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银行卡余额查询还有30.59,为何可用银行卡余额查询-33,969.41我没有购买过理财产品,用网银提示银行卡余额查询不足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接B009版)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同业及其他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已发行债务证券
11,465,173
10,109,412
包括向中央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他负债。
于 日,负债总额114,651.73 亿元,较上年增加13,557.61
亿元,增幅为13.41%。其中,客户存款在负债总额中的占比较上年下降2.66
个百分点至87.11%;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较上年增加2,951.45
亿元,增幅为39.36%,占比上升1.69个百分点至9.11%;已发行债务证券较上年增加749.97
亿元,主要是本行完成发行400亿元次级债券及海外分行和建行亚洲发行存款证增加。
下表列出所示日期本集团按产品类型划分的客户存款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客户存款总额
于日,本集团客户存款总额99,874.50亿元,较上年增加9,120.81亿元,增幅10.05%。境内定期存款较上年增加6,218.74亿元,增幅16.00%,高于活期存款4.75%的增幅,使得定期存款在客户存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提高2.31个百分点至45.15%。
(人民币百万元)
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
于2011 年12月31
日,股东权益8,166.61亿元,较上年增加1,157.56亿元;股东权益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为6.65%,较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2011年,日均存贷比率为64.70%,较上年上升2.59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
下表列出所示日期本集团资本充足率相关资料。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核心资本充足率1
资本充足率2
资本基础组成部分
核心资本:
资本公积、投资重估储备
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4
盈余公积和一般准备
未分配利润3、4
少数股东权益
附属资本:
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
具的重估增值
已发行次级债券
扣除前总资本
未合并股权投资
加权风险资产6
1. 核心资本充足率等于核心资本扣除100%商誉和50%未合并股权投资及其他扣减项后的净额,除以加权风险资产。
2. 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净额除以加权风险资产。
3. 未分配利润已扣除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本行建议分派的股息。
投资重估储备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重估增值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并且将该项增值的50%计入附属资本。此外,对于未实现的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重估增值在考虑税收影响后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并记入附属资本。
5. 其他主要是指按银监会的规定扣除的资产支持证券投资。
6.加权风险资产包括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计算,于日,本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3.68%,核心资本充足率10.97%,分别较上年上升1.00和0.5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利润增长驱动核心资本增速快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长;二是拟议的分红派息率比上年有所下降,利润留存增加;三是2011年11月完成发行400亿元次级债,充实了资本基础;四是加强业务结构优化调整和表外业务管理,节约资本占用。
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分析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承诺及或有负债。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利率合约、汇率合约、贵金属合约、权益工具合约和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等。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及公允价值详见本报告“财务报表”附注“衍生金融工具”。承诺及或有负债具体包括信贷承诺、经营租赁承诺、资本支出承诺、证券承销承诺、国债兑付承诺及未决诉讼和纠纷。信贷承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日,信贷承诺余额19,819.49亿元,较上年减少538.71亿元;其信贷风险加权金额9,296.81亿元,较上年减少250.25亿元,主要是本集团加强表外业务管理,合理控制表外资产增长速度,对低效、无效风险资产加大清理力度。有关承诺及或有负债详见本报告“财务报表”附注“承诺及或有负债”。
5.1.3 贷款质量分析
按五级分类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贷款按五级分类的分布情况。在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下,不良贷款包括划分为次级、可疑及损失的贷款。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
不良贷款额
不良贷款率
2011年,本集团继续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全面强化贷后管理,加强重点领域摸底排查,提前防范化解风险,加快不良贷款处置,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定。于日,不良贷款余额709.15亿元,较上年增加62.03亿元;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3.04%,较上年下降0.47个百分点。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不良贷款金额
不良贷款金额
公司类贷款和垫款
中长期贷款
个人贷款和垫款
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
个人助业贷款
于日,公司类贷款不良率较上年上升0.02个百分点至1.43%,个人贷款不良率较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至0.31%;开展“海外业务风险管理年”活动,加强海外风险管理,加快大额风险暴露处置化解,海外不良贷款继续下降。
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百分比(%)
不良贷款金额
百分比(%)
不良贷款金额
公司类贷款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
产和供应业
租赁及商业服务业
其中:商务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其中:石油和天然
电讯、计算机服务和
其中:电信和其他
信息传输服务业
2011年,本集团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其他外部政策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优化信贷政策和结构调整方案,细化客户风险选择标准,坚持行业限额管理,信贷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根据宏观形势变化,本集团主动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不良率有所上升,资产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促进了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占贷款和垫款
总额百分比(%)
占贷款和垫款
总额百分比(%)
已重组客户贷款和垫款
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已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按账龄分析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占贷款和垫款
总额百分比(%)
占贷款和垫款
总额百分比(%)
逾期3个月以内
逾期3个月至1年以内
逾期1年以上3年以内
逾期3年以上
已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
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1.贷款迁徙率依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计算,为集团口径数据。
5.1.4 现金流量表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0.14亿元,较上年减少1,343.47亿元,主要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净现金回收大幅减少,而客户存款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的现金净增加部分抵销了上述影响。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25.84亿元,较上年增加4,977.20亿元,主要是投资所用的现金大幅减少。
筹资活动所用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所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6.34亿元,较上年增加238.33亿元,主要本年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规模略低于上年A+H配股所募集资金,同时分配现金股利所支付的现金也有所增加。
5.1.5 重要会计估计及判断
本集团编制财务报表需要管理层做出判断、估计和假设。这些判断、估计和假设会影响到会计政策的应用以及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的列报金额。实际结果可能与这些估计有所不同。这些估计以及相关的假设会持续予以审阅。会计估计修订的影响会在修订当期以及受影响的以后期间予以确认。受估计及判断影响的主要领域包括:客户贷款和垫款、可供出售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损失、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的减值、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重分类、所得税等。上述事项相关的会计估计及判断,请参见本年报“财务报表”附注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1.6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差异
本集团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及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截至日止年度净利润和于日的股东权益并无差异。
5.1.7 根据中国监管要求披露的相关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
本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资产项目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行持有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项目的主要情况,请参见本报告“财务报表”附注“风险管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针对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本集团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整改反馈等五个方面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管理职能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分离,投资和交易业务已实现前、中、后台职能的严格分离。岗位之间具有监督制约机制,中台风险管理职能通过授权、限额管控和风险提示等环节对前台操作制衡,后台清算与结算职能通过交易确认、账务核对等环节对前台操作制衡。
计量基础和减值准备计提。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除非其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
估值流程和公允价值确定。在估值流程方面,不断完善估值方法论、估值具体操作及相应账务处理的流程,以确保前中后台相互协作和制约。在价格来源的选取方面,本集团规定可采用盯市(Mark-to-Market)、盯模(Mark-to-Model)和第三方价格3种方法。对有可靠来源、易于获取市场成交价格的业务头寸按照市场价格来计值;当业务头寸缺乏及时、足够的市场价格信息或价格信息获取来源缺乏独立性时,按照模型确定的价值计值;对能够得到第三方价格的,在综合考虑第三方价格的基础上确定重估结果。
内部报告程序。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报告体系由日常报告、非交易性市场风险的定期报告、估值和损益报告、专题报告和总体风险的定期报告组成。各类报告遵循相应的发送范围、程序和频率。各类风险报告报送分管行领导或其他高级管理层,并抄送相关部门。
5.2业务运作
本集团的主要业务分部有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和包括权益投资、海外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各主要业务分部的利润总额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截至日止年度
截至日止年度
公司银行业务
个人银行业务
5.2.1 公司银行业务
下表列出公司银行业务分部的主要经营数据及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截至2011年
12月31日止年度
截至2010年
12月31日止年度
利息净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业务及管理费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
公司银行业务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21.80%至1,110.41亿元,占本集团利润总额的50.68%,为本集团主要的盈利来源。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344.52亿元。其中,随着公司类贷款的增长及净利息收益率的提高,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238.37亿元;随着单位结算、国内保理、国际结算等产品收入的增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106.07亿元,增速为37.14%。由于业务较快发展和市场拓展力度加大,业务及管理费较上年增长16.85%;由于公司类贷款增长以及本集团采取更趋审慎的拨备政策,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增长20.10%。
公司类贷款投放有序,质量稳定。公司类贷款和垫款总额44,461.68亿元,增幅11.80%。票据贴现余额1,112.71亿元,较上年减少315.64亿元。贷款投放有扶有控,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支持基础设施行业、小企业、网络银行、国内保理、三农、保障房等优势领域和战略业务需要。不断强化内控管理,公司类贷款质量稳定,不良率为1.43%。
产能过剩行业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与清理。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风电设备、多晶硅、造船等“6+1”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减少16.07亿元。严格贯彻落实监管要求,着力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合同补正、抵质押整改、补充现金流等工作;上收平台贷款审批权限至总行;在IT系统建立平台客户标识,持续跟踪监测;将现金流不足、财政层级低的平台客户纳入年度退出计划;加大对平台贷款的资本约束。于2011年末,平台贷款余额4,297.64亿元,其中现金流全覆盖类占比达到85.69%,贷款余额较上年减少1,121.60亿元;平台客户924户,较上年减少158户。
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增长放缓,新增额近五年最低。本集团加强对市场形势的分析研究与预判,审慎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加强内控和合规经营管理,严格执行贷款客户名单制管理,切实做好客户准入关口的风险控制;重点投向信用等级和资质高的优质客户和项目,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平稳、房价较低、未实施限购政策的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市;重点支持普通住宅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于2011年末,本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余额4,191.60亿元,增幅仅0.16%;较上年增加6.50亿元,新增额近五年最低。
传统优势与新兴业务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较上年增加1,943.62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新增额的41.42%。网络银行领跑同业,贷款余额347.47亿元,增幅80.45%;客户数9,416户,新增2,771户;成功拓展泰德煤网、中商网、棉花网三个合作平台,合作平台增至9家。国内保理预付款余额1,279.36亿元,增幅89.54%;不良率0.14%,整体风险防控良好。涉农贷款余额10,499.12亿元,增幅27.71%;其中新农村建设贷款余额316.47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发贷款快速增长,贷款余额257.30亿元。电子票据业务增势良好,全年累计办理电子票据贴现业务315.49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9,137.58亿元,增幅24.60%,高于公司类贷款增速12.80个百分点;小企业客户数72,091户,较上年新增10,392户;产品创新工作成效明显,初步构建“成长之路”、“速贷通”、“小额贷”、“信用贷”四大类产品体系,涵盖抵押、质押、第三方保证、信用保证等各类担保方式,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严格把控风险,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在《亚洲银行家》杂志“2011年中国奖项计划”评比中,建行荣获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服务奖。
公司类存款平稳增长。本集团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公司存款平稳增长。于2011年末,公司存款余额54,150.19亿元,较上年新增4,668.67亿元。其中,定期存款新增3,401.98亿元,新增占比72.87%;活期存款新增1,266.69亿元,新增占比27.13%。外汇存款余额258.50亿美元,新增额居同业首位。
公司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91.70亿元,增幅37.14%,占本集团中间业务收入的45.03%。重点产品贡献突出,其中单位人民币结算收入74.31亿元,审价咨询业务收入54.74亿元,国内保理收入31.91亿元。
机构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多项产品市场领先。“民本通达”品牌深入推广,推出子品牌“文化悦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本行取得中央财政授权支付代理银行综合考评第一的成绩,继续保持代理预算单位数、资金支付量、手续费收入同业第一的市场地位。财政预算单位公务卡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累计发卡量达到289.28万张,市场占比同业第一;社保产品覆盖面不断扩大,已累计发行各类社保卡458万张;鑫存管业务客户总数2,125.22万户,客户数量连续七年保持行业第一;百易安业务实现手续费收入23.16亿元,增幅31.14%;代理资金信托计划资金收付业务收入16.45亿元;银期直通车签约客户数量接近市场总量的50%,保持市场第一位;已为106家财务公司客户组建资金结算网络或提供现金管理服务,资金结算网络覆盖率保持90%以上。
国际业务发展迅速,积极满足公司客户“走出去”的金融需求。全年完成国际结算量8,420.7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6.24%;实现收入45.05亿元,增长47.85%。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3,156.73亿元,是上年的6.54倍。贸易融资表内外余额合计3,694.44亿元,增长40.90%。国外保函业务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其中以“海外融资保”为品牌的融资性对外担保业务特色鲜明,市场认知度高;积极拓展银企直联模式的外汇现金池、同业外币清算、境外筹资转贷款等业务,提升我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服务水平。
投资托管业务长足发展,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于2011年末,投资托管业务规模达到2.06万亿元,增幅57.50%;实现托管费收入19.11亿元,增幅11.36%。证券投资托管规模4,952.29亿元,稳居同业第二;新增托管证券投资基金46只,新增托管基金份额502亿份。资产托管规模翻番,托管余额达到2,708.48亿元。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托管业务规模、托管只数居同业第一。年金托管稳步发展,托管规模481.37亿元,同业第二。托管能力获得国内外专业认可,获《全球托管人》2011年度“中国最佳托管银行”称号。
业务快速成长。于2011年末,本行签约企业年金个人账户404万户,较上年新增138万户;运营个人账户数204万个,新增36万个。签约受托资产194.07亿元,增幅37.93%;运营受托资产规模165.75亿元,增幅38.90%。企业年金签约企业客户数累计9,966户,新增5,484户。“养颐四方”系列员工薪酬延付计划产品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为300余家企事业客户提供福利计划咨询、账户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资金保值增值等综合服务。
资金结算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于2011年末,本行现金管理客户43.09万户,较上年增加20.29万户;实现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94.60亿元、增幅46.89%。推出交易信息定制、批量委托收款、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服务等创新产品;对公一户通、结算卡、多模式现金池、国内信用证等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现金管理品牌“禹道”的市场影响不断扩大。多次荣获《亚洲金融》、《首席财务官》、《财资中国》等媒体评选的现金管理专业奖项。
5.2.2 个人银行业务
下表列出个人银行业务分部的主要经营数据及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截至2011年
12月31日止年度
截至2010年
12月31日止年度
利息净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业务及管理费
资产减值损失
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
23.00%至376.27亿元,占本集团利润总额的17.17%,与上年基本持平。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199.11亿元。其中,随着个人贷款的快速增长及净利息收益率的提高,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144.21亿元;由于银行卡等业务收入增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增加51.42亿元。随着对个人业务资源投入的增加,业务及管理费较上年增长16.48%。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17.91亿元,主要是因为个人贷款的快速增长及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研判采取了更审慎的拨备政策。
个人存款稳定增长。于2011年末,个人存款余额44,193.98亿元,较上年新增3,965.85亿元,增速9.86%。其中,活期存款余额占比41.41%,定期存款余额占比58.59%。
个人贷款快速发展,资产质量同业领先。于2011年末,个人贷款余额16,838.55亿元,较上年增长23.02%。个人住房贷款重点支持百姓购买普通自住房,贷款余额增长20.74%至13,174.44亿元,余额、新增额均居同业第一;住房金融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强,荣获《周报》“2011年中国最佳房贷银行”奖项;“乐得家”品牌被《金融理财》杂志评选为金牌影响力品牌。个人助业贷款快速增长64.57%至800.75亿元,坚持“优质客户+有效资产抵押”,加快探索社区金融、专业市场等发展方向。个人支农贷款增长47.40%至54.24亿元,重点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支农贷款试点。本行持续强化贷后管理,资产质量保持同业领先。于2011年末,个人不良贷款余额51.79亿元,较上年下降7.41亿元,不良率为0.3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20%,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同业第一。于2011年末,住房资金存款余额5,069.55亿元,较上年增加890.57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62.07亿元,较上年增加994.74亿元。本行加强科技研发,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加大公积金龙卡、住房维修基金、住房资金科技服务等合作签约力度;加强产品组合,积极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融资需求,2011年,为6.94万户中低收入居民发放商业性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共计116.21亿元,保障性个人住房贷款年末余额381.94亿元。本行积极支持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推进保障房金融服务工作,取得第一批全部29家试点城市承办资格承诺,累计受托发放公积金项目贷款188.76亿元。
信用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于2011年末,在册卡量达到3,225万张;消费交易额5,889.01亿元,较上年增长44.86%;贷款余额975.53亿元,较上年增长75.96%,资产质量保持良好。信用卡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卓越卡、欧洲旅行卡、芭比卡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百货卡、财政公务卡、汽车卡发卡规模均超过270万张。针对不同客户消费信贷需求,形成购车分期、家装分期、商场分期、邮购分期、账单分期等五大类“龙卡分期付”产品系列,提供网点、商场POS
、互联网、电话等多种方便快捷的消费信贷渠道。其中购车分期已成为一大特色业务,2011年全国每千辆家用车中有28辆由本行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提供支持。龙卡信用卡品牌在主流媒体及专业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屡获好评,被21世纪广告国际峰会组委会评为“2011年度中国最具传播力品牌营销效果奖”;My
Love信用卡系列大赛营销活动案例获中国《银行家》杂志“最佳金融品牌营销活动奖”。
借记卡及其他中间业务发展良好。于2011年末,借记卡发卡量3.64亿张,较上年增加7,209万张,消费交易额17,927.57亿元,手续费收入为84.77亿元;创新推出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保IC卡,以及健康龙卡产品。为个体工商户特别打造的结算通卡发卡量198万张,当年新增139万张。新兴投资理财业务收入显著提升,代销基金(含集合计划)、个人实物黄金销售分别实现收入27.35亿元和6.73亿元,同业领先;代理人身保险实现收入27.3亿元。在同业率先推出移动支付业务。
大力拓展高端客户,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于2011年末,本行管理金融资产300万元以上的客户较上年增长20.43%,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客户增长27.99%;高端客户金融资产增长25.03%。私人银行卡和财富卡发卡量大幅度增长。依据高端客户多样化需求,对产品服务及相关流程、定价进行了广视角、多维度的产品整合与创新,推出了私人银行客户大额定期储蓄存款业务,启动了私人银行客户现金管理、消费社区金融服务、综合授信等产品创新项目。已成功实现财富交易模式,私人银行客户可直接致电客户经理提出转账、汇款、购买国债和理财产品等交易要求,并经电话确认密码即可达成交易。
5.2.3 资金业务
下表列出资金业务分部主要经营数据及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截至2011年
12月31日止年度
截至2010年
12月31日止年度
利息净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业务及管理费
资产减值损失
资金业务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38.79%至710.59亿元,占本集团利润总额的32.43%,占比较上年提升3.2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230.60亿元,增幅为41.61%。其中,随着市场利率的企稳回升,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166.23亿元,增幅38.95%;财务顾问、理财产品、代客资金业务等快速发展,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增加49.43亿元,增幅41.54%。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24.63亿元,主要是由于理财产品余额大幅增加及对债券投资计提拨备增加。
金融市场业务
本集团坚持稳健审慎的投资交易策略,综合平衡风险与收益,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市场地位持续巩固。人民币资金运用方面,在满足流动性安全的前提下,把握利率走势,积极调整投资组合结构,人民币债券投资收益率获得大幅提升,记账式附息国债承销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市场影响力持续巩固。积极开展交易账户波段操作,强化做市报价能力,交易债券收益率大幅领先市场指数,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量排名第二;外币资金运用方面,支持海外机构业务发展,审慎开展同业拆借交易,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积极应对欧债危机,对高风险债券进行择机减持,优化外币债券投资的国家和行业分布。
贵金属业务加大产品创新,推出账户银、铂,代客黄金远期等新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线。截至2011年末,贵金属交易总量达9,752.00吨,较上年增长759%。自营品牌实物金业务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第一。
结售汇及外汇买卖业务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末,代客结售汇及外汇买卖业务量共计3,88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74%。加强银行间做市交易力度,积极承担做市商职责。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以全面金融解决方案为载体,积极推动与政府机构、企业公司和个人客户建立全方位长期业务合作关系。2011年,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189.49亿元,较上年增长36.26%。
财务顾问业务实现收入104.00亿元,其中并购重组、债务重组、上市及再融资顾问等新型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比重大幅提高,实现收入52.48亿元,增幅101.85%。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收入8.80亿元。短期融资券承销额1,214.10亿元,连续六年保持累计承销量市场首位;超短期融资券承销额460.00亿元,市场排名第一。
2011年,本行自主发行理财产品4,036期,实现收入75.70亿元,增幅39.62%;产品余额6,926.51亿元,增幅112.34%。针对监管政策的变化,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调整业务发展思路,加大创新力度。积极配合国家“保民生、促和谐”工作,理财产品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参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
5.2.4 海外业务及境内附属公司
本集团坚持积极稳健的国际化经营策略和海外发展战略,海外机构网络布局稳步扩大。台北代表处和莫斯科代表处2011 年5
月相继开业,在其他地区设立机构的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截至2011年末,本集团海外机构已经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纽约、胡志明市、悉尼设有9家海外分行,在台北和莫斯科设有2家代表处,在香港设有建行亚洲和建银国际两家子公司,在英国设有建行伦敦子公司。于2011年末,海外机构的资产总额为4,431.88亿元。其中,海外商业银行类经营性机构(除建银国际和海外代表处)总资产为4,212.12亿元,较上年增长67.74%;利润总额21.09亿元,较上年增长64.00%。联动业务持续深化,联动资产余额1,259亿元,较上年翻番。资产结构持续优化,银团贷款和债券资产占比降至15%以下,不良贷款保持“双降”。海外核心业务系统在海外分行和建行伦敦推广完成,有力支撑了海外批发业务的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注册的23家持牌银行之一,是本集团在港澳地区的零售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在港澳地区网点数量达到50家。建行亚洲历史悠久,于1912年成立至今已一百周年,是香港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银行。建行亚洲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持了较好的业务发展趋势。于2011年末,资产总额1,091.94亿元,较上年增长25.62%;客户贷款和存款余额为814.29亿元和754.60亿元,分别增长20.86%和25.11%;不良贷款率0.22%;实现净利润5.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68%。
建行亚洲本地化经营进展顺利。于2011年末,客户总数19.5万户,较上年增加5.5万户。商业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境内外联动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贷款余额324.17亿元,建行亚洲全面快速推进人民币业务,于2011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95.6亿元,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突破300亿元;成为首批获人民银行批准投资中国内地银行间债市的境外银行之一,并成为香港第一批为零售客户提供人民币交易的本地银行,同时成功担任人民币国债联席牵头行与簿记行;被香港《资本杂志》授予“2011资本卓越人民币服务大奖”。信用卡业务也取得长足进展,全年新增信用卡账户7万个,零售消费总额接近40.52亿元。
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本行在香港全资拥有的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相关业务,业务范围包括上市保荐与承销、财务顾问、企业收购兼并及重组、已再融资、直接投资、基金募集与销售、资产管理及投资咨询、证券经纪、市场研究、增发配售、内地投资咨询及产业基金等。
年,建银国际不断推进业务转型。大力拓展IPO等传统投行业务,IPO项目数量和并购项目执行个数均居中资投行前列;证券经纪业务逆市增长,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85亿元,机构客户和非机构客户数量显著增加,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于2011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73.98亿元;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剧烈,致使公司上市交易类股权投资估值大幅下跌,形成全年净亏损16.09亿元。
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是本行在英国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公司存贷款业务、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英镑清算业务以及资金类金融产品业务。
建行伦敦积极服务于中资在英机构、在华投资的英国公司以及专注于中英双边贸易的企业客户,逐步成为建行的英镑清算中心,并构建了建行欧洲时区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平台。于2011年末,建行伦敦资产总额50.24亿元,较上年增长1.76%;实现净利润0.37亿元。
境内附属公司
本集团综合化经营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6月,本行完成了荷兰国际集团所持太平洋安泰50%的股权转让交割手续,并与共同投资者一起完成了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持太平洋安泰50%股权的转让交割手续。本行正式成为太平洋安泰的控股股东,太平洋安泰名称变更为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由此,本集团在已有基金、信托、金融租赁和投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在四大国有银行中率先控股寿险公司。本集团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于2011年末,已主发起设立湖南桃江等16家村镇银行。本集团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一站式的全面金融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交叉销售、业务联动,实现集团各成员协同发展。目前,境内各子公司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业务规模稳步扩张,公司质量日益完善。于2011年末,资产总额共计674.44亿元,较上年增长66.92%;实现净利润7.25亿元,较上年增长52.95%。
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由本行和美国银行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45
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75.1%和24.9%。建信租赁是国内首批获得银监会批准开业的创新型金融租赁公司之一,主要经营融资租赁、接受承租人的租赁保证金、向商业银行转让应收租赁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和境外外汇借款等业务。
公司扎实推进租赁业务,加强基础建设和风险内控工作,积极探索租赁产品创新。于2011年末,建信租赁资产总额360.23亿元,较上年增长48.07%;实现净利润2.12亿元,较上年增长24.71%。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由本行与合肥兴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重组设立,注册资本15.27
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
67%、27.5%和5.5%。主要开展资金、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信托,投资基金业务,资产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居间、咨询、资信调查业务,代保管及保管箱业务,自有资金贷款、投资、担保等业务。
2011年,建信信托积极推进产品创新,设计发行了“财富通”、“贷信通”、信托受益权转让、证券投资等系列信托计划。于2011
年末,公司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1,907.26亿元,较上年增长188.91%;实现净利润3.29亿元,较上年增长89.08%。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0
亿元,本行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股份公司分别持股75.1%和24.9%。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开办吸收住房储蓄存款,发放住房储蓄贷款,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发放以支持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限价房开发建设为主的开发类贷款等业务,是一家专业服务于住房金融领域“全功能”商业银行。
2011年,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住房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住房储蓄产品销售业绩突出,保障房贷款业务优势明显。于2011年末,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资产总额135.42亿元,较上年增长64.88%;实现净利润0.59亿元,较上年增长136.00%。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
亿元,本行、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5%、25%和10%。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2011年,建信基金顺利完成建信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建信双利策略主题分级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八只新基金的募集工作并已平稳运行。于2011年末,公司共管理21只基金产品,基金资产净值486.93亿元;实现净利润1.13亿元,较上年增长11.88%。
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目前注册资本11.8亿元,本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51%、19.9%、19.35%、4.9%和4.85%。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人寿、健康、意外伤害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2011年,建信人寿采取多渠道均衡发展、各有侧重的发展策略,大力拓展银保渠道,积极发展团险渠道,巩固发展个人代理业务,同时积极开展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等新型渠道。于2011年末,公司资产总额54.59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2.08亿元,实现净利润0.33亿元。
截至2011年末,本行主发起设立湖南桃江等16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共计15.40亿元,本行出资7.75亿元。
村镇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出多项支农惠农措施,开发出农户联保贷款、农民助业贷款等信贷产品,在为“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于2011年末,16家村镇银行总资产68.42亿元,存款余额45.97亿元,贷款余额41.2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87.34%。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保持为零。2011年实现净利润0.24亿元。
5.2.5 地区分部分析
下表列出本集团按地区分部划分的利润总额分布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截至日止年度
截至日止年度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下表列出本集团按地区分部划分的贷款和垫款分布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
下表列出本集团按地区分部划分的存款分布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百分比除外)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下表列出本集团资产、分支机构和员工的地区分布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递延所得税资产
(4,274,730)
12,281,834
1.为本行数据。
5.2.6 分销渠道
本行拥有广泛的分销网络,通过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客户自助设备、专业化服务机构和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银行服务。
于2011年末,本行境内营业机构总计13,581个,包括总行、一级分行38 个、二级分行304 个、支行8,835
个、4,402个支行以下网点及专业化经营的总行信用卡中心。营业机构较上年增加166个,区域布局突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强县富镇等地。截至2011年末,累计完成7,800家零售网点的二代转型推广工作,二代转型全面收官。转型网点配备专职客户经理10,482人,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明显提升。开展星级网点评定工作,评定“五星级营业网点”181家、“四星级营业网点”676家和“三星级营业网点”1,105家。
自助渠道作为本行最大的账务性交易渠道,在线运行自助设备45,645台,较上年新增5,771台;投入运营自助银行10,681家,较上年新增1,004家。
截至2011年末,累计开业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心245家;累计建成个贷中心940个;小企业经营中心240家。专业化服务机构覆盖主要城市和百强县。
电子渠道快速发展,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于2011年末,个人网银客户数8,454万户,增幅48.19%;企业网银客户数139万户,增幅49.46%;手机银行客户数4,695万户,增幅109.22%。个人网银交易量40.4亿笔,较上年增长40.78%;企业网银交易量9.7亿笔,增长46.97%;手机银行交易量2.06亿笔,增长93.25%。电话银行客户数9,621万户,增幅33.77%。电子银行与柜面交易量之比为206.72%,较上年提高了65
个百分点。电子渠道先后推出短信动态口令、专户理财、E商贸通、账户银、账户铂、银医服务等新服务产品;推广“E动终端”等产品和应用,推出21期网上银行专享理财产品;网站“房e通”个贷频道运营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个贷服务电子化渠道初步建立;开通在线客服等客户互动交流通道,建立客户体验问题库,并不断跟进解决;“建行E路通”新浪官方微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5.2.7 信息技术
2011年,本集团着力推动应用系统建设,提升系统风险防控能力,并制定了IT基本架构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IT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
推动应用系统建设,支持业务发展要求。积极与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上海黄金交易所等单位合作,推出金融IC卡、移动支付、代理黄金交易、E商贸通等系统;优化电话支付、个人结售汇、现金管理、电子银行等系统功能;推广前后台分离系统,有效提升业务处理效率,防范操作风险;完成海外核心及周边系统在现有海外机构的推广,支持海外业务拓展。
提升系统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安全稳定运营。完成重要系统风险点梳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梳理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和风险因素,制定分级分类应对策略,加强应急演练管理;梳理完善运行监控指标,加速部署自动化运维工具,持续提升运维自动化管理水平;规范服务支持流程,整合资源,持续推动分行和海外应用系统上收整合,简化全行应用系统环境。在交易量增长的情况下,实现重要业务系统99.99%的可用率目标。
5.2.8 员工及人力资源管理
于2011年末,本行共有员工329,438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29,610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0,112人,占48.6%;境外机构当地雇员432人。此外,需本行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为40,037人,子公司员工5,229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141人)。以下是本行员工分别按年龄、学历、职责划分的结构情况:
占总数百分比(%)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高中及以下
公司银行业务
个人银行业务
金融市场业务
风险管理、内审、法律和合规
2011年,本行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国际领先的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努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积极吸引、培养、储备国际一流人才,加大竞争性人才选拔力度,统筹推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海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本价值贡献度,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本行秉承规范分配秩序、构建和谐分配关系的理念,不断创新薪酬管理体系,统一全行工资支付管理政策,引入目标薪酬管理理念,加强对基层员工和核心岗位薪酬分配政策指导,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本行涉及员工薪酬管理的重要分配制度或重大事项需提请董事会审定,董事会设立提名与薪酬委员会,专门审议涉及公司薪酬制度和方案、年度薪酬总量控制原则、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方案、年度薪酬标准、绩效考核方案与年度考核结果等方面的议案。涉及薪酬分配的重大议案还须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或报上级管理机构履行批准备案程序。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实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本行还制定了相关办法对因违规失职行为受到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员工和对因轻微违规行为受到积分处理员工的薪酬进行扣减。
本行不断加大培训资源投入,大规模开展员工培训。既坚持全员培训、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对主要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培训,对后备管理人员强化培训。2011
年,本行共举办境内外各类培训29,166 期,培训131.8万人次。
5.3 风险管理
2011年,本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重检优化信贷政策,深化信贷结构调整,增强了信贷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客户质量和信贷结构不断改善;强化表外、海外、国别、押品、并表风险等基础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风险管理技术工具的优化和运用,支持业务发展和创新;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操作风险管控,保障业务安全稳定运行。
2011年,本行继续扎实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三大支柱实施进展顺利。大力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流程、系统、数据、人员等基础建设,初步搭建起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启动海外机构实施新资本协议工作,配合银监会评估组完成了现场评估。从评估情况看,本行基本具备提交实施新资本协议申请的条件。
5.3.1 风险管理架构
本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战略和风险管理政策,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整体风险状况进行评估。
本行建立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形成了以首席风险官—风险总监—风险主管—风险经理为条线的垂直风险管理体系。
总行层面。首席风险官在行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推进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负责风险政策制度建设、风险分析计量等工作,并下设市场风险管理部和海外机构风险管理团队。授信管理部负责授信业务审批和信用风险的监控。总行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
分行层面。一级分行设风险总监,对首席风险官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分行的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工作;二级分行设风险主管,支行设风险经理,负责所辖风险管理工作。风险条线实行双线报告,第一汇报路线为向上级风险管理负责人汇报,第二汇报路线为向所在机构或业务单元负责人汇报。2011年,本行开始探索向香港分行派驻风险总监,比照境内分行实行风险总监双线报告工作机制。
子公司层面。本行通过各子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指导和督促子公司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有效管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建立并不断完善集团内部“防火墙”制度、大额风险报告制度等,防范风险在集团内部传递,强化集团层面的整体风险管控。
5.3.2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对本集团的义务或责任,使本集团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2011年,本行着力深化信贷结构调整,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强化表外、海外、国别、押品、并表等基础管理,优化经济资本和行业限额体系,深化风险计量技术工具的运用,完善监控手段与机制,优化授信审批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及时重检信贷政策,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细化“进、保、控、压、退”的政策要求,引导全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结合最新监管要求,及时重检行业和产品信贷政策,增强政策的适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
强化重点业务领域风险管控。对政府融资平台开展逐户风险排查和评估,切实提高现金流覆盖水平,落实风险缓释安排。密切跟踪趋势性的风险动态,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高耗能及产能过剩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排查,下发风险提示,促进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全面落实监管部门逆周期监管要求,严格风险分类标准,主动夯实信贷资产质量基础。
强化表外、海外、国别、押品、并表等基础管理。明确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政策导向及相关要求,建立表外业务风险抵补机制。完善海外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推进海外业务风险评级工具研发,规范海外机构贷后风险监控。强化国别风险管理,启动国别风险管理咨询项目,探索建立国别风险评级体系。明确押品管理政策底线,优化押品系统,扩大押品覆盖范围,增强风险缓释能力。强化集团内部风险隔离管控和集团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规范子公司重大风险事项报告。
优化授信审批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客户和不同产品的具体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授信审批管理流程,提高授信审批效率;根据小企业授信业务特点,开展小企业授信申报材料重检修订工作,逐步推进小企业授信业务量化审批。
推进风险管理工具优化升级和运用。完善经济资本和行业限额管理,推动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工具在信贷资源配置、授信方案设计、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应用。优化客户评级模型和客户评分卡,规范评级管理。开展宏观经济波动、房地产等多项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系统建成并上线运行。积极推动贷款减值损失准备金系统三期开发,优化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功能。
信用风险集中程度
2011年,本集团主动落实监管机构要求,通过进一步严格准入、调整业务结构、控制贷款投放节奏、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创新产品等一系列措施,防范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
于2011年末,本集团对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3.30%,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15.18%。
贷款集中度
集中度指标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十大单一借款人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占贷款总额百分比(%)
铁路运输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道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铁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道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5.3.3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建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保障支付和清算安全,同时充分、合理运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下表为本集团本外币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的比率。
流动性比率
2011年,人行六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将保证金存款纳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尽管已于12月下调一次法定准备金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然趋紧。受此影响,本集团资金备付率有所下降。本集团根据资金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存款吸收力度,提高流动性风险限额调整频率,调整债券投资、买入返售、存放同业等对流动性影响较大的相关产品运用额度,灵活调剂头寸余缺。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流动性水平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保证了正常支付与清算。本集团定期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以检验银行在遇到极端的小概率事件等不利情况下的风险承受能力,结果显示,压力情况下流动性风险虽然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下表为本集团的资产与负债于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相关剩余到期日的分析。
(下转B011版)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o 凡注明“东莞时间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o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时间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请将#替换成@) 处理时间:9:00—17: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保障卡余额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