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产能置换规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 产能门槛提高动了谁的奶酪

  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将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门槛大幅提高,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力从2亿Wh一下子提升至80亿Wh(8GWh),令电池行业震惊。但接受EV世纪采访的专家和电池企业认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规范和调整势在必行,必须通过大幅提高准入门槛、尽快改变行业散乱差的格局。
  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对工信部这份文件传递出的方向表示赞同:&应该正面看待工信部出台的这个征求意见稿。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急需改变目前散乱差的局面,政府应该集中优势资源扶持几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动力电池企业。&
  不过,他表示自己没有参与此项政策的制定,无法对具体的产能准入门槛发表看法,但是他表示相信8GWh的门槛是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告诉EV世纪,8GWh的产能门槛可能是基于到2020年时动力锂电池100GWh的市场需求做出的。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在收集企业的意见,反馈给工信部。
  据EV世纪了解,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对电池企业做了产能调研,要求各企业如实填报产能,8GWh的产能门槛应该也参考了各电池企业上报的数据。
  参考以上内容判断,如果到2020年国内动力锂电池的总需求为100GWh,每家电池企业的最低产能为8GWh,那么总的电池企业数量不会超过20家,而且其中会有3-5家龙头企业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这符合政府想培育几家大型电池企业、参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的目标。
  工信部网站上发布的一篇文章称,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已超过1000亿瓦时(100GWh)。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0.2万辆、销售28.9万辆,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20亿瓦时。
  那么,这些电池是由多少家电池企业生产的呢?有统计数据称,目前国内的锂电池企业超过700家,其中,动力锂电池企业达到150家。这与电动汽车整车的市场格局何其相似?也非常符合很多新产业&一哄而上、做死为止&的散乱差的中国特色,铅酸电池、光伏行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王秉刚说,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应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策略&&集中资源培育几家大型的、有核心技术的、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电池企业。而目前,韩国电池对中国电池企业的威胁非常大。如果韩国政局稳定、中韩关系平稳,那么这种威胁会更大。
  EV世纪非常认同上述观点。如果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发展电动汽车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那么就必须培养3-5家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牢牢掌握动力电池这个核心资源的话语权。在传统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无法超越外国车企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核心零部件领域供应体系,到了电动汽车时代,显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因此,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工信部此次大幅提高汽车动力电池准入门槛的意义就显得非同一般。那么,在门槛提高之后,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呢?
  首先,新增的电动汽车需求能否消化新增的动力电池产能?EV世纪认为,目前的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是非常明显的结构性过剩,一方面,少数龙头企业的高品质电池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量规模小、质量差的电池企业依靠低质低价、抄袭其他企业知识产权的竞争策略也做得有声有色。这蕴含着巨大风险,因为低质低价的电池将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最终破坏来之不易的电动汽车市场目前的发展局面。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能规模也势在必行。实际上,目前有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为跨国车企和国内的合资车企供应动力电池,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动汽车引入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再加上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增加配电量,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
  其次,一些中小规模的动力电池企业的命运如何呢?
  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产能规模要求的快速提高大幅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国家杜绝动力电池行业小规模重复低效率建设的指导思想可见一斑。即使在最终文件定稿中规模要求有所下调,未来行业规范条件中对规模要求的提高也将成为趋势,行业资源将加速向龙头集中。&
  湖南妙盛动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则有接受EV世纪采访时表示,大的龙头电池企业为了达到工信部的产能门槛要求,会收购一些优质的中小电池企业。差一点的电池企业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转型做储能电池或者其他相关产品。目前,妙盛动力规划的锂电池产能达到了13 GWh,目前已经建成2GWh,原本计划明年6月份达到6 GWh。妙盛动力会根据政府的要求,适时调整新产能建设计划。
  不过,邱则有也认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不与电池目录挂钩(实际上补贴也仅仅持续到2020年),再加上各地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一些中小规模的电池企业不会很快就被市场淘汰掉,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现在调整还来得及,如果等大量小企业都开始加大投资,那么调整的代价和成本只会更高。&
[编校:wangy]
咨询栏目:
您的姓名:
您的单位:
通讯地址:
您的职务:
邮政编码:
请您简短留言   注:带*部分为必须填写内容
工信部电池产能门槛解读:*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工信部规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年提高产能门槛_优德-w88优德-优德官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征求意见稿》规范条件所指动力电池是指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再充电的、为驱动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装置,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不包括铅酸类电池。所指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包括动力电池单体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系统生产企业。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八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征求意见稿》同时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要求,企业应建立产品设计开发机构,配备相应的研究开发人员,其占企业员工总数比例不得少于10%或总数不得少于100人。' />
工信部规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年提高产能门槛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讯 记者 王玮玲 报道 11月22日,工信部官网披露《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201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进行管理,要求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相比此前2亿瓦时的年产能,门槛一下子被提高了原来的40倍。
  《征求意见稿》规范条件所指动力电池是指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再充电的、为驱动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装置,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不包括铅酸类电池。所指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包括动力电池单体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系统生产企业。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八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门槛设定在2亿瓦时,门槛一下子被提高到了原来的40倍,国内能达标的动力电池企业屈指可数。
  《征求意见稿》同时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要求,企业应建立产品设计开发机构,配备相应的研究开发人员,其占企业员工总数比例不得少于10%或总数不得少于100人。研究开发人员至少应涵盖新产品技术研发、材料分析评价、新工艺工装开发、产品试制与测试分析、企业标准制修订、专利跟踪和申请等方面。
  关于产品,要求动力电池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并经具有资质的汽车动力电池相关检测机构测试合格。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
  尽管《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企业提出了如此高的要求,短期内会加速动力电池业的洗牌,但业内专家仍将其视为利好,并表示强者将会脱颖而出,提高门槛后将形成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动力电池整体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平均出货量不大的局面将得以扭转。从结构来看,动力电池供应链结构将逐步走向高端化。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电力新闻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
Copyright&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电力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号。京ICP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编号:
又被叫做,这是一家为大家不仅提供丰富游戏而且还提供丰厚奖励的娱乐平台,在上你除了可以享受到游戏的乐趣,而且还可以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北京 0℃ 7℃
||联系我们
工信部规范动力电池行业&动了谁的奶酪?
日10:49&&来源:
E-mail推荐:
    工信部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一经披露遂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条款规定将大幅抬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门槛,抬高幅度相较于过去将近40倍,如果规定成行,那么很大一部分企业难以达标,被拒于门槛外。  工信部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一经披露遂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条款规定将大幅抬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门槛,抬高幅度相较于过去将近40倍,如果规定成行,那么很大一部分企业难以达标,被拒于门槛外。工信部规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产能门槛提高动了谁的奶酪?  意见稿如何规定?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八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而此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门槛设定在2亿瓦时。  相较于原来,门槛一下提高将近40倍,意味着100多亿元的产值。  这种巨变,能够达标的企业一下屈指可数。  未来会对行业产生不良影响吗?  按照专业的分析,2016年产能达到80亿瓦时的动力企业,只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  在东吴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里,比亚迪2015年已经建成100亿瓦时的动力电池(年)产能,预计2016年将具备160亿瓦时的(年)产能,2019年规划动力电池(年)产能达340亿瓦时;  国轩高科董事、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华表示:“今年我们的年产能约60亿瓦时,明年能达到80亿瓦时。我们年产能在国内排名第三名。”  对于这样的改变,一方面能够规范市场,淘汰过去不良企业;第二短期内竞争加剧,行业重新洗牌后会产生更加优秀企业,未来更高的门槛可以有助形成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能够扭转动力电池整体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平均出货量不大的局面。这样看来对市场利好。  改变时机已到,政策只是起推动  事实上,动力电池行业整体已经进入市场自动洗牌程序。今年前10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总量为142亿瓦时,但前四批(进入)电池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总产能370亿瓦时,产能前十位的企业总产能为175亿瓦时。这样会形成优质稀缺和低端过剩的局面,龙头企业产能过剩,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  所以,未来动力电池供应链结构要走向高端化。市场本身已经朝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了,而政策起到辅助作用,推动这种变化更快发生,加速变革。这也有利于加快中国动力电池实现规模效应的进展,在降低成本、提高电池技术上能够产生大的作用。  牛仔有话说:虽说当行业发展的质量跟不上速度时,进行壮士断腕般的产业变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一大批企业来说却是将要面临血淋淋的现实,迎接他们只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那就是升级或者淘汰。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曝光台3.15
每日新闻回顾
<option value="年
京ICP备09057855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号 市 场 报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2009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信部 过剩产能 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