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职护士怎样才能克服恐惧对尸体的恐惧

揭秘中国海上救援队员:上岗先学如何克服对尸体恐惧
作者:刘俊 叶飚
日,江苏籍采沙船&邮郭18&轮在上海横沙岛北口水域搁浅破损,严重倾斜。&东海救201&轮成功救助遇险人员。 (南方周末资料图)
&哥们,走,我带你回家&
王金锋在海上干了一辈子,身经百战。但每当新人培训,他传授的第一课不是如何救人,而是如何克服对尸体的恐惧。&你们想吃这碗饭,必须得过这关&&&老王常跟他的兄弟们说。
捞尸是潜水员的职责所在&&水面上的由飞行队和救助船负责,水下的一般归他们管。在两眼一抹黑的海底,他们要摸遍船上每个犄角旮旯,寻找幸存者,但常常顺到的是已经冻僵、泡肿的遇难者遗体。
&哥们,你在哪里?家里找你们呢。&在孤寂的海底,老王喜欢一边摸,一边轻声念叨上两句。既为了给自己壮胆,也希望死者在天之灵能帮他一把。要是顺到了,老王还会祷告一番:&兄弟,走,我带你回家。&
也有想带却很难带走的情况。老王记得,前两年,有艘小渔船在渤海翻沉,倒扣在海面上。老王的手下下去十几趟,硬是没把人拉上来&&腿卡在木板里边,周围都是杂物。
海上打捞,谁都要经历面对尸体的第一次。
那是4月的一个早晨,渤海海水冰冷,每40分钟就得换人,陶波和他的同事轮番下水。舱内空间很小,怕被渔网缠住,手电都没敢带,危险可想而知。
这是陶波第一次打捞尸体,有点瘆得慌,但怕也得干,&家属在外边等着,这是职业道德。&下水之后,他也学师傅老王的样祷告两句:&兄弟别吓我,我带你出去。&那天,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中午12点才把人给拖上来。
有时候,人捞上来了,家属们连句谢都顾不上说,直奔尸体而去。筋疲力尽的潜水员瘫在救助船上,有时也跟着呜咽起来。&谁没有个朋友亲人的。&陶波的同事、北海救助局应急队队员程延达说。
程延达和陶波都是海军陆战队出身。当兵那会也算热血青年,但在和平年代,几乎没什么挑战,到了救助局,才算找到了点保家卫国般的荣光。
来救助局干了将近十年,每次行动,程延达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我救了别人,看到他安全了,或者把人捞上来了,我就满足了。&他说,他很能理解那些家属的心情。
有时候,他们中午去吃饭,家属怕他们一走了之,说吃饭可以,但设备得留下。碰到不讲理的,连路都给封死,直到找到遇难者才肯放他们去休息。
还有让他们更难受的。北海救助局基地主任于卫政记得,他们曾去一个水库捞尸,捞完了还不算,家属非让他们把人抬到离水库很远的公路上才肯罢休。结束之后,于卫政问家属能不能弄点便宜白酒给潜水员洗洗手&&按当地风俗,没结婚的小伙子尸体是碰不得的,但家属楞是没同意。
比起打捞尸体,在水下救活人的压力更大。&下去的时候生怕被抱住,那样两人都危险。&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潜水员吴忠发说。
在2004年的一次翻扣船救助中,一名女幸存者借着翻扣船顶部一点点空气活了下来,但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之前,几个队友下去都因为她过于紧张无功而返。吴忠发最后潜了下去,他先脱下头盔,递了瓶水给她,告诉她不要紧张,接着让她抓好供气管,以防她乱抓。刚拉上来,人就陷入昏迷,再拖一会就不行了。整个救援持续了8个钟头。
只要有一丝希望,救捞人就会拼尽全力,不管是遇难者遗体,还是一条小狗。
有一年在旅顺西边,一艘渔船沉了,六人失踪。北海第一飞行救助队到了现场,除了碎片,就发现一条狗,爬在一块小木板上。机长潘伟说,先救人要紧。可盘旋20分钟,一个人都没发现。
潘伟曾在北一飞干过多年队长,现在是交通部救捞局总工程师,负责全国四个救助飞行队的指挥和培训。
返航的时候,油量已经不多,但狗还在,救生员王浩说,狗也是一条命啊。救上来的时候,小狗四肢冻得不能动弹,王浩给它又搓又揉。一开始在飞行队怕生,喂水都不喝,过了三天就跟人撒欢了。队员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大命,大难不死的意思。
用&生死相依&形容救捞人之间的关系并不为过。救援队施行半军事化管理,365天随时在待命,跟队友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还久。在救援中,他们连命都要交给对方。
有时候,队里的人也会闹点矛盾,时任北一飞队长潘伟遇到这种事就会冲他们一顿痛骂:&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为了这点小事值得吗?&
在潜水界有个说法,叫上阵父子兵,意思是,特别信赖的人才能一起战斗。在没有水下对讲机、要靠拉绳打信号的年代,这个说法更加贴切。
拉绳拉两下代表往下放,三下是上升,一下是停。别小看了这最简单的信号。有回,王金锋拉了三下,但岸上队友仍然是往下放。老王感觉氧气快没了,不得不自己顺着绳子上了岸。
如果不是队友的提醒,程延达有次差点在水下回不来。有年冬天,外头太冷,供气管结了冰,气供不上,是岸上的队友立刻通知程延达赶紧出水。现在,程延达跟队友有时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什么意思。
一个潜水员在水下作业三个钟头,岸上的人心也一直提着。他们中有看显示屏的,对讲的,拉绳的,盯氧气瓶的。不看到队友平安出水,心就总是悬着。&老是担心下边的人会不会被刮到,被渔网缠住。&程延达说。
对于飞行队而言,救生员的性命在绞车手手里。作为救生员和机长之间的桥梁,绞车手的角色相当关键。&如果对救生员的手势和眼神领会错了,给机长反馈回来的操控指令是错的,会要了救生员的命。&潘伟说。
北一飞救生员王浩说,一个机组五个人,就是像五根手指一样,一个人犯一点小错,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人。
救助强调团队作战。作为机长,不光要会飞,还考验他的应急能力、指挥能力和心理素质。在给飞行队督查时,潘伟经常对机长们讲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机长必须有处境意识,要把自己尽可能放在安全的地方,别把自己放到死胡同里面。&
但在狂风巨浪中,既要保证团队的安全,又要执行救援任务,这种矛盾,北海救助局112号救助船的大副隋小虎也不止一次体会过。在救助船上,船长相当于总指挥,大副相当于前方作战指挥,负责后甲板的救援。
&太在乎水手的安全,就会畏首畏尾,但无畏往前冲也不行。&隋小虎说,他的办法是,每次出任务前,认真检查水手们的救生衣和保温服有没有穿好,用来固定水手的两道安全绳有没有问题&&
但更重要的安全保障还是日常训练。一本密密麻麻的日志本上记录着北海救112号船训练的内容。日那天的日志这样记录:早上8点到10点,全体船员进行收放高速救助艇的训练,下午2点到4点,轮机部人员学习各类油料的使用管理要求&&
&就好比种麦子,几年不种可能就忘记了。&隋小虎说。
对于管理层来说,不断从失败案例中总结教训,是他们提高救助水准并保证兄弟们安全的重要手段。救捞系统每年都会组织案例研讨会。
梁立坚举例说,南海救助局一次救援中,人都救上来了,几个渔民因为舍不得船上的东西,又返回船上去拿,虽然最后几个人在沉船的刹那安全返回,但梁立坚还是把参与救援的同事骂了一通:&让渔民返船是重大失误,这种情况以后不允许发生。&
2013年1月,某飞行队在一次救助中,因为风浪太大,救生员几次定点下降失败,最终放弃返航。但潘伟看录像后讲评说:&这种情况是有办法的。救生员可以带一个牵引绳,在高空放下去,让船上的人拉着,减小摆动,救生员再顺着牵引绳下去。&
不抛弃,不放弃
在外人眼中,海上救捞人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个可以力挽狂澜的英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的确获得过各种表彰。但是问起干这行的初衷,他们的回答再朴实不过:&既然吃了这碗饭,就得对得起这份职业。&
跟许多人一样,梁立坚当初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才进救捞队的。梁立坚小时候家里穷,听说救捞队管吃管住,一个月还能省下30块钱接济家里,就来了。但各种不适应很快接踵而来:晕船、难以想象的危险、想家、孤独&&
这是每个救捞人都会面临的困境。广东打捞局华天龙起重船政委吴体康记得,有个船员马上就要结婚了,却因为有任务要出发,他老婆只能抓来一只公鸡拜堂。后来老婆生小孩、中风,他也都没在身边。
&你回想一下,如果你在海上遇险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是不是急切希望有人早一秒钟来救你。&这位船员的一番话让吴体康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就是救人的,这是应该做的。&
也有人是为了活得更有意义而来。潘伟到北一飞之前,已经是部队里的飞行大队大队长,正营级军官。转业那会,很多航空公司以高薪挖他,他都拒绝了。&虽然待遇高点,但跟部队也差不多,但搞救助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
在北一飞,潘伟挑战过许多不可能的极限,很多救援都是日常训练中没有碰到过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刀尖上跳芭蕾&。
有一回,一艘俄罗斯的帆船上有人患了急性阑尾炎,但帆船桅杆太高,转了两圈都没找到救生员下落的点,正准备撤的时候,他想了一招:贴着桅杆把救生员放下,桅杆跟钢索都是垂直的,即便救生员蹭一下也没有什么危险。平常的作业高度只有20米,但那次接近80米的高度,飞机控制很不稳定,一直在晃。最终总算有惊无险。
就像部队打仗一样,领导在第一时间冲锋在前,还能临危不乱,也许是在这支薪水不高、风险极高的队伍愿意一直待下去的关键。
这个传统早在30年前就已经留下。吴体康回忆,1979年,广州救捞局派船去拖南海3号,风浪太大,缆绳怎么打都打不上去,必须靠救生艇拖过去,船政委亲自带水手下船,放艇的时候,很多船员都落泪,因为这一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
让广州救捞局原党委书记胡伟明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救援发生在1984年。当时,广州救捞局的一条船在平潭岛南边触礁,工程队派人去抢修,他亲自去帮忙。给工人做饭,搬运水泥,守了三天三夜。
&如果你能够跟兄弟们一起冲,一起干,一起顶得住,才是好样的,你回去跟他们能够混到一块,你说话有人听。&胡伟明说,这支队伍逐渐养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谁能顶住风浪,谁能吃苦耐劳,谁就是英雄好汉。
干了十几年的队长,只要有潜水员在现场作业,烟台打捞局原潜水队队长于军都从不睡觉。&也就是帮着分析水下情况,碰到缓坡、水流,提个醒什么。&于军说,一个工程干下来,不是为了立多大的功,而是希望兄弟们都能平平安安的。
沉船捞上来的那一刻,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于军说,&大家所有的压抑、辛苦,感觉都是值得的。&
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中国救捞)是中国唯一的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中国救捞包含救助、打捞、飞行三支队伍。目前拥有专业救捞船舶198艘,直升机12架。
其前身是1951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人民打捞公司。1978年,交通部正式成立救助打捞局。1999年&大舜&轮海难后,中国救捞2003年进行了机构改革。
2003年以来,中国救捞共出动11929次,执行应急救助抢险任务8785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34030名、救助遇险船舶1873艘、打捞沉船99艘,获救财产直接价值达842亿元。
在执行常规救捞任务之外,救捞系统还奉命执行了诸如&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钓鱼岛、黄岩岛等海上维权应急救援保障,汶川地震救灾,以及为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提供海上应急救援保障等。
[责任编辑:PN018]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护士节征文演讲稿:因为我是一名护士_护士节演讲稿_第一范文网
> 护士节征文演讲稿:因为我是一名护士
护士节征文演讲稿:因为我是一名护士
护士节征文:因为我是一名护士
一直以来,家人、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不曾想过我会选择护士这个职业,因为在人们眼中具有&白衣天使&美称的护士应该是那种很文静、温柔、娴淑的女孩子,而我从小是个出了名的&小辣椒&。在家中有着父母惯出来的几分娇气,在学校中有着好朋友们宠出来的几分得理不让人的霸气,心里还充满了未走向社会前的几分不服输的傲气,所以不看好我当护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可从毕业到现在我已工作近一年的这段时间中,生活中的我依然是原来的我,但进入工作岗位中的我与生活中就截然不同了。若是要问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护士。护士节征文演讲稿:因为我是一名护士
进入病房,面对病人,我必须面带和蔼的微笑,用温和的语调与他们沟通,使他们已让疾病折磨的心灵尽量得到安慰与支持,因为我是护士,我面对的是身体和心灵都已受到折磨的特殊群体,一名护士的职业道德告诉我,应该这样做。抢救病人时,无论情况有多危急,我必须镇静自如,有条不紊地依病情变化做出各种措施;无论遇到多危险的情况,首先我得稳住,假使我已方寸大乱,如何让早已不知所措的病人和病人家属给予信任感,如何不让同住的其他病人感到恐惧和不安呢?可我在家中却是一个连老鼠都会把我吓哭的&胆小鬼&呀!因为我是护士,作为一名护士的职业素质要求我应该这样做。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后,我依然要抽出大量的业余时间继续看书,参加各种专业讲座的学习。病人不但从专业知识上需要与护士沟通,而且在心理、社会的多方面都需要与护士产生共鸣。朋友们都说我活的太累了,但我自己知道我从事的职业与别人不同,一个会计如果算错了一笔帐,无论是多少钱,他可以重新补上,因为钱是人挣的;一个画家如果画错了一幅画,他可以重新再画,因为对他来说也许总是下一幅作品才是最完美的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用错了一次药,是会造成用金钱、用权力,用什么都无法补救的错误,我怎么能够不去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呢?我必须对把最宝贵的生命与健康交给我们维护的病人负责,因为我是护士,作为一名护士的良心告诉我必须这样做。看到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无论有多劳累,心中都会有说不出的喜乐,这是对自己付出努力的一份肯定,一份默认,一份没有填写的满分,这份快乐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无法体会的,因为我是护士。
换下洁白的隔离衣,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看着这个长发飘飘、带有几分朝气和现代气息的女孩子,别再怀疑她不是那个整日忙碌于病房之间常带笑容、善解人意的小李护士。我忙碌,我充实,我自信,我快乐&&因为我是一名护士。护士节征文演讲稿:因为我是一名护士
相关推荐:本文链接: /yanjianggao/hushijieyanjianggao/2715933.htm下页更精彩1
护士节征文演讲稿:因为我是一名护士 相关内容:
一位患者家属对我们说:我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对你们护士的感激之情,我老伴能活到今天,全靠你们精心的照料,我只能说我已经非常知足了!另一位病人家属拿来5000元钱,对我说:护士长,真的太感谢你们护士对我老伴的悉心照顾了!我们全家...
从心做起,听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记得在我的孩提时代有着这样的记忆:因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进了医院,本来就对医院有恐惧感,刚一进...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如果能当上一名美丽的白衣天使,那该有多好啊!十八岁的那一年 , 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带着美好的憧憬我穿上了洁白的护士服。当我满怀喜悦和好奇走进透析中心的时候,天啊!我所看到的不是憧憬、不是白衣轻舞的欢快。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灯光,驱散的何止是受伤士兵心头的阴云,那穿越时空的温暖,在每一名护士的心中,都炽燃成生命的烛炬!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外科护士演讲范文。
在鲜花怒放、轻舞飞扬的五月,我们迎来了一个神圣的日子512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我们是护士,我们是天使,接过南丁格尔的神灯走进病房,用她特有的光芒,把病人阴霾的心田照亮。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护士姐妹们!下午好!今天,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护士节。首先我谨代表护理部向到会的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辛勤工作在护理工作第一线,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无私奉献的护理人员...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我们是护士,我们是天使,接过南丁格尔的神灯走进病房,用她特有的光芒,把病人阴霾的心田照亮。我们传递着南丁格尔的精神,用天使的温柔、真诚的爱心,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为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纷纷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各个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承担起守护健康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博大的爱心,将人类的至真、至善、至美发挥到了极至,一如春风吹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查看更多>>
【护士节演讲稿】栏目最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克服没有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