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识广的人相比一般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与劣势有哪些

您(@)目前可用积分:318538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阴谋论:活在莫名的恐惧与疑虑中
1899 次点击
23:29:52 发布在
章诗依&&&&唐映红在《大家》专栏发表的《马航失联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一文被骂得狗血喷头,我私下和编辑开玩笑:年底可以考虑设一个“被骂最惨烈奖”。如果设这个奖的话,唐映红这篇文章大概没有对手。&&&&不过,我认为唐映红被骂得冤枉,而其所以被骂得这么厉害,他(她)自己也有责任。他(她)的责任在于,行文中没有把马航事件中的阴谋论具体所指交代清楚。事实上,根据我的看法,该文中所说的“阴谋论”,并非指中国公众对马来西亚政府的多种猜测和批评。大马政府在马航事件中的表现,国际舆论都不乏批评和质疑,而中国作为事件的重要当事国,公众出于同胞手足之情,对马来西亚政府的处理有不满,在情理之中,对此,我想唐映红不至于要去给扣一顶“阴谋论”的帽子。&&&&唐映红文章所指的“阴谋论”,我理解,应该是指围绕马航事件流传颇广的“美国是马航事件幕后黑手”的猜测。&&&&的确,马航事件以来,关于美国是黑手的猜测已经到了甚嚣尘上的地步。有人写长文,从动机到后果,从可能性到可行性,信誓旦旦地认定,就是美国干的。更有人断言,马航事件,最大的受益方就是美国,然后列出作者想象中的对美国的N个好处,就做出定案――这事儿,美国跑不了了。&&&&这个阴谋论的流行程度,不用我来描述――今天,有谁没听说过“这事儿是美国干的”这一说法吗?神奇的是,相信的居然还大有人在。&&&&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事儿”是不是美国干的。因为我没见到有人拿出可信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我只知道,在分析问题时,有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尤其是在这种事关人的生命问题上,指控任何人都应该谨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有些逻辑根本就很可笑,但却被膜拜如仪。比如谁受益最大谁嫌疑也就最大这一逻辑,如果银行丢了一笔巨款,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富人,你、我、他这样的普通人,难道不都在“受益最大”之列?难道我们就都是汪洋大盗了不成?&&&&没有人天真到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阴谋。也因此,从古到今,由东到西,阴谋论从来都有市场。但坦率地说,吾国阴谋论之盛,恐怕世罕其匹。我们脚下的土地,堪称一片阴谋论的沃土。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人愿意用阴谋论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他人。我知道,说这样的话一定是要遭骂的,不过,这是我很早就想说的话,正好借这个机会说说。我把话说完之后,想骂的看官,请尽兴。&&&&吾国阴谋论有多盛?我举个经典的例子。2010年世界杯时,正值重庆市原公安局长文强等待死刑复核期间,狱中,他看了多场比赛。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他对德国战胜阿根廷这样的传统强队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有赌球之嫌。我对这条新闻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不知道从事司法工作,本应高度重视证据的文强,已经身陷囹圄,没办法做任何调查,何以会这么轻率地去评判一场比赛。&&&&更叫我难忘的,是那段时间里,身边围绕世界杯所弥漫的浓郁的阴谋论氛围。在北京坐出租车,一位司机坚称,开幕不久的一场球,“一定开会了”,言下之意,比赛结果早在比赛前的会议上就定了下来。而在我的一位也算见多识广的同事的眼中,几乎有一半比赛都是假球,要么是球队打假球,要么是裁判主导的假球,而操纵裁判的,是国际足联的黑手。&&&&尽管直到现在,这届世界杯并没有被爆出有何重大丑闻与黑幕,但我的同事并不想改变他的看法。&&&&两国交兵,猜忌重重,杯弓蛇影,阴谋论盛行很正常,甚至会有利于自己保持警醒与警觉。但和平时期,社会生活中如果阴谋论盛行,在我看来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这个社会缺乏健全的规则,缺乏对规则的普遍尊重和信守,很多人生活在受害妄想中,安全感很低,充满对环境的不信任。这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因此,阴谋论盛行的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幸福感很低的社会。&&&&阴谋论的存在,与心理、人性及分析问题的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阴谋论的盛行,则更多的是一定的政治、教育状况及社会生活环境的结果。如果总是被灌输有人亡我之心不死,渲染他人的敌意,如果总是沉湎于苦难记忆,就会给自己戴上一副猜疑的有色眼镜,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就会产生宋人疑邻的效应――他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证明你的推断――而那往往不过是荒唐的猜疑而已。&&&&阴谋论盛行,也是不正常的社会生活规则的投射。以文强看世界杯而言,作为司法者,长期根据有罪推断的规则行事,自然会形成用有罪推断的眼光看待世事的习惯,所以他才会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放言别人在打假球。同理,如果我们生活在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就不会相信别人的社会真的能遵守规则。而在一个习惯于桌子底下而不是桌子上面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开会”的思维自然非常发达和普及。&&&&如果让我给阴谋论画一幅肖像,在我的笔下,那会是一个眉头紧蹙、满脸疑云、痛苦纠结的弱者形象。它的原型,来自于我初中时一个不幸患上“阴谋论”的同学。他坐在我的身后,某一天上课时,如往常一样,我正和并排的另一位同学热火朝天地玩传纸条的游戏,突然,意外地收到“阴谋论”同学从后面扔过来的一张纸条,上面愤怒地写着:背后议论别人是不道德的!看来,他的痛苦已非一日。而苍天作证,我们从来没在纸条中议论过他一句。还有一次,他突然哭了,说是他身后的两位女生经常在后面议论他。而据我们所知,那两位爱说爱笑的女生就与我们一样,并没有议论他的兴趣。&&&&多少年过去了,这位同学痛苦、猜疑的表情,想起来还栩栩如生。&&&&我不希望,其他国度的人给中国画像时,画出一副与我那位同学相似的不幸的表情。&&&&<img SRC="/mblogpic/17e1c4fd764b5ca"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3月23日,一架日本海上自卫队“猎户座”侦察机抵达澳大利亚珀斯空军基地。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5:30 &&
马航失联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唐映红&&&&&&&&心理学家海德和希梅尔(Heider & Simmel)曾经在1944年让一群大学生观看由一组抽象几何图形移动的视频,然后让这些实验参与者报告他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在全部34名实验参与者中,只有一位用几何术语来描述看到了什么;而其余33位参与者都把抽象几何图形的移动描述为有生命的生物的活动,其中大多数描述为人类的活动。&&&&&&&&(资料图:海德和希梅尔研究中所使用的几何图形)&&&&海德据此提出,他认为人们受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1.形成对世界一致性观点的需求;2.获得对环境控制力的需求。&&&&正是人类这种对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及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渴望,使我们本能地倾向于给那些模糊的现象赋予确凿的含意。换言之,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可能都不能忍受模糊性,有着一种赋予其确切解释的冲动。当我们置身在一个未知的情境中,我们将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它,这会令我们感到不安。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我们会按照我们的经验、预期和直觉赋予其解释,将它纳入到我们可预测和可控制的范围中。&&&&用现代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的这种倾向显然有着进化上的优势。原始人面对未知的威胁时,比如洪水或山崩,他无法也不能理解洪水是如何席卷而来的,但人类的祖先会赋予其自己可以理解的解释,如像猛兽一样恐怖,像人一样有意志的河神。既然是与人类一样有意志的河神,那么就可以向它献祭或祷告,使其减少对大家的侵犯和威胁。正因如此,人类得以在洪水泛滥的河曲地区生存繁衍,而且还发展出璀璨的文化。&&&&好吧,这种心理机制其实就是“阴谋论”的起源。尽管文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现代人类有了足够的知识去解释那些远古的“迷信”,但是,数十万年进化的趋势并不足以被数百年的文明发展所稀释,现代人在面对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随时赋予其主观的解释。就好比一个笑话所讲那样:&&&&――布什说:“我们准备干掉4百万伊拉克人和1个修单车的。”CNN记者:“1个修单车的?!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修单车的?” 布什转身拍拍鲍威尔的肩膀:“看吧,我都说没有人会关心那4百万伊拉克人。”&&&&其实,并不是记者不关心4百万伊拉克人,只不过要杀死一个修单车的事情超越了记者的经验,他必须先把这件事弄清楚。同样的道理,当人们听说马航班机失联,而且一直都找不到能指示飞机到底有怎样下落的线索,这超越了我们经验的范围,所以必须要把它搞清楚。&&&&这时,有些人会从自己的经验范围拼凑线索,来赋予MH370失联以“合理”的解释。关键是,一旦这样的解释发布出来,必然得到迅速的传播。因为看起来确凿的解释消解了人们面对真相缺失的不安。对许多人来说,相比于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知道”飞机被美国人劫持到秘密基地,更能够满足他们对世界形成一致性观点和获得环境控制力的需求。这就是“阴谋论”的起源。&&&&有意思的是,在真相揭晓前,不仅“阴谋论”会流传泛滥;而且随着真相的逐渐明了,“阴谋论”也能与时俱进地演化。最初的“阴谋论”将MH370失联归咎于美国人的阴谋,但随着美国媒体步步逼近事件真相,最近的“阴谋论”则干脆假“CIA内部消息”的名义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将飞机坠海的责任归咎于马来西亚政府的阴谋。&&&&是不是真相大白,“阴谋论”就烟消云散呢?多半不会。像MH370这样创下有史以来失联最长时间纪录的事件,其中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简单明了地将其搞清楚。只要真相的复杂度超过一些人的理解力,“阴谋论”就不会缺乏市场。这就好比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对人体有超过自然作物的危害,这在科学上是有定论的,但关于转基因的“阴谋论”却仍然在人群中流转。因为普通人群理解不了生物技术和科学逻辑,他们宁可相信推广转基因农作物是共济会的阴谋,或政府黑箱操作图谋个人私利。&&&&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那些在人群中流传的“阴谋论”,这与传播人群的偏见和见识往往是一致的。同样的转基因“阴谋”,那些对政府不信任的人群,更愿意相信并传播它是政府某些腐败官员黑箱操作图谋私利的阴谋;而爱国忧民的人群,则更愿意相信和传播它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操纵的共济会进行种族筛选的阴谋。面对冲突和模糊的资讯时,其实我们都是在自己理解能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我们态度和经验的材料。&&&&这两天北京大学的孔庆东教授就堪称示范,他不仅轻信一则谣传的北大女生驳斥奥巴马夫人的段子,还煞有介事地骄傲地给予义正言辞的评论。而确认一下信源,只需要花费2分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谣传的段子太符合孔教授内心的期盼和渴望。&&&&尽管“阴谋论”的心理根源来自人类长期进化所发展出的认知倾向,但并非每个人都会躺着中枪。一部分人比另一个部分人更容易相信和传播各种阴谋论;而有些人则不会相信也不会传播任何阴谋论。换句话说,相信MH370失联事件背后有“阴谋”的人群,他们更可能同时也相信推广转基因农作物是个彻头彻脑的“阴谋”。为什么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相信和传播阴谋论呢?这起码跟两个因素有关:先天的大脑和后天的教育。&&&&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认知神经学家金井良太(Ryota Kanai)和他的研究组发现,倾向保守主义的人相比于倾向自由主义的人大脑额叶的前扣带回部位的灰质区域偏小,这部分脑区的功能对人类理解模糊和冲突的资讯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保守倾向的人比自由倾向的人更难以理解模糊和冲突的资讯,他们更偏爱简洁明了、是非分明的判断;而保守倾向的人同时也更容易相信和传播各种阴谋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复杂到足以使一部分人无法也难以理解,而这样的人群天然就是各种阴谋论的拥趸。&&&&事实上,加拿大安大略省布洛克大学的心理学家戈登?哈德森(Gorden Hodson)的研究也证实倾向保守主义的人群在智力上的劣势,他发现那些智力较低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持有各种偏见,同时他们成年后也更容易被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所吸引。&&&&除了先天的大脑,后天的教育也是影响人们是否迷信阴谋论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接受过完整科学教育,具有科学思维的人群不容易被阴谋论所迷惑。毕竟阴谋论往往缺乏事实依据,也常常违背逻辑和常识。所谓科学思维概括起来就是批判和质疑,当一个无论多么“合情合理”的解释摆在面前时,科学思维首先就是质疑其依据和逻辑,而不是本能地接受和相信它。也正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一个社会“阴谋论”的流行程度与这个社会在科学上的建树呈反比。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6:10 &&
“阴谋论”,元芳怎么看?―― 驳唐映红先生之“阴谋论”分析韩十洲 &&&&“大人,此事背后定然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无疑,以时下流行的对“阴谋论”的批判逻辑来看,元芳是一个超级阴谋论者,尽管他的判断可能是靠谱的。有人会说,元芳是戏中人――无阴谋不成戏――当不得真。但是,谁敢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阴谋呢?&&&&索罗斯(著名金融大鳄)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面向真理的;一种是用来操纵的。即便仅有一盎司的经验或理论反思能力的人,也会知道索罗斯的观点是无法反驳的,如果是熟读福柯,那对这样的观点更是不以为奇。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吧,一位美国人类学家在其著作《什么是人类常识》中这样记载:&&&&“西方人类学者曾对亚马逊河地区印第安人的数理逻辑能力做过调查,这数理能力当然是按照西方标准强加于人的。费雷拉曾针对当地人对此所作的反应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土著认知能力的否定,其实是受国际商业利益驱使的当地组织借以对印第安人掠夺盘剥,甚至实施种族灭绝企图的一部分(Ferreira,1997)”(注1.)。&&&&当然,我并不是仅通过这么一个例子,就会认为世间的阴谋像《纸牌屋》中那样无处不在、一环扣一环,但是,我也不会天真地动辄以一顶“阴谋论”的帽子来草率地取消阴谋之存在的可能性。截至目前为止,我个人对马航事件的基本判断是――我悬置我的判断,因为,我既没有足够信息来判断什么是真相,也没有足够信息来排除阴谋。但是,我有我的怀疑:马来政府如果仅凭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提供的间接技术数据就确认“无人生还”,很显然,证据不足以支撑结论,无法令人信服。&&&&可是,马方在这么重大的国际事件上真的会如此“轻率行事”吗?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那么,马来政府是不是所掌握的信息比其公布的更多,甚至“另有隐情”呢?我没有证据来判定是这样,但我认为我的怀疑是合情又合理的,不过,也许已经有人据此就把我归到“阴谋论者”的行列了,比如,我们不是看到有这样的言辞嘛――“不乏有以‘阴谋论’观点指责马方仓促公布结论‘另有隐情’”。&&&&在时下这种乱哄哄的舆论环境中,对“阴谋论”现象进行分析与批判很有必要,但是绝不能乱弹琴,区分必须精细,判断定要谨慎。接下来,我想严肃地质疑一下唐映红先生所写的《马航失联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这篇文章中可能的错讹:&&&&1、文章的标题是《马航失联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要想文对其题,作者应该进行的是“内部分析”,即基于马航事件至今披露的所有信息和逻辑以及披露过程来展开分析,甚至需要进行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实证调查,才能得出“马航”失联(而不是别的航班)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的学理严谨的结论,至少是能保证方法论上不露怯――如果方法是错误的,即便结论对也是错。但是,作者文中却只是在东拉西扯地外部迂回,通过特定的心理学实验结论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来论证“阴谋论”的起源以及为什么会流行。但是,即便作者的这一论证是正确的,那也无法内在地论证和解释自己提出的问题――“马航失联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2、作者用一个控制实验的结论来作为一般推理的前提,这本身就是相当学术不严谨。作为一位高校心理学教师,想必受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的,就不会不明白控制实验的局限性,这在学术上可是基本常识,那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呢?况且,海德的结论――人们受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1)形成对世界一致性观点的需求;2)获得对环境控制力的需求――显然是并不能涵盖人类认知的所有状况。比如,海德至少是忽视了一种状况,即人们由于“理性的负担”而产生的悬置判断的心理机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尤其是在古代世界,大多数人是把自己的判断权让渡给某一个权威的,而且,“对世界一致性观点的需求”真的是必须的吗?至少是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并不支撑这一结论。日本学者丸山真男曾指出过,东方文化中存在一种经验性机会主义现象,即对客观秩序的顺从,一旦成为人们固定的行为方式,就容易产生出经验性的机会主义,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对被赋予的状况并不是按“原则”来处理的,相反是使自己不断地顺从那种状况。儒家话语中也存在大量的自相矛盾,但我们并没看到多少“一致性”的努力。&&&&3、阴谋存在的可能性,除了“相信”,还是有一种态度是“无法不排除”,作者不会天真地认为世间不存在阴谋吧,那么,阴谋是我们对事件之可能的原因进行探究时的推理路径之一,除非有可靠的证据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在这次马航事件中,正是由于马方在信息发布上令人大跌眼镜,显而易见地前后矛盾、推诿拖沓,才把不少人推到了相信或不排除其中存在猫腻或阴谋的可能性,如果把这些怀疑和质疑一概斥为“阴谋论”是相当草率的。&&&&4、作者文中一再靠非逻辑关联地东拉西扯来强化自己的观点,例如,把不同性质的转基因问题与马航事件生拉硬拽到一块,甚至拿孔庆东的例子来自以为是地评判和揣测,这在逻辑上是相当简单粗暴,显而易见,作者自己也犯了其所批评的“阴谋论”的毛病――赋予“阴谋论”一个简单化的、确定的解释,这是不是陷入了自设的悖论之中了呢?&&&&5、作者可以一般性地对“阴谋论”现象进行批判,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就这次马航事件而言,在目前信息不明、因果未知的情况下,除了可能掌握更多甚或完全信息的马政府,谁有资格判定一个“传言”(我们假定这个传言,在逻辑上能自圆其说、无懈可击,所引证的信息也并非捏造)是不是阴谋论呢?答案是,没有人有这个判定资格,除非他把自己当成上帝了,但作者显然正是在进行这样的认知僭越――把一些既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的推理和揣测武端地判定为“阴谋论”。&&&&马航事件至今,即便一个人坚定地“相信”背后有阴谋,那也是他或她的认知自由,除非最终的科学结论否定了阴谋的存在,而这个人仍然固执己见,那才是需要驳斥和鄙弃的,仅在这种严格的条件下,“阴谋论”的指控才可能是成立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把一切关于阴谋之存在可能性的合情怀疑(并不是判定),都自以为是地判定为“阴谋论”,那么,我们就可能在制造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第一是道德化倾向,即那些怀疑阴谋存在之可能性的言论可能都会被贴上道德不良甚至“智力低下”的标签;第二是那些真正的阴谋便有了挡箭牌。在任何一个事件中,一旦有人持一些负向的合情怀疑与推理,那很可能(不,是必定)被对方诬为“阴谋论”而丧失话语权。你瞧,极权主义可以在任何类型的认知粗暴中萌芽。&&&&“阴谋论”?!兹事体大,元芳,你怎么看?&&&&&&&&(越南军方在疑似失事海域附近上空搜寻。AFPPHOTO/ThanhNienNewspaper)&&&&注1.麦克尔?赫兹菲尔德:《什么是人类常识》,华夏出版社,2005&&&&--------------------------------------------&&&&【编辑按】: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北京时间24日晚10点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他表示,根据新的数据分析,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毁,且无人生还,马航疑云进入新的风水岭。而这一结果却在国内引发了很大反弹,其中不乏有以“阴谋论”观点指责马方仓促公布结论“另有隐情”,将马航事件的关注点推到了另一个新领域。&&&&针对“阴谋论”,《大家》作者唐映红先生曾撰文论述,作为心理学教授,作者认为“阴谋论”的起源在于人们本能地急于消除不确定性,并随时赋予其主观的解释,以达到预测和控制的目的,并指出先天大脑和后天教育使人更容易相信和传播阴谋论。于此,《大家》作者章诗依、韩十洲颇有异议,并撰文与之商榷。&&&&此话题在平台开始发酵,且掀起热烈交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0:21 &&
&&&&张千帆教授的《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节录:&&专制社会的病症&&&&专制的一半是统治者的暴政,另一半则是人民的懦弱和懒惰。专制造就国民的病态人格,病态人格反过来维持和加固专制,使国家陷于不能自立、自决、自治的政治残废状态。举其大者,一个专制社会呈现出如下致命的病症。&&&&一曰伦理低谷。&&&&专制是迄今为止使天理伦常处于低谷的制度,并以自己为楷模复制了无数无耻的臣民。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专制政权热衷于自我吹捧,不择手段封杀批评。它不仅用强权压垮人的脊梁,将人变成在权力面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应声虫,为了趋利无所不为、为了避害噤若寒蝉乃至甘愿鹦鹉学舌,而且为人树立了一个无耻的样板,尤其是在他们看穿了“皇帝的新衣”之后仍然不得不用自己的谎言为它遮体,以此彻底磨灭他们的基本耻感,最终使一国之人变成将说谎和造假当作美德的小人。&&&&二曰懦弱。&&&&专制的维系是建立在臣民的普遍恐惧基础上的,专制淫威使每个人都变成在自己的职位、待遇、名利、家庭面前畏首畏尾。专制教育体制从来压制独立思考和信仰,用一套并不高贵的谎言教唆儿童说谎,让人从小就不敢面对事实、质疑正统、坚持真理。专制者用自己炮制的“信仰”代替全体国民的信仰,而在不受质疑、养尊处优的正统信仰难以维系之后,仍然不允许国民自由信仰。在一个权力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的国家,上级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服从命令是至高无上的美德,也是决定奖惩升贬的最高依据,即便在号称以探究真理为己任的高等学府也不例外。在严密的权力体系内,自然不存在独立思维的呼吸空间。没有独立判断,也就无所谓过错和责任;所有人都在服从更上一级的命令,即便最伤天害理的行为也因为上级旨意而显得情有可原。一群懦弱的国民本不足以担当任何责任,也不存在任何责任可以担当。&&&&三曰激进。&&&&越是在这样的国家,激进的声音越受追捧;温和理性的主张越受冷落,即便存在也必然微弱寡助,最后淹没在嬉笑怒骂的汪洋大海之中。既然专制国家禁止自由言论,打破专制造成的万马齐喑需要承担难以预测的风险,勇气成为这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勇敢(尤其是敢言)成为这个社会的首要美德,口无遮拦的勇夫就是这个社会最大的英雄。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不激进就无法打动愤世嫉俗的民众。这一方面是因为公权缺乏制衡,无法无天、欺人太甚,社会积怨太多而长年不得排解,任何报道出来的消息都足以引发一场暴动,只不过在国家机器的强大震慑下不敢发作,因而只能借助激进的言论发泄无所不在的沉闷;另一方面,专制者的专横使所有说理都成为婆婆妈妈、与虎谋皮的纸上谈兵;哪怕分析得再头头是道,于国于民有利无害,但是最终都会因为触动既得利益的奶酪而至多博得决策者的冷笑。正因为几乎任何主张在专制社会都不可能付诸现实,人民无须面对激进主张给自己带来的风险;既然只是“说说而已”,社会变革成为少数“知识分子”的专利。不负责任的文人们乐得画饼充饥,构筑一座座虚妄的乌托邦,用激烈的文字博取人民的欢心和拥戴,而人民也乐得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心理畅快,就如同阅读武侠小说编造的虚幻故事让人们感受公平和侠义的畅快一样。革命主张与其说是治理社会病症的药方,不如说是满足社会心理的兴奋剂,而沉闷的专制社会恰恰需要打破沉闷的兴奋剂。这样,专制国家满地都是充斥幻想的革命者。&&&&四曰轻狂。&&&&专制社会的人民往往显得过于自信、轻信乃至狂妄,不仅因为他们从小被灌输一种过于简单的善恶观,并认定它是唯一正确的真理,而且由于舆论受到严格控制、信息受到高度过滤,他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过度单一,因而不需要也没有机会面临不同利益和观念之间的复杂冲撞。尤其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真正选择自己的统治者并根据执政业绩决定其命运,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执政者自我粉饰的执政“理念”,并心满意足地认定面前的执政者就是自己的救世主,直到谎言被一次次惨痛的真相戳破;即便如此,在“敏感”信息受到高度屏蔽的环境下,多数人仍然不假思索地认同现行体制的天然合法性。&&&&五曰好战。&&&&一个懦弱而渺小的个体往往反而尤其虚荣,并寄希望于一个强大的集体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而对于这个集体给自己带来的切身危险却视而不见。既然道德文明毁坏、内心一片虚空,便只有把GDP数字、航天飞机、航空母舰等外在“成就”当做惟一值得炫耀的资本。专制政府本来就不遗余力地向其臣民们灌输国家主义理想,把主权和国土奉为超越一切的至高价值;每个国民都被统治者奴役,但在接受奴役的同时又反过来把自己臆想为桀骜不驯的统治者,在主权、忠君、“爱国”这套价值体系中梦游。这套价值体系的系统灌输使他们热血沸腾,即便牺牲自己被专制极大贬值的生命也乐此不疲。专制国家的个人都很弱小,却大都是坚定的军国主义者。&&&&六曰势利。&&&&面对权力卑躬屈膝,面对真理和良心便必然显得轻慢、冷漠、不知敬畏。独立人格缺失本来就是专制社会的常态,专制机器迟早会把独立思维从肉体上绞杀殆尽,并以此警示全体国民,让他们战战兢兢、危言危行。当权力变成可以兑换一切的通货,任何道德或法律规则都显得苍白无力。在这样的社会,信仰是偏执,原则是迂腐;只有利益才是目的,只有能兑现利益的权力才值得追逐。在赏罚分明的权力体制下,每个人都被驯服为圆滑世故的犬儒,乖乖地、理智地、昧着良心地选择顺从,整个国家成为趋炎附势的竞技场。明知有些事情于国于民不利,自己做了却也心安理得,别人问起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也是没办法,上级就是这么指示的”。试问这和党卫军押送犹太人去煤气炉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他们不也在忠实执行着“元首”的命令吗?只不过他们造成的后果可能更直观一点而已。专制机器将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巨大的囚笼,拘押着在它驯化下变得彻底理性自私、只顾自己的全体囚徒。即便国家大厦将倾,也不会有人敢于站起来抵制,而只能任凭其在风雨飘摇中走向集体坍塌。&&&&以上病症加在一起,造就了一个悲剧人格;多数国民染上了这种性格,便造就了一个悲剧民族,而民族的悲剧比个人悲剧更加深重。一个悲剧人格尚可能在惨痛的现实面前有所警醒,处于悲剧民族中的个人则不仅自己无须面对或无法改变整个民族面临的厄运,而且会在民族“强盛”的光环笼罩下走向危险的深渊。让个人正视自己、承担责任乃至改造国家是需要道德勇气的,将一切责任“外包”给遥不可及的“帝国主义”、“反华势力”则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在国家主义话语体系下,“爱国”、“维护主权”、让貌似和政府过不去的“卖国贼”闭嘴乃至消失是不怎么需要理由的;相反,一些哗众取宠的“爱国”言论很能迎合国民心理、很能发泄社会郁闷,众人甚或从针对某个弱国或弱势族群的强硬打压中找回一点做主人的快感。在不可一世的国家主义尘嚣中,每一个“爱国者”都如释重负地卸下自己的道德责任,在“抗美”、“反日”、“中国模式”的自我陶醉中寻找阿Q式的精神自慰,惟独视而不见的是自己身边此起彼伏的国内危机及其昭然若揭的制度根源,以及自己生活的这片国土在自得其乐的“发展”模式下被毁坏殆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5:49 &&
阴谋论背后潜藏的“敌意”―― 再论“阴谋论” 背后的心理学基础唐映红 &&&&日前,受邀约在腾讯《大家》发了一篇心理学科普文章《马航失联何以滋生和流行“阴谋论”》,在平台上激起了较大的反响。有不少热心的读者发表评论以表达他们的观点或宣泄他们的情绪;韩十洲和章依诗两位老师也撰文商榷。说实话,读者的反应大体在我的意料之中,只是未曾料到会如此热烈,这恐怕该归功于《大家》编辑的置顶推荐。文章算是一篇“急就章”,从编辑约稿到交稿只有2个小时,所以文章中难免有语焉不详之处,引发读者和其他评论作者的误解,也算是合情合理。&&&&&&&&之所以称读者反应在意料之中,并非事后托大,而是从心理学角度已经事先判断。前两天传稿给编辑前,删去了原稿末尾的一句话:“对阴谋论者来说,我这篇收人钱财的文章,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不妨猜猜。”对业已形成偏见的人群来说,你说什么其实不重要,他们只是简单判断你的文字是站在“我们”这一边还是“我们”的对立面。只要你不是支持他们,那自然就是反对他们,特别是文章涉及MH370航班失联这样牵扯着国民情感的议题。这是一种“归类性知觉”过程,对于相信世界非黑即白的人群来说,你的色彩斑斓在他们眼里也只有“黑”或者“白”两个维度来甄别。相比于遭受群涌而谩骂的梁静茹以及仅仅在吉隆坡露出笑颜的邓亚萍,文章发布后的读者反应又如何料想不到呢?&&&&&&&&(资料图:马来西亚籍歌手梁静茹因马航事件无辜遭受网民的谩骂、指责。)&&&&我浏览了下评论,前文令读者愤怒的焦点是:作者你凭什么认为“马航失联”事件背后没有“阴谋”?难道我们不应该质疑事件背后的“阴谋”吗?包括韩十洲老师也撰文批评:“阴谋存在的可能性,除了‘相信’,还是有一种态度是‘无法不排除’,作者不会天真地认为世间不存在阴谋吧。”&&&&所以,这里我首先要澄清一下什么是“阴谋论”。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阴谋论通常是指对历史或当代事件作出特别解释的说法。此类特别解释不同于一般广为接受的解释,将事件解释为个人或是团体秘密策划的结果。”也就是说,“阴谋论”是对未定论或已经结论的事件赋予特别的解释。这不同于人们去质疑MH370航班失联的种种蹊跷之处,或怀疑背后另有隐情。“阴谋论”是给出了解释,而且是言之凿凿的解释;“阴谋论”的解释通常忽视或无视事件中的偶然性因素,而将事件归因为某些人或团体的险恶阴谋。问题是,MH370航班的黑匣子迄今都没有找到,全世界都只能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么在国内流传的那些言之凿凿的“阴谋论”解释,其依据又从何而来呢?&&&&换言之,科学思维强调批判和质疑,媒体使命也是质疑和挖掘。但质疑不等于贸然下结论;怀疑有阴谋不等于罗织和相信有鼻子有眼的“阴谋论”解释。我想这应该是起码的共识,抛开这个共识来讨论“阴谋论”议题,那就纯属鸡同鸭讲,徒费口舌。&&&&MH370航班失联事件背后之所以“阴谋论”泛滥,可以从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角度给予解释,比如,官方长期用“阴谋论”的思维方式诠释涉华国际时事;再比如,教育的失败之一就体现在扼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或者媒体管制导致大众传媒在热点时事准备不足,专业素养缺乏,等等,这些都可能是滋养“阴谋论”传播和流行的因素。作为心理学教师,这些都不是我的专长,我选择了从心理学角度来剖析“阴谋论”背后可能的心理机制。至于马来西亚政府到底有哪些蹊跷之处;美国是否有嫌疑涉及阴谋操作,读者尽可以从其他术业有专攻的作者那里寻找答案。&&&&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你去买东西,少给了商家钱,你多半不会归因为自己存心想欺骗卖家;而如果卖家少找了你钱,你可能就很容易将其归因为卖家想欺骗你。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认知倾向,所以又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对他人归因时会本能地低估情境因素的影响而高估特质因素的作用,关键是这种归因错误不大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阴谋论”本质上就是把一件事件归因于“他人”的主观意图,而无视事件偶然性的因素。马来西亚政府在这次危机事件中的表现确实左支右拙,混乱不堪,甚至前后矛盾,进退失据。那么,怎么来解释马政府的错乱表现呢?一种解释是他们确实不掌握情报,整个过程都很被动,显得无能而失序;另一种解释是他们存心想隐瞒什么,戏弄其他国家和悲恸的失踪者家属。后一种是“诛心”的推论,心理学里称为“敌意性归因”。&&&&前文从人类寻求对世界一致性及预测和控制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会滋生和流行“阴谋论”,而“基本归因错误”和“敌意性归因”则可以解释会滋生什么样的“阴谋论”。无论是国内外,还是历史上有过的种种“阴谋论”,共同特点都是将历史和事件解释为某些人或团体的险恶阴谋,都带有深刻的“敌意”。人类有没有可能对一件模糊的事件赋予不带有“阴谋”的解释呢?当然有。当你沉浸在爱情中的时候,伴侣出差晚上拨不通电话,你就会给予善意的解释:他可能忘记给手机充电了吧。但是,你一旦不信任他了,“敌意性归因”就会主导你:他为什么要关机?明知道我会打给他还关机?一定是旁边有别的女人!由此可见,当人们面对不信任的对象时,“敌意性归因”就可能占据主导。例如,同样对中国的“威胁”,这些年来散布和传播的“阴谋论”几乎都涉及美国,而鲜有涉及俄罗斯的。&&&&既然是“阴谋论”,那就基本上都属于对模糊事件的“敌意性归因”。那些在“阴谋论”中背着黑锅的个人或团体,无疑都是信奉此条“阴谋论”者的“敌人”。为什么说“真相大白”并不足以消除“阴谋论”,像美国911这样的恐怖袭击事件,交织着太多政治的、地缘的、文化的、社会的、经济的、社会心理的,甚至偶然的以及迄今仍在不断研究探索的种种因素,没有任何人能穷尽可能导致911的所有因素。所以即使在英美社会,一直都在部分人群中流传着将911恐怖袭击归咎于美国政府阴谋的“阴谋论”,他们甚至还把它拍摄成纪录影片。英国《每日邮报》的调查显示,英美民众中,有七分之一的人认为911是美国政府的阴谋。&&&&“敌意性归因”往往会促使人们产生愤怒情绪,而一旦怒火被激惹,大脑前额叶的5-羟色胺[1]的分泌受到抑制,这意味着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冲动控制能力被削弱,而侵犯动机和侵犯行为会激增。这个现象只需要读一下前文的读者评论就可以有深刻的印象,那些不同意文章观点的读者大多并不打算表达他们的批评,而是宣泄他们的愤怒情绪,以及展示他们的言语侵犯能力。他们不仅对MH370航班失联给予了“敌意性归因”,而且对不赞同他们观点的文章作者和编辑也给予了“敌意性归因”。当他们的愤怒可以安全地宣泄出来时,他们大剌剌地没有客气,做了回肠荡气的尽情表达。&&&&在生活中,这种因“敌意性归因”而激惹的怒气以及没由来的侵犯行为,也常常表现为我们所说的“戾气”。例如,去年发生在北京大兴的摔婴案就是类似“敌意性归因”所引发的一个事件,犯罪人将受害人没有及时腾挪让出车位解释为主观的故意,才会使他怒不可遏地做出令人发指的冲动行为。如果他当时把受害人的行为做出善意归因,解释为可能有所不便之类,他多半就不会害人害己。习惯“敌意性归因”的人群,“阴谋论”常常成为了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哪怕是他人的善意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别有用心”。当年中国唐山大地震拒绝一切国际援助,其背后多少也包含着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祟;而“落后就要挨打”之类的观念,更是把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简单化为“敌”、“我”之别。在社会主流舆论都掺杂着隐含的“敌意性归因”时,又如何要求普通民众理性、客观而不要去相信、传播“阴谋论”呢?&&&&&&&&(资料图:伦敦大学学院的认知神经学家金井良太Ryota Kanai和他的研究组发现,保守分子或自由分子可能与大脑的特定结构有关。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前扣带回;amygdala:杏仁核)&&&&另外,在前文中还遗漏了一点。伦敦大学学院金井良太的研究组对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的人进行脑扫描的结果显示,虽然倾向保守主义的人在前扣带回皮质区的灰质部分偏小,但他们在大脑的另一个区域有更“大”的表现:他们颞叶的杏仁核相比自由主义倾向的人偏大。杏仁核的功能主要跟情绪唤醒有关,更大的杏仁核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被激惹,更容易愤怒,也更容易情绪化。同时,更大的杏仁核也意味着他们更具有道德感,有更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爱憎分明。所以那些保守主义的意见领袖们不仅深信美国“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论”,而且对待他们的“敌人”无论是用“三妈”来问候,还是掌掴八旬老人的耳光,均可资鉴证。所以,当有一个读者在评论中宣泄完自己高昂的情绪后,骄傲地宣布:“那些相信阴谋论的人才是真正爱国的人。”我深以为然。&&&&注:&&&&[1]、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侵犯及暴力行为。科学家们甚至通过改变实验动物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使他们更具有侵犯性。&&&&(原文标题:《“阴谋论”背后的戾气从何而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6:25 &&
关于马航,各国政府隐瞒了什么?周轶君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新闻发布会结束,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认定说谎之人继续说谎。当时我正在收看CNN,新闻会一结束,演播室一名专家说,“He did a good job”(他做得好),因为这个时候,应该有人出来,告诉家属至亲的命运。这个人注定被骂,需要有勇气来做。这名专家曾经参与处理2009年法航空难,当时情况也差不多,把家属圈在酒店里无望等待,非常“unhealthy”(不健康),这个时候应该捅破那层纸,劝他们回家――尽管事实异常残酷。&&&&这名专家要是在中国电视频道上这样说,十有八九要被唾沫星子淹没,被正义凛然的大棒敲死。痛打马来西亚政府是不会犯错、注定被点赞的举动,因为有乘客家属的伤痛与无助做担保。&&&&我对马来西亚政府没有好恶,对家属的悲哀感同身受。纳吉布宣布之后,做突发新闻连线,轮到我之前,听到吉隆坡和北京两路传回来的家属哭诉,几乎控制不住眼泪。这个时候,我非常愿意相信“阴谋论”,相信所有人平安无事。&&&&但是所有“阴谋论”的硬伤在于,没有证据。“阴谋论”桥段,往往是无能的政府,突然变得无所不能。关于马航,哪些信息可能被政府隐瞒?他们是否应该为隐瞒这些信息而遭到谴责?以下内容是我采访多名专家意见综合而成,涉及卫星、航空、刑事犯罪领域,有些专家愿意公开姓名,也有的以匿名发表意见。&&&&【卫星图片】&&&&澳大利亚军事卫星专家安德鲁?麦克劳克林认为,有卫星的那些政府向媒体发布的“疑似漂浮物”图片故意调低像素,他们手里一定掌握高像素画面。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业余人士自行分析,抢先对外界发布“是不是跟马航客机有关”。而且,卫星图片上信息太多,的确有可能泄露“国家安全”。澳大利亚没有卫星,目前只有美国中国法国泰国在发布,谁也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的“眼力”究竟有多好,特别涉及一些敏感地点。这种说法,后来为一名在珀斯的安全专家证实。&&&&麦克劳克林说:“应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到那片海域搜寻,我不认为我们看到了完整真实的图片。” 事实上,军事卫星可以拍到直径10厘米的细小物体。 但他并不认为政府应该为隐瞒照片信息而受指责――在打捞起任何残片之前,谁也不敢对外拍胸脯,卫星看到的,就是马航碎片。&&&&他认为,权威部门希望核实清楚,再对外公布,可以理解。不存在“自动、即时发布”这件事,你总要分析、处理信息。不过确有国家被指延迟分享卫星图片。&&&&另外,他提到“发布渠道”的概念,澳大利亚政府如果有什么消息,一定会与马方等其他各国政府先沟通,英国卫星公司Inmarsat自己也不发布信息,都交给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局。日本、泰国、法国等发现新的漂浮物卫星图片,也都是先交给马来西亚。在万众瞩目又极其敏感的事件中,特定的“发布渠道”很重要,以免混淆。&&&&【雷达信息】&&&&飞机在3月8日凌晨两点十五分最后一次被马来西亚军用雷达发现,但马方早晨才宣布客机失联。西澳埃迪斯科文大学安全专家纳拉亚南?斯里尼瓦桑认为,马航知道飞机在天上,但不知道在哪里,所以在等待燃料耗尽,飞机降落在什么地方,再做宣布。中间是否存在所谓的“谈判”,目前不掌握证据。&&&&为什么那么多国家的军用雷达,都没能发现马航?操纵飞机者可能非常娴熟地避开雷达,也可能是有些政府不想分享雷达信息,因为其中涉及“国家安全”。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就公开说,有些信息涉及与美国的合作,不能对外发布。也许有些国家觉得“丢人”,因为有飞机闯入自己的领空却没有反应。泰国和印尼说发现过客机,但不提供卫星图。&&&&航空专家杰佛瑞?托马斯说,澳大利亚的JORN雷达,扫描半径为3500公里,可能也捕捉到了马航踪迹。这种雷达可以从澳大利亚看到印尼机场一架两人座直升机起飞。他非常兴奋地追踪这条信息,最后发现JORN当时指向了北方,而不是南印度洋。&&&&托马斯认为英国卫星公司Inmarsat提供的分析可信,而所谓“前所未有”的调查方法,是指他们整理信息的方式,过去从来不需要这样计算。Inmarsat使用相同马航777机型,重新计算了流体力学和电波,最终确定客机坠毁于距澳大利亚西海岸2500公里的地方。“这些数据是令人信服的。”&&&&雷达信息搜集的不完整,看出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难以做到完全畅通。国际航空组织将在近期开会,讨论将来客机是否应该实时传送完整数据,特别是那些飞越大洋的航程。但这又有赖于各国是否愿意开放航空数据。&&&&【刑事调查】&&&&马来西亚有没有及时展开刑事调查?为什么不公布调查结果?&&&&一名刑事犯罪研究员说,马来西亚警方接受的是英国培训,与美国情报部门合作良好,绝对有能力查出真相。&&&&为什么没有追查假护照?专家认为,从一开始,内行就知道假护照不是有价值的信息。因为登机者从中东起飞用的是真实护照,在吉隆坡换了假护照,这是寻求庇护者常见的手段。&&&&马来西亚警察总长说,在调查取得结果之前,不会公布进程。这是正常的。假设你一早宣布机长是最大嫌疑,家人可能焚毁所有证据。刑事案件在调查过程中,通常都不宜向公众透露进展。&&&&除了马来西亚,还有26个国家协助调查。美国联邦调查局、最权威的航空调查委员会,也已经介入。&&&&绝大部分专家相信,即便一开始飞机出现机械故障,后来长长的旅途一定是人为操控。目前调查重点在机组人员,所有乘客已经“clear”(查清楚)。另有专家指出,如果机组人员清白,不排除飞机上有第240个乘客。可能有人穿清洁工的衣服登上飞机,藏身在驾驶舱背后地板下的主仪器舱内。然后从主仪器舱把电脑卡抽出来,关闭雷达收发机,关闭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然后推开地板门,闯入驾驶舱控制飞机。在这种情况下,机长副机长甚至可能与之搏斗,是整件事中的“英雄”。&&&&这个近乎007的推测,安全专家斯里尼瓦桑认为,这是因为马航一开始宣布飞机上有239个人,但在确认无生还者时,发出的悼词却说是240人。不知道马航只是口误,还是有意。由于目前调查仍在继续,也可能是警方放风试探,引蛇出洞。&&&&各国政府下一盘很大的棋?&&&&&&&&(澳大利亚珀斯,当地居民在媒体守候马航消息的空军基地门口献花。)&&&&专家们倾向认为,如果马来西亚真的隐瞒了什么,他们一开始就该知道飞机在哪里,不用大费周章寻找。寻找过程牵动26个国家,难道全世界都在陪马来西亚“演戏”?目的又是什么?网上流传的阴谋论指出,美国知道马来西亚撒谎,帮着掩盖,日后好以此要挟,“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把这段话念给一个马来西亚记者听,他笑出声来:“美国拿马来西亚怎么着都行啊,何必要挟?马来西亚是谁呀?”他做了个地图上都找不到马来西亚的动作。&&&&飞机上除了三分之二中国乘客,还有四名美国乘客(包括一名婴儿),以及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尼、美国、新西兰、法国、乌克兰、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多国乘客。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在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为了从马来西亚“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事实上,从雷达信息搜集的困难中,已经看到跨国合作的障碍。&&&&马来西亚3月23日举行国会补选,执政党也希望马航客机事件早点有个交代,以免反对党造势。一名专家说,常识告诉他,马来西亚政府没有理由拖延。但是,马政府没有唯一发布渠道,而是“谁都是发言人”。中方家属说,曾经有马来西亚官员“暗示”,人还在,飞机还在。这种非正式渠道吹来的风,与最后官方发布不一,令家属感觉“被耍了”,怒火中生。&&&&【搜索疑团】&&&&为什么搜索这么多天都没有结果?南印度洋洋流复杂,是“世界上最不友好的海域”,海床深大概4公里,底部不平整,“宛如在喜马拉雅山中搜寻,每天还刮台风”。搜索行动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有赖天气好坏。&&&&英国卫星Inmarsat指出飞行轨迹尽头,可以帮助画出一个几千平方公里的“坠落点”,但残骸已经飘远,所以搜寻打捞范围常常是数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空军搜寻联队总指挥希普上校告诉我,目前有足够的飞机覆盖整个区域。&&&&2009年法航客机坠入大西洋,头五天内打捞出一些碎片和遗体,但两年以后才找到黑匣子。黑匣子经过修复,终于找出失事原因是皮托管结冰。目前马航的两个黑匣子也是关键,特别是其中一个记录整个飞行过程中机器操作的声音。借此很可能找出飞机为什么突然转向等疑团。&&&&法航飞机残骸很早就能被寻回,因为飞行记录完整,从来没有“失联”。马航却是从监控中“消失”,所以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持搜寻。&&&&另外,专家也指出,如果操纵飞机者知识丰富,有可能是故意坠入印度洋,因为那里最难寻回残骸和人员。&&&&专家指出,飞机燃料烧尽的第一分钟内,机上一套电子装备会自动重启,这也许解释了英国卫星Inmarsat接受到的最后一次Pin。从油尽到坠海,大概6分钟,这时机上乘客“很可能已经昏迷”,但愿他们没有受到任何痛苦。飞机拍入水面产生巨大压力,所以马来西亚政府声明中,相信不会有生还者。&&&&【语言猫腻】&&&&有中文媒体指责马来西亚英文声明中,用词前后矛盾。比如,总理纳吉布说马航是在南印度洋“ended”,而马航CEO则用“lost”。媒体追问为什么不用“crashed”,字里行间一定有猫腻。其实,lost、ended、crashed在这个语境里可以通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说“ended”更贴切,因为他的依据是卫星轨迹,信号最终“消失”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去”了一架飞机和机上所有人。澳大利亚当地报纸头版,就直接使用了“crashed”(坠毁),尽管这个字眼更残忍,更难以被家属接受。&&&&马来西亚政府声明的语言中没有猫腻。&&&&总结:马来西亚政府是否欺骗了全世界?不排除可能,但目前没有证据。全世界帮着它隐瞒真相?不太可能。&&&&&&&&(澳大利亚当地报纸报道马航事件用了"Crashed"一词)&&&&3月26日《澳大利亚人》报头版亚太编辑罗旺?考立克的文章标题是“绝望地找人指责”(desperate to find someone to blame)。他完全理解中国家属的悲痛,但认为中国人长期缺乏信息透明,养成了“一定被骗”的惯性思维。&&&&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不信”并不是中国人专利。但我想,事件的真相在于我们不断挖掘线索,而不在任何阴谋论中。拖延公布信息,也许可以获得理解,而永远不许追问真相,则应该受到谴责。&&&&&&&&(资料图:马来西亚航空在报纸上正式致哀,这里指明飞机上是239人。)
本版块主题总数:3225734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423 / 昨日发帖:24724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阴谋论:活在莫名的恐惧与疑虑中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势劣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