的角度来说,也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
所以,因、缘、果都是假设的点,任何一个动点都是无常,都是空性。
所以真正究竟的佛法是不生不灭,绝对的空性,
二乘人讲的因缘是方便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泽空心讲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