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文涉及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
添加笔记:
<div id="correct" title="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有奖纠错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
Son instituteur avait demandé aux élèves de ramener des objets de la dernière guerre.他的老师曾向学生们要求携带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物品到学校。Le réseau du métro s’est ensuite rapidement intensifié dans la ville de Paris jusqu’à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随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地铁网后迅速在巴黎市内发展起来。Au cours des années qui vont suivre, Louis jouera avec les plus grands acteurs de l'époque, Gabin, Bourvil, Marais, etc.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他成了钢琴师并在巴黎皮加勒区的酒吧中演奏。Dans beaucoup de pays d'Europe, le retour à l'abondance ne s'est produit que plusieurs années après la fin de la Second Guerre mondiale.欧洲许多国家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好几年才重新变得富裕。Les dirigeants d'une vingtaine de pays au moins se sont réunis mardi en Pologne pour commémorer le 70e anniversaire du début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至少20国领导人周二聚集在波兰,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0周年。Deuxième devoir à rendre (5 pages): Choisissez un film fran?ais qui traite du colonialisme ou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第二份要交的作业(5页) :选择一部法国电影是关于殖民主义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Une révision à la baisse de ses précédentes estimations puisque, fin janvier, le FMI tablait encore sur une hausse de 0,5%, soit le niveau le plus faible depuis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这已经调低了他先前的估计。一月底,IMF仍指望经济能有0.5%的增长,尽管那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低的增幅。faire le V de la victoire做表示胜利的V形手势 [叉开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 最初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军队中]les jours sans et les jours avec无供应的日子和有供应的日子 [指1939sans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无酒、肉等供应的日子]Les magasins à grande surface connaissent un succès de plus en plus grand depuis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 en effet, la population a beaucoup augmente et la vie a chang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巨型商场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的确,人口有了很大增长,生活发生了变化。A lire cette galerie de portraits, on en vient à la conclusion que le 20ème siècle s’est fait dans les premières années qui ont précédé la deuxième guerre mondiale.读了这四十位诗人的画像,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即二十世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初几年形成的。Cette attaque USA sera finalement impliquée dans la deuxième guerre mondiale, il sera après le 19ème siècle dans la guerre mexicaine la première un autre pays à l'attaque américaine de territoire.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Après son départ à Londres, il est le chef de la France libre qui résiste face au Régime de Vichy, à l'occupation allemande et italienne de la France pendant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戴高乐,法国将军、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并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总统。在法国,戴高乐通常被称为“戴高乐将军”或“将军”。Le travail sur ce dessin animé a commencé en 1937 par une adaptation du livre de Félix Salten. Mais,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et la réduction des effectifs des studios ont ralentis sa sortie.沃尔特·迪斯尼的第五部长篇动画在纽约上映。《小鹿斑比》讲述了最终成为森林王子的幼鹿及其朋友们——鼬鼠弗勒尔和兔子盼盼的故事。这部动画片的制作始于1937年,改编自弗里克斯·萨尔顿的小说。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电影厂工作人员的减少推迟了本片的出品。 Quant au Japon, c'est le pire ?tat criminel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至于日本,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犯罪国。 Nous rendons un hommage appuyé aux vétérans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我们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致以崇高敬意。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a infligé des souffrances terribles à de nombreuses nations.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许多国家造成可怕灾难。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est déterminante dans l'identité américaine. 第二次世界大战凸现了美国的特征。 Plus jamais nous devons conna?tre les atrocités de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我们永不再次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行。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手机客户端
赞助商链接
在法语课堂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法语学习课程/course
欧洲最具活力的中文社区.最大的关于法国的中文网络平台
法语爱好者的家园 留学与考试的助手 提供各种法语相关的信息与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哪些国际文件规定日本必须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于中国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全 民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台湾问题涉及国家领土,无论如何也要打;
以中国的国力,完全打的起;
日本问题,朝鲜问题最大的可能是和平解决,
武力冲突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即使发生冲突,
中国也能...
我个人认为.
中日关系现在已经进入冷战期间.
日本一直要激怒我们.
想要找借口发难我们.
但是中日的经济这一脉联络得很紧.
所以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看点.
不知学姐何来此问?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中国合法政府代表国民政府,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实施了收复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
应该有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美国(夏威夷)。
1.澳大利亚(在其西部达尔文港口就有日本潜艇被攻击沉没,打捞出来上面的密...
答: 有哪几种主要的印刷术?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答: 我觉得还是大众文化容易理解,有些有太深和太复杂的内容的就需要更艰苦的传播了。所以现在还是要找容易理解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的图书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日)的爆发于日和苏联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为首的大英帝国与法国向宣战。然而德国在入侵后开始着手尝试在建立一个大帝国,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借由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几乎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地区,而名义上保持中立的苏联于日和德国签订《》后,也陆续或者了其在欧洲边界的邻近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时所占领的领土。英国以及的成员国则坚持持续与继续作战,并分别在和发生多起,而这也使得英国成了欧洲大陆地区唯仍能继续反抗德国入侵的主要力量。[1]日,欧洲轴心国集团决定联合入侵苏联领土,这次攻势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爆发,但此举让原本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被迫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到了日,已经加入轴心国的日本为了能够在亚洲及地区获得领导地位,陆续袭击位在太平洋的美国统辖地区和坐落于与的欧洲殖民地,很快地于西太平洋和战区获得了。[2]到了1942年时开始在一系列的海战中战败,位于欧洲的轴心国也陆续于北非战役以及中节节败退,这些都迫使停下进攻的脚步。1943年时,政权在西西里岛战役中面对同盟国部队严重失利,另一方面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战败后失去对于东欧的领导地位,同时美国也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集团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尝试将布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战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登陆法国以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成功收复过去被占领的领土外,也开始转往攻击德国与其同盟国家的土地。在苏联和波兰部队共同攻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而另一方面美国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击败了日本海军部队并陆续占领了数个重要的西太平洋岛屿,这使得日本列岛面临随时会被同盟国部队入侵的危机之中。最后在美军分别于和投下原子弹并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后,日日本跟进宣布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件,而随着亚洲战事的停息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2]1945年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胜利宣告结束,然而二次大战也改变了往后世界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结构,特别是战败的轴心国集团被迫接受同盟国的安排。日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够促进各国合作并防止未来的军事冲突;同时战胜的同盟国也纷纷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特别是以、、、和5个国家为首成立的。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促使美国和苏联二者成为彼此对立的,并在战争结束后展开了长达46年的局势。与此同时过去各个欧洲大国的影响力则逐渐下降,促使各个与出现非化的运动,陆陆续续有许多地方宣告独立。而为了面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各个国家也开始为自身的产业推出振兴经济措施;另外为了能够稳定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欧洲也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目标。[3]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和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成功自末代沙皇夺取了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跟着宣告结束。[4]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和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1918年到1919年德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被称作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另一方面在,以为首的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便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极权的一党制国家。中国则为了能够清除地方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北伐,最终在名义上统一中华民国。然而北伐结束后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国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内战中。1931年大日本帝国内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日本故意借由作为借口进而入侵,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的伪满洲国。此时蒋以“先安内,后攘外”的姑息态度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战争,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上海、热河、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5]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的声望。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和《洛迦诺公约》而进驻,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日,英、法与德、意召开,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日04:40,德军的军队闪击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理会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日签署投降书,广播世界。结束时间节点:日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柏林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内,向苏联及其盟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则前往汉斯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German Instrument of Surrender);不过正式的文件则是5月8日于柏林重新签署,也因此5月8日这一天也被订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不过苏联在签署投降书后仍然遭到德国中央集团军反击,并一直到5月11日才宣告结束。日日本宣布投降,并于9月2日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降伏文书》,这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2]同盟国阵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波兰、加拿大、新西兰、英属印度、南非联邦、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希腊、南斯拉夫、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古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伊朗、利比里亚、秘鲁、罗马尼亚、厄瓜多尔、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智利(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在退出轴心国阵营之后也加入了同盟国)。轴心国阵营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意大利王国、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傀儡政府)。仆从国及轴心国的盟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中国南京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缅甸巴莫政权、菲律宾劳雷尔政权、塞尔维亚救国政府、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1919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兰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日,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参阅:德奥合并,Anschluss)。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会议结束后才让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签字。“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日,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日,德苏两国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延瓜分波兰和东欧。[6]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两天后,英国与法国对德国宣战。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开始。1940年3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的是建成其东部防线。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5月丹麦王国参加了《反共产国际协定》,随即德国闪击尼德兰(参阅:荷兰)及比利时王国(比利时),德国占领荷兰及比利时后随即立刻进攻法国,6月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法国政权。接着德军大规模毁灭性轰炸,准备横渡,但是英国在不列颠战役的胜利毁掉了德军的不灭神话,使得英国暂时安全。1941年希特勒突然将枪口对准东欧,分别将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入轴心国,分别签订《》。1941年6月,希特勒与苏联撕下脸皮,撕毁尚未到期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极大规模的进攻,一度打到欧洲东部的莫斯科。爆发后,斯大林在日的广播演说中表示,苏联的,不仅是为了保卫苏联,而且要帮助那些呻吟在德国法西斯主义枷锁下的欧洲各国人民。这促使英、美政府要对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目的表明自己的态度。日,、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会谈,最后于8月13日签署了联合声明,14日正式公布,史称。声明宣布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声明称英、美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两国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的保证。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国家,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两国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决定利用欧洲战场的紧张局势夺取欧洲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关岛及菲律宾,激怒了美国,美国在3天后与所有轴心国宣战。日本占领了大部分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和地区,但是在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的失败使得日本在东亚局势很不乐观,美国主导进攻,向日本逼近。日,二战欧洲战场重大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开始。在西西里岛登陆战中,德、意军被歼约16万人,而盟军总计损失2.2万余人。同时德军攻击斯大林格勒而失败,红军开始反击德国。日,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部队组成的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役到7月24日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13700多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有12.2万名将士献身疆场。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同时苏联将德国从本土彻底逐出。1945年德军投降,希特勒自杀。同时美国在莱特湾战役几乎消灭了日本海军。1945年8月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9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5]日,德国闪击波兰。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并于日在柏林签定完毕。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执行,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2]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发生转折。日,爆发,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二战转折点。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日,意大利宣布投降。~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并以损失40余万人为代价攻克柏林。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出血而逝世。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和妻子服毒之后吞弹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同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日,苏联对日宣战。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波兰战役日凌晨,波兰战役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0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打响,意味着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闪击战”的威力。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军队的奋力抵抗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最终波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战术强大并数倍于己的德军击败。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收复了波兰于1921年侵占的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再一次遭到瓜分。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与此同时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屯重兵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小国抵抗着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谴责而已。从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日,德意志帝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绥靖政策),西方则称为“假战”。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对西方的绥靖一语道破:“对于这种结局,波兰人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入侵北欧日,德国展开威瑟堡演习(Weserübung)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德国人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领挪威这个原本中立的国家,从而切断德国从瑞典进口矿产的道路。英国海军成功地封锁了挪威港口,并且在挪威登陆。德军撤退到挪威腹地并据此坚守。英国军队无法肃清德军,加上西线战事爆发随后撤退,6月,被德国占领。德军还顺道占领了丹麦。法国投降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亦称为曼斯坦因计划)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5月13日德军A集团军按曼施坦因意图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区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坦克师强渡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时德军B集团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到5月19日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5月24日,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证明是致命的失误,被包围的盟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尔克,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低落。不列颠空战占领法国后德国空军就在法国北部集中,准备着登陆英国(海狮计划)。德国决定首先进行空战消灭英国皇家空军,这就是不列颠战役。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登陆战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即使德国空军能够将皇家空军赶出南英格兰,剩余的英国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兰中北部对德国登陆造成威胁,德国的登陆部队很有可能被英国海空力量切断,然后逐个消灭。但是德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在8月5日发动了“鹰计划”,即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从而为陆军登陆扫除障碍。在战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军每天平均出动1000多架飞机,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与已经十分疲劳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作战,虽然英国拥有先进的雷达技术,他们还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空军飞行员。英国空军也不时在夜间轰炸欧洲大陆。不列颠空战(6张)8月25日晚上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柏林进行了轰炸。德国在关键时刻决定改变战略。他们开始对英国的主要城市狂轰滥炸,希望能够摧毁敌人的信心,令敌人迅速投降。这为英国的飞行员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减轻了英国机场和飞机制造厂的压力,英国利用这一时机,很快扭转了战局。但轰炸也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影响,几乎所有的英国工业重镇遭到袭击,伦敦更是从9月7日到11月3日连续57个夜晚遭受轰炸,其他受袭击的城市还包括工业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军基地等。整个战争期间,德军动用了2000架左右飞机,飞行4.6万多架次,投掷了6万吨炸弹,给英国造成重大损失。首都伦敦破坏严重,形势严峻。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抵抗。仅拥有1000余架飞机的皇家空军充分利用本土上空作战的优势,使用刚刚发明的雷达早期预警,以915架飞机的代价使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飞行员6000名,并对德国进行了有限还击。德军无法实现战役目的,同时希特勒的注意力也转向东方准备进攻苏联,因而“海狮计划”的实施无限期推迟。10月初,德国空军转入夜袭,不列颠空战接近尾声。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大的地面冲突,因此空战成了主要的战事。不列颠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无限期推延”海狮计划,德国登陆英国的企图宣告失败。另一个令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的主要原因,他已将战略目标由西欧转向了苏联。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的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场战役中,日本以损失6艘潜艇和29架飞机的代价,击沉击伤美军8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260余架飞机。但是美国的3艘航空母舰不在内,这为日后重建舰队保存了基干力量。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中途岛战役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翔鹤”、“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若日本海军达到所定下的目标,那美国西岸就会直接遭到日本海军的威胁。由于美国其余的海军军舰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国在短期内就没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对日本海军做出反击。日本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就逼迫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迅速结束与美国的战争。日,中途岛战役打响。中途岛战役前夕,美军利用已经截获的日军电报密码,破获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全部情报,对日军的行动了如指掌。因此,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库尔斯克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中,德国与苏联于1943年7月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6000多辆坦克,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之一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苏联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军产生威胁。阿拉曼战役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莱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柏林会战日,苏军为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发起了柏林战役。经过近二十天的激烈战斗,苏军击溃德国100万大军,占领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被迫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宣告灭亡。与此同时,苏军在进攻国会大厦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苏军靠着源源不断涌进大厦内的强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敌的抵抗。当日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朱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结束。此役苏军俘虏德军48万人,而苏军也付出了33万人伤亡(其中约8万人阵亡)的代价。冲绳战役代号为“冰山行动”, 是在琉球群岛中冲绳本岛进行的一场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 为期82天的战斗从1945年4月上旬开始直至6月中旬结束。这场战役在英文被称为“Typhoon of Steel”,代表战斗之激烈程度、火力之密度及盟军参战之战舰及车辆的庞大数量。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0,000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盟军遭受的人员伤亡超过50,000人。同时,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而在冲绳的战斗结束数星期后,美军得以使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最后导致日本投降。意大利投降连年的战争使意大利经济濒于崩溃,国家预算赤字高达870亿里拉,收入只及支出的36%。全国各地食品匮乏,黑市猖獗,民不聊生。军队也处于“崩溃状态”,兵员严重缺乏,士气低落。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希特勒以东线局势紧张为由,拒绝给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并强迫墨索里尼继续征兵充当炮灰。在此情况下,意统治集团决定抛弃墨索里尼以摆脱危机。日夜,法西斯最高委员会通过决议,恢复君主立宪,把军队指挥权交还国王。翌日夜晚,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召见墨索里尼,令他辞职,同时任命巴多格里奥陆军元帅为总理,组成了一个无党派政府,并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个消息。两天之后,墨索里尼被押到蓬察岛,后又被送往马达累纳岛。7月28日巴多格里奥宣布解散法西斯党,结束了持续21年的法西斯统治。为避免希特勒报复,巴表面宣布继续同德国一起作战,暗中却派特使与盟国密谈,表示愿意反戈一击。8月中旬,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谈,商定意的停战条件,授权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受降。9月3日,意、美双方代表在西西里岛锡腊库扎附近的橄榄林中签订了停战协定,规定意军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海、空军撤往盟军指定地点,并立即撤回在国外各战场作战的军队,盟军有权使用意的各个机场和军事基地。墨索里尼垮台后,希特勒担心意投降盟国和盟军在意南部登陆,于是,以减轻意北部防务为借口,派遣隆美尔元帅率8个师的德军越过边境占据阿尔卑斯山各山口,并在意北部建立比萨—里米尼防线,以支援驻守在该防线以南意本土上的另8个师德军。签定停战协议当天凌晨,英军第八军团强渡墨西拿海峡,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推进。日,艾森豪威尔和巴多格里奥分别广播了停战宣言。9日凌晨,盟军在萨勒诺登陆,向意西海岸进军,一举占领那不勒斯。德军在听到上述广播后,立即解除意军武装,逮捕大批意军官,并于日占领罗马,后又接管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本土。在德军占领罗马前夕,意王室、巴多格里奥及其政府成员仓皇出逃,然后乘坐潜艇,于日到达布林的西。日,纳粹党卫军营救墨索里尼成功,让他粉墨登场,9月底在意北部成立了法西斯傀儡政权,与巴多格里奥政府相对抗。日,巴多格里奥政府在意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正式退出法西斯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3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墨索里尼垮台和巴多格里奥政府无条件投降并对德宣战,标志着柏林―罗马轴心的解体,是反法西斯联盟的一大胜利。德国投降德国签字投降是在日24时,地点柏林市东南的卡尔斯霍尔斯特的德国军事工程学校大楼大厅,投降书从日1时开始生效。日本投降日,马尼拉光复。5月3日,中英美联合反攻缅甸胜利。6月22日,日本失冲绳岛。7月16日,美国试炸原子弹。日本投降(9张)7月26日,中英美发表《波茨坦公告》。在硫磺岛、冲绳岛以及其他地方的苦战,使双方都遭受严重的人员伤亡。不过,这些战役的成果是日本的缓慢撤退。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深飞行员丧身战场,日本开始实行由神风特攻队直接冲击重要军事目标,试图减缓美国部队的进攻速度。但同时,东京和其他城市遭到了美军的轰炸。在中国战区,国军在中美空军支援下牵制日军并轰炸大陆补给线。日军意图反制而发动湘西会战与鄂西会战,中国皆防卫成功。日,苏联同意介入太平洋战事。日,苏联政府在《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前,宣布《苏日中立条约》不再有效。投机的斯大林选择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攻入中华民国东北地区。国军亦对华南地区发动躁进作战,目标广东及湖南。而同月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震撼日本,广岛24.5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面对核武器的威胁与中国东北地区的丧失,日本天皇裕仁与内阁开始重新考虑投降。日本帝国在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正式宣布投降。最终的投降书是于日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署的,此后麦克阿瑟将军开始负责日本的重建。这段时期在日本被看作是美军的占领期。美国总统杜鲁门于日正式宣布,美日两国已经不处于敌对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有7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约为2800多万死亡;中国约为1800多万死亡;美国共有42万人死亡;英国共有40万人死亡;法国有80多万人死亡,其中平民占到多数。另有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轴心国方面,德国有2800万人死伤;日本有690万人死伤;意大利有70万人死伤。国家/地区1939年人口军事人员死亡平民死亡犹太死亡数总死亡人口死亡占总人口比苏联175,500,0008,700,00016,900,0001,000,00026,600,00015.15%德国69,623,0005,533,0001,810,000160,0007,503,00010.77%中国517,568,0003,800,00014,200,00018,000,0003.47%日本71,380,0002,041,000580,0002,621,0003.67%南斯拉夫15,400,000446,000514,00067,0001,027,0006.67%美国131,028,000407,30011,200418,5000.32%英国47,760,000382,60067,800450,4000.94%意大利44,394,000306,400145,1008,000459,5001.04%匈牙利9,129,000300,00080,000200,000580,0006.35%罗马尼亚19,934,000300,00064,000469,000833,0004.22%法国41,700,000212,000267,00083,000562,0001.35%波兰27,007,000100,0001,900,0003,000,0005,000,00018.51%芬兰3,700,00095,0002,00097,0002.62%印度378,000,00087,0001,500,0001,587,0000.42%16,000,00057,00090,000147,0000.92%加拿大11,267,00045,30045,3000.40%澳大利亚6,998,00040,40010040,5000.58%1,073,00028,00020028,2002.63%捷克斯洛伐克15,300,00025,00043,000277,000345,0002.25%保加利亚6,458,00022,0003,00025,0000.38%16,119,00022,000250,000272,0001.16%希腊7,222,00020,000220,00071,300311,3004.31%比利时8,387,00012,10049,60024,40086,1001.02%新西兰1,629,00011,90011,9000.67%10,160,00011,90011,9000.12%荷兰8,729,0007,90088,900106,000202,8002.32%15,023,0005,6003005,9000.04%17,700,0005,000200,000205,0001.16%25,637,0004,5004,5000.02%挪威2,945,0003,0005,8007009,5000.32%丹麦3,795,0002,1001,0001003,2000.08%40,289,0001,0001,0002,0000.00%3,698,0001,0001,0000.03%300,0001,0001001,1000.37%819,0003003000.04%14,340,0002002000.00%6,653,00040,50065,000105,5001.59%古巴4,235,0001001000.00%1,134,00040,0001,00041,0003.62%24,600,0001,000,0001,000,0004.07%119,0002002000.17%69,435,0004,000,0004,000,0005.76%2,960,0002002000.00%23,400,00060,00060,0000.26%1,995,000147,00080,000227,00011.38%2,575,000212,000141,000353,00013.71%卢森堡295,0001,3007002,0000.68%4,391,000100,000100,0002.28%269,0001,5001,5000.56%19,320,0001001000.00%太平洋诸岛1,900,00057,00057,0003.00%500,00055,00055,00011.00%728,00050,00050,0006.87%合计1,961,071,00023,037,50043,363,4005,754,40072,155,8003.70%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二战后期盟国相继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协调各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一致斗争,同时提出根除法西斯主义,实现战后和平、民主等一系列原则。二战会议列表名称地点时间主要与会者结果美英参谋长会议美国华盛顿日~3月27日美英加三国参谋长基本对美国参战达成一致意见大西洋会议纽芬兰自治领阿根夏日~8月12日罗斯福、丘吉尔大西洋宪章第一次莫斯科会议苏联莫斯科日~10月1日斯大林、哈里曼、比弗布鲁克盟国对苏联进行支援第一次华盛顿会议(“阿卡迪亚”会议)美国华盛顿日~日罗斯福、丘吉尔先欧后亚、《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第二次华盛顿会议美国华盛顿日~6月25日罗斯福、丘吉尔优先开辟北非战场第二次莫斯科会议苏联莫斯科日~8月17日丘吉尔、斯大林、哈里曼对优先开辟北非战场的原因进行沟通歇尔谢尔会议阿尔及利亚歇尔谢尔日~10月22日美国将军克拉克、查尔斯·马斯特等维希政府官员卡萨布兰卡会议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日~1月24日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亨利·吉罗在1944年渡过英吉利海峡进行作战,声明德意日三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第三次华盛顿会议(“三叉戟‘会议)美国华盛顿日~日罗斯福、丘吉尔、宋子文(后期)、陈纳德、史迪威战略上部署意大利的作战计划。魁北克会议(“四分仪”会议)加拿大魁北克市日~8月24日罗斯福、丘吉尔、麦肯齐·金在1944年发动诺曼底战役前的准备。第三次莫斯科会议苏联莫斯科日~11月1日赫尔、艾登、莫洛托夫莫斯科四国外长宣言开罗会议(“六分仪”会议)埃及开罗~11月26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开罗宣言(亚洲战后问题的解决方案)德黑兰会议伊朗德黑兰日~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的首次会面,计划对德国的最终作。第二次开罗会议埃及开罗日~12月6日罗斯福、丘吉尔、伊斯麦特·伊诺努(土耳其总统、凯末尔的亲信)对完成盟国在土耳其的空军基地达成共识,将在缅甸的作战计划延期英联邦总理会议英国伦敦日~5月16日丘吉尔等英联邦首脑支持莫斯科四国外长宣言。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日~7月15日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布雷顿森林协定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美国华盛顿~10月7日来自39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建立联合国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八莫”会议)加拿大魁北克市日~9月16日罗斯福、丘吉尔摩根索计划第四次莫斯科会议苏联莫斯科日丘吉尔、斯大林、莫洛托夫、安东尼·艾登战后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的划分马耳他会议马耳他日~2月2日罗斯福、丘吉尔雅尔塔会议前的准备雅尔塔会议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日~2月11日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形成战后苏美两极对抗格局联合国成立会议(旧金山会议)美国旧金山日~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联合国宪章波茨坦会议德国波茨坦日~8月2日杜鲁门、丘吉尔(艾德礼)、斯大林波茨坦公约和协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日~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偕同他们的外长及参谋长,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疗养胜地雅尔塔与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举行二次大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3巨头会议。他们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割政策。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后来分区占领发展成为东西两个德国,并且以东西德的分界为界限,东德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西德划入美国势力范围。关于向德国索赔问题,英美同意苏联提出的“战争赔偿总额为29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的建议。接着,3国领导人就对日作战条件达成协议并签了字。根据这个协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参加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2.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但苏联的优先权益须予保证,中国可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显然,这个协定是美苏在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相互妥协的产物。他们背着当时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了侵犯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协定。日~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关于苏、美、英、法4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并确定了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战败国的和约。此外还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日,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战后,依照《波茨坦公告》,战胜国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纽伦堡和东京两大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进行审判。有部分日本和纳粹战犯逃离审判,纳粹战犯大多逃亡南美洲;希特勒的死更为神秘。东京审判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正式起诉。5月3日,法庭召开第一次公开会议,开始审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罪行。3日至4日,首席检察官基南宣读42页的起诉书,历数了自日至日期间,被告所犯的反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在历史上,除了针对德国和日本的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外,在各个同盟国特别是原被占领国均进行对战争罪犯的审判。纽伦堡审判日,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在柏林举行,自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经过216次开庭,于日结束。法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
馆藏&1855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