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莹张若昀的毕业院校校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06000|回复: 51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两年前,当我决定去香港读新闻时,我就是在寄托家园开始搜集香港各所大学新闻项目的资料,两年时间过去,我已经从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毕业,重新投入了新闻行业工作。
2010年香港新闻院校申请正逐步展开,我也收到一些学弟学妹的询问到香港大学读新闻学硕士的邮件。我很开心能有那么多同学能够选择到香港读书,在我看来,与去英国、美国相比,来香港学新闻,对未来想从事新闻行业的学生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因为我入校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毕业时我需要把自己在香港大学一年的学习经历,心得向我的资助人汇报。在寄托家园上,已经有不少对浸会大学、中文大学的硕士申请总结,我也就把我这一年在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学习情况重新整理下,也希望让更多的学弟、学妹了解我们这个“传说”中的香港大学新闻项目,呵呵。
我准备从四个方面写这个小系列,1.为什么选择香港与香港大学,2.港大新闻的师资,3.在港大的学习生活,4.港大新闻的实习计划和毕业生去向。希望通过这四方面讲述我这一年的所见所闻。
好吧,现在开始!
为什么去香港,为什么选香港大学?
我不是应届毕业就去读书的,我是边工作边申请的。在选择读书地点时,我是这么分析的,美国读硕士需要托福和GRE。首先,我没时间准备,其次,我在工作时也遇到过不少在美国学新闻回国的人,他们常常说的是新闻环境的落差,如果在美国学习新闻,不在美国工作的话,回到中国往往要重新适应中国的媒体环境。而我的未来肯定会在中国工作,所以就排除了美国。
为什么不去英国,首先,英国的学制和香港一样都是一年,与美国相比在英国学新闻更难留在当地,如果回国的话同样会有重新适应媒体环境的问题,第二个原因,英国大学普遍很吝啬,不怎么给奖学金,尽管我工作有些积蓄,但还是应付不了我的学费和生活费。
最后选择香港,原因是因为香港离祖国大陆足够近,又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新闻实践。
我相信现在大多数申请者都听说过港大、中大和浸会三所学校的新闻专业。我当时选择港大,一是因为港大排名最高,我知道最偷懒的说法就是说大学世界排名,无论哪个研究机构做评选,香港大学在亚洲总是数一数二的,好吧,有的时候也有些不靠谱的机构把我们排到亚洲第三,呵呵。
尽管很多人会争辩学校好,不一定意味着专业好。与中大和浸会相比,港大的新闻时间相对较短,在2008年前,每年招收的大陆学生只有七八个,与中大、浸会的海招规模是无法比的,因为以往招生少,在寄托上流传的更多的是港大新闻的传说,呵呵。
与中大、浸会俩学校申请后等电面不同,港大会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举行考试,我们院长陈婉莹教授每年也会飞到北京、上海面试申请者。如果还有人觉得港大新闻只是学校好的话,那就只能看完这个系列,在判断看我们的专业学习能力怎么样了。
继续说到学校,那就说透。港大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学生接受到的宏观教育环境是好的。我举几个例子:去年底,末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来香港为剑桥大学筹款,马云在金融海啸冲击最严重的12月来香港,都是在港大陆佑堂做演讲。龙应台老师的年度演讲,在港大讲。10月底我回港大溜达,看到校园里贴的是原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和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讲座信息。
此外还有通识教育,上学期是林奕华,连续两个月每周有一个晚上都会来港大上课,下半个学期是林夕,也是连续一个多月每周来香港大学讲歌词与创意等内容。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学院举办的专业讲座还有彭博社(Bloomberg)的新闻总监马修·温克勒,Time的亚洲版主编ZoherAbdoolcarim两次到课堂给我们上课,还有南华早报的刘志权(CKLau)。能近距离接触并有机会对各个领域最杰出的人物发问,绝对是最好的新闻学训练。
哎,本来是想集中说自己为什么选港大的,一兴奋说了很多港大很多学习内容。
其实,选择港大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从2008年开始,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为内地申请者提供了百万奖学金,分为全奖、半奖和3万奖学金三种,还有一个大陆学生可以申请的奖学金是颜石兆明纪念奖学金(Vicky Shek Zeitlin Memorial Prize),提供全额学费。
因此,有这两种奖学金选择,我就申请了香港大学,最终成功申请到了颜石兆明的奖学金。
好吧,今天就先写这么多。如果同学们关于香港大学新闻项目有什么疑问,跟贴就好啊。我最近在做两个采访项目,回复可能会稍微慢些,但一定会回的。
希望可以帮到各位。也祝各位申请路上开心啊!
很好 谢谢你
终于看到奖学金的消息了 哈哈 口水ing
总评分:&寄托币 + 280&
声望 + 131&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to firewoodcn:
惭愧,当时工作忙,我都没听过港大的宣讲,希望没介绍太多大家早就知道的内容……
奖学金情况是这样的,我从我们这届大陆学生的情况说一下吧,录取的大陆学生中,一半是有奖学金的,具体人数我也不清楚。
笔试、面试肯定是要淘汰人的,但是题目并不是很难,只要关注新闻,论坛里有往年的笔试考题回忆帖和面经,好好做准备,不难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本帖最后由 xiaohana 于
23:42 编辑
颜石兆明纪念奖学金是每年一个人,这个和学院的那个百万奖学金项目是分开的。
港大的结果不是最晚的,问题是中大和浸会的结果出的太早了……港大新闻只有一次录取,浸会应该是分好几批给录取结果的吧(我们那年是),我建议是不要着急申浸会的第一批吧,反正浸会招那么多人……(不知道会不会被打)当然,估计心急的各位应届同学都等不了的,呵呵。
港大的录取结果晚,和学院比较慎重也有关,我们是先笔试,然后再面试的(真得是陈婉莹教授飞到上海和北京面试学生的,广州的考生有的就到香港来面试了),这样的流程可能也是我们结果晚的原因吧,毕竟我们先考试再面试和浸会申请后等电面的形式不一样嘛……
至于就业情况,我会在系列文章后说得,不要着急啊,慢慢来。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本帖最后由 xiaohana 于
18:16 编辑
(二)师资篇
学弟、学妹在报考前,总会问不同学校的学科设置,询问各个老师的情况,对课程和老师的了解,决定着我们在读书期间到底能学到什么。今天我就讲下我知道的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老师情况。
首先还是要横向比较下,我想港大与浸会、中大等课程设置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更强调实用新闻的学习,而不是更偏重于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老师,大多都没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博士学位,但是他们拥有的却是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我对中大、浸会的课程设置只知道一部分,所以如果有说错,还望两所学校的同学纠正。)
当然,我们并不是没有理论课程,只是我们老师不会举德里达、福柯啊,法兰克福学派之类的然后描述后现代传播之类的话题……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学什么样的理论吧,南方周末以前有个财经记者叫庞瑞锋,他在2005年秋天时候去美国留学,后来是哥伦比亚大学的Knight-Bagehot财经新闻奖学金获得者,他曾经说过,在哥大和纽约大学,新闻学有两门课是必修的,其它都可以按照兴趣选修。庞瑞锋说得这两门课一门是传媒法,另一门课是Critical Issues in Journalism(不知道怎么翻译),我们港大同样有这两门课程。后面我会详细写。
港大新闻的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刚入学的时候,老师会询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然后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名指导老师,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和老师交流。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做一个叫Master Project的课程,这门课就是在同学感兴趣的领域,由老师指导完成一个项目。
接着说说各个老师的研究领域:
1. 公众健康媒体研究项目
这个领域的老师教Thomas Abraham,他曾经是《南华早报》的编辑,第一学期他教我们的课程就是Critical Issues in Journalism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这门课有点类似大陆的新闻伦理教育,但是话题更细,主要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
Thomas在今年年初去瑞士洛桑访学,现在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新闻发言人,现在想想我们竟然能有一名被世卫组织选中做发言人的老师,当时真应该多向他请教些健康领域的新闻议题才对。
今年教授Critical Issues这门课程的是曾经在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这个大学索罗斯可是投了很多很多很多钱的啊!)任教的Miklos Sukosd,他是哈佛大学的社会学硕士,匈牙利社会科学院政治科学的博士,当时在一入学就就听过他的大名了,一直想跟他好好学习下转型社会的话题,可惜缘悭一面啊……
2.财经新闻项目
这门课老师是Rusty Todd,他是我最喜欢的老师。20世纪80、90年代,他曾经是《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和编辑,在香港居住了9年时间。此后他成为道琼斯集团(《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的地区主管,派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是道琼斯新兴市场报告的创始编辑。
今年1月他正式来到JMSC学院,教我们两门课:全球化时代的商业财经新闻、财经新闻。全球化那门课重要的在讲述与交流,我们学习的主要是全球议题,Rusty他有自己的一套学习商业新闻的路数,学这么课的学生会结成小组,负责留意更新一个地区的新闻,每周在课堂上汇报给全班同学,我们组当时负责的是非洲新闻,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尼日利亚、南非、津巴布韦(还记得上半年它们国家通货膨胀吗?)等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都有不少了解。每一堂课下来我都头脑晕乎乎的,但确实很充实。
Rusty在全球化这门课上把Bloomberg的一线记者和他以前在华尔街日报的同事谢清海(他现在是惠理集团的主席)请来,为我们讲课。大陆做证券基金新闻的,一定知道谢清海的名头吧,我当时问了QFII的问题,谢清海对当时石油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建议,给我很大启发。
财经新闻这门课主要重视写作,我们是实打实的按照道琼斯(Down Jones)和美联社(AP)的新闻培训来学习的,Rusty曾经为美联社培训新记者,他对我们的写作要求极为严格,我每次教过去的作业都被画一个大花脸回来。
但这么严格的训练让同学们受益良多,比如Bloomberg夏季实习项目是全球招实习生的,今年暑假新闻部门只招收了4个实习生,但我们港大新闻占了其中3个名额。(在香港的实习是有工资拿的,而Bloomberg的实习工资你猜是多少?等我在就业篇公布答案啊)
提起老师,总有很多话要说,今天就先写这两个学科吧,改天继续写其它学科的老师。
同学们对老师的研究领域有想知道的,也可以跟贴啊,呵呵。
总评分:&寄托币 + 2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to superstarcl,
面试和考试都是用英语进行,我那年是3月中旬考试的,今年9月入学的是2月底考试的,明年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考试呢。
有关考试内容和面试形式,你可以去港版精华搜一下,我记得我们那年考完试都在版上把各自的面试经历都写出来了,还有当初的笔试题目都很详细的。
录取标准和其它大学比较,我我我也没申过其它香港学校嘛,呵呵。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港大是更认真一些吧,首先通过考试,然后陈婉莹院长又亲自到北京和上海面试,这个应该与申请浸会就电面的方式不同吧。(我可能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浸会的同学多指正)
其它的不同就是入学之后我们的课程设置还有实习就业这些内容了,我之后的帖子会提到的。
希望没有漏答你问题。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To jingshucc &Miss.夜2,
我的本科是在一个二流大学新闻院系读的,我的成绩大概是班里25%吧。我的雅思7分,写作是6分,在被录取的同学里也不是最优秀的,我想我能被港大录取,主要是因为我年龄大一些,有一些工作经验吧。
我说下我那些应届同学的教育背景,可能更值得各位应届的同学参考吧。
首先当然名校毕业生有优势了,班里有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中国传媒、北外、上外、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毕业的同学,他们的专业不一定是新闻,有学哲学的,学环境的,学外语的,学经济的等等。
但班里也有一些二类院校的毕业生。我想港大招学生,学校主要是做参考吧,只要各位关心新闻,渴望从事新闻行业,有新闻行业所需要的好奇心的话,应该都能在考试和面试中打动老师的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本帖最后由 xiaohana 于
00:16 编辑
3.特稿新闻(新闻写作)
这门课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新闻写作能力。我们分成了4个小班由4个老师上,这四个人都是以特稿新闻见长的记者,Gene Mustain是我那个班的老师,主要教我们英语新闻的一些基本写作知识。这里有两本书介绍给各位学弟、学妹们,是我们的参考书,一本是很有名的The Element of Style,另一本是我更喜欢的Universal Journalist,我觉得这本书比国内任何一本讲述新闻采写实务的课本都要好很多倍,书也不厚,很好读。
这里在透漏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因为英文原版书很贵,所以大家都会去图书馆借,很快书就借完了,可是香港8个学校的图书馆是可以互相借阅的,只需要在图书馆网页上Request下,有这本书的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把这本书找到,然后送到港大来,书到的时候,我的校园邮箱和我的手机都会有一条提示,让我去取书,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作为研究生,我可以借180本书,能借120天,我经常从图书馆往宿舍搬书,后来半边床都是各种各样的书,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奢侈也太幸福了……
对新闻写作这门课来说,我印象最深的是Gene当时眉飞色舞的说,他在纽约工作时撰写的新闻稿件被美国热播电视剧《黑道家族》直接选过去当剧本,看来果然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4.电视新闻
电视领域的课程由Jim Laurie和Rob McBride两个老师教,Jim教电视解说词写作,Rob教视频新闻制作。这俩老师都是电视业的老兵了,Jim曾经在美国广播公司(ABC)和新闻集团(默多克那公司)工作,Rob是英国人,他的那种英国式幽默教学总是能让班里同学在课堂内外的拍摄过程中笑声不断。
Jim开学的时候就建议我们有目的的看一些电视节目,比如香港ATV和TVB会在早晨直播CBS和ABC的晚间新闻,ATV周四晚上会录播CBS当家节目《60分钟》(现在ATV削减成本已经停播了),他鼓励大家看新闻的时就留心播出细节,然后下课提问。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各家电视台都不惜血本的报道,很多新闻主播就在美国城市飞来飞去的,我就问Jim“这个Katie Couric(CBS的主播)和Charles Gibson(ABC的主播)这么做是常规吗?每届大选都这么吗?”这么缠着问得多了,自己对电视的幕后流程也多了不少了解。
其实,下课跟老师聊会儿挺好的,反正如果是中午下课,去食堂吃饭那排队长龙也能郁闷死,跟老师聊会儿天,学习的同时,还避开了用餐高峰期,一举两得吧。
后来港大和BBC合作制作亚洲商业领袖(Focus Asia Business Leaders)纪录片,就是由Jim和Rob联手制作的,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听采访录音做字幕什么的,尽管事不大,但你想如果我把为BBC做纪录片的经历写到简历里,还挺能唬人的吧:)
5.网络新闻
这门课上半学期的基础课是由CNN前北京主管Rebecca Mckinnon和曾经路透社香港站站长Diane Stormont合上的,Rebecca老师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开学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小学是在北京芳草地小学上的,她28岁就当上了CNN北京主管,经历也很传奇。
下学期的课程比较专业,是由国际先驱论坛报(IHT)的网络主管来给我们上课,国际先驱论坛报是美国纽约时报的国际版,纽约时报的网站相信大家都看过,我也就不多说了,呵呵。另外一个原因是,下学期的时候我主要是修财经新闻课程,所以没有选这门网络课,了解不是很多。
教纪录片的老师叫Nancy Tong,这门课也是在第二学期上的,我也没有选。选课时有留心课程简介,知道Nancy参与制作的纪录片《谁杀了陈国仁?》也得过1989年的奥斯卡奖提名等多个纪录片奖,具体课程讲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8.中国新闻研究
这门课是由陈婉莹院长和钱钢老师一同上的,也是我们所有课程中仅有的两门用中文授课的课程(两门中文课都是选修课)。陈婉莹院长是70年代的港大毕业生,后来去美国从事新闻工作,她曾经拿过哈佛大学的尼曼奖学金,她现在还兼任汕头大学新闻学院的院长,去年美国大选的时候,由李嘉诚基金会赞助,从汕头大学选了好几名学生去报道美国大选,整整三个月时间啊!羡慕的我不行啊,据说明年南非世界杯的时候,也计划从汕头大学和香港大学选学生过去报道。
钱钢老师大陆人就更熟悉了,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人们总会想起钱钢老师撰写的《唐山大地震》,钱老师曾经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始编辑,后来也是《南方周末》的执行副主编,那正好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南方周末》对我的影响很大,至今我还会想起当年新经济、新文化的版面设置。
陈婉莹老师和钱钢老师对大陆都有很深的了解,这门课也经常会从大陆请一些优秀的记者和编辑来跟同学们分享新闻实践经验。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南方都市报的社论作者刘天昭、炎黄春秋的主编吴思,南方周末的笑蜀,新华社的老记者杨继绳等等。每年的国庆节,学院也会从大陆邀请优秀的媒体人去香港交流,同学们可以旁听,也能认识不少传说中的名记啊,呵呵。
9. 新闻评论
这是另一门用中文上的课程。教这门课的老师是梁文道,对,就是那个在凤凰卫视的梁文道。这门课就是训练同学们新闻评论写作,新闻出身的同学都知道,采写编评那是基本功,可惜现在大陆的新闻院校的毕业生能把稿子写好就不错了,就不要提编辑和评论了。
梁文道老师下手很狠,他把我们的作业都用投影仪打到屏幕上,然后逐字逐句点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该怎么说,梁文道老师教的头头是道,尤其是最后一堂课上,他讲两种理论背景下的“平等”,真能体会出来他学识渊博的一面啊。(以前,我总以为上电视的都是很浅薄的人……)
这门课有两节课是由亚洲周刊的邱立本主编代课的,邱主编和梁文道风格不同,他会在课上给我们讲当年他在台湾上大学的时候,在台大读法律的马英九是怎么敲他们宿舍门跟他们讨教问题的……当然我们也不是总讲八卦了,邱立本推荐的一个人叫Art Buchwald(中文名叫包可华),这人是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专栏作家,邱总推荐这个人的I Will Always Have Paris,是这一年学习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和海明威的A Moveable Feast绝对是每一个年轻新闻人都应该读的书。(海明威就是在这本书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去过巴黎,那么在巴黎的经历自此就如影随形的相伴一生。我想,同样的话,也适用在香港身上,不知道各位之后在香港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
此外还有自由撰稿(Freelancing)、国际新闻、跨学院选课等其它课程,因为我没选这些课,知道的不多,所以也就不在这里介绍了。
恩,一写到老师我又刹不住了,我想基本课程就这么多,如果以后我想起来其它课程了,我再补充进去吧。
希望这样的老师介绍,会解答各位学弟、学妹关于香港大学新闻学院到底学什么的疑问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本帖最后由 xiaohana 于
20:25 编辑
很高兴能看到这么多回帖啊,呵呵,这两天工作忙,争取在周末再更新一个帖子讲讲学习吧。
To imcinderella,
加油啊,笔试没那么难的,好好准备,一定没问题的!
JMSC网站上说,12月5日在上海办公室会有招生说明会,教我们广播电视的Jim Laurie会来做一个“Obama和中美关系”的讲座,然后回答招生过程中同学们的疑问,如果同学们在上海的话可以留心去听下,我还挺想再听听Jim怎么分析中美关系的,呵呵。希望之后北京招生说明会Jim还会来吧!
祝各位申请顺利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我我我就是二本毕业的啊……我的同学里也有二类本科的应届生申请上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to EricSze,
港大有PHD的项目,但我不知道PHD是怎么招聘的……
PS:我是尤文铁杆,今年我们一定要超过你们夺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三)学习生活篇
在之前的为什么去香港大学和师资篇中,已经写了不少在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学习的内容。这一篇我就侧重些和学习生活的内容,我会把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做些个人比较,供各位学弟、学妹借鉴。
除了传统的师资队伍和课程设置之外,我觉得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件事是:各个学校的地理位置。一方面,这里有同学是否在学校住宿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同学可能的实习问题。
拿中文大学和港大做个对比吧:
中文大学在新界地区,新界相比港岛和九龙,可以用地广人稀形容,但是在大学附近没什么居住区,我认识几个在中文大学的同学都选择在北边的粉岭居住,每天做城铁去学校上课,然后放学再做城铁回家,每天耗在路上的时间大概就要1个多小时吧。
香港大学在港岛上,因为历史上开发较早,港大附近有很多居住区,我的同学们多数都在皇后大道(对,就是罗大佑那个歌里的皇后大道)、德辅道附近找房居住,然后石塘咀街市和西宝城超市等配套设施都很完善,基本上上学和放学都能控制在20分钟的时间。我们这届新闻专业的MJ中,有3名同学申请到了研究生堂(Graduate House)的宿舍,我是其中之一,就在校内居住。
我始终觉得还是要在学校附近居住生活比较好,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图书馆、食堂等设施(因为在学校吃饭比在外面饭馆吃饭便宜很多,所以很多同学都会在饭点回学校吃饭),另一方面也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想想如果周六、周日没有课,我会选择出去玩,不会选择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看,可是住在学校附近,到学校吃饭,顺道就去泡下图书馆,如果校园内有讲座活动,也可以随时去听下。这些如果我住到离学校很远的地方,都是很难完成的。
我这么强调地理位置,是因为地理位置对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几乎所有传统的新闻机构都在港岛上,想想看,英文的《南华早报》、《虎报》、中文的《明报》、《信报》、《亚洲周刊》、《读者文摘》、财华社等等都在港岛上,外国驻香港的记者站也都在港岛的中环和湾仔附近,比如《经济学人》、《亚洲华尔街日报》、路透社、彭博社等等。
当然也有不在港岛的新闻机构,比如凤凰卫视就在大埔工业区,这个地方离中文大学很近,还有《苹果日报》等,但是做实习时,很多新闻发布会都是在中环、湾仔、铜锣湾附近,香港的交通费用,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港大位于港岛,所以在交通上有些许优势,我有同学寒假在英文《虎报》(Standard)实习,每天晚上10点收工,他可以选择做叮叮电车或者地铁回来住处,如果住在新界,黑灯瞎火的,做地铁折回去,累是一方面,我总觉得不安全(尽管香港已经很安全了)……
再说下学习不可缺少的图书馆吧,前面的帖子介绍了作为研究生我们可以同时借180本书,借120天的事情,现在想想都还是很奢侈的事情,相比大陆的任何高校来说,我想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香港八校的图书馆资源是互通的,所以想看的书只要在网上预订即可。但是从建筑物上看,我最喜欢中文大学的图书馆,中大的图书馆很大,图书馆的沙发也很舒服,中大的图书馆有很多台版书。
相对来说,港大的图书馆更多的是英文书,港大的图书馆是分为主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等好几处,所以建筑也不那么气派,聊以自慰的是,尽管我们没有中大那样舒服的沙发,但是我们有沙袋,呵呵。在书架之间找书累了的时候可以做在上面,中午很多同学也会躺在上面睡一会儿……
而且,在港大图书馆旁,有全香港最便宜的星巴克,嘿嘿(因为,拿着我们的学生证可以打7折),我们经常在课间时,去星巴克买些咖啡点心,然后顺着中山阶爬上来,港大的校园很紧凑,时间刚刚好。
讲到校园结构,插播一个小花絮:在港大,我们早上的课程是9点35开始上,一堂大课就到12点35了,下午的课程是在1点开始的,这样中午吃饭的时间有可能只有25分钟,够紧张吧,呵呵。
继续说地理位置吧,说几个碎片化的细节。
1. 我在研究生堂住,香港人喜欢爬山(他们叫行山),我有时候也爬下,从我住的地方爬到山顶,(就是那个有蜡像馆的山顶)只需要40分钟。山顶永远有无数的大陆游客,而且有一家书店,有我最喜欢的Monocle杂志看,出一身汗去爬山,然后帮大陆游客拍照,再去吃一顿麦当劳,想起来还是很搞笑的经历。而爬山这件事,让我在香港的头半年,瘦了很很很很多啊……
2. 每年7月在湾仔会展中心的香港书展都很有名,从港大做23路过去很方便。
3. 来香港不做叮叮车(电车)是可惜的,而只有在港岛上才有电车,从港大下山去德辅道上做电车一直能坐到东边的筲箕湾,沿途可以看到很多香港的老建筑,还有林立的商铺。在香港,我不开心的时候,就去石塘咀做叮叮,一直做到底,然后再搭地铁回来。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香港有句老话是:英雄落难筲箕湾,何日方能返中环。我从西环坐叮叮到筲箕湾要2个小时,一路上把不开心的事情想明白了,然后做地铁半个钟头就回来了,然后就重新奋斗!
4. 如果认识路,从港大步行去中环才半个小时,春天晚上下课后,去山下喝点糖水,然后走到中环,顺着兰桂坊乘登山电梯,在百佳超市买3个火龙果,拎回宿舍,洗个澡,睡得很舒服啊。
5. 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JMSC)的办公室,是香港一级文物建筑,而我们很多课,都在这个一级文物保护建筑里上!这个建筑,曾经是香港大学的学生宿舍,这样的宿舍有三排,张爱玲就曾在这里居住,可惜她那栋楼被拆毁了,现在剩下的两栋,一栋是我们的JMSC所在的仪礼堂,另一座是梅堂。港大同样是一级建筑的还有我们的主楼(Main Building),在新校区那边也有文物建筑保护的规划。
而在港大校园附近,还有很多文物建筑值得,比如高街、东边街、海味街(离文咸西街很近,《溏心风暴》同学们看过伐?)等等等等,就留给同学们去探索吧。
这一篇主要是把港大和中大比较了下,最后以两个学校的标志建筑做个结尾吧:
去中大玩,同学会领我看他们的水天一色的“天人合一”;同学来港大玩,我会领着他们去开心广场的总统像,然后说:在港大,我有如游子归家。(这句标语,等同学们来到港大后,会立刻印在心里的。)
祝各位申请顺利!到香港,有如游子归家啊!呵呵。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to imcinderella:
我不知道今年考试什么形式,我按我那年考得建议下啊。
我觉得首先你要把前几年的考题都搜出来,熟悉题型,做好准备。
然后呢,就是要保持新闻敏感了,时政的内容会涉及,但是也都是面上的,关键是考你对新闻的感觉,这个不用非到考前才去突击做啊,呵呵。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我雅思7分,写作6分。我不知道奖学金的具体标准,但我觉得啊,英语成绩是一方面,但奖学金也会考虑到你的课业成绩,实习作品,推荐信,笔试、面试这些方面的。
如果你觉得雅思成绩低会影响,就再努力下,考个更高点的分数咯,呵呵。
还有不要自己给自己太大压力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to firewoodcn,
单看学费的话,港大是最贵的,但就我知道的,横向比较,港大提供的课程是最多的,港大新闻总共要修33个学分。此外,还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推荐同学在寒暑假两个专门的实习(我记得去年寒假我们同学多数是在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实习,当然如果同学们愿意回大陆实习的话,那就选择更多了,呵呵),很多同学都通过实习然后留下来转成全职工作了。
再加上我们的奖学金范围,综合对比下,我觉得还是挺划算的吧,呵呵。供你参考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8 小时寄托币952 声望19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676UID2462421
中级会员, 积分 6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声望195 寄托币95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to licoleparadise,
你好勤奋啊,大二就开始留学准备了,先赞一个!
然后再给你个好消息,你不是第一个学德语然后转专业在香港大学读新闻学硕士的!我们这一届就有一个大学学德语的同学啊。
我给你的建议是,好好学好专业课,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课业成绩,然后,要尽可能的出来实习,如果喜欢传媒就找一个传媒单位实习下。德国新闻还是很发达的,明镜周刊和德国之声都很有国际影响力,你如果喜欢新闻,可以多关注这些媒体,会德语我觉得这是你的很大的优势。(我们这届就有德国的同学,然后去了法兰克福的彭博社,很厉害吧!)
祝好好学习,一切顺利啊!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若昀的毕业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