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念佛法门 南怀瑾好处?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德高僧念经功德无量,无有相故,无所得故,是在家人或不开悟的人所难比的!虽然同样有功德,但一个是无相,一个是有相,无相则无限是,有相则有限量,这就是区别!
如果我学佛、念佛就想去西方极乐世界。这算不算也是一种欲?
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学佛、什么是念佛?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不然,盲人骑瞎马,欲速则不达!
什么是学佛?...
心理学有过一项研究, 监测心理变态的人的DNA发现他们先天有一环节与正常人不同, 在调查他们的生长环境, 很多在母亲怀孕时曾受过一定程度的辐射影...
大家还关注多位高僧大德谈最有效的念佛法门
星云大师《几个最有效的念佛法门》
一、要欢欢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我们要臆想此去极乐世界莲华化生,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黄金铺地、七宝装饰的亭台楼阁;相处的人是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可以互相切磋请益,并且能够亲聆弥陀说法。人生还有比此更快乐的事吗?如果观想,心中的法喜越深,嘴里就不知不觉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绵绵不断的持念起佛号。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发出至心微笑。这样子念得心念纯静、热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二、要悲悲切切的念
世俗的痛苦,莫过于死别。我们念佛也要如此,仿佛自己亲爱的人死了,以那极度哀伤悲泣的音调,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比失去依怙的孤儿,找寻依*一般,悲切的称念佛名。其实我们如果仔细思考自己从无始以来,就沈沦在生死大海之中,头出头没,永无出期,遍历轮回之苦,或牛胎马腹,或披毛戴角,或地狱饿鬼,火汤血池,刀山剑树,受尽无量的痛苦,什么时候才能出离呢?思臆及此,怎不悲痛欲泣?在痛苦的深渊里,只有仰赖阿弥陀佛慈悲救拔,才能脱离苦海,跻登乐国,又怎能不感激而涕零呢?如此悲悲切切的念佛,心很容易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应
三、要空空虚虚的念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多么的虚妄不实;我们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唯有一句阿弥陀佛才是究竟的归宿。“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要心无罣碍,一心称念佛号,念到头也没有了、手足也没有了、天地粉碎了、世界不存在了,悠悠扬扬、飘飘渺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如游丝般充塞于整个宇宙虚空。“空诸所有,实诸所无”,念得天也空、地也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在其中。空空虚虚的念佛,使我们体会到忘却时空、脱落身心的快乐。
四、要诚诚恳恳的念
想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无边的愿力,摄受十方一切众生,不禁油然生起虔诚的恭敬心,称念佛陀您,顶礼佛陀您……唯愿在您无量光明照耀下,一切众生早日得度。我们要以如此虔诚恭敬的心挚诚恳切的称念佛号、顶礼圣像,可以加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所谓“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念佛一声,罪灭河少”。一点也不错。俗语说:“精诚所至,无事不成。”念佛、拜佛只要抱着挚诚心,专心一意的礼拜,自然会有感应,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我们念佛,应该诚诚恳恳的称念礼拜。
南怀瑾:念佛一心不乱的窍诀:妄想尽管妄想,念佛尽管念
但持正念 莫问黑烟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
“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全意念佛,将佛深深印在心上。“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杂想空,佛号也空。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同于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净土自然现前。
那么,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我们大家念佛时,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以为罪过。不念还好,越念越想,越想越气,越气越念。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干脆放弃,自己讨厌自己,念也白念。一般念佛的情况,大致不离此等现象,落在贪、嗔、痴、慢、疑、悔诸种恶习中。
其实,念佛别怕妄想,不要后悔,不要怀疑。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绝对往生西方,什么妄想不妄想的,何足挂虑?!
现在我们点根蜡烛,大家看看,这根蜡烛在亮,同时冒这黑烟,亮光愈大,黑烟也愈大。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习惯性地乱想,乱想等于黑烟,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黑烟尽管冒,光明一直没有熄过,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疑悔交加呢?如此一讲,可以安心念佛了吧!
例如,我们上街走路时,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这对你有无妨碍呢?没有。所以,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其他妄想杂念,哎呀,今天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阿弥陀佛;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阿弥陀佛;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阿弥陀佛。这样,又想专心,又打妄想,一边惭愧,一边盘算,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路前去,向着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规规矩矩直往前走,终会到达。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
所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本来已是一心不乱,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变成青色青光,没有馀烟。功夫深时,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再也不需要第而句佛号。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忘记身体感觉,或者知有身体,但动不了。此时,有些人竟然害怕,咦,身体怎么没有了?怎么不能动了?又自我故障,自寻烦恼起来。何苦嘛!既然念佛,还管身体如何如何,要死便死,一念往生西方正好。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非关死亡,何足怪哉!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我经常告诉许多朋友,求生不易,求死也难。上吊、跳水、切腹、吃安眠药,没有一样好死。“千古艰难唯一死”,谈什么学佛做功夫,念佛打坐,多了不起,别吹牛了!生时没有痛苦烦恼,快快乐乐,穷也穷得心安理得;死时不拖累自己,不麻烦别人,这已是世上第一等人。
我看到许多财势两全的人,躺在医院两三个月,吊个氧气筒,颠颠倒倒,半死不活,苦了自己,也累了别人。至少朋友得来来回回,多跑几次医院探望。其实,看也死,不看也死,但是又不能不看,不是做给死人看,是做给活人看哪!这就痛苦了。对不对?我讲的是实在话。
所以,我如生病不希望别人来看我,别人生病即使去看他,也不多留恋。一到医院,看看好了一点,那么,再见吧,自己好好保重。若是不行了,还得赶快回去准备挽联。生命就是这样,要放下,看开。
因此,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这一念,念至最后没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忽然空了,这时正是真正念佛,穷紧张个什么呢?“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一心清净空灵正是净土初相,道理不明者,反而大惊小怪,心生恐惧,自毁功勋,与“叶公好龙”同样好笑。
叶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王,一生好龙。他皇宫的柱子墙壁,雕的画的,都是龙,连睡觉的床铺也刻龙,真是迷恋得不得了。结果感动了真龙显形,特地现出原形来与他相见,叶公一看一条活生生的大龙飞到他面前,哎呀,一吓便吓死了。
所以,念佛念到一念清净,身心俱忘,不要怕,继续定在此种境界,愈定功夫愈纯熟,念念清净,念念你在佛心中,佛也念念在你心中,久而久之,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所以,一心不乱怎会达不到呢?凡夫皆可做到。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头一现,已是一心不乱了,何必再求,只是功力火候不纯熟而已。
念佛时旁边起杂念,杂念同你有啥关系?!妄想尽管妄想,念佛尽管念佛。念佛和妄想等于两兄弟,老弟再怎么调皮捣蛋,只要这个大哥哥自己一路照应好,老弟如何作怪都无妨碍。即使乱想想到坏事,阿弥陀佛的正念已经叫醒了它,已经自觉,何必担忧呢?
此等一心不乱的境界,其实不难。至于念到究竟的法界一心不乱,那便是智慧成就,大彻大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在佛心中,佛也在一切众生心中,心、物、众生、佛,四无差别。修到、悟到、证到如此境界,非但天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而且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才是真正的法界一心,一心法界。念佛能念到此等地步,不一定学禅,不一定学密,不一定研究什么天台、华严,一路到底就行了。
今天就同大家报告到这里,也算是对那一位在美国的和尚朋友作了交待。这个三根普被的念佛法门,人人可学,人人得益,希望各位不要忽略。谢谢
李炳南居士:怎样念佛?
【问】念佛不就是用嘴念吗,还要注意什么呢?
【答】有些人,口里虽然不停的念,心里却尽是胡思乱想,那样念法,是没有用的。必须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号除外,什么事也不想,什么念头也不起,这就叫作一心不乱,然后纔容易成功。
【问】那不是很难吗?
【答】你看,你一会儿嫌念佛太容易,一会儿又嫌太难。实在说,念佛这个方法,说容易极容易,说难也很难,不过不管难易,祇管耐住心多念,日子九了,心自然就不乱了。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便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心里想得清清楚楚。每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听到心里去,一个字也不把他放松。这样时间久了,心自然不自散乱。这是顶要紧的一个方法,千万不要忘记。
【问】念佛应该在什么时候念?
【答】应该在每天早晚两时,定一个课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可以按各人的情形来规定,无论忙闲,非念完此数不可。此外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念。越念的遍数越多,越好。念的时间越长,越好。
【问】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念佛吗?
【答】搬柴挑水的时候,可以念佛,刷锅洗碗的时候,可以念佛。耕种割草的时候,可以念佛。不论行坐睡眠,以至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念佛,总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的工作,都是碍不着念佛的。
【问】念佛要大声念,或是小声念呢?
【答】大声念也好,小声念也好,口里不念心里默念也好。祇有睡在床上的时候,和不干凈的地方,祇可心里默念,不可念出声来。念出声,就不恭敬了。但是遇着危急的时候,无论何处,都可出声念。
【问】学佛要供佛像吗?
【答】可以供一张阿弥陀佛像,或是西方三圣。(阿弥陀,观世音和大势至两菩萨,叫作西方三圣)
【问】佛像供在什么地方合适呢?
【答】有闲屋,收拾一间,最好。如果没有,就供在自己住的屋里也可以。总要收拾的干凈些,并且在像的上面遮以黄布,不念佛时,把黄布放下来,这样就不至亵渎了。佛像最好向东,念佛的人向西,对着佛像。如果不能这样。就是随便向那边,也都可以供佛。
【问】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吗?
【答】若实在不好办,都只要诚心,不供佛像也可以。或是念佛时,朝西方,也好。
【问】供养佛,要用些什么东西呢?
【答】通常用的,有香、花、灯、清水、瓜、果,等物。如果不现成,缺几样,或全没有,都行。但决不可供养荤菜,更不可在佛像前烧纸钱。
【问】对佛应该行什么礼呢?
【答】随便,可以磕头,可以作揖,可以鞠躬,可以合掌。(把十指伸直,两个手掌并在一起,放在当心的地方,叫作合掌)但以磕头礼拜最为恭敬,最能灭罪求福的。
【问】念佛的时候,应该跪在佛像的面前吗?
【答】也不一定,跪着、站着、走着,都可以念,不过要诚心就是了。能跪更好。
【问】您说早晚二时念佛,要立一个课程吗?
【答】说到课程,原是该个人依着自己的忙闲来规定。你既然找我,祇好写一个最简单的仪式给你看。倘若你有功夫,肯加紧的行持,弥陀经、往生咒、赞佛偈、大发愿文,都可以加入。这几件,有禅门日诵一书,记载的很完全,流通佛经的地方,都有。早晨起床之后,晚间就寝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像前焚香献水。合掌恭敬,或跪着,或站着,用至诚心,照着下面的次序念。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要念一声拜一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要念一声拜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要念一声拜一拜)
南无阿弥陀佛。(要念百声、千声、数千声越多越好,随各人忙闲而定数,祇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
南无观世音菩萨。(要念一声拜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要念一声拜一拜)
南无清凈大海众菩萨。(要念一声拜一拜)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凈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后拜三拜,就行了)
【问】这课程很好,请问十方三宝怎讲呢?
【答】八方上下,叫作十方。佛、法、僧谓之三宝。佛是教主。法,是佛所说修因证果的经典。僧,是照佛所说的方法去修行,已证菩萨,缘觉的圣果者,及道德崇高,弘法利生的高僧。这佛、法、僧,皆名为宝的原因,是因为能发生增长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就像世间的财宝,能养活人的生命一样。体念这一句,是先表明我,全是以佛及佛说的经,并照着佛经修行的菩萨高僧等,为我的老师,我就从此归投依托,为一个佛教的信徒。
【问】请问念释迦牟尼佛作什么呢?
【答】因为这个念佛法门,是他说给我们的。念他拜他就是不敢忘本了。
【问】念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又有什么意思呢?
【答】因为念佛的人,临死的时候,这两位大菩萨和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到西方去。所以念完佛以后,这两位大菩萨名号,也要念念拜拜。
【问】清凈大海众菩萨,是什么菩萨呢?
【答】清凈大海众菩萨,是说极乐世界一切菩萨,都是很清凈的。大海众三个字,是说菩萨的多,就和大海一样。我早晚要与这些菩萨作伴,所以先都要念念,都要拜拜。
【问】回向偈有什么用处?
【答】回向偈的用处很大,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向有归拢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经的功德,归拢到一个地方去。什么地方呢?就是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但念佛念经要回向极乐世界,就是无论作了什么善事,也要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积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若是把作的功德不回向在求生极乐世界上去,恐怕下一世,要得着天道或人道享福的报应,那么依然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并且福报越大造罪越容易,那么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学佛的人,必须把一切功德,都要回到往生西方去。那么寿终以后,就可以盼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但念回向偈,也和念佛一样,要一字一句都从心里经过,不是空口念念就算。
【问】请您把回向偈里面各句的意思,讲解一下。
【答】第一句愿以此功德的意思就是:我情愿拿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第二句庄严佛凈土的意思就是:去帮助阿弥陀佛的凈土,使他格外地好。第三句上报四重恩的意思就是:再把这功德,上头报答父亲、母亲、师父,和佛的四层恩德。第四句下济三途苦的意思就是:下边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的苦恼。第五句若有见闻者的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看见我念经念佛的。第六句悉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全都发出上求佛果下度众生的心来。第七句尽此一报身的意思就是:等到这个身体受完了报应以后。第八句同生极乐国的意思就是:就大家一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按句解释,就是如此。再统起来说,这八句偈子,有两层很大的意义。第一是说我们念佛为的是求生西方,绝不是求功名富贵等等,一切世间的好处。第二,是说我们念佛,是为的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不单是为自己打算。明白这两番意义,不管念佛念经,不管作什么善事,都如此存心,如此回向,这就是算个真正发菩提心学佛的人了。
【问】上面你定的那个课程表,固然很简单,但有些人事情很忙,连那些也作不来,怎么办呢?
【答】也有办法,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最好),面向西方,拜三拜,即念阿弥陀佛六个字,尽一口气念下去。气长的,一口气念十几声也好。再念回向偈,念完了,向西方拜三拜,就算完事。这叫作十念法,很忙的人,每日诚心的照着这个方法念,将来也可以生到西极乐世界去。因为阿弥陀佛,也曾发过这么一个愿,自然是错不了的。 
印光大师:念佛人十大碍行
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来三大阿僧祗劫不惜生命所得法门,因兹障碍,退其心故,一旦在我而灭,可不痛伤。既为释迦之子,不以力争,坐令法界群有,永失慧目,甚于割切身肉也。今依佛经立十种大碍之行,名十不求行。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踖等。学踖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此十摄一切碍。惟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为群魔沮伤。循诸色声,不为色声惑乱。乃至憎爱利名之场。人我得失之境,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道行可以直进。
明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跋云: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鞴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煅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于秽土植净土因。方如莲出污泥,超登不退。倘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一遇不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须于此十大碍行一一自验。果于病时难时,乃至被抑时,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观,不怨不尤,庶莲花日滋,可称三味宝王矣。
附: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念佛的方法
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念佛。
若初学念的人,在较吵的地方,较动闹的地方,恐怕他就提不起来念佛。会被外缘的声音、外境所转,心就不能专一,所以希望要找一个较静的地方来念佛。
不论是出声念、小声念、金刚持、心中默念。尤其心中在默念的时候,更感觉须要有安静的地方,才能使这个心,阿弥陀佛的圣号念念相绩。若外境一复杂,见到外境,耳朵听到种种的音声,随时念头就会分心,念佛的心念就不能专一。
所以初学的人,尽量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念佛,尤其在家居士,早上一起来,最安静,洗好脸了就先作功课。晚上要睡以前,念佛也比较安静。平常时候,行住坐卧二六时中,随时随地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忘。
渐渐锻炼,锻炼到动中也会念佛,就是说:闹乱的地方,复杂的地方,有种种的杂音声,种种的杂境在面前,照常一句佛号提得起来继续念,那就是锻炼到动中也会念佛。
要注意听!这就是念佛一步一步地深入,首先由静中学念,念到静中佛号能念纯熟,进一步锻炼动中念佛。在街上很多人的地方走,我们照常一句佛号提得起来。听到不论什么样的音声,我们随那各种的音声,就继续在念佛。
不论是听到车声,也把它作念佛想。听到人说话的声,也把它听作是念佛的音声。乃至水在流、风在动,都是听成念佛的音声。
所以苏东坡居士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见到山的景色种种,我们就看成都是清净法身,无二无别。当下就将娑婆已经转成极乐的境界,所以我们锻炼动中念佛。
举个例子: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欢吃东瓜,人们就称他东瓜和尚。他是杭州人,在华严庵出家,出家以后,专修念佛法门,邻近庵有一位慧照师和他打同参,二人很好的同参道友。很奇怪,东瓜和尚,吃饱就跑出去街上走,在杭州街上走来走去。
走到晚上就回来,晚上继续念佛,每日都一样,都是在街上走。他的同参感觉到,好像不太肯修行,看他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但是也不敢对他说什么话,而他的习惯就是这样。每日吃饱就到街上走,晚上就回来,回来又有在念佛,这样的生活,经过了十多载。
有一年他要往生的前一年底,见到同参慧照师的时候,他就对慧照师说:「老同参啊!我正月初六就要去西方,你正月初六要来送我!」慧照同参把他看做在开玩笑,想他一天到晚都在走街路,说他要往生,实在不太相信。
但是口不敢说,心中在冷笑,口就回答说:「好啦!好啦!你若要往生,当然我会来送你!」东瓜和尚说:「我一旦话说出来就标准!不要忘记!」「好啦!好啦!我不会忘记!」
年过了,正月初六,那日早上东瓜和尚就去法慧庵,受人供养吃饭。还没回来的时候,慧照师就已经来要送他。看他不在,就知道可能是在开玩笑,连他自己都没有在准备,说他会往生,那有这一回事?就在里面坐,坐到东爪和尚吃过午饭回来。
回来见到老同参慧照师坐在那里,就问说:「你来做什么?」他说:「你告诉我说,你正月初六要往生,叫我来送你!你却问我要来做什么?很奇怪?」「真的!我有对你说过,你若没有提起,我也忘记。这样,好!现在我要去了!」马上就去沐浴换衣服。
海青、披衣已经穿好,就去拜佛。拜好,就去坐着,就向他的同参说:「这样,我要去了,但是我有一首偈颂,请你写起来。」开始念:「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偈颂念好的时候,念一声「阿弥陀佛」,静静的坐在那里,他的同参见他静静坐着,就为他念佛,念了念,就看他,他都没有动,没有表示。再过一段时间摸他,他已经没气了,果然是走了,非常自在。
看他的偈颂就可以知道:「终日走街坊」:说我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来走去,做什么呢?「心中念佛忙」:我虽然是走街坊,没有一日闲空,不是在逛街,我是在念佛!怎样念佛?意思就是藉这个动中锻练念佛,利用街上很闹的地方,这样锻炼念佛。
可见这位东瓜和尚,他的念佛功夫是相当深,所以能在闹中念佛。而且想到要走,就走!事先说好那一日要往生,到时候自己却忘记了,由同参提醒,随时就走。像这种来去自由的,可以说是非常罕有。
在高僧传里面,像这种自己说什么时候要往生,结果自己忘记,别人提醒他,随时就去的,和东瓜和尚只有两位,可见功夫相当深。而且他是修念佛成就,专念阿弥陀佛得到这样殊胜的瑞相,这是非常难得。根据这个事实的证明,就可以知道念佛的功德是怎样的殊胜,念佛是真实能令人了生死、出苦海,这就是锻炼动中念佛。
若能锻炼到动中会念,再进一步要锻炼顺境、逆境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也能提起一句佛号念念不忘。顺境就是说快乐的境界、欢喜的境界。
假定说:你有一位朋友,一、二十年没有见面,忽然间,今天在面前出现,一见面的时候,欢喜得跳起来。那时若一欢喜,把阿弥陀佛送去西天,那样就无效。若是在顺境能念佛,虽然是在这种欢喜的境界中,心中的一句阿弥陀佛,提得起来继续在念佛,这就是顺境中会念佛,不会被境界转去。还有一种,就是逆境现前的时候,烦恼现前的时候也会念佛,这才是功夫。
举例说:你见到毒蛇,吓了一大跳,普通人见到毒蛇,吓到就会说:‘阿爸啊!阿妈啊!’一吓到就把阿弥陀佛给忘记了,平常时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见到毒蛇就把阿弥陀佛送回去了,这就是逆境现前时不会念佛。
或者是遇到什么环境不顺,在忧愁烦恼,不会念佛,只有在忧愁而已,忧愁到眉毛相打结,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著,怎样过日?只有忧愁过日。阿弥陀佛也忘记!这也是逆境中不会念佛,这样很不好,很危险!在这种烦恼逆境中,若放得下,能自在、能提起一句佛号继续念佛,这才是功夫!
所以再进一步,就要锻炼逆境现前会念佛,顺境现前会念佛。这个顺序:静念、动中念、逆境顺境中会念,这就是功夫。所以在家菩萨在这个闹动中会念佛,那就是相当有智慧的人。
古德有一偈颂说:‘在家菩萨智非常,闹市丛中作道场,心地若然无挂碍,高山平地总西方。’你们大家在家菩萨,若能像这种在闹中作道场来念佛、来修行,若心地无挂无碍的时候,不论是深山里、平原的地方、都市中、闹乱中、都是像在西方极乐,不离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功夫!
若逆境、顺境现前会念佛,再进一步要锻炼到生病的时候会念佛。人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一大不调,百一病生。若四大不调,就有四百四病会发生。病苦非常的痛苦,病苦的时候若不会念佛,这样就失去念佛的功效,不能得到念佛的受用。在病苦中若会念佛,知道世间是苦海,有生必有灭,生、老、病、死是人自然痛苦的现象会出现。
所以在病苦中若能生起正念来念佛,这才是功夫!所以古德说:‘病苦是良师’。蕅益大师每一次生病在病中就写文章,著述经论。利用生病,智慧才大开,才大写文章,这就很不可思议,他在病中得大受用。就是病苦中会修行、会念佛很好的证明,若功夫不到,病苦就不会念。也有在病中,病得很苦时,一方面口叹苦,一方面在念佛:‘唉啊!阿弥陀佛!唉啊!阿弥陀佛!’唉一句就阿弥陀佛一句,也没有离开阿弥陀佛。
这就是要锻炼病苦中念佛,病得很苦的时候若会念佛,正念能提得起来,到死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不必烦恼不会往生。因为病苦和死已经是隔壁而已,很近了,假定说病没有医好,最后就是要往生了。若能放下万缘,在病苦中忍耐那种痛苦,利用那种痛苦的时间,观念无常,努力念佛,那就是功夫!所以病苦中锻炼念佛。
除了以上所记,在我们觉醒的时候:静念、动中念、顺境念、逆境念、病苦中念,你都能做到了!进一步还要学一点,学什么?学睡梦中念佛。醒时提得起来会念佛,但是你在梦中是否会念?
若是念到作梦中能念佛,睡著一作梦就是在念佛,没有别种的杂念,注解金刚经讲义的江味农居士,他在自述中说,他几十年都没作梦,若作梦就在佛法中。所以修行念佛若在睡梦中能念佛,那才有把握,往生就绝对没问题了。
明朝末,有一位紫柏大师,四大师之一。莲池、憨山、紫柏、蕅益这是明朝末四位大师。紫柏大师,有一日,有一位出家修行的人去参访,请紫柏大师开示,顶礼后,他就请大师开示。
紫柏大师问说:‘你平时怎样修行?’出家众回答说:‘弟子很钝根,不会修行,只会念阿弥陀佛而已。’紫柏大师问:‘你念佛,作梦会念吗?’那人说:‘我醒的时候,就提得起正念来念佛,但是若睡著的时候不会念佛。’
紫柏大师听到的时候,大声对他喝斥说:‘这样,你念佛那有什么作用,作梦中不会念佛,你要求往生,不够!’怎么说?睡梦就是等于小死;说得比较不好听,等于小死。今天晚上死去,明天早上再活过来,小死会再活。晚上睡著就等于小死,明天早上一醒就再活过来。
睡觉是小死,小死不会念佛,十二月三十日到,无常若来,大死时怎么会念佛?意思就是说:小死不会念,大死更不会念,这句话,就可以考察我们自己念佛的功夫到那里?是否能往生?有把握否?就可以知道!就要进一步努力。
作梦很危险!你不要看成简单的事情。作梦时你要特别注意,那时候第六意识不能自己灵灵觉觉作主,随作梦时跑出去就危险!南海普陀山,清朝有一位了情和尚,他的出家因缘很有趣味,就是因为作梦以后才出家,他作了什么梦?他在家时是一位信佛青年,每日诵一卷金刚经,不曾一日没有念,每日一定要诵一卷金刚经,但是其他没有什么功德。
有一日晚上在睡觉,梦到自己在门前的街上走。见到一辆车,那时是马车,车上有六位少女,长得很美,快靠近他的时候,就招呼他:‘来啊!来啊!车上还很宽,起来车上一起坐。’了情和尚还没出家的时候是一位青年,觉得有趣味就上车坐。
车子到了一个地方就停住了,六位女子跳下来。见到有一个门,门很矮小,六位少女进去后,他也跟在后面第七位就爬进去。爬进去以后,在里面有一位金刚神像韦驮菩萨一样手拿金刚杵,见他进来,赶他出去:‘你不能进来!出去!出去!’但是他硬要进去,金刚神著急:‘叫你不可来,你硬要来,诵金刚经的人,不许来这里,叫你出去,不出去!’用金刚杵从他的头打下去。
打下去,非常痛,当下就昏过去了,痛的时候醒过来,就在床上。他就觉得很奇怪,鼻孔闻的气味很不好,像是猪粪味。唉!非常烦恼,心中很不安,背部都是汗。
看看,那时已过半夜,睡不著了,就起来诵金刚经,坐到天亮。天亮他就去找昨天晚上作梦去的地方,就在邻近的隔壁找到了,原来那个小门是什么呢?是一个猪舍外面的排粪尿水沟。‘原来就是从这里进去,那里面猪的粪尿一直从里面流出来。’觉得很奇怪,就去问主人说:‘主人啊!请问一下,你们这里昨天晚上有人来吗?’‘没有啊!三更半夜谁来?’‘我看到七个人从你们猪舍小沟那里进去,那里面是有什么?’‘有这回事!我养猪嘛!昨天晚上我家的母猪生了七只猪,六只小雌猪,一只小雄猪,那只小雄猪生下来就死去了。’‘这样!带我去看看好吗?那死去的还在吗?’‘还在,我就把它放在旁边,已经死去了!’就走去看,一看那只死的小雄猪就是他,吓得非常厉害,赶快跑:‘真危险!真危险!’昨天晚上若不是金刚神喊他说:‘诵金刚经的人不能来。’用金刚杵从头上打了他,现在他就去做小猪了。就这样他害怕了,到普陀山去出家。
普陀山的方丈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问他出家的动机,他就将经过的情形说给老和尚听。‘这样,你很有善根,很有善根。’就为他取了一个法名叫‘了情’,所以叫‘了情和尚’。
大家作梦要注意,尤其是青年,见到少女坐车,叫你进去,你可别进去哟!这就是说要锻炼到作梦中会念佛。作梦中若不会念佛,跟著睡梦去,很危险!
古德有一首诗说:‘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脱却袜和鞋,识神渺渺随梦去,未知明朝来不来?’就是说:晚上要睡觉的时候,灯火微微照著—‘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脱却袜和鞋’—要上床去睡觉,鞋子、袜子脱起来就去睡。‘识神渺渺随梦去’—那时我们的识神茫茫渺渺跟著睡梦一直去。‘未知明朝来不来’—睡觉若像刚才了情和尚,如果没有金刚神用金刚杵打他,就不能回来了。
明天早上能不能再回来,还不知道!世上也有人睡而不觉就无常的,有人说:‘这样很有修,这样就去,不会痛苦,很好!’不过,这个也没有保障,若是睡梦中跟天人去升天,这样也算好,万一像了情和尚那样,就不好了,不是叫有修了!这就是说要锻炼到梦中也能念佛,如果梦中会念佛,临命终时,正念就提得起来,往生就有把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土念佛法门具体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