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邀约上海媒体邀约到现场采访报道?

新闻记者做好现场采访的策略研究--《新闻传播》2013年11期
新闻记者做好现场采访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电视新闻作为传统媒体,依托生动的现场采访报道,增加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感,拉近了观众与媒体的距离。本文针对现场采访的特点,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适当的情感表达与投入、语言技巧等方面,阐述了新闻记者做好现场采访的策略,以提高新闻记者现场采访质量,体现传统媒体的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22.1【正文快照】:
0前言在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现场采访成为电视新闻的标志,也是区别其他媒体新闻的重要内容。电视新闻之所以如此“迷人”,很大程度上在于现场采访部分。现场采访不仅代表了电视台的形象,而且对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所以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是一门艺术,强调各方面工作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一;;[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1期
唐明;;[J];新闻传播;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永;;[J];科技传播;2012年16期
李玲;;[J];金田(励志);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瑜;;[J];新闻采编;2010年05期
丁晓君;;[J];记者摇篮;2006年04期
张军军;;[J];新东方;2009年04期
巴特;;[J];青年记者;2007年18期
张辉;;[J];中国广播;2006年09期
张志立;石庆伟;;[J];新闻窗;2008年05期
马咏川;;[J];新闻爱好者;2010年13期
李雅林;;[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张辉军;;[J];视听界;1992年04期
祁汉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斌;;[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谢磊;;[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江北战;;[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高翠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管大尉;刘新;;[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杨柱;;[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陈修良;;[A];戎马书生——陈同生纪念文集[C];2001年
李阐;;[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李曼青;;[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应金泉;;[A];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景龙;[N];中华新闻报;2007年
本报特约记者
潘建军;[N];国际商报;2003年
韩玲萍 介休市广播电视中心;[N];科学导报;2011年
李培华;[N];中华新闻报;2003年
张小燕?赵良英;[N];湖北日报;2007年
;[N];中国气象报;2010年
曹秀娟;[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廖炫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本版编辑 记者
黄涛;[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苑海震;[N];河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乐;[D];复旦大学;2007年
马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李艺;[D];复旦大学;2006年
马汇莹;[D];复旦大学;2008年
王望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陈欣;[D];吉林大学;2006年
刘丽;[D];复旦大学;2009年
芮必峰;[D];复旦大学;2009年
谢梅;[D];四川大学;2007年
顾永波;[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慕素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陈一晗;[D];辽宁大学;2012年
何佳妮;[D];湖南大学;2011年
甘昕鑫;[D];南昌大学;2013年
白嗣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白嗣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夏文昕;[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杨雄信;[D];广西大学;2013年
杨思佳;[D];吉林艺术学院;2012年
陈小利;[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现场新闻报道
现场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现场报道 广播电台实习心得体会 9月1日,我正式进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广播频道进行实习。非常凑巧,新闻综合广播频道在这一天开播了一档新的栏目——《新闻现场》,而这也成为了我实习期间学习和实践的主要栏目。 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对广播新闻的采编播过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广播新闻也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首先,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很重要的。以此为基础,记者必须以辩证的思维,多层面、多角度反映新闻事实,正确引导听众理解新闻,让听众从多方面认识新闻事件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中,就是要在报道中反映出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多个侧面,反映出人物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才能比较客观地为听众再现新闻事实。 在9月份和10月份,我分别采访了南宁罐装燃气降价情况。一般来说,燃气降价是许多市民欢迎的情况,但实际上,有一部分的市民对降价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的经济状况或福利,或者是使用管道燃气的实际情况,都让他们对罐装燃气降价没有太多的看法。相反,一些经济不太宽裕的市民却对只降几元钱不甚满意。这多方面的意见在报道中都应该要有所体现,而不是片面地表达一种观点,这样对听众才是负责任的态度。让听众听到多方面的声音才能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其次,广播新闻要有现场感,要生动地表现新闻事件发生的氛围,才能让听众收听时有真实感。新闻报道有现场感和视觉化效果是《新闻现场》栏目要突出的一大特色。因此,都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亲自到事件现场感受现场的氛围,并且在报道中进行描述,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2011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在南宁市一些社区举办了绿城歌台的表演活动,这一类型的报道,一定要让听众感受到现场的热闹气氛,记者也要对现场表演的节目、观察到的细节、演员的情况、观众的情况等等进行生动地描述。如此一来,听众才能从只有声音的广播报道中了解到表演现场的一些具体情况和细节,报道也才会好听。 第三,新闻要贴近民生,关注民生。当前,民生新闻在许多新闻栏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平民化视角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根据大众的喜好和需求,采用大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编辑和报道,将“硬新闻”进行“软处理”,把“播新闻”变成“说新闻”,增强媒体的亲和力。《新闻现场》栏目是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这要求报道不仅是大众关心的、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而且报道方式要能够引起他们收听的兴趣。 2011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后,我去埌东客运站采访了南宁开往越南的旅游快班的运营情况。在编辑过程中,我从对客运站相关负责人进行的采访中选取了听众会比较关注的信息,如旅游快班线路发车的情况、班次有多少、到越南的语言沟通问题等等,并且在报道开头采用了对某一位乘客的乘车经历进行讲述的方式,让听众从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开通这趟快班所带来的出行上的变化,随后再从点切入面,带出对这趟快班运营情况的总体介绍,这样使新闻报道体现出一种故事性,而不是简单的“播新闻”。在广播新闻的采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要顺应现在新闻报道发展的趋势外,还要注意创新,即在符合广播传播特点的情况下,发掘新角度、新切入点,报道要注意深度,而不是简单的叙述事实,要留与听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这也是我在下一步实习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学校采访报道策划书 采访报道基调:学校师生出入校园乘坐校车难是我校交通的一大难题,望通过采访,了解问题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采访时间:周五,师生出入校园高峰期 采访地点:校车站、学校正门口公交车站 采访报道对象:等车师生、公交车司机 报道规模:持续两周,跟踪报道 报道方式:转述式和联动式。与湘南在线联合采访报道。连续两期。首周报道后,第二周以回访的形再次到车站进行采访拍摄,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将反馈的结果公布。 力量配置:指挥者——新闻一班新闻小组二组 报道者——湘南在线 后期加工制作——湘南在线编辑部 采访程序及计划: 首先,在周五上午二节课后到达校车站进行采访(因为此时校内师生外出高峰期,受访对象多且集中),分别采访师生,询问他们等车、乘车的感受及以往的具体经历,同时收集他们对改善这一问题的有关建议。在这过程中记者要对个别突出的例子进行重点采访。摄像师应及时捕捉现场等车的师生们焦急的神情,以及大量师生拥堵在车站的庞大场面。 接着,对现场的公交车司机进行采访,并将长期存在的学校校车乘坐难的问题和之前收集的师生建议和意见告知及转达,再听取他们的回答和解释。然后,前往公交车总站,把对师生和车队人员采访时所得到的信息,一并转达给工作人员,看他们会就此提出怎样的解决和协调方法。 最后,将所有采访获取的信息资料,包括影像资料等进行后期整理、制作,完成后在湘南在线上播出。 注意事项: 采访同时,摄像一定要随时跟进,抓住细节,尤其师师生发表意见的时候,以便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表情,突出等车的困难。 是公交车太少还是人太多? 导语:近日我们接到观众热线,反映湘南学院王仙岭校区学生坐车挤,出行难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请看记者发回的报道。记者:各位观众朋友们,现在是下午五点整,我现在是在湘南学院王仙岭校区正门,大家可以看到,长长的队伍已经延续了几十米,记者粗略的算了一下大约有100多人,而一辆公交车的载客量只有不到50人,说到这个问题学生们群情激愤。 等车同学:半小时一班! 人不挤满还不走! 人太多太乱,小偷猖獗! 车太少了!根本做不上! 甲同学最:讨厌每个周末都要去挤27路公车!车子少得可怜!人却多得像蚂蚁!每趟车都挤得紧紧的!而且车还是旧旧的!想坏不坏的!27路是一条很长的路线,从湘南学院到火车站!气人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因为人多,贼给惦记上了!人多他好混水摸鱼嘛!今天去上班,27路公车照样是挤得满满的!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个瘦瘦的,穿着像一个村里人中年男子就挤到我旁边!从他东张西望的眼神中我发觉有点不太对劲!这不,他一直往我的包包靠!我怕他割我的包包就挪开了一点!谁知道她又往我的包包靠!我再挪!如此这搬来回了好几次!估计他知道我发觉了他想做什么!就转换目标--旁边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女生,肩上挎着一个包包!那名男子就用手上塑料袋挡着他的手,然后趁人挤就伸手过去拉开女生包包的拉链!碰巧来了一个大刹车,女生好像发觉了什么不对劲也把包包住怀里抱!当时车上有好多人都看到了,可是没人作声!我是一个弱女子万一那小偷发起飙来没什么能力去跟他对抗,旁边那么多彪形大汉难道就不敢站出来吗?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小偷那么多啦!就是因为我们太纵容他们了!不敢站出来!希望便衣民警多点留意下! 乙同学(临床专业):每次到北湖校区做实验时 公交车都特别挤尤其是回来时 车门打开都能立马掉下几个人 希望改进!! 丙同学:教师坐的校车那么空,为什么不让学生上啊!?我实在忍不住了,有一次我想搭校车大巴,很客气的问那司机,他竟然回绝了,后来我走到车站,看到眼前驶过那辆大巴。都没几个人坐!怒! 丁同学:去市中心,交通状况就不怎么好,不是堵车,就是堵站,为了能挤上公交车,就跟上战场一样拼杀.车又破又脏又挤,经常等上二、三十分钟,好不容易来1辆挤的满满的,司机压根就不管,继续往里面塞人。哎!真怀疑这个公交车队…… 记者了解到,拥有一万多名学生的湘南学院王仙岭校区只有13、21、22、27、33、36路公交车,坐不上车的情况在学生们看来早如同家常便饭,更多时候学生们只有等待下一班车的到来。记者随行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到终点站下车,而在行车过程中还不断有人上车,前门投币后门上车等违纪行为经常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司机是怎么看的呢? 公交司机:人多我也没办法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公交总公司,经理是这样解释的。经理:公交车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网友心声,市交委、市运管局以及公交集团都非常重视,正在探索高峰期乘车挤的解决之道。他说,目前公交集团的“双改”工作正在进行,公交车将合理布局。 晚上五点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排了一条100多人的队伍,公交车载走的只有80余人,而剩下的还在即将到来的黑暗中默默等待。 记者总结“挤车攻略”: 首先是要做好准备,到达目的地需要赶哪路车?有哪几路车可以到达?这几路车从起点到终点途经哪些地方?车的发车频率如何?等车时,要尽量选择靠近起点站的站台上车,把车费放在方便取出的位置,要做好上车的一切准备。 如果多辆车都能到同一个目的地,就选择人少的,或者乘坐路线较偏僻的。另外,公交“断档”的情况时有发生,选择坐后面的乘是常理。经常有某一班车半天都不到,刚一到站大家抢着上车。要根据对该路车发车频率的了解选择等或是上。发车频率低的,先上。发车频率高的,就等,一般是因为来的路上出现了堵车等情况。决定上车后,就要争取好的上车名次。刚上车,要迅速观察车内空闲座位情况,尽量迅速选择前面的位置坐下,当然遇到老年人,还是要让座。 快下车的人有以下的表现:不断观察窗外;本来在玩手机,突然收起;开始背起放在大腿上的包等,这时你就要靠近他,并留出别人从座位出脚、起身、到过道、去车门这一系列的位置。同时可以根据职业、携带的物品来判断目的地。篇二:如何做好新闻的现场报道
如何做好新闻的现场报道 摘 要 新闻的现场报道对新闻记者有着极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较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反应驾驭能力外,还需要较多的素质要求。本文就如何做好新闻的现场报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闻;现场报道;出镜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9-02 如今,很多记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想让自己的报道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太难。的确,随着媒体数量的增加,报道多样化的出现,观众对新闻的认知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喜欢单纯的消息,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播报,他们需要的是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和新闻就在眼前的视觉冲击。当下,随着各大媒体间编辑制作、技术包装水平和信息渠道优势的逐渐缩小,想发“独家报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竞争的方向开始有了变化。新闻事件发生,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利用自身的新闻敏感去判断新闻价值,一旦事件的新闻价值被确定,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战争就打响了。倘若此时记者能做出精彩的现场报道,往往会在发布时间和视觉效果上占得先机。如何能完成精彩的现场报道呢? 1 细致的新闻信息采集 在现场,记者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还要用肢体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现场呈现出来的新闻信息往往很多,但哪些有篇三:试析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导读] 记者应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登场亮相,出镜“导视”,不断提高把握现场的四种能力,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具 现场感和吸引力 。
孟爱峰 (大同市广播电视台, 山西 大同 037006) 摘要: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极其重要的形式,是电视记者的第一基本功。记者应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登场亮相,出镜“导视”,不断提高把握现场的四种能力,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具现场感和吸引力 。 关键词:现场报道 现场直播 现场采访 把握现场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C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新闻以其真实感强,时效性快的现场优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偏爱,因此,作为一名电视记者,必须练就现场报道的本领。这是电视记者区别于报纸记者、广播记者的主要标志,也是电视记者的个性之所在。 应该讲,电视记者的第一基本功就是现场报道。 一、现场报道的定义 电视传播的最大优势是使直观、具体、可感的声、画、文字等符号融为一体,直接作用于受众的多种感知器官,使之产生传统的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所达不到的共感效果。一般而言,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场报道了。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她亲切可信,迅速及时,让人身临其境。 我们知道,从三十年代陆定一对新闻下了定义直到现在,人们都引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而电视的现场报道,尤其是现场直播,就把新闻的定义改写成“新闻是对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健儿角逐金牌;神州7号飞船发射成功;等等,都是与事件同步的,都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二、现场报道的优势与现状 国际上电视同行搞现场报道,已经发展到经常采用单机微波或采用卫星进行现场直播,有的甚至发展到双现场报道,双现场通话。如奥运会报道,直播室是一个现场,记者在悉尼比赛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则是另一个现场。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同步进行报道,采用电视手段,把两个现场压缩在一起。同一个荧屏画面上,相隔数千公里, 进行现场通话,其真实程度,其观众参与程度,更是无以复加了。可以说,电视新闻直播是电视的最高境界,无疑也是现场报道的最高境界。 现场报道与现场采访,有相同之处,即记者都应到达事件的现场。但现场报道与现场采访又有不相同的地方。现场报道,记者要拿起话筒,面对观众,整条新闻要以记者的叙述、引导来完成报道。现场报道可以溶进现场采访,也可以不用现场采访,完全是记者在现场说就行了。现场采访,是记者面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的采访,记者不用面对观众,而是通过自己的提问,引导被采访者向观众表述新闻事实、观点和旁证。有时,记者概括报道事实,引用被采访者的一段现场声音,达到加强和证实报道的可信性的目的。 目前,我们国内的电视报道,真正现场报道的数量还不算太多,而现场采访就比较普遍了。现在90%以上的新闻已经是现场画面加现场采访加旁白。近年来,各地电视台为了推动现场报道发展,提高各级记者的现场报道能力,曾举行了现场报道大赛,这是一个积极的举措。长此下去,就可以锻炼出一批批具有现场报道能力的记者,电视新闻的荧屏状况就会大大改善,电视与各种媒体竞争,优势就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三、现场报道中记者的把握能力 在西方电视新闻界有个习惯:凡是适合于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采用其他形式去报道。道理再也浅显不过: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并且给观众以无懈可击的身临其境感。 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是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与新闻事件同为新闻的主体。这时候,记者要贯彻现场报道节目意图,是节目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纽带,又是整个报道活动的核心,是决定现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在这里,记者的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昭然彰显。 既然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发挥记者这种地位和作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所谓发挥作用,实际上就是提高记者把握现场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 1、现场观察与判断能力 在新闻现场用眼睛观察搜集素材,被称为“观察采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记者眼睛和摄像机眼睛双重观察。 记者到了报道现场,第一任务就是观察现场、了解现场、掌握基本情况、确立采访思路。例如,当记者接到一个新闻线索,大运公路发生特大车祸,大客车与货车相撞,死伤严重。记者赶到现场,就应迅速观察现场各种情况:两车相撞,客车损坏严重,乘客挤压在车内,救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把重伤者从车窗救了出来,迅速送往医院救治。这是现场第一种情况。这里又是十字路口,交通要道,一下子堵塞成百台车,两边都排成长龙,交通严重受阻,交通警察想方设法疏通,运作慢车道,进行单向轮流行驶,解决交通问题。这是第二种情况。现场还有反映货车违反交通通规则强行转弯,车速过快,与直行客车猛撞,造成严重死伤。这是第三种情况。这些情况,要靠记者迅速观察,迅速适应现场,突出重点,进行报道。 记者到达新闻现场,现场的事件还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记者必须在现场作出报道,不容等拍摄完了再回电视台慢慢分析仔细推敲。这时,要求记者敏锐地判断复杂情况中,哪一方面有新闻价值,如上面的例子,若目睹医务人员撬开车厢,爬到车底,不顾油污和血腥 ,满头大汗,迅速抢救还有生存希望的伤者。记者就应把注意力放在现场这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上,选拍人物、细节、气氛,加以描述和报道。 2、现场应变与选择能力 发现新闻线索是作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灵敏的“新闻警觉”。有许多报道,原来是要报其他问题的,忽然发现现场有更大新闻价值的报道内容,记者就得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如获1998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特等奖的《振兴开封座谈会开成了催眠会》,最初记者是被派去报道一个报告会,到了会场,却发现听报告的人有五分之一趴在桌上睡大觉,有的在聊大天,于是,记者改变原来的报道意图,把报道报告会变成报道一些干部的精神状况和无精打采的神情的消息,成为一条好新闻。 3、现场控制和描述能力 这是现场报道的基本功,要求记者要准确、有感染力地描述现场的情况,如浙江卫视报道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陆,记者描述风浪,描述自己站在报道现场被风刮得呼吸困难,一不小心可能被刮跑;描述树木被拔、棚架倒塌;描述风速,用手中的测速仪器,等等。不仅要对现场最能表现事物的特征作描述,还要抓住生动的细节,对环境和人物加以合理的概括报道。 4、现场设计和提问能力 现场报道,多数要进行现场采访。现场采访,离不开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记者手拿话筒,活跃在事件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真实地表现和再现丰富多彩的现场空间,创造时空复合的全方位信息场。 向被采访者提问题,是需要有很高艺术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要演好这出戏,记者提问举足轻重。作为观众与被访者之间的记者,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不单单是代表电视台或代表个人在提问,心里应该时刻装着群众,知道哪些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哪些是应该引导观众知道的。现场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问得能够回答,要问得能够表现报道主题,要一针见血,具体而尖锐。我们有一些电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提问题大而空,经常可以听到:“请你谈谈休会”、“有什么感想”、“感觉怎么样”等等。有的记者在提问时,一口气提了好几个问题,使被采访者无所适从,不知要回答哪个问题好。这是亟待研究改进的。 现场报道彻底摆脱了新闻电影的制作模式对电视新闻的影响,改变了过去那种先拍画面,后写解说,再配音播报的老一套的新闻制作过程,这种报道形式使声画同步的传播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以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声响,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观众见其人,闻其声,如临其境。随着电视新闻报道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新闻报道形式应大力提倡,广泛运用。 当然,现场报道是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好形式,但并不是所有报道都可以采用这种报道形式。例如,简单的活动,如工程竣工,商店开张;静止的、固定范围的活动,如开大会,做报告;没有活动过程的事件,这些都不宜作现场报道。现场报道,要选择活动的、行进的、变化的、有情节的事件来报道。 电视事业的发展,传媒竞争的激烈,自然对电视节目,对电视从业人员,对电视记者带来新的、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要当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除了记者共同应该具备的政治水平,新闻敏感,采访与写作能力外,还应该掌握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的本领。现场意识是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的主要素质,也是提高电视新闻总体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倡导进行现场报道,同时,还应倡导学习和赶上国际先进的现场报道方式,使我们在提升电视新闻的报道质量和特色新闻专栏的品位方面,在增强电视与其他媒体竞争能力方面,更胜一筹。篇四: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摘 要: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以及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发展创新途径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记者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 所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或者是观众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的采访,并就采访的结果以口述的形式向观众解说和呈现。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较之文字访问、广播访问,它最集中的体现了现代新闻业的快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伊拉克战争爆发,伦敦奥运会我国健儿角逐金牌等都是通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达到的效果。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媒体的技术性也越来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逐渐丰富起来,主要包括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亲切感等特征。 2.1、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一般都是以记者采访和记者报道的方式进行的,记者身临其境,来对事故或者生活现场进行采访并报道,使得观众如同感同深受一样,让观众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记者通过电视镜头、周围环境来总结自己的报道,让现场的氛围和环境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清楚的知道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等全过程的回放,并使得观众能够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和时间上的互动,正是因为这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将事情的现场氛围和环境与观众融合在一起,使得新闻内容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2、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直接记录事件的现场环境和氛围,并对其事件随机应变进行了整理和思绪上的调节,通过直接面对电视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最新的、最实效、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观众的信任感,进而促进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应和观众效应。但是,由于现场报道的生活环境、噪音等不好的干扰信息,虽然对记者的思维应变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氛围,更是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让观众感受到很真实的画面和真实的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电视新闻报道的观众效应有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新闻的信息逐渐被观众所喜欢,逐渐受欢迎。相比更多的准备好的录制节目而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有着其立体感和现场感,使得电视新闻备受观众喜爱。正是由于记者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记者身临其境的现场报道以及电视镜头的传达作用,使得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2.3、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亲切感 记者出现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直接面对观众,做现场性的报道,使观众与记者一同感知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共鸣,并使得观众能够清楚的知悉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时间过程和事件的情感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形成了互动性,使得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抑或喜悦,抑或悲伤,抑或激动,抑或自豪。例如,在申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的现场报道,当宣布我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使得所有的中国观众都在为那一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那一时刻的到来油然而生激动情绪的场面。 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当下,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现场报道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电视新闻栏目中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而能否做好现场报道也成为一名合格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3.1、高度的新闻敏感 当记者到达现场,需要对正在发生变化的新闻事件作出迅速的判断:这一事件最具新闻价值的是什么?并由此决定报道什么,放弃什么。这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能从新闻事件纷繁复杂的众多元素中,非常敏感地抓住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另外,新闻敏感还体现在,记者能够在现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重要的线索,并由此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新闻价值。这一方面需要记者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在记者的眼中不应该存在司空见惯,而是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同时,记者还应具备良好的现场调查能力,能通过现场采访和调查了解事件的真相和深层原因。 实际上,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刻牢记观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从观众的兴趣出发,提观众欲知而未知的问题,阐述观众期望得知的事实和信息。 3.2、敏锐的洞察力 新闻因人而生动,因细节而感人。一名优秀的电视记者在做现场报道的时候应该有第二双眼睛、第二对耳朵,在讲述表现当下的同时,可以敏锐地洞察新闻现场的一切,不失时机地捕捉精彩的场面,抓住那些体现新闻价值的细节。 有细节的现场报道才是有生命力的好报道,才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和强烈的吸引力。 3.3、驾驭现场的能力 中央台记者高丽萍曾说:“一次现场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一次直播,它要求记者有驾驭现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搞现场报道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选题、选材、构思报道的总结构,设计如何开头、结尾;迅速物色合适的采访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现场气氛的谈话场景;负责拍摄的记者要临场不乱,镜头始终跟得上;担任采访任务的记者要掌握采访进程,有把握地进行现场发挥等。要做好这些工作,记者必须从直播的要求出发,沉着应战,力求减少失误。如果有失误,或多次出现失误,现场气氛就会受到破坏。” 进行现场报道时,记者往往是一边观察,一边报道,尽管在报道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对新闻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和把握,但仍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记者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快速思考、果断判断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保障报道的顺利进行。 3.4、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综合素质最外在、最直接的体现。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在判断、观察的基础上,要准确地向观众描述出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新闻事实。有些人“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有些人文章写得好,但口语表达欠佳,这些人都不适合做电视新闻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要善于对新闻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将这些新闻事实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逻辑条理要清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哪些词语最恰当,句子怎么组织才与新闻事实相符合,才能让观众易于理解,这些都体现了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时间允许,记者可以事先写提纲,但既然是现场报道,则常常必然是“即兴的”。因此,电视记者要多练习打腹稿、做口头的能力,多进行边观察、边口头报道的能力。第三,现场报道使用的是口语,但却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现场报道使用的语言应该是‘规范口语’,它既要有书面语言准确规范、逻辑性强、简洁精炼、庄重典雅的特点,又要符合口头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声韵和谐、顺口入耳的要求。” 3.5、渊博的知识 充分的准备 渊博的知识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充分的准备则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报道。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准确客观地理解判断事件;才能由于知晓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进行恰当地分析评述;才能旁征博引扩大新闻事件的外缘,避免不知所云、不知该说什么的尴尬,从而增加现场报道的深度和厚度。 总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需要电视记者不断的努力、磨练、进步。 四、我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发展创新途径的策略和建议 4.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中心价值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每一件新闻事件,我们都应该以人为重心来进行现场报道,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来发展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只有这样,新闻现场报道才能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观众的喜爱和关注,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收视率和价值体现,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的欢迎和爱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凝聚力和观众共鸣感,使得电视台的观众效应逐渐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电视收视率,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和价值。例如广电总台曾经进行过一个《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家乡》的电视新闻报道,便是发展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则电视新闻报道主要针对百姓的实际生活进行了报道,对百姓生活由表及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报道,以“体会和故事相融合”方式展现了百姓生活的状况,从而让观众清楚了解“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家乡”的协调发展。 4.2、多角度、多形式的报道大事和要事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中,要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大事和要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重要电视新闻的切入点,是电视新闻报道得到广大电视观众认可的关键点。因此,大事和要事都是广大电视观众关心的问题,全方位地、多角度地,如从政府的角度、地方的角度、媒体的角度、群众的角度、当事者的角度等对电视新闻进行报道,让广大电视观众进行评价和感受成为吸引广大观众眼球的根本所在。鉴于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电视新闻所特有的亲和力强、贴近性强、有效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这样的电视新闻报道更加能够从浅处入手反映更深层次的问题,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还能抓住电视新闻报道的本质和内涵,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抓住电视观众的注意力。 4.3、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受众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还要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受众。这是实施电视新闻报道监督功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报导才能真正的得到创新和发展。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时,面对如此大的灾难,中国电视新闻报道人员沉着冷静,成功进行新闻议程的设置,公开信息及时,处处做到以正面的舆论来引导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同时也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广泛认可。如灾情的公布,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地震的灾害情况,财产损失和伤亡人数都精确到了个位数,广大电视新闻每天都全天直播灾区的情况,这对于舆论引导和稳定人心都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特别是电视新闻将抢险大军中典型人物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都在新闻报道中全面反映出来,不仅动员了全体社成员,而且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关爱意识,整个社会的爱心救助意识空前高涨,全国形成了条抗震救灾的统一战线。“大难面前显大爱”,这与电视新闻报道工作者们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是分不开的。 4.4、坚持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还要坚持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由于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所决定,很多电视新闻报道都是“守株待兔”的结果。接到电话通知,然后再去采访,紧接着进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主动性不强。因此,一定要创新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要学会单枪匹马,主动上门,深入基层,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方式。有些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技术也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电视新闻同期声就可以使电视新闻的优势得以充分地发挥,对广大电视产生很大的吸引作用。电视同期声是对电视新闻现场地声音再现,对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地真实程度有了更加现实地体现,对于升化和烘托电视新闻的主题思想起到了很重要地作用。如中央电视台在对胡锦涛主席春节期间考察河北工作中的新闻报道中就有一段胡锦涛席给河北人民拜年的电视同期声,给电视新闻报道增添了亮点和看点,展现了国家领导人与人民一篇五: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谷中君(陕西电视台 新闻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本文从实践角度,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希望给从业者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记者;素质要求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编号:(2-02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谷中君,女,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硕士,主要从事新闻编辑工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骏德在《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一书中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了这样的定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指电视台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具体讲,怎样才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现场报道?首先,新闻事件要刚发生或正在进行之中;其次,记者要进入新闻事件现场,目击采访,现场口述报道;第三,报道应真实而完整地再现新闻人物的采访讲话和新闻现场的音响。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始创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 80 年代。1998 年,美英两国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行动,中央电视台记者首次在战火纷飞的战场对这场战事进行了现场报道《巴格达遭空袭纪实》,堪称其中的代表作。 (导语)巴格达当地时间 19 日凌晨 1 点 30 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到美英第三轮大规模的巡航导弹袭击,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城市,这是三天以来美英对伊拉克最为猛烈的一轮导弹袭击。请看本台驻巴格达记者发回的报道。 (记者现场报道):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巴格达市中心的新闻中心二楼的平台上,现在是伊拉克时间 12 月 19日凌晨的 4 点多,也就是北京时间 12 月 19 日上午的 9 点多,我们听到整个巴格达市区爆炸声响彻夜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身后有很多防空火炮和高射机枪在对空射击,爆炸声音在我们附近响得非常强烈。在我们周围各个方向都有爆炸的声音,而且可以看到强烈的火光。在我们的正前方刚才已经有三颗炸弹落了下来,巨大的火光使得天空整个都染红了。在我们的楼顶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高射机枪不断地对空射击。在我的右侧就是伊拉克的国防部,大家可以看到远处又红了一片,我们马上可以听到爆炸声,根据声音的反馈应该有将近七、八公里的样子。我们可以看到一枚巡航导弹横着飞过去。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巴格达比较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地方,因为在我的右前方这个位置就是萨达姆总统的总统府,在总统府的旁边一点就是总理府,总理府再这边一点就是国防部,在我的后面是它的外交部。这次空袭一共持续了 45 分钟。到目前为止空袭的警报还没有解除,而与此同时,巴格达清真寺的祷告声已经传出了,这就标志着一年一度的穆斯林的斋月从今天正式开始了。这是中央台记者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报道的。 (中央电视台 冀惠彦、董志敏、水均益) 在这则电视新闻中,报道记者就位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就在空袭目标所在地附近,离最近的炸点仅 800 米左右。我们看到,在炮火硝烟的背景中记者的现场报(本文来自: 池 锝 网:现场新闻报道)道真实感人,电视长镜头传达出强烈的现场感,同期声更使人如同身临其境,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质在这部难得的战地新闻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下,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现场报道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电视新闻栏目中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而能否做好现场报道也成为一名合格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一、 高度的新闻敏感 当记者到达现场,需要对正在发生变化的新闻事件作出迅速的判断:这一事件最具新闻价值的是什么?并由此决定报道什么,放弃什么。这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能从新闻事件纷繁复杂的众多元素中,非常敏感地抓住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另外,新闻敏感还体现在,记者能够在现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重要的线索,并由此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新闻价值。这一方面需要记者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在记者的眼中不应该存在司空见惯,而是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同时,记者还应具备良好的现场调查能力,能通过现场采访和调查了解事件的真相和深层原因。比如,去冬今春全今传媒 2011年第9期 传媒实务123国范围出现了柴油荒引发的公路大堵车,安康电视台记者在完成其它采访任务返回的途中,发现西汉高速公路出现了堵车现象,他们没有想当然地把这当成常见的堵车,而是多问了一个为什么?并通过采访调查发现,正是由于沿线加油站的限量供给柴油导致了西汉高速长距离的堵车,采制了非常好的现场报道《柴油荒引发西汉高速大堵车》,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刻牢记观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从观众的兴趣出发,提观众欲知而未知的问题,阐述观众期望得知的事实和信息。 二、 敏锐的洞察力 我们常说,新闻因人而生动,因细节而感人。一名优秀的电视记者在做现场报道的时候应该有第二双眼睛、第二对耳朵,在讲述表现当下的同时,可以敏锐地洞察新闻现场的一切,不失时机地捕捉精彩的场面,抓住那些体现新闻价值的细节。 比如上面讲到的《巴格达遭空袭纪实》,就有两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正前方刚才已经有三颗炸弹落了下来,巨大的火光使得天空整个都染红了。”一个“染”字既生动又贴切,虽然只是一句看似简单的描述,但这一细节却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了空袭的惨烈,使整个报道多了一份感染力。 “到目前为止空袭的警报还没有解除,而与此同时,巴格达清真寺的祷告声已经传出了,这就标志着一年一度的穆斯林的斋月从今天正式开始了。”巴格达清真寺的祷告声,这一细节升华了整个报道,十分耐人寻味。空袭的警报还在,祷告声已经响起,战争与和平的祈祷这么不和谐地同时出现了,为什么会这样?相信每个观众此时都会有这样疑问,也会有自己的答案。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记者的思考,也引发了观众的思考,更让观众对整个报道从此念念不忘。 所以说,有细节的现场报道才是有生命力的好报道,才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和强烈的吸引力。 三、 驾驭现场的能力 中央台记者高丽萍曾说:“一次现场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一次直播,它要求记者有驾驭现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搞现场报道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选题、选材、构思报道的总结构,设计如何开头、结尾;迅速物色合适的采访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现场气氛的谈话场景;负责拍摄的记者要临场不乱,镜头始终跟得上;担任采访任务的记者要掌握采访进程,有把握地进行现场发挥等。要做好这些工作,记者必须从直播的要求出发,沉着应战,力求减少失误。如果有失误,或多次出现失误,现场气氛就会受到破坏。” 的确,进行现场报道时,记者往往是一边观察,一边报道,尽管在报道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对新闻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和把握,但仍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记者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快速思考、果断判断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保障报道的顺利进行。 四、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综合素质最外在、最直接的体现。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在判断、观察的基础上,要准确地向观众描述出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新闻事实。有些人“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有些人文章写得好,但口语表达欠佳,这些人都不适合做电视新闻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要善于对新闻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将这些新闻事实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逻辑条理要清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哪些词语最恰当,句子怎么组织才与新闻事实相符合,才能让观众易于理解,这些都体现了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时间允许,记者可以事先写提纲,但既然是现场报道,则常常必然是“即兴的”。因此,电视记者要多练习打腹稿、做口头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边观察、边口头报道的能力。 第三,现场报道使用的是口语,但却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现场报道使用的语言应该是‘规范口语’,它既要有书面语言准确规范、逻辑性强、简洁精炼、庄重典雅的特点,又要符合口头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声韵和谐、顺口入耳的要求。” 五、 渊博的 充分的准备 渊博的知识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充分的准备则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报道。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准确客观地理解判断事件;才能由于知晓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进行恰当地分析评述;才能旁征博引扩大新闻事件的外缘,避免不知所云、不知该说什么的尴尬,从而增加现场报道的深度和厚度。 总之,电视记者是一个竞争激烈、不断创新的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需要的是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磨练和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1] 张骏德 . 当代电视新闻学 [M].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2] 高有祥.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相关热词搜索:
[现场新闻报道]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新闻报道】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媒体邀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