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这样的工作方式,生日说说怎么写霸气点说说

查看: 3283|回复: 53
卫视六级士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强烈要求使用香港或者广东摸索出来的DTMB模式!一个21Mbps一个19Mbps!都比14Mbpd码率多!
卫视中尉, 积分 27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2 积分
但总局推荐的单频网模式门限低,实现简单,香港模式的接收门限比较高,扩大到全省范围比较难。广东摸索的模式,目的是要提高净码流,还不能让接收门限提高太多。
卫视少尉, 积分 11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0 积分
草壁梅 发表于
但总局推荐的单频网模式门限低,实现简单,香港模式的接收门限比较高,扩大到全省范围比较难。广东摸索的模 ...
我觉得组建市级单频网 可以不使用总局的第三种推荐模式。
卫视中尉, 积分 27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草壁梅 于
12:31 编辑
广东模式的具体参数:C=3780, 16QAM, 0.8, PN945。香港模式具体参数:C=3780, 64QAM, 0.6, PN945。总局推荐工作方式第三种为:C=3780, 16QAM, 0.6, PN945。广东模式和总局第三种一样采用16QAM,但FEC是0.8,如果广东模式试验成功,接收门限将比香港低,净码流将比总局推荐模式高。
卫视中尉, 积分 27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2 积分
挥洒云烟 发表于
我觉得组建市级单频网 可以不使用总局的第三种推荐模式。
目前总局推荐的7种模式中,第4-7种(高码率)只有PN420和PN595两种帧头,进行单频网覆盖,站台理论最大距离分别是16km和23km,这样只能增加发射台站,增加还是一回事,如何将统一信号源传输到台站还是个问题。
码率和门限是矛盾的,码率高,门限也会升高。传输距离变短。
这种模式码率最低,传输距离却是最远的,能覆盖更多的用户,移动接收的性能也最好。
我认为,广电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比较大,尤其是地广人稀的地方。
卫视六级士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草壁梅 发表于
广东模式的具体参数:C=3780, 16QAM, 0.8, PN945。香港模式具体参数:C=3780, 64QAM, 0.6, PN945。总局推荐 ...
不同意cao梅壁的看法!采用第三种模式门限低是把移动接收地面数字电视考虑进去了!但是我们居家要使用的是【固定接收模式】!!!!!!
& &而且我看了很有研究地面数字电视的深圳韦斌老师的博客,人家是这样描述“香港DTMB工作模式的:【人家的意思就是“固定接收模式”是完全可以使用香港的DTMB模式的!!!
& & 4 、调制模式:香港DTMB选用的调制模式,并非国标推荐的7种模式之一,而是选用C=3780多载波、符号星座映射为64QAM、保护间隔为PN945、FEC前向纠错率为
0.6的模式,该模式能提供的净码率为21.67Mbps,该模式适合固定接收。实际上,成功接收解码DTMB的固定接收模式,所需的接收电平远低于接收模拟电视。而香港面积很小,原有模拟电视信号早已覆盖全港,各栋大厦基本都安装有合格的共用天线接收系统,只需添加相关频率的滤波器,对共用天线小前端做少许调整即可添加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而个体接收则不需做任何改动即可同时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数字电视成功接收所需的最低功率远小于模拟电视,直接接收新增的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毫无困难。模拟电视要达到4级以上的图像,接收电平要达到50dBuV以上,而数字电视在25dBuV左右完全可以良好接收与成功解码,即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射功率低于模拟电视20dB,也就是说仅使用相当于模拟发射功率的十分之一以下,仍能很好的接收好数字电视节目。所以说,使用固定接收模式,应该选用能提供净码率最高的调制模式。改变FEC或PN值均可提高系统净码率(当然接收门限或单频网基站间距会下降)。国标DTMB能提供的通道最大净码率为32Mbps,比香港现在所用的调制模式高出10Mbps左右,虽然该模式对接收电平的要求要高于现有模式,但作为固定接收还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是以前能正常接收模拟电视信号的用户,现在完全可以成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个别用户收不好,可以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应该是没问题的。至于深圳、珠海、惠州等地,本身不在电视台要求覆盖的范围内,内地也不希望香港信号越境覆盖,不能有效接收香港地面数字电视也是正常的(当然对发烧友来说这也不是大问题)。故很多人认为,香港DTMB既然规划为固定接收模式,应该选用能提供更高净码率的模式,基本上不会影响接收效果,却能提供更高的有效净码率,利用高码率提高图像清晰度、增加节目套数或提供其他数据广播服务。
卫视六级士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微量元素 于
13:28 编辑
卫视六级士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微量元素 于
13:29 编辑
卫视中尉, 积分 27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草壁梅 于
13:24 编辑
微量元素 发表于
不同意cao梅壁的看法!采用第三种模式门限低是把移动接收地面数字电视考虑进去了!但是我们居家要使用的 ...
可香港、广东的方案都不是总局的推荐方案,实际上第三种方案移动接收也不理想。香港的方案,即便是固定接收,门限也高。
移动接收最好的是总局推荐的第一种模式,净码率9.6Mbps,深圳地铁就在使用。
卫视六级士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让卫视飞 发表于
码率和门限是矛盾的,码率高,门限也会升高。传输距离变短。
这种模式码率最低,传输距离却是最远的,能覆 ...
香港的模式传输距离最大可以37km和第三种模式一样!不同的是第三种模式照顾到了移动数字电视接收,而香港只能【固定接收】!
& && &我支持【高画质的固定接收模式,即香港工作模式!】
& && & 不同意cao梅壁的看法!采用第三种模式门限低是把移动接收地面数字电视考虑进去了!但是我们居家要使用的是【固定接收模式】!!!!!!
& &而且我看了很有研究地面数字电视的深圳韦斌老师的博客,人家是这样描述“香港DTMB工作模式的:【人家的意思就是“固定接收模式”是完全可以使用香港的DTMB模式的!!!
& & 4 、调制模式:香港DTMB选用的调制模式,并非国标推荐的7种模式之一,而是选用C=3780多载波、符号星座映射为64QAM、保护间隔为PN945、FEC前向纠错率为
0.6的模式,该模式能提供的净码率为21.67Mbps,该模式适合固定接收。实际上,成功接收解码DTMB的固定接收模式,所需的接收电平远低于接收模拟电视。而香港面积很小,原有模拟电视信号早已覆盖全港,各栋大厦基本都安装有合格的共用天线接收系统,只需添加相关频率的滤波器,对共用天线小前端做少许调整即可添加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而个体接收则不需做任何改动即可同时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数字电视成功接收所需的最低功率远小于模拟电视,直接接收新增的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毫无困难。模拟电视要达到4级以上的图像,接收电平要达到50dBuV以上,而数字电视在25dBuV左右完全可以良好接收与成功解码,即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射功率低于模拟电视20dB,也就是说仅使用相当于模拟发射功率的十分之一以下,仍能很好的接收好数字电视节目。所以说,使用固定接收模式,应该选用能提供净码率最高的调制模式。改变FEC或PN值均可提高系统净码率(当然接收门限或单频网基站间距会下降)。国标DTMB能提供的通道最大净码率为32Mbps,比香港现在所用的调制模式高出10Mbps左右,虽然该模式对接收电平的要求要高于现有模式,但作为固定接收还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是以前能正常接收模拟电视信号的用户,现在完全可以成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个别用户收不好,可以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应该是没问题的。至于深圳、珠海、惠州等地,本身不在电视台要求覆盖的范围内,内地也不希望香港信号越境覆盖,不能有效接收香港地面数字电视也是正常的(当然对发烧友来说这也不是大问题)。故很多人认为,香港DTMB既然规划为固定接收模式,应该选用能提供更高净码率的模式,基本上不会影响接收效果,却能提供更高的有效净码率,利用高码率提高图像清晰度、增加节目套数或提供其他数据广播服务。
卫视六级士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草壁梅 发表于
可香港、广东的方案都不是总局的推荐方案,实际上第三种方案移动接收也不理想。香港的方案,即便是固定接 ...
那你说深圳韦斌老师为什么还那样分析【香港DTMB工作模式可取呢!】!肯定香港那个模式已经完全满足了固定接收模式了!
&&韦斌老师是前辈我认为可信度高!
卫视中尉, 积分 27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草壁梅 于
13:44 编辑
微量元素 发表于
那你说深圳韦斌老师为什么还那样分析【香港DTMB工作模式可取呢!】!肯定香港那个模式已经完全满足了固定 ...
一方面香港的面积才有多大?其次,香港地面数字电视所使用的总码流有多高?本身香港的DTMB开播之后就考虑高清化,所以必须试验高码率的调制方案。再说,香港的模式也是使用PN945帧头,最大台站距离可达36km,但现在香港三个单频网站台间距才十几二十公里,一样存在部分地区接收失败,必须请专业人士仔细调整接收天线才得以收视。
至于广东方面,结合了总局和香港方面的劣势,自己摸索了一套方案,保证单频网范围能扩大到全省。
总局推荐的7种方案存在很大问题,其中第五种问题最大,比第四种的净码率只高不到1Mbps,功率却消耗大一倍。本来单频网在总局的推荐方案中只有第三种和第一种适用,央视很难另辟蹊径采用广东或香港的方案,这要看总局是否同意,这样一说,4+8的方案很可能泡汤。
至于韦斌老师还有另一篇文章是分析香港深圳两地地面波单频网设计的,他也不认为香港模式很成功。韦斌老师部分文章的论证方法是有问题的,不能全信。
卫视六级士官, 积分 7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草壁梅 发表于
可香港、广东的方案都不是总局的推荐方案,实际上第三种方案移动接收也不理想。香港的方案,即便是固定接 ...
这个就是韦斌老师写的那个香港DTMB电视解读,手机触屏版链接
/dpool/blog/s/blog_5dc565c20101hjw0.html?vt=4
卫视中尉, 积分 27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草壁梅 于
13:47 编辑
微量元素 发表于
这个就是韦斌老师写的那个香港DTMB电视解读,手机触屏版链接
我建议去中国知网下载一些专业论文(尤其是硕士论文)看过一些之后再去看韦斌老师的文章,否则根本理解不了。
我个人认为,香港的模式小范围可以实施,大范围覆盖仍需进一步调整、论证。单频网中站台选址、天线高度和角度、各机功率就必须严格考量。对于高码率调制的单频网,要求更严格。
Powered by【荐读】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济医附院健康之家-微转化
健康之家,是济宁政府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同开展的惠民工程,是建设在居民身边的健康服务站.欢迎广大居民前来体验!我们的平台为慢性病人提供饮食生活与运动指导,介绍健康养生保健知识等,欢迎您的关注!
泉州领袖天地停车场流浪汉性侵醉酒女?闽南网记者揭开真相……
[广告]●●●●●●●●●●●
热门公众号Accounts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警告:未满18岁千万不要关注哦,否则心里会有阴影的哦,你懂的~~~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官方网站闽南网()闽南地区强势网络媒体
dafuhao8188
人生得意须尽欢-尽在信息大富豪
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苏州吴中万达广场 官方微信.咨询热线:77
搞笑 ?幽默? 有意思尽在?幽默??小??艺术?!
纸?原油?-每日发布现货?原油?,现货沥青,现货白银早晚评;盘中技术分析和及时喊单.为宁波大宗商品;新华大宗商品;宁夏银汇;长江联合;天津天矿;青西大宗等平台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资讯.更多了解请加V信baili8816验证...
不为哗众取宠,只为记录?泊头?!本地最具逼格的自媒体平台,荣获沧州市2015年度最佳公益贡献奖!nèn下关注了解更多?泊头?事儿!
wei-rongxian
微容县时代,为容县商家提供微平台服务~
人民网安徽频道由人民网、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主办,以&关注安徽、宣传安徽、服务百姓&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安徽省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网络新闻媒体.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博纳国际影城(星河城店)影城微信 全面升级 点击相应菜单即可获取相关信息 最新影讯,最炫活动,精彩生活 一手掌握
【荐读】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阅读&1242&发表& 08:35:59
审稿:何伟、魏炎 & &编辑:张营营“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在《得到》专栏里,提及了Google刚进中国时候的一件事。刚开始,Google总部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评价非常低,因为“出工不出活儿”,北京的三四个工程师都抵不上Google总部的一个工程师。后来吴军帮忙分析了原因,他发现,那些工程师都不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它们。中国研发团队里,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新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工作,而在Google总部,新员工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经验的员工带动下快速掌握工作技能。之后两年,Google总部的工程师陆续来中国帮助团队梳理工作方式,而中国团队也会去Google总部交流,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善,中国研发团队也最终得到了总部的认可。Google工程师这么聪明的一群人,尚且需要学习正确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产出,何况大多数人?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智商情商正常、学习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绩。然而,我带过很多人,也招过很多人,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怀疑自己看人不准。直到前阵子看到吴军的这段叙述,才幡然醒悟,仔细回想了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与产出高的人相比,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存在这三个问题:问题1: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目标?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此次汇报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页数、而不是找数据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我此前的咨询公司,在做高潜人才研究的时候,有个发现: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备这些共性的人,几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备的,几乎做任何工作都会障碍重重。这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Result-driven(结果驱动)。那些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是我自己刻意训练的最有用的思维模式之一。比如思维训练营里,有学员问我:如何让自己对一个行业有真知灼见?想想看,如果是你,会如何回答?我的回答方式,是反问她:具备真知灼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让客户更加信任你、还是想让老板看到你的进步?假设你是希望客户信任你,觉得你懂他,那你要做的,就是看这个行业里的客户有什么痛点,然后针对这几个痛点,下功夫研究和分析,有更多洞见,然后借机沟通出去。了解一个行业,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没有目标,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没有结果驱动的思维,而仅仅死守着工作任务,最终就是,出工不出活儿。问题2:应激式工作,而非统筹式工作?如果你观察周围的同事,会发现,整天风风火火、急得上蹿下跳、各种任务来回切换的人,有时候产出并不高。看他们工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打完一个,另一个又冒上来,连看的人都跟着焦虑起来。而另一类人,他们做事专注、条理清晰、看起来很淡定,但最后,多困难的事儿都默默搞定了。两者的差别就在于,第一类人总是应激式工作。他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规划当天的工作,而是马上投入工作,以至于到了下班之后,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而没做完的,可能又是最重要的。另外,领导临时给个任务、客户临时有个要求、同事临时要个数据,他们都会停下手里的事情,去忙这些,最终,在任务的切换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我跟公司的运营打过一个比方:假设你每项工作任务平均半小时可以做完,而任务之间的切换通常也要半小时,如果你经常一项不做完就切换到下一项,就算每个任务中途切换一次吧,那就意味着,8小时的工作时间,你至少有4小时都花在任务切换上了。这种应激式工作方式无疑是低效的,那什么才是高效的呢?统筹式工作。真正的统筹式工作,有几个特征:特征一,有计划地工作。我通常周日晚上就会排好下周每天的工作,而每天早上会排好当天的工作。而且,任务清单在工作的时候一直开着、实时更新,完成一项删掉一项,临时增加一项就插入相应的时间段,当天完不成的、非紧急的任务,我就改成第二天的日期。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很有掌控感,多少事情来了,都不会乱了阵脚。当然,在做计划的时候,你需要为高价值问题分配最多专门的时间。我此前特地写过一篇文章,就提到,大部分人在80%的时间里都是做无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没搞清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这6个问题,可以帮你省80%的无用功。特征二,形成自己固定的时间习惯。比如我的习惯是,在上午做需要烧脑的事情、在交通工具上听书、在饭后效率不高的时候集中回复微信消息和留言、在等人的时候构思下篇文章主题、在疲劳的时候刷一下公众号、在傍晚的时候跟团队开会、在晚上做一个简单总结。这种习惯,一方面把不同难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会清楚地知道,5分钟、10分钟、30分钟,对我来说分别可以干什么,这样就不会一有碎片时间,就习惯性地刷朋友圈了。特征三,及时记录、每天总结。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客户又来了一个问题,你会如何呢?很多人就直接扑到临时任务上去了,但真正好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十万火急,你可以快速用关键词记在笔记本上,不需要任何思考,然后马上回到刚才的任务,做完再看笔记本。另外,你在一天当中,学到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当时也要记下来,因为过了那个时候,你很快就会忘,然后继续犯这个错误。当然,这些记录,晚上都需要进行整理。我曾说过,此前8年多的顾问生涯里,成长最快的那半年,我每天都坚持写工作日记。另外,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轻大脑负担。每天的例行工作、自己常犯的错误,这些都可以列清单。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是很宝贵的,别把一支笔就可以做的事情,强加给你的大脑来做。问题3:几乎从不“偷懒”“懒癌”是第一生产力。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哪样创新不是因为懒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车;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搭好框架。比如,我让运营每周做一次数据分析,这个事情是重复性的,所以高效的做法是:建一张excel表格,把固定需要分析的参数都做好公式,每周只需要把导出来的源数据贴进去,刷新之后参数就出来,然后只需要看参数来得出结论。当然,这里所说的偷懒,不仅是善用工具,还包括善用他人。比如,你从来没做过数据分析,那么就先去找找前人怎么做的;比如,你有自己的团队或者实习生,那就不要做任何他们就可以做的事情;再比如,去运营社群,摸索出一套群主激励机制,比你自己去做群主,要高效得多。所以,这三个让你Work Smart的工作方式,听起来难吗?一点也不,而且你很可能也听说过。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我观察下来,有几个障碍:障碍1:工作环境所限。?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就不是结果导向型的,而是任务导向型的。他的工作岗位要求他做的,就是完成任务,至于背后的出发点,不需要知道。而且,领导有可能就是考核努力、考核苦劳,而不是考核产出。实际上,工作性质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大到超乎想象。你去看,刚毕业的时候,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同学,看起来差不多,但过了几年,你会发现,只要接触一个人几分钟,听他说几句话,就能大致判断出他的职业。再极端一些的,多年前我曾经因为要帮客户设计流程,去他们的产线观察生产过程,在噪音极大、灯光昏暗的厂房里,我看着流水线工人机械地盯着机器、等待换箱,几个小时下来,我自己也开始反应迟钝、敏锐度下降了。障碍2:没有资深的人辅导。?从开头的案例可以看出,Google工程师那么优秀的一群人,在从校园进入公司之后,也需要有经验的人辅导。但很多公司并不像Google那样,重视对新人工作方式的培养,将Work Smart提到非常高的位置。他们往往只重视教员工What(需要做哪些事情、用什么工具等等),却没有How(如何聪明地做这些事情)和Why(这些事情对公司、对客户有什么帮助、要达到何种目的),导致员工的聪明才干发挥不出来,没有成就感。障碍3:思维方式固化。一部分人,会在工作多年之后,发现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醒悟过来想要改变。然而,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这几年,是思维和工作方式形成的关键几年,如果任务导向、应激式努力、闷头蛮干的工作方式在大脑中固化了,形成了下意识思维,是很难扭转过来的。我带过几个人,此前的工作经历都是任务式、应激式的,在跟他们合作的时候,的确能够感受到他们与自己固有思维作斗争的痛苦与挣扎,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挣扎出来、突破自我的。所以,年轻时候的工作选择,你选择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在初入职场的几年,处于何种工作环境、跟谁一起工作、被谁辅导工作,足以影响你的下半辈子。来源:创伙伴
评论Comments
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网说说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