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东北经济发展问题,如何能够真正.振兴东北的经济特区老东北

解决东北地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_新浪城市_新浪网
  沈阳日报、沈阳网 记者 刘国栋 刘东庚
  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结构单一地区(城市)转型面临较多困难,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
  破解问题的路径在哪里?开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门的“金钥匙”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要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二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下大气力改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三是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东北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四个着力”是基于东北地区现实,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并站在历史制高点上提出的。“第一个着力”是治本之策,“第二个着力”是关键之举,“第三个着力”是决胜之策,“第四个着力”是稳定之基。东北地区振兴,确需实实在在地做好这四篇大文章。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体制机制决定着经济发展走向和前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与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突破的一道关口。习近平总书记从市场、政府、企业等方面对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行了精辟论述。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日,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发现和培育市场,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从放活市场中找办法、找台阶、找出路。”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要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有企业是关键战役。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长期在国企工作,深刻地感受到体制机制改革在国企发展中的意义。他说,体制机制问题束缚手脚,让我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展示自己力量,是发展的最大障碍。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非常中肯,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
  目前,无论世界经济,还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大转型期,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产能过剩,倒逼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经济由大向强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这个问题更加严峻,顺应这个大势的要求更加迫切。
  日,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形象地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他再次谈及了产业结构问题:“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这种状况改变得越快越主动。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
  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把发展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位置:“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集成电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沈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说,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深层调整,抢占世界制造业制高点,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将会大大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同样,在创新贯穿于当今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主题。
  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论述中占有特殊地位,论述特别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他强调要营造全社会的创新环境:“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 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企业创新:“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老企业要敢于搞新技术、创新品牌、闯新市场,要志存高远、更上层楼,引领潮流、争创第一。”
  科技是创新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高新区要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高新区要抓好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组合,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
  创新离不开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才建设:“创新人才犹如优秀种子,很是难得,要大力培养。年青一代要有历史机遇感、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创新上脱颖而出。”
  “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青一代要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作贡献。”
  创新是中国国家由大变强的内驱动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贯穿始终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在振兴中的重要性,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指出了振兴的方向。国家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中国制造2025》起草人之一,李北光如是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然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把民生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过程,是这场深层次改革的鲜明特色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论述体现着他的民生观。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由于历史欠账和老工业基地特殊性问题,辽宁困难群众还不少,民生工作压力比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总的要求是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工业基地前些年下岗人员相对集中,党和政府要切实关心他们及其家庭的工作和生活,加强社区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让在就业创业上需要帮助的群众都得到帮助、在生活上需要保障的群众都得到保障。”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最大民生。”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生态环境也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振兴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大动力所在,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投身振兴大潮的热情,好像有一种力量在胸中激荡!
  “四个着力”的本质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一定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取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全面胜利。
新浪地方站东北经济真的不行了吗?振兴东北,这盘大棋要这么下_中国经济周刊_传送门
东北经济真的不行了吗?振兴东北,这盘大棋要这么下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文| 李建广近段时间,东北经济牵动着很多人的目光。在最新公布的全国31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数据中,东北地区仍落后于其他地区。“失速”“塌陷”“危险的边缘”……对东北经济类似这样的论断仍有一定市场。那么,东北经济到底怎么样?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真的会一蹶不振吗?东北又该如何闯出一条振兴的新路?8月19日至20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在哈尔滨举办,围绕东北经济面临的问题,500多位政商学界高端人士齐聚一堂,为东北振兴建言献策。振兴东北很重要?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全国发展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今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这已是总书记第三次到东北考察调研。2013年和2015年习近平曾先后赴辽宁和吉林考察调研。与此同时,中央层面下发的关于振兴东北的文件也是一个接一个。东北,无疑在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档口,位于中国“雄鸡”版图头部的东北能否“昂”起头来,对全国其他地区的转型发展将有特别的意义。在论坛开幕式上,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就指出:“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事实上,“振兴东北”从来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词。2003年,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北振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4月,在振兴东北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东北经济到底怎么样?触底回升、分化加剧,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前不久,东北三省交出了上半年GDP“成绩单”。辽宁、黑龙江增速排名垫底,吉林与全国增速持平,其中辽宁上半年GDP同比下降了1%。这些数据确实令人“揪心”。不过,与过去一年相比,东北经济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看来,东北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整体看东北处于触底回升之中,改革推进有序,结构加速调整。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分化加剧。据介绍,从省级层面看,吉林的发展速度跟全国持平,黑龙江虽然弱于全国发展,但是整个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辽宁的压力比较大。同时,东北三省也存在新旧产业替换程度上的差距。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吉林的总体态势要明显好于辽宁和黑龙江。当然,东北真正要实现振兴,还有很多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与全国相比,东北国企改革仍然滞后,国企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投资环境相比,东北的投资环境有待改善。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晶莹也坦诚,我们仍然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体制机制不活,创新机制不活,转型发展缓慢,人才流失这样一些共性问题。东北振兴的新路怎么闯?破除体制性障碍,切实托住民生这个底东北该如何闯出一条振兴的新路?在此次论坛上,创新、国企改革、民营经济、人才、对外开放等成为热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针对东北振兴议题,可以提出颇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企体制、政府行为以及人的观念等。但仅解决其中几个问题,作用不大,应考虑整体环境问题——包括“显性体制”和“隐性体制”。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出实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当下东北振兴有三个方面很重要:需要一批成功的企业家;需要一个创新的理念;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靠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在发言时还指出,破解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也要靠加强与东北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作联动,抱团取暖,合力攻坚。沈阳市市长潘利国也认为,要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必须在创新和改革上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在东北迅速释放创新活力和改革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民生也非常需要。对东北而言,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需要保护民生。论坛上,切实兜牢民生保障的底线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民生问题若不稳妥解决,东北振兴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另一个角度看,为民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民生产品,不仅能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能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动力。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中国经济周刊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8月22日 23:00
中国经济周刊 最新文章
中国经济周刊 热门文章破解东北现象&加快东北振兴
日09:23&&&来源:
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7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正式发布。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现在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国家在本轮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再次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新政策措施,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带来了希望。
一、理性剖析东北经济落后的成因
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于“一五”“二五”期间,成型于计划经济时期,转型于改革开放年代,升级于21世纪东北振兴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东北地区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已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理性剖析东北经济落后的成因和经济结构上的“短板”,才能在新常态下补长短板、做强长板,打造黑龙江经济的升级版。
东北经济发展落后,可归纳为三个原因。首先是思想观念落后。黑龙江是移民省份,小农意识积累很深,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其次是体制落后。东北经济管理体制是历史遗留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表现为“五最”:一是解放最早,1946年3月解放;二是距前苏联最近,仅一江之隔;三是学计划经济最快;四是退出计划经济最晚;五是计划经济留下的旧胎记最重,也因此引发了人口、人才外流等现象。再次是产业结构落后。计划经济留下的旧产业结构,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出了问题。实践证明:速度决定增长,结构决定发展。黑龙江重化工企业比重太大,大庆和四个煤城占黑龙江GDP的60%。大庆油田减产降价,四大煤城量价齐跌,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结构方面,黑龙江省存在着四个结构性“短板”:一是国有企业多、包袱重,非公经济比重低,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第二个短板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大农业大而不强,二产大工业结构欠优,三产现代服务业发展晚、比重低,仅占46.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比广东低26个百分点。第三个短板是黑龙江工业结构中,传统制造业比重太大,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低。要打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点的新的经营格局,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环保产业、电动汽车、高端现代智能制造业,彻底改造调整结构,黑龙江的发展才有希望。第四个短板是开发结构不合理,偏重于资源开发。黑龙江是资源大省,开发资源是对的,但不能单一开发资源,更要做好市场营销,用市场开发带动资源开发,在调结构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把好东西卖上好价钱。
二、抓住第二轮东北振兴的宝贵机遇
当前,黑龙江的发展处于四个“十年”叠加期,要把握好这一宝贵机遇,使这四个“十年”互动互补,合力助推黑龙江振兴发展。
第一个“十年”,是东北振兴的十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群分类指导,研究原字号企业怎样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老字号企业怎样改造升级,新字号企业怎样做大做强以及如何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到三产三做。一是一产农业要做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做强农业贵在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二产工业要做优,解决工业大省结构欠优问题,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三产要做大,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晚、比重低的问题,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牢牢抓住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第二次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
第二个“十年”,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十年。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四个特征,一是中速发展,二是深化改革,三是调整结构,四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十年,黑龙江要着力把握好时代特征和发展主旋律,科学谋划发展思路,以黑龙江的振兴发展更好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第三个“十年”,是龙江丝路带建设的十年。国务院批复的《“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拉动黑龙江经济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黑龙江大开放大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规划》建设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为年,是启动阶段,对俄贸易量预计达到250亿元;第二步是年,为攻坚阶段,要建成“一核四带一环一外”新格局;第三步是年,达标阶段要形成一个用开放带改革,用改革促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工作的新思路。
第四个“十年”,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的十年。《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第二轮东北振兴的十年在时间上相吻合,能够带来互动互补效应。这十年是中国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的十年,黑龙江省要有紧迫感和针对性,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打造新机遇、新平台,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国制造2025》给老工业基地带来了“三化”发展新导向:一是智能化,在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实现智能化,在工业的运营和管理上实现智慧化,将黑龙江由制造大省转变成智造强省。二是服务化,制造业的服务化是一个新理念,过去企业关起门来搞生产,就产品研究产品,对产品之外的服务关注不足。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省也提出了延长服务链,着力开发包括科技、金融、商贸和售后服务业等在内的生产型服务业。三是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时,为中国经济提出了两条底线,一是发展,二是生态。与之前牺牲生态环境换取发展速度不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加强生态保护。黑龙江是生态大省,发展绿色经济前景广阔,要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绿色制造业,使黑龙江的工业绿色化、节能环保化。
对于黑龙江这个生态大省、制造大省来说,本轮东北振兴有着更深的指导意义。21世纪是“互联网+”发展的世纪,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势必将改变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以本轮振兴为契机,主动拥抱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改造提升老产业、做大做强新产业,开发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旅游业等,打造智慧龙江。
三、新一轮东北振兴要着力做好加减乘除法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四法的内涵是:加法加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朝阳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以此来调整优化结构,加出经济增长点,以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的支撑点,打造发展新引擎。减法减在淘汰计划经济留下的落后产能和夕阳产业,主动拆除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减法还要减在政府职能上,力求政府尽快减人、减政、减权,优化发展环境。乘法乘在创新驱动上,营造新的发展动力源。创新可细化为四个创新:观念创新出活力,体制创新出动力,融资创新出财力,科技创新出竞争力。黑龙江省要利用好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转化速度,依托高校强省、科技兴省。除法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彻底根除计划经济留下的旧体制、旧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时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学习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讲话精神,首先要着力破除计划经济留下的旧体制、旧机制,调整优化结构,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东北经济营造新动力源。此外,还要着力改善民生,不但给老百姓留下金山银山,更要留下绿水青山,聚焦黑龙江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着力发展民生,有针对性地破解国企改革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互动双赢,将大美黑龙江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系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
(黑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经济振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