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银行卡的主要利益主体协调机制

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日09:13&&&来源:
原标题: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核心要点:
■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做到“四改善、四创新”:一是改善供给体系,推进产品创新。二是改善要素使用,推进科技创新。三是改善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四是改善经营方式,推进管理创新。
■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全面部署。落实这些部署安排,要突出抓好“六优化、一巩固”:一是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二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三是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四是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五是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六是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七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产能。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较快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越来越大,玉米、棉花、糖料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问题突出,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
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主产区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农业。由于供求结构失衡,一些地方出现了“粮价跌、伤心菜、贱苹果”等现象,农民增产不增收。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这些年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必须抓住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实现绿色发展。
二、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做到“四改善、四创新”。
一是改善供给体系,推进产品创新。当前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买难”与“卖难”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创新产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是改善要素使用,推进科技创新。水、土、肥、药、技、机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这些年,水、土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肥、药使用过量,机械、技术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改善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生产区域布局结构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资源循环利用不够,农作物秸秆、农膜回收利用率和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都较低,一些地区还将水土等资源配置到产销不对路的产品生产上。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农业补贴、金融保险、流通贸易、生态环保等政策,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
四是改善经营方式,推进管理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任务重、难度大,在推进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增加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供给,适当调减滞销品种生产,减少一般、过剩农产品供应,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二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调什么、怎么调则应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三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着眼当前突出问题,更要抓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长期目标不动摇,抓紧补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设施装备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四是力度和节奏的关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兼顾,有力有序推进,加强科学指导,有保有压,稳中求进。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全面部署。落实这些部署安排,要突出抓好“六优化、一巩固”。
一是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品种上,重点是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提升牛奶质量,鼓励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品质上,重点是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
二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效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大力支持主产区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消化粮食尤其是玉米库存。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三是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在农产品价格很难提升的背景下,节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当前重点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四是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立足各地环境容量和生态类型,发展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形成分工合理、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区域布局。加大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力度,重点调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长江流域湖泊水库和近海水产养殖。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国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已基本形成,优化区域布局要更多地微调、适调、精调,从当地实际出发,避免大折腾、“翻烧饼”。
五是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介土地托管方式,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鼓励引导农民自愿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
六是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制约。着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湖南重金属污染区综合治理试点,扩大东北黑土退化区治理试点范围,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生产生态相协调的路径和体制机制。
七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产能。坚持把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确保口粮安全的根本举措,把建设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作为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产能稳固的粮食和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四、完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措施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重点是发挥好政策“指挥棒”“导航仪”的作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解决农业资源要素的错配扭曲问题,形成支持有力、保障有效的政策体系。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与转方式调结构相适应的补贴政策体系,发挥补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三补合一”力度,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取新增农业生产成本补贴、新品种选育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补贴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价格是引导生产、调节供求最直接、最管用的杠杆和信号。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增加政策调整弹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继续执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政策,玉米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让价格回归市场,同时保护农民利益。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破解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少等问题。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组建并运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逐步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产粮大县谷物保险面积全覆盖,逐步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全覆盖。
完善贸易调控政策。要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健全与国内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农产品贸易调控机制,控制结构性过剩农产品进口,促进农产品优进优出。加强国内产业安全保护,尽快完善重要农产品贸易损害补偿制度。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建立农业“走出去”扶持政策体系。
(作者: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南京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南京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来说,转方式、调结构是眼下主线。中央和省供给侧改革会议后,南京积极谋划布局,于4月20日召开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出台“1
3”文件,在省委、省政府明确的25项重点改革任务基础上,将南京的改革举措细化为34项重点任务,打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合拳”。5月5日,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亮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单,明确农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探索机制为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做好统筹粮食生产稳产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工作,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按照中央、省、市精神和工作部署,南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全面推开。
“五个坚持”力推南京农业供给侧改革落地见效
从中央到省市,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南京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以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农业综合改革为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都市现代农业,引导全市农业按科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科学规划,早日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为此,南京将从五大方面,突出“五个坚持”,力推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见效。&
坚持一&调结构、优品种,力促农产品竞争力新提升&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大力推广优新小麦和水稻品种,提高优质品种覆盖率。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增效创建,在全市范围内创建粮油高产增效示范片65个。
◆促进蔬菜园艺转型升级,蔬菜生产上重点建设近郊高产稳产绿叶蔬菜优势产业基地、中远郊传统绿叶蔬菜生产基地和高淳、六合、栖霞等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加快推动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时鲜果、精品茶叶和特色花木。
◆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稳猪、限牛、扩禽,确保主要畜产品供给。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淘汰散养户,压缩小规模养殖比重,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现代渔业。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推动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和渔业标准园、精品园建设,积极推广多品种养殖技术,特种水产养殖比重提高到66%。
强基础、补短板,实现农业生产条件新改善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改善生产条件。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0万亩;加快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全年新增设施农业3.5万亩;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全面机械化,启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5%。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在全市建立10个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示范区。完善300个市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20个耕地质量重点监测点。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土壤污染监测和生态修复试点。2016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75%,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大生态资源保护。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16年,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2%。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推进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坚持三&促融合、优功能,拓展农民收入增长新空间
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产业链和农户利益链接模式,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好处。&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休闲农业业态,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休闲农业发展,引导建立农民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不断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益。全年新增、提升农家乐专业村16家,实现休闲农业实现综合收入50亿元。
◆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深入开展“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开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网店,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全年新增村益农信息合作社40家,全市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网店)数量达1600家,农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额达到60亿元。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前后延伸,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培育一批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2016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增长8%,带动农户数增长5%。
坚持四&降成本、增效益,推动农业经营方式新转变
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产出效益。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剩余的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确尽确,并完成外业测绘工作,2016年,全市90%以上的应确权行政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实现连片耕种,大力发展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生产经营模式,支持推进家庭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推进农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0家,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增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鼓励其开展良种种苗繁育、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探索推行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支持以镇村、集中连片基地、同类产业为单位,建设区域性农业服务综合体。
坚持五&强监管、提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新成效
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和安全消费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放心消费农产品。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规程应用与推广,督促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推进标准化生产。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增“三品”数量120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地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抓好从养殖到屠宰的兽医卫生全链条风险控制,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建立属地管理、企业主体、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落实定人员、定对象、定目标和年终考核的“三定一考核”制度。
◆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源头监管执法方式,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村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十三五”总体任务&
全面落实供给侧改革精神
“十三五”期间,南京将牢牢把握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业现代化先导区、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两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都市现代农业,奋力推动南京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目前已确定的“十三五”总体任务中,已全面落实供给侧改革精神,概况起来是“一一六六”:突出“一个目标”,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一条主线”,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六个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水平,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经营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推进“六大重点工程”:即主导产业提质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互联网
农业”发展工程、装备技术水平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4.20251.5100
7.。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0010
10.1002017
13.1000100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新创建一批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加快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督促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应用,选择苹果、茶叶、猪肉、生鲜乳、大菱鲆等农产品开展试点。继续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再确定200(监管局牵头)。
14.水肥一体化和涵养水分等农艺节水保墒技术推广力度(种植业司牵头)。筛选推广一批抗旱节水品种,重点在华北、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耐旱小麦、薯类、杂粮品种(种子局牵头)。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严格限制生态脆弱地区抽取地下水灌溉人工草场(畜牧业司牵头)。控制东北地区井灌稻面积(种植业司牵头)。积极推广循环水养殖等节水养殖技术(渔业局牵头)。协同开展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种植业司牵头)。
23.轮训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把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计划,培育100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帮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网站维护制作:农业部信息中心
浏览器使用建议:IE5.5以上
最佳浏览模式:分辨率
网站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查:高成本扼杀中国粮食竞争力
扫一扫 手机阅读
  编者按: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行至今,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可圈可点,随之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转型升级带来的磨合与阵痛。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分赴黑吉皖赣湘鄂粤等7个粮食产销大省进行调研采访,剖析问题成因,探寻解决之策。现分上中下篇陆续刊出,敬请关注。
  当前,在国内外粮价严重倒挂、粮食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遭遇困局,购销严重依赖托市,收进来的粮食只能进不能出,库存不断高企,农民收益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因此不断下降。《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不断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总体偏高。究其原因,在于小农经营缺乏成本管控意识,推行规模化经营遇到多重短板掣肘。
  &天花板&下压&地板&抬升
  双重挤压致粮价严重倒挂
  当前,国际低粮价的&天花板&和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效应十分明显。江西省第一产粮大县鄱阳县粮油站站长舒金贵说,国外低价粮大量涌入,说到底就是因为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太高,不解决这个问题,进口量很难降下来。
  江西省丰城市监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监云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当地种一亩水稻,田租350元(单季)、化肥70元、农药70元、拖拉机75元、收割机85元、人工200元,这几项主要成本加起来就要850元。按当地水稻900斤/亩的亩产计算,每斤稻谷的成本价就达到了近1元钱。
  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江西部分地区早稻生产成本的调查显示,今年早稻生产中,调查户亩均总成本958.04元,其中,机械作业费181.05元、种子费57.64元、化肥费118.95元、农药费43.01元、人工成本344.59元、土地成本150.09元。按照这一成本,调查户亩均净利润113.43元,同比减26.76%。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农委市场信息科科长晋茂胜表示,据初步调查,种植一亩地,水稻小麦连作,总成本在1700元上下(包括土地流转费用和劳动力成本),在目前国家水稻、小麦保护价的前提下,水稻产量需500公斤以上,小麦产量需300公斤以上,每亩才能有150到200元收益。
  在成本高企背景下,为保护种粮农民的收益,我国不断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并逐渐形成国内外粮价严重倒挂的格局。记者调研了解到,近期,泰国含碎5%大米出口价为372美元/吨,越南含碎5%大米的出口价为350美元/吨,折算后分别约为1.2元/斤和1.1元/斤,和我国稻谷价格基本相当。
  承租关系不稳定
  种粮大户不敢长期投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企,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市场谈判力不足,投入要素价格偏高,且缺乏成本管控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遭遇土地流转不规范、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等多重短板,增加了成本。
  土地流转费用过高,且承租关系不稳定。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农委农业股股长张丙成告诉记者,当地土地流转费用在800到1000元/亩,超出很多种粮大户预期,在规模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比很高。
  国家统计局江西抚州调查队的调查指出,因看好种粮收益,一些社会资本和务工返乡人员盲目进入,加剧了流转竞争,抬高了耕地租金。目前,当地一些生产条件较好地块的租金已突破700元/亩。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影响机械化推广抬高成本。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较为滞后,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进而增加了成本。&比如现在有一种大型收割机可以一边收割一边把稻谷直接打到拖拉机里,但它在我们这种小田块里根本施展不开。&他说。
  湖南省农机局农机监管处处长刘毅介绍,尽管湖南省农机保有量位列全国前五,但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65%左右,而且农机面临&出不了门、下不了田、回不了家&的尴尬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而土地承租关系不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鄱阳县种粮大户高彩霞已经规模流转土地10余年时间。他说,由于土地承租关系不稳定,他们种粮大户都不敢对基础设施进行长期投入,比如去年春耕期间,当地雨水偏多,田间道路积水严重,他花了1万多元买了几车石子铺路。&如果承租关系稳定,我以前早就把路修好了,这种短期的重复支出,无疑会增加成本。&高彩霞说。
  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等投入很大,而且存在浪费现象。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很多农民家里都购买了农机,但这些农机每年就使用几次,闲置现象严重。
  &虽然买农机国家有补贴,但自己还是要出不少钱。&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种粮大户刘和平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不想自己买很多农机,但现在在外面请农机一是难请,二是价格偏高,服务跟不上。
  今年,凌继河在继续种好自家一万多亩田的同时,还开始为周边的种粮大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机耕、机插、机收等产前、产中、产后托管服务。他说,经营规模扩大后,他可以从厂家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农资、农机等,其他农户通过购买他的服务一亩成本可降低100元左右。
  国内外市场关联度增强
  短板亟待补齐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大幅增强的背景下,我国亟须补齐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设施、服务短板,进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逐步建成在国际市场上有充分竞争力的现代农业。
  首先,稳定承租关系,降低流转费用。高彩霞说,过去粮食生产成本主要高在农资价格上,而现在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不断加快,流转费用已成为推高粮食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这两年,粮食价格不断下滑,但流转费用却一直处于高位,种粮大户的收益被严重挤压。&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农委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曹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前两年,当地土地租金在1000元/亩左右,这两年农民种粮收益下降不愿再种,租金才有所下降,目前在800到1000元/亩。他建议,今后,国家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如根据农作物的收益情况设定一个标准,确保种粮大户拥有合理收益。
  其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种植业管理局局长鲍永瞻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太多,这么多年,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地方也整合了许多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整体来说仍显不足,往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江西省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人谌曦说,当前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到2020年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但当前由于投入标准过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度仍然太过缓慢。&以高安为例,按照现在的投入和建设进度,需要三四十年才能完成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
  最后,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曾福生建议,国家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和发育农业服务市场,推广代耕、代种、代管、代营的纵向分工与服务外包,扩展农业的分工经济性,降低农业经营组织的运营成本。
  &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西省九隆农事服务联合社总经理袁松松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规划,培育好专业服务市场,在合理匡算服务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尽快成熟。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体民族利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